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教版 政治九年級
九年級思想政治復習要點簡析
1、生產力的含義和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特點(理解)
(1)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叫生產力。(2)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端低下。表現在:①生產工具極其簡陋;②勞動對象范圍狹窄(最初僅限於植物的果實、根莖、小動物,後來才擴展到土地、種子等);③原始人生產經驗很少,勞動技能和知識水平很低。
2、生產關系的含義(理解)
在生產過程中所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叫生產關系。
3、原始社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和最低級階段;②氏族是原始社會人們共同生活和勞動的基本單位,原始人通過氏族議事會管理集體事務;③原始社會後期以金屬工具的出現為標志,社會生產力有了新的發展。個體勞動、私有制先後出現。
4、、階級和國家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產生的過程(理解)
①原始社會後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產品有了剩餘,戰俘就成為剝削奴役的對象,隨著私有制的產生和氏族制度的瓦解,戰俘成為最初的奴隸,氏族首領成為最初的奴隸主;②隨著氏族成員之間貧富分化日益加劇,窮人遇到天災人禍向富人借債,無法還清債務時,就被迫把子女和自己賣為奴隸,成為債務奴隸;③隨著奴隸勞動日益普遍,整個社會逐漸形成兩大對立階級: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④階級的出現,使原來為整個社會公共利益服務的氏族機構逐漸瓦解,奴隸主階級統治的工具——奴隸制國家出現了。⑤在階級社會里,國家是階級統治的工具。(國家的本質)
5、文字出現的意義(理解)
①有利於生產經驗和社會知識的繼承、積累和傳播;②為科學文化的發展准備了必要的條件。③因此,文字的出現是人類進入文明時代的標志。
6、奴隸制是最野蠻的剝削制度(理解)
奴隸主不僅佔有土地等生產資料,還佔有生產勞動者——奴隸,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從事最繁重的勞動。
7、封建社會比奴隸社會具有明顯進步性的表現(識記)
①農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夠比較自主地進行勞動;②農民可以有自己的勞動工具,部分農民還有少量的土地;③農民的勞動成果,除大部分作為土租繳納給地主外,還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8、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識記)
①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封建社會,土地是主要的生產資料。地主階級掌握了絕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權,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卻沒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②農民為了進行生產,維持生活,不得不租種地主的土地。③這樣,農民就不得不依附於地主,得不到真正的自由,並把大部分勞動產品作為地租,交給地主,受地主的剝削。
9、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方式(識記)
(1)主要方式:榨取地租。(2)其它方式:①放高利貸②苛捐雜稅③服徭役。
10、封建的統治羅網包括(識記)
①建立自上而下的等級從屬關系,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秩序。②不僅依*暴力統治,還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宣揚「君權神授」,扶植教會勢力,以禁錮勞動人民的思想。
11、獨領風騷的中國古代科技文化(運用)【要求能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中國封建社會的科技文化成就,代表了全人類在封建時代所達到的水平,是世界科技文化發展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 。
12、三次科技革命發生的時間、標志和影響(運用)【要求能結合實際分析說明】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業革命或產業革命):①含義:18世紀中期到19世紀,在歐美一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發生的以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的重大變革。②標志: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③影響:是人類認識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進步,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工業革命使生產力出現了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狂飆式的發展,不僅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第一次飛躍,創造出以往任何時代都無法比擬的巨大社會財富,還使歐洲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最終確立起來。
(2)第二次科技革命:①時間:19世紀最後幾十年②標志:電力的廣泛應用③影響:人類從此跨入電氣時代。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有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並導致生產關系發生新的變化,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3)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①時間:20世紀40年代開始。②標志: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和空間科學技術的發明和運用。③影響:使生產勞動從電氣化發展到自動化、智能化,使勞動對象發生重大變革,極大地擴展了勞動對象的范圍,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天地。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了局部的調整,以進一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新的科技革的興起及影響表明,科學技術已成為第一生產力。
13、資本家剝削的秘密(識記)
①資本家通過訂立契約或合同,以工資的形式購買了工人的勞動力。在資本主義企業里,工人勞動所創造的價值,遠遠大於自己所得到的工資。②除去工資,由工人勞動創造而被資本家無償佔有的那部分價值,叫剩餘價值。資本家就是*無償佔有工人所創造的剩餘價值而發財致富的。③資本主義剝削帶有隱蔽性。
14、資產階級的本性(識記)
①惟利是圖是資產階級的本性。②最大限度的榨取剩餘價值,是資本家進行生產的直接目的和根本動機。
15、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性質沒有改變(識記)
①資本主義國家始終是資產階級統治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工具。②第一,資本主義國家政權,一直掌握在佔有生產資料的資本家手裡,始終代表著資產階級,特別是大資產階級的利益。第二,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始終是少數人的民主,是為鞏固資產階級利益服務的。
16、為什麼說資本主義必然被社會主義所代替(識記)
①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已經社會化了。生產的社會化客觀上要求全社會對生產實行統一管理。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卻屬於資本家私人所有。生產當然難以完全按照社會發展的要求進行。②生產社會化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③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與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范圍內,雖然可以得到一時的緩解,但不能根除。只有消滅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才能進一步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要求。④所以,社會主義終究要代替資本主義,是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發展的必然結果。
17、如何看待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艱難與曲折(理解)
①從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來看,封建制度代替奴隸制度,資本主義制度代替封建制度,雖然是以一種剝削制度代替另一種剝削制度,但都經歷了相當長時期反復斗爭的曲折過程。②社會主義制度不是以一種剝削制度代替另一種剝削制度,而是從根本上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消滅剝削階級,其斗爭的復雜性、曲折性和長期性是不可避免的。
18、當今國際社會的基本事實(理解)
①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長期共存和斗爭是當今國際社會的基本事實;②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可以和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建立各種關系,學習和利用資本主義社會創造出來的先進生產力和文明成果,發展自己。另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家要對資本主義世界敵視社會主義的勢力保護高度警惕,嚴防他們的一切顛覆活動。
19、近代中國人為了救中國進行的探索和失敗的原因(識記)
①太平天國運動——農民階級不代表先進的生產力;②戊戌變法——脫離廣大的勞動人民,把希望寄託在沒有實權的封建君主身上,幻想得到帝國主義大國的同情和支持;③辛亥革命——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勢力的脅迫。
20、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的原因(識記)
①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謀求強盛;②中國的封建勢力與帝國主義相勾結,極力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③已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不具備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條件。
21、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理解)
①區別: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相對於舊民主主義革命而言,屬於資產階級性質的革命;而社會主義革命是消滅剝削,消滅階級,最終實現共產主義的革命。可見,二者的性質不同。②聯系:兩者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無產階級獨立自主的領導權,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轉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的決定性因素。
22、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指南(理解)
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②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23、「三個代表」的含義和意義(理解)
①含義:指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意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國共產黨先進性的集中體現。
24、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主要特點(理解)
①勞動者共同佔有生產資料;②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③對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原則。
25、社會主義的本質(理解)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26、半個世紀以來,新中國發生的歷史性巨變(運用)【要求能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①實現了中國人民夢寐以求的民族獨立;②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③改變了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經過50多年的建設,初步實現了國家的繁榮富強。
27、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及重大意義(運用)
①主要內容:重新確立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②重大意義:改革開放由此開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由此開辟;表明中國從此進入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
28、「一國兩制」的含義和重大意義(理解)
(1)含義:①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黨和政府制定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基本方針,簡稱「一國兩制」。②「一個國家」指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必須完整,不容分割,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國家。③「兩種制度」,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台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
(2)重大意義:是完成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
29、我國社會主義仍然處於初級階段的原因(運用)【要求能結合實際舉例說明】
①從總體上看,現階段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②科學技術水平,民族文化素質還不夠高;③社會主義具體制度還不完善。
30、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運用)
①由於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階級斗爭在我國的一定范圍內長期存在。在某種條件下還有可能激發,但已不是主要矛盾。②在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個主要矛盾貫穿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整個過程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向。
31、建設過程中總的出發點和判斷所有問題的根本標准(運用)
三個有利於:①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②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③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32、人口現狀的特點:(理解)
(1)基本特點:①人口基數大;②新增人口多;③人口素質偏低。
(2)其它特點:①農村人口多;②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③人口的分布不平衡。
33、人口問題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原因(理解)
①直接影響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②影響人口素質的提高。
34、實行計劃生育的目的和要求(理解)
①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②要求: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晚婚晚育的意義)
35、我國的資源現狀和面臨嚴峻資源形勢的原因(理解)
(1)現狀: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人均佔有量少、開發難度大。(2)原因:①人均佔有量少;②自然資源分布不平衡;③氣候、地形條件的限制;④多年來開發利用不盡合理、科學,造成資源的巨大損失和浪費。
36、環境問題的含義、我國生態環境的基本狀況和造成我國環境問題的因素(理解)
(1)含義: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的破壞。(2)基本狀況: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3)因素:①來自人口的壓力,構成對中國生態環境的最大威脅;②工業的發展往往以損害環境為代價。
(要求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37、如何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運用)【要求能結合實際對保護環境提出建議】
①加強資源和環境法規及知識的教育,提高全民保護資源和環境的意識;②要全面規劃,科學布局,保護生態平衡、防治環境污染;③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綜合治理的方針。
38、初級階段的含義(識記)
①就社會性質而言,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②就發展程度而言,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
39、黨的基本路線的內容(識記)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核心內容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
40、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含義和意義(識記)
①含義: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在初級階段各項工作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把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擺在首位。②意義:只有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才能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41、四項基本原則的內容和意義(識記)
①內容: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②意義:是全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基礎,是全國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政治保證。是立國之本。
42、改革的實質和目標(識記)
①實質: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②目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
43、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徵(理解)
①逐步擺脫不發達狀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階段;②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
44、為什麼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理解)
① 才能不斷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②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經驗,集中到一點,就是要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③這是我們的事業能夠經受風險考驗,順利達到目標.
45、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是由什麼決定的?我國分配製度是什麼?(理解)
①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②是由我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和初級階段國情決定的。③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46、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理解)
①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同等富裕。②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只有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形成示範效應,並通過先富者帶動後富者,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③要實現共同富裕,既要反對平均主義,貫徹按勞分配原則;又要防止人們之間的收入差距過分擴大,出現兩極分化。④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內容。
47、十三大制定的我國實現宏偉目標的戰略部署(理解)
①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②第二步,到20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③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48、如何理解小康(理解)
①指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衣足食。②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49、我國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理解)
目前,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水平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在本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在全面建設小康的目標中,最關鍵的目標是,力爭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經過這個階段的建設,再繼續奮斗幾十年,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50、可持續發展的含義和要求(運用)
①含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②要求: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和子孫後代應負的責任。
51、我國人民怎樣當家作主(理解)
①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②廣大人民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選出代表,由他們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組成國家權力機關。再由國家權力機關產生行政、審判、檢察等機關,分別行使管理國家,維護社會秩序的各項權力。③因此,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是人民行使當家作主權力的機構。
5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理解)
①是國家的最高權力機關,擁有決定國家大事的最高權力;②選舉國家主席,決定國務院總理,任命中央政府的重要組成人員,都是它的權力;③行使立法權,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主要職權,也是它的經常性工作。
53、如何理解依法治國的重要性(理解)
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需要,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4、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和政策是什麼?我們該如何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義務?(識記)
①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
55、發展先進文化的含義(理解)
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56、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導意義(理解)
它們集中體現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凝聚和激勵全國各族人民的永不褪色的旗幟。只有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才能有效抵制和消除落後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影響,不斷創造和發展先進的、健康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57、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是什麼?基礎工程是什麼?(理解)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①中心環節: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②基礎在程:發展教育和科學。
58、民族精神的意義和中華民族民族精神的內容(識記)
(1)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體現,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2)中華民族形成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59、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任務是什麼?(運用)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60、怎樣營造美好的文化環境?(運用)【要求能結合實際談做法】
必須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要努力掌握和發展各種現代傳播手段,積極推動先進文化的傳播,要深入持久地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促進文化市場健康發展。
61、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過程(識記)
從總體上看,人類社會的發展,要先後經歷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人類社會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的一般過程。
62、各具特點的發展道路的原因和特殊性的表現(識記)
①原因:地理環境、文化傳統、歷史條件的差異。②表現:社會制度的具體形式、社會變革的具體方式不同;跨越某社會階段跳躍式地向前發展。(一般過程與多樣性是統一的;特殊過程最終要歸於一般過程中去,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階段發展的總趨勢不會改變)
63、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原理的具體內容(理解)
①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要求有什麼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生產力發展了,生產關系就要相應地發生變化,於是,新的生產關系代替舊的生產關系,較高的社會發展階段代替較低的社會發展階段。②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構成社會的基本矛盾。③正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決定著社會性質的變化和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方向。
64、衡量歷史進步還是倒退的主要標準是什麼?(理解)
是這個社會的生產關系是否與當時的生產力發展相適應。
65、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的關系(識記)
①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高理想是共產主義。②實現共同理想,是實現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備和必經階段。實現最高理想,是實現共同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
66、和平問題與發展問題的含義及它們的關系(理解)
①和平問題是指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戰爭的問題。②發展問題是指世界經濟發展的問題,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③和平與發展是相輔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進各國共同發展的前提條件,各國的共同發展則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礎。
67、霸權主義的危害、含義、核心思想、主要動因和表現形式(理解)
①危害:一直是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的主要根源。②含義:強國、大國不尊重弱小國家的主權和獨立,蠻橫地對別國進行干涉、控制和統治,推行侵略擴張政策,謀求一個地區或世界霸權地位的行徑。③核心思想:「強權就是真理」;④主要動因:最大限度地攫取利潤,追逐利益。⑤表現形式:赤裸裸的侵略;政治高壓、經濟制裁和文化侵略。當代打著人權高於主權的旗號。
68、抓住科技革命的機遇,迎接國際競爭的挑戰(運用)【要求能結合實際】
①科學技術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階梯和標志,並對社會發展起巨大的推動作用。科技進步深刻改變了當代的社會生活和世界面貌。②國際形勢總體上趨向緩和,但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其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③新的科技革命對於世界各國的發展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關鍵是能不能及時制定有效的發展戰略,提高本國的創新能力。④科技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我們只有採取積極的態度,抓住機遇,發展高新技術,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⑤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因此,要高度重視人才問題,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
69、我們面臨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理解)
(1)機遇:①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時代的主題,爭取較長時間的國際和平環境是可能的;②世界范圍內科技革命突飛猛進,也為我們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環境。(2)挑戰:①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經濟、科技上同發達國家的差距。
(科技進步是經濟增長的決定因素。國家在實施持續發展戰略的同時,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把加速科技進步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地位,使經濟建設真正轉到依*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科技競爭、經濟競爭、軍事競爭及至綜合國力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
70、為什麼需要永遠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理解)
①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創業實踐需要創業精神的支持和鼓舞。②艱苦奮斗精神不是某個時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與人類社會發展同在的。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生產勞動,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人類艱苦奮斗的創業史。社會越發展,人類越進步,改造世界的工程也就越艱巨。③艱苦創業,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具體內容。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項充滿艱辛和創造的偉大事業,更需要大力倡導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
71、我們應該怎樣把握成才目標(理解)
①要符合社會的發展要求和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正確選擇成才目標的前提和標准。②要從實際出發,是選擇成才目標的出發點。
72、時代賦予當代中國青年的崇高使命是什麼?人們社會責任感最集中、最重要的體現是什麼?(理解)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事業需要我們去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在我們手中逐步實現。
(2)熱愛祖國,報效祖國。
2. 人教版九年級政治全冊知識點
九年級思想品德基礎知識歸納
第一單元 認識國情 了解制度
1.1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
1.為什麼說我國目前仍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或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表現?)P6
我國的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地區發展不平衡,科學技術水平和人們的文化素質還不夠高,社會主義社會的具體制度還不夠完善,因此,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是什麼?P6
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包括哪兩層含義?P6
一是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二是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於初級階段。
4.認識我國的基本國情有哪些重要意義? P6
基本國情是黨和國家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根本依據,是我們以後走向社會,參與國家建設必須面對的現實。
5.現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P7
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家的的根本任務是什麼?P7
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7.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判斷所有問題的根本標準是什麼?P7
是「三個有利於」即「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8.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內容是什麼?P7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
9.黨的基本路線的核心內容是什麼?P7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改革開放。簡言之,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10.什麼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P7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就是說,在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和國家始終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工作,各項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經濟建設,要把發展生產力放在首要地位。
11.為什麼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P7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是我們國家興旺發達和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12.什麼是四項基本原則?為什麼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P7
(1)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2)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是國家生存發展的政治基石,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
13.改革的性質和重要性分別是什麼?
(1)性質: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2)重要性: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
14.為什麼要堅持改革開放?
(1)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2)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
(3)對外開放是現代化建設必不可少的條件,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
15.為什麼要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堅持黨的基本路線的意義)P8
黨的基本路線是一條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路線,是全國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的集中體現,是黨和國家的生命線,是實現科學發展的政治保證。
16.怎樣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參考《隨堂訓練》P8)
(1)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關鍵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2)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就要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統一於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之中。
(3)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要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三者之間的關系。改革是動力,發展是目標,穩定是前提。
1.2富有活力的經濟制度
1.我國公有制經濟包括的內容有哪些?P15
公有制經濟包括國有經濟、集體經濟、以及混合所有制經濟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
2.什麼是國有經濟?其地位如何? P15
(1)生產資料和勞動產品歸全體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經濟,我們稱之為國有經濟。
(2)國有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主導力量。
3.公有制經濟在我國佔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P16
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國有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4.為什麼要堅持公有制經濟的主體地位?(公有制經濟的作用如何?)P16
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對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我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具有關鍵性作用。公有制也是實現人民共同富裕的保障。
5.非公有制經濟包括的經濟成分、地位、作用以及國家對待非公有制經濟的政策方針分別是什麼?P16-17
經濟成分: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外資經濟。
地位: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用:對增強國民經濟活力,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創造性,加快生產力發展和擴大就業具有重要作用。
政策方針:國家正在完善政策法規,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
6.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什麼?它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P17
(1)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2)社會主義性質決定我國要以公有制為主體;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還要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7.我國現階段的分配製度是什麼?為什麼要實行這種分配製度?P17
我國的分配製度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因為實行這種分配製度與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和多種經營方式並存的狀況相適應。
8.合理的分配製度是什麼的重要體現?在分配中要注意什麼問題?P17
合理的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在分配中,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差距懸殊,體現公平正義。
1. 3適合國情的政治制度
1.我國為什麼要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P25
(1)這是由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決定的。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國家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人民有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權利。
(2)這是由我國的國情決定的。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人口超過13億的大國,人民不可能直接在一起討論決定國家大事。
(3)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僅能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又能解決由人民一起直接決定國家大事引起的困難。
2.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是什麼? P25
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的國家權力機關。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性質如何(或地位)?其職權有哪些? P2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主要職權有: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
4.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石是什麼?又具有怎樣的地位?P26
以人民代表大會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5.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什麼重要意義?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又保證了國家機關協調高效運轉,維護了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6.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建立了什麼樣的民族關系?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什麼?
(1)新型民族關系: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三大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
7.什麼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什麼要實行這一制度?(意義或作用)P26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2)作用:保障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使自治權;保障各少數民族人民依法行使管理自己內部事務的權利;是人民民主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體現。
8.我國的基層群眾制度包括哪些制度? P26
包括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和職工代表大會等。
9.實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有什麼重要意義?(作用如何?) P26 --- P27
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保證人民直接行使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和民主決策等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是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
10.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的方針是什麼?P27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11.實現祖國統一,我們必須堅持什麼原則?為什麼?P27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因為一個中國原則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
12.我國的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分配製度分別是什麼?
(1)我國的根本制度是社會主義制度;(2)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3)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4)我國的分配製度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第二單元 全面建設 實現小康
2.1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1.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什麼重要意義?P35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越發達,市場的作用發揮得越充分,經濟就越有生機和活力,經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幅度也越大。
2.為了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黨和國家提出了怎樣的方針?P35
「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
3.為什麼要實行共同富裕?怎樣實現共同富裕?P36
(1)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2)實現共同富裕需要一個過程。只有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形成示範效應,並通過先富幫帶後富,才能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4.我國目前的小康水平是怎樣的?P36
我國目前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很不平衡的。
5.我國本世紀頭20年的奮斗目標是什麼?P36
國家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6.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最關鍵目標是什麼?P36—37
力爭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兩番,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
7.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到本世紀中葉我們的奮斗目標是什麼?
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2.2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特點是什麼?P44
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 依法治國三者的有機統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鮮明特點。
2.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是什麼?P45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3.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集中體現在哪裡?P45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如何?堅持黨的領導有什麼重要意義?P45
(1)地位: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我國的執政黨。
(2)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是確保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根本保證。
5.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什麼?P45
我國是以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
6.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什麼?P45
人民當家作主
7.什麼是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8.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是什麼?P45
依法治國
9.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是什麼?P45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10.依法治國有什麼重要意義?P46
依法治國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顯著標志,是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人民當家作主,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根本保證。
11.公民如何將依法治國落到實處?P46
每一個公民都要學會依法辦事,依法律己,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依法維護國家利益,把依法治國落到實處。
12.我國的政府的性質是什麼?P46
我國的政府是人民意志的執行者,政府是為人民辦事的機構。對人民負責,努力為人民服務是政府及其公職人員的工作宗旨和行為准則。
13.政府依法行政有什麼重要意義。P46
政府依法行政,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社會事務,行使職權,才能成為行為規范、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才能切實維護人民的合法權益。
14.公民行使監督權的途徑有哪些?P46
(1)通過信訪、電子郵件、電話反映情況;
(2)找人大代表反映情況;
(3)通過媒體輿論監督。
15.公民應怎樣正確行使監督權等政治權利?P46
公民不論採取哪種方式行使自己的權利,都必須是合法的、有序的。行使監督權利時,我們要出於公心、實事求是、理智行事,不可妨礙公務。
2.3共建美好和諧社會
1.我國為什麼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P53
2.判斷先進文化的標準是什麼?P54
反映和適應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文化,才是先進文化。
3.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含義是什麼?P54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4.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必須堅持的指導思想有哪些?P54
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地位,這關繫到我國文化事業的性質和方向。
5.發展先進文化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系如何?P54
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6.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包括的內容有哪些?P54
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7.思想道德建設的作用和地位如何?P54
(1)作用:思想道德建設要解決的是整個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
(2)地位:它體現了精神文明的性質和方向,是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
8.如何加強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P54
加強思想道德建設,(1)就是要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2)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范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接的社會主義思想道德體系;(3)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公民基本道德規范。
9.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有哪些?P54
(1)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3)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4)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5)社會主義榮辱觀。
10.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的作用如何?P54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並為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
11.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的內容包括哪些?P55
分為二個方面:一是教育和科學 ;二是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體育衛生等事業。
12.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什麼?P55
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這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根本任務。
13.為什麼要構建和諧社會?P55
(1)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
(2)建設和諧社會,惠及全體人民,體現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願。
14.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具體內容(或基本特徵)有哪些?P55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善、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15.我們怎樣構建和諧社會?P55
(1)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2)要積極解決好教育、就業、收入分配、社會保障、醫療衛生和社會管理等直接關系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和現實利益的問題。
16.構建和諧社會對我們青少年的要求:(參考《隨堂優化訓練》P64)
3. 人教版九年級政治全一冊復習提綱
一、 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 當今世界是開放世界
1) 世界在一天一天更開放
靠什麼更開放: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
2) 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後(為什麼?:無論什麼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
① 怎樣融入開放世界:中國要發展、進步、要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
② 怎樣吸收和借鑒:i: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ii: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
2、 堅持對外開放
1) 為什麼: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徵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2) 對象:所有國家;領域: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
3) 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即怎樣實行對外開放)
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同時,又必須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
總結:P49
二、 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 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
1) 我國人口現狀與特點
① 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
② 我國人口線狀的特點還表現為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等。
2) 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
3) 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
① 中國怎樣處理人口問題:只有嚴格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實行優生優育,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大業的順利實現。
② 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③ 具體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④ 好處:
i. 晚婚、晚育,一方面有利於青年男女的身體健康和工作學習,並且能夠更好的撫育後代:另一方面對於控制過快的人口增長也有重要的意義。
ii. 少生,可以減輕國家、集體和家庭的負擔,符合國家和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
iii. 優生,可以提高人口素質
⑤ 作用: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實行計劃生育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具體見P53)
1) [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遠高於環境自凈能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製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重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
2) 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實踐證明,無論什麼地方,無論什麼時候,保護好環境就能增強投資吸引力和經濟競爭力。
三、 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 科技發展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
2)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但總整體上看,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在科技方面有很差距。要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
3) 實現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把發揮我國社會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推進改革開放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
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1) 教育決定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
2) 要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而要這樣做,就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
3)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始終堅持。
3、 科教興國
1)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2) 重視科技創新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3) 發展科技、教育,是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我們要堅定不移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四、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1、 我們共同的家園
1) 我國資源現狀: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只有量少,開發難度大。(長期以來,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嚴重。)
2) 人與自然的關系: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既不能做他的奴隸無所作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2、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 資源問題也是發展問題
人口的劇增、資源的短缺、環境的惡化、生態的危機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問題,已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後代的生存。
2)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後代應負的責任。
3)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都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是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
4)以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力量
給分哦!!
4. 九年級政治題人教版
目前,我國正處於____,人口大量增加,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嚴重、生態遭到破壞,這些都嚴重製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 人教版九年級政治知識點
九年級思想品德(全冊)復習提綱
第一課 責任與角色同在
1、責任的含義:就是一個人應當做的事情或不應該做某些事情。
2、責任的產生:責任產生於社會關系之中的相互承諾。
3、責任的來源:對他人的承諾、分配的任務、上級的任命、職業的要求、法律規定、傳統習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則等。
4、責任與角色的關系是什麼? ①我們在社會生活中,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不同的責任,源於不同的角色。 ②角色的變化,承擔的責任就隨之而變化。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擔的責任越多。 ③只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5、誰對我負責? ①自己對自己負責;②他人對我負責;③我們相互負責。
6、自己對自己負責的表現是什麼?
①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 ②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小到為自己的一次約定守時,大到終身信守誠實、自尊自信、自立自強,都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7、為什麼要自己對自己負責?
①誰對自己不負責任,誰就要對這種不負責任所造成的後果負責。
②只有對自己負責的人,才有資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擔起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 ③如果不能自覺承擔相應的責任、對自己負責,就永遠無法長大。
8、我們為什麼要對他人和社會負責(為什麼要有社會責任感)?
①當我們在為別人、為社會承擔責任的時候,很多人也在為我們的成長和生活承擔著責任。 ②我們都生活在社會中,任何人都不能脫離社會而生產和發展。社會是一個整體,人們在社會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承擔著不同的責任,我對他人負責,他人也對我負責。 ③我對自己負責,說到底也就是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社會責任感。
9、承擔責任的回報:包括物質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更多的是無形的財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覺、他人的贊許、獲得新的知識或技能。
10、承擔責任的代價:承擔責任不僅意味著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而且意味著因可能做不好而受到責備,甚至處罰。
11、承擔責任的意義是什麼? 承擔責任是自尊自信的具體表現,是自立自強的必然選擇,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標志。
12、如何選擇自己的責任?
①憑借自己的經驗和智慧,對承擔責任的回報和代價進行正確的評估,作出最合理的選擇。 ②一旦作出自己的選擇就應該義無反顧地擔當起我們應負的責任。
13、有些該做的事情,並不是我們自願選擇的,但我們為什麼仍然要為它們承擔責任? ①如果採取抱怨消極、懈怠等消極態度,同樣是缺乏責任心的表現。 ②有時我們雖然無法改變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位置,但可以改變我們對待自己該做的事情的態度。 ③只要我們把它們當做一種不可推卸的責任放在肩頭,全身心地投入,同樣能夠把事情做得出色色。
14、奉獻精神是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面對責任不言代價與回報,是最有責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第二課 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1、集體和個體的關系: ①集體的存在離不開個體;②個體只有緊緊地依靠集體,才能有無窮的力量。
2、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的關系: 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①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有保障;②保障個人利益是集體的責任,而集體利益是集體中每個成員努力的結果;③集體應充分尊重和保護個人利益,個人應該積極關心和維護集體利益。
3、我們應該樹立把國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的社會主義義利觀。
4、要把集體主義精神滲入社會生產和生活的各個層面,提倡集體主義價值觀。
5、關愛集體的表現是什麼? ①自覺維護集體的榮譽和利益,服從集體的安排,為集體建設貢獻才智。 ②發揚集體的好作風,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集體遇到的困難。 ③在集體中求大同存小異,善於團結他人,讓集體發揮出更大的力量。
6、怎樣承擔對社會的責任?
①維護國家的尊嚴;②為國分憂,勇擔重任,與國家共渡難關;③熱心公益,服務社會。
7、在承擔責任中成長
①首先是對自己負責。我對自己負責,說到底,也就是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具有責任感。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時糾正自己的過失,也是負責任的表現。 ②對他人負責。我對他人負責、他人也對我負責。 ③對集體負責。只有維護集體利益,個人利益才會有保障。關愛集體,人人有責。 ④對社會負責。作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要胸懷社會,承擔起關愛社會的責任,營造「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 ⑤對國家負責。維護國家尊嚴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堅決維護國家的榮譽和利益;為國分憂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⑥只有人人認識到自己扮演的角色,盡到自己的責任,才能共同建設和諧美好的社會,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8、列舉公益你參加的活動
例如:參加義務植樹;向居民宣傳防火知識;清理亂貼的小廣告;清明到烈士陵園掃墓等。
9、參與公益活動的意義?
①有助於創建一個互幫互助的社會、一個人人相互關愛的社會。 ②在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中,我們既承擔著社會責任,又在幫助他人,並使自身價值在奉獻中得以提升。
6. 初三人教版政治一共學了多少個戰略和基本國策
有: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政治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興國之要;四項基本原則是立國之本;堅持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
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對待台灣問題的一國兩制
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
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
實施可持續發展及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發展戰略
大概就是這些了吧
7.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政治提綱
主題(范圍、方向)
重 要 觀 點
1、我國的基本國情
(1) 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得到了初步顯示。(成就)
(2)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國的最基本國情。我國目前社會生產力水平還比較低,與發達國家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不足)
(3)我們只有在認清基本國情的基礎上加快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科教興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它決定著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和速度。科學技術已成為推動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因素。
(2)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從整體看,我國與發達國家在科技方面還有相當大的差距。
(3)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和生物技術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浪潮席捲全球,哪個國家掌握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和人才資源,哪個國家就能在競爭中贏得主動。我國積極實施科教興國的重大戰略,把科技和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意義)
(4)我國提出實施科教興國重大戰略決策。推進科教興國必須加強科技創
新和教育創新。教育創新是科技創新的基礎。
3、可持續發展戰略 /保護環境國策
★
(1)人口過多和過快增長,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少,資源相對短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對資源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再加上開發不合理、資源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更加劇了資源形勢的嚴峻性。
(3)保護環境、合理利用資源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4)人口、資源、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面對人口、資源、環境
方面的國情,要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就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之路。
(5)我們青少年應該自覺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可持續發展做貢獻。
4、對外開放國策
■
(1)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後。中國要發展、進步、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東西。
(2)對外開放是現代化的必要條件。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我們要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5、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建設
★
(1)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都有責任、有義務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成為民族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3)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堅持與時俱進,要結合時代和社會發展要求,不斷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內容。
6、民族團結/國家統一■
(1)我們要自覺維護民族團結,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2)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是我們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我們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反對分裂國家的行為,維護國家的統一。這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也是我們愛國主義精神的重要體現。
7、共同富裕/財富源泉★
(1)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我國積極實施共同富裕。
(2)必須讓先富帶動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3)我國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讓一切創造財富的源泉涌流,造福於人民。
(4)社會主義的根本目的是實現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8、艱苦奮斗/艱苦創業★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艱苦奮斗精神。
(2)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艱苦創業精神是創造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動力。
(3)艱苦創業,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內容,新時期推進現代化建設更需要艱苦創業精神,尤其是開拓創新精神。
(4)青少年學生應該:①在學習上:頑強拼搏,不怕困難②在生活上:艱苦樸素,勤儉節約。
8. 2019-2020年九年級政治全冊 復習提綱 新人教版
同求,有了踢我一腳謝謝
9. 人教版九年級政治全冊知識點
97)我國的分配製度是什麼?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因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
98)我國的分配製度由什麼決定?
由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
99)分配中的四個尊重是什麼?
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尊重創造
100) 怎樣實現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但要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過程。只有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形成示範效應。並通過先富者帶動和幫助後富者。才能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101) 怎樣才能讓創造財富的源泉涌流?
尊重勞動、知識、人才和創造,蔚然成風 。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也將充分涌流
102) 我們參與經濟生活的表現是什麼?
關注國家經濟建設;日常的消費和理財
103) 我們必備的生活技能是什麼?
理財
104) 中學生怎樣做到合理消費?
① 消費前,我們可以做出預算,把錢花在關鍵的地方,避免非理性消費,在自己能夠承擔
的范圍內,購買物有所值、經濟實用的商品 ② 消費中,應用環保的眼光選購產品 ③ 生活水平的提高,應有適度的消費,要節儉;應注重自己在精神上的需求,提升自己的
精神境界
105) 環保消費有什麼意義?
有利於自己身心健康,有利於社會可持續發展。
第八課
106) 什麼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建設相輔相成、協調發展的社會
107) 什麼是發展先進文化?
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108) 發展先進文化的根本問題是什麼?
方向問題
109) 為什麼要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
是我們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諧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保證。
110) 把握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最根本的是什麼?
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111) 為什麼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也是搞好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112)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包括哪些內容?
一是思想道德建設、二是教育、科學、文化建設
113) 思想道德建設的地位是什麼?
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
114) 公民基本道德規范的內容是什麼?
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
115) 思想道德建設要弘揚什麼精神? 以什麼為核心? 重點與原則是什麼?
弘揚愛國主義精神、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增強誠信意識為重點
116) 為什麼要發展教育、科學?
是先進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
117)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是什麼?
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118) 精神文明建設活動有什麼作用?
推動了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精神面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119) 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有效形式是什麼?
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是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有效形式
第九課
120) 我們的最高理想是什麼? 共同理想是什麼?
最高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
共同理想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121) 共同理想與最高理想有什麼關系?
實現共同理想是實現共同理想的必要准備和必經階段 實現最高理想是實現共同理想的必然趨勢和最終目的
122) 未來的共產主義社會是個什麼樣的社會?
物質財富極大豐富、人民精神境界極大提高、每個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社會
123) 我們目前的小康有什麼特點?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
124) 跨入新世紀,我們的目標是什麼?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
125) 實現小康後的社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的祖國將更加繁榮富強,人民的生活將更加幸福美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進一步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
126) 青少年怎樣為建設小康做貢獻?
著眼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關注世界共同的問題,自覺投身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擔起實現中華民主偉大復興的使命。
127) 為什麼要構建和諧社會?
是我黨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
128) 和諧社會的內容有哪些?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129) 學生怎樣為和諧社會做貢獻?
努力學習,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自身 尊老愛幼、勤儉持家、鄰里團結——家庭 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助人為樂——學校 文明禮貌、保護環境、遵紀守法——社會
130) 在新時期,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我們要發揚什麼精神?
尤其是什麼精神? 為什麼?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勤勞勇敢、自強不息。自古以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艱苦奮斗集中表現為創業精神。創業實踐需要創業精神的支持與鼓舞。艱苦創業,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內容。艱苦創業的精神,作為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一種思想境界,無論什麼時代,都被人們視為成就偉業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主的偉大復興,是充滿艱辛和創造的偉大事業。偉大的事業需要並將產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持和推動者偉大的事業。在新時期,推進現代化建設,需要大力倡導和發揚艱苦創業精神,尤其是開拓創新精神。
第十課
131) 什麼是理想?
理想是我們在學業成就、未來職業、道德人格、甚至家庭生活方面追求的目標,代表著我們對生命的一種盼望,反映了我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132) 理想對我們有什麼作用?
對人的行為有導向、驅動和調控的作用
133) 我們應該怎樣實現理想?
① 要對人生做出規劃,這個規劃要盡可能長遠、盡可能具體。 ② 要根據自己家的能力、興趣、實際情況,對自己的理想適當進行調整 ③ 通向理想的道路只有一條,那就是腳踏實地,全力以赴。我們需要不斷增強自身能力,
提高自身素質,還要不屈不撓,堅持不懈……
134) 學習的壓力有哪些影響?
積極:激發我們的干勁和潛能,使我們表現的更積極
消極:使焦慮不斷增加。影響學習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發揮
135) 緩解壓力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明確學習的意義,培養學習的興趣
136) 焦慮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適度:體現了我們對考試的積極認真的態度
過度:干擾我們的學習,對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響。
137) 怎樣從容的面對考試?
① 樹立正確的考試觀念 ② 實事求是的調整自我期望 ③ 增強自身實力,是獲得成功的重要途徑
138) 科學選擇的方法與策略有哪些?
① 弄清自己的真實需要 ② 多方面收集信息、學會辨別、篩選信息 ③ 考慮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實現的可能性
139) 學會自己選擇的意義有哪些?
才能做自己的主人,在作出合理的選擇時,享受到成功的快樂。在作出錯誤的選擇時,從中吸取教訓,提高選擇能力
140) 二十一世紀,對我們的素質提出哪些要求?
創新精神;團隊精神;終身學習;扎實寬厚的科學文化知識;開放的胸懷;良好的道德品質
141) 創新精神有什麼意義?
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現代人應具備的素質,只有具有創新精神,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中不斷開辟新的天地
142) 為什麼要發揮團隊精神?
① 能更好的施展個人才華 ② 能更好的發揮團隊的創造力,形成文明、和諧、團結、高效的集體,推動社會進步。
143) 為什麼終身學習是個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① 能使我們克服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
② 能滿足我們生存和發展的需要
③ 能使我們得到更大的空間,更好的實現自身價值
④
既是個人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144) 終身學習的要求是什麼?
珍惜在學校學習的機會
10. 人教版九年級政治方針、政策、戰略等總結
一、 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
1、 當今世界是開放世界
1) 世界在一天一天更開放
靠什麼更開放:現代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發展
2) 閉關自守只能導致落後(為什麼?:無論什麼國家,要發展壯大,都必須把自己融入世界發展的大潮中去。)
① 怎樣融入開放世界:中國要發展、進步、要富強,就要吸收和借鑒一切先進的東西。
② 怎樣吸收和借鑒:i: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ii:適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和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
2、 堅持對外開放
1) 為什麼:實行對外開放,符合當今時代特徵和世界經濟技術發展規律,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
2) 對象:所有國家;領域: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
3) 正確處理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的關系(即怎樣實行對外開放)
任何時候都不能依靠別人搞建設,必須始終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同時,又必須打開大門搞建設,把對內搞活和對外開放結合起來,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動力。
總結:P49
二、 計劃生育與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
1、 計劃生育關乎國計民生
1) 我國人口現狀與特點
① 基本特點: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偏低。
② 我國人口線狀的特點還表現為農村人口多,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加快,人口的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別比例失衡等。
2) 從本質上講,人口問題就是發展問題
3) 實行計劃生育是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出發制定的一項基本國策
① 中國怎樣處理人口問題:只有嚴格控制人口的過快增長,實行優生優育,使人口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現代化宏偉大業的順利實現。
② 目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③ 具體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優生。
④ 好處:
i. 晚婚、晚育,一方面有利於青年男女的身體健康和工作學習,並且能夠更好的撫育後代:另一方面對於控制過快的人口增長也有重要的意義。
ii. 少生,可以減輕國家、集體和家庭的負擔,符合國家和全體人民的根本利益。
iii. 優生,可以提高人口素質
⑤ 作用: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實行計劃生育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有利於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具體見P53)
1) [我國的環境問題主要表現在:污染物排放總量還相當大,遠高於環境自凈能力。工業污染治理任務仍相當繁重,有些經過治理的地方又出現反復,城鎮生活污染比重明顯增加;不少地區農業水質、土製污染日漸突出,有些地方的農產品有害殘留物嚴重超標,影響人體健康和產品出口;部分地區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劇。]
2) 我們應該認識到:保護和改善環境也是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實踐證明,無論什麼地方,無論什麼時候,保護好環境就能增強投資吸引力和經濟競爭力。
三、 實施科教興國的發展戰略
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1) 科技發展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引起經濟的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的巨大進步。
2)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但總整體上看,我們與西方發達國家還在科技方面有很差距。要迅速提高我國的生產力水平,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必須加快發展科學技術。
3) 實現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必然要求:把發揮我國社會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推進改革開放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結合起來。
2、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1) 教育決定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
2) 要把經濟建設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而要這樣做,就要真正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
3)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
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國為人才強國,化人口壓力為人才優勢,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戰略主動地位。在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必須始終堅持。
3、 科教興國
1) 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2) 重視科技創新能力和教育創新能力
科技創新能力,已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創新能力。
3) 發展科技、教育,是實現經濟振興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大計。我們要堅定不移的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全面深化科技、教育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
四、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1、 我們共同的家園
1) 我國資源現狀: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只有量少,開發難度大。(長期以來,我國資源開發利用不盡合理、不夠科學,由此造成的浪費、損失嚴重。)
2) 人與自然的關系: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人既不能做他的奴隸無所作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要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2、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 資源問題也是發展問題
人口的劇增、資源的短缺、環境的惡化、生態的危機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問題,已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後代的生存。
2) 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
可持續發展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後代應負的責任。
3)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都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是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和諧發展道路。
4)以實際行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