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什麼積極意義
1.21世紀,是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時代,為順應市場需求,電子商務迅猛發展呈現爆炸式增長。電子商務大大增加了企業、政府和個人的購買力,對經濟發展起到有力的拉動作用。我們看見,隨著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與之相關的政府、企業、個人的辦公用品,用於建設道路和用於交通的工具需求、用於擴大經營的建設也將越來越大,尤其是用於個人消費的多種商品的購買量大幅增加,由於這些需求的增長使得消費者要對商品的價格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這會對經濟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又由於電子商務對網路安全性、對企業商業信用有嚴格的要求,政府、企業和個人也會相應增加相關采購支出來保證電子商務的正常運行,這些都會對經濟的增長起到的極大的拉動作用。
2.電子商務對電子商務業經濟本身的拉動作用明顯
對電子商務業本身來講,電子商務是一種新的商業運作模式,在我國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之後,使企業在庫房、倉儲、物流、運輸等基礎設施等方面增加了大量的固定投資;電子商務還促進了網路廣告的發展,滿足企業對廣告的投資需求;電子商務可以擴大資金來源、支撐項目建設,對拉動電子商務本身經濟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3.電子商務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
由於我國近幾年過分強調經濟的快速發展,靠高投入、高消耗這種傳統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消耗掉了大量資源,破壞了生態環境。而電子商務的興起和發展是實現中國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有效途徑與重要舉措之一。因為電子商務有著傳統產業無法替代的優勢,它通過利益杠桿優化了資源分配,使資源配置趨向最優狀態,降低了我國企業的資源消耗,減輕了傳統產業對資源環境的破壞,對我國企業的產業結構起到了優化作用。
㈡ 電子商務的發展對中國商業的哪些沖擊影響
作為一種不同於傳統的新型交易模式,電子商務將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消費者和政府引入一個數字化的虛擬空間,讓人們不再受地域,時間的限制,以一種很簡單的,快速的方式來完成更復雜的業務活動,將手動和電子信息處理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優化了資源的配置,提高業務系統運行的嚴密性和效率。因此,電子商務的發展對商業、社會,經濟和生活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電子商務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模式
在傳統的零售業務的情況下,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銷售現場環境。消費者進入現場,一般都要看看自己購買的這種產品。消費者往往將注意力集中在外部質量,產品的內在質量和它的性能是不足的。這時候可以影響消費者的購物是看銷售人員的態度。態度優秀的銷售人員會極力推薦的產品給客戶,並詳細說明由消費者提出的一些問題,從而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態度不好的消費人員經常看到顧客假裝沒看到,心不在焉,問一句答一句,或者甚至只是愛搭不理。致使本來可以銷售給消費者的產品賣不出去,在這種環境中購物的消費者,身體和精神異常的壓抑。
在互聯網上就大大不同,購物網站多如牛毛,網站上的商品也是淋琅滿目,客戶可以在任何一個購物網站,單擊、瀏覽,比較和選擇的空間增大,購物沒有壓力,不必考慮銷售人員的情緒,不再受人為因素的干擾,從而更好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商品。
由於存在信息不對稱,這個眾所周知的原因,傳統的經營模式生產經營者通過傳統的大眾媒體如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和其他消費者進行信息傳播,在一定區域內強制性的發布廣告信息。消費者不明白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不能直接了解,只能被動地接受在廣告中傳遞的信息。網路是不同的,它有一個傳播很廣的時空,非強制性、全天候傳播,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點擊企業的網站上;查看企業信息,既方便又快捷;消費者還可以使用友情鏈接或搜索引擎,直接或間接到經營同類產品的企業網站上了解相關產品信息,做到全面了解產品信息。
(二)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商貿業的連鎖經營
傳統品牌營銷走的是以實力占據優質資源,渠道為王、終端為王。高租金,高人工、高成本對於發展中的中小企業來說,是發展的瓶頸和利潤吞噬機器。PPG的B2C模式,無論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商業模式的出現,對於傳統的營銷環境有很大的影響。它沖擊了傳統渠道里由那些強勢品牌、外商投資企業築起的堤壩,以創建一個新的、公平的、隨時可能出現奇跡的商業生態圈。然而,機遇和挑戰並存,電子商務對傳統品牌企業的內部和外部環境造成的的變革,無論是在供應鏈的改造,還是更直接地與消費者接觸,都可能成為其快速增長的開始,進而突破企業發展的瓶頸,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對於傳統企業來說,如今的網路銷售與十多年前的零售連鎖企業有相似之處。新的零售業態,代表了一種新的生活和購物的需求。對於傳統企業來說,電子商務的出現,很大的一個作用就是可以節省時間,節省成本,提高企業的產出效率。在傳統模式下,傳統企業深受資金鏈過長、地域限制等條件的制約,不能最大程度地擴大市場佔有率,而電子商務恰恰能夠幫助他們實現低成本的「貨通天下」。因此,傳統企業在電子商務中不僅是一種需求變更,還是整個行業和最終用戶的共同需求。
(三)電子商務在金融業的發展空間
電子商務在我國發展緩慢,但因為它有一個廣闊的市場、高效方便:不受時間和地域限制等特點,在西方國家裡快速發展,並得到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成為整個社會的經濟增長點。它會帶來整個交易業和金融業帶來強烈的沖擊,整個商貿業和金融界都面臨著「重新洗牌」的風險,但也給金融業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產生以下金融業的新興商業業務范圍:
(1)安全電子交易服務;
(2)企業和個人網上銀行;
(3)網上銀行;
(4)網上證券交易和管理;
(5)電子貨幣管理;
(6)網上保險的業務;
(7)網上金融信息服務;
(8)財務評估和認證服務;
(9)加密,防火牆和金融安全服務等。
(四)電子商務將改變政府職能部門的管理行為
政府承擔著大量的社會、經濟、文化的管理和服務職能,在規范市場經濟運行,防止市場失靈帶來的不足方面有著很大的作用。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政府管理行為提出了新的要求,電子政府將隨著電子商務發展而重視電子商務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根據環境的變化而改變其管理行為。
㈢ 電商對於中國經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為什麼
近年來電商快速發展,迅速崛起,給國民經濟及人民生活帶來很多弊端也帶來很多好處,總的來說還是弊大於利的。
總體來說,電商的發展是利大於弊的。雖然打擊了實體經濟,減少就業崗位,但也創造了新的崗位需求,如美工、攝影、物流等,而電商對資源的集約利用和對經濟效率的提升卻是實體店無法做到的。先進產能淘汰落後產能是必定的,而先進的產能必定是越來越高效的,在這一點上,電商的發展是符合發展的方向的,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是利大於弊的。
㈣ 電商對於中國經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為什麼
互聯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改變,電商的發展是互聯網經濟的一個重要體現,每年電商的銷量都會大幅度的增加,現在網購已經成為很多人生活購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每天都有大量的快遞在路上被運輸。那麼,電商對國家的經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一、電商對人們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呢?
由於電商的飛速發展,很多人都養成了在網上購物的習慣,你們覺得在網上購物可以足不出戶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用不用去商場逛來逛去,又費時間,又費力,而且網購還可以不用自己拿東西,這要寫好地址就可以送貨到家,因此很多人覺得網購方便,有快捷。尤其是對一些業余時間比較少的人來說,網購可以節省大量的逛街時間,而且人們認為在網上買東西可以不用四處尋找,只要動動手指頭就可以了。這也是電商在這些年裡迅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
㈤ 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有什麼積極意義
電子商務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意義和作用
1)推動國民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電子商務是國版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權重要組成部分,正在成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力。發展電子商務是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提高國民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率、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舉措,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迎接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
加快電子商務發展是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把握發展主動權、提高國際競爭力的必然選擇,有利於提高我國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的能力,提升我國經濟的國際地位。
3)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走向完善
電子商務發展將有力地促進商品和各種生產生活要素的流動,削弱妨礙公平競爭的制約因素,降低交易成本,推動全國統一市場的形成與完善,更好地實現市場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
㈥ 電子商務對未來的發展有什麼影響
電子商務在未來對傳統企業的影響
1、中國富豪排名前三甲剛好是我國電子商務的三巨頭阿里、騰訊、網路的掌舵人,可以看出電子商務行業誕生的富人已經把傳統行業的遠遠拋在了後面。這也說明了電子商務發展的趨勢不改,隨著這個排名的出現,網友們開始熱議電子商務是不是將會逐漸取代傳統行業。
2、取代說法不太現實,但是電子商務的發展必將滲透到傳統行業的各行各業,每個傳統行業都離不開電子商務,線上線下融合將是大趨勢。
3、對中國企業而言,信息化與電子商務已經如此緊迫地逼到了各行各業的面前。我們必須從戰略的高度提高認識,發展網路經濟已經不單純是一個的電子信息技術運用或是商務模式的選擇問題,而是適應和順應國際潮流,在融入全球經濟發展中不斷增強競爭力的戰略性選擇。面對經濟全球化,這是唯一的選擇,任何忽視和等待都是要不得的,只有徹底轉變觀念,中國企業才能夠通過學習來認識和把握未來社會的基本走向,調整、變革企業的戰略構想、運作模式和組織構造,以求在新一輪的競爭和合作中實現跨越式發展。
4、21世紀是信息經濟的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特點將更加突出。全球企業間的競爭也成為了信息的競爭,它導致企業的經營理念、組織方式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隨著通信技術的逐漸成熟,網路用戶快速成長,網上商業活動的效益日益明顯,信息化成為經濟活動的主流,電子政務、電子商務、企業信息化等發展環境越來越好,在電子商務領域必定能有效地建立企業的競爭優勢,獲取新的發展機遇。
㈦ 求電子商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分析的論文
淺析電子商務的經濟學特徵及對經濟結構的影響
淺析電子商務的經濟學特徵及對經濟結構的影響
[摘 要]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電子商務已經逐漸深入到了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電子商務中的許多產品是數字產品,生產數字產品的企業最便於開展電子商務。文章闡述了數字產品的概念及特徵,電子商務企業遵循的規律,電子商務新的經濟學特徵及這些特徵對經濟結構的影響。 [關鍵詞] 電子商務 經濟學特徵 經濟結構
在電子商務中,許多產品是數字產品,包括計算機操作系統、辦公生產性軟體、電子圖書、音像製品及信息、服務等。這些產品有區別於傳統商品與服務的許多特徵,生產數字產品的企業所遵循的規律也不同於傳統企業,呈現出許多電子商務新的經濟學特徵,這些特徵也必將對經濟結構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數字產品就是信息內容基於數字格式的交換物。數字產品既可通過載體以物理方式運送,也可通過網際網路以電子方式運送。 一、生產數字產品的電子商務企業應遵循的規律 在要素投入方面遵循邊際成本遞減規律。一般工業企業的成本曲線呈U字型,產量超過一個適度規模以後,隨著產量的繼續增加,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開始上升。而數字產品在理論上可允許無限多的人同時共享,可以零成本復制,平均固定成本隨產品數量的增多呈下降趨勢,平均可變成本與邊際成本相同趨於零。 價值的不確定性在於企業生產數字產品的原始成本是固定的,但由於其邊際成本趨向於零,銷售數量的不確定性及對不同消費者效用大小的不確定性決定了其價格的不確定性。邊際效用遞增性是指信息與財富在邊際效用上恰好具有相反的性質,即一個人擁有的信息越多,每增加一條信息對這個人的效用就越大。 二、電子商務新的經濟學特徵 由電子商務而派生出的新經濟特徵與以往的經濟形態大相徑庭,有其自身的運行規律。主要體現為如下經濟學規律:摩爾定律、梅特卡夫法則、馬太效應、邊際報酬遞增規律等。 1.摩爾定律:摩爾定律是網路信息技術功能價格比的變化規律,它揭示了信息技術產業快速增長和持續變革的根源。按此定律,計算機硅晶元的功能每18個月翻一番,而價格以減半數下降。摩爾定律反映了信息技術產品的性能價格比,揭示了信息技術產業高速增長的動力源泉。該定律從20世紀60年代至今依然發揮作用,並在今後會持續發揮作用。計算機性能的不斷改進與價格的快速下降導致了人類計算成本的顯著下降。 2.梅特卡夫法則:根據梅特卡夫法則,網路價值等於網路結點數的平方,或網路價值隨著網路用戶數量的增加而呈指數增加。信息網路的擴張效應受梅特卡夫法則支配,或者說梅特卡夫法則反映了信息網路擴張效應。互聯網用戶大約每半年翻一番,互聯網的通信量大約每100天翻一番,這種爆炸性增長必然會帶來網路效益的迅速增長。 3.馬太效應:新經濟是以信息流組織與支配商品(包括貨物和服務)流、資金流、技術流、人力流的經濟。在信息活動中,由於人們的心理反應和行為慣性,在一定的條件下,優勢或劣勢一旦出現,就不斷加劇而自行強化,出現滾動的積累效果,即所謂的馬太效應。 4.邊際報酬遞增規律:在電子商務時代,信息資源成了新經濟中的主要資源,這種資源是可再生和重復使用的,具有無排他性,它的成本不隨使用量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加。 這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工業經濟中邊際報酬遞減規律存在的條件,出現了要素邊際報酬遞增規律。在社會經濟的投入產出系統中,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隨著要素投入的持續增加,其邊際報酬(即邊際產出效益)呈遞增的趨勢。 三、電子商務新特徵對經濟結構的影響 大多數經濟學家都認為市場是一種對稀缺資源進行分配的有效機制。然而,今天有大量的商務活動是發生在大的等級制企業組織的內部。當交易成本很高時,商人就會創立企業,這種企業用一套等級制的監督和控制系統來代替在市場上的交易協商活動。盡管創立和維護一個監督和控制系統的成本可能會很高,但在很多情況下這些成本低於交易成本。 經濟學家奧立弗?威廉姆森把科斯的理論推廣了一步。他認為,那些生產工藝復雜、採用流水線作業的行業傾向於有更多的等級制企業,最終更容易實現垂直一體化管理。企業界的生產和管理創新大大提高了等級制監督活動的效率。流水線和其他大批量生產技術可以把復雜的工作分解成小的、易於監督的步驟。計算機的出現極大地提高了上級管理者監督和控制其下屬具體活動的能力。高層經理使用的一些直接績效測量技術甚至比一線監工的監督更加有效。 從工業革命到現在,隨著監督手段的日益普及,企業垂直一體化的規模和層次都在不斷地增加。然而,在一些大型企業里,監督系統不能適應企業規模的擴大。由於企業的整體經濟可行性取決於它有效地監督各級企業業務活動的能力,問題就出現了。這些企業只好採用分權管理,讓不同的業務單位像獨立的企業那樣運作,它們彼此之間按市場模式協商交易,而不像同一企業不同部門那樣進行交易。這些分權化的方法只是簡單地回歸到高效的市場機制,這種機制在企業垂直化之前是行之有效的。企業和個人採用電子商務可以改善信息的流動、協調不同活動、降低不確定性,從而降低交易成本。通過降低收集潛在買主和賣主信息的成本、增加潛在市場參與者數量,電子商務可以轉移很多企業對垂直一體化的注意力。企業在銷售商品和處理訂單時,用電子商務可以降低銷售詢價、提供報價和確定存貨等活動的處理成本。正如電子商務可以增加賣主的銷售機會一樣,它也給買主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機會。企業在采購時利用電子商務可以找到新的供應商和貿易夥伴。利用WWW可以高效地傳遞報價和交易條款,提高了企業間信息交換的速度和准確性,降低了交易雙方的成本。 雖然現在還不清楚電子商務的廣泛採用是否會使等級制組織回歸到它們以前的基於市場的結構,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電子商務的廣泛採用會對經濟結構產生重大影響。 1.在市場模式方面。很多企業和戰略業務單位都是在介於市場型和等級制兩種經濟結構之間的中間模式下運行的,這種中間模式就是網路型。在這種網路經濟結構下,不同的企業根據共同的目標建立長期的穩定關系,以協調它們的戰略、資源和技術組合。這種網路型的組織特別適合於信息密集的高技術行業。電子商務可以使這種主要依賴信息共享的網路更容易建設和維護。一些研究者認為,商務活動的這種網路組織形式在未來將占據主導地位。 2.在市場競爭方面。一家企業在網上做的廣告可以把企業的促銷信息傳遞到世界各地的潛在顧客的手中。企業也可以通過電子商務送達在地理上極為分散,而需求非常狹小的目標市場。網際網路和WWW在創造虛擬社區方面特別有效,這些虛擬社區可以成為企業理想的目標市場。虛擬社區是指具有共同興趣的人的集合,但這種集合不是發生在現實世界,而是出現在網際網路上。電子商務企業實時生產,零庫存銷售及差別規模經濟的運營模式,打破了大型企業的壟斷地位。虛擬企業的出現和貿易環境的改變也削弱了中小企業的進入壁壘,從而增強了市場的競爭機制。在梅特卡夫法則的作用下,較好地解決了傳統市場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商品價格不斷向成本降低,在達到價格底線後便不再下降。它在這一水平的停留最終導致價格失去導向作用,市場中更多依賴的是非價格競爭。 3.在資源配置方面。電子商務這種新的運行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市場效率,資源配置將趨向最優狀態。電子商務改變了傳統經濟運行方式中各環節的比重。經濟運行的中心環節呈現出逐漸從生產和流通向設計和消費轉移的趨勢。傳統商務體制下形成的資源配置結構,必將在電子商務狀態下發生重大轉變,朝著信息化和科學化的方向轉變。 4.在產業結構方面。第三產業將會獲得更大的發展,比重將大幅度提高,特別是服務性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將逐漸增加。同時,行業結構也發生了變化,電子行業以及與電子產品製造業有關的行業將會取得高速的增長,其他行業的發展相對緩慢。 5.在國際經濟結構方面。影響將在多個層面上產生:一是促進國際經濟的一體化,各國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連接度會進一步提高;二是各國國民經濟結構將在國際經濟結構的整體構架下按資源合理配置的原則進行分布,由國際經濟結構決定各國的國內經濟結構。 參考文獻: [1]姚學禮 劉秋麗: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趨勢探討[J].安陽大學學報, 2007,(02) [2]湯兵勇:網路經濟時代的企業增長戰略探討[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6,(07) [3]蔣恩堯 陳壽金:淺析網路經濟下如何取得競爭優勢[J].商業研究, 2006,(03)
㈧ 怎樣看待電商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好多還是壞多
中國的經濟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1978年以來年均增長超過9%,目前人均GDP達到了1000美元。但是,這一長期依賴於高投資、高消耗的傳統增長模式難以持續。其一,中國人均資源佔有量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在經濟發展中,耕地、水、石油、鐵礦石等資源不足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其二,中國能源利用效率低,特別是在資源價格扭曲的情況下,助長了高能耗企業的發展,放縱了粗放經營;其三,與資源問題緊密相關的還有環境問題,在經濟起飛初期「先發展後治理」的思想主導下,生態環境保護被大大忽視了,而工業化的發展與城市化的推進,又進一步導致了生態環境的惡化。
除了上述因素,文章指出,危機因素還包括收入和機會的分配不公、金融脆弱性和處理全球性金融危機、改善政府治理結構和抑制腐敗。
文章還指出,中國經濟增長當前面臨兩個大的主題:一是城市化,二是全面開放。只有牢牢地抓住這兩個主題,才能理解中國經濟所處的發展階段和產業部門價值轉移的路徑,以及未來所面臨的經濟社會環境。
資金流程的改變和資本形成的偏向都表明了中國經濟增長的主導因素已經從工業化轉向了城市化。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兩個過程:一是工業化決定城市化,二是城市化拉動工業化。在工業化決定城市化的時期,大量的資源在工業部門流動,包括工業化本身創造的價值和大量其他部門轉移的價值,如稅收減讓(三減兩免)、工業用地無償使用、勞動力沒有社會保障、國家利用銀行系統壓低資金價格提供廉價資金和大幅度補貼基礎設施、出口退稅和貶值等。這種「扭曲結構」補貼工業化的特徵決定了資源耗費型的經濟增長。
城市化成為新的經濟增長的主導後,價值轉移的順序必然發生重大變化,首先是消除「結構扭曲」,將原來人為壓低的價格逐步按市場的方式校正,在這一方式轉變中的稀缺資源再估值就變得有意義了。中國工業化發展最無價的資源是土地、水和空氣,而在城市化過程中它們成為最為稀缺的資源,因而價格體系的調整是必然的。城市化作為以人為中心的空間集聚地的特徵就是要求經濟、社會和自然的和諧發展,否則城市發展也將步入畸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