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如何克服經濟發展中的困難

如何克服經濟發展中的困難

發布時間:2021-03-14 11:51:13

Ⅰ 」經濟,如何協同解決四新經濟發展中的瓶頸難點問題

「四新」特點:融合性,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相互滲透。動態變化性,內容和形態隨著最新技術和模式的突破應用發生變化。輕資產性,以知識智力資產開發和轉化應用為核心,依賴核心人才團隊建設。需求主導性,以消費者為核心打造價值鏈,消費者需求成為「四新」萌發土壤。基礎環境依賴性,要營造鼓勵創新、容忍失敗、減少規制的基礎環境。高成長性,體現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方向,具有較大發展潛力。 「四新」模式:包括再定義創意設計型、平台模式型、並購整合創新型、需求拉動型、痛點突破+跨界應用型、異業聯盟型、集成創新型、迭代平移型、碎片整合型、價值鏈提升型、「互聯網+」典型示範型、軟硬融合型、跨界融合型、產業鏈貫通型、業態與模式創新型等。

Ⅱ 國家應該怎樣克服改革困難,保持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要抓住關鍵,扎實工作,加快推動科學發展、綠色崛起;
二、要抓住機遇、主動作為,推動協同發展;
三、要調整結構、創新驅動,努力提高各個產業的發展層次和水平;
四、要積極穩妥、有力有序,化解改革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五、要堅定信心、攻堅克難,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不斷增強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六、要改進作風、關注民生,認真解決群眾的困難問題;
七、要把握市場、加強管理,做經濟轉型發展的推動者,為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積極的貢獻。

Ⅲ 如何解決社會經濟發展中所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對於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所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一些業內人士曾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發表了建議和評論.但是筆者認為,目前影響我國中長期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是社會總需求總量不足和社會總供給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市場驅動力明顯不足.去年以來,我國的消費品市場雖處於平穩增長態勢,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4%的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卻下降了1.9個百分點.按以往的經驗,每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走勢均呈現出前高後低的狀況.近年來,消費品市場所能呈現出的平穩增長態勢,其中消費品市場比較活躍的因素主要還是由政府政策性作用所至,市場供求關系的自發性作用仍不明顯.如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工資的增加拉動了消費的較大增長;費改稅在農村試點的擴大緩解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車和教育等個人消費信貸的持續增加帶動了消費品市場的增長.由於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導作用,才促進了消費品市場的持續增長.若排除這些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費品市場的增長將會面臨著後勁不足的危機.當前,城市下崗、失業人數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滯後,住房、醫療、教育等各項改革措施的相繼出台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市場驅動力已在明顯減弱.
2、商品供過於求的狀況日益嚴重.據國家經貿委等部門對我國600種主要商品的供求情況分析預測,今年上半年我國供過於求的商品達到86.3%,比去年下半年擴大了5個多百分點;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這種供給總量相對過剩的問題表面上表現為全國市場價格總水平出現走低的趨勢,但實質是受到我國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區域結構和產品結構等由現在的工業化初中期向中後期轉變過程中的結構性矛盾的影響.具體表現在: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的矛盾;知識結構與就業需求的矛盾;要素、資源狀況與產業結構和布局的矛盾;重復建設、區域封鎖與市場規則的矛盾等等.由於這種供給過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將使未來幾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相對於前幾年放慢,失業人數繼續增加.因此,供給過剩的壓力在未來兩三年內仍會存在.
3、推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政府行為,缺乏市場機制的內在推動力.去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資拉動,並且主要依賴於政府增發國債和由國債投資而帶動的貸款所拉動,社會投資增長相對緩慢.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2.1%,增速高於上年同期1.8個百分點.今年1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9.6%,增速高於上年同期7.2個百分點.其中,2001年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8%,增幅高於上年同期3.1個百分點.今年1季度,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1%.這些狀況一方面說明政府主導型的投資增長格局仍未根本改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經濟增長對政府政策性投資的依賴過大,社會投資明顯不足.據統計,2001年城鄉集體、個體、農戶等其他投資同比僅增長了8.3%,比國有及其他投資低4.5個百分點,城鄉集體、個體、農戶投資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個百分點,如果經濟增長過渡依賴政府政策性投資而脫離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一旦將來國債投資下降,民間投資若未能及時啟動,我國經濟增長將後勁不足,難以形成高質量持續增長的態勢.今年,盡管一些有利於民間投資的「利好」消息已經在醞釀和實施中,但真正落到實處還需一個過程,社會投資不足的矛盾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
4、通貨緊縮的壓力有所加大.去年以來,我國價格走低的跡象越發明顯,通貨緊縮的壓力有所加大.目前價格走低的具體表現:居民消費價格從去年第四個季度開始走低,到今年1月已連續3個月下跌,為近兩年來的首次;工業品出廠價格於2001年4月開始再次下降,之後降幅逐月加大,今年1—2月,工業品出廠價格降幅加大,同比平均下降4.2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下降,2001年比上年下降0.8%,2002年1—2月降幅進一步加大,同比下降1.5%,已連續9個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2001年同比下降了0.2%,2002年下降幅度明顯加大,1—2月同比分別下降4.8%和4.6%;房屋銷售價格雖在2001年增長了2.2%,但全年的價格走勢前高後低、逐季下降,特別是第四季度增速回落明顯,預計今年我國的商品房價格增速將不會有大幅度上揚;固定資產投資價格在2001年雖同比增長了0.4%,但漲幅比上年卻低0.7個百分點,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價格開始下滑,2月比1月下降了0.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我國加入WTO後,全球性生產過剩、價格下行的影響通過多種渠道傳導到我國.這些因素都將直接影響我國的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上升的態勢.因此,預計我國在短期內價格走低的趨勢不會改變.
5、金融貸款總量增速下降,資金供應渠道不暢的問題突出.從去年開始,我國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的增速已呈下降趨勢,今年貸款增幅繼續下降,1月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下降了19.8%,其中工業短期貸款額少增了67億元,導致短期貸款當月減少.此現狀說明工業貸款資金供應渠道不暢的問題已更加突出.此外,還有幾種金融現象應引起注意:一是現金凈投放量增幅下降.從去年開始,我國現金流通量的增幅已呈現出同比逐月下降的趨勢,今年1月,M0出現了幾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同比增幅為-1.7%;今年1季度,M0同比增長8.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個百分點.根據一般經濟規律,在管制利率條件下,經濟體系中的商品和勞務價格總水平變動趨勢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是否適應的主要標志.目前,現金凈投放量增幅的下降,可以說明商品和勞務市場的蕭條.二是M1的增速慢於M2.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出現了M1的增速慢於M2的趨勢.2001年底,M1的增速為12.7%,M2的增速為14.4%.今年,這一趨勢進一步加大,1季度M1的增速為10.1%,M2的增速為14.4%.按一般經濟學原理,在正常情況下,如果M1增長率在較長的時期中始終慢於M2增長率,則說明經濟的增長勢頭開始放緩.
6、就業矛盾突出.目前,我國的就業矛盾已到了十分嚴峻的程度.對下崗、失業、待業、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等大量的待就業大軍,政府部門、經濟學家們不僅對各有關部門的統計數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時對就業的主要矛盾是總量問題還是結構問題的觀點也不盡一致.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就業的主要矛盾是總量問題,全國的勞動力供給遠遠大於勞動力需求.近幾年,為緩解下崗、失業人員的壓力,我國政府在增加就業崗位、加大財政支出和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勞動力市場建設等方面盡管下了很大的力氣,但就業的矛盾卻越來越突出.從中可反映出我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某些體制性的弊端,如發展經濟的指導思想問題、任用幹部的標准問題、經濟結構問題、產業結構問題、所有制結構問題、區域結構問題、投資結構問題、教育結構問題等等.這些諸多問題如得不到緩解,或者導致失業問題的加劇,不僅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良性運行,而且可能引發政治問題.對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盡管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存在上述問題,但同時也存在難得的機遇.一方面是國際資本目前正大量向發展中國家流動.去年,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已呈現出恢復性增長態勢,投資額增幅為10.4%.另一方面我國市場需求空間大、機會多.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擴大需求的機遇,從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調整財政資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業、促進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調整力度,保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Ⅳ 應該怎樣克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口呈指數增長,導致人均耕地減少,燃料需求增加,植被破壞,耕地退化,自然災害頻繁。人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態環境造成更大的壓力。我國在控制人口增長的同時,還加大了保護資源和環境的力度,如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還湖,防治沙漠化;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建設,以及推進生態農業等。我國在保護生態環境,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方面正取得重大進展。‍希望對你有幫助,請採納,謝謝!!‍

Ⅳ 我國如何克服和避免許多發展中國家在發展經濟中面臨的各種困難

調整產業結構 加強教育改革 以改變目前發展中國家經濟結構單一,人才資金匱乏,處於國際政治和國際經濟的弱勢地位。在生產領域,殖民統治時期遺留下來的國際分工格局沒有從根本上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壟斷了工業製成品的生產,發展中國家仍然是原宗主國的原料供應地。直到80年代初期,以生產原料和初級產品為主的發展中國家仍然很多,其中30多個國家的初級產品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90%以上。這就使發展中國家在資金、技術、工業製成品和消費品等方面嚴重依賴西方發達國家。而且,隨著科技革命的發展,作為西方發達國家壟斷資本推行經濟霸權主義主要工具的跨國公司,在不斷擴大對發展中國家直接投資的同時,把部分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轉移到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使它們成為發達國家的附屬「加工廠」和「裝配廠」。過去單一型的傳統分工,轉變為一種多層次的國際分工體系,其中西方發達國家在這一體系中處於最高層,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則處於底層。所以 調整產業結構可以打破目前的局面。
由於在技術領域,西方跨國公司通過對技術研究和銷售的壟斷,造成發展中國家在技術上對西方國家的依附地位。西方國家在技術轉讓中,不僅嚴格限制向發展中國家當地公司轉讓先進技術或關鍵技術,或者設置種種不合理不平等的商業慣例條款,限制發展中國家的技術發展,而且還常常索取高額的技術轉讓費用。據統計,在世界已注冊的約500萬項專利權中,發展中國家只佔1%。美、歐、日等發達國家控制世界技術轉讓的80%,其中美國約佔50—65%。發達國家利用科技中的壟斷地位,每年向發展中國家索取300—500億美元的購買專利權費用。 所以加強教育可以在技術領域打破這一局面。
在其他方面都一樣的。

Ⅵ 人類發展歷史中,遇到過的重大挑戰和困難,如何克服的

天災——遷移、水利
瘟疫——隔絕、屠殺
戰爭——以失敗方結束
階級矛盾——這個基本上屬於戰爭了,縮小貧富差距,要有信仰 處理好信仰矛盾

Ⅶ 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那些困難,應該如何克服

目前應該有這三個困難因素:

第一,經濟危機之後,世界整個經濟在收縮。世界貿易實際是在收縮的。中國也在跟著收縮,因為中國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如果世界的貿易在收縮,中國的貿易也在收縮。這樣造成了中國經濟一個巨大的(轉變)。我們在過去的二十多年間,外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1/3,現在這1/3基本上沒有了,開始變成負的了。這是我們經濟減速的一個重要的外部因素。

第二,從內部來說,國家經濟發展到今天,也面臨一個結構轉型。我們的工業化進行了二三十年,到2010年、2012年的時候,基本上達到了頂峰。

第三,最重要的一個,就是經濟周期本身的規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避免這個經濟周期,只不過你的經濟波動是可以大一點、小一點,中國的經濟波動應該來說還是蠻劇烈的。

過去的周期基本上是大口徑,算起來是每七年一個周期,這樣算從2012年開始,我們下次的這個周期才剛剛開始。所以2016年大家要准備過一個苦日子,可能會是這一輪經濟調整最困難的一年。

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如何擺脫經濟發展的困境

從幾個方面來看待經濟困境問題改革開放十九載,我國的國民經濟取得了巨大的發展,這是有目共睹的事實。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國民生產總值躍居世界的前列。然而,長期的落後狀況使我國的經濟基礎相當薄弱,因此,若從練合指標來考察,我國的綜合國力仍居於世界落後水平。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一方面要肯定成績,但更重要的是要正視現實,善於發現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有針對性地制定比較合理的宏觀經濟政策,克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使其健康快速發展。(一)國有企業缺乏活力,經濟效益不高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方面起著關鍵性作用。然而,近年來國有企業的效益不高,活力不足卻令人擔憂。改革開放以來,政府就一直提出要搞活國有企業,但究竟如何搞活,搞活的標志是什麼,應該在多大的范圍內放權讓利,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應如何相應調整等等實質性的問題沒有落到實處。有關國有企業的運營機制雖然作了數次調整,從傳統計劃經濟,到利改稅、承包經營責任制,再到目前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搞公司制改造,統一內資企業所得稅等,但有幾個實質性的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最突出的問題是國有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沒有真正分離(

Ⅸ 如何克服中國經濟發展中所出現的外部性問題

現實中,正外部性的活動有很多,例如新技術研究,因為它創造了其他人可以運用的知識;修復歷史建築,因為那些在這種建築物附近散步的人會享受到這些建築的美麗,並感受到這種建築的歷史滄桑。負外部性的活動就更多,最典型的就是河流污染,上游的工廠污染了河水,使下游的企業和居民必須付出額外的費用來獲取清潔水源。但是,上游污染水源的人並不因此向因為一些人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並不考慮這種負外部性。此外,如建築工地施工造成的雜訊影響居民休息也是負外部性;汽車廢氣有負外部性,因為它產生了其他人不得不呼吸的煙霧;狂吠的狗引起負外部性,因為鄰居受到雜訊的干擾;還有公共場所亂扔垃圾,森林植被受到破壞等等。 這就引出了這樣一種現象,即「公共魚塘」現象。核心是:公共魚塘的魚是具有競爭性,而沒有排它性的共有資源。之所以有競爭性,就是當一個人捕到魚時,留給其他人捕的魚就少了。因為既然魚塘是公共的,那麼這些魚就並不是排他性物品,誰都可以去捕撈。可見,當魚塘是共有資源時,會造成過度捕魚現象。這對每個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個人來說是好的,但對整體卻可能產生危害。利潤最大化的捕魚有過分捕撈的趨勢,可能會摧毀有商業價值的魚塘生物。 是什麼原因造成這樣的危害?為什麼要過分捕魚呢?外部性是某種經濟活動所產生的對旁觀者福利的影響。如果對旁觀者的影響是有利的,就稱為正外部性,如果這種影響是不利的,就稱為負外部性。公共魚塘過分捕撈是負外部性。當捕魚者在魚塘捕撈時,他減少了其他人對魚塘資源的享用。由於當事人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去決定自己捕撈時,並不考慮這種負外部性,結果是過度的捕撈會摧毀有商業價值的魚塘生物。當外部性——一些行為的私人成本與社會成本之間的缺口巨大的時候,個人有做以別人為代價而使其自身變得更好的事情的動力。 外部性引起市場資源配置無效率。當不存在外部性時,生產者為了利潤最大化進行生產,消費者為了效用最大化進行消費。當價格調節使供求相等時,生產者實現了利潤最大化,消費者也實現了效用最大化,即整個社會就實現了經濟福利最大化。但當存在外部性時,情況就不大一樣了。當某項經濟活動相關的雙方都實現了最大化時,卻給第三方旁觀者帶來了成本或收益。外部性使經濟中的資源配置發生扭曲,使生產者的私人成本偏離社會成本,這對於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是不利的。因為在有正外部性的情況下,私人生產成本高於社會生產成本,生產者按照私人生產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的原則確定的產量必然低於社會最優產量,因為外部經濟造成的額外收益雖然並不由製造者獲得,但從社會角度講也是收益。同樣,在有負外部性的情況下,私人生產成本低於社會生產成本(它造成的河水污染要由別人花錢消除,而這筆費用本應記在污染者的頭上,使其私人成本提高),私人的最優產量也就高於社會最優產量。這兩種情況都是沒有使社會經濟福利達到最大化,或資源配置最優化。價格的自發調節沒有實現資源配置最優化就是經濟學家所學的市場失靈。換句話說,在存在外部性的情況下,價格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正如有磁鐵影響時,指南針無法指出正確的方向一樣。 如何解決外部性引起的市場失靈呢?一是道德規范和社會約束。大多數人不亂扔垃圾,是因為這樣做是錯誤的;絕大多數漁民遵守長江禁漁期的規定,是因為這樣做是有價值的。二是市場辦法。當使用同一魚塘的漁民聚到一起進行市場談判,做出互利的限制性規則時,可可能阻止過度捕撈問題。三是政府的管制或政策。由於通過市場化談判解決外部性的困難,政府可以通過規定或禁止某些行為來解決外部性問題。

閱讀全文

與如何克服經濟發展中的困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