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97年經濟危機對東南亞的影響

97年經濟危機對東南亞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1-03-15 11:14:29

1. 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對泰國都有哪些深遠的影響

泰銖貶值,投資者對泰國的應對風險能力喪失信心,導致泰國吸收的投資大大減少!

2. 分析比較97年東南亞危機和次貸危機的異同,並提出如何避免。

一下純屬個人觀點:97金融危機和次貸危機的最大共同點是都是人為製造的。原因:97東南亞危機這個就不用多說了,許多人都知道是國際金融駭客乾的,以索羅斯為代表人物,以打擊東南亞危機為目標,瓦解東南亞經濟,瓦解香港經濟,順帶打擊中國經濟。 次貸危機:一:次貸危機是在07年出現苗頭,08年全面爆發。而如果你仔細了解的話你會發現在06年前後大量資金逃離美國,國際游歷資金大面積撤離,而相應的因為大量國際金融資金的大量湧入,從06年開始中國樓市、股市開始大規模上漲,這豈是巧合;二:在今年第二季度曾經熱炒金融市場規范問題。美國准備出台法律控制金融投資公司的數量,規模,打擊中小公司。但那些中小公司怎麼辦,政府強制關閉么?那顯然是不合適的,所以公司虧損,倒閉,然後國家出台法律,限制數量,規模,抬高進入門檻就是很順利的事了。三,如果了解金融的人應該都知道「剪羊毛」這個詞。世界經濟已經好長時間沒有出現問題,一直在高速發展,財富已經積累了很多了,也該到了收獲的季節了。所以我認為次貸危機是人為。
不同:97金融危機是一個局部的危機,只是個別地區的經濟崩潰,是有組織的經濟瓦解。具有很高的可控性,所以不是很危險。
而次貸危機則是一個打擊范圍非常廣的,波及很多國家,影響很廣泛的危機。具有很高的不可控性,非常危險。

3. 關於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了解的人請進

前亞洲經濟已經基本趨於穩定,但是,由危機引發的全球
范圍的理論大討論卻方興未艾。

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原因復雜,影響重大,所涉及的
問題很多,加上每個討論者的積極參與,因此形成了「百
家爭鳴」的熱烈場面。為了使讀者便於理解這場討論的內
涵,我把各種觀點歸納為三個主要流派,簡要地介紹其理
論要點和政策建議,並在最後闡述這場討論的意義。

1、結構主義或主流學派

這一派人多勢眾,不僅包括絕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專家
學者、政府官員和工商人士,還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等國際機構的大部分領導成員,甚至包括一些亞洲
國家的政府和民間人士。

這一流派主要從結構分析入手,認為亞洲金融危機爆
發的基本原因在於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金融、產業等
領域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問題。例如,政府與大企業的關
系過於密切,銀行的管理和監督系統失靈,企業的借款和
投資戰略失誤,任人唯親和貪污腐敗盛行,等等。其中,
原先一直受到世人稱贊的「東亞模式」也受到了嚴厲的批
判。他們認為,這種模式雖然在經濟發展的初期階段具有
明顯的優勢,但是它所固有的特點,即「政府主導」,經
過一定時期以後變成為經濟發展的障礙。因為正是政府的
干預,才造成了市場機制的扭曲,影響了資源的合理配置,
加劇了原有的各種內部結構的缺陷,並最終為金融危機的
爆發准備了必要的條件。

根據上述分析,這一派給亞洲國家提出的政策建議是:
放棄亞洲模式,採納美國模式;同時進行各種結構性的改
革,特別要對政府的行為和作用進行嚴格的限制,大力削
減政府預算,並對國有銀行和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具體
的結構改革方案是由IMF制訂的,目前泰國、韓國、印度
尼西亞等國的政府正在遵照執行。

2、市場主義或自由主義

這一流派人數不多,主要包括發達國家中的部分專家
學者和政府官員。

此派的基本特點是崇尚市場機制和自由競爭。在他們
看來,亞洲經濟的基礎是良好的,雖然這些國家的內部也
存在某些缺陷和問題,但是與金融危機的爆發並沒有直接
的關系。因此,他們進行分析和說明的重點是,金融危機
的爆發實際上是市場機制、特別是國際金融市場機制發揮
作用的結果。

例如,他們中間有的人把國際金融市場的力量比喻為
「原子彈」,認為它威力無比,但又喜怒無常:如果市場
以贊許的目光看待一個國家的金融表現,那麼這個國家的
經濟就會穩定繁榮;如果市場下了相反的定論,那麼這個
國家就會陷入災難。例如,80年代的拉美各國、1994年的
墨西哥和去年的亞洲。

根據這一觀點,他們提出了與結構主義完全相反的政
策建議:不論是危機的爆發還是經濟的恢復,都應當順其
自然,不必加以人為的干涉。因此,他們嚴厲地批評了IM
F的結構改革計劃,認為它實際上等於代替亞洲政府對經
濟實行了新的干預,其結果不僅對亞洲經濟的恢復毫無幫
助,而且必然會影響市場機制發揮作用。同時,他們還指
出,IMF雖然給遭受危機最重的泰國、韓國和印度尼西亞
提供了數百億美元的緊急援助,但是它與每天在國際金融
市場上流動的2萬多億美元相比,不過是九牛一毛,根本
於事無補。有些人甚至提議,應當解散IMF。

3、激進主義或新經濟論

這一流派的人數也不多,但是成員比較復雜,既包括
亞洲國家中像馬哈蒂爾那樣的民族主義領袖,也包括發達
國家中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以及那些不同意結構主義
和市場主義的專家學者。

這一流派的特點是,強調指出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
因在於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實力的差異,以
及現行國際經濟和金融體系的內部缺陷。同時,他們論證
了弱小國家的政府對民族經濟進行干預和保護的合理性與
必要性,並且試圖提出一種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例如,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認為,亞洲貨幣的暴跌是少數投機
家「人為操縱」的結果。他還指出,由於國際金融資本的
實力遠遠超過發展中國家,因此後者甚至無力決定本國貨
幣的匯率水平。他原先的副手安瓦爾也指出,這些「邪惡
的」投機活動的成功證明了國際經濟體系內部存在著嚴重
的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亞洲國家領導人的觀點,不僅得
到了發達國家中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們的支持,也得到了非
馬克思主義學者和一些國際經濟機構官員們的贊成。例如,
美國《波士頓環球報》的一篇文章指出,亞洲政府對經濟
的管理雖然可能使某些私人企業的利益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是它有利於保護社會和公眾的利益。反之,不受管制的
貪婪必然導致不公正,而不公正又必然導致社會的不安和
動盪。世界銀行副行長斯蒂格利茨也明確指出,亞洲金融
危機的原因不是由於政府的干涉過多,而是由於干涉過少,
比如在建立健全管理框架之前就取消了對外資的必要限制。
他進一步指出,許多人在批評亞洲各國政府的時候忘記了
一個基本事實,即每一筆貸款不僅要有借方,也要有貸方,
因此,對金融危機的發生,雙方「共同負有責任」。

從上述觀點出發,這一流派對結構主義和市場主義的
政策建議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見。他們認為,那兩派的觀點
和主張,實際上是有利於發達國家的貸款者,而不利於亞
洲國家。因此,他們提出的政策建議是建立新的國際經濟
機構,或者強化現有國際機構的職能,以便對短期國際流
動資本實施嚴格的管理和監督,防止亞洲式金融危機的再
度爆發。而且,最近馬來西亞政府已經對外國資本實施了
管制;香港特區政府也進入股市,與國際投機資本進行了
直接的較量。

綜上所述,當我們分別考察這三個主要流派的時候,
可以發現它們各自都包含著合理因素,因為它們都在一定
程度上揭示了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並且提出了對策
建議。不過,當我們把它們綜合起來的時候,也可以發現
各派之間存在著許多難以調和的分歧。

盡管如此,通過一年多來的激烈辯論,各派的觀點得
到了比較充分的闡述,相互之間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和接近。例如,不少發達國家的專家學者和國際機構也意
識到了短期國際資本自由流動帶來的巨大的破壞性,因此
對原先一味責怪亞洲的做法進行了自我批評。同時, IMF
也逐漸發現當初制訂的結構改革方案過於簡單生硬,並沒
有使亞洲的經濟和社會狀況得到明顯的改善,因此它已經
准備進行調整。同樣,亞洲領導人在怒斥了西方「邪惡的」
投機家們之後,冷靜下來也看到了自身的毛病,因此在韓
國和泰國等亞洲國家,新當選的領導人已經開始了反對貪
污腐敗的運動。與此同時,著名的國際金融家紹羅什本人
也坦率地提出警告說,不要盲目相信市場機制,因為它不
會自動糾正其無節制的狀況。

當然,由於各個流派的理論依據不同,政策主張各異,
因此目前還沒有取得一致的見解;加上各國經濟利益的矛
盾,因此許多合理建議也依然停留在討論階段。

最後,我想指出的是,由於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已經
先後波及到了日本、俄羅斯、南亞、南非和拉丁美洲,現
在又波及到了美國,因此,上述各個理論流派在爭論的過
程中也在隨時補充新的材料,並且對各自的觀點和建議不
斷地進行著修正。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去年爆發的亞洲
金融危機,不僅僅是「亞洲」的,也不僅僅是「金融」的,
在本質上,它是現行國際經濟體制和現有經濟理論的危機。
因此,這場深入和持久的理論大討論不僅具有重大的現實
意義,而且,由此產生的思想解放和可能出現的理論突破,
也必將對亞洲和世界的前途產生深遠的影響。

創造了戰後經濟奇跡的日本,進入九十年代後,泡沫經濟的負面效應越來越明顯。當亞洲金融風暴刮到日本列島,這種負面效應和經濟結構的深層矛盾終於激化,1997年11月以後,中小金融機構一個接一個地倒閉,金融業的核心也很快遭殃。11月3日,負債累累的三洋證券公司宣布破產。日本大藏省立即指示幾家大銀行籌措補償資金,並特別允許三洋證券公司在4日以後繼續進行償還資金和有價證券的業務。

消息一傳出,4日清晨,投資者紛紛趕來,在三洋證券公司的各個分店前排起了長蛇陣,公司職員不得不靠發號碼來維持秩序。雖然公司一再保證全額退還投資金額,但擁擠在店門前的投資者還是非常緊張。

緊接著,日本第十大商業銀行北海道拓殖銀行、第四大證券公司山一證券公司等,如多米諾骨牌一個個地倒台破產。到年底,日經指數比上一年下跌了百分之二十五。到1998年,經濟形勢進一步惡化,全國共有兩萬多家企業倒閉,負債總額超過十三萬億日元。

4. 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中馬來西亞恢復經濟的措施

第一階段
1997年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
第二階段
1998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價跌破10 000∶1。受其影響,東南亞匯市再起波瀾,新元、馬幣、泰銖、菲律賓比索等紛紛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一份新的經濟改革方案達成協議,東南亞匯市才暫告平靜。
回顧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及收集事後反思

亞洲金融危機大事記

2008年04月06日
15:07《財經》雜志 李樹鋒/輯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已經連續10年高速增長。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這些國家的銀行信貸額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債也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相當部分投向房地產。投資的增加導致資產價格膨脹(主要是泰國和馬來西亞)。此外,匯率制度缺乏彈性也使得大量外債沒有考慮匯率風險。這些都為危機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危機首先從泰國爆發。1997年3月至6月期間,泰國66家財務公司秘密從泰國銀行獲得大量流動性支持。此外,還出現了大量資本逃離泰國。泰國中央銀行將所有的外匯儲備用於維護釘住匯率制度,但仍然以失敗告終。

7月2日,泰國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宣布,泰幣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價值由市場來決定,放棄了自1984年以來實行了14年的泰幣與美元掛鉤的一攬子匯率制。這標志著亞洲金融危機正式爆發。很快,危機開始從泰國向其它東南亞國家蔓延,從外匯市場向股票市場蔓延。

7月9日,馬來西亞股市指數下跌至18個月來最低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支持本國貨幣。

7月11日,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擴大本國貨幣的浮動范圍。

8月4日,泰國央行行長被迫辭職,新的央行行長猜瓦特上任。

8月13日,印尼財政部和印尼銀行聯合宣布,放棄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印尼盾大幅下跌55%。

隨著危機的發展,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首的國際社會開始向危機國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但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仍在惡化,並波及香港和美國市場。危機國家在採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時,也開始進行經濟和金融改革。

8月11日,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持的援助泰國國際會議在東京舉行。經過協商,確定對泰國提供約為16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以穩定泰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秩序。香港特區政府首次動用外匯基金,提供10億美元,參與泰國的貸款計劃。

9月1日,菲律賓股票市場繼續下跌,菲股綜合指數擊穿2000點防線,最後以1975.20點收盤,是四年來最低記錄。

9月4日,韓元對美元匯率跌到了韓國至1990年3月實行市場平均匯率以來的最低點,收盤價是906韓元兌換l美元。

10月7日,菲律賓比索跌至歷史新低點,全天平均交易價首次跌破1美元兌換35比索大關,達到1美元兌換35.573比索。

10月24日,泰國頒布支持金融部門重組的緊急法令。

10月28日,這是當年世界股市最黑暗的一天,美國、香港股市均跌破歷史記錄。香港恆生指數下跌1438點,以9059點收市,這是自1996年以來恆生指數首次跌破10000點。

10月31日,印度尼西亞宣布銀行處置一攬子計劃;關閉16家商業銀行,對其他銀行的存款實行有限擔保。

11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康德蘇宣布,國際社會將向印尼提供280億美元的緊急援助貸款,以幫助其穩定國內金融市場。

11月中旬,泰國政府更迭。

11月18日,韓國中央銀行宣布,央行通過回購協議向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提供2萬億韓元,以緩和資金短缺情況。

12月23日,世界銀行批准向韓國提供30億美元的貸款,作為IMF財政援助的一部分,幫助韓國擺脫危機。

1998年,在經過最初的動盪後,一些國家的金融市場開始趨於穩定。多數危機國家的政府加大了改革經濟和金融系統的努力。但在印尼,經濟危機已經演化為社會和政治危機,最終導致蘇哈托的下台和政府更迭。馬來西亞實行了外匯管制,受到西方國家的批評和指責。

1月,韓國政府與國外債權人達成重新調整短期債務的協議。

1月26日,印度尼西亞銀行重組機構成立並宣布實行全面的擔保。

2月,印尼總統蘇哈托解除了印尼中央銀行行長吉萬多諾的職務,任命中央銀行董事薩比林為新行長。

3月31日,韓國政府決定向外資全面開放金融業。

5月4日,泰國中央銀行行長猜瓦特宣布辭職。

5月17日,印尼雅加達14日發生暴動後,所有銀行都停止營業。

5月21日,蘇哈托總統下台。

6月5日,國際貸款人和印度尼西亞公司就債務重組達成協議。

6月29日,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宣布,關閉五家經營不善的銀行。

8月14日,泰國宣布全面的金融部門重組計劃,包括公共部門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干預。

9月,馬來西亞開始實行外匯管制。

12月31日,由新橋資本公司牽頭的國際財團購買了韓一銀行51%的股權,成為韓國首家由外資控股的商業銀行。

1999年,伴隨著外部環境的改善,多數國家的經濟開始出現增長,但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金融體系的改革仍然滯後。

2月9日,韓國銀行業1998年因金融危機而遭受的損失達到創紀錄的14.48萬億韓元。

3月13日,印尼政府宣布,關閉38家經營不善的私營銀行,並對另外七家銀行實行接管。

3月23日,韓國1998年經濟增長率為-5.8%,為近45年來最大幅度經濟衰退。

7月,東南亞開始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上半年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新加坡1.2%、菲律賓1.2%、馬來西亞1.6%、泰國-3.5%、印尼-10.3%。

2000年~2002年,危機國家在經濟穩定的背景下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但是除
參考: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25eb460100bcd8.html

5. 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原因

爆發原因: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美國經濟利益和政策的影響、喬治·索羅斯的個內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資本主義容集團的因素、亞洲國家的經濟形態導致:新馬泰日韓等國都為外向型經濟的國家,他們對世界市場的依附很大。

6. 97年亞洲金融危機是怎麼回事

1997年發生的亞洲金融危機對東南亞各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經濟產生了嚴重影響。
1、危機首先在東南亞爆發並波及港台
短期資金大量進出:泰國於97年首季有19億美元的凈資金流入,第2季變成62億美元的凈資金外流;馬來西亞、泰國、韓國、印尼與菲律賓於96年共獲得478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入,97年卻變成300億美元的資金凈流出。
自1997年初起,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泰國的泰銖受國際投機者的攻擊,泰銖不斷走軟,最終不得不放棄固定匯率制,造成泰銖狂跌。接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尼3國的貨幣也狂跌。
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影響到它們的股市,大多數東盟國家的股票市值至10月底都下跌了20%以上。
1997年第三季度台灣和香港的金融市場也被攻擊。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迅速採取了有力的調控措施,成功地捍衛了港元聯系匯率制。但香港股市卻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從16800多點跌至9000點左右。
2、危機蔓延至東北亞
從10月底起韓元持續下跌,股市跌幅也超過40%。
在金融危機中,韓國的大企業紛紛遭殃,又連累了一大批為其生產配套設備的中小企業。企業的大量倒閉使韓國銀行呆帳和壞帳劇增,信譽大幅度下降,幾乎已不可能到國際市場上融資了,到期應償還的外債卻越來越多。
東南亞和韓國的金融風暴很快刮到了日本,使原本就不景氣的日本經濟愈益惡化。
3、危機深化並波及俄羅斯、巴西
1998年上半年,金融危機給東亞經濟造成的巨大殺傷力不斷顯現,大多數東亞國家的經濟跌入谷底。
盡管各國的貨幣都已大幅度貶值,但出口仍呈下降趨勢。
內外投資也呈持續減少的態勢:在國內,由於金融危機造成高利率和貨幣貶值,私人投資者極其謹慎;海外投資由於擔心金融危機造成東亞地區投資環境的惡化,進入的數量銳減,而大量本地資金卻因對本地區經濟前景捉摸不定而逃逸。
危機造成的另一個苦果是通貨膨脹:1998年6月,菲律賓的通貨膨脹率達 10.7%,泰國6月份通脹率亦為10.7%,1998年5月一個月,印尼的通脹率就達5.24% 。
由於出口不振、投資乏力和大量企業破產、倒閉,失業已成為不少東亞國家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韓國1998年4月的失業率比一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1998年5月,菲律賓的失業率高達13.3%。
1998年8月,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俄羅斯、俄股市、匯市猛瀉。之後不久,巴西金融市場持續動盪匯市和股市大瀉。俄羅斯和巴西的金融動盪表明亞洲金融危機已對世界金融市場產生破壞性影響。

7. 東南亞199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產生的過程及原因

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前,東南亞國家的經濟已經連續10年高速增長。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這些國家的銀行信貸額以更快的速度增加,短期外債也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其中相當部分投向房地產。投資的增加導致資產價格膨脹(主要是泰國和馬來西亞)。此外,匯率制度缺乏彈性也使得大量外債沒有考慮匯率風險。這些都為危機的發生埋下了伏筆。

危機首先從泰國爆發。1997年3月至6月期間,泰國66家財務公司秘密從泰國銀行獲得大量流動性支持。此外,還出現了大量資本逃離泰國。泰國中央銀行將所有的外匯儲備用於維護釘住匯率制度,但仍然以失敗告終。

7月2日,泰國財政部和中央銀行宣布,泰幣實行浮動匯率制,泰銖價值由市場來決定,放棄了自1984年以來實行了14年的泰幣與美元掛鉤的一攬子匯率制。這標志著亞洲金融危機正式爆發。很快,危機開始從泰國向其它東南亞國家蔓延,從外匯市場向股票市場蔓延。

7月9日,馬來西亞股市指數下跌至18個月來最低點。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中央銀行直接干預外匯市場,支持本國貨幣。

7月11日,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擴大本國貨幣的浮動范圍。

8月4日,泰國央行行長被迫辭職,新的央行行長猜瓦特上任。

8月13日,印尼財政部和印尼銀行聯合宣布,放棄釘住美元的匯率政策,實行自由浮動匯率制度,印尼盾大幅下跌55%。

隨著危機的發展,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首的國際社會開始向危機國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但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仍在惡化,並波及香港和美國市場。危機國家在採取措施穩定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時,也開始進行經濟和金融改革。

8月11日,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持的援助泰國國際會議在東京舉行。經過協商,確定對泰國提供約為160億美元的資金援助,以穩定泰國的經濟和金融市場秩序。香港特區政府首次動用外匯基金,提供10億美元,參與泰國的貸款計劃。

9月1日,菲律賓股票市場繼續下跌,菲股綜合指數擊穿2000點防線,最後以1975.20點收盤,是四年來最低記錄。

9月4日,韓元對美元匯率跌到了韓國至1990年3月實行市場平均匯率以來的最低點,收盤價是906韓元兌換l美元。

10月7日,菲律賓比索跌至歷史新低點,全天平均交易價首次跌破1美元兌換35比索大關,達到1美元兌換35.573比索。

10月24日,泰國頒布支持金融部門重組的緊急法令。

10月28日,這是當年世界股市最黑暗的一天,美國、香港股市均跌破歷史記錄。香港恆生指數下跌1438點,以9059點收市,這是自1996年以來恆生指數首次跌破10000點。

10月31日,印度尼西亞宣布銀行處置一攬子計劃;關閉16家商業銀行,對其他銀行的存款實行有限擔保。

11月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康德蘇宣布,國際社會將向印尼提供280億美元的緊急援助貸款,以幫助其穩定國內金融市場。

11月中旬,泰國政府更迭。

11月18日,韓國中央銀行宣布,央行通過回購協議向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提供2萬億韓元,以緩和資金短缺情況。

12月23日,世界銀行批准向韓國提供30億美元的貸款,作為IMF財政援助的一部分,幫助韓國擺脫危機。

1998年,在經過最初的動盪後,一些國家的金融市場開始趨於穩定。多數危機國家的政府加大了改革經濟和金融系統的努力。但在印尼,經濟危機已經演化為社會和政治危機,最終導致蘇哈托的下台和政府更迭。馬來西亞實行了外匯管制,受到西方國家的批評和指責。

1月,韓國政府與國外債權人達成重新調整短期債務的協議。

1月26日,印度尼西亞銀行重組機構成立並宣布實行全面的擔保。

2月,印尼總統蘇哈托解除了印尼中央銀行行長吉萬多諾的職務,任命中央銀行董事薩比林為新行長。

3月31日,韓國政府決定向外資全面開放金融業。

5月4日,泰國中央銀行行長猜瓦特宣布辭職。

5月17日,印尼雅加達14日發生暴動後,所有銀行都停止營業。

5月21日,蘇哈托總統下台。

6月5日,國際貸款人和印度尼西亞公司就債務重組達成協議。

6月29日,韓國金融監督委員會宣布,關閉五家經營不善的銀行。

8月14日,泰國宣布全面的金融部門重組計劃,包括公共部門對銀行資本充足率的干預。

9月,馬來西亞開始實行外匯管制。

12月31日,由新橋資本公司牽頭的國際財團購買了韓一銀行51%的股權,成為韓國首家由外資控股的商業銀行。

1999年,伴隨著外部環境的改善,多數國家的經濟開始出現增長,但是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金融體系的改革仍然滯後。

2月9日,韓國銀行業1998年因金融危機而遭受的損失達到創紀錄的14.48萬億韓元。

3月13日,印尼政府宣布,關閉38家經營不善的私營銀行,並對另外七家銀行實行接管。

3月23日,韓國1998年經濟增長率為-5.8%,為近45年來最大幅度經濟衰退。

7月,東南亞開始擺脫金融危機的陰影。上半年各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速為:新加坡1.2%、菲律賓1.2%、馬來西亞1.6%、泰國-3.5%、印尼-10.3%。

2000年~2002年,危機國家在經濟穩定的背景下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但是除韓國和馬來西亞,其他國家結構調整進展緩慢。銀行系統的不良資產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這不包括已經剝離出去的不良資產。印尼不良資產處置緩慢,而泰國在2001年才開始從商業銀行中剝離不良資產。

2001年6月,泰國成立國有資產管理公司(TMAC)。

2002年3月,印尼將全國最大的零售銀行中亞銀行出售給美國一家投資公司。

2002年4月,韓國銀行業告別連續4年的虧損,實現凈利潤39.9億美元。

2002年5月,韓國宣布將提前向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等機構歸還38億美元貸款。

8. 1997年的東南亞經濟危機對日本產生什麼明顯影響嗎為什麼韓國也會產生危機

97年的金融危機使原本亞洲第一經濟體的日本到現在還沒緩過勁來.所以這個打擊是毀內滅性的。容
韓國和日本差不多,大部份人不願意從事第一產業.都願意做掙錢更快的第二第三產業.這樣就使得國家抵抗金融危機的能力大打折扣。

9. 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發生與泰國有什麼關系

自1997年7月起,爆發了一場始於泰國、後迅速擴散到整個東南業井波及世界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許多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市、股市輪番暴跌,金融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受到嚴重創傷,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僅半年時間,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貨幣貶值幅度高達30%~50%,最高的印尼盾貶值達70%以上。同期。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股市跌幅達30%~60%。據估算、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僅匯市、股市下跌給東南亞同家和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1000億美元以上。受匯市、股市暴跌影響。這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
這場危機首先是從泰銖貶值開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國被迫宣布泰銖與美元脫鉤。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當日泰銖匯率狂跌20%。和泰國具有相同經濟問題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迅速受到泰銖貶值的巨大沖擊。7月11日,菲律賓宣布允許比索在更大范圍內與美元兌換,當日比索貶值11.5%。同一天,馬來西亞則通過提高銀行利率阻止林吉特進一步貶值。印度尼西亞被迫放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比價,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貶值了14%。

繼泰國等東盟國家金融風波之後,台灣的台市貶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機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貶值0.98元,達到1美元兌換29.5元台幣,創下近千年來的新低,相應地當天台灣股市下跌165.55點,10月20日。台幣貶至30.45元兌1美元。台灣股市再跌301.67點。台灣貨幣貶值和股市大跌,不僅使東南亞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而且引發了包括美國股市在內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暴趴554.26點,迫使紐約交易所9年來首次使用暫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股市分別跌4.4%、7.6%、6.6%、6.7%和6.3%。特別是香港股市受外部沖擊,香港恆生指數10月21 H和27日分別跌765.33點和1200點,10月28日再跌1400點,這三大香港股市累計跌幅超過了25%。

11月下旬,韓國匯市、股市輪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機第三波。11月,韓元匯價持續下挫,其中11月20日開市半小時就狂跌10%,創下了1139韓元兌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韓元兌美元的匯價下跌了30%,韓國股市跌幅也超過20%。與此同時,日本金融危機也進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後有數家銀行和證券公司破產或倒閉,日元兌美元也跌破1美元兌換130日元大關,較年初貶值17.03%。

從1998年1月開始、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重心又轉到印度尼四亞、形成金融危機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對美元的匯價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亞從事巨額投資業務的香港百富勤投資公司宣告清盤。同日,香港恆生指數暴跌773.58點,新加坡、台灣、日本股中分別跌102.88點、362點和330.66點。直到2月初,東南業金融危機惡化的勢頭才初步被遏制。

10. 為什麼1997年的暴發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對東南亞國家影響很大,但對周邊國家影響為大

東南亞金融危機產生的過程及原因是什麼?

--------------------------------------------------------------------------------

發表日期:2004年9月11日 已經有100位讀者讀過此文

自1997年7月起,爆發了一場始於泰國、後迅速擴散到整個東南業井波及世界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許多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市、股市輪番暴跌,金融系統乃至整個社會經濟受到嚴重創傷,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僅半年時間,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貨幣貶值幅度高達30%~50%,最高的印尼盾貶值達70%以上。同期。這些國家和地區的股市跌幅達30%~60%。據估算、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僅匯市、股市下跌給東南亞同家和地區造成的經濟損失就達1000億美元以上。受匯市、股市暴跌影響。這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嚴重的經濟衰退。
這場危機首先是從泰銖貶值開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國被迫宣布泰銖與美元脫鉤。實行浮動匯率制度。當大泰銖匯率狂跌20%。和泰國具有相同經濟問題的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等國迅速受到泰銖貶值的巨大沖擊。7月11日,菲律賓宣布允許比索在更大范圍內與美元兌換,當大比索貶值11.5%。同一天,馬來西亞則通過提高銀行利率阻止林吉特進一步貶值。印度尼西亞被迫放棄本國貨幣與美元的比價,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貶值了14%。

繼泰國等東盟國家金融風波之後,台灣的台市貶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機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貶值0.98元,達到1美元兌換29.5元台幣,創下近千年來的新低,相應地當天台灣股市下跌165.55點,10月20日。台幣貶至30.45元兌1美元。台灣股市再跌301.67點。台灣貨幣貶值和股市大跌,不僅使東南亞金融危機進一步加劇,而且引發了包括美國股市在內的大幅下挫。10月27日,美國道,瓊斯指數暴趴554.26點,迫使紐約交易所9年來首次使用暫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韓國、馬來西亞和泰國股市分別跌4.4%、7.6%、6.6%、6.7%和6.3%。特別是香港股市受外部沖擊,香港恆生指數10月21 H和27日分別跌765.33點和1200點,10月28日再跌1400點,這三大香港股市累計跌幅超過了25%。

11月下旬,韓國匯市、股市輪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機第三波。11月,韓元匯價持續下挫,其中11月20日開市半小時就狂跌10%,創下了1139韓元兌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韓無兌美元的匯價下跌了30%,韓國股市跌幅也超過20%。與此同時,日本金融危機也進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後有數家銀行和證券公司破產或倒閉,日元兌美元也跌破1美元兌換130日元大關,較年初貶值17.03%。

從1998年1月開始、東南亞金融危機的重心又轉到印度尼四亞、形成金融危機第四波。l月8日,印尼盾對美元的匯價暴跌26%。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亞從事巨額投資業務的香港百富勤投資公司宣告清盤。同日,香港恆生指數暴跌773.58點,新加坡、台灣、日本股中分別跌102.88點、362點和330.66點。直到2月初,東南業金融危機惡化的勢頭才初步被遏制。

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持續時問之長,危害之大、波及面之廣,遠遠超過人們的預料。然而,危機的發生絕不是偶然的,它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促成的必然結果。從外部原因看,是國際投資的巨大沖擊以及由此引起的外資撤離。據統計,危機期間,撤離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外資高達400億美元。但是,這次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最根本原因還是在於這些國家和地區內部經濟的矛盾性。東南亞國家和地區是近20年來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這些國家和地區近年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暴露出日益嚴重的問題:①以出口為導向的勞動密集型工業發展的優勢,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提高和市場競爭的加劇正在下降。上述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方式和經濟結構未作適時有效的調整,致使競爭力下降,對外出口增長緩慢、造成經常項目赤字居高不下。1996年,泰國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赤字為230億美元,韓國則高達237億美元。②銀行貸款過分寬松,房地產投資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銀行呆賬。壞賬等不良資產日益膨脹。泰國金融機構出現廠嚴重的現金周轉問題,韓國數家大型企業資不抵債宣告破產,日本幾家金融機構倒閉,印度尼西亞更是信用危機加劇。以上這些經濟因素從各個方面影響了匯市和股市,③經濟增長過分依賴外資,大量引進外資並導致外債加重。泰國外債1992年為200億美元,1997年貨幣貶值前已達860億美元,韓國外債更是超過15D0億美元。④匯率制度僵化。在近年美元對國際主要貨幣有較大升值的情況下,東南亞國家和地區的匯率未作調整,從而出現高估的現象,加劇了產品價格上漲和出口銳減。因此,這些國家和地區貨幣貶值勢在必行。而貨幣貶值又導致了償還外債的能力進一步下降,通貨膨脹壓力加劇,從而促使股市下跌。⑤在開放條件和應變能力尚不充分的情況下,過早地開放金融市場,加入國際金融一體化,當國際游資乘機興風作浪時,一些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不知所措或措施不力,完全處於被動地位。

閱讀全文

與97年經濟危機對東南亞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