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清真寺經濟發展

中國清真寺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1-03-14 15:34:21

A. 中國伊斯蘭教四大清真寺

中國伊斯蘭教四大清真寺是:揚州仙鶴寺、廣州懷聖寺、泉州清凈寺、杭州鳳凰寺。

1、揚州仙鶴寺

仙鶴寺又名清白流芳清真寺,位於江蘇揚州南門街。宋德佑元年(1275)由至聖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孫西域先賢普哈丁創建。明清重修,至今仍存有宋、元、明、清四代伊斯蘭教文化遺跡。


(1)中國清真寺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杭州鳳凰寺的歷史:

創建於唐朝(618 - 907年);

宋朝(960 - 1279)時被毀掉;

1281年,元朝著名伊斯蘭教人物阿老丁開始重修;

明朝在1451 - 1493年期間再次擴建重修,最終形成鳳凰寺的建築群規模;

1646年,清朝政府下令再次重建,成為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1953年大修後保存至今,於1961年被列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06月25日,鳳凰寺作為元至清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B. 清真寺的是如何發展變化的

早期的清真寺在小亞細亞一帶是以羅馬的巴雪利卡式教堂改建的,沒有什麼獨立的特點。到烏瑪雅德朝,在大馬士革、麥地那、依爾撒拉姆、阿勒頗及富斯塔特(即今日之開羅),建造了不少清真寺,其中最壯麗的,是公元691年在耶路撒冷所建的有「石頭圓頂」的奧瑪爾哈清真寺。它的八角形正廳,是以拜占廷建築為榜樣建造的。另一個傑出的作品是大馬士革的大清真寺,它建於公元705年~711年,有一連三個主廳,拱門是半圓形的。

C. 牛街清真寺有怎樣的發展歷程

牛街清真寺自遼代創建起,歷經元、明、清各代擴建與重修,使其整體布局集中、嚴謹、對稱。全寺佔地面積6000平方米,構成了以禮拜大殿、望月樓、宣禮樓、講堂、碑亭、對亭和沐浴室等為主要建築的中國式伊斯蘭古建築群。

整個寺院坐東朝西,殿堂樓亭主次分明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是我國古典宮殿和阿拉伯式清真寺兩種建築風格相結合的一組獨具特色的。

D. 伊斯蘭教的產生及其在中國的發展

7世紀中葉伊斯蘭教開始由阿拉伯傳入中國,經過長期的傳播、發展和演變而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伊斯蘭教。它是中、阿人民間長期經濟、文化交流和傳統友誼的紐帶。唐、宋、元三代是伊斯蘭教在中國傳播的主要時期,迄止明代,中國先後有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柯爾克孜、塔吉克、塔塔爾、東鄉、撒拉、保安等10個少數民族信奉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對各穆斯林民族的歷史文化、倫理道德、生活方式和習俗產生了深刻影響。伊斯蘭文化同中國傳統文化交流融合,成為各穆斯林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並豐富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寶庫。據1990年全國人口普查統計,中國大陸10個穆斯林民族的總人口計1759.7370萬人。遍布全國各省(區)的大多數城鄉,主要聚居於西北的新疆、寧夏,甘肅、青海,以及陝西、河南、河北、雲南、山東、山西、安徽、北京等省市的部分地區,在台灣、港澳地區亦有穆斯林分布,以大分散小集中為特徵。凡穆斯林聚居區,均建有規模不等的清真寺,形成以清真寺為中心的穆斯林社區網路。中國穆斯林絕大多數屬遜尼派,遵行哈乃斐學派教法,新疆極少數為什葉派的伊斯瑪儀派。蘇菲主義各學派在西北地區有廣泛影響。歷史上,由於伊斯蘭教傳入各民族地區的時間、途徑以及各民族的社會歷史環境和文化背景不同,伊斯蘭教在中國的傳播與發展又分為內地伊斯蘭教(漢語系)和新疆地區伊斯蘭教(突厥語系)兩大系。
(1)內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內地的年代,學術界尚無定論。一般以唐永徽二年(651)作為標志,據中國史籍《舊唐書》與《冊府元龜》記載,這一年伊斯蘭教第三任哈里發奧斯曼(644~656在位)派使節到唐朝首都長安,晉見了唐高宗並介紹了伊斯蘭教義和阿拉伯國家統一的經過。阿拉伯帝國第一次正式派使節來華,對後來中阿兩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上的廣泛交流,以及穆斯林商人的東來都產生了重大影響,故歷史學家一般將這一年作為伊斯蘭教傳入中國的開始。另外,中國史料中還有「隋開皇中」、「唐武德中」、「唐貞觀初年」、「八世紀初年』傳入等諸說。這些說法多為一些學者的一家之言或對明、清以來穆斯林民間傳說的記述,因此還難以定論。
唐宋時期。從唐永徽二年(651)到南宋末年的600餘年間,是伊斯蘭教在中國內地早期傳播時期。這時唐朝同阿拉伯帝國(大食)均為興盛時期,中阿兩國東西相望,橫貫東西的陸上「絲綢之路」和南中國海至波斯灣的海上「香料之路」,使兩國保持著頻繁友好往來。大食使節和「貢使」不斷前來中國,據《舊唐書》載,自651~798年間阿拉伯來唐使節達39次之多。阿拉伯、波斯穆斯林商人來華更是絡繹不絕。他們來華後多集中在中國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揚州、杭州、明州(寧波)並深入內地的長安、開封等地,從事香料、象牙、珠寶、葯材和犀牛角等的販賣,並帶回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和其它商品。中國人稱他們為「蕃客」、「蕃商」和「胡賈」等。由於唐、宋政府鼓勵商業貿易,因而有不少人在中國久居不歸,稱之為「住唐」。唐時,僑居或在中國安家落戶的阿拉伯、波斯人為數不少。據《資治通鑒》貞元三年條記載,玄宗天寶年間(742~756)以來,大食國的「胡商」,「留長安久者或四十年」,「安居不欲歸」、「有田宅者」「凡得四千人」。肅宗上元元年(760)之前,居住楊州一帶的大食「賈胡」至少也有一二千人。據唐代僧人鑒真在《唐大和尚東征傳》中說,天寶年間居住在海南島上的波斯人村寨「南北三日行,東西五日行,村村相次」。9世紀阿拉伯商人蘇萊曼的《中國印度見聞錄》也說,唐末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佔廣州,居住在此地的阿拉伯人、波斯人、猶太人和基督教徒有12萬之多。宋時,對外通商貿易的規模又有了發展,來華的阿拉伯、波斯人比唐時巨增。他們多集中在廣州和泉州,僅泉州一地就數以萬計。中國地方當局為照顧他們的生活習慣,設立諸國蕃客聚居區「蕃坊」,並允許他們和漢人通婚,繁衍後代。據宋代朱或《萍州可談》記載,北宋末廣東有劉姓阿拉伯人娶宗室女者,因而出現「土生蕃客」和「五世」土生蕃客的記載。清代學者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載:「自唐設『結好使』於廣州,自是商人立戶,迄宋不絕,詭服殊音,多流寓海濱灣泊之地,築石連城,以長子孫。」據近人考證,廣州蕃坊在「府城之南」、「珠江北岸」,泉州在「此市南郊,地臨晉江」。南宋時,這兩個地方還出現了不少大食巨商,「富盛甲一時」,具有相當的社會經濟地位。大食國的穆斯林商人在中國寓居或定居,把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在「蕃坊」中,由中國當局任命一位年高德劭的穆斯林為「蕃長」,負責管理蕃坊事務,主持禮拜等宗教活動,處理穆斯林間民事訴訟,並招攬外商來華貿易。蕃客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道德規范,「皆以《古蘭經》、聖訓及伊斯蘭教習慣行事」。《萍州可談》又載;「蕃人衣裝與華異,飲食與華同」,「至今蕃人但不食豬肉而已」,「非手刃六畜則不食」。他們還在居住地建立了禮拜寺及穆斯林公共墓地,伊斯蘭教影響隨之擴大。今廣州懷聖寺、泉州清凈寺、楊州仙鶴寺、杭州真教寺等,都是這一時期建成的伊斯蘭教古寺。《諸蕃志》卷上記載泉州墓地說:「有蕃商曰施那幃,大食人也,寓泉南,輕財樂施,有西土風習,作叢冢於城外之東南隅,以掩胡賈之遺骸。」唐人杜環《經行記》稱伊斯蘭教為「大食法」、宋人趙汝適的(諸蕃志》稱「大食教度」。這時伊斯蘭教在中國還只局限於來華僑居的阿拉伯、波斯商人中信奉,廣大漢族人對其相當陌生,因此一些漢文文獻往往把穆斯林念經、禮拜等宗教活動,不確切的理解為「拜天」、「叫佛」等。
唐宋時期來華的穆斯林,保持他們的宗教信仰與生活方式,與當地人通婚,安居樂業,繁衍子孫,由僑民而演變為「土生蕃客」,成為中國穆斯林的先民。外來穆斯林從事正當商業活動,不向教外人傳教,避免了與中國傳統思想的沖突。宋代沿襲此一政策,且更進一步依賴海舶收入,為「蕃客」的往來定居與商業活動提供不少便利條件,使伊斯蘭教深深植根於中國土地上。唐宋時期來華穆斯林雖人數不多,但大都往來於沿海通商口岸與長安、開封、北京等大城市從事貿易活動。他們及其後裔與中國人民友好相處,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有的還應試為官,有的以其雄厚資財發展商業和貿易,為朝廷提供大量財政收入。他們是阿拉伯伊斯蘭文化與中國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中國的造紙術、煉丹術、印刷術、火葯等從這一時期起先後傳入阿拉伯,隨後又由阿拉伯人介紹到西方。
具體的你可以查看這里:
http://ke..com/view/70231.htm

E. 伊斯蘭教清真寺有怎樣的發展歷程

伊斯蘭教的清真寺,最早是使用當地基督教的教堂,它們是巴西利卡式的。基督教堂的聖壇在東端,而伊斯蘭教儀式要求禮拜時面向位於南方的聖地麥加。因此現成的巴西利卡就被橫向使用。熱爾曼·巴贊指出,伊斯蘭一開始就創造了一種聖殿型伊斯蘭清真寺,適應於不奉行儀式的宗教。

F. 內地不能再新建清真寺,一定要壓住YSL向內地加速擴散的勢頭!

農村明明是基督好吧,樓主有空可以常來南京市六合區參觀,基督徒朝拜場面壯觀的很吶,記得帶相機,別到時候說我所言不屬實。

G. 中國的穆斯林境況怎樣現今社會如何更好發展

分享一片網路文章
《中國穆斯林發展構想》
中國正在進行一場深刻而廣泛的社會變遷,據多數機構分析,中國在未來二十五年內如果不出現歷史突發事件,其經濟仍會保持5%的高速增長,要保證實現中國大陸富國強民的理想,中國就會在各個方面進行更大的改革和開放,不斷地溶入統一的國際規則中。
與此同時,中國穆斯林也會隨之面臨巨大的歷史挑戰和發展機遇。因此我們必須有一種韜光養晦的涵養,對自身有一個准確的定位和認知,反省和總結所存在的各 種弊病和危機。我認為中國穆斯林的發展必然是建立在中國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因此,中國穆斯林應該成為對中國的發展有建設性的主動因素,應該積極地參與中國 的經濟、文化和政治的改革。只要我們能夠縱觀全局,把握時機,並在此基礎上制定一系列宏觀和微觀的發展計劃和目標構想,中國穆斯林就會迎來一個興起和發展 的歷史進程。否則我們將成為一隻到處亂竄的無頭蒼蠅,任隨歷史的波濤跌入不可預見的未來,最終被淘汰出局。在這里我有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寫出來,願與各 位有識之士共勉。
一、正確處理好各種內部和外部關系。
要發展,首先要解決生存問題。處在多民族的環境之中,作為一種邊緣文化,中國穆斯林的歷史雖也有過短暫的輝煌,但更讓人注目的卻是滿目瘡痍、血淚斑斑。因此如何處理好與其它民族的關系,不發生民族沖突,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穆斯林在某種程度上依然被主體民族視為"外來僑民",是"非我族類"。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在一些回漢雜居的地區,漢民族對回族普遍有一種敵視和反感心理,近些年我們也常常聽到民族沖突事件的發生。這一方面和漢民族的文化心理有關,另一方面也與一些回族在同其它民族交往中的好勝性有關。因此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處理好與其它民族的關系,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要兼顧其它民族的利益。
2、在已經有民族矛盾的地方應當尋求對話化解矛盾。
3、在發生民族利益沖突時應該以一種更為大度和寬容的方式對待對方。
4、不敵對和歧視其它民族。
5、對少數對穆斯林有深刻偏見和仇視的人,特別是某些有意挑起事端,以坐收漁翁之利的惡人應想辦法分化和孤立他們,必要時掌握他們的證據,將他們的陰謀公之於眾,或者不斷地上告、上訪,將這些人徹底搞臭、搞垮。
上面所提的這些都是迫不得已的應對措施,其實是消極、被動的,要發展關鍵還在於穆斯林經濟和政治地位的迅速提高,同時加快穆斯林的外部形象和道德素養建 設。在此,我主張打破宗教民族化的籓籬,將伊斯蘭突顯出來,把它呈現給世人,這樣一方面可以使伊斯蘭發揚光大,另一方面其它民族對伊斯蘭有所認識和了解 後,會促使減少雙方的誤解和隔閡,對回族身上表現的優點和缺點也能客觀地對待。如果仍將普世性的伊斯蘭局限在回族內部,伊斯蘭可能會被有意無意地變成回族 民族主義的強化劑,最終使回族與其它民族產生更大的距離。伊斯蘭也將成為回族的犧牲品。因此未來伊斯蘭的發展應該關注的是中國這個整體,而不應只是回族或 者維族,應該基於中國的發展強調伊斯蘭的普世性和社會性。未來的穆斯林應該真正體現伊斯蘭的愛、和平、公正和對社會正義的強烈關注,重新樹立應有的道德形 象。
上面所說的是外部的危機,對於內部,所謂禍起蕭牆,多少年來的教派紛爭和內訌已經把中國伊斯蘭的發展置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中東穆斯林的苦難還不足以使我們警醒嗎?產生內耗的根源更多是"利益"的原因,當然也有源於"虔誠"的 一面。其實如果我們放開視野,從更寬、更廣的角度去思考穆斯林的發展問題時,我們就會發現我們已沒有時間和精力糾纏在某些教法的執行問題上,各教派一直陷 於敵對的猜疑和致對方於異端邪說的審判上,最終也無法得出勝負,而不知不覺間已被其它民族遠遠地甩在後面。各教派內有影響的權威是否可以從思想深處樹立一 種大局意識,求大同而存小異,盡量包容對方,而不是制對方於死地。我們是否可以把關注的視角作以下調整:
1、關注中國大社會的發展問題,以及時調整中國穆斯林的應對策略;
2、關注中國人的精神境遇和道德問題,尋找切入點向中國社會輸出信仰;
3、關注中國穆斯林的信仰問題和被漢化的問題,發展教義而淡化教法之爭;
4、關注中國穆斯林的道德建設和經濟文化發展。
二、世界格局給中國穆斯林所帶來的機遇。
事實上,中國穆斯林的發展已經遇到了一個空前的發展機遇。從中國的發展情況來看,中國和西方不可能完全走在一條路上,中國同西方國家在自然資源、經濟資 源和地緣戰略方面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在政治制度和文化價值觀上存在著巨大差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戰略上總是在扼制中國的發展,總是將中國的發展視為 對自己的威脅和挑戰,認為中國一旦強勝就會挑戰西方價值和以西方為主導的游戲規則。據分析家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會促成同美國發生難以調和的資源爭 奪。因此中國在策略上必然加強南南合作,希望和第三世界國家形成戰略夥伴。我們知道,阿拉伯穆斯林國家同西方的沖突、不信任在不斷升級,而中國和他們則會 有更多的共同利益。我們不難看到,中國和穆斯林國家將會有更加全面的利益合作,這必然會給中國穆斯林帶來更多的經濟和政治發展機遇。鑒於這種情況,我們應 建立一個能真正代表中國穆斯林整體利益的機構,統一協調,調動整體力量,並在以下幾方面作出努力,盡可能表現出中國穆斯林的獨特作用。
1、中國正在迅速掘起,成為世界強國只是時間問題,因此中國穆斯林應依附中國的大國地位和大國影響,在穆斯林國家中產生影響。
2、中國穆斯林應自覺成為中國與穆斯林國家的橋梁,發揮共同信仰的紐帶關系,為中國大陸引進投資和拓展外部市場做積極的努力,並以粘結劑的作用促使雙方最終成為利益和戰略上的夥伴關系。
3、中國穆斯林應積極開展伊斯蘭文化方面的交往活動,並盡可能地參加穆斯林國家之間的社會事務活動。
4、在穆斯林國家建立代表中國穆斯林的派出機構協調各種工作。
但需要注意的是,西方媒體在不斷地炒作和宣揚穆斯林國家出現的一些"恐怖活動"和"暴力事件"。這是中國目前和穆斯林國家保持一定的距離及限制中國穆斯林和中東穆斯林更廣泛的交往的原因。所以,中國穆斯林應該始終堅持非暴力的和平發展的途徑,應該表明反對和不支持暴力行為的立場,甚至成為一支宣揚和平的主力軍。
一旦中國與阿拉伯穆斯林國家形成相互信賴、長久的戰略夥伴關系,中國將是最大的受益國,並因此加快中國經濟發展,迅速提高綜合國力。而且,雙方力量相加 就增強了國際上的影響力和主導作用,將打破美國主導的單邊世界格局,並促使國際機構調整原有的游戲規則,以使中國和國際機構的非主導國獲得更為公平的國際 規則。
三、把握關鍵,形成共識,進行穆斯林的人才儲備。
剛才我說的是有利於穆斯林發展的一些外部因素,但我們能否很好地利用這些 有利因素才是問題的關鍵。時代要求我們要有一批具有國際化思維和開拓意識的時代先驅去為中國穆斯林的整體發展不懈奮斗。目前中國制定了一系列的追趕發展計 劃,事實上中國穆斯林的發展也是一個追趕發展的過程。
我們知道,目前世界上先進的國家早已進入了高科技的信息化社會。而中國穆斯林現在的整體 趨勢只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過渡的過程,遠遠沒有進入科技信息社會。所以我們首先面臨一個知識儲備和人才培植的過程,需要進一步加大這方面的投入。實際 上沒有任何一種信仰和宗教比伊斯蘭更注重知識和對人才的培養。現在我們已經具備了潛在的優勢,比如民間自發的在清真寺內開辦宗教學校等。雖然這些教育形式 還非常落後和低級,但是這種優良的傳統一旦有了正確的導向,一旦穆斯林的整體通過啟蒙,能達成一些共識,這些優良傳統就會爆發出巨大的作用。許多仁人志士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一直在嘗試著對這一優良傳統的進一步利用,比如對經堂教育進行改革的中阿學校。雖然中阿學校有其失敗的一面,但至少已開始對穆斯林子弟 導入一種憂患意識和發展意識。事實上,我們的教育首先受到社會大教育的限制,因為中阿學校的生源幾乎都是經過社會一體化教育篩選後的,這些中阿學校往往是 高投入、低回報(指教育成效)。學生進入這樣的學校除了交少量的生活費外,其它費用幾乎全免,但所學的知識一般只適合呆在清真寺里或同樣的學校。學生畢業 之後,除了一少部分能夠留在清真寺或學校,大多數學生仍然面臨就業的壓力。而且,學校或者清真寺所受的教育比較單一,走出校門的學生難免感到茫然失措,伴 隨著生活的壓力,他們還要面對社會上巨大的物質洪流的侵蝕。所以,中阿學校除了必要的信仰教育外,應投入更多的分門別類的職業技能教育,而且應開放型地把 信仰教育和社會現實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思考、關注社會的發展、社會的問題以及人在社會中生存的狀況。這將有助於增強信仰在現實生活的指導作用。
我想,如果把全國清真寺辦學以及開辦中阿學校所用的資金集中起來,應該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中國穆斯林如果能夠統一思路,集中力量,辦一兩所綜合性的高 等院校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它可以融信仰、知識、技能教育為一體,使學生能夠接受更為全面、系統的教育,更廣泛地與社會接軌,以使伊斯蘭思想更好地在社會實 踐中突顯出來。
而在加強技能化教育的同時,需要強調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正確的信仰不僅不應該被拋棄,反而更應該被強化。現在整個社會因為 沒有信仰而出現的道德危機和精神危機已逐步彰顯了出來。我們應該開放型地去學習和借鑒好的東西,卻也不能放棄我們最優秀的東西。正確的信仰可以使我們更有 道德、更有愛心。迄今為止我們沒有看到一個有道德和愛心的人會走投無路和被社會拋棄,也沒有看到一個有道德、有愛和正義的民族會被完全毀滅。真正的信仰會 使我們更能經受失敗和成功的考驗,伊斯蘭的拜功、齋戒這些造物主基於人性所命令我們的修持方式會培養我們持之以恆的工作態度、頑強的自我約束能力和對待事 物的專注精神,這些都是一個人、一個群體在社會上最大的立身之本。
四、發揮清真寺的職能。
伊斯蘭是一個入世的宗教,它反對遠離塵世的修行,因此,清真寺總是修在人群集居區。它應該是一個崇拜真主、教化人心、傳播知識、信息交流的地方,應該是穆斯林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作為穆斯林的"心臟",它應該更貼近穆斯林的生活。
1、清真寺應該有一套民主的管理機制,清真寺管委會應該實行民主選舉,實行換屆制,管委會成員應該能代表穆斯林群眾的利益。
2、清真寺對本坊的穆斯林應建立檔案管理。應該清楚地統計本坊的人口數、禮拜人數、文化程度、經濟狀況等,並根據檔案建立目標管理。
3、作為單一的清真寺,不一定要招收全日制的學生在寺內進行脫產學習,而更重要的是根據穆斯林群眾的不同層次組建學習班,包括一些技術和技能培訓,以及為中小學生在假期開辦學習輔導班,進行一些初級的信仰教育。
4、建立助學和獎學基金,對本坊的優秀學生和貧困學生實行獎勵和幫助。
5、清真寺的阿訇應該有比較開闊的視野,他應該是本坊群眾道德品行的楷模,並負責本坊群眾的道德教化和信仰普及。
五、加強伊斯蘭的理論建設和學術研究。
伊斯蘭教傳入中國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但它始終處於一種邊緣狀態,沒有像歷史上的佛教和當今的基督教那樣有過活躍的學術活動。伊斯蘭作為一種完整的信仰 體系、生活方式和社會制度,在這一千多年中沒有真正地同中國主流文化有過交鋒,而只是殘缺地保留在父傳子受的傳承中,在失去話語權的尷尬境地中,蒼白地維 系著信仰。伊斯蘭教沒有主動地回應過中國文化的挑戰,而總是迴避和消極地內斂。其實這本身就是對自己的信仰缺乏自信的表現。迴避事實上是被動、痛苦和不得 已的一種選擇。但是,這種選擇並非能夠相安無事,因為中國信仰伊斯蘭的群體時時都在受到主流文化的沖擊。
近兩個世紀以來,中國經歷了一次次的 巨變和陣痛,時至今日,西方文化更以不可阻擋的勢頭沖擊著中國文化。中國為了求得發展,不惜犧牲傳統價值和具有約束力的道德倫理。西方價值雖為中國帶來了 一定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普遍的犯罪、吸毒、家庭的破裂和危機等。事實上我們可以看到,伊斯蘭這種信仰和價值體系,對於中國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不可少 和迫在眉睫的。關鍵是我們還有沒有那種源於信仰的使命感,同時我們需要有系統的理論指導以尋求合適的方式進行建設。
但令人遺憾的是,我們可以一遍一遍地把清真寺拆掉重修,為此我們可以一次性投資兩三千萬,卻很少有人對理論學術的發展給予一定的扶持。更為可悲的是,要使伊斯蘭從理論上介入中國文化的嘗試還未開始,就遭到了打擊。因為現在似乎有另外一種"理論", 而且很受支持,即認為伊斯蘭的發展不需要什麼學術理論,因為古蘭和聖訓就足夠了,除此之外只要遵循就夠了。我不知道這種說法是不是也算對古蘭和聖訓的一種 理解,這種說法看上去無懈可擊,而事實上是非常有害的。因為古蘭經是全方位的社會實踐,它要求穆斯林成為大地的代治者,並在古蘭的原則下建立一整套的社會 運作機制,包括政治、經濟、科技以及人與人之間所有互動關系中所涉及到的全部內容,我們可以這樣說,這所有的一切都可以在古蘭和聖訓中找到相關的原則性指 導,但具體的操作和技術層面的事就必須很好地運用造物主所賜予我們的理智和智慧來進行工作。難道我們不可以對中國伊斯蘭的發展作一個宏觀的理論構想嗎?難 道我們不應該對來自其它文化對伊斯蘭置疑的問題進行回應嗎?難道我們不可以就種種社會弊端提出伊斯蘭的解決方式嗎?回答應是肯定的。我認為現在在教育和宣 教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重視和投入,但是在理論建設和學術研究方面也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甚至可以說沒有成熟的理論建設和學術研究作為先鋒,中國的伊斯蘭就 很難有實質性發展。伊斯蘭首先應該在主流文化中引起爭議抑或是引起非議也罷,這是迴避了一千多年的中國伊斯蘭發展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當然,伊斯蘭不是泛 泛的空談,也不是那種玩弄概念、不著實際的論述,我們不贊成甚至反對那種為學術而學術的賣弄或者是投機,但是我們更應該反對那種排斥理論建設和學術研究的 做法。否則我們的思辨會被窒息,我們的智商將會萎縮,我們的智慧將會枯竭。
在進行學術研究和交流方面,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1、要有兼容並蓄的精神,睜開自己的雙眼去學習和研究中西文化。
2、要有足夠的寬容精神,對不同的見解應鼓勵論辯,但要反對以正統自居的審判。
總之,凝聚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我們需要集中力量,尋求伊斯蘭真正的發展,以改變伊斯蘭在中國的邊緣狀態,並使伊斯蘭成為精神迷茫的人們的一盞明燈

H. 中國的清真寺數量是世界第一嗎

2015年最新統計數據,經過相關登記的清真寺等伊斯蘭教活動場所有39135座,其中清真寺39019座,道堂、拱北106個,禮拜點10個。居世界第二位

I. 清真寺的中國清真寺

清真寺在中國這塊土地上,外國穆斯林進入中國的那天起,就輾轉奔波,征戰、屯田、經商,走遍中國的大江南北。他們遷徙到那裡,清真寺就出現在那裡。今天,在中國不同地域的許多地方,都可以看到形式各異的清真寺。傳說最早的清真寺建於唐朝。隨著伊斯蘭教的發展傳播,使清真寺漸漸多了起來。到了元朝,清真寺相繼出現,但當時還沒有固定的名稱。元末明初,因伊斯蘭教有時為「清真教」,寺院才被稱為「清真寺」。明代至清代稱清真寺為「禮拜堂」、「禮拜寺」、「回教堂」,稱伊斯蘭教為回教。清真寺的教職人員,在很長時期中實行一種世襲的「三道」制度。所謂三道制是由掌教伊瑪目、專司勸諫行教的海退布以及負責召喚禮拜的穆安津三級人員構成的宗教組織。有些地方還有宗教法官「尕最」·和教法說明官「穆夫提」的存在。隨著回族的形成和發展,世襲的尕最、穆夫提的三道制被淘汰。以開學阿訇和學董鄉老所代替。
中國內地早期伊斯蘭教中,也存在過「罕依·麥斯吉德」,即大寺或總寺。它統轄若干稱為「稍麻」的小寺,後來這種寺坊制度也逐漸為互不隸屬的單一的教坊制所代替。近代以來,清真寺多設董學阿訇、治坊阿訇、二阿訇、掌學阿訇。開學阿訇一般是教坊內的最高宗教首領,率領教禮拜,講經宣教,領導宗教儀式,還擔任清真寺經文學校的教師,講經教學。開學阿訇實行聘任制,可連任數年。治坊阿訇是開學阿訇的教務助理,主持各種次要的宗教儀式。掌學阿訇是開學阿訇的教學助手。二阿訇則教兒童念經,傳習伊斯蘭教的基本知識。治坊阿訇以下由開學阿訇或教眾選聘,沒有一定的任期。教坊內的教眾稱為「高目」或「哈宛德」,過去每個教坊由學董鄉老等管理。現在是由本坊「高目」選舉產生的清真寺管理委員會,負責籌集和管理宗教基金,維修清真寺,舉辦各種公共性的宗教活動,決定聘任開學阿訇。
清真寺過去,清真寺不但是穆斯林進行宗教活動的場所,而且往往也是穆斯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平時,穆斯林到清真寺沐浴、禮拜、舉行宗教儀式。同時清真寺擔負著舉辦宗教教育、傳播宗教常識和學問的使命。每逢主麻日、會禮日,清真寺就成了伊麻目講經宣教的講壇。清真寺既是「聚眾禮拜」的地方,又是穆斯林排解糾紛、評判曲直的場所。歷史上,在穆斯林抗擊反動統治斗爭中,它又曾是穆斯林團結戰斗的堅強堡壘。

J. 清真寺是伊斯蘭教的標志性建築,那麼中國的清真寺和西方的清真寺在風格上有什麼區別

我國清真寺約有兩萬余所,其建築式樣、結構、藝術風格豐富多彩。近10年來,隨著中國伊斯蘭教學術研究的深入開展,出現一大批關於中國清真寺的專題介紹與研究新成果。

它們與佛寺、道觀、文廟、基督教堂等建築有顯著差異,帶有濃厚的伊斯蘭教風格;它們也與外國伊斯蘭教建築不同,表現出鮮明的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這些遍布全國的清真寺,豐富了中國建築文化和世界建築文化的花壇。

它們是歷代各族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人民與阿拉伯人民長期友好往來的見證,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產,理應得到我們的保護和認真的研究。

閱讀全文

與中國清真寺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