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宋朝商品經濟發展高考題

宋朝商品經濟發展高考題

發布時間:2021-03-13 17:25:52

㈠ 宋代商品經濟發展主要表現有哪些

1、北宋大城市的商業活動突破了市與坊的界限,營業時間也不再受限制。

2、農村集市出現了固定的市鎮

3、行會組織進一步發展,行會保護和壟斷本行業的商業利益

4、由於商品貨幣關系的發展,北宋時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貨幣交子,紙幣的推廣反映了商業的高度發展。

5、市內出現了娛樂貿易場所瓦子。

㈡ 根據材料二 商人及其弟子可以參加考試指出宋朝商品經濟繁榮的原因

宋朝開國以後實行重文輕武的國策,規定商人及其子弟可以入學讀書,也可以參加科舉考試,考中可以做官,說明商人在宋朝受到尊重,地位有所提高,商人可以通過與官員、皇家聯姻提高自身政治地位

望採納

㈢ (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宋朝放寬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業大發展態勢,各個階層的人士都被


(1)因素:政府放寬抑商政策;城市人口增長;物資需求壓力;沿街、沿河分布的邸店和行市大量出現;追求奢華的社會風氣。(4分,答出四點即可)根本原因:商品經濟的發展。(1分)
(2)資本主義制度確立,殖民擴張,海外貿易,奴隸貿易,工業革命。(3分,答出三點即可)
(3)背景:鴉片戰爭後,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攫取在華特權。(1分)影響:租界破壞中國領土主權和司法主權,是列強侵略中國的前沿;提高上海城市管理水平,傳播近代工業文明、民主思想、科學文化、生活方式;為政治流亡者和戰時平民提供庇護。(3分)

㈣ 下列各項不能反映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是

宋代,景德鎮瓷業遙步發展到「村村窯火,戶戶陶蜒」的規模,景德鎮瓷業習俗已具雛形。明、清以後,由於皇室在景德鎮珠山設立御廠,加之海外市場的進一步擴大,刺激了景德鎮制瓷業的蓬勃發展。景德鎮成為「五方雜處」, 「十八省碼頭』的陶瓷大都會,為瓷業習俗文化的最終形成,奠定了基礎。
由此可見,在有宋一代,景德鎮是出於起步階段,並不能作為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典型性方面之一。而其他三項都能反映出宋代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故而選A。
注意,題干中考核的是「不能反映」哦。

㈤ 歷史問題,宋朝商品經濟發展的特點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南宋時期對南方的開發,促成江南地區成為經濟文化中心。

農業

宋代大興水利,大面積開荒,又注重農具改進,農業發展迅速。許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現,例如梯田(在山區出現)、淤田(利用河水沖刷形成的淤泥所利用的田地)、沙田(海邊的沙淤地)、架田(在湖上做木排,上面鋪泥成地)等。這大幅增加了宋朝的耕地面積。至道二年(996年),全國耕地為三百一十二萬五千兩百餘頃。到天禧五年(1021年)增加到五百廿四萬七千五百餘頃。各種新的農具在宋朝出現,例如新式水車龍骨翻車和筒車。代替牛耕的踏犁,用於插秧的鞅馬。新工具的出現也讓農作物產量大幅成長。一般農田每年可畝收一石,江浙地區一年可達到二至三石。北宋時宋真宗從占城引進耐旱、早熟的稻種,分給江淮兩浙,就是後來南方的早稻尖米,又叫占城米、黃秈米[1]。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農業發展迅速。一些北方農作物粟、麥、黍、豆來到南方。棉花盛行種植於閩、廣地區。茶葉遍及今蘇、浙、皖、閩、贛、鄂、湘、川等地。種桑養蠶和麻的地區也在增加。南宋時太湖地區稻米產量居全國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今蘇州)為代表,有「蘇湖熟,天下足」(指蘇州和湖州)或「蘇常熟,天下足」(指蘇州和常州)之稱。甘蔗種植遍布蘇、浙、閩、廣、等省[2],糖已經成廣泛使用的食品,出現世界上第一部關於制塘術的專著:王灼著《糖霜譜》[3]。

手工業

宋朝哥窯——米色釉貫耳瓶北宋的主要礦產包括金、銀、銅、鐵、鉛、錫、煤等。北宋時期金屬礦藏達到兩百七十餘處,較唐朝增加一百餘處。仁宗時期,每年得金一萬五千多兩、銀廿一萬九千多兩、銅五百多萬斤、鐵七百廿四萬斤,鉛九萬多斤、錫卅三萬斤。

宋朝的絲、麻、毛紡織業都非常發達。西北地方流行毛織業,四川、山西、廣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織業非常發達。到了南宋時期,廣東雷州半島地區和廣西南部成為棉紡織業的中心。兩浙和川蜀地區絲織業最發達。宋朝政府還在絲織業最發達的地區設立織錦院,也就是官辦的絲織作坊。而相關的印染業也因此發達起來。

宋朝官窯、民窯遍布全國。時有河北曲陽定窯、河南汝州汝窯、禹縣鈞窯、開封官窯、浙江龍泉哥第窯、江西景德鎮景德窯、福建建陽建窯等七大名瓷窯,和分布在各地的許多大小瓷窯,所產宋瓷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如日本、高麗、南洋、印度、中西亞等地區。

宋朝時期,主要的造紙材料包括絲、竹、藤、麻、麥桿等。四川、安徽、浙江是主要的造紙產地。四川的布頭箋、冷金箋、麻紙、竹紙,安徽的凝霜、澄心紙、粟紙,浙江的藤紙等都聞名於世。甚至還有紙被、紙衣、紙甲等。紙張的大量生產與活字印刷術為印刷業的繁榮提供了基礎。宋朝的印刷業分三大系統,官刻系統的國子監所刻的書被稱為監本,而民間書坊所刻的書被稱為坊本,士紳家庭自己刻印的書籍屬於私刻系統。東京、臨安、眉山、建陽、廣都等都是當時的印刷業中心。當時坊刻書中以浙江最好,稱浙本,四川次之,稱蜀本。福建的刻書以量取勝,稱建本,其中尤以建陽麻沙鎮最多,世稱麻沙本。社會上流行刻書的風氣。其中以臨安國子監所刻的書品質最好。宋朝的刻書以紙墨精良、版式疏朗、字體圓潤、做工考究、傳世稀少、價值連城而聞名於後世。

宋朝造船技術水平是當時世界之冠。宋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明州造出兩艘萬料(約600噸)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個隔水倉,一兩個隔水倉漏水,船也不會沉。隔水倉技術,經馬可·波羅介紹,傳入歐洲。宋朝的主要造船廠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陝西等地區。虔州、吉州、溫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太宗時期,全國每年造船達到三千三百餘艘。到了南宋,由於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貿易日益發達,造船業發展更快。臨安府(今杭州)、建康府(江寧府,今南京)、平江府(蘇州)、揚州、湖州、泉州、廣州、潭州、衡州等成為新的造船中心。廣州製造的大型海舶木蘭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舵長數仗,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南宋時代還出現了車船、飛虎戰船等新式戰艦。

金融商業

宋朝商業繁盛,通行的貨幣有銅錢、白銀。太宗時期,每年鑄幣八十萬貫。到神宗熙寧六年,已達六百餘萬貫。由於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銅錢、白銀外流,造成硬通貨短缺。真宗時期,成都十六家富戶主持印造一種紙幣,代替鐵錢在四川使用,是為交子。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仁宗後改歸官辦,並定期限額發行。徽宗時期,改交子名為錢引,並擴大流通領域。南宋於1160年(高宗紹興三十年)改為官辦「會子」,會子主要有東南會子(也叫行在會子),湖北會子和兩淮會子。但是為防止銅錢北流,宋朝政府規定在與金交界處仍然只能使用鐵錢。與交子不同,會子是以銅錢為本位的,面值有一貫(一千文)、兩貫和三貫三種,後增印兩百文、三百文與五百文小面額鈔票。幹道五年定為三年一界,每界發行一千萬貫,以舊換新。

會子危機

會子第一界會子的發行額僅三百萬貫。到幹道四年僅七年的時間,發行額增加到七百萬貫。之後固定在一千萬貫。盡管會子的加印與隆興北伐有關,但是由於作為本位的金屬貨幣沒有相應追加,幣值增長指數已經達到300%以上。到理宗淳佑六年,會子發行額增加六十五倍。會子雖與銅錢可自由兌換,但由於會子不斷貶值,兩者匯率也急遽走低。寧宗宣布十一、十二、十三界會子同時流通後,會子之多猶如決堤之水,物價飛漲猶如脫韁野馬,出現了會子擠兌銅錢的現象。嘉定二年,會子換界。政府規定新舊會子以一比二的比例兌換,同時嚴禁不按比例兌換會子,否則抄家,並鼓勵打小報告互相揭發。這無異於宣布會子已經信用破產。但是這依然沒能阻止拒收會子的風潮,會子也進一步貶值。嚴重的通貨膨脹導致社會無論中下層都損失慘重。迫不得已,政府發還抄沒的家產,並籌措一千四百萬貫來回收舊會子。嘉定五年後危機才漸漸平息。從此之後,會子換界已無法正常進行。政府一旦發生財政危機,就會以濫印鈔票飲鴆止渴。理宗親政後,由於十六及十七界會子數量巨大,險些再度造成通貨膨脹。端平入洛之後,會子與銅錢的匯率從端平初年暴跌廿五個百分點。十八界會子發行量更加大。米價漲到每斗三貫四百文,是孝宗年間的十一倍。淳佑七年,理宗頒詔,十七、十八界會子永遠使用。希望藉此來抑制物價上漲。但是兩百文的十八界會子卻連一雙草鞋都買不到,會子已與廢紙無異。景定五年,賈似道規定十七界會子須在一月之內全部換成十八界會子,並將會子改為「金銀見錢關子」,宣布關子與會子的兌換比例為一比三。結果通貨膨脹更惡性發作。

海外貿易

由於西夏阻隔了西北的絲綢之路,加上經濟中心的南移,從宋朝開始,東南沿海的港口成為新的貿易中心。唐朝時期全國僅廣州一地設有市舶司,負責外貿事務。宋朝先後在廣州、臨安府(杭州)、慶元府(明州,今寧波)、泉州、密州板橋鎮、嘉興府(秀州)華亭縣(今松江)、鎮江府、平江府(蘇州)、溫州、江陰軍(今江陰)、嘉興府(秀州)澉浦鎮(今海鹽)和嘉興府(秀州)上海鎮(今上海市區)等地設立市舶司專門管理海外貿易。[4]其中以廣州、泉州和明州最大。泉州在南宋晚期更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朝海外貿易分官府經營和私商經營兩種方式,其中民營外貿又佔大宗。元豐三年,宋朝政府制定了一部《廣州市舶條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貿易法。而各個外貿港口還在城市立設立「蕃市」,專賣外國商品;「蕃坊」供外國人居住;「蕃學」供外商子女接受教育,政府還專門制定了蕃商犯罪決罰條。現在廣州和泉州城內仍然有許多藩客墓,成為當時海外貿易繁榮的佐證。

與中國通商的國家有:占城、真臘、三佛齊、吉蘭丹、渤泥、巴林馮、蘭無里、底切、三嶼、大食、大秦、波斯、白達、麻嘉、伊祿、故臨、細蘭、登流眉、中里、斯伽里野、木蘭皮等歐亞地區五十八個國家[5]。宋朝出口貨物包括絲綢、瓷器、糖、紡織品、茶葉、五金。進口貨物包括象牙、珊瑚、瑪瑙、珍珠、乳香、沒葯、安息香、胡椒、琉璃、玳瑁等幾百種商品。[6]宋朝從大量進口貨物通過市舶司獲得的稅收,從北宋皇佑(1049年—1054年)的53萬貫,治平( 1064年—1067年)63萬貫, 到了南宋紹興( 1131年—1162年)已達200萬貫,約佔全國財政收入的百分之六,對宋代的繁榮起重要作用。

南宋時期,宋朝在與金和大理的交界處設立榷場來互通有無。宋朝出口葯材、茶葉、棉花、犀角、象牙等,進口北珠、人參、毛皮、馬匹等貨物。民間也有大量的走私貿易。由於宋朝銅錢信用佳,被大量走私到東南亞和西亞,而當時的朝鮮和日本更停用自己的通貨,改用宋錢。

㈥ 歷史性題有關 宋代經濟的

我感覺是C,首先焦點集中在1和3,
先看3,我認為3是對的,
宋代開始,打破坊市界限。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到宋代,市牆、坊牆均被拆毀,坊市界限不復存在。市分散在城中,面街設市,形成街市。
宋代,原先禁止設市的城郭鄉村,也被允許置市貿易了。市的啟閉也不再由官方統一規定時間,出現了夜市、曉市、魚市等。
商業活動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監視,城市的經濟功能大大增強,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
至於1,我不知道怎麼說,有些人總認為古代的官員都是不好的,統治者都是昏庸的,至於是不是宋政府巧立名目,徵收苛捐雜稅,無從考證

PS:我是學理的,以上僅代表個人看法

㈦ (26分)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宋代的商業繁榮是建立在農業和手工業迅速發展、生產


(1)農耕經濟的發展;政府商業政策的松動;政治中心的影響。(9分)
(2)主要表現:城市規模大,人口多;商業貿易繁榮,城市經濟功能增強;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的界限,放鬆了對商業活動的限制;出現了比較完善的飲食、娛樂服務設施;貨幣經濟發展,出現紙幣。(任答四點即可,8分)
發展趨勢:傳統的政治性城市逐漸向商業城市發展;城市人口逐漸增多,城市規模逐漸擴大;隨著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市民的生活和價值觀念逐漸發生變化。(9分)

㈧ (14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 宋代經濟已含有近代商業的很多因素。……宋朝時的中國已經有了

(1)不同:①所屬經濟形態不同:前者屬於封建自然經濟;後者屬於資本主義市場經濟;②產生原因不同:前者是封建經濟及其商業高度發達的產物;後者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產物;
③作用不同:前者促進了古代商品經濟發展;後者提高了資本主義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答出兩點既得4分)
原因:①經濟上:封建自然經濟占絕對的統治地位,商業從屬;
②政治上:封建專制統治及其重農抑商政策的阻礙;
③文化:儒學(理學)的束縛。(答出兩點既得4分)
(2)趨勢:從分散經營到區域集團化再到全球經濟一體化。(2分)
對中國的影響:
有利影響:①跨國公司的投資為我國提供了資金和技術;
②帶來了先進的管理和營銷經驗,有利於我國經濟體制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增強了國內企業的競爭意識和國際競爭能力;
③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就業問題。(答出兩點即得2分)
不利影響:①跨國公司壟斷關鍵產業和核心技術,對我國產業發展戰略和工業化升級構成挑戰。
②外資金融機構的滲透加大我國金融風險壓力。
③跨國公司加緊爭奪人才,對我國經濟安全構成長期的威脅。(答出兩點即得2分)

與宋朝商品經濟發展高考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