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用工荒的出現會帶來什麼經濟影響

用工荒的出現會帶來什麼經濟影響

發布時間:2020-11-24 23:52:33

Ⅰ 有經濟常識回答:用工荒體現了市場經濟的什麼機制

「用工荒」的出現是市場邏輯的結果,體現了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機制

(一)農民工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勞動力要素市場,供需失衡導致價格失衡
「用工荒」的出現固然是很多因素綜合的結果,近日來報章中給出的大大小小原因可列出一個長長清單。但從微觀經濟理論出發,去年的大面積失業和今年的大規模「用工荒」,都是市場價格的結果,或說「用工荒」的出現,是因為農民工的勞動力要素價格過低造成的。
經濟學假定,在完全競爭市場,勞動力要素的價格由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相交匯處形成,這個均衡價格就是市場價格。在中國諸多勞動力要素市場上,農民工市場是一個競爭最充分的市場:從企業層面,全世界工會密度最低的農民工群體根本無力向企業主爭取自己的權益;從市場層面,一盤散沙的農民工任由市場擺布;因此,農民工市場是壟斷因素最小、競爭最充分、市場機制最完美的要素市場之一。
農民工價格之所以低廉,是長期以來農民工供給大於需求的結果:1982年「三普「時農民工僅為657萬,1990年「四普」時達2135萬,2000年「五普」時上升到1.44億,2009年3月國家統計局的一項統計結果已上升到2.25億人;農民工占總人口比重在上述4個時點上呈快速跳躍式膨脹趨勢(見圖1)。由此看出,中國經濟之所以高速增長、出口產品競爭力之所以戰無不勝、外匯儲備規模之所以位居世界之首,甚至「雙順差」(貿易順差和資本項目順差)和「四高」(高增長、高儲蓄、高投資,高順差)等均離不開廉價農民工的巨大貢獻。因此,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成功是市場經濟的成功,是廉價勞動力的結果,沒有廉價的農民工就沒有今天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
一方面,農民工規模呈跳躍式增長,另一方面,農民工價格偏低始終沒有根本改變,農民工務工意願逐年下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今年春節前在全國13個省的26個大中城市和27個省的90個縣開展了2項調查即「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就業情況調查」和「企業春季用工需求調查」,共涉及3239家企業和9081名農村外出務工的返鄉人員。調查結果顯示,有62%的返鄉務工人員明確表示春節後要繼續外出務工,與2008年同期調查相比降低了6個百分點;有30%的返鄉務工人員表示要視情況而定是否再次外出務工,所佔比例與往年相比增長6%;有8%的返鄉務工人員表示不再外出務工,主要原因是務工工資太低、准備就地創業和家裡有事等。其中,在准備外出務工人員中,74%的人員准備回原企業上班,不準備回原企業上班的主要原因有:收入太低佔49%,加班太多佔18%,沒發展前途佔14%,學不到技術佔12%。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這項調查顯示,就工資增長預期來說,企業主認為2010年平均工資收入將比2009年實際工資收入增長9%,而打算繼續外出務工人員的預期則高達14%,就是說,務工人員的工資增長預期比企業主高出5個百分點--高出三分之一。

(二)「用工荒」是農民工價格自發調節的市場現象,是勞動力要素市場的周期性結果
發達地區用工需求較大,工資水平較高,農民工比較集中,例如,多年來,僅廣東省就幾乎集中了全國農民工的15%~20%左右;較高的價格導致農民工蜂擁而至,流入過多,反過來對其市場價格增幅具有壓低的傾向,例如,2009年9月末的數據顯示,東部地區農民工月均收入1455元,與第二季度相比,增幅僅為2.5%;中部地區為1389元,增幅是3.2%;西部地區1382元,增幅高達4.3%。由於用工價格增長在三個「台階」中開始出現失衡趨勢,農民工外出務工便出現此消彼長的狀況,這個苗頭早存2009年1月至9月便已出現:2009年9月底西部地區務工的勞動力增長4.7%,佔全部外出務工勞動力的比重為18.9%,比6月底上升了0.7%,成為全國農村外出勞動力就業增長最快的地區,所以,1月至9月西部地區農民工就近就地務工的數量呈持續增長態勢。而相比之下,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2009年6月底務工的勞動力比3月底下降1.2%;到9月底,珠三角務工的勞動力比6月底再下降1.4%;雖然長三角地區務工的勞動力比6月底增長0.6%,但還未恢復到3月底的水平。就是說,在2009年前9個月全國農村外出務工農民工總體數量不斷增加的情況下,沿海發達地區的農民工人數卻在直線減少,而在中部和西部地區,農民工「就近就地」轉移卻不斷加快,農民工的供給從東部向中部和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已經顯現,特別是向西部地區的轉移趨勢已經十分明顯。
這就是東部、中部和西部三個「價格台階」中農民工供給情況此消彼長的基本圖景:農民工向價格增幅稍高的台階自發流動,價格增長較低的東部地區便出現「用工荒」;東部地區農民工的供給減少之後,其價格會自動反彈,於是,農民工的流人便開始增加;供給增加到一定程度還會再次導致價格增幅向下波動,於是,新一輪的「用工荒」便又出現。如此周而復始,這就是用工市場價格自發調節的結果,是「民工荒」的周期性特點,是價格圍繞價值波動的市場規律,這個規律最終將導致價格自動恢復到均衡價格水平。但是,價格恢復是有「時滯」的,「用工荒」便是這個「時滯」的表現。

Ⅱ 十八大以後,國內的趨勢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經濟形勢,就業形勢! 跪求大神級回答!

經濟好壞決定就業,所以就只說經濟,經濟由消費、投資、國家購買和凈進出口組成,投資和消費等於儲蓄。我國的經濟主要靠投資拉動,由於我國的儲蓄率一直較高,因此國家有能力在經濟不好的情況下加大投資促進經濟發展。2012年經濟發展的很差,大家都感覺和官方公布的7點多的經濟增長有出入。實際上,國家是希望把經濟增長率控制在8%以上的,但是這個數據我們也不掌握,要是實際低於8%很多,國家肯定是會出手加大投資、減稅和刺激消費的。如果國家出手動作較大,那麼經濟形式就很好,否則堪憂。這屆黨中央上台後,說的話我感覺對經濟還是比較在行的,但是前些年的改革有些倒退,不知道新的終於改革能進行到什麼程度,如果好的話,憑中國人的競爭能力,跨越式發展不是沒有可能的。2012年的經濟真的是很差,如果在比今年差,真的是很難交代了,我預計形式要好過今年。

Ⅲ 大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哪些主要問題,如何解決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問題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副局長 李欣欣

2002年4月26日

對於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所存在的方方面面的問題,一些業內人士曾從各種不同的角度發表了建議和評論。但是筆者認為,目前影響我國中長期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是社會總需求總量不足和社會總供給結構性過剩的問題。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市場驅動力明顯不足。去年以來,我國的消費品市場雖處於平穩增長態勢,但是今年第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4%的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卻下降了1.9個百分點。按以往的經驗,每年的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走勢均呈現出前高後低的狀況。近年來,消費品市場所能呈現出的平穩增長態勢,其中消費品市場比較活躍的因素主要還是由政府政策性作用所至,市場供求關系的自發性作用仍不明顯。如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工資的增加拉動了消費的較大增長;費改稅在農村試點的擴大緩解了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同比增幅的下滑;住房、汽車和教育等個人消費信貸的持續增加帶動了消費品市場的增長。由於這些政策性因素的主導作用,才促進了消費品市場的持續增長。若排除這些政策性不可比因素,消費品市場的增長將會面臨著後勁不足的危機。當前,城市下崗、失業人數的增加和低保缺口的增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滯後,住房、醫療、教育等各項改革措施的相繼出台以及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城鄉居民消費需求增長的市場驅動力已在明顯減弱。

2、商品供過於求的狀況日益嚴重。據國家經貿委等部門對我國600種主要商品的供求情況分析預測,今年上半年我國供過於求的商品達到86.3%,比去年下半年擴大了5個多百分點;供需平衡的商品只有13.7%,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這種供給總量相對過剩的問題表面上表現為全國市場價格總水平出現走低的趨勢,但實質是受到我國經濟結構,包括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區域結構和產品結構等由現在的工業化初中期向中後期轉變過程中的結構性矛盾的影響。具體表現在:生產結構與消費結構的矛盾;知識結構與就業需求的矛盾;要素、資源狀況與產業結構和布局的矛盾;重復建設、區域封鎖與市場規則的矛盾等等。由於這種供給過剩的一系列矛盾的存在和經濟結構調整力度的逐步加大,將使未來幾年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速度相對於前幾年放慢,失業人數繼續增加。因此,供給過剩的壓力在未來兩三年內仍會存在。

3、推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是政府行為,缺乏市場機制的內在推動力。去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的主要因素是投資拉動,並且主要依賴於政府增發國債和由國債投資而帶動的貸款所拉動,社會投資增長相對緩慢。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2.1%,增速高於上年同期1.8個百分點。今年1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為19.6%,增速高於上年同期7.2個百分點。其中,2001年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8%,增幅高於上年同期3.1個百分點。今年1季度,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5.1%。這些狀況一方面說明政府主導型的投資增長格局仍未根本改變,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經濟增長對政府政策性投資的依賴過大,社會投資明顯不足。據統計,2001年城鄉集體、個體、農戶等其他投資同比僅增長了8.3%,比國有及其他投資低4.5個百分點,城鄉集體、個體、農戶投資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1.7個百分點,如果經濟增長過渡依賴政府政策性投資而脫離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需求,一旦將來國債投資下降,民間投資若未能及時啟動,我國經濟增長將後勁不足,難以形成高質量持續增長的態勢。今年,盡管一些有利於民間投資的「利好」消息已經在醞釀和實施中,但真正落到實處還需一個過程,社會投資不足的矛盾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

4、通貨緊縮的壓力有所加大。去年以來,我國價格走低的跡象越發明顯,通貨緊縮的壓力有所加大。目前價格走低的具體表現:居民消費價格從去年第四個季度開始走低,到今年1月已連續3個月下跌,為近兩年來的首次;工業品出廠價格於2001年4月開始再次下降,之後降幅逐月加大,今年1—2月,工業品出廠價格降幅加大,同比平均下降4.2個百分點;商品零售價格下降,2001年比上年下降0.8%,2002年1—2月降幅進一步加大,同比下降1.5%,已連續9個月下降;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2001年同比下降了0.2%,2002年下降幅度明顯加大,1—2月同比分別下降4.8%和4.6%;房屋銷售價格雖在2001年增長了2.2%,但全年的價格走勢前高後低、逐季下降,特別是第四季度增速回落明顯,預計今年我國的商品房價格增速將不會有大幅度上揚;固定資產投資價格在2001年雖同比增長了0.4%,但漲幅比上年卻低0.7個百分點,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價格開始下滑,2月比1月下降了0.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6%;我國加入WTO後,全球性生產過剩、價格下行的影響通過多種渠道傳導到我國。這些因素都將直接影響我國的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上升的態勢。因此,預計我國在短期內價格走低的趨勢不會改變。

5、金融貸款總量增速下降,資金供應渠道不暢的問題突出。從去年開始,我國金融機構的貸款余額的增速已呈下降趨勢,今年貸款增幅繼續下降,1月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下降了19.8%,其中工業短期貸款額少增了67億元,導致短期貸款當月減少。此現狀說明工業貸款資金供應渠道不暢的問題已更加突出。此外,還有幾種金融現象應引起注意:一是現金凈投放量增幅下降。從去年開始,我國現金流通量的增幅已呈現出同比逐月下降的趨勢,今年1月,M0出現了幾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同比增幅為-1.7%;今年1季度,M0同比增長8.2%,增幅比去年同期下降了0.3個百分點。根據一般經濟規律,在管制利率條件下,經濟體系中的商品和勞務價格總水平變動趨勢是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是否適應的主要標志。目前,現金凈投放量增幅的下降,可以說明商品和勞務市場的蕭條。二是M1的增速慢於M2。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出現了M1的增速慢於M2的趨勢。2001年底,M1的增速為12.7%,M2的增速為14.4%。今年,這一趨勢進一步加大,1季度M1的增速為10.1%,M2的增速為14.4%。按一般經濟學原理,在正常情況下,如果M1增長率在較長的時期中始終慢於M2增長率,則說明經濟的增長勢頭開始放緩。

6、就業矛盾突出。目前,我國的就業矛盾已到了十分嚴峻的程度。對下崗、失業、待業、新增勞動力和農村剩餘勞動力等大量的待就業大軍,政府部門、經濟學家們不僅對各有關部門的統計數字不一有不同的看法,同時對就業的主要矛盾是總量問題還是結構問題的觀點也不盡一致。筆者認為,目前我國就業的主要矛盾是總量問題,全國的勞動力供給遠遠大於勞動力需求。近幾年,為緩解下崗、失業人員的壓力,我國政府在增加就業崗位、加大財政支出和轉移支付力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和勞動力市場建設等方面盡管下了很大的力氣,但就業的矛盾卻越來越突出。從中可反映出我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某些體制性的弊端,如發展經濟的指導思想問題、任用幹部的標准問題、經濟結構問題、產業結構問題、所有制結構問題、區域結構問題、投資結構問題、教育結構問題等等。這些諸多問題如得不到緩解,或者導致失業問題的加劇,不僅嚴重影響我國經濟的良性運行,而且可能引發政治問題。對此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盡管當前我國經濟運行存在上述問題,但同時也存在難得的機遇。一方面是國際資本目前正大量向發展中國家流動。去年,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已呈現出恢復性增長態勢,投資額增幅為10.4%。另一方面我國市場需求空間大、機會多。我們應該抓住這一擴大需求的機遇,從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調整財政資金的投入使用方向、增加就業、促進出口等方面入手,加大政策調整力度,保持國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

電話:86-10-63071372,傳真:66079391,信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溫家街2號,郵編:100031,

Ⅳ (5分)材料一:隨著中國轉型升級的逐步推進,『用工荒』將會更多地表現為『技工荒』。」當前,我國高端

勞動者是生產過程的主體,在生產力發展中起主導作用。(1分)重視藍領工人創新,可以保障勞動者主人翁地位,充分調動和發揮勞動者的積極性、創造性(1分);重視藍領工人創新,可以提升勞動者素質,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和生產效率(2分);重視藍領工人創新,有助於我國實現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提升國家的競爭實力。(1分)

Ⅳ 為何美國大型企業正在陷入一場高級人才用工荒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但是近些年來,美國的大型企業卻陷入了一場用工荒的尷尬境地。我認為,這和美國目前實施的經濟和政治政策有關。

除此之外,因為美國社會福利制度的優越,普通美國人的人均工資其實是很高的。高級人才的收入和普通技術人才的收入其實相差沒有很大,在那樣的情況下,本土美國人自然會選擇相對輕松的工作,這樣真的不利於美國大型企業的發展。

Ⅵ 2012年兩會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2012年「兩會」熱點 ,「兩會」主要內容 近幾年來,由實體經濟貧血造成的產業空心化正逐步成為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潛在風險。

具體表現為:一是在當前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受國內外因素的綜合影響,相當一部分中小企業面臨嚴重的融資難、用工荒和高成本的生存困境,處於停產、半停產狀態。

二是實體經濟與非實體經濟之間投資回報反差巨大,做實業不如做投機和投資賺錢多、賺錢快,比較利益誘導大量做實體經濟的企業將從實業平台取得的資本投向非實體經濟領域。

三是壟斷行業投資無門,競爭性行業過度競爭導致大量民間資本游離實體經濟,變成炒資產的「游資」和「熱錢」。

據社科院《社會藍皮書(2012年)》稱,在溫州1100億元民間借貸資金中,用於一般生產經營的僅佔35%,用於投機和高利貸的資金佔比高達60%。

四是隨著企業精英大量移民或外遷,大量實體經濟的發展要素流失。

五是企業家實業精神衰退,呈現出「賺快錢」的浮躁、急躁心態。

鞏固實體經濟基礎是避免經濟「硬著陸」的關鍵。

當前要高度重視如何鞏固實體經濟的堅實基礎,營造實業致富的市場環境,防範產業「空心化」的潛在風險。

一要在拓寬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的同時,要更加重視民間資本投資渠道的拓展,特別要加快壟斷行業改革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戰略性新興產業,拓寬實體企業的發展空間;二要努力減少投機暴利,限制投機暴富,擠壓「炒」經濟的空間,營造勤勞做實業能富、創新做實業大富的市場環境,高度重視上游產業過度壟斷和下游產業過度競爭造成的「兩極分化」。

三要推動政府和企業聯手應對高成本,防止多種因素疊加,過快推高成本致使大量企業「硬著陸」。

積極財政政策要以減稅為中心,增加實體企業的利潤空間。

四要改革金融體制,放寬民間資本設立金融機構的市場准入,實現實體經濟與金融體系的良性互動,讓金融回歸為實體經濟服務的本位。

五要通過建立和完善一整套支持企業創新的制度體系來解決中小企業「不想創新」、「不敢創新」、「不會創新」問題,扶持企業轉型升級,將自主創新的「國家意志」變為「企業行為」。

中小企業,尤其小微企業成為社會各界廣泛討論的熱點話題,其生存問題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

據2011年中國企業調查系統調查顯示,目前「停產」、「半停產」的中小企業約佔15%—20%,約1/3中小企業主表示如果企業停產則退出「不幹」。

為緩解當前中小企業的生存困境,自2011年10月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先後兩次以小微企業為專題研究扶持其發展的戰略部署,國務院、國家發改委、財政部、銀監會等部門也先後出台多項扶助措施。

根據近年來的調研發現,中小企業2008年面臨的主要問題是融資難,2009年是沒訂單,2010年是用工荒,2011年則是多重因素疊加、相互交織影響造成的生存困境。

如果說2009年是最困難的一年,2010年是最復雜的一年,那麼2011年中小企業是最糾結的一年,特別是小微企業正面臨多重困境:第一,小微企業面臨不斷被壓縮的利潤空間。

生產原料和資源環境代價不斷攀升,全方位的「高成本」和難以逃避的「高稅費」兩頭擠壓,利潤微薄;第二,小微企業陷入更為嚴重的融資困境,難以從銀行獲得信貸融資,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

第三,小微企業面臨更加嚴峻的用工荒,嚴重影響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造成當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生存困境的深層原因是經濟中的結構性矛盾和市場扭曲,突出表現為三個方面:一是產業上游與下游的「兩極分化」。

處於上游的「銀根、地根、能源流、物流路橋」高度壟斷,土地、資金、能源等關鍵性生產要素供應缺乏競爭,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而處於產業下游的企業過度競爭,利潤微薄。

二是實業與金融的「兩極分化」。

實體企業面對不斷惡化的經濟環境,承受著持續攀升的成本壓力,利潤「比刀片還薄」,而靠息差「以錢生錢」的銀行則利潤大好。

三是供應鏈上的大企業強勢和小微企業弱勢形成的「兩級分化」。

部分大企業藉助強勢競爭地位,故意拖欠中小企業的貨款資金,小企業難以為繼,往往成為「三角債」中最容易受傷的群體。

緩解小微企業困境是保障經濟後勁與活力的重要任務。

緩解小微企業生存困境,不僅在於通過財稅、金融政策為其「輸血」,化解「燃眉之急」,更重要是要加快推進改革,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全面提升小微企業的「造血」功能。

為此,一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切實減輕小微企業稅費負擔,提升小微企業的利潤空間和市場風險抵禦能力。

要將扶持「三農」的某些政策「移植」到小微企業,通過「減稅、減費」等方式切實為企業減負,對其「少取多予」,幫助其輕裝上陣。

要充分發揮政府采購的政策功能和導向作用,加大對創新型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其經營的市場風險。

二要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平等使用信貸資源的融資環境,鼓勵民間資本建立中小金融機構,形成「門當戶對」的融資體系,切實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三要深化壟斷行業改革,營造民企與國企間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環境,健全完善市場經濟體制,減少小微企業升級阻力。

同時,小微企業也要苦練內功,藉助市場競爭淘汰機制的「倒逼」壓力,變被動為主動,變「生存壓力」為「轉型動力」。

溫州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溫州「兩多兩少」糾結:民間資本多而投資渠道少、民營企業多而信貸融資少。

從民間資金供給方來看,由於樓市限購、股市低迷、存款負利率,民間投資渠道變得越來越窄,為追求更高的收益率,大量資金流向民間借貸領域;從民間資金需求方來看,借貸主體多是中小企業,在正規金融體制內融資困難,不得不向體制外尋求融資。

正是因為民間資金供需雙方各自面臨的困境:供給方難以獲得滿意的收益率,需求方難以通過正規渠道獲得貸款,導致供需雙方轉向民間借貸領域,較大的供需缺口使得民間資本呈現「高利貸化」。

民間金融的陽光化是當前金融體制改革的一場攻堅戰。

一要引導民間金融健康有序發展,使民間借貸從地下無序的「灰色地帶」走向地上「陽光」規范運作。

對民間金融不是打擊取締而是規范「招安」,要多疏少堵、因勢利導,讓其成為中小企業融資體系的組成部分。

對高利率借貸不能讓其在「地下」野蠻成長,而應在「地上」理性發展,既要嚴懲違法違規行為,更要重視民間借貸的法律制度建設、監管體系改革和金融體制創新。

二要引導民間資本發展面向中小企業的中小型金融機構,構建草根金融支持草根經濟的「門當戶對」的金融格局。

借鑒國外發達國家社區銀行經驗和我國村鎮銀行經驗,逐步放寬民間資本組建地區性民營中小銀行的限制,鼓勵民間資本參與建立城市民營中小銀行,將滿足條件的現有民間金融組織逐步改造成規范化運作的民營中小銀行,在市場准入和利率方面給予更大的靈活性。

三要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努力消除官方利率和民間利率的雙軌制,實現金融資源的優化配置。

完善以市場為基礎、有管理的基準利率制度,循序漸進地推行存貸款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放開人民幣存貸款利率的上下限,減少民間金融「高利貸」化的生存空間。

四要創新金融監管機制,建立分層次的監管體系,實現金融監管的多元化和分層化。

要建立地方與中央相關部門的即時信息溝通機制,探索中央監管機構只監管大的金融機構,微小型金融機構放給地方的監管模式。

要充分利用人民銀行在地市、縣的監管能力優勢,賦予其對地市、縣域內草根金融類中小金融機構法人的監管權力。

早在2004年就已出現的「用工荒」現象,到2011年全面升級並且越演越烈。

大量中小企業出現「招工難」、「用工貴」、「留工難」困難,不僅招不到人,留不住人,而且人工成本大大攀升。

2011年8月份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運行監測平台對全國31個省市區4527家中小企業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有51.8%的企業存在用工短缺。

與此同時,據《2011年千戶民營企業跟蹤調查報告》顯示,79.4%的民營企業家認為2012年招工「有較大困難」或「有一定困難」。

2012年「用工荒」現象可能更加嚴重。

與以往相比,2011年的「用工荒」趨於普遍化和常態化,持續時間更長、范圍更廣、涉及工種類別更多。

一些傳統勞務輸出大省也出現了用工短缺現象,不僅技工明顯供不應求,普通工人也大范圍短缺。

同時,用工荒呈現結構性、不對稱狀況:農民工短缺與大學生就業難並存,年輕勞動力短缺與「4050」人員就業難並存,生產一線藍領工人短缺與白領就業難並存。

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用工荒更加明顯,具有行業集中性。

當前我國「用工荒」現象反映了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的深刻變化,是對傳統發展方式的挑戰,也是倒逼企業發展方式轉變、推動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推力。

2011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2012年經濟發展定下了「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明確要求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取得新進展。

為此,政府需要服務當下、謀劃未來,一方面充分認識到「用工荒」影響下中國經濟轉型的「遠慮」,利用「用工荒」市場倒逼力量「促轉型」,推進企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也要重視「用工荒」現象給企業生存帶來困境的「近憂」。

當前,政府應採取多項措施幫扶中小企業應對「用工荒」:一要協調勞動力供需,加快區域產業布局調整,推動東部產業升級與向中西部轉移並重。

東部地區要通過產業轉移、產業升級減少低端勞動力需求,中西部地區要通過承接產業轉移解決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用工需求,讓更多的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二要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通過適度規模經營推動更多農業勞力轉移,進一步釋放農村剩餘勞動力。

三要加強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農民工職業技能,解決企業技工短缺問題。

四要因地制宜地推行漸進式的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農民工與市民在住房保障等方面平權,解決同工不同權和權利缺失問題,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

五要提升農民工就業服務和勞動力市場建設,建立健全人力資源市場信息服務體系,通過專場招聘會、區域勞務對接、校企合作等途徑,為企業招聘牽線搭橋,化解企業由於信息不對稱所致的招工難問題。

六要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減稅力度,使企業有能力為員工加薪,加大對企業在員工培訓、技術創新和節能減排等方面的稅收支持力度,幫用工企業加薪和轉型升級,降低企業「用工荒」壓力。

近年來食品安全、水污染和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喝乾凈水,吸清潔空氣,吃放心食物已經成為重大的民生期待。

一方面,空氣和水污染引發社會廣泛而深切關注。

據環保部2010年調查顯示,城市空氣污染是公眾最為關心的環境問題,但城市公眾對空氣質量滿意率僅為55.2%。

2010年環境狀況公報也顯示,不僅全國地表水污染較重,且90%的城市地下水不同程度遭受污染。

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事件發生頻率越來越高,造成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引起老百姓的恐慌,甚至「談食色變」。

有統計顯示,2011年前11個月共查處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食品案件6.2萬件。

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減少了人們的安全感。

《2010-2011消費者食品安全信心報告》顯示,當前九成多人認為我國食品安全存在問題,近七成人對食品安全現狀感到「沒有安全感」。

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治食品安全問題,治理空氣和水污染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務職能的客觀要求,是緩解民生焦慮、提升國民幸福感的重要著力點。

在空氣和水污染治理方面,要建立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強環境監督體系建設,健全空氣和水污染的應對機制;要加快發展方式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科學制定城市規劃,優化城市區域功能和產業結構,從源頭上減少污染排放;要將環境質量指標納入各級政府領導的考核指標,建立健全環保問責制度,通過制度化設計確保環保落實到位;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要以食品安全法為准繩,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訴訟制度,提高違法成本,重典治亂,給予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者最大震懾,抑制違法沖動;要建立起政府監管、行業自律、企業負責、社會監督互動的新型治理機制,實現外部他律與行業自律相結合,在法律威懾力的基礎上提高道德約束力;要抓源頭治理,解決好分段監管中的銜接問題,減少監管交叉做好全程全時「無縫」監管;要推進堵截與疏導相結合,既要重拳出擊、消除食品安全隱患,又要因勢利導,構建食品廢料的政府回收利用渠道,降低企業稅費負擔,引導小作坊小攤販規范運營。

Ⅶ 用微觀經濟學解釋用工荒和就業難涉及到什麼問題

1.1二元化勞動力市場造成的工資差別
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經濟體是典型的二元化結構,兩個經濟結構涇渭分明,發展水平差異顯著:一個是現代化水平較高、資本雄厚、工資報酬高的工業體系;另一個是缺乏資金、朝氣的傳統農業體系。早在2006年,城鎮的居民人均收入就是鄉村居民的三倍多,這直接影響了居民勞動力的配置。深層次的分析,就可以發現整個經濟體僱傭的製造工人的人數遠遠少於龐大的農業工作者,而原因就是前者的薪酬待遇遠高於後者,這對生產的產值來說是一種損失。
1.2行業壟斷導致的高工資對就業難的影響
由於現有的兩極分化的勞務市場,農村的多餘勞動力無法到城市進行勞動生產,白白浪費了生產力,並且兩極分化的勞務市場繼續存在勢必造成勞務市場的分割,推進製造工業部門的壟斷地位,最終使不同階層的人均收入差異越來越嚴重。
其一,處於行業壟斷地位的企業提供的高待遇破壞了勞務市場的人才流動,現有數據顯示的就業量在不存在壟斷企業的情況下是要下降幾個百分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下的壟斷企業統歸國有,它的下屬職工自主地形成了類似於公會的強大利益團體,以利益最大化為共同目標。為了達到這一共同目標,壟斷企業工資的設定可以說就是打擦邊球:遊走於邊際的收益和邊際的成本間。不僅如此,壟斷企業給職工的經濟租金也是令人眼紅的高福利、高薪酬。相對應的,其僱傭勞動力的數量遠遠低於自由的勞務市場配比量。
其二,令人眼紅的壟斷國企高薪、高待遇,誤導徘徊在勞務市場的求職者,那種高待遇不是真正由勞務市場決定的,求職者面對遠低於期望的低工資紛紛不願意接受。壟斷國企高待遇的出現是基於該行業由其職工所組成的以追求最大利益為目的團體不斷「沖鋒陷陣」,另一個原因是壟斷國企本身,其在賣方市場處於壟斷地位。
價格在自由市場中等於邊際的成本,壟斷企業違背自由市場規則,其所制定的價格和產量都服務於利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它的最終目的。壟斷企業,占據其市場的主導權,壟斷企業職工工資待遇遠高於其他行業,在世界上這是中國獨有的,中國的特色社會主義決定了這一切。壟斷國企之所以能獨占壟斷所獲得的利潤,是因為國有資產的產權混淆,只是籠統地說是屬於國家,根本就沒有誰能行使它的所有權。現在被廣為討論的要為國有資產制定出資人就是因此引發的。截至目前,壟斷行業的資產已明確屬於國家,那麼資產的收益權也要由國家制定所有權擁有者去行使,那麼壟斷企業的壟斷利潤要交付給國家不是企業,國家有義務站在全體人民的立場上,把丟失的利潤收回。
1.3基尼系數偏高帶來的微觀影響
國家的貧富差距一般由基尼系數來恆定,其數值越高則貧富差距越大,代表社會的一大部分資金由一小部分人支配。其數值較高會直接導致經濟不景氣,人均消費較低,產品的滯銷就又會增高失業率;消費品中生活的必需品對消費者的需求來說任何人都沒有太大的差別,但大部分生活易耗品對不同收入的消費者來說是有差別的,一樣的商品低收入消費者需求的彈性高於高收入的消費者。
當前國內,擴大內需成為了最為重要的帶動經濟發展的方式之一。對於大多數商品的購買,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後比高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後的效果更加驚人,這使得國內市場需求不斷加大,拉動經濟增長的同時也拉動了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因此,基尼系數的降低,能縮小貧富間的差距,使社會勞動力的需求增加,從而緩解就業壓力。

2.1用工單位的微觀原因分析
用工單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對用工難現象起到了直接和間接的作用,主要表現在:待遇低,工資缺乏吸引力,並且用工者勞動權益缺乏保障,很多時候哪怕很低的工錢也拿不到手上。勞動力的價值和供需的關系用價格來表示。根據相關權威部門的調差:工資的高低、福利的好壞和該行業是否缺乏工人有著必然聯系。劃分標准:第一,實發工資1500元的企業肯定不好招收工人;第二,實發工資1500到3000元的,招收一般工人容易;第三,實發工資3000元以上招工簡單。
現在部分職業缺少工人是因為該崗位的工資與現在生活成本不匹配,低於區域的人均收入,遠沒有跟上物價的上漲速度,這種境況勞動力供應下暫不會出現問題,但是在勞動力的實際價格下,勞動力的後續增長量便會下降,市場對工人的需求量便會上升,勞務市場就會出現勞動力供給不足的情況。勞動力市場同樣也符合價值規律的導向,而工資作為勞動力的價格,它的高低自然也應該受到供需關系的制約。
對於民工這一特殊群體來說,不僅用工環境不好,工資也少,而且他們自身的合法權益也經常受到侵犯。部分地區用工短缺的重要原因是拖欠農民工的工資,使得農民工本就不高的收入也得不到保障。企業方面造成民工短缺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企業的欠薪行為和不能得到保障的工資制度。
2.2勞動者自身偏好的原因分析
勞動者願不願意接受某項工作的決定因素並不是工資,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和較高的社會地位會讓勞動者接受那些並不高的工資的工作。比如當前越來越熱的「國考熱」,一大批年輕人追逐著公務員這一工資並不很高的職業,其所看重的正是公務員較好的工作環境及其較高的社會地位。而這一微觀現象也造成了部分專業人才的流失,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同時,很多企業卻招不到所急需的專業人才。
另外一面,差的工作環境以及較低的社會地位會造成勞動者的不接受工作。在中國,民工在各個城市中承擔了最臟、最累、最危險的工作,但是沒有得到「城裡人」一樣的待遇。很少有城市在公共服務中把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子女教育以及住房醫療等需求加入其中,使得農民工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因此他們最後都紛紛離開了城市。
2.3部分行業和地區勞動力短缺現象的本質原因
第一,勞動的供給行為會受到一些制度因素的影響。在我國,勞動力市場有著城鄉之分,使得農村的剩餘勞動力不能由國家就業體制解決,得自尋出路。部分勞動力在農村流向城市的過程中受到了戶籍等限制,勞動力配置機制無法運行,從而造成就業困難進而挫傷了勞動力的積極性。另一方面,當前我國社會保障還不完善,由於部分社會保障標准高於國際標准,使的企業法定的參保成本大大提高,從而讓大多數企業都不能承受,這不僅不利於就業的增加,也不利於職工工資的提高,對農民工進城就業也是一大打擊。
第二,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弱影響企業對勞動的需求。勞動的邊際生產力決定了企業對勞動的需求,如果工資小於勞動的邊際生產力,企業對勞動的需求就會增加;反之,企業對勞動的需求就會減少。我國大多數企業的勞動邊際生產力較低,這是由於長期以來勞動力過於廉價,使得企業產生了濃厚的依賴性,而不肯投入資金進行科技研發和創新,造成了生產率低下。這樣,科技實力低下而面臨嚴峻競爭的企業,就只能通過壓低工資來降低成本。
第三,我國經濟增長迅速,賣方市場的火熱影響著產品的產量刺激著廠商,間接地影響對要素的需要。一般情況下賣方市場越火熱,產品獲得的利潤就越多,商家就越需要這種產品的生產原料和要素。
這幾年經濟的蓬勃發展使得勞動力供不應求。現在我國的經濟體增長一直以9%的速度進行增長,全球的經濟危機下依然如此。剖開這喜人的表象,我國經濟的突飛猛進,一方面靠低廉的勞動力和低於國際市場價格的出口;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我國的房地產以及汽車工業在我國的工業結構比重上處於重要地位,兩者的火熱及其所帶起相關企業的發展是我國經濟體發展的巨大動力。正是由於市場對汽車及房地產的需要刺激了消費,增加了對勞動力的需求。

Ⅷ 為什麼從2009年初,我國相繼出現「用工荒」的現象(請使用宏觀經濟學「勞動力市場模型」分析)

可能是金融風暴的影響吧,很多企業都需要擺脫困境,當然需要吸納高技術性人才。「用工荒」我並不覺得,因為想你所說的普通工人的工資變動不大,而消費水平在提高(提高了就很難降下),人們始終停留在那個點上,所以很多人都是閑置的。再加上政府大力發展農業,很多人不再外出。

Ⅸ ●2011年的「用工荒」來勢猛、缺口大。「用工荒」背後,中國經濟社會悄然發生了深刻變化。十年西部大開發

(1)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勞動創造價值,價值源於人的抽象勞動。提高勞動者待遇,體現對勞動者的尊重,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勞動生產率。
(2)價值規律能自發地使社會資源在不同的生產部門之間流動。「用工荒」的出現,是價值規律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配置勞動力資源的結果。價值規律能促使商品生產者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於技術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用工荒」中,企業為化解成本壓力,將不斷改進技術、改善管理,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優勝劣汰。「用工荒」中,競爭力差的企業將被市場淘汰,資源將流向競爭力強的優勢企業。

Ⅹ 珠三角、長三角以及東南沿海地區都出現不同程度的「用工荒」。高薪能否緩解「用工荒」用微觀經濟學知識

首先這是一個失業的問題,宏觀經濟學中菲利普斯曲線可以有相關解釋。
微觀經濟學中有一個勞動供給曲線向後彎曲的理論,當工資比較時,人們希望通過加薪來用閑暇換取工作,但是當工資高到一定程度時,人們用收入去購買閑暇會相應的減少工作時間。用工荒用高薪解決在一定時間是有效的。

與用工荒的出現會帶來什麼經濟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 Arrange www.ahjjxxzx.com 2010-2020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