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受經濟體制改革等影響

受經濟體制改革等影響

發布時間:2021-03-13 15:41:23

Ⅰ 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對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會產生什麼影響,在線等

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對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問題,人們的認識不盡一致。特別在改革過程中黨內和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以及某些人因缺乏理想、紀律而產生的不良行為等,有些同志把這些消極現象統統算在改革的賬上,說什麼「改革改掉了人們的理想和紀律,開放放出了資產階級自由化」。還有的同志認為,在改革中進行共產主義理想教育缺乏物質基礎、違背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原理等等。對這些原則性的問題,很有必要進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我們認為,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發展和自我完善的重要

Ⅱ 農村和城市的經濟體制改革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

1)調動農民和工人的生產積極性,發揮市場注重效率的作用。
2)大大的發展生產力。
3)高度僵化的體制解除後,避免中國走上蘇聯亡黨、亡國的結局。
4)發揮人們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Ⅲ 經濟體制改革對文化的影響舉例說明

經濟體制改革帶動文化、事業部門體制改革,例如:大學擴招;教育產業化;文化、事業單位進行有償服務;中小學追求升學率;大學、中專收生重數量不重質量,各院校爭搶或買賣生源;學校行政化、校長官員化、學生上帝化;教師評職稱形成一系列的有償服務經濟產業鏈,如:論文、普通話考試、外語考試、計算機考試等等;學校對學生的有償家教等。另外就是雷鋒精神過時論,其實對文化方面最大的影響是顛覆了人們的傳統的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

Ⅳ 關於改革開放後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中,經濟管理體制改革的措施和影響

改革農產品的統派購制度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在農村逐步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多種經營,促使農業生產逐步向專業化、商品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我國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取得了世人矚目的偉大成就,為農村致富和實現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Ⅳ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對中國電信的影響

機遇與挑戰並存。
當前國家經濟社會正在加快數字化轉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內增長動力加速轉換,通信容行業正處於新的歷史起點,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與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的融合創新,不斷催生出新的業態,以5G、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關鍵基石,將為行業創造出巨大的縱深發展機遇。

Ⅵ 簡述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帶來的影響

經濟體制改革的主要成就和影響
1.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明顯改善
3.成為世界經濟體系的重要成員
4.社會全面進步

為我國繼續推進改革開放事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Ⅶ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影響

有了更多的投資湧入中國

Ⅷ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有什麼重大意義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重大意義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逐步形成。這種體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曾起過積極的作用。如在經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高度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來醫治戰爭的創傷,克服惡性通貨膨脹,擺脫貧困狀態,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起到了顯著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規模日益擴大,經濟聯系日益廣泛,經濟活動日益頻繁,經濟結構日益復雜,社會需求日益變化,技術進步日益加快,社會分工和專業化深入發展,這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來。其表現主要有:
一是政企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的過多過死,企業成為國家機關的附屬物;
二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企業,排斥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
三是分配方面「吃大鍋飯」,平均主義嚴重;四是所有制形式和經濟方式單一化,一味追求「一大二公」等。這種經濟體制使企業缺乏應有的自主權,使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受到嚴重壓抑,使本來應該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活力,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
因此必須對這種傳統經濟體制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改革才是必由之路。
(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改革實踐探索的必然結果
要從根本上改革原有計劃經濟體制,建立什麼樣的經濟體制,就成為必須探索的重大問題,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領導我國各族人民經過14年的探索,逐步認識到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
傳統的觀念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徵。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原有的社會主義經濟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在經濟體制方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二是在經濟調節方式上,排斥市場手段對經濟的調節。進入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實踐的不斷深入,使我們逐步擺脫了傳統的觀念,形成了新的理論認識:
1979年11月,鄧小平對這種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他指出:「說市場經濟只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對的。社會主義為什麼不可以搞市場經濟,……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
1982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二大次代表大會肯定了這種構想。明確提出「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
1984年10月,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指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1992年初的南方談話中,鄧小平明確指出:「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
1992年10月,黨的十四大根據鄧小平關於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精闢論斷,正式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3年末,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議》,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1997年9月,黨的十五大提出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的確立,具有重大意義。他經歷了漫長的理論變革和實踐發展過程,標志著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標志著我國經濟理論的重大突破,是對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重大發展;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對我國迎接各種挑戰,實現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發展商品經濟、優化資源配置、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需要
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必須具有充分發育和完善的市場體制。計劃和市場是兩種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而市場方式配置資源要比計劃方式配置資源更為有效。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而世界經濟的主體是市場經濟,我國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就是要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盡快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就必須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使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緊密接軌。否則,我們就會落後,落後就會挨打。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長時期的持續、穩定、快速增長,以及社會生產力、綜合國力和人們生活水平持續上新的台階,充分證明,黨的十四大確立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是完全正確的。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徵
一般認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包含了市場經濟的一般屬性和社會主義制度的特殊屬性。這樣的理解無疑是言之成理的。

Ⅸ 經濟制度在經濟體制改革和經濟發展中的影響

答, 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的關系。
1.經濟制度。經濟制度是一定社會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版和,它規定著該社會生產、分配和交換的基本原則,規定著該社會生產關系的性質,是該社會的基本制度。
2.經濟體制。經濟體制是一定經濟制度所採取的具體組織形式和管理體系,是生產關系的具體實現形式,它反映社會經濟在組織生產、交換、分配過程中採取的資源配置方式。
3.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的聯系。一方面,經權濟制度是經濟體制的基礎,決定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質和主要特點,規定著它的發展方向,無論選擇何種經濟體制,都不能背離經濟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經濟制度也要通過與之相適應的經濟體制反映出來,通過經濟體制的運作和改革使經濟制度得以鞏固、發展和完善。
4.經濟制度與經濟體制的區別。經濟制度反映一個社會生產關系的根本性質,而經濟體製作為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反映的是一個社會經濟運行的基本特點和具體形態。由於經濟體制不反映該社會經濟制度的性質,因此,不同社會經濟制度的國家可以實行類似的經濟體制,相同社會經濟制度的國家也可以實行不同的經濟體制。而且,一定的經濟制度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也可以有不同的經濟體制。

Ⅹ 經濟體制改革有何重大意義

重大意義: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
我國原有的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是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逐步形成。這種體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曾起過積極的作用。如在經濟極端困難的情況下,高度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來醫治戰爭的創傷,克服惡性通貨膨脹,擺脫貧困狀態,促進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穩定,都起到了顯著作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經濟規模日益擴大,經濟聯系日益廣泛,經濟活動日益頻繁,經濟結構日益復雜,社會需求日益變化,技術進步日益加快,社會分工和專業化深入發展,這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端也日益暴露出來。其表現主要有:
一是政企不分,條塊分割,國家對企業統的過多過死,企業成為國家機關的附屬物;
二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企業,排斥商品生產、價值規律和市場的作用;
三是分配方面「吃大鍋飯」,平均主義嚴重;四是所有制形式和經濟方式單一化,一味追求「一大二公」等。這種經濟體制使企業缺乏應有的自主權,使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受到嚴重壓抑,使本來應該生機盎然的社會主義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失去活力,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
因此必須對這種傳統經濟體制進行根本性的改革,不改革就沒有出路,改革才是必由之路。
(二)、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改革實踐探索的必然結果
要從根本上改革原有計劃經濟體制,建立什麼樣的經濟體制,就成為必須探索的重大問題,我們黨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領導我國各族人民經過14年的探索,逐步認識到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黨的十四大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
傳統的觀念認為,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特有的東西,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徵。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原有的社會主義經濟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在經濟體制方面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二是在經濟調節方式上,排斥市場手段對經濟的調節。進入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實踐的不斷深入,使我們逐步擺脫了傳統的觀念,形成了新的理論認識。
(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發展商品經濟、優化資源配置、融入全球化浪潮的需要
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是社會經濟高度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必須具有充分發育和完善的市場體制。計劃和市場是兩種不同的資源配置方式,而市場方式配置資源要比計劃方式配置資源更為有效。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更加緊密,而世界經濟的主體是市場經濟,我國實施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就是要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盡快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就必須建立市場經濟體制,使我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緊密接軌。否則,我們就會落後,落後就會挨打。

閱讀全文

與受經濟體制改革等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