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文章

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文章

發布時間:2021-03-15 01:03:14

A. 求改革開放與中國經濟的文章

中國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波瀾壯闊的歷程。30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但它卻改變了包括我們大家在內的許許多多的中國人一生的前途和命運,改變了我們這個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國家的前途和命運。當我們回首改革開放30年的偉大歷程,展望充滿挑戰和機會的光明前景時,作為一個30年改革開放的親歷者和參與者,難免感慨萬分、思緒不已。30年風雲激盪、30年滄桑巨變、30年艱難拼搏、30年繼往開來,這遠非我今天短短的20分鍾的講演所能表達的。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進行回顧與展望。

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

30年前——1978年12月,這是我們永遠銘記的偉大時刻,我們黨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中國歷史從此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從那時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30年來,改革開放的洪流席捲中華大地。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擋地展開了;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今天,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中國人民用短暫的30年時間走過了許多國家幾百年的歷程,創造了震驚世界的「中國奇跡」,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舉世矚目。概括地說,有以下幾點:

首先,初步建立了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徹底告別了由國家計劃統配一切社會資源的時代。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逐步形成;形成了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宏觀調控和社會保障體系逐步健全,以間接調控為主的宏觀調控體系已經建立並不斷完善,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體系初步建立。非公經濟得到了大發展,其創造的GDP所佔比重超過了三分之一,市場主體在資源配置中占據主導地位,99%的消費品和95%的生產資料價格已由市場調節。經濟的市場化為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重新崛起提供了體制保障。

第二,結束閉關鎖國,從封閉走向開放,逐漸與世界經濟融為一體。30年來,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已經形成。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為標志,我國已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通過有效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大大提高。1978年至2007年,我國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7600億美元,居發展中國家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同期,我國對外貿易總額從206.4億美元增長到2.17萬億美元,由世界第22位躍居第3位。

第三,社會生產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解放,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07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24.6萬億元,是改革初期的15倍,年均增長率為9.8%,遠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平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經濟總量由世界第10躍居世界第4,今年將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第四,徹底結束了「短缺經濟」,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發展到總體小康水平。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扣除物價因素分別增長了6倍以上;人民生活從以「吃穿」為重點轉向以「住行」為重點的多層次消費;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從2.5億人減少到1479萬人。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得到長足發展。覆蓋城鄉的義務教育體系全面建立。城鄉社會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基本公共服務正在朝著均等化方向發展。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基層民主活力不斷增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正在建立。

當我們回顧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和巨大成就之時,我們會情不自禁的想起改革開放的開啟者、參與者和推動者。

偉大的改革開放,成就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復興的豐功偉績;無數的改革開放者也創造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以鄧小平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歷屆黨和國家領導人發動和領導了偉大的改革開放,開啟了光輝燦爛的中國未來之路,他們功垂青史,永遠被中華兒女所銘記。

包括我們今天在座的許多同志在內的千千萬萬的改革開放先進人物都為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或披荊斬棘、鞠躬盡瘁,或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或沖鋒陷陣、叱吒風雲,把自己的最美好的年華獻給了改革開放大業。
改革開放是全體中國人民的事業,所有中華兒女——不論是幹部還是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人,不論是企業家還是普通勞動者,都為中國改革開放做出了犧牲和貢獻。在此,我們向所有為改革開放做出過貢獻和犧牲的人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改革開放30年之歷史,是由一個又一個標志性事件和案例綿延而成,每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一座里程碑;
改革開放30年之道路,是由無數的改革開放者走出來的,每一段路都留下了厚重的足跡。
我們有義務把這些標志性事件、案例以及集體和人物的事跡記錄下來,傳承下去,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永遠牢記住改革開放的來之不易;永遠牢記30年前開始的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30年輝煌成就的取得,靠的是改革開放;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再創輝煌,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B. 改革開放六十年之經濟發展作文500——600字

憶改革開放,現中華雄威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使祖國母親徹底擺脫了被壓迫的境地,中國這頭東方睡獅開始慢慢覺醒,但卻步履維艱,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實行改革開放的新決策;從此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中華大地再次煥發了活力,中華民族終於踏上了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後,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將成為奧運的主人!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

C. 關於改革開放的文章

改革開放30年文章

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不僅僅是因為今年是奧運年。我們更需要記住的是今年還是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年。改革開放可以說是一個革命性的創舉,它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的普遍國情相結合的產物。三十多年來中國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體育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充分說明了:改革開放是適合中國國情的。

這三十年來有許許多多的成就與成功是值得我們為之驕傲和自豪的:香港、澳門的回歸,北京市申奧成功,加入世貿組織,神五、神六發射成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長江三峽等等不勝枚舉。著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於我們有一個偉大的黨,制定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基本國策,並且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才取得了如今的成績。

回顧這三十年來的巨變不禁讓人感慨萬千。新中國在剛剛成立之初,在各行各業百廢待興之時,卻遭受了「十年浩劫」的洗禮。在粉碎了「四人幫」之後中國再一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是在這樣一個岔路口許多人在彷徨猶豫。不知道中國改走怎樣一條道路。就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策略。這猶如一聲春雷驚醒了整個中國,也激發了廣大中國人民迅速的投入到經濟建設中去的決心與信心。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總體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誤失衡。現實社會中的各種關系,最基本的是經濟與政治、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的關系,而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不夠協調,經濟體制改革邁出了幾大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政治體制改革卻是碎步緩行,進展不大。都同政治體制改革不到位有關。
堅持改革開放,就要堅持以「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准。我們看到,有的文章談論改革,洋洋萬言,引了不少鄧小 平的話,但就是不講「三個有利於」標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贊成「三「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准,必然要另立判斷標准,這是挑起「姓社姓資」爭論的習慣做法。實踐已經證明,離開「三個有利於」標准談改革開放,很可能南轅而北轍。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說,「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完全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要求,也適應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在今年的兩會上改革開放更是成為熱點、焦點。尤其是「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提出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有力保障。

總之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祖國、我們的黨會在新時期、新考驗面前帶領廣大中國人民走向更加輝煌的勝利!
30年的征程,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重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滄桑巨變,30年的光輝歷程,鑄就了一個民族近百年的夢想!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經濟迅速蓬勃的30年!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億元增長至21,0871億元,增長近60倍!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寫在了中國歷史之上,也在世界歷史上刻下了輝煌的一頁,過去25年全球脫貧所得成就中,近70%的成就歸功於中國!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社會和諧穩定的30年!自粉碎「四人幫」以後,中華民族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97年香港回歸,99年澳門回歸;1998年面對南方歷史罕見的特大洪水,2003年面對讓人聞風喪膽的非典疫情,2008年面對十幾個省份百年不遇的冰雪災害,中華兒女眾志成城,手挽手將一個個磨難阻擊在腳下!

改革開放的 30年,是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的30年!1983年,鄧 小 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對世界,面對未來!高考制度恢復之初,全國有570萬人參加高考,卻僅錄取27萬名;而到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人數達到1010萬,錄取新生達567萬名!伴隨著教育規模的發展,更有越來越多的中華兒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據著日益重要的位置!

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的30年!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改革開放的30年,也是我國體育事業蒸蒸日上的30年!1984年許海峰摘得中國奧運首枚金牌,自此之後,中華體育健兒奮勇爭先:2000年悉尼奧運,中國代表團收獲28枚金牌,取得了金牌榜和獎牌榜均名列第三的佳績;04年雅典,中國軍團更是將金牌總數擴增到32枚,位列金牌榜第2位!而今年,在108天之後,奧運大幕將在中華大地上拉開,我們將成為奧運的主人!

我們堅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必將出現一個又一個輝煌的30年!中華民族的崛起,必將讓世界為我們自豪!

D. 我要寫一篇關於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的作文

我的家鄉――寧德,位於祖國的東南部,是一個美麗的海濱城市,與祖國的寶島台灣隔海相望.這里有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三都澳,有美譽大江南北的黃瓜魚,有"天下第一寺"支提寺...寧德就象是鑲嵌在中國東南沿海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可是,由於過去交通不便,加上多山地,在外人的眼裡,這是個窮山惡水的地方.改革開放後,家鄉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的家鄉寧德變得更美、更富、發展更快了。我欣喜地看著茁壯成長的新家鄉,心裡甭提有多高興了。要說這些年家鄉變化最大的地方,便是那一條條筆直的高速公路。原本,從寧德到我外婆家——福安將近要兩個半小時,可自從有了高速公路,去福安就方便多了,大約40分鍾就夠了。

家鄉寧德不僅僅是高速公路的改變,城東路旁原本古老而陳舊的路燈,如今已換成上了五顏六色的彩燈,它們高高聳立在馬路兩旁,彷彿是一排等候檢閱的儀仗隊。到了晚上,燈光一亮,那柔和的燈光不僅為行人帶來了方便,而且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東僑開發區那寬敞的大馬路,沿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彷彿在告訴人們:快,跟上我前進的步伐;而在先鋒廣場,不論清晨還是夜晚,都聚集著許許多多的男女老幼,跳舞、健身、聊天,盡情享受著發展所帶來的變化。上次從外地來的一位親人感嘆的說:「真是個美麗的地方啊!這次我只走到這兒,就已知道這趟沒有白來。」

每年的"六.一八"招商活動,都會促進家鄉經濟的繁榮與發展,比如大唐火電廠在2003年9月破土動工前,這一帶基本都是灘塗地,沒有陸路,進出都只能從福安的下白石碼頭乘船來往。如今,在電廠的帶動效應下,當地的消費、用工、生產資料等各方面都有了提升,雖然從高速公路到電廠的二級公路現在還沒建好,但大唐火電廠至福州、至寧德的公交中巴車,每天已經有了十幾趟。周邊村莊的樓房也「冒出」了不少,「長高」了不少。,說起火電廠,傳統的聯想都是煙囪里冒著濃濃的黑煙。然而,大唐寧德火電廠投資達106億,其中用於減少電廠污染的環保設備設施,就達到了10億元以上,約占整體投資的近一成。 「等明年投產後,這里不會有滾滾濃煙和刺鼻的硫化氣體,只有在天氣晴好時,才能看見240米的高空處有細微的白色輕煙.

寧德除了大唐火電廠這個大工程外還有一項計劃於2008年將建成。項目總投資174.8億元,――浙江段投資48.8億元的溫福鐵路.溫福鐵路是國家鐵路網規劃「八縱八橫」沿海通道和「四縱四橫」快速客運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北起溫州南站,途經瑞安市、平陽縣、蒼南縣和福建省福鼎市、霞浦縣、福安市、蕉城區、羅源縣、連江縣,南至福州站。鐵路全長298公里,其中浙江段69公里。該項目一次建成電氣化雙線,設計時速達到200公里呢!
還有新開發的旅遊線路――閩東清水游,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遊客紛至沓來。我們擁有一個如此可愛的家鄉!相信吧,我們今天一定會努力學習;相信吧,我們明天一定會在寧德這片熱土上續寫新的華章!我愛你,我的廣場!我的寧德!我的家鄉!

E. 有關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論文2000字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導下,20年來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上海作為中國的特大型城市和經濟中心,則創造了開埠以來輝煌的業績。然而上海在已走過的20年歷程中並非一帆風順,也曾有過曲折,在鄧小平關於上海改革開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東的開發開放和黨的十四大召開為契機,上海的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高潮。
一、鄧小平對上海改革開放的構想
鄧小平對上海改革開放有著一系列精闢論述和重要指示,他的基本構想是:通過開發開放浦東,來振興上海;通過抓上海的發展,來帶動全國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鄧小平運籌帷幄,提綱挈領地指出上海加快發展的關鍵是開發浦東。他說:「開發浦東,這個影響就大了,不只是浦東的問題,是關繫上海發展的問題」。這是因為,浦東的開發開放,可以成為上海加快發展的突破口和先行區,使整個上海的產業結構、城市布局和基礎設施得到調整和改造,使上海能夠擴大對外開放度,這就為上海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由此來帶動上海的振興,並把上海推到改革開放的前沿。
振興上海,加快上海的發展,其根本目的還是要推動全國的改革開放,使其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正如鄧小平高瞻遠矚地指出,要用宏觀戰略的眼光分析問題,「比如抓上海,就算一個大措施。上海是我們的王牌,把上海搞起來是一條捷徑。」浦東的開放開放,也被賦予了同樣的意義,即這不單單是關繫上海的問題,用鄧小平同志的話來說,「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鄧小平甚至不無遺憾地說:「回過頭看,我的一個大失誤就是搞四個經濟特區時沒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現在長江三角洲、整個長江流域,乃至全國改革開放的局面,都會不一樣。」這段話固然體現了鄧小平作為一個無產階級革命家謙虛恭謹的胸懷,但也點出了上海在全國改革開放一盤棋中的重要地位。鑒於上海在全國經濟發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優越的地理位置,抓上海的發展,讓其發揮示範、輻射作用,有利於先進技術沿長江由東向中、西部的梯度轉移,有利於我國沿海、沿江、沿邊全方位開放大格局的形成,從而帶動全國的發展。這是鄧小平統籌全局的英明決策。鄧小平在明確上海在全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的同時,還為上海指明了加快發展的具體做法。第一,上海要「抓緊浦東開發,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第二,上海要發展金融業。因為「金融很重要,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著棋活,全盤皆活。上海過去是金融中心,是貨幣自由兌換的地方,今後也要這樣搞。」鄧小平對上海金融業寄予厚望,說「中國在金融方面取得國際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第三,上海要遵守國際慣例。鄧小平指出,「只要守信用,按照國際慣例辦事,人家首先會把資金投到上海,競爭就要靠這個競爭。」
雖然上海起步晚了,但是鄧小平卻對上海加快發展充滿了信心,相信上海完全可以後來居上。他詳細分析了上海能夠後來居上的有利條件,即:第一,「上海民心比較順,這是一股無窮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上海工人階級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帶頭羊。」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同樣也必須依靠人民群眾的參與,而工人階級是其中的主力軍。上海的改革開放得到工人階級以及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因此「完全有條件搞得更快一點。」第二,「上海在人才、技術和管理方面都有明顯的優勢,輻射面寬。」上海作為最重要的經濟城市,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經濟建設人才,迄今擁有各種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近百萬人。上海還有較高的經營管理水平和生產技術,使企業的經濟效益都較好。這些都是上海加快發展所需的寶貴資源。第三,「上海有特殊的素質、特殊的品格。」這是上海因歷史發展而形成的人文優勢。上海人來自五湖四海,同時又走向四面八方,他們同各種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處,經歷了兼收並蓄、重煉再鑄的過程,使人的反應程度與適應能力隨之增加,善於包容和轉換各種事物,形成了高度的開放性、敏感性和靈活性,產生了具有鮮明的上海標志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以及交往准則等,這就使「上海完全有條件上得快一點。」第四,90年代是上海發展的一次機遇。從國際來看,冷戰結束,兩極格局被打破,「和平與發展」正成為世界上越來越多人的共識。而亞太地區經濟又正處於高速發展時期。從國內來看,改革開放十多年,政治穩定,社會安寧,經濟發展,成就顯著,特區開發已獲得經驗。因此上海遇到了加快發展的國際國內最好的環境。「機不可失,時不再來」。1992年春節,鄧小平在上海強調,這是你們上海最後一次機遇,這個機遇你們不要放過,你們要大膽地闖一闖。1993年春節,鄧小平在上海又著重強調了抓住機遇的問題,他說,「希望你們不要喪失機遇。」

F. 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經濟發展

我國改革開放25年來的成就

25年來,中國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開放型經濟已經形成,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從1978年至2003年的25年間,中國經濟年均增長9.4%。25年前,中國年國內生產總值為1473億美元,去年已達到14000多億美元。25年前,中國年進出口貿易總額為206億美元,去年已達到8512億美元。25年前,中國外匯儲備為1.67億美元,去年已達到4033億美元。目前,中國經濟總量居世界第六,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第四。中國之所以能夠發生這樣巨大的變化,最關鍵的原因是我們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改革開放,激發了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中國雖然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就,但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生產力不發達,發展很不平衡,生態環境、自然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比較突出。雖然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經突破1000美元,但仍排在世界一百位以後。中國要實現現代化,使全體人民都過上富裕生活,還需要進行長期不懈的艱苦奮斗。

我們已經明確了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這就是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2020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達到4萬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000美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G. 關於中國改革開放的作文

中國30年改革開放成就舉世矚目。中國正在崛起,中國一步步走向富強,迎來中國歷史上的空前盛世。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三峽工程,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工程;青藏鐵路,世界上建設難度最大的鐵路。我們完成一個又一個壯舉。火車第六次提速,奧運場館建設,國家大劇院落成……,我們的建設如火如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30年,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銳意進取,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造性活動30年。我們探索和開辟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道路,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 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睿智的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開放的策略。這一聲猶如春雷驚醒了整個中國。 而今改革開放由襁褓步入而立,中國大地實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突破,大跨越和大發展。「向海而興,背海而衰;禁海則亡,開海則強。」30年間的改革開放恰如600年前鄭和下西洋一樣,為中華民族的和平崛起和偉大復興,開洋向世界。 而三十年前,我們的國家正從半封閉走向封閉,計劃經濟從僵化走向崩潰邊緣,商品從供給不足到實施憑票限量,普通民眾普遍生活困難,國家有限的法制被廢,文化凋敝、思想受到禁錮,整個社會萬馬齊喑……這曾經的一切另人唏噓不已。 斗轉星移、冬去春來,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同心同德、銳意進取,進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性創造性活動的30年。 在這三十年裡,我們的思想不斷解放,觀念不斷更新,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趨於完備,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日漸富足,我們正穩步邁向小康社會。這一持續的快速發展歷程令世界為之震驚。 在這三十年裡,我國的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9.67%GDP增長速度以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 3.3%年均增長率穩步增長;突破了一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位居世界第四國民濟總量;位居全球第三外貿總額——這一切輝煌的成就令世人震驚不已。 在這三十年裡,我們的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進入了小康水平:中國農村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從2.5億下降到2148萬,絕對貧困發生率由30%下降到2.3%。改革開放讓我們這個曾經一窮二白的國家,成為了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貧困人口減半目標的國家。 在這三十年裡,我們已建立了一個適應經濟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佔全球比重5%經濟大盤;佔全球8%的對外貿易;對世界經濟超過10%的增長貢獻率,讓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得不承認它應有的世界經濟地位。 在這三十年裡,我們尊重、遵循和恪守國際關系的基本准則,以對話、溝通、磋商、談判、妥協而非意識形態對抗,來處置、調停、緩釋中外利益摩擦和紛爭,這一切的一切使中國的發展為世界所認同、所接受,亦為我泱泱大國之崛起創造了「和而不同」的國際空間環境。 還是這方土地,還是同樣的種族和文化,還是一樣的自然資源稟賦,中國卻已初換人間。要問變化從何而生,抑或說中華民族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何以得到空前釋放,波瀾壯闊的創新熱情何以競相迸發,答案———也是惟一的答案———是,改革開放解放了人,解放了人的思想,解放了生產力,從而不同程度地「再次解放了中國」。 三十年進取,改革促開放,開放促發展,發展推動進一步開放,繼而反推改革深化,周而復始為「第二階段」築就新的前進平台;三十年波瀾壯闊,中國以入世為起點,開放促中外融合,中外融合反推中國加速改革,加速改革進而加快中外更廣、更深層次的融合,使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大受其益,亦使中國為合作共贏承擔起大國責任。 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因改革而有自信,因開放而漸生大氣。 三十年改革開放,我們見證了嫦娥奔月、迎來了奧運盛會、放飛了神州六號;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16.2萬億存款、每年兩位數的經濟增長率——今非昔比綜合國力讓我們在徹寒的****、無情的大地震面前,有足夠的底氣和自信提出用3年左右的時間完成恢復災後的重建工作;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已從身處邊緣、被動、消極參,逐步成為積極參與、主動建構國際社會的國際秩序塑造者,與國際秩序的互動構成了一幅縱橫交織、由淡至濃的畫卷。 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災難已不再能阻擋我們英雄的中國人民前進的腳步。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敵意大國的指手畫腳以顯得越來越軟弱無力;三十年的改革開放,世界越來越清晰地看到一個鳳凰隉盤、巨龍騰飛的中國雄雞一唱天下白。 歷史是繼續前進之基礎。回望三十年來,中國從自卑到逐步確立自信,從保守封閉到逐步學會大氣,既為改革開放之碩果,又系繼續前進之基石。 堅…持…改…革…開…放 ———在推進中外合作共贏的時代語境下———胡主席擲地有聲的宣言再次道出了國人的心聲。

H. 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文章!急!!!!!!!!!800字!!!!!!!!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由此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這,無疑成為中國歷史的標志點,因為,是改革開放,是解放思想,實現了中國當代發展歷史性的轉折,中國命運由此改變,社會轉型也由此開始。
2008,我們迎來改革開放30周年。
中國於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改革開放激發了各行各業的活力,使中國的生產力不斷得到發展。一個個新興城市拔地而起。一項項重大科技成果得到製造和開發。一個個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個個超大型企業正在迅速成長。中國長得高了,長得壯了. 改革開放是二十多年來中國社會進步發展的根本動力.
西方有的人認為,鄧小平提出「摸著石頭過河」似乎是實用主義的,中國的改革開放似乎沒有明確的理論指導,這是完全錯誤的。我們黨是一個重視理論思維,善於對實踐做出科學總結的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不是個一次完成的過程,而是要反復實踐、反復探索、不斷總結,尋找規律逐步形成和發展的過程。科學發展觀作為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就是對我國改革開放30年發展歷程做出科學總結的產物。既是對已有科學理論的充分繼承,也包含著對中國發展最新實踐的科學總結,既有對未來發展各種可能性的充分預見,還包含了對人類,對世界各國發展經驗的吸收和借鑒。
在這30年內,中國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香港自秦起明確成為中原領土,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對外戰敗,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展。1980年,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於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聲明》,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這位遠離母親懷抱的遊子終於感受到了母親懷抱的溫暖。
2001年7月13日北京時間22:00,萬眾矚目的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終於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第112次全會中揭曉。薩馬蘭奇雄渾的宣告聲中只有一個名字:BEIJING! 中國北京憑借其過人的優勢,完美的陳述報告,在五個2008年奧運會申辦城市中脫穎而出,奪得2008年奧運會舉辦權。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中國人幾千年的飛天夢想終成現實。這次發射是人類探索太空歷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將人類送入太空的國家。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開放中不斷變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國人民,必定能突破當前社會發展中的復雜矛盾,使中國的現代化建設取得更大成果。
或現實存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概括地說,改革開放,我們「改」出了一個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直觀地考察我們的現實社會,經過改革開放,同三十年前相比,確實已經有了很大的差別。從全黨和全國的工作重點看,早已由階級斗爭為綱轉變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生產資料所有制看,已經由過去的「一大二公三純」、公有制一統天下,改變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從經濟體制看,已經由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為市場經濟體制;從社會狀態看,已經由封閉和墨守陳規的社會轉變為對外開放、融入世界和全面進行改革、越來越活躍的社會;從出發點看,過去建設社會主義,強調為國家、為人類作貢獻,現在強調改善人民生活,以民為本。

在全黨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後,通過改革開放形成和確立起來的以上五個方面的成果,可以看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要素。

這樣一些重大的變化,給我們的社會和社會成員帶來什麼呢?

首先是經濟的快速發展。1980年,我國工農業總產值是7100億元(見十二大報告),到2006年,國內生產總值已經達到21.09萬億元,即使扣除價格上漲因素,也增長了幾十倍之多。我國的經濟發展之快,被國際輿論視為奇跡。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進入歷史新時期的時候,我國大約九億人口,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口竟有2.5億之多。現在,人民的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還留下一個不小的尾巴),廣大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明顯改善。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事實,不必一一列舉。

綜合國力大幅度增長。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高增強了。

人的精神面貌深刻變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壯年文盲已基本掃除,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普及,大學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過去年代存在的那種個人迷信、思想僵化狀態從根本上得到改變。人們敢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大大增強。

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呢?以上這些,就是現實存在的、我們生活在其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當年,鄧小平曾說:「堅持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一招。」(《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68頁)回過頭來看,確實是這樣。改革開放是推動中國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從實踐和歷史的角度看,改革開放,其意義決不亞於民主革命時期找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以上事實,充分說明了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巨大進步。特別要強調的是,生產力發展是衡量社會進步的最高標准。

以上事實,充分說明了改革開放的路線是正確的,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和生命力。

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的體現

但是,國際國內都有人認為,改革開放搞了一個中國特色的資本主義,或者說,中國現在是共產黨領導的資本主義。有人甚至想當然地列出幾條,作為標准,對照現實社會,指責改革開放偏離了社會主義方向。

這里涉及到一個老問題,就是究竟什麼是社會主義?這個問題確實很重要,需要搞清楚。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丟開老祖宗,隨心所欲地發議論。那麼,什麼是科學的社會主義呢,老祖宗是怎麼說的呢?

馬克思和恩格斯著重在經濟方面講了什麼是社會主義(從經濟上分析和判斷社會性質是唯物史觀的基本方法),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

首先要消滅資產階級的私有制,由社會佔有生產資料。恩格斯強調:社會主義同現存制度的具有決定意義的差別當然在於,在實行全部生產資料公有制的基礎上組織生產。(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4卷第693頁)馬克思和恩格斯將「公有制」與「社會佔有生產資料」兩個概念在同一意義上使用,但這兩個概念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其具體實現形式決不限於國有制和集體所有制。

要盡可能快地增加生產力總量。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提出了這個要求,以後他們又不斷地闡述這個思想。

「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的發展和運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版第3卷第633頁)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

馬克思和恩格斯一再強調,他們的理論是活的行動理論,而不是必須機械照搬的教條,這些基本原理的具體運用,完全取決於人們不得不在其中活動的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就是說,要從各國的實際出發。

鄧小平說:「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3頁)這是對科學社會主義的新概括,同老祖宗講的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完全一致,而且有所深化。

長期以來,人們習慣的思維方法,是列舉幾條特徵,來判斷社會主義,而不善於從基本思想的高度、從本質的高度理解社會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出發,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我們認定發展是硬道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我們強調發展生產、改善人民生活,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更是提出了以人為本。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較好地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由於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又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特別要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用中國語言表達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應當提升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以人為本的社會主義。

應當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比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更多更好地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思想和要求。

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從消滅了剝削制度、建立了生產資料公有制以及確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來看,都屬於科學社會主義的范疇。但是,由於在指導思想上對什麼是社會主義認識不完全清醒,思想僵化,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中確有不少不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東西,概括地說,主要有:「一大二公三純」的所有制、計劃經濟體制、以階級斗爭為綱、高度集權。通過改革開放,這些不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東西,有的相當徹底地改掉了,有的正在改變。總之,我們的改革開放,改掉的是不切合中國實際的東西,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東西,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符合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任重道遠

但是,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從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轉變還遠遠沒有完成,我們的改革開放任重道遠。

觀察我們的社會,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市場秩序還不夠規范,市場的發育程度還比較低;傳統社會主義模式還有殘存,舊體制的思想、觀念、習慣、活動方式、領導方法還存在,等等。還要看到,在我們的現實社會中,還存在一些非社會主義的東西,這主要是指封建主義的殘余影響。鄧小平曾指出,黨和國家領導制度存在官僚主義現象、權力過分集中現象、家長制現象、領導職務終身制現象、形形色色的特權現象,這些弊端都帶有封建主義色彩。最近揭露出來的山西黑磚窯,是比封建主義還要落後的東西,帶有奴隸制的色彩。以上這些,其性質都是非社會主義的,都在革除之列。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開放,總體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誤失衡。現實社會中的各種關系,最基本的是經濟與政治、經濟體制與政治體制的關系,而經濟體制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不夠協調,經濟體制改革邁出了幾大步,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政治體制改革卻是碎步緩行,進展不大。「官本位」非但沒有削弱,還有增強之勢。目前存在的民生問題突出,貧富差距拉大,為富不仁現象增多,丑惡現象陳渣泛起,社會風氣敗壞,腐敗嚴重等問題,都同政治體制改革不到位有關。

目前改革處在關鍵階段,問題很多,矛盾復雜,難度很大,各種議論紛起,我們要下最大決心,拿出民主革命時期提出將革命進行到底那樣的決心、氣概和魄力,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

回顧三十年來的改革,我們體會到,從舊體制轉變為新體制,從傳統模式的社會主義轉變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確實是一場革命。在改革進程中,困擾改革者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姓資姓社」的問題。改革從起步時起,就有人指責是走了資本主義道路;改革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姓資姓社」的爭論。

鄧小平針對「姓資姓社」的爭論,明確指出:「判斷的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372頁)這就是有名的「三個有利於」標准。「三個有利於」標准不僅是實踐標準的發展,更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三個有利於」標準是鄧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個有利於」標準是廓清「姓社姓資」迷霧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領導幹部所說,這些年,我們就是靠「三個有利於」標准壯了膽。

堅持改革開放,就要堅持以「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准。我們看到,有的文章談論改革,洋洋萬言,引了不少鄧小平的話,但就是不講「三個有利於」標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贊成「三個有利於」為判斷標准,必然要另立判斷標准,這是挑起「姓社姓資」爭論的習慣做法。實踐已經證明,離開「三個有利於」標准談改革開放,很可能南轅而北轍。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的頭腦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說,社會主義「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這是科學社會主義的一條重要原理。我們堅持改革開放,完全符合科學社會主義原理的要求,也適應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改革開放中形成,在改革開放中發展。只要我們堅持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將會取得更大的發展和進步。
回答者: ┈→勉強的愛_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I.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文章不要死板,講講身邊的一些事物,不要大道理

中國的經濟發展

1.改革開放使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

1978年末,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實行改革開放政策,解放了被束縛的生產力,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主要表現在:

(1)綜合國力大大增強。1980年~1996 年國內生產總值翻了兩番多,平均每年增長約10.1%,糧食、棉花、煤炭、鋼鐵等工農業產品的產量已位居世界各國之首,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控制。

(2)產業結構得到很大改善。 長期困擾經濟發展的「短缺」現象基本消除,能源、交通、通訊、重要原材料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快速發展,農業持續穩定增長,「瓶頸」制約得到緩解,一、二、三次產業發展比例協調。

(3)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顯著提高,據我所課題組的測算,1978年~1995年,生產率增長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份額已由改革前的負值上升到佔39.85%, 僅次於資本投入增長的貢獻(46.84%),產業裝備水平不斷提高。

(4)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框架初步形成。 市場開始發揮對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國家對宏觀經濟的調控方式與手段得到加強與改善,各個經濟領域的改革取得很大進展,金融、勞力、技術、信息等市場正在發展與完善,養老、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體系正逐步形成。

(5)對外開放日益廣泛深入。1996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已達2899億美元,相當於1980年的7.6倍,從1978年的世界第32位躍升到第11 位,為進一步提高我國在世界政治經濟中的地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當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問題與困難

我國經濟發展在取得巨大成績的同時,也有一些問題與困難,當前比較突出的是:

(1)新舊體制並存,轉軌緩慢, 特別是部分大中型國有企業包袱沉重、經營不力、效益低下,改革面臨巨大困難,一些民族工業被外資打壓,處於危機之中。

(2)經濟增長仍然以粗放型、速度型為主,資源配置不合理, 規模經濟效益差,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生態失衡日益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

(3)地區經濟發展差距不斷擴大,城鄉差別、工農差別加大, 社會不同人群的收入差距也在拉大。

(4)科學技術發展滯後,不能滿足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

3.中國未來經濟發展預測與分析

在對我國經濟發展的現狀進行分析與判斷的基礎上,參考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發展軌跡和可預見的變化,綜合考慮我國未來資源供給、人口變動、生態環境影響等因素,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我們運用長期經濟預測模型及其它定量方法,對我國1996年~2050年的經濟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見表1)。

表1 1996年~2050年我國gdp增長(%)

階段 gdp 增長(%)

1996年~2000年 9.4

2001年~2010年 8.0

2011年~2030年 6.0

2031年~2050年 4.5

註:按1995年人幣不變價計算,我國1996年的gdp總量為6.4萬元,2000年為9.09萬億元,2010年為19.8 萬億元, 2030年為62.3萬億元,2050年為153萬億元。

我們的結論是:到2000年,我國經濟總規模將比1980年增長約6 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翻兩番,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居民的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目標將可能提前20年於2030年前後實現;到2050年,我國將進入最發達國家的行列。

我們的主要依據是:

(1)經濟結構將發生本質性變化。 經濟增長是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變化的結果,中國未來50年的產業結構將發生本質性變化,三次產業結構將由1996年的19.7∶49.6∶30.8變為2000年的17 ∶52 ∶31 ,2010年的14∶52∶34,2030年的9∶48∶43和2050年的6∶42∶52。基礎產業將繼續成為投資重點,一產穩定發展,比重下降,高新技術加速發展,工業將趕超國際先進水平,三產作用和比重不斷上升。

(2)消費結構明顯變化。 在此期間中國的居民消費水平將逐漸提高,2010年~2030年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將處於大變化時期,其中城鎮將早於農村進入大變化過程,恩格爾系數有較大下降,而住房、交通通訊、文教娛樂和醫療保健消費比重則明顯上升。

(3)將保持較高的投資積累率。 由於中國經濟對資金的強烈要求和中國政府的傳統政策,中國的投資率一直處於很高的水平上,並將持續下去,同時由於國外凈流入因素的影響和投資來源由單一型向多渠道模式轉換,擴大了可以使用的國民財富數額,增大了投資與消費比例安排上的彈性區間,當然還必須提高投資利用效率。

(4)大國優勢。中國是世界大國,擁有世界最大的國內市場, 滿足這一市場的需求,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基本動力。中國又是一個經濟發展很不平衡的大國,經濟發展的差距會帶來多層面多檔次的旺盛需求,也是刺激經濟持續增長的有利因素。

(5)後發優勢。中國是工業化的後來者, 可以學習引進和利用先進國家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大大縮短研究開發的時間,節約成本,如果能再充分利用勞動力人格便宜等優勢,就必然會帶來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和較快的增長速度。

(6)改革效應。中國自1978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 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已經創造了較好的制度條件,今後中國將繼續推進改革,擴大開放,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些改革效應將有力地促進中國經濟增長

行不??

閱讀全文

與中國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文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