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你對中國的經濟有什麼看法
當然簡單地從股市來分析中國經濟是非常不客觀的。經濟形式與當前的社會形態,政策抉擇,國際環境等各種因素密切相關。鬧得沸沸揚揚的6.28甕安事件吸引了全國人民的目光,這次事件不是簡單的打砸搶,它深刻地暴露了當前中國政治體制的弊病。而這些弊病又和經濟問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那麼當前中國經濟到底出現什麼問題呢,本人談談自己的一些鄙見。 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整整30年了。從最初的計劃經濟發展到現在半開放的市場經濟。這30年的經濟革新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模式,所以任何一項變動都充滿了風險和挑戰。有人說中國社會現在的改革共識已經基本上破裂了,換句話說,中國的改革可以說是危機推動的改革,很多利益集團,特別是前期主導改革的群體不願意改了,以前可以摸著石頭過河,可現在前面不是河了,是一片汪洋大海,怎麼辦? 經濟發展到現在已經很難找到突破口了。經濟增長的空間有限,我們的內需需要擴大。我們作為世界工廠已經很多年了,如果我們的經濟不轉型,終究會變成拉美國家的翻版。這些都是擺在中國面前的很現實的問題。 泡沫一詞來形容中國經濟再恰當不過。樓市泡沫,股市泡沫,通貨膨脹,這些都是泡沫。為什麼會出現泡沫呢,是因為社會上的流動資金多了,這些流動資金匯集在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會出現泡沫。大家都知道,市場經濟的社會資源會按照最優化的方式配置。出現泡沫的地方肯定是大家認為社會資源最優勢的地方。由於中國的經濟結構和政策影響,必然導致這些流動資金的配置現狀。 愚以為政治體制改革目標可以是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具體地講就是規范地方政府在經濟社會中的作用即職能。這是最主要最事關全局的一步,那麼這個又從哪裡著手呢?我覺得是規范新聞,提高新聞監督的作用。而這個規范首先為新聞立法,明確新聞媒體的報道範圍,規范新聞監管機構的職權范圍。這一點相當重要,他使真正推動改革的動力釋放出來,以最低成本危險系數最小的方式釋放出來。以此來促使那些應改而不想改的利益集團作出讓步,使應該改的群體朝社會希望的方向去改。那麼以這個為開頭,始終注意規范地方政府在社會經濟中的職能,不要讓它越位,錯位,缺位。這個動力一釋放出來,我想四五年內中國不說會完全轉型,至少可以走上轉型的正軌。在這個時候說中國可以維持二十年的高增長,我看是相當可能的。而且這樣一來社會的矛盾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化解,使社會問題不會影響經濟發展問題。從而重新拾起中國社會的穩定在經濟發展中所起巨大作用的優勢。
求採納
Ⅱ 談談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為著眼點的認識和看法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道路關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並作了如下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與黨的十七大報告的相關表述相比較,引人注目地增加了三個內容:一是「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二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三是「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對這一新的表述,應高度重視並深刻領會。
反映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新認識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拓展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反映了「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這一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十七大以來,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黨中央審時度勢,適時地把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進一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從 「四位一體」拓展到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這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新認識。
所謂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一種形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以可持續發展為根據,以未來人類的永續發展為著眼點。這種文明觀強調人的自覺與自律,強調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共處共融。這種文明觀同以往的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具有相同點,那就是它們都主張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發展物質生產力,不斷提高人的物質生活水平。但它們之間也有著明顯的不同點,即生態文明突出生態的重要,強調尊重和保護生態環境,強調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必須尊重和愛護自然,而不能隨心所欲、盲目蠻干、為所欲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進一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
凸顯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
科學社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恩格斯 「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他們通過揚棄資本主義文明而揭示了未來新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本質。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馬克思認為,未來共產主義社會在本質上是 「自由人的聯合體」,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它將是「在保證社會勞動生產力極高度發展的同時又保證人類最全面發展的這樣一種經濟形態」。因此,作為共產主義社會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理應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
「以人為本」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簡明表達,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以人為本」,就是以人為價值的核心和社會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發展作為最高的價值目標。黨中央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凸顯了我們黨所要秉持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
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就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以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這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條件。為此,黨的十八大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在十六大、十七大確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基礎上,提出了旨在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這就是:(1)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豐富,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3)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基礎更加堅實。(4)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就業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縮小,社會保障全民覆蓋。(5)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昭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新要求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同富裕的對立面,一是共同貧窮,二是兩極分化。一方面,共同富裕是與共同貧窮相對立的。針對改革開放前我國人民生活改善不大、普遍貧窮的狀況,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據此理解,共同貧窮也不是社會主義。另一方面,共同富裕也是與兩極分化相對立的。鄧小平同志強調指出: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但同時也出現了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擴大的問題。十八大報告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表明了黨中央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持續擴大問題的態度和決心。同時,這也昭示了在新的發展階段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對解決收入分配問題提出的新要求。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註重公平。要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十八大報告還指出,社會保障是保障人民生活、調節社會分配的一項基本制度。要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以增強公平性、適應流動性、保證可持續性為重點,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頑強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就一定能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一定能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Ⅲ 談談你對目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
目前中觀全球經濟,中國在這個時候表現尤為突出。-不論是經濟復甦速度,還是失業比率,等都很強勁。但是這不能代表中國未來的發展趨勢會良好。主要原因:很多不確定因素主導著中國市場化經濟。 1. 人均收入只能體現在表面。(公務員收入整體提高了人均收入)2. 7-8億的農名荒廢農作物,而外出打工。社會就職產業-供大於求。無法體現他們的效益.(勞動力增多將帶給城市很大壓力)3. 國有企還處於主導作用。(私營,集團自主研發尚未成熟) 中國經濟的發展現良好且唯一強大的支柱是美元外匯儲蓄世界排名第一.要想在世界經濟上面有展露,必須借美元極高的儲備這條橋梁來踏上經濟強國,還有一段距離。5-10年中國不能利用這些外匯在世界各國任何一個產業,站穩一席之位。那麼經濟發展還將會更加長遠。
Ⅳ 談談你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認識
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一些進步同時也顯現出一些突出矛盾和沖突。
首先,我國經濟發展中的積極面:
(1)、經濟總量同比上升。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佔全球經濟比重超過10%。當前,在國際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之後,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經濟低迷甚至衰退,它們的經濟總量在全球的排位、佔全球的比重和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正在下降。
(2)增長速度總體平穩。2013年,消費、出口、工業等都出現回升。據統計數字顯示,一方面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速基本在逐月提高,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幅度在逐步減緩;另一方面,經濟效益仍維持較高水平,企業活力增強,面對外部環境趨緊和成本上升,一大批企業主動轉型,靠深化改革、加強管理、增強創新意識、優化產品結構應對危機,謀求發展,競爭力日益提高,市場適應力更強。 (3)、結構調整積極推進。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我們現在處於小康社會決勝的階段,中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階段的轉換時期,表面上看是增長速度的調整或下降,但是本質上來說是增長動力的轉換。未來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來自於消費的持續擴張,中國經濟發展應該更多地依靠科技創新、勞動者素質的提高和管理創新,培育出在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產品的生產上形成我們新的優勢。 其次,顯現出的矛盾與問題:
(1)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一些高新技術產業、原有產業迅速發展等
對資源與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過去中國經濟發展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資源,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拉動經濟增長,盡管後來政府採取了相關措施來緩解發展與環境的問題,但成效並不是很大,杯水車薪;由於技術還不夠成熟,資源還未得到很充分的利用,造成資源浪費的現象普遍存在。現如今工廠亂排放廢棄物導致環境污染嚴重,如北京等地出現了嚴重的霧霾天氣,又如雲南就有一個小村莊就因為當地工廠亂排放工業廢棄物而污染當地水源,導致全村大部分居民里患癌症,成為「癌症村」。中國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必須注重節約資源、保護自然環境,以便穩定持續發展,同時為子孫後代的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2) 自2008年10月美國次貸危機演變為全球性金融危機並對我國
出口貿易型企業造成嚴重沖擊,企業的用工需求急劇下滑、現有的就業崗位流失嚴重,失業數量驟增,致使我國的就業和失業問題進一步惡化。再加上近年來高校擴招,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也正成為社會討論的熱點,求職者供過於求的現象也成為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作為大學生的我馬上也快畢業了,工作問題是個很頭疼的問題。
(3) 區域發展不平衡仍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問題,城鄉發展差異
化、東中西部發展差距、城市經濟發展中的貧富差距問題仍很嚴重
一是表現在資本存量方面:由於沿海地區由於開放得比較早,以鄉鎮企業為代表的民營經濟迅速增長, 資本大量積累; 同時改革開放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施, 成功地吸引了大量的國外資本的輸入, 為沿海地區經濟的快速增長提供了充足的資本投入。而中西部由於地理位置和政策的影響資本存量都不及東部,而且還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二是科技投入方面東部地區仍然占據優勢
我們不僅要注重中國經濟的發展,還需要注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想出解決辦法,克服經濟發展中的缺點,促使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Ⅳ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認識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認識可以從以下幾點:
1,含義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包括從中國實際出發,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性質、基本方向、基本宗旨以及由此決定所必須採取的基本經濟制度、經濟體制、分配方式、發展方略等一系列重大問題的確定。
2,指導理論方面:指導理論,概括地說,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必須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不斷解決經濟改革和經濟發展這兩大課題。
3,深化落實方面:
(1)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堅持制度: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 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3)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收入分配製度 。確立勞動,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原則,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正確認識和有效調控收入差距。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戰略 。經濟發展戰略是從經濟發展的全局而做出的,具有長期指導性的籌劃和決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規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發展戰略。明確指出我國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加快老工業基地改造,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全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Ⅵ 談談你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看法
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建設理論的創新,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體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實踐要求。在實踐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幾個涉及全局的重大關系,提高激發社會創造活力、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系、處理人民內部矛盾、開展群眾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的本領。從理論上看,反映事物內在聯系,體現事物本質特點的關系也就是規律。從實踐上看,把握了客觀規律就能更好地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系
十六大提出了我們黨在21世紀頭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和戰略部署。「全面小康」是實現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必須的承上啟下的發展階段。與2000年我國達到的「總體小康」相比,「全面小康」要求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全面小康」包含了「社會更加和諧」的內容。 有的同志提出,有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為什麼還要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呢?我認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這是清醒認識和准確把握我國社會發生的深刻變化,針對當前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出現的突出問題,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而確定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我國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實現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型。這種轉型不是細枝末節的變動,而是經濟體制根本性的變革。這種變革已經並將繼續對我國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產生重大影響。適應經濟體制的這種深刻變革,社會體制正在發生轉型。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國社會出現經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形式多樣化,推動著我國社會體制的轉型。對外全面開放是我國社會發生深刻變化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多變性、差異性越來越明顯。在這樣一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階段,既有巨大發展潛力和動力,又有各種困難和風險;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顯得特別重要而艱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什麼關系?一方面,如前面所提到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一種價值目標,又是一種不斷推進的現實的社會歷史過程,是價值目標和社會歷史過程的統一。從這個角度看,「構建和諧社會」與「實現全面小康」兩者的現實起點一致,目標一致,實踐過程一致。另一方面,和諧是一種社會狀態,我們在實現「全面小康」的過程中,通過解決當前發展階段存在的突出問題,促使全面小康的目標在和諧的狀態中實現。如果說,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階段性目標,那麼,逐步消除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的不和諧因素,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實現這個目標所要完成的重要戰略任務。「和諧社會」是對「全面小康」的堅持和發展,是對「全面小康」中關於社會更加和諧要求的進一步展開和豐富,使得「全面小康」在理論形態上更加完整、系統。當然,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具體的、歷史的,需要長期奮斗,不斷推進,逐步實現。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諧社會建設有不同的具體目標。我想,我們完全能做到通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協調方面,在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發展和社會和諧方面,比現在中等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做得更好,從而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進一步證明社會主義能夠獲得成功。
(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與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關系
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總結國內外關於發展問題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提出的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思想和指導方針。把堅持科學發展觀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中,統一於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和實踐中。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是發展,是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日益豐富。貧困是產生社會不和諧的重要原因,而發展則是消除貧困的根本途徑。當然,富裕不一定和諧,但貧困肯定會導致不和諧。馬克思指出:「生產力的這種發展之所以是絕對必需的實際前提,還因為如果沒有這種發展,那就只會有貧窮、極端貧困的普遍化;而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必須重新開始爭奪必需品
另外,虛機團上產品團購,超級便宜
Ⅶ 題目: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看法。
理由是,只要掌握了本質論,才能算得上真正掌握了中特理論的核心內容,也是從哲學層面上把握了這一理論。二是關於「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我覺得將來回過頭來看,可能更加重要,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可能更大。其理由是,它將中國共產黨由原來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擴大在全國最廣大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這代表中國共產黨全面真正地完成了由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變。 二、結合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我個人覺得,結合實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堅持「三個不」和「三個最」:主義不重要、幸福最重要;誰的招兒不重要、好用最重要;別人怎麼看不重要、自己過好日子最重要。當前經濟發展處在全球金融和經濟後危機時代,外需受挫,內需不濟、經濟結構不佳、社會矛盾大危機四伏。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之下,如何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一)糾偏一個理念:發展就是GDP。其實發展不能單一的GDP標准來衡量。發展需要用國民幸福和國家強大等綜合性指標來體現。GDP不是給人看的,也不是各級用來吹噓自己能力本事的。過去之所以過於重視這一指標,其原因主要是國家窮,解決溫飽是主要目標,所以重視總量經濟,但單一的總量指標會帶來很多問題。(二)搞好二個改革:一是民主建設改革。民主問題主要是保證決策科學和還權於民。民主的問題主要是在某種程度、某些局部上表現為權力過於向高層、向一把手集中,要通過改革確保黨的決策更加科學,切實還權於民、平衡於決策系統之中。二是政府官員政績考核體系改革。考什麼:GDP指標、就業指數、百姓幸福指數、人均收入和社會保障水平、環保及社會安全穩定狀況等。誰來考,組織部門是一個方面,日前看,這方面的權力過大,要增加百姓考核這一塊的砝碼,怎麼個考法,要通過改革來探索。(三)調好三個結構:一是利潤收入分配結構。這一結構決定其他結構的調整。目前從分配上看,主要是國家拿得多,地方拿得少;資源和資金要素分得多,人力資本要素分得少;不合理的高收入多、合理的高收入少。利潤和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二是中央、地方和私營經濟組織經濟責任結構。目前三者責任、行業區分不明顯,需要進一步明確。中央組織經濟應側重於強國,地方組織經濟應側重於彌補地區間經濟差異,私營經濟應是富民。要通過行業、領域、產業、產品結構調整完成任務這一界限和任務的區分。三是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是進行主導和戰略產業結構的調整。(四)確立四個定位:對我省來講的。一是利用資源優勢向中央要更多的扶持政策資金;二是延伸資源產業鏈條發展現代高附加值農業和工業;三是大力推進國有經濟發展,這是後發地區發展經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四是積極創造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良好環境。三、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大力發展國有經濟很多人對指令經濟與市場經濟的看法是不夠准確的。它們只是片面地認為國有計劃經濟,特別是國有企業沒有效率,而私營經濟、市場經濟才有效率。其實,沒有一種經濟組織形式劃無成本的。指令經濟有管理成本,市場經濟有交易成本,且企業內部也是指令經濟,體現的也是管理成本。企業與市場的界限是,當管理成本大於交易成本時,企業就要把一些業務推向市場;當管理成本小於交易成本時,企業還要將屬於市場的東西,納入企業內。人們說指令經濟,也可以說是國有經濟或國有企業無效率,市場經濟或私營經濟有效率,其原因就是指令經濟的無效率,大家盯得住,因為那損失的是百姓的錢;市場經濟或私營經濟無效率,那是因為這種無效率的損失由企業自己來承擔。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省份不能沒有國有經濟、國有企業,只不過是形式內容有所區分而已。國有經濟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什麼?一是控制國計民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資源;二是搭建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和市場經濟運作平台;三是建設需要重大和長期投資的支柱型產業和戰略產業。如何發展國有經濟,特別是國有企業?一要集中處於分散地方的國有資源;二是政府要積極謀劃和推進關乎我省經濟發展的主導和戰略產業的大項目建設;三是集中抓好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法人治理和企業管理。四是對國有企業進行政策和資金傾斜。
Ⅷ 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看法
對於當前抄的中國經濟發展各有各襲的看法,我認為:首先在全世界的經濟危機面前中國還能保持每年8%的高速度增長,這充分說明中國經濟擁有強大的發展潛力;其次,當下的中國經濟類似日本80年代的經濟發展。為啥說類似呢?因為當前中國的經濟正在經歷泡沫經濟,物價飛漲、社會的貧富分化拉大但與日本不同的是經歷的社會、世界國際環境不同。最後,我要說的是我國的經濟發展正處在大轉型時期,必要的發展摩擦問題的出現是正常的、也是值得關注的。
作為一名中國公民要對中國眼下的經濟充滿信心,同時應該拿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貢獻給國家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