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投資對經濟活動的影響是什麼,請大家幫忙想想,給些見解!謝謝
一、 投資與 利率有關
(一)投資函數:I=e-dr
(1)、e——自發投資,不依賴於收入與利率水平的自發性投資支出
(2)、d——投資對利率的敏感度
(3)、投資曲線——以數量為橫軸,價格為縱軸(如圖)
(二)與資本邊際效率MEC有關
當MEC>實際利率時,企業才會投資
二、與投資有關的其他因素
(一)預期收益:預期收益↑→投資↑
1、預期市場需求↑→預期收益↑
2、工資成本↑→預期收益↓,on the other hand ,工資成本↑→機器替代勞動→投資↑
3、投資稅抵免(政府規定,投資的廠商可以從它們的所得稅單中扣除其投資總值的一定百分比。)→預期收益↑
(二)投資風險:風險大→投資↓
(三)企業股票的市場價值:"q"說
股票市場價值>新建一個企業的成本→新建企業優於購買舊企業→投資↑
❷ 什麼是通脹預期,其產生因素是什麼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通脹預期,可以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對於通貨膨脹率的心理預期,另外一種較為簡便的演算法是把前面幾年的通貨膨脹率相加,再除以年限,實際上就是一個算術平均數。
至於影響這里比較有詳細的記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0ee7101009r2q.html
❸ 預期對顧客消費心理的影響
消費心理預期是指公眾對社會經濟前景的預期。影響公眾消費行為的經濟預期主要指收入預期、支出預期和對價格的預期
❹ 通貨膨脹是否被預期到對經濟活動的影響都是相同的。 (2分
通貨膨脹就是被預期到對經濟活動的影響實際上都是相同的
❺ 試解釋心理預期對匯率的影響。
心理預期,對整體匯率的影響,只不過起到了一個整體的推導作用沒有完全性。
❻ 如何理解經濟心理學產生的理論背景---心理變數在經濟行為中的重要作用
經濟心理學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初期,因一批「具有良好心理學素養的經濟學家」和「具有良好經濟學頭腦的心理學家」共同倡導而形成。他們認識到,對經濟行為的研究,不僅要應用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而且還要運用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文化人類學等,從各個學術領域展開研究。只有把從理論與方法中得到的認識進行綜合歸納,才能正確把握經濟行為。但這種認識的獲得,經濟學與心理學的結合卻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歷經二百多年來的發展和完善,經濟學家們已構築起了規模宏大、結構嚴謹、表述精確、方法邏輯性強的經濟學理論大廈,經濟學也因此享有「社會科學中的物理學「的美譽。主流經濟學有著根深蒂固的偏好:就是主張從抽象的簡單化理性假定出發,針對客觀的經濟變數(如利率,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率等),利用公理化的邏輯演繹得出核心的統一理論;推崇理性邏輯演繹和數學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同時徹底摒除人的主觀因素和具體的實驗方法,反對用實驗解釋經濟現象之間的區別,認為經濟學之所以為經濟學就在於有著「高貴的興趣」以及由歷史充任的對經濟理論假設的檢驗。
作為一門科學,心理學比經濟學發展得晚。在19世紀,心理學因仍處於它的幼年期,所以不能為經濟學提供一塊基石。作為對經濟學的「唯我獨尊」和對人的主觀變數的刻意排除的回應,心理學長期以來也對經濟活動失去了一切興趣。表現在對於動機、行為的形成、刺激和慾望、或團體成員之間的關系所進行的心理學研究中,利用了人的活動的各個方面來檢驗假設,但卻長期忽視對經濟行為進行直接研究——盡管日常生活的大部分都由經濟行為構成。由於對理性研究範式的過度推奉和固守,致使經濟學面臨一系列的挑戰和困境。1、將「經濟人」假設作為整個經濟學思想體系中的前提性假設和基礎性假設,並以其作為全部理論構架的邏輯支撐點和方法論原則。主張:(1)人是有理性的。他只想以最小的犧牲來滿足自己的最大需要。(2)個人利益的最大化,只有在與他人利益的協調中才能實現。(3)人們在從事經濟活動時,追求的是個人利益,然而這種自利活動則會受一隻「看不見的手」引導,促進整個社會福利的增長。1、在分析如失業、通脹、經濟泡沫等經濟現象時,由於包含了心理因素和主觀變數,從而可以更好地描述、理解經濟現象,把握其內在機制和內在規律性,提高對經濟行為和經濟現象的認識。2、對具體經濟領域內的經濟行為研究,如消費者行為、投資行為、儲蓄行為等,通過增加如消費者信心、期望等行為因素,大大提高了經濟模型的預測功效,使得企業界、金融界等都能更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生產、投資、銷售以及營銷策略,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預見性。3、掌握社會經濟心理與行為動向,發現社會經濟生活以至整個社會生活中潛在的消極傾向和內在問題,以利及早預警、防範和應對。4、參與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工作,對各項經濟政策和改革方案進行科學論證,為其提供理論支持和信息反饋。如政策的心理效應(計劃經濟條件下市民福利的逐步取消)、對心理預期和價格知覺的影響(油價)等),並相應對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導向作用。
❼ 滯後效應的經濟學中滯後效應與產生滯後效應的原因
因變數受到自身或另一解釋變數的前幾期值影響的現象稱為滯後效應。
表示前幾期值的變數稱為滯後變數。
如:消費函數,通常認為,本期的消費除了受本期的收入影響之外,還受前1期,或前2期收入的影響: Ct = β0 + β1Yt + β2Yt − 1 + β3Yt − 2 + βt Yt − 1,Yt − 2為滯後變數。
產生滯後效應的原因 :
1、心理因素:人們的心理定勢,行為方式滯後於經濟形勢的變化,如中彩票的人不可能很快改變其生活方式。2、技術原因:如當年的產出在某種程度上依賴於過去若干期內投資形成的固定資產。3、制度原因:如定期存款到期才能提取,造成了它對社會購買力的影響具有滯後性。
❽ 心理預期屬於影響匯率因素的非經濟因素是對的嗎
在影響外匯匯率走勢的各種因素中,最難以把握的就是心理因素,專它是影響匯率短期走勢的屬重要因素。國際金融市場上的市場預期、投機信息、市場評價及經濟新聞都會影響到投資者的心理,從而引起外匯市場的短期波動。因此,心理預期屬於影響匯率因素的非經濟因素。
❾ 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政策和公開市場業務對經濟的沖擊和對公眾的心理預期效果的影響
三者都屬於貨幣政策的范疇 不論收縮還是擴張 對總需求、實體經濟都會產生影響
提高法定存准、再貼現率、公開市場回購債券屬於擴張型的,實際效果是向市場投放貨幣,一方面刺激有效需求的增加,另一方面,貨幣供給增加,利率降低,利於擴大消費和投資,其實也是擴張總需求的效果。產出或者經濟增長是由總需求決定的,總需求擴張 經濟總量就會增長 所以溫和的通脹對經濟增長是有利的
其次 貨幣政策的調整 首先 給公眾傳遞的是一種信號 特別在頻繁使用的情形下 更反映了政府的決心 從而使公眾心理預期強化 趨同 然後 政策的效果會影響公眾的預期:貨幣政策執行有力,經濟增長,公眾對經濟、市場、股市才有好的預期,反而如果帶來的是通脹 那麼公眾對物價看漲的預期會加重通脹的嚴重程度,對經濟增長存在不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