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農村集體經濟面臨的問題及建議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 對於統籌城鄉發展, 加快農業和農村現代化建 設,鞏固黨在農村基層的執政地位,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分析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振興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的對 策。
【關鍵詞】農村集體經濟 問題 對策
如何在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 重新構建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框架, 培育壯大 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改變「空殼村」現狀,使村集體「手中有糧」,從而強化農 村集體經濟組織服務功能, 增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凝聚力, 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群 眾共同富裕,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迫切需要探討和解決的重要課題。
集體經濟是農村公共產品投資的主體。 我國 「三農」 問題突出的表現是農村 基礎設施和公共產品短缺。 家庭承包責任制實行以後, 特別是農村稅費改革以及 取消農業稅以後, 農村中用於公用事業的費用嚴重不足。 大部分農村的基礎設施 建設、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立受到嚴重的制約。而在集體經濟發展較好的地方, 其公用事業和公共服務水平不僅沒有降低, 而且還有新的提高。 集體經濟是農民 增收和擴大就業的主要途徑。 集體經濟發展對農民就業和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在 集體經濟發達的地方, 農民在集體企業就業, 是所有者和生產者的統一, 是資金 合作與生產合作的關系。 相應地, 農民收入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就業的途徑 更廣。同時發展農村集體經濟也是解決農村富裕勞動力問題的迫切需要。 一、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素質不高
絕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管理隊伍素質不高, 缺少專業的經濟管理隊伍。 絕大 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科技人才嚴重缺乏。 由於農村集體經濟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受傳
統觀念及現實社會問題的影響, 農村集體經濟很難吸引人才。 絕大多數有管理才 能和科技知識的人才不願離開大城市到人才亟需的農村施展才能是一大現實問 題。 甚至, 就連家鄉在農村的科技和管理人才在學成後也不願回到農村, 為農村 服務。人才引進成為農村集體經濟面臨的一大難題。
(二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體經濟發展不僅缺乏總體規劃, 而且有關集體經濟發展狀況的基礎數據也 模糊不清, 給政策制定帶來了相當大的難度, 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當前農村集體 資產管理比較混亂、 集體經濟發展缺乏規范指導等問題。 當前, 農民群眾迫切希 望政府給予土地使用、啟動資金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落後的, 因資金短缺, 普遍感到起步難; 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村級集體企業, 因建在集體所 有土地上的房屋沒有產權,面臨隨時拆遷的窘境,對今後的發展感到很困惑。 (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土地面臨法律困境
「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 對土地需求越來越大, 農村集體所有土 地急劇減少, 存量土地及其廠房、 商鋪租金等土地非農收益成了社區集體的主要 收入來源,經營土地成為發展集體經濟的重要途徑。」憲法規定「農村土地歸農 民集體所有」,但作為下位法的《土地管理法》規定,只有興辦鄉鎮企業和村民 建設住宅或者鄉鎮、 村公共設施和公共事業的情況下, 經依法批准才可以使用集 體經濟組織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 集體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 轉讓或出租用於非 農業建設; 對民間私人資本推動的農村工業化, 引起的對集體非農建設用地需求 擴張估計不足; 沒有為私人創辦企業留下合理的用地空間。 自發、 私下的農村非 農建設用地流轉, 給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規劃的實施帶來較大沖擊, 並且由 於村民集體出租非農建設用地不受法律保護,如發生爭議,集體就要遭受損失。 (四集體資產產權不明晰且管理體制不順暢
農村集體資產形成時間長, 構成復雜, 目前多數沒有進行確權登記, 產權不 明,容易造成資產流失。加之目前集體資產的經營和管理主要還是村兩委成員,
多數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 經營管理缺乏有效監督, 制約了集體經濟的發 展。 個別得益於地緣經濟優勢, 靠土地徵用積累較大集體資產的村, 沒有及時進 行量化固化,集體資產名義上「人人有份」,實際上掌握在個別或少數人手裡, 有的出現決策失誤,有的資產流失,審計中發現多起違規問題。
二、我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對策
(一人才管理創新:從封閉型向開放型轉變
隨著基礎教育在農村的普及和高等教育大眾化,為保證村幹部候選人的素 質, 應該積極擴大高素質村幹部候選人的有效供給。 要通過引入市場觀念, 拓寬 選人用人渠道, 為社會各個階層中有志到農村的優秀人才提供良好的環境, 建立 村級後備幹部人才庫。 因此, 地方政府應該有計劃地培養受過高等教育的後備力 量。 受農村復雜的地緣、 血緣關系, 特殊的社會文化背景和現行相關法律的限制, 每年政府應該有計劃、 有針對性地選拔一批當地高中畢業生, 送他們到相關院校 接受正規的高等教育, 畢業後回村參加管理建設, 在治理村莊的過程中接受基層 民主的鍛煉,以新的理念治理村莊、發展集體經濟。對於一些城郊地區、流動人 口頻繁的村莊,應該適當放開村幹部的身份限制,准許一些「准村民」參加村委 會選舉。 如興辦經濟實體居住本村超過一定年限、 其戶口尚未遷入的; 已經轉為 非農業戶口,仍在原村居住、工作並履行村民義務的;部隊、企業、行政單位離 退休人員和離職回鄉人員居住本村的; 具有大專以上學歷或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 稱以及其他優秀人才, 自願到農村工作和生活達到一定年限的。 這樣可以打破與 市場經濟格格不入的封閉型農村社區,讓更多的人有村幹部的選舉權和被選舉 權, 拓寬村幹部力量的來源渠道, 為農村基層組織源源不斷提供更多的優秀人才。 (二組織載體創新:從管制型向服務型轉變
繼十六大提出 「尊重農戶的市場主體地位, 推動農村經營體制創新」 的要求 之後, 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推進制度創新, 增強服務功能」 , 十六屆五中全會再次強調 「增強村級組織的服務功能」 。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是我
國農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本組織形式, 是雙層經營體制的載體。 堅持農村公有 制,必須堅持不懈地健全鄉村集體經濟組織。
❷ 淺談如何發展農村村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增強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系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切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的組織建設,為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供經濟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農村集體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公益事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社會保障也已開始起步。但同時也看到,從近幾年我市309個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看,村級經濟發展不平衡,收入增長不快,各村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認識不一,加上原先的基礎不同,這就形成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程度相差懸殊的情況。有的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業難以興辦,村級服務功能也難以發揮,大大削弱了基層黨支部對廣大村民的凝聚力與號召力,甚至有部分村的集體經濟還是一片空白或發展的路子不寬,又無資金的「空殼村」,這樣不但會影響「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而且將會影響干群關系的改善,農村幹部隊伍的穩定,基層政權的鞏固。
一、當前一些村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發展集體經濟觀念弱化,氛圍不濃。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基層幹部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逐漸淡薄,認為黨的政策是鼓勵發展個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已經過時,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誰有本事誰致富,只要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有無集體經濟無關緊要;也有人認為現在國有企業都改制了,各級都在放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再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走回頭路,不合時宜,在思想素質方面,由於保守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對村的集體經濟建設漠不關心,積極性不高,存在嚴重的「等、要、靠」思想,這些錯誤認識嚴重製約了村集體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2、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盡管有些村的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進和完善,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並未得到根本性的觸動,這種模糊的制度不僅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導致村民對村集體資產的好壞不關心;二是管理難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現集體資產流失現象,使部分幹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喪失了信心。由於集體經濟在體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導致集體資產流失比較嚴重,同時村幹部領導水平低下,思想作風不正,素質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傷了幹部群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三是財務管理制度形同虛設,財會人員業務素質不高,而且往往只負責核算,不履行監督職能,村幹部的行為失去了監督。
3、村幹部思路不活躍,認識不足。有的村幹部只會怪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沒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難做,幹部難當,他們對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思路未激活,「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激勵機制方面沒有形成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對發展集體經濟束手無策,領導無方,感到前途渺茫、日子難混。殊不知,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優勢可找、都有潛力可挖。
二、加快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是大力開發集體資源。山林資源優勢明顯的村,可發揮現有的速生林等主導產業優勢,使之上規模;田地資源較豐富的村,須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引導農業規模經營,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形成區域特色,提高農業效益;二是做好「以地生財,築巢引鳳」工作。通過招商引資,建工業園區,大力招商引資辦廠,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農村工業化;三是開展物業租賃等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按照科學利用的原則,發展物業管理等有償服務業?熏對那些集體閑置的土地、林場、漁塘、房產等實行租賃經營,積極實施項目開發,興辦各類集體經營項目,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合水鎮高河村在這方面已經取得較好的經驗,他們充分發揮本村交通便捷,地理條件優越等優勢,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高河村集體經濟原來比較薄弱,兩年前年收入僅1.9萬元,針對這一情況,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幹部千方百計想辦法,切實把壯大村集體經濟,盡快脫貧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為改變高河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近年來,駐村工作組和村黨組織根據本村實際,採取多種行之有效的途徑,使村級集體經濟步入良性發展階段,促進了村集體經濟較快發展,主要包括:(1)大力招商引資辦廠,現在高河村高流河工業園區發展規劃總面積是2500畝,首期開發1250畝,已完成征地300畝,目前已有4家企業先後落戶高河工業園區。其中有投資1200萬元的豪庭傢俱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雲板業有限公司、投資1600萬元的志廣鋼業有限公司,還有投資1500萬元的順聯肉類加工廠項目。(2)發揮高河千年古墟的效應,每年農歷五月初四成集日的高流河圩,其富有神奇色彩的傳說招惹萬人趕集,中外遊客慕名而來,觀光購物,打造以高河的風姜雞、艾頭雞湯等主要飲食品牌,擬建高流河飲食服務一條街,村委會建飲食商鋪12個單元間,以出租形式發包給商人,把高流河地帶建設成為一個具有文化品位,以飲食、休閑、商品流通於一體的繁榮集市,以全力打響高流河旅遊品牌,使高流河墟成為全市旅遊文化產業的一面旗幟。(3)利用閑置的房屋、地皮,以集體所有的山林、水體、河灘等通過租賃、改造等形式,實行業主經營,集體一次性或分年度收取土地租金,盤活資產,提高利用率,增加集體收入。高河村通過市建設局掛點的「十百千萬」幹部穿針引線,立足本村豐富的蠶桑資源,多方爭取資金建了高河蠶繭收購站,該項目不僅方便了周邊群眾賣蠶繭,而且為村集體帶來1.9萬元/年的收入。現又通過工作組和村委會向上級政府爭取資金,在離舊村委會不遠的地方興建一幢新辦公樓,新辦公樓已經啟用,將村委會舊辦公樓出租,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2.8萬元,目前高河村主要的集體經濟收入有:魚塘、山地、廠地、花卉場、舊辦公樓、蠶繭站等出租項目,預計2007年村集體經濟增加到7.2萬元。
2、大膽創新管理機制,形成良好發展局面。切實加強村級事務監督管理,把工作的側重點放在完善和落實各項制度上?熏嚴格村級各項管理制度,促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對一些發展項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項,須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成立村民議事會,全體村民參加,使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規范財務制度,嚴防挪用集體資金,建立議事機制,提出並公開討論村事務,提交村黨支部研究決定,同時,監督村集體資產運營情況。大力宣傳新形勢下帶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先進典型,形成良好創業氛圍,共同營造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寬松環境,以項目促發展,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3、選准村級領導班子和幹部,強化培訓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備和群眾公認的原則,真正選把有能力、有本事,會幹事,肯幹事,能幹成事的村幹部,二是注重優化班子結構,注重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齡、知識、優化村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實現村領導班子的最優搭配,達到知識互補、性格相容,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三是開展系統性培訓,培訓對象要覆蓋村幹部、村黨員和全體村民,並根據不同對象量身定製培訓內容,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培訓內容要涵蓋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手藝技能等,並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確定內容,增強培訓的有效性。培訓主體可邀請黨政領導、農業部門的技術人員作培訓,地點可在村委會、田間地頭等,增強培訓的吸引力。
總之,村集體要「有錢辦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這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解決了「有錢辦事」問題,才能調動幹部積極性,達到「有人管事」的要求;「有章理事」是制度保證,確保村集體經濟及各項工作健康發展,三者互為一體,缺一不可。其中,「有錢辦事」是實現「三個有」目標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強農村發展後勁,推動「三農」工作健康發展置於農村工作的首位,統一思想認識,增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通過扎實有效的抓發展、抓創新,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從根本上改變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的現狀。
❸ 農村集體經濟的三、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前景
目前,有學者以分散的家庭經營體制阻礙了農業現代化的進程為由,或以農村集體經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為由,開出了農村改革和發展的土地私有化葯方。但是,土地私有化絕不是中國農村改革和發展的方向。農村土地私有化的改革有悖於社會主義的本質,會造成農村社會的不穩定。
農村集體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的重要載體,是堅持和完善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的制度基礎。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不僅關繫到農民的切身利益,關繫到農村改革和發展的大局,而且關繫到中國廣大農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根本問題。在農村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的多種實踐形式,積極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多種途徑,堅定廣大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與決心,引導他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目前,在全國已有8000—10000個高水平的農村集體經濟。無論是在東部沿海(山東省煙台市南山村),還是在西北邊陲(新疆尉犁縣興平鄉達西村);無論是在彩雲之南(雲南省昆明市福保村),還是在黑水白山之間(黑龍江省甘南縣興十四村);也無論是在中原腹地(河南省臨潁縣南街村、新鄉縣劉庄村等等),還是在改革開放的前沿(廣東省中山市南朗鎮崖口村),都有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的典型代表。將黨的農村政策與集體經濟的總方向結合起來,農村集體經濟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
❹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歷史及現狀
農村人民公社,是在高級農業生產社的基礎上聯合起來組成的勞動群眾集內體所有制的容經濟組織。成立初期,生產資料實行過單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實行過工資制和供給制相結合,並取消了自留地,壓縮了社員家庭副業,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影響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目前的合作經濟組織,在很大程度上是國家行政機構在農村基層的延伸或者是中介類的機構。
這些組織對全國農產品有比較准確、及時的統計,為下一步農作物的種植提供比較詳實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