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質決定意識,想問題、辦事情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提出海峽兩岸經濟版區建設,符合加快權福建經濟發展以及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這一客觀實際的需要。
(2)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促進作用。海峽兩岸經濟區發展戰略是正確意識,能夠促進海峽西岸地區發展和海峽兩岸實現和平統一。
B. 福建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辦法具體規定
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的若干意見
[本網] 2009-01-23 11:23:00 字體顯示:大 中 小
閩政辦〔2009〕17 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單位,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以下簡稱《城鄉規劃法》)的頒布實施,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推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在推進我省「兩個先行區」建設的過程中,認真貫徹實施《城鄉規劃法》,是當前城鄉規劃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經省政府同意,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請各地認真貫徹執行。
一、加強城鄉規劃編制工作
《海峽西岸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是指導福建發展的綜合性、前瞻性、戰略性的規劃,是協調福建省各城市發展、統籌區域重大建設的綱領性文件,是制定區域內相關專項規劃和城市(鎮)總體規劃的重要依據。
積極推進區域規劃編制實施。積極開展省域城鎮體系規劃修編,加強對市(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城鎮總體規劃以及城鎮密集地區協調發展規劃編制的指導。跨區域的城鎮密集地區協調發展規劃編制由共同上一級政府牽頭,所涉區域市(縣)政府參與的工作機制,具體工作由城鄉規劃及相關部門落實。
完善城鎮總體規劃修編。城市總體規劃修編要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海峽西岸城市群協調發展規劃和《福建省省域城鎮體系規劃》、福建省主體功能區規劃為依據,並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交通規劃等相關規劃相銜接。要將規劃區范圍、規劃區內建設用地規模、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水源地和水系、基本農田和綠化用地、環境保護、自然與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以及防災減災等內容列為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要按照城鄉一體化的要求,在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等方面,統籌兼顧城鎮周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村民生產生活需要。在城鎮總體規劃中,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科學合理確定建設用地范圍;在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范圍之外,不得設立各類開發區。對不能滿足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總體規劃,市、縣、鎮政府應當按照《城鄉規劃法》規定及時組織修編;規劃期限到2010年的,要在規劃期限屆滿前完成修編和報批工作。
加強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要嚴格依據總體規劃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並與近期建設規劃相銜接。按照先規劃後建設的原則,加快城鎮規劃區內近期建設用地和擬出讓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不得違反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確需對總體規劃的強制性內容進行修改的,應當按照《城鄉規劃法》規定的許可權和程序,先修改總體規劃並報經批准後,方可修改控制性詳細規劃。未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區域,國有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不得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
開展近期建設規劃編制工作。要依據城市總體規劃、鎮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時編制近期建設規劃,保證總體規劃有序實施。要對規劃期限內的近期建設作出科學預測和合理安排,將重要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普通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及近期擬出讓的建設用地納入近期建設規劃。
加強鄉村規劃編制工作。縣(市)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按照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的原則,盡快確定應當編制鄉村規劃的區域。編制鄉村規劃,應當從農村實際出發,尊重村民意願,體現地方和農村特色。鄉鎮規劃、村莊規劃的內容應當包括:規劃區范圍,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電、垃圾收集、畜禽養殖場所等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公益事業等各項建設的用地布局、建設要求,以及對耕地、森林、水域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防災減災等的具體安排。鄉鎮規劃還應當包括本行政區域內的村莊發展布局。
強化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近現代建築保護規劃和風景名勝區規劃的編制工作。要按照科學規劃、嚴格保護的原則,編制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規劃和近現代建築保護規劃,正確處理經濟社會發展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系。編制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要按照保護優先、開發服從保護的原則,體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區域協調發展和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要求,突出風景資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城鄉規劃區與風景名勝區重合區域,城鄉規劃與風景名勝區規劃應當保持一致。
城市總體規劃審批前的技術審查工作、設區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城市近期建設規劃的備案管理工作由省建設廳負責組織實施。
二、嚴格實施城鄉規劃
進一步規范城鄉規劃許可行為。要按照《城鄉規劃法》、《行政許可法》的要求,嚴把規劃許可關,對於不在規劃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建設項目,不得辦理規劃許可;以出讓方式供地的建設項目,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出具的規劃條件未納入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的,不得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不得辦理建設用地規劃許可。注重維護利害關系人的知情權和參與權,修改經依法審定的修建性詳細規劃和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的總平面圖,應當採取聽證會等形式,聽取利害關系人的意見。開展鎮政府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試點工作,選擇一批省重點中心鎮作為試點,由鎮政府核發所在鎮規劃區內建設項目的《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業務上接受市、縣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指導。規范農村村民建房審批程序,對於村民在鄉村規劃區內的原有宅基地上建設住宅的,按照《福建省農村村民住宅建設用地管理辦法》(閩政〔2004〕21號)辦理規劃許可手續。完善城鎮規劃區內個人建房管理措施,市、縣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解決城鎮規劃區內危舊住房居民的安全問題。對原住房確已形成危房的,應當及時組織遷出安置,符合條件的,在分配經濟適用住房、廉租住房時予以優先解決,確保安全。
加強臨時用地和臨時建設規劃管理。城市公共綠地、教育用地內不得批准作為臨時建設用地。臨時建設用地上不得建設永久性建築物、構築物。商業、旅遊、娛樂、文教、體育、辦公等公共建築及工業生產性用房不得以臨時建設名義報批;對近期建設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實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等有影響的臨時用地和臨時建設,不得批准。臨時建設為商品房售樓屋或工地建築工棚的,使用期限不得超過該建設項目工期。其他臨時建設使用期不得超過兩年,特殊情況確需延長的,審批機關經核實後可批准延長一次,延長期限不超過兩年。加強臨時建設批後監管,對未按照批准內容進行臨時建設,或者臨時建設超過批准期限不拆除的,責令建設單位或個人限期拆除,並依法予以行政處罰。
嚴格核實建設工程規劃條件。完善建設工程規劃條件核實制度,嚴格核實規劃條件,保證規劃條件落實。建設工程符合規劃條件的,由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出具《建設工程竣工規劃條件核實意見書》。未經核實或者經核實不符合規劃條件的,建設單位不得組織竣工驗收,建設主管部門不予辦理竣工驗收備案,房產登記機關不予辦理產權登記。
三、強化城鄉規劃監督檢查
完善城鄉規劃監督機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應當向本級人大常委會或者鄉、鎮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城鄉規劃的實施情況,並自覺接受監督。上級人民政府及其城鄉規劃主管部門要加強對下級政府及其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組織編制、審批、修改、實施城鄉規劃的監督,發現存在違法行為的,及時予以制止和糾正。城鄉規劃監督檢查和處理結果應當依法予以公開,供公眾查閱和監督。規劃編制機關應當及時將經批準的城鄉規劃依法公布。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可以聘請監督人員,及時發現違反城鄉規劃的情況,並設立舉報電話和電子信箱等,受理社會公眾對違法建設案件的舉報。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促進城鄉規劃全面實施。
加強建設工程監督檢查。城鄉規劃主管部門、綜合執法機構、省重點中心鎮人民政府要加強城鎮規劃區內建設行為的巡查,鄉鎮人民政府要加強對鄉、村莊規劃區內建設工程的巡查,建立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巡查責任制,做到違法建設行為及時發現,及時處理。加大對城鎮規劃區內非法佔地違法建設行為查處力度,對於未經用地審批,非法佔地進行建設的違法行為,由國土部門負責查處;已取得用地批准文件,違反城鄉規劃進行建設的違法行為,由城鄉規劃部門或綜合執法部門負責查處。加強城鄉規劃監督檢查證件管理,實行持證檢查制度,規范監督檢查行為。
四、加強領導,推動《城鄉規劃法》全面貫徹實施
做好城鄉規劃工作是各級政府的重要職責。各級、各部門要把貫徹實施《城鄉規劃法》,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省城鄉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要結合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組織集中學習《城鄉規劃法》,研究促進城鄉規劃建設事業科學發展的具體舉措。要將《城鄉規劃法》列為「五?五」普法的重要內容,不斷深化宣傳。各級公務員培訓機構要將《城鄉規劃法》列為領導幹部培訓的重要內容。要加強《城鄉規劃法》配套法規制度建設,加快清理與《城鄉規劃法》不一致的地方性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抓緊修訂有關規劃管理技術規定。各級政府應當將城鄉規劃的編制和管理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為《城鄉規劃法》的實施提供保障。完善規劃實施機制,加強地方部門協作。堅持「統一規劃、整體布局、設施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協調發展」的原則,加強城市聯盟工作,促進區域規劃實施。要嚴格執行城鄉規劃統一管理制度,不得下放、分解、委託實施城鄉規劃管理權。要按照《城鄉規劃法》規定履行相應職責,實施城鄉規劃管理,認真落實《城鄉規劃法》各項規定。對違反《城鄉規劃法》規定的責任部門和人員,要予以通報批評,情節嚴重的,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二○○九年一月二十三日
C. 福建省三規劃一方案指的是什麼
福建省2013年兩會提出「三規劃兩方案」指的是過去短短一年多時間內,中央先後批復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發展規劃》、《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和《福建省泉州市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
D. 目前,福建主導產業現狀及發展規劃各個設區市主導產業及規劃(廈門、福州、寧德、三明、南平....... )
什麼是產業規劃:
產業規劃內容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處的經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水平以及面臨的發展問題等有密切的關系。產業發展與規劃內容體現創新、特色和區域一體化等理念。立足行業和區域,但又要跳出行業和區域自身的限制,從長遠來設計和確立產業發展藍圖,構建創新型的產業體系。產業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的分析、產業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和產業發展政策等。產業規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產業發展現狀和特徵的分析、產業發展目標和發展定位、產業發展重點方向、產業空間引導和產業發展政策等。
產業規劃應該是「條」「塊」結合的強指導性規劃。「條」是指從產業門類的視角,闡述地方發展什麼樣的產業以及推動這些產業發展的策略和措施。「塊」是指從土地空間的視角,剖析地方應採取什麼樣的產業布局以及基於具體地塊的開發策略和項目建議。
目前產業規劃主要有三個層次:
1、區域產業規劃:在明確區域整體戰略基礎上,對區域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發展布局進行整體布局和規劃,同時注重協調好土地開發、生態保護、民生問題、基礎設施建設等各方面關系。
2、專項產業規劃:在明確區域產業規劃的前提下,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進行詳細規劃,釐清產業的發展次序,解決產業聚集的關鍵問題,形成產業集群所必須的產業生態圈。
3、產業園區規劃:在明確區域產業規劃的前提下,為主導產業、跟隨產業和支撐產業的發展規劃若干專業的產業園區。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咨詢服務: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的研究體系包括:
外部環境研究、內部條件研究、理論案例研究、專題專項研究和綜合分析過程。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的成果體系包含:
區域功能定位、產業戰略定位、產業發展策略、重點項目策劃和規劃實施方案:
1.區域功能定位
產業規劃的研究,必須對區域整體發展戰略有準確的把握。區域功能定位主要指根據規劃區以前所作的相關規劃或者政府工作計劃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確定規劃區的區域功能定位、區域功能布局等,作為產業規劃方案制定最直接的依據。
2.產業戰略定位
產業戰略定位,主要基於區域功能定位的總體結論性意見,對規劃區的產業發展,從產業細分門類視角進行深入討論和規劃,確定規劃區要發展的產業門類、產業結構、產業布局及產業目標,描繪規劃區的產業藍圖。
3.產業發展策略
產業戰略定位解決的是產業發展的方向和目標的問題,而產業發展策略關注的是,為達到既定的產業發展目標,所應採取的發展策略和產業政策,為各產業職能部門提供最直接的工作方向和思路。
4.重點項目策劃
重點項目策劃部分主要從行政區屬的角度,進行落地的產業項目策劃。內容包括總體概述、重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開發理念、項目設計、運營建議等等。項目策劃並不是漫無邊際的,產業項目作為產業規劃中最直接的落地成果之一,是區域功能定位、產業定位和功能布局等的重要承載者。
5.規劃實施方案
規劃實施方案是實現產業發展規劃的計劃和路徑,主要是推動產業按照產業目標向前發展的一系列對策、措施的集合,不但能落實到各個產業部門,而且能落實到各個空間地塊。規劃實施方案的提出,主要涉及到戰略階段的劃分、發展模式的確立、推進措施的建議等內容。
綠野咨詢產業規劃成果的應用領域主要包括:
政府工作報告、部門行動計劃、區域招商指南、營銷宣傳方案、產業優惠政策、政府績效考評。
E. 福建南平這幾年的發展變化和遠景規劃
全市生產總值321.70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全社會工業總產值264.55億元,增長16.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09.33億元,增長20.9%。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3.7億元,增長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42億元,增長2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72億元,增長13%。三次產業結構從上年的24.9∶34.4∶40.2調整為25.9∶34.7∶39.4。外貿出口2.21億美元,增長31.7%。實際利用外資2.81億美元,增長1.6%。財政總收入22.83億元,增長9.37%;可比增長11.45%;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3.16億元,增長10.64%;可比增長14.29%。全年接待旅遊人數661.46萬人,旅遊總收入17.69億元,分別增長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並通車,浦南高速公路、寧武高速公路、武夷山興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貼的村級農民技術員隊伍,1628名農技員和378名農民動物防疫員受聘上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累計完成林權登記128.7萬公頃、發(換)證面積48.6萬公頃。教育「兩基」鞏固提高,高中階段教育規模擴大,高考錄取率達70.1%,提高近4個百分點。改造中小學危房9.6萬平方米。40個國家級、省級科技項目進展順利。基本建成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造鄉鎮衛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項目304項,65%的行政村實現廣播電視聯網。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長11.3%;農民人均純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長12%;取消農業稅4495萬元,農民人均減負24.73元。全面實施農村低保制度,全市農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於1000元的3.9萬戶、9.09萬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建成319個鄉村供水工程,解決27.46萬人飲水困難。「造福工程」完成搬遷3388人。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繼續推進,新增就業3.0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64萬人。全市凈增轉移農村勞動力4.4萬人,其中就地轉移1.66萬人。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為95%、97%和94%。1.24萬戶、3.05萬人享受城鎮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城鎮登記失業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啟動,嚴格執行安全工作領導責任制和重大事故責任追究制,全年各類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0.14%。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體化機制建設繼續加強,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車】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車,標志著南平告別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計劃總投資36.56億元,計劃於5年內完工,其中一期工程總造價24.23億元,建設里程46.42公里(主線27.91公里,連接線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開通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設拉開了序幕,未來幾年浦南、寧武、武夷山興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條高速公路將相繼破土動工,南平將迎來高速公路網建設的高潮。
【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戰略構想】
為主動融入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發展戰略,南平市委在二屆九次全會作出了建設用高新科技武裝的可持續發展的旅遊生態經濟區,打造開放、發展、和諧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的戰略構想。在經濟功能上,把南平建設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腹地;在區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設成為南接北聯的戰略通道;在生態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為中國南方的生態綠谷。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戰略構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動融入全省發展大局,進一步理清了思路,發揮了區位、資源、生態三大比較優勢,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為南平今後的發展描繪了宏偉的藍圖。
【糧食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
2004年國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糧食收購最低保護價、種糧免稅、售糧直補、良種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南平作為全省產糧區,全面落實有關政策,糧食播種面積增加1.04萬公頃,糧食總產量增加10.69萬噸,水稻畝凈收入增加172元,實現面積、總產和效益「三增長」,糧食與非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比例調整為61.75∶38.25,糧食收購任務全面完成。
F. 福建省重點建設高校的發展規劃
一、規劃周期:2010年——2020年
二、主要內容:1、福建省教育廳將著力把廈門大學、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華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葯大學、集美大學、閩南師范大學、福建工程學院、廈門理工學院 共11所重點建設高校建設成為海西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基地,解決海西重大科技問題的重要基地和對外、對台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試基地,帶動福建省高等教育辦學水平的提高;
2、計劃把廈門大學建設成為世界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
3、計劃把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華僑大學、福建醫科大學、福建中醫葯大學建設成為教學研究型大學;
4、計劃把集美大學、閩南師范大學建設成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2012年閩南師范大學在國台辦推薦下已經獲得服務國家特殊需要博士人才培養項目一個,集美大學也正在建設相關博士點)。
5、2014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決定支持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建設高水平大學。根據《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加快發展的若干意見》,為支持我省高水平大學建設,經省政府研究決定,省財政下達福州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福建農林大學三所高水平大學專項經費每所高校安排5000萬元。據介紹,高水平大學專項應主要用於剝離獨立學院的補助、省級以上重點學科、重點人才、重大科研平台、重大科技項目建設,省部共建項目建設,博士、碩士學位點建設和工科、農科、師范類學科建設等 。
6、2016年3月,國務院僑務辦公室與福建省人民政府簽署第五輪共建華僑大學協議。根據協議,今後五年福建省將投入4億元資金支持華僑大學的發展,把華僑大學納入福建省高水平大學建設。
G. 中國新經濟地圖13個區域規劃指的是哪13個區域
2009年至今,國務院先後批復了十三個區域規劃:《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專綱要》、《關於屬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橫琴總體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規劃》、《促進中部地區崛起規劃》、《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甘肅省循環經濟總體規劃》、《關於推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
H. 福建省 兩規劃一方案指的是什麼
一是國家發改委2011年3月發布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是《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的具體舉措,進一步明確了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的總體要求、發展目標、空間布局、分類定位等。
二是國家發改委2011年11月發布的《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發展規劃》,是根據《海西規劃》要求,推動平潭在對台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試而制定的。可以看做是《海西規劃》的子項目。
三是國家發改委2011年12月發布的《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旨在積極推進廈門市深化兩岸交流合作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更好地發揮廈門在海西改革發展中的龍頭作用,促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為全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經驗與示範。
「兩規劃一方案」都經過國務院批准,是中央政府對福建科學發展、跨越發展的強有力支持。
I. 福建南平近幾年的發展變化與遠景規劃
全市生產總值.70億元,比上年增長10.9%。全社會工業總產值264.55億元,增長16.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09.33億元,增長20.9%。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33.7億元,增長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6.42億元,增長28.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5.72億元,增長13%。三次產業結構從上年的24.9∶34.4∶40.2調整為25.9∶34.7∶39.4。外貿出口2.21億美元,增長31.7%。實際利用外資2.81億美元,增長1.6%。財政總收入22.83億元,增長9.37%;可比增長11.45%;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13.16億元,增長10.64%;可比增長14.29%。全年接待旅遊人數661.46萬人,旅遊總收入17.69億元,分別增長22.8%和20.4%。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建成並通車,浦南高速公路、寧武高速公路、武夷山興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進展順利。建立享受政府津貼的村級農民技術員隊伍,1628名農技員和378名農民動物防疫員受聘上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繼續推進,累計完成林權登記128.7萬公頃、發(換)證面積48.6萬公頃。教育「兩基」鞏固提高,高中階段教育規模擴大,高考錄取率達70.1%,提高近4個百分點。改造中小學危房9.6萬平方米。40個國家級、省級科技項目進展順利。基本建成市、縣兩級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改造鄉鎮衛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項目304項,65%的行政村實現廣播電視聯網。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比上年增加948元,增長11.3%;農民人均純收入3756元,比上年增加402元,增長12%;取消農業稅4495萬元,農民人均減負24.73元。全面實施農村低保制度,全市農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於1000元的3.9萬戶、9.09萬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范圍。建成319個鄉村供水工程,解決27.46萬人飲水困難。「造福工程」完成搬遷3388人。就業和再就業工作繼續推進,新增就業3.03萬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64萬人。全市凈增轉移農村勞動力4.4萬人,其中就地轉移1.66萬人。企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覆蓋率分別為95%、97%和94%。1.24萬戶、3.05萬人享受城鎮低保,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城鎮登記失業率5.8%,降至6%以下。「平安南平」全面啟動,嚴格執行安全工作領導責任制和重大事故責任追究制,全年各類事故死亡人數下降10.14%。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體化機制建設繼續加強,群眾對社會治安的滿意率為94.9%。
【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車】
2004年12月28日,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車,標志著南平告別了沒有高速公路的歷史。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工程計劃總投資36.56億元,計劃於5年內完工,其中一期工程總造價24.23億元,建設里程46.42公里(主線27.91公里,連接線18.51公里)。京福高速公路一期工程的開通為南平的高速公路建設拉開了序幕,未來幾年浦南、寧武、武夷山興田至邵武和平段等多條高速公路將相繼破土動工,南平將迎來高速公路網建設的高潮。
【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戰略構想】
為主動融入福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發展戰略,南平市委在二屆九次全會作出了建設用高新科技武裝的可持續發展的旅遊生態經濟區,打造開放、發展、和諧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的戰略構想。在經濟功能上,把南平建設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腹地;在區位功能上,把南平建設成為南接北聯的戰略通道;在生態功能上,把南平打造成為中國南方的生態綠谷。海峽西岸經濟區綠色腹地戰略構想的提出,使南平主動融入全省發展大局,進一步理清了思路,發揮了區位、資源、生態三大比較優勢,凝聚了人心,集聚了合力,為南平今後的發展描繪了宏偉的藍圖。
【糧食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
2004年國家和福建省出台了糧食收購最低保護價、種糧免稅、售糧直補、良種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南平作為全省產糧區,全面落實有關政策,糧食播種面積增加1.04萬公頃,糧食總產量增加10.69萬噸,水稻畝凈收入增加172元,實現面積、總產和效益「三增長」,糧食與非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比例調整為61.75∶38.25,糧食收購任務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