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伊犁州直十三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

伊犁州直十三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1-03-13 16:58:04

① 簡述十三五規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的具體內容和重大意義

理念內容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1、創新。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協調

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3、綠色

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4、開放

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5、共享

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理念意義:

1.用新的發展理念揭示發展規律,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發展理念是否科學,要看它是否合乎發展規律和發展目的。這「五大發展理念」,符合並揭示現代社會發展規律,必將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2.用新的發展理念引領時代發展,拓展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格局新面貌

發展理念是否有效,要看它是否契合實際、推動發展。這「五大發展理念」,契合中國發展實際,必將引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

3.用合規律合目的的發展理念指引未來,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夯實根基開辟道路

發展理念能否管長遠,要看它能否經受住歷史檢驗、持續推動發展。「五大發展理念」合規律合目的,必將引領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繼續指引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1)伊犁州直十三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五大發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綱領的靈魂。理念在理論、綱領、規劃等中居於靈魂地位,具有統攝作用。

「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尤其是關於發展的新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理念,也是貫穿《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新理念,成為這份決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綱領性文件的靈魂,使這份十分重要、內容豐富的文件有魂有體、魂體相符、魂強體健,使文件各部分成為有機統一體,具有很強的思想性、戰略性、前瞻性和指導性。

把握住這個靈魂,就能更好理解領會這份文件的精神實質和內涵外延,就能更好貫徹落實這份文件提出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目標要求、重大任務和重大舉措。可以預期,切實貫徹落實這「五大發展理念」。

我國的發展戰略、發展思路、發展模式、發展動力、發展體制機制、發展質量、發展效益、發展要求等就能得到全面提升,我國發展將迎來一場關系全局的深刻變革,不僅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且開啟我國發展更為廣闊的前景。

「五大發展理念」著力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理念不能空對空,發展理念更是為了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五大發展理念」針對的是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致力於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

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動力問題。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使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人才成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就能實現發展動力轉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

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就能在協調發展中拓展發展空間,在加強薄弱領域中增強發展後勁,形成平衡發展新結構。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

加快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就能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從根本上解決資源環境問題,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就能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實現中國發展與世界發展的更好互動。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能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同時使國家發展獲得深厚偉力。「五大發展理念」聚焦突出問題,在補齊實現全面小康的短板上投入更多力量,做足文章,讓「全面」不留缺憾、更不因短板而功敗垂成,讓「全面」完滿以至完美。

「五大發展理念」拓展全面小康社會的新格局新面貌。理念是發展的、變化的,不會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發展理念更是發展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發展基礎、發展環境、發展條件、發展要求等發生變化,發展理念必然也必須隨之變化。

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始於1953年,到今年將完成第十二個五年規劃。遠的不說,從2000年到今天,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現在處於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並向更高發展水平躍升的階段,向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沖刺的階段,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布陣築基的階段,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要求提出新的發展理念以適應這種變化。

「五大發展理念」應運而生,依據的是中國現今的實際和實踐,解決的是中國到2020年以及未來一個時期的發展問題,既不是中國20世紀的發展理念,更不是西方的發展理念;展示的是一個實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全面小康社會新格局,一個13億多人可感知、可享受、可念可及的全面小康社會新面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五大發展理念

② 十三五規劃起止時間

「十三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6--2020年。
「十三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十三五」 規劃要求規劃編制必須強化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科學設定規劃目標指標,積極推進市縣規劃體制改革,堅持開放民主編制規劃,使更加適應時代要求,更加符合發展規律,更加反映人民意願。
中國已站在新的更高的起點上,「十三五」時期要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勝利實現,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編制好「十三五」規劃意義重大而深遠。

③ 新疆伊犁改革開放三十年都發生什麼變化了 跪求~急需啊~

改革開放30年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各族人民在州黨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方針政策,經濟社會事業有了全面的進步。

一、農業發展成就矚目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全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軌道上來,首先對農業和農村採取了一系列改革與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農業生產力。

(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農村實行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極大地解放和發展的農業生產力。到2007年,在種植業內部,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占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的比重由1978年的84.91%下降到58.16%,經濟作物和其他作物的比重由1978年的15.09%增加到41.84%;糧食總產量由1978年的43.17萬噸發展到135.11萬噸,油料產量由1.58萬噸增加到11.18萬噸,棉花產量由126噸增加到1.2萬噸,甜菜產量由0.06萬噸增加到199萬噸,亞麻產量由356噸增加到 5.36萬噸,肉類總產量由1.91萬噸增加到19.38萬噸,奶類產量由1.17萬噸增加到42.66萬噸,羊毛產量由4858噸增加到1.62萬噸。農牧民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10元增加到2007年的3903元,增長34.5倍。

(二)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在相當長的時期內,由於違背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片面強調糧食生產,忽視多種經營,農業產業結構不合理,嚴重製約農業和農民收入的提高。1978年,州直農林牧漁總產值中,農業所佔比重高達68.9%,林牧漁業總產值比重僅為31.1%。改革開放以來,伊犁州大力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逐步突破了農村經濟就是農業、農業就是種植業、種植業就是糧食的單一結構,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迅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逐步成為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鄉鎮企業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整個農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繁榮局面。農產品品種、品質結構有所調整,高產優質高效農業迅猛發展,到2007年,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中,農業比重減少到50.6%,比1978年下降18.3個百分點,畜牧業產值比重增加到44.91%,比1978年增長了15.71個百分點。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還帶動了農村就業結構的優化,加速了農村城鎮化和現代化進程。

1、種植業

伊犁州積極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發展優勢、特色作物,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扶持農產品加工企業,大力改善農業投資環境,使伊犁州直農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伊犁河谷糧食播種面積在全疆排第二位,玉米排全疆第二位,大豆排全疆第一位;油料排全疆第一位;甜菜排全疆第一位,亞麻排全疆第一位,列全國第二位。目前伊犁河谷已是國家及自治區重要的糧、油、糖基地,大豆、亞麻的生產大區。全國最大的甜菜製糖區,全國第二大亞麻生產區。自治區最大的大豆生產區、三大優質水稻生產區之一,全國最大的紅地球葡萄生產基地。

2007年,州直播種各類農作物494萬畝,糧食總產量達135.11萬噸,比1978年的43.17萬噸增加91.94萬噸。其中:小麥總產達36.66萬噸,比1978年的25.82萬噸增長42%,單產由89公斤/畝提高到324公斤/畝;玉米總產達83.57萬噸,比1978年的15.27萬噸增長5.5倍,單產由212公斤/畝提高到803公斤/畝;甜菜總產由1978年的0.06萬噸增加到199萬噸,單產由575公斤/畝提高到4080公斤/畝。2007年州直共認定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4個,認定面積126.1萬畝,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以州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為骨幹、縣級檢測站為基礎的農產品檢驗檢測網路。「綠源」、「特綠」、「伊惠」牌蔬菜,「茁由」牌花生和「西域龍珠」牌葡萄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2、畜牧業

按照「牧業大州」的發展戰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畜牧業持續發展,畜產品產量有了顯著提高。2007年按當年價計算牧業產值達到34.25億元,比1978年提高了30倍,畜牧業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44.91%。肉、奶、毛和禽蛋產量分別由1978年的19058噸、11670噸、4858噸和586噸增加到2007年的19.4萬噸、42.7萬噸、1.62萬噸和5.67萬噸,水產品產量由1978年的84噸發展到1.19萬噸;「十五」期間,肉、蛋、奶人均佔有量分別達到56.1千克、19.3千克和119.5千克。目前,州直畜牧業全面發展,肉類、奶類、禽蛋產量居全疆首位,人均佔有量超過全疆平均水平,畜產品結構逐步優化,畜牧業已成為農牧民持續增收的支柱產業。

總體來看,畜牧業已發展成為農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由偏重產量增長向質量和產量並重的方向轉變,增強市場競爭能力和保護生態環境已逐步擺上畜牧業發展的議事日程,州直畜牧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目前州直已具有屠宰及肉類蛋類加工企業14家,乳製品企業17家,初步形成乳業、肉類、生物制葯、皮革、禽蛋、飼料、草業等相關產業。

3、林果業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隨著農村經濟改革不斷深入和"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開展,堅持以農田林網化建設為中心,以道路林帶為骨架,本著"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先易後難,先近後遠,突出重點"的原則,大搞四旁綠化,加快了喬、灌、草、網、片、帶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建設,建立了一定規模的用材林和逆溫帶經濟林基地,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林業五大工程在的全面實施,全民義務植樹的不斷深入,平原綠化的達標,特色林果業和非公有制林業的崛起,林業建設呈現快速發展勢頭。到2000年伊犁州直全面實現灌區農田林網化,60%的縣市實現平原綠化達標,90%以上的農田得到森林的庇護並保持穩產高產。2007年,州直林果總面積已發展到56.31萬畝,林果業總產量由1978年的1.53萬噸增加到10.97萬噸,總產值由13883萬元增加到32214.26萬元,林果業增收占農民當年增收的10.88%。

截至2003年,伊犁州直共完成人工林造林面積259.39萬畝,平原人工林保存面積112萬畝。完成河谷林封育89.1萬畝,累計完成義務植樹2.2億株,參加義務植樹7300萬人次,2007年州直森林覆蓋率達到10%。

4、農機

改革開放以來,伊犁州直農機裝備總量大幅度增加,農機總動力達97.08萬千瓦,比1978年增長5.83倍,農機化作業水平穩步提高,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9.4%、94.4%、57.3%。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3.7%,分別比1978年提高了6.1、22.4、21.7、16.7個百分點。小麥生產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玉米機收和水稻機插水平分別達到10.2%和25%。

5、鄉鎮企業

伊犁州直鄉鎮企業在州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有利時機,加大鄉鎮企業的結構調整力度,提高了鄉鎮企業的整體水平,實現了鄉鎮企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截止2004年底,州直鄉鎮企業已發展到煤炭、機械製造、農畜產品加工、食品、釀造、飼料、紡織、皮革、木材加工、印刷、乳品、塑料製品、水泥、,建築建材、電力、冶煉、自來水等多種工業行業。企業個數達47005戶,其中集體企業145戶、股份合作企業1O戶、聯營企業11戶、有限責任公司50戶、股份有限公司6戶、私營企業1287戶、個體37358戶、外資企業2戶。州直鄉鎮企業工業園區發展迅猛,2007年州直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28.7億元,其中:工業增加值達到14.47億元,上交稅金2.44億元,利潤總額7.25億元,從業人員達到13.99萬人,鄉鎮企業勞動者報酬10.58億元,農牧民人均從鄉鎮企業獲得工資性收入726.4元,鄉鎮企業的發展有力地促進了農牧民就業增收。

(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

30年來,黨和政府千方百計增加農業投入,國家預算內農業基建投資、財政支農資金、農業信貸資金逐年增加,農業利用外資也邁出可喜步伐。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國家集中投資建設了一大批關系全局的重大農業、林業、水利建設項目。大型灌區節水改造、小流域綜合治理、水土保持工程、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工程、重點防護林及天然林保護工程等已經或正在發揮效益,群眾性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高潮迭起,農業生產條件明顯改善,農田排灌能力大大提高,種子工程、動植物保護體系、農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截至到2004年,我州建成大中小型水庫89座,總庫容達到10.9億m3,建成水閘140座,建成堤防905km,建成干、支、斗、農四級渠道6.4萬km,其中防滲渠2.5萬km,各類渠系建築物10.5萬座,建成配套機井6373萬眼,年提水量5.2億m3,灌溉面積達到928千公頃,其中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40千公頃。解決了全州195萬人的飲水困難及723萬頭牲畜的飲水問題;初步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積達到59千公頃,水產品總量達到1.5萬噸,年產值1.05億元。開展了伊犁河、額爾齊斯河兩條重要國際河流的綜合規劃和一大批牧區生態保障、防洪、水資源和水土保持等專業規劃,有效的指導了全州的水利建設。這些都極大的增強了農業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提高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了農業生產穩步增長。

(四)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加速貧困地區農業發展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國家明確劃定了貧困地區,確定了由國家和省重點扶持的貧困縣,開始了有計劃、大規模的農村扶貧開發工作,並從扶貧戰略上實現了由救濟式扶貧向開發式扶貧的重大轉變。國家逐年增加扶貧投入,扶持貧困地區進行基本農田建設,改善生產條件,發展農業生產,增強自我發展的能力。特別是從1993年開始,全面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解決農村剩餘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經過多年努力,貧困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得到加強,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和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農業生產迅猛發展。

二、工業化取得顯著成果

30年改革開放,伊犁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形成了紡織、製糖、製革、乳品、食品、飲料、卷煙、煤炭、黃金、電力、建材等三十多個行業。培育了紅河卷煙廠、中糧四方糖業、康尤美大豆、康達糧油、奎屯西龍土工、新疆奎開電氣、南崗水泥、烏蘇啤酒、沙渴乳業、肖爾布拉克酒業、伊犁鋼鐵等一批科技含量高、規模大、效益好的名牌企業。2007年州直生產總值達到235.6億元,比1978年增長18.9倍;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14.7億元,比1978年增長29.9倍;固定資產投資108.98億元,比1978年增長342倍。

州直「十五」期間工業年均增速為16.52%,比「九五」時期平均增速高6.15個百分點。特別是2005年以來,州直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機遇,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工業經濟取得長足進步,第二產業完成生產總值61.43億元,比重超過了一產和三產,工業內部結構調整變化明顯,三次產業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工業對GDP的貢獻不斷加大。

1、強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結構更趨合理

「十五」期間,州直累計完成地方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45.49億元,是九五時期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3.92倍,是伊犁州直成立45年來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18倍。隨著鐵路、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的建成,使各方面的條件發生了根本性改變。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的建設以及中哈鐵路面臨的接軌,將使伊犁對外開放提高到一個全新的水平,伊犁州已經具備了大開發、大開放、大發展的條件和基礎。

2、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2005年州直生產總值達到165.1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0年增長了68.6%,「十五」期間年均增長10.2%,特別是「十五」後兩年生產總值增長達到l4%,創歷史最好水平。產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比重調整為26.3:37.2:36.5。工業經濟快速高效運行,第二產業增加值達到61.43億元,年均增長17%,培育了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了一批新興產業,改造和提升了一批傳統產業。

3、改革開放步伐加快,企業發展活力增強

從l990年9月起開始第二輪承包,企業改革進入制度創新階段,對州直大中型企業實行技術改造,促進了一批重點企業的發展。到2001年底,企業改制面達到97%。增強企業的生機和活力,促進自治州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通過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引進了中糧集團等一批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大集團,促進了伊犁州直工業經濟綜合實力的快速提升。加快了實施優勢資源轉換戰略和新型工業化建設步伐,企業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龍頭企業作用明顯。

4、發展條件顯著改善,產業發展蓄勢待發

2000年,伊犁州直全部電力裝機容量僅為188MW,發電量僅為6.8億KWH,十五期間,州直加大了對電力行業的投資力度,累計完成投資28億元。伊犁州直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102萬KW,年發電量可達到30億度以上。圍繞能源資源的開發利用,伊犁河谷已經成為新疆重要的能源基地。

十五期間,南崗大化工、伊河礦業、伊能公司碳化硅等項目相繼開工建設和投產,優勢資源開發規模迅速擴張。綠色產品加工、生物制葯等新興產業發展迅速。隨著新疆卷煙廠「十五」技改項目;伊寧市安琪酵母年產8000噸高活性乾酵母項目;馬利食品4000噸乾酵母4000噸鮮酵母項目等一批生產規模大、工藝先進、產品科技含量高的大中型工業項目相繼建成和投產,新建項目對經濟拉動作用凸顯,推進了州直新型工業化建設的快速發展。

5、技術改造投資力度加大、傳統產業結構調整加快

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加大技術改造投資力度,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了全面改造,提升了現有企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新疆卷煙廠、中糧四方糖業、金鷹亞麻、康尤美油脂、雲森紡織、肖爾布拉克酒業、南崗建材等一批傳統產業得以改造提升;山東新汶礦業集團煤化工、伊犁特大化工等一批重大工業項目在積極推進。通過同國內外大企業、大集團的聯合、合作和嫁接改造,鋼鐵、卷煙、紡織、乳業、糧油、飼料、特色產品加工等傳統行業結構調整加快,成效顯著,企業實力不斷增強。顯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6、中哈合作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外向型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伊犁州直從1989年的一家外貿企業發展到2005年底的160多家外貿進出口企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一批如龍華、興邊、新聯、伊鑫等規摸較大的外貿流通企業。「十五」期間,伊犁州直外貿實現了快速發展,外貿進出口總額累計達19.64億美元,年均增長100.3%; 2005年,州直外貿進出口額是十五期間發展最快的一年,創歷史最好水平,共完成對外貿易進出口總額9631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16.5%。邊境小額貿易額佔到了對外貿易額的80%以上。

1989年伊犁州外貿公司與哈薩克簽訂的130萬元人民幣的羊皮「來料加工」合同拉開了伊犁州直對外加工貿易的序幕。從2003年開始州直外向型產業有了較快的發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個針對中亞市場的外向型產業,一批有實力的企業落戶伊犁。截至2005年底州直注冊的外向型企業有29家注冊資金5.6億元,投資總額22.8億元,出口額占州直出口總額的13%,形成了一批外向型企業,有19個外貿企業利用中小企業國際市場開拓資金對26個商標進行了境外注冊,其中,「斐姬」(番茄醬),「恆德」(方便麵)「源源」(油漆)、「alio」(塑料袋)等商標在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等國家頗具影響。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市場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2005年外貿依存度已高於全疆水平23.1個百分點,在全疆已處於領先地位,外向型經濟的雛形已經顯露。

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是中哈兩國在上海合作組織框架下開展經濟合作和交流的示範項目。是世界上第一個跨境合作項目,按照總體規劃,中心區內的項目建築面積將達到252萬平方米,總投資額將達到150億元。截至目前,合作中心區內的10個單項規劃和設計已經完成,配套區已入駐20家工廠,道路、供排水、電力等設施已陸續開工建設。中心的建設為招商引資工作和加強雙邊多邊經貿合作提供更為廣闊、快捷的平台。

三、文教衛生事業取得新成就

到2007年底,全州普通高校招收學生3795人,在校生11753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9484人,職業中學在校生5610人,普通高中99所,招生2.98萬人,在校學生8.51萬人。州直普通高校招收學生530人,在校生1123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7021人,職業中學在校生3115人;普通高中58所,招生1.68萬人,在校學生4.72萬人。

全州普通初中316所,在校生17.28萬人,小學718所,在校生35.19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58%,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7.29%;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91.16%。州直普通初中167所,在校學生10.75萬人。小學437所,在校生22.69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77%,小學畢業生升學率97.82 %;初中學齡兒童入學率90.2%,普通初中學生輟學率,下降0.62個百分點,初中畢業升入普通高中升學率48.1%。

全州成人高等學校在校生11646人,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377人,全年掃除青壯年文盲4569人。州直成人高等學校在校生3780人,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在校生220人,全年掃除青壯年文盲832人。

全州共有藝術表演團體25個,群眾藝術館3個,公共圖書館27個,博物館4個。州直共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群眾藝術館1個,公共圖書館11個,博物館3個。全州共有廣播電台(地市級台)1座,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262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2.77%;電視台(地市級台)1座,電視發射和轉播台275座,衛星收轉站9692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0.82%。州直共有廣播電台(地市級台)1座,廣播發射台和轉播台84座,廣播人口覆蓋率90%;電視台(地市級台)1座,電視發射和轉播台93座,衛星收轉站3984座,電視人口覆蓋率91.17%。

2007年末全州衛生機構實有病床1.36萬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85萬人。州直實有病床0.96萬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1.45萬人。

2007年末全州總人口434.22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47.47萬人,佔全州總人口的57%。人口出生率18.82‰,死亡率4.12‰,自然增長率14.7‰。州直年末總人口270.23萬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64.57萬人,占州直總人口的60.9%。人口出生率22.19‰,死亡率4.45‰,自然增長率17.74‰。全州人口計劃生育率為99.86%,其中州直為99.88%。

回顧改革開放三十年,展望「十一五」,伊犁將成為21世紀新疆經濟增長的重要支點和增長龍頭。2010年、2012年GDP分別達到350億元、450億元,工業增加值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實現工業增加值分別突破140億元、185億元。2010年—2020年州直GDP年均增速將達到15%以上,到2020年實現GDP達到1296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560億元,人均GDP達到41806元,超過西部平均水平,與全疆水平基本持平,與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④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三五規劃"主要內容有哪些

規劃內容:

第一篇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發展理念

第一章發展環境

第二章指導思想

第三章主要目標

第四章發展理念

第五章發展主線

第二篇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第六章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

第七章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第八章構建激勵創新的體制機制

第九章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

第十章拓展發展動力新空間

第三篇構建發展新體制

第十一章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第十二章建立現代產權制度

第十三章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第十四章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第十五章加快財稅體制改革

第十六章加快金融體制改革

第十七章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

第四篇推進農業現代化

第十八章增強農產品安全保障能力

第十九章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第二十章提高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一章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第五篇優化現代產業體系

第二十二章實施製造強國戰略

第二十三章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第二十四章加快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

第六篇拓展網路經濟空間

第二十五章構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網路

第二十六章發展現代互聯網產業體系

第二十七章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第二十八章強化信息安全保障

第七篇構築現代基礎設施網路

第二十九章完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第三十章建設現代能源體系

第三十一章強化水安全保障

第八篇推進新型城鎮化

第三十二章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第三十三章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

第三十四章建設和諧宜居城市

第三十五章健全住房供應體系

第三十六章推動城鄉協調發展

第九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第三十七章深入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

第三十八章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第三十九章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

第四十章扶持特殊類型地區發展

第四十一章拓展藍色經濟空間

第十篇加快改善生態環境

第四十二章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

第四十三章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第四十四章加大環境綜合治理力度

第四十五章加強生態保護修復

第四十六章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第四十七章健全生態安全保障機制

第四十八章發展綠色環保產業

第十一篇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第四十九章完善對外開放戰略布局

第五十章健全對外開放新體制

第五十一章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第五十二章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

第五十三章積極承擔國際責任和義務

第十二篇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合作發展

第五十四章支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發展

第五十五章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進程

第十三篇全力實施脫貧攻堅

第五十六章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第五十七章支持貧困地區加快發展

第五十八章完善脫貧攻堅支撐體系

第十四篇提升全民教育和健康水平

第五十九章推進教育現代化

第六十章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第十五篇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第六十一章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第六十二章實施就業優先戰略

第六十三章縮小收入差距

第六十四章改革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第六十五章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第六十六章保障婦女未成年人和殘疾人基本權益

第十六篇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第六十七章提升國民文明素質

第六十八章豐富文化產品和服務

第六十九章提高文化開放水平

第十七篇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

第七十章完善社會治理體系

第七十一章完善社會信用體系

第七十二章健全公共安全體系

第七十三章建立國家安全體系

第十八篇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

第七十四章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第七十五章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

第七十六章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

第十九篇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

第七十七章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

第七十八章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

第二十篇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第七十九章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

第八十章形成規劃實施合力

(4)伊犁州直十三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規劃綱要依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2016-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⑤ 十三五規劃是什麼意思

十三五規劃,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專綱要。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屬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二〇二〇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



(5)伊犁州直十三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十三五」規劃編制

2013年底

各省級地區開始啟動「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准備工作

2014年4月

各省份開始就「十三五」規劃重大問題研究向社會招標研究機構

2014年6月

國家發改委開通「建言『十三五』」微信公眾平台,邀請公眾參與國家「十三五」規劃編制

2015年初前後

各省份開始將「十三五」規劃的基本思路上報國家

2015年10月

十八屆五中全會召開,審議「十三五」規劃建議稿

2015年五中全會召開前

國家發改委聽取有關部門、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對國家「十三五」規劃工作的意見建議

⑥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十三五規劃」主要內容有哪些

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 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堅持節約優先,樹立節約集約循環利用的資源觀。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准,開展能效、水效領跑者引領行動。 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以水定產、以水定城,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國家地下水監測系統,開展地下水超采區綜合治理。 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調整建設用地結構,降低工業用地比例,推進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和工礦廢棄地復墾,嚴格控制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規模。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創新有償使用、預算管理、投融資機制,培育和發展交易市場。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節水管理。 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依法推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 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守耕地紅線,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提高糧食產能,確保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准農田建設。 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大城鎮棚戶區和城鄉危房改造力度。 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加大傳統村落民居和歷史文化名村名鎮保護力度,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築牢生態安全屏障 有度有序利用自然,調整優化空間結構,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空間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 根據資源環境承載力調節城市規模,依託山水地貌優化城市形態和功能,實行綠色規劃、設計、施工標准。加強資源環境國情和生態價值觀教育,培養公民環境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自覺。 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全面提升森林、河湖、濕地、草原、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 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擴大退耕還林還草,加強草原保護。加強水生態保護,系統整治江河流域,連通江河湖庫水系,開展退耕還濕、退養還灘。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強地質災害防治。 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環境治理,實行聯防聯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推動低碳循環發展 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 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能源技術創新,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能、地熱能,安全高效發展核電。加強儲能和智能電網建設,發展分布式能源,推行節能低碳電力調度。有序開放開采權,積極開發天然氣、煤層氣、頁岩氣。改革能源體制,形成有效競爭的市場機制。 主動控制碳排放,加強高能耗行業能耗管控,有效控制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支持優化開發區域率先實現碳排放峰值目標,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 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 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完善政策,發布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圖和農產品主產區、重點生態功能區目錄,推動各地區依據主體功能定位發展。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統籌各類空間性規劃,推進「多規合一」。 推動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優化開發區域產業結構向高端高效發展,防治「城市病」,逐年減少建設用地增量。推動重點開發區域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准入負面清單。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 以市縣級行政區為單元,建立由空間規劃、用途管制、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差異化績效考核等構成的空間治理體系。 培育新動力拓展新空間 優化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管理等要素配置,激發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推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蓬勃發展,加快實現發展動力轉換。 拓展區域發展空間。以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為基礎,以「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建設為引領,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推進重點地區一體發展,培育壯大若乾重點經濟區。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開辟農村廣闊發展空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加強能源資源合作,提高就地加工轉化率。 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堅持陸海統籌,壯大海洋經濟,科學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維護我國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基礎設施建設空間、網路經濟空間。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物聯網技術和應用,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方式 按照總量調節和定向施策並舉、短期和中長期結合、國內和國際統籌、改革和發展協調的要求,完善宏觀調控,採取相機調控、精準調控措施,適時預調微調,更加註重擴大就業、穩定物價、調整結構、提高效益、防控風險、保護環境。 完善以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為主,產業政策、區域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價格政策協調配合的政策體系,增強財政貨幣政策協調性。運用大數據技術,提高經濟運行信息及時性和准確性。 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放開電力、石油、天然氣、交通運輸、電信等領域競爭性環節價格。 建立風險識別和預警機制,重點提高財政、金融、能源、礦產資源、水資源、糧食、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網路安全等方面風險防控能力。 深化改革構建發展新體制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提高政府效能,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 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限制政府對企業經營決策的干預,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完善公平競爭、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和制度。 深化市場配置要素改革,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建立健全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形成全國統一市場、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現代財政制度,建立稅種科學、結構優化、法律健全、規范公平、征管高效的稅收制度。 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的制度,適度加強中央事權和支出責任。調動各方面積極性,考慮稅種屬性,進一步理順中央和地方收入劃分。 建立全面規范、公開透明預算制度,完善政府預算體系,實施跨年度預算平衡機制和中期財政規劃管理。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體制。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 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加快重點領域立法,堅持立改廢釋並舉,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依法調控和治理經濟,推行綜合執法,實現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健全利益表達、利益協調、利益保護機制,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加強和改進信訪和調解工作,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 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幹部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鞏固反腐敗成果,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 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健全有利於人才向基層、中西部地區流動的政策體系。 增加公共服務供給 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增強政府職責,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能由政府購買服務提供的,政府不再直接承辦;能由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提供的,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 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貧實效。對在貧困地區開發水電、礦產資源佔用集體土地的,試行給原住居民集體股權方式進行補償,探索對貧困人口實行資產收益扶持制度。

⑦ 國民經濟和社會十三五規劃綱要哪裡有

主線:
十二五規劃期間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
建議提出的將「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符合我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新特徵。

⑧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什麼時間出台

3月份人大來會通過之後。
中華人民共和源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簡稱「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規劃綱要《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編制,主要闡明國家戰略意圖,明確政府工作重點,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是2016-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藍圖,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動綱領,是政府履行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的重要依據。
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計劃的重要部分,屬長期計劃。主要是對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生產力分布和國民經濟重要比例關系等作出規劃,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
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閱讀全文

與伊犁州直十三五國民經濟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