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新加坡國家經濟發展

新加坡國家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4 12:23:12

Ⅰ 新加坡經濟發展靠什麼,為什麼這么小的國家能如此發達!

自然因素:
新加坡復有許制多優良港口,地理位置優越(位於馬六甲海峽),便於發展航運業和轉口貿易;
新加坡氣候條件優越(熱帶雨林氣候),被稱作「花園城市」,旅遊業發達。
社會經濟因素:
新加坡實行商業立國政策,促進金融業和商品貿易的發展;
重視發展教育,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實行對外開放,引進外資,推動煉油、造船、電子、鑽台工業的發展;
人口眾多,還有大量移民(華僑),為加工業提供大量廉價勞動力。
PS:新加坡是世界著名轉口港,東南亞重要的商業、旅遊城市及國際金融、交通中心之一。

Ⅱ 新加坡經濟狀況

1.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匱乏。

2.經濟簡史

新國坡國土小, 人口少, 資源缺乏, 國內市場有限。但是其地處馬來半島南端, 馬六 甲海峽南口, 地理位置優越。因此, 從英屬殖民地時代起, 新加坡就成為一個國際都市, 起著中轉貿易和鄰近地區商業中心的作用, 並從此不斷繁榮發展,1965年新加坡 脫離馬來西亞聯邦, 在李光耀總理強有力的統治下, 開始推行一系列針對本國現狀的經濟發展戰略,新加坡從實際出發, 實行全方位開放, 努力把本國經濟融合在世界經 濟之中, 積極參加國際分工, 充分利用外國資源、市場、技術和資金以發展本國經濟。

新加坡政府從1961年起根據不同時期國內國際情況,制定了各階段的五年發展目標,從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各階段情況如下:

第一階段(1961-1965):為了改變過去單一依賴轉口貿易的狀況, 並解決殖民統治留下 的嚴重失業問題, 著手發展進口替代和勞動密集型工業,當時新加坡人口為180萬人, 失業的就有20萬人,經過5年的努力, 創造了1.7萬個就業機會。

第二階段(1966-1975):這是奠定基礎的十年。為了進一步使依靠轉口貿易為主的經濟結構向多元化經濟轉變, 著力發展製造業, 引進電子產品, 發展出口導向型工業,十年中使製造業的產值從4.3億新元增加到35億新元, 每年遞增26%;同時期, 基礎設施 建設展開,機場、港口、道路相繼建成或得到改善, 公共住宅開始大規模興建,此階段基本解決了失業問題, 同時基本具備吸引外資的條件, 外國投資設廠開始增加。

第三階段(1976-1980):此階段是經濟起飛階段。大力引進技術密集型產業, 以電子行 業為先導, 開始大量生產電腦,提倡科研與經濟結合, 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製造業繼續發展, 其就業人數由21萬增加到36萬,同時加快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使軟、硬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為大規模引進外資創造了良好條件。

第四階段(1981-1985):著力引進高新技術, 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降低生產成本, 增強 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第五階段(1986-):擴大引進高新技術、鼓勵跨國公司與本地中小企業掛鉤。為了引進投資、技術和專業管理人員, 將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由原來的33%減為10%, 同時鼓勵外 國人在新加坡辦學校、醫院, 便於他們長期居住。

3.經濟概況

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加緊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政府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向是:以服務業為發展中心,加速經濟國際化、自由化高科技化。為進一步發展經濟,近年來,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策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園藝種植、家禽飼養、水產和蔬菜種植,農業擁有可耕地面積5900公頃, 占國土面積的9.5%。糧食全部靠進口, 80%的蔬菜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大利亞進口。農業中保存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的生產,如種植熱帶蘭花、飼養觀賞用的熱帶魚,種植一些傳統的熱帶經濟作物等。

(2).工業概況

自從1965年從馬來聯邦脫離後, 工業化推動了新加坡的經濟轉型。主要有製造業, 包 括煉油、石化、修造船、電子電器、紡織、交通設備等部門。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電子工業是增長最快的部門, 但面臨著其他亞洲國家的競爭。政府正致力於提高生產率, 以在低成本、高技術領域保持競爭優勢。

(3).服務業概況

新加坡服務業發達, 隨著東南亞經濟的發展, 還將進一步增長。金融業是最大的服務 業部門, 在過去幾年裡增長很快。旅遊業發達, 是外匯主要來源之一,1995年來新的旅遊者近714萬人。主要來自日本、印尼、馬來西亞、台灣、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5.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1996年):1326億新元(約合941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96年):7.0%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5835新加坡元

通貨膨脹率(1996年):1.4%

失業率(1996年):2%

當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2月31日晚發表新年獻詞說,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新加坡經濟目前已陷入衰退,2008年增長率僅為1.5%,低於政府預期的2.5%,而2009年新加坡經濟仍有可能進一步下滑。
李顯龍說,與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相比,此次金融危機是全球性的,因此在應對上將更加困難。作為一個小型的開放經濟體,新加坡此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出口、旅遊及更廣泛的經濟領域都受到了影響。

他指出,2009年的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很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事情不會在一夜之間就發生轉變。新加坡人必須為艱辛的2009年,特別是前半年做好准備。更多公司將被迫縮小規模,未來幾個月將可能出現更多裁員。

李顯龍說,經濟衰退並不意味著沒有機遇。在金融風暴中,新加坡必須繼續尋求新的增長機會,確保新加坡能在經濟衰退結束後更加強大。新加坡政府已對此次經濟風暴迅速作出了反應,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就業問題,要使人們保住自己的工作,並通過再培訓,幫助已失業的人重新找到工作。

他最後表示,僅有政府的幫助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呼籲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應對此次經濟危機。

此次來勢兇猛的金融風暴使新加坡2008年以來不得不連續4次調低了2008及2009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其中2009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被降至負增長1%至增長2%之間

Ⅲ 關於新加坡與中國的經濟

這是論文還是單純的問題?(你的分類……)
中國人想到新加坡工作是因為新加坡生活水平高,工資高,生活條件好。
新加坡人到中國主要是看中了中國的市場機會和發展速度,他們是想到中國投資的。
而且,有一部分新加坡人到中國工作是純粹憑著興趣的——他們想體驗在中國的生活和環鏡,當然也有人喜歡中國的文化(這樣的人好少 T T)。在新加坡,因為生活水準高,所以他們選擇工作往往會想self-fulfil。
在中國工作還是在新加坡工作好:因為社會環鏡不同(新加坡社會相對單純),各人的追求也不一樣,兩者是不能這樣籠統地比較的。
如果你是寫論文的話,可以比較一下中國和新加坡的社會環鏡,分析一下各自的優缺點。當然你也可以define一下你的standard,並且得出你自己的結論。

Ⅳ 新加坡經濟概況

1.自然資源:自然資源匱乏。

2.經濟簡史

新國坡國土小, 人口少, 資源缺乏, 國內市場有限。但是其地處馬來半島南端, 馬六 甲海峽南口, 地理位置優越。因此, 從英屬殖民地時代起, 新加坡就成為一個國際都市, 起著中轉貿易和鄰近地區商業中心的作用, 並從此不斷繁榮發展,1965年新加坡 脫離馬來西亞聯邦, 在李光耀總理強有力的統治下, 開始推行一系列針對本國現狀的經濟發展戰略,新加坡從實際出發, 實行全方位開放, 努力把本國經濟融合在世界經 濟之中, 積極參加國際分工, 充分利用外國資源、市場、技術和資金以發展本國經濟。

新加坡政府從1961年起根據不同時期國內國際情況,制定了各階段的五年發展目標,從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站穩腳跟,各階段情況如下:

第一階段(1961-1965):為了改變過去單一依賴轉口貿易的狀況, 並解決殖民統治留下 的嚴重失業問題, 著手發展進口替代和勞動密集型工業,當時新加坡人口為180萬人, 失業的就有20萬人,經過5年的努力, 創造了1.7萬個就業機會。

第二階段(1966-1975):這是奠定基礎的十年。為了進一步使依靠轉口貿易為主的經濟結構向多元化經濟轉變, 著力發展製造業, 引進電子產品, 發展出口導向型工業,十年中使製造業的產值從4.3億新元增加到35億新元, 每年遞增26%;同時期, 基礎設施 建設展開,機場、港口、道路相繼建成或得到改善, 公共住宅開始大規模興建,此階段基本解決了失業問題, 同時基本具備吸引外資的條件, 外國投資設廠開始增加。

第三階段(1976-1980):此階段是經濟起飛階段。大力引進技術密集型產業, 以電子行 業為先導, 開始大量生產電腦,提倡科研與經濟結合, 提高了生產技術水平,製造業繼續發展, 其就業人數由21萬增加到36萬,同時加快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使軟、硬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為大規模引進外資創造了良好條件。

第四階段(1981-1985):著力引進高新技術, 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降低生產成本, 增強 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第五階段(1986-):擴大引進高新技術、鼓勵跨國公司與本地中小企業掛鉤。為了引進投資、技術和專業管理人員, 將外資企業的所得稅由原來的33%減為10%, 同時鼓勵外 國人在新加坡辦學校、醫院, 便於他們長期居住。

3.經濟概況

傳統經濟以商業為主,包括轉口貿易、加工出口、航運等。獨立後,堅持自由經濟政策,加緊發展資本密集、高增值的新興工業,政府目前的經濟發展方向是:以服務業為發展中心,加速經濟國際化、自由化高科技化。為進一步發展經濟,近年來,大力推行「區域化經濟策略」,加速向海外投資,積極開展在國外的經濟活動。

4.行業概況

(1).農業概況

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例不到1%。主要有園藝種植、家禽飼養、水產和蔬菜種植,農業擁有可耕地面積5900公頃, 占國土面積的9.5%。糧食全部靠進口, 80%的蔬菜從馬來西亞、中國、印尼和澳大利亞進口。農業中保存高產值出口性農產品的生產,如種植熱帶蘭花、飼養觀賞用的熱帶魚,種植一些傳統的熱帶經濟作物等。

(2).工業概況

自從1965年從馬來聯邦脫離後, 工業化推動了新加坡的經濟轉型。主要有製造業, 包 括煉油、石化、修造船、電子電器、紡織、交通設備等部門。新加坡是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電子工業是增長最快的部門, 但面臨著其他亞洲國家的競爭。政府正致力於提高生產率, 以在低成本、高技術領域保持競爭優勢。

(3).服務業概況

新加坡服務業發達, 隨著東南亞經濟的發展, 還將進一步增長。金融業是最大的服務 業部門, 在過去幾年裡增長很快。旅遊業發達, 是外匯主要來源之一,1995年來新的旅遊者近714萬人。主要來自日本、印尼、馬來西亞、台灣、韓國等國家和地區。

5.主要經濟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1996年):1326億新元(約合941億美元)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996年):7.0%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5835新加坡元

通貨膨脹率(1996年):1.4%

失業率(1996年):2%

當今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12月31日晚發表新年獻詞說,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新加坡經濟目前已陷入衰退,2008年增長率僅為1.5%,低於政府預期的2.5%,而2009年新加坡經濟仍有可能進一步下滑。
李顯龍說,與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相比,此次金融危機是全球性的,因此在應對上將更加困難。作為一個小型的開放經濟體,新加坡此次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出口、旅遊及更廣泛的經濟領域都受到了影響。

他指出,2009年的經濟發展不確定性很大,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事情不會在一夜之間就發生轉變。新加坡人必須為艱辛的2009年,特別是前半年做好准備。更多公司將被迫縮小規模,未來幾個月將可能出現更多裁員。

李顯龍說,經濟衰退並不意味著沒有機遇。在金融風暴中,新加坡必須繼續尋求新的增長機會,確保新加坡能在經濟衰退結束後更加強大。新加坡政府已對此次經濟風暴迅速作出了反應,目前的工作重點是就業問題,要使人們保住自己的工作,並通過再培訓,幫助已失業的人重新找到工作。

他最後表示,僅有政府的幫助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發揮自己的作用。他呼籲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應對此次經濟危機。

此次來勢兇猛的金融風暴使新加坡2008年以來不得不連續4次調低了2008及2009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其中2009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被降至負增長1%至增長2%之間

Ⅳ 新加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新加坡是發達國家。新加坡是一個較為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

根據2018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 。

(5)新加坡國家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新加坡的發展帶來的啟示

新加坡以「小國之軀」走出一條「大發展之道」,其中蘊涵了深刻的哲理。值得深刻領悟的是,李光耀帶領新加坡人民走出了一條符合新加坡國情的獨特的發展道路。

李光耀曾說,新加坡沒有刻板地模仿當時風靡一時的社會制度,而是堅持維護社會秩序、為人民提供教育、維持睦鄰友好關系、厲行法治、增強投資者信心。在他看來,只要堅持做到這幾點,國家就沒有道理不發展。

實踐證明,新加坡之路是成功的。李光耀創立的制度立國、人才強國之道,多有可圈可點之處。他曾說:「不論採用什麼制度,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實行這個制度的人的素質,因為他們將決定要建立一個怎麼樣的社會和怎麼樣使人民各盡所能。」

看重人才,吸引人才,讓「最優秀的人才做了最優秀的工作」,成為新加坡成功的秘訣之一。於是,作為世界上貿易依存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新加坡原本很可能是個全球經濟打噴嚏就跟著感冒的國家,但卻每每憑借驚人的智慧顯示了強大的「免疫力」。

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每一次全球或區域性的經濟危機沖擊都未能將新加坡擊倒。每一次全球性的產業轉型,新加坡又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並且總會在一些領域先走一步,處於領先地位。

從獨立初期的勞動密集型工業到高技術產業,從代加工到化工、煉油中心和金融中心,新加坡每一步都踩到點子上,踏在實處。

進入21世紀以來,新加坡繼續運用李光耀執政時期積累的經驗,與時俱進,堅持開放,不斷加強與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經貿關系,鞏固了其在亞太和世界經濟格局中的特殊地位。

可以說,新加坡的成功經驗,為眾多正在發展道路上奮力前行的新興市場國家,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思想財富。他的名字也將為世界所銘記。

Ⅵ 新加坡究竟發達到什麼程度

新加坡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Singapore),簡稱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或星島,別稱為獅城,是東南亞的一個島國,政治體制實行議會制共和制。新加坡北隔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為鄰,南隔新加坡海峽與印度尼西亞相望,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國土除新加坡島之外,還包括周圍數島。[1]
14世紀,新加坡屬於拜里米蘇拉建立的馬六甲蘇丹王朝。19世紀初被英國占為殖民地。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被侵略的日軍佔領。1965年,新加坡正式獨立。[1]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促進種族和諧是政府治國的核心政策,新加坡以穩定的政局、廉潔高效的政府而著稱,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國家之一。[1]
新加坡是亞洲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其經濟模式被稱作為「國家資本主義」。根據2014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新加坡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2] 也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3] 新加坡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成員國之一,也是世界貿易組織(WTO)、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以及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經濟體之一。
新加坡屬外貿驅動型經濟,以電子、石油化工、金融、航運、服務業為主,高度依賴美、日、歐和周邊市場,外貿總額是GDP的四倍。經濟長期高速增長,1960~1984年間GDP年均增長9%。1997年受到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但並不嚴重。2001年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經濟出現2%的負增長,陷入獨立之後最嚴重衰退。為刺激經濟發展,政府提出「打造新的新加坡」,努力向知識經濟轉型,並成立經濟重組委員會,全面檢討經濟發展政策,積極與世界主要經濟體商簽自由貿易協定。[1] 根據2014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報告[2] ,新加坡是全球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
新加坡貿工部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經濟2015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長2%。經季節年化調整後,新加坡2015年第四季度經濟環比增長5.7%。其中,製造業依舊延續低迷態勢,同比下降6%,降幅較上一季度的5.9%略有擴大。建築業同比增長2.2%,高於前一季度的1.1%;服務業則在批發和零售、金融、保險業的支撐下取得了3.2%的同比增長。新加坡貿工部此前曾預測新加坡2015年全年經濟增速將維持在2%左右,此次根據第四季度經濟表現貿工部再次對2015年全年經濟增長作出了2.1%的初步預估,最終修正值將於2016年2月公布[15] 。具體經濟數據如下:
GDP總計(國際匯率):3080.5億美元(2014年)。[1]
人均GDP(國際匯率):56319美元(2014年)。[1]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014年):2.8%。[1]
貨幣:新加坡元S$(Singapore Dollar)。[1]
對美元匯率((截至:2016-1-8):1美元=1.43新加坡元。[1]
通貨膨脹率(2014年):1%。[1]
失業率(2014年):2%。
由於新加坡國土面積有限,很多本土品牌需要藉助外力,由國外企業搞代加工,以下是新加坡品牌大全:新加坡航空公司、虎航、虎牌啤酒、麥城黑啤、美珍香、康元餅干、傲勝、虎標萬金油、高品樂、嘉德置地集團、鉛筆俱樂部、普柏琳、卡帝樂鱷魚、星展銀行、大華銀行、華僑銀行、麵包新語、土司工坊、楊協成、悅榕控股等。

Ⅶ 新加坡怎樣利用地理位置的優勢來發展本國經濟

新加坡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位於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馬六甲海峽,是歐洲、非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及大洋洲最短航線的必經之路
,海上航運十分繁忙。這種地理優勢有利於發展本國的對外貿易,促進新加坡的經濟發展。

閱讀全文

與新加坡國家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