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發展
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是由五十多個民族構成的。在我們祖國的大家庭里,各個民族的關系是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 《必須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民族觀和宗教觀》(1990年9月1日), 《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第180頁 社會主義時期是各民族發展繁榮的時期,社會主義條件下的民族關系基本上是勞動人民之間的關系,但民族問題依然復雜,民族工作的任務依然繁重。一是各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實現後,在經濟、文化發展上的差別依然存在,舊社會在民族問題上的遺毒不是短時期內可以完全消除的。二是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某些具體權益,主要是經濟權益方面,民族之間仍會發生一些矛盾和糾紛。三是在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等方面,由於相互了解或尊重不夠,也容易造成某些誤會和糾紛。四是民族問題在一些地方往往和宗教問題交織在一起,如果對宗教問題處理不慎或不當,也會影響民族關系甚至釀成沖突。五是由於種種原因,有些人有時會做出傷害民族感情、損害民族團結的事,甚至違法犯罪。尤其值得我們警惕的是,國際敵對勢力明目張膽地支持我國內部的極少數分裂主義分子,正在加緊對我們進行滲透、破壞和顛覆活動。利用民族問題打開缺口,是國內外敵對勢力進行和平演變的重要手段。在這種錯綜復雜的情況下,我們更應該高度重視民族問題,採取正確的方針政策,認真妥善地加以解決。 《加強各民族大團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攜手前進》 (1992年1月14日),《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第1837- 1838頁 歷史發展表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則政通人和、百業興旺;國家分裂、民族紛爭,則喪權辱國、人民遭殃。中國是這樣,外國也是這樣。毛澤東同志早就指出:「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國內各民族的團結,這是我們的事業必定要勝利的基本保證。」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做好民族工作,鞏固和發展社會穩定、民族和睦的局面,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加強各民族大團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攜手前進》 (1992年1月14日),《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第1838頁 我國歷來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經過長期的錘煉,形成了具有強大內聚力的中華民族。把我國各民族維系於一個統一的大家庭中而又世代傳承的紐帶,主要有三個:一是國家的長期統一;二是各民族相依共存的經濟文化聯系;三是近代以來各民族在抵禦外來侵略和長期革命斗爭中結成的休戚與共關系。新中國成立後,確立了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並且載入了我國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不久前,黨的十三屆七中全會和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根據憲法的精神、形勢的發展和各族人民的願望,把建立和發展平等互助、團結合作、共同繁榮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作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原則。憲法的上述規定和七中全會、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闡述的原則,精神是一致的,就是堅持平等、互助、團結、合作,以促進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加強各民族大團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攜手前進》 (1992年1月14日),《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第1845- 1846頁 為了加強各民族大團結,既要反對大民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在全國,要注意處理好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在民族自治地方,還要注意處理好自治民族與其他民族的關系。處理這方面的問題必須慎重,嚴格區分兩類不同性質的矛盾,貫徹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原則,是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對於民族間發生的糾紛,要冷靜分析,耐心疏導,及時加以排解。對於個別不聽勸阻、蓄意製造事端、觸犯法律的,不論出身於哪個民族,都要依法處理。涉及民族關系問題,各民族的幹部和共產黨員,要嚴格按照法律和政策辦事,發揮模範帶頭作用,促進民族關系的改善。 《加強各民族大團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攜手前進》 (1992年1月14日),《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第1846頁 在各民族幹部群眾中,要大力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和黨的民族政策的教育。我們黨運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觀察和處理民族問題,在幾十年的實踐中,形成了一系列基本的觀點和政策。這主要是:民族的產生、發展和消亡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民族問題將長期存在;社會主義階段是各民族共同繁榮興旺的時期,各民族間的共同因素在不斷增多,但民族特點、民族差異將繼續存在;民族問題是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民族問題只有在解決整個社會問題的過程中才能逐步解決,我國現階段的民族問題只有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共同事業中才能逐步解決;各民族不分人口多少、歷史長短、發展程度高低,都對祖國的文明做出了貢獻,都應該一律平等,應該加強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維護祖國的統一;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是社會主義時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務,各民族要互相幫助,實現共同進步和繁榮;民族區域自治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重大貢獻,是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制度;努力造就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備的少數民族幹部隊伍,是做好民族工作和解決民族問題的關鍵;民族問題和宗教問題在一些地方往往交織在一起,在處理民族問題時,還要注意全面地正確地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今後,我們還要根據新的情況和經驗,對這些基本觀點和政策,繼續加以充實和發展。 《加強各民族大團結,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攜手前進》 (1992年1月14日),《十三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第1848- 1849頁 在民族問題上我想強調三句話:一是繼續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民族關系,二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三是加快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2. 如何發展少數民族經濟
如何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
《意見》指出,要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中發〔2005〕10號)精神,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五個統籌」的要求,堅持國家幫助、發達地區支援與民族地區自力更生相結合,努力縮小民族地區與發達地區以及民族地區內部的差距,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著重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第一,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科學確定發展思路和發展目標,集中各族幹部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著力解決當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把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落實到發展先進生產力、發展先進文化、實現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來。
第二,加大國家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投入。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加大國家的投入。隨著國家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中央將繼續加強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扶持。既要支持他們把經濟建設搞上去,又要支持他們把文化、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搞上去,實現全面協調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既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物力,又要在投資、財政、稅收、金融、產業、對內對外開放等方面實行更多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要完善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相適應的政策性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加大對民族地區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要重點幫助民族地區建設一批對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起重大作用的基礎設施項目,優先安排同各族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中小型公益性項目。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在民族地區安排資源開發和深加工項目,帶動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並充分考慮地方和群眾的利益。要制定並實施少數民族事業「十一五」規劃、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規劃和興邊富民規劃。發達地區要把支援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作為自己應盡的義務,進一步擴大支援的力度和廣度,並積極探索更加有效的支援途徑和機制。要繼續推動對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的光彩事業等活動。
第三,從實際出發,走具有本地特色加快發展的新路子。根據民族地區實際,切實搞好公有制經濟,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有效配置各種資源和生產要素,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發展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把民族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大力支持民族地區優先發展教育、科技事業,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支持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豐富各族群眾的文化生活,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加大對民族地區公共衛生體系和基本醫療服務的資金投入和技術支持,加強民族地區公共衛生設施建設,建立健全農村衛生服務體系、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要突出抓好民族地區扶貧開發工作,堅持開發式扶貧,加大國家扶貧資金對民族地區貧困縣的支持力度,切實解決好民族地區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問題。民族地區各族幹部群眾要堅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真正把各項優惠政策和各方面的扶持幫助轉化為自我發展的能力。
第四,加強民族地區人才資源開發和少數民族幹部隊伍建設。人才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要把培養各級各類人才、提高勞動者素質擺在重要位置,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加大教育投入,認真做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工作,切實加強各級各類教育,不斷提高各族群眾整體素質。要根據實際需要,制定和實施民族地區人才發展專項規劃,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工作機制,幫助民族地區更多地培養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不斷提高人才素質、優化人才結構。要努力消除束縛人才合理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制定更加優惠的政策,採取靈活多樣的措施,創造良好的用人機制和環境,鼓勵、支持和吸引各級各類人才到民族地區發展創業,貢獻聰明才智。要做好培養、選拔、使用少數民族幹部的工作,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善於領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深受各族群眾擁護的高素質的少數民族幹部隊伍,把這項工作作為管根本、管長遠的大事,認真組織實施,持之以恆地抓下去。要堅持「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熱情關心,嚴格要求,全面提高少數民族幹部隊伍的素質,著重幫助他們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鍛煉,增強帶領各族群眾發展經濟、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本領。
第五,要廣泛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要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把民族團結教育納入公民道德教育的全過程,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使全社會牢固樹立民族團結的思想觀念,使各族群眾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要堅持不懈地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規以及民族基本知識的教育,引導各族幹部群眾增強珍惜和維護民族團結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尤其要在各族青少年中開展多種形式的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活動,使「三個離不開」的思想觀念深深紮根於各族青少年心中。要繼續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活動,鼓勵各民族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實現和諧相處、共同進步。同時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數民族群眾和民族地區各族群眾的宗教信仰,進一步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水平,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要妥善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加強民族地區文化設施建設,支持和保護少數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發展、創新,鼓勵各民族加強文化交流,發展多元一體、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文化。
我這可是第二十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文件解讀哦!!!!!
3. 你如何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提出合理的建議
一是高度重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好支持政策措專施。
二是加大少數民族地區改革屬力度,大力培育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後勁。
三是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調整產業結構要堅持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優勢產業,培育支柱產業。
四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優先解決特困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地區貧困問題。
五是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六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4. 怎樣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
一是高度重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好支持政策措施。
二是加內大少數民族容地區改革力度,大力培育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後勁。
三是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調整產業結構要堅持從本地區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優勢產業,培育支柱產業。
四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優先解決特困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地區貧困問題。
五是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六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
5. 國家怎樣幫助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文化發展
實行惠民政策,如少數民族考生高考加分,加大對少數民族的經濟扶助,開發少數民族地區,在少數民族地區實行較開放的生育政策
6. 如何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促進少數民族地復區經濟社會發展制,要從多方面入手。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思想認識,讓做好少數民族地區的扶貧攻堅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二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如學校、醫院、居住環境、道路、水利、供電、通訊網路等建設。三是因地制宜,開發當地的特色優勢產業和項目,促進當地群眾的增收致富。四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政府的財政專項轉移支付和各種補助資金,重點向少數民族地區傾斜。
7. 如何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文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中西部地區則由於各種因素發展緩慢,其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東部相比差距更大。而我國的少數民族則多數居住在較為偏遠、自然環境相對比較復雜的西部地區。像貴州的岩溶山區和高寒山區,甘肅和內蒙古的沙漠化地區等。在這些偏遠的地區,信息滯後,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發展難度較大,較為貧窮落後。但是凡事都有好壞兩方面的因素,少數民族雖然地處偏遠,但是偏遠的地理環境也使得他們居住的自然環境保護的較好,人文自然旅遊資源豐富多彩,自然資源豐富,有待開發,發展潛力巨大。如何根據少數民族自身特點,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
豐富的文化底蘊,美味的特色食品,優美的自然風景,瑰麗的民族傳說,照理說這應該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地區,但是位於貴州省的平正仡佬族卻十分的貧困,沒有良好的教育水平,也沒有便捷的交通環境,人均收入少,這就是少數民族的地區普遍存在的情況。平正仡佬族鄉位於貴州省遵義縣西北邊錘,據歷史名城遵義70公里;是全國建制最早且至今冠名單一的仡佬族鄉,有中國仡佬族第一鄉之稱。平正仡佬族鄉的少數民族主要有仡佬族、苗族、彝族等,其中仡佬族佔得比重最大。
一、現狀及面臨問題
(一)現狀
平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著豐富的石灰石、鐵礦等礦產資源;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籽、茶葉、油桐等。由於遠離較發達的中心城鎮,其民族文化及民族生活習俗、民族建築等保存相對完好。仡佬族傳統民居、民風民俗、傳統菜餚、干壁仡佬懸棺、李村「天奇溶洞」、盤龍山踏腳寺、天寶山佛教文化、黑腳崖紅軍洞及瀑布群、盤水河風光、千年銀杏等旅遊景點也令人耳目一新。
平正仡佬族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如春節前後有供粑迎送老祖、亮燈、初三拜樹及梓潼願燈;三月初三祭山、七月吃新節、九月初九煮酒節、十月仡佬節、等。本民族文化中的圖騰崇拜(竹王)與祭祀、語言、歌舞、服飾等有較完整的傳承記載。為了開發這些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遵義市計劃將平正仡佬族鄉規劃為仡佬族文化村寨旅遊示範點。平正仡佬族鄉地勢起伏大,山高坡陡,是典型的高海拔地區,依地勢特徵自然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分散居的人口分布特點。平正仡佬族鄉人均純收入只佔遵義縣平均人均純收入的50%,是典型的老、少、邊、窮鄉,於2003年列入貴州省100個重點扶貧鄉。
(二)存在問題:
1.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落後的基礎條件制約著經濟發展:平正仡佬族鄉位於遵義縣西部,距遵義縣城100多公里,是全縣較為典型的貧困鄉鎮。該鄉團結村有210戶農戶,分別散居在方圓十幾公里的陡坡上,地理位置封閉且錯綜復雜,往往存在著地形的天然阻斷,地處偏遠,信息閉塞,山高地貧。而且,缺少中心城鎮的輻射帶動,各種封閉造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阻塞,加大了對該地區的建設難度。
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1)平正仡佬族鄉配套水利設施不完善,耕地石漠化嚴重,且耕層薄,跑水、跑肥、跑土嚴重,各農作物的單產較低,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
(2)學校文體活動設施和現代教學設施嚴重缺乏,學校師資嚴重不足,教育水平提高緩慢。而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落後同時也導致了他們思想觀念的守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經濟的發展。;
(3)很多村的道路除通鄉公路和即將修建的高速公路外,全是泥石路面,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村民用不上自來水,電力設施不齊全,部分村莊仍未進行低壓線路改造。
3、科技水平與農業化水平較低:農業生產以傳統的糧食、油料種植為主,綠色食品生產、循環農業發展所需技術支撐能力不足,缺乏產後加工處理,無產業鏈,產品以自產自銷為主。村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術的難度大。大部分村莊缺乏集體經濟來源,所需經費基本上靠上級政府撥款。
二、解決措施
1、以仡佬文化、區位氣候為優勢,傾力打造黔北特色鄉村旅遊。
(1)竹文化自古以來便備受我國文人雅士的推崇,正所謂: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也。可見竹在人們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貴州平正仡佬族鄉正是竹文化傳承的有力代表。可以打造其圖騰崇拜(竹王)的文化底蘊,藉助平正仡佬族鄉黑腳岩瀑布群、仡佬石頭城、盤水河風光、天奇洞、峽谷景緻、干溪溶洞和馬廠千年銀杏等景觀,大力挖掘獨特的民族語言文字、民族服飾、風俗習慣,一方面弘揚仡佬族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為旅遊開發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撐。
(2)加大旅遊景區配套設施的建設,把鄉村旅館改造升級旅遊賓館:加大景區周圍的餐飲服務,並對本鄉的民眾進行導游知識的培訓,促進本鄉居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就業,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3)加大對旅遊景點的宣傳力度,藉助電視、網路等進行廣告宣傳。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應從本鄉的基層組織建設活動著手,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支持,多渠道籌集資金。
(1)加強交通和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村村通」工程,改變鄉村道路的泥石路面狀況,完成以網路電話為主的通訊基站的建設。
(2)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加大教育水平,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平,才能為本民族的發展與未來奠定基礎。
(3)興建水庫,解決平正鄉缺水問題。為了本鄉的長遠發展,擬決定建一座水庫,請水利局的技術人員進行勘察設計,解決人畜飲水問題。
綜上所述:以平正仡佬族鄉為例,可知由於受社會、經濟、歷史和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少數民族及其地區發展速度滯緩。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少數民族教育水平,在最大化開發旅遊等文化資源的同時,努力維護好自己的生活環境等已經迫在眉睫。少數民族是我們大家庭的重要一員,俗話說:只有最平衡的木板才能走出最精彩的表演。我們只有把少數民族及其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好,平衡東西部、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差距,努力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弘揚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少數民族精神,才能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8. 如何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
1、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
2、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3、 支持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
4、支持民族地區經濟結構調整。
5、加大對民族地區的財政投入和金融支持。
6、妥善解決生態建設和資源開發的補償問題。
7、 突出解決少數民族群眾的貧困問題。
8、大力推進興邊富民行動。
9、加大對人口較少民族的扶持力度。
10、扶持民族地區發展教育和科技事業。
11、扶持民族地區發展文化事業。
12、扶持民族地區發展衛生、體育事業。
13、突出抓好民族地區人才資源開發。
14、 大力培養選拔少數民族幹部。
15、 進一步加強各族幹部的團結。
16、不斷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17、 加強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工作。
18、切實加強城市和散居地區的民族工作。
19、正確處理影響民族團結的問題。
20、 堅決維護祖國統一。
21、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22、全面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
23、加強和改善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
24、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民族工作。
25、完善民族工作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
26、加強民族工作部門建設。
(8)少數名族地區可以怎樣發展經濟擴展閱讀: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民族工作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引導各族人民共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最廣泛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確認56個民族成份,實現了各族人民共同當家作主、管理國家事務。
建立、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民族關系,實現了空前的民族大團結。
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實現了民族自治地方在國家統一領導下自主管理本地區內部事務的權利。
支持和幫助民族地區發展生產力,實現了少數民族群眾生產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歷史性飛躍。
大力發展民族地區社會文化事業,實現了少數民族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全面提高。
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人才,密切了黨同少數民族群眾的聯系。這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重大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勝利,也是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巨大成功。
參考資料:河北省民族事務委員會-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9. 怎樣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高度重視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好支持政策措施回。
二是加大少數答民族地區改革力度,大力培育加快發展的內生動力和活力,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和後勁。
三是緊密結合當地實際加快調整產業結構,著力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和支柱產業。
四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優先解決特困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地區貧困問題。
五是繼續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
六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發展社會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