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農村如何發展經濟

農村如何發展經濟

發布時間:2020-11-24 23:57:03

㈠ 如何發展農村經濟

發展農村經濟,需要在現有資源條件和生產力基礎上,積極創新農村生產方式,以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來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農業是農村的產業支撐,發展現代農業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基礎。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把發展高效農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點,著力推進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和科技化。按照「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設農業園區,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專業市場,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實施品種創新、品質創優、品牌創響工程,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科技對高效農業的貢獻率,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是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途徑。把推進「三大合作」作為創新農村生產方式的重要內容,一是推進農民專業合作。支持和引導農技部門和農業技術人員利用技術優勢組建合作組織,鼓勵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工商企業利用資金、信息等優勢組建合作組織;堅持邊發展邊規范、以規范促發展,不斷完善專業合作組織的內部運行機制,實現由簡單的「抱團取暖」、節約成本式合作向產加銷一體化轉變,鼓勵農民以資產、勞動力等要素入股,分享加工、銷售環節的利益。二是推進土地股份合作。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實行聯組發展、整村推進的辦法,擴大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單體規模,取得規模效益;把推進土地股份合作與發展高效農業有機結合起來,土地股份合作中高效農業所佔面積達到60%以上。三是推進社區股份合作。充分利用城鎮化、工業化帶來的機遇,重點在那些經濟實力較強、產業特色明顯

㈡ 如何發展農村經濟

發展現代農業,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系,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要明確目標、制定規劃、加大投入,集中力量辦好關系全局、影響長遠的大事。為此,要:(1)把發展糧食生產放在現代農業建設的首位,確保國家糧食安全;(2)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科技創新為手段、質量效益為目標,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3)大力推進農業科技自主創新,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4)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實施土地整治,增加高產穩產農田比重,推廣節水灌溉,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5)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託、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幹、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6)按照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發展節約型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7)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提高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能力,拓展農業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

㈢ 淺談如何發展農村村集體經濟

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增強服務功能、促進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村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系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大力發展村集體經濟,切實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是重大的政治問題,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的組織建設,為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提供經濟保障。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農村集體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有了明顯提高,公益事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農村社會保障也已開始起步。但同時也看到,從近幾年我市309個村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看,村級經濟發展不平衡,收入增長不快,各村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認識不一,加上原先的基礎不同,這就形成了村集體經濟發展程度相差懸殊的情況。有的村集體經濟實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業難以興辦,村級服務功能也難以發揮,大大削弱了基層黨支部對廣大村民的凝聚力與號召力,甚至有部分村的集體經濟還是一片空白或發展的路子不寬,又無資金的「空殼村」,這樣不但會影響「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而且將會影響干群關系的改善,農村幹部隊伍的穩定,基層政權的鞏固。

一、當前一些村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發展集體經濟觀念弱化,氛圍不濃。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基層幹部群眾發展集體經濟的意識逐漸淡薄,認為黨的政策是鼓勵發展個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已經過時,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誰有本事誰致富,只要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有無集體經濟無關緊要;也有人認為現在國有企業都改制了,各級都在放手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再提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是走回頭路,不合時宜,在思想素質方面,由於保守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對村的集體經濟建設漠不關心,積極性不高,存在嚴重的「等、要、靠」思想,這些錯誤認識嚴重製約了村集體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2、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盡管有些村的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進和完善,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並未得到根本性的觸動,這種模糊的制度不僅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同時也導致村民對村集體資產的好壞不關心;二是管理難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現集體資產流失現象,使部分幹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喪失了信心。由於集體經濟在體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導致集體資產流失比較嚴重,同時村幹部領導水平低下,思想作風不正,素質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傷了幹部群眾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三是財務管理制度形同虛設,財會人員業務素質不高,而且往往只負責核算,不履行監督職能,村幹部的行為失去了監督。

3、村幹部思路不活躍,認識不足。有的村幹部只會怪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沒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難做,幹部難當,他們對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思路未激活,「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激勵機制方面沒有形成切實可行的措施和辦法,對發展集體經濟束手無策,領導無方,感到前途渺茫、日子難混。殊不知,任何一個地方都有優勢可找、都有潛力可挖。

二、加快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一是大力開發集體資源。山林資源優勢明顯的村,可發揮現有的速生林等主導產業優勢,使之上規模;田地資源較豐富的村,須大力發展種、養殖業,引導農業規模經營,推動農業向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形成區域特色,提高農業效益;二是做好「以地生財,築巢引鳳」工作。通過招商引資,建工業園區,大力招商引資辦廠,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農村工業化;三是開展物業租賃等增加集體經濟收入。按照科學利用的原則,發展物業管理等有償服務業?熏對那些集體閑置的土地、林場、漁塘、房產等實行租賃經營,積極實施項目開發,興辦各類集體經營項目,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合水鎮高河村在這方面已經取得較好的經驗,他們充分發揮本村交通便捷,地理條件優越等優勢,積極探索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高河村集體經濟原來比較薄弱,兩年前年收入僅1.9萬元,針對這一情況,駐村工作組和村兩委幹部千方百計想辦法,切實把壯大村集體經濟,盡快脫貧作為重要工作來抓。為改變高河村集體經濟薄弱的現狀,近年來,駐村工作組和村黨組織根據本村實際,採取多種行之有效的途徑,使村級集體經濟步入良性發展階段,促進了村集體經濟較快發展,主要包括:(1)大力招商引資辦廠,現在高河村高流河工業園區發展規劃總面積是2500畝,首期開發1250畝,已完成征地300畝,目前已有4家企業先後落戶高河工業園區。其中有投資1200萬元的豪庭傢俱有限公司、投資2000萬元的雲板業有限公司、投資1600萬元的志廣鋼業有限公司,還有投資1500萬元的順聯肉類加工廠項目。(2)發揮高河千年古墟的效應,每年農歷五月初四成集日的高流河圩,其富有神奇色彩的傳說招惹萬人趕集,中外遊客慕名而來,觀光購物,打造以高河的風姜雞、艾頭雞湯等主要飲食品牌,擬建高流河飲食服務一條街,村委會建飲食商鋪12個單元間,以出租形式發包給商人,把高流河地帶建設成為一個具有文化品位,以飲食、休閑、商品流通於一體的繁榮集市,以全力打響高流河旅遊品牌,使高流河墟成為全市旅遊文化產業的一面旗幟。(3)利用閑置的房屋、地皮,以集體所有的山林、水體、河灘等通過租賃、改造等形式,實行業主經營,集體一次性或分年度收取土地租金,盤活資產,提高利用率,增加集體收入。高河村通過市建設局掛點的「十百千萬」幹部穿針引線,立足本村豐富的蠶桑資源,多方爭取資金建了高河蠶繭收購站,該項目不僅方便了周邊群眾賣蠶繭,而且為村集體帶來1.9萬元/年的收入。現又通過工作組和村委會向上級政府爭取資金,在離舊村委會不遠的地方興建一幢新辦公樓,新辦公樓已經啟用,將村委會舊辦公樓出租,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2.8萬元,目前高河村主要的集體經濟收入有:魚塘、山地、廠地、花卉場、舊辦公樓、蠶繭站等出租項目,預計2007年村集體經濟增加到7.2萬元。

2、大膽創新管理機制,形成良好發展局面。切實加強村級事務監督管理,把工作的側重點放在完善和落實各項制度上?熏嚴格村級各項管理制度,促進村集體經濟可持續發展,對一些發展項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項,須提交村民代表會議討論決定,成立村民議事會,全體村民參加,使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實處,加強農村財務管理,規范財務制度,嚴防挪用集體資金,建立議事機制,提出並公開討論村事務,提交村黨支部研究決定,同時,監督村集體資產運營情況。大力宣傳新形勢下帶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先進典型,形成良好創業氛圍,共同營造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寬松環境,以項目促發展,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3、選准村級領導班子和幹部,強化培訓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備和群眾公認的原則,真正選把有能力、有本事,會幹事,肯幹事,能幹成事的村幹部,二是注重優化班子結構,注重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齡、知識、優化村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實現村領導班子的最優搭配,達到知識互補、性格相容,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三是開展系統性培訓,培訓對象要覆蓋村幹部、村黨員和全體村民,並根據不同對象量身定製培訓內容,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培訓內容要涵蓋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手藝技能等,並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確定內容,增強培訓的有效性。培訓主體可邀請黨政領導、農業部門的技術人員作培訓,地點可在村委會、田間地頭等,增強培訓的吸引力。

總之,村集體要「有錢辦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這是一個有機整體。只有解決了「有錢辦事」問題,才能調動幹部積極性,達到「有人管事」的要求;「有章理事」是制度保證,確保村集體經濟及各項工作健康發展,三者互為一體,缺一不可。其中,「有錢辦事」是實現「三個有」目標的前提和基礎。我們要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強農村發展後勁,推動「三農」工作健康發展置於農村工作的首位,統一思想認識,增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通過扎實有效的抓發展、抓創新,不斷增強「造血」功能,從根本上改變村集體經濟發展乏力的現狀。

㈣ 如何促進農村與城市經濟和諧發展

1、農業發展與城市化
農村體制改革是中國農業發展的動力基礎。大量剩餘的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推動了鄉村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農業生產滿足了非農產業發展的需要,農村經濟發展與收人水平的提高,產生了向非農產業與城市轉型的推動力,產生大量的剎余勞動力與一定的剩餘資金,可以向非農產業與城市地區流動、集聚與發展。這是從一般意義上而言的。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勞動力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農業生產在滿足農民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後,有了大量的剩餘產品與剩餘資金;另一方面,可以解放出一部分剩餘勞動力,二者結合,就促使了非農產業的產生,即鄉村工業化的發展。

2、鄉村城市化道路的形成
鄉村工業化為鄉村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農民首先要實現非農產業轉化,然後再實現空間轉移與生活方式的轉化,而鄉村工業化模式的多樣性有形成了鄉村城市化模式的多樣性。
由於地理區位、歷史基礎和發展環境條件的差異,中國鄉村工業化有多種模式。而鄉村工業化模式的多樣性必然造成鄉村城市化動力和城市建設機制的差異。
鄉村工業化對鄉村城市化的影響是復雜的;首先應該肯定,鄉村工業化是中國城市化急速發展的一種強大推動力量,在市場機制引導下,它既大大減輕了政府推進城市化的負擔,為城市化推進提供了非農產業活動支持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物質和資金支持,有創立了城市化的新模式,使其形成了多元推動、多模式發展的新格局,同時也極大改變了城市體系的結構。

3、教育、勞動力轉移與城市化
教育是關系國家富強、民族興旺的立國之根本,對於農業、農業人口、農村人口占較大比重的發展中國家而言,農村教育顯得更為重要。因為農村教育對於國家經濟發展和工業化進程有基礎性的推進作用。這里主要分析教育對於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和城市化進程的影響。一是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影響。許多國家宏觀研究報告指出,一個地區人學登記率或者平均教育水平越高,從這一地向其他地區的移民率也越高。
由於教育設施的缺乏,加強了農民鄉城轉移的願望。如果單純考慮自身就業與收入一部分農民家庭在當地還是能夠獲得比較豐厚的收人或者能夠夠過上比較滿足的生活,但是往往是由於在農村地區或者一些小城鎮,甚至小城市教育設施缺乏的因素,促使他們選擇進行鄉—城轉移。他們可以不為自己將來的發展考慮,也許對他們來說將來在當地會發展更好,但是必須考慮孩子的前途。孩子的前途首先表現在接受初等與中等教育上。在農村地區,有些村沒有小學,有此小城鎮沒有中學,有些縣城的學校教育質量不高,每年高考入學率不高,這些因素都會促使農民進人教學質量相對較高的縣城或者大中城市,有一些農民企業家還會在省會城市或在沿海大城市買房子,以專門送孩子去讀書。對於大多數沒有條件的農民來說,縣城可能是更為現實的選擇。

4、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化
城市化就是讓更多的人享受到現代城市文明,讓人們生活得更好、更舒適,不僅是擴大享受城市文明的人口數量,而且是提高所有居民生活的質量。一是提高農村居民生活質量,本身就是衡量城市化進程的一項重要指標;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農村居民的就業,加快農業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三是農村基礎設施的完善,可以提高居民的消費水平,如對於汽車、摩托車、冰箱、彩電、電視機、電腦等方面的消費以及通信費用,會大大促進城市非農產業的發展;四是農村墓礎設施的改善,可以加強農村居民與城市的聯系,讓農村居民不僅在農村享受到現代文明,同時也可以通過便捷的交通、通信設施,享受到城市的各項服務;五是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改善、城鄉生活條件差異的縮小,居民向城市遷移的動力減小,也可以減緩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給城市帶來的就業、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壓力。
發展中國家的公共投資往往偏重於向城市分布。農村向城市移民至少能使某些農村低收人人群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到由偏重城市的公共投資帶來的不平衡的經濟發展之中

5、城市發展的吸引刀、拉動才和擴散力
城市地區相對較高的生產力水平以及優越、舒適、便利的生活方式,對鄉村地區產生了磁力與示範效應,極大影響了鄉村地區的生產與生活方式,吸引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城市化地區流動,促進生產要素在鄉村、小城鎮、小城市的集聚,帶動了鄉村地區非農產業的發展。具體而言,城市對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拉動力表現在三個方面:城市產業的吸引力,城市生活方式的拉動力,城市本身的發展從產業上與地域上向農村地區的擴散力。
吸引力力,是指非農產業與城市較為完備的基礎設施產生的較為穩定的高收益,高利潤對鄉村地區資金、勞動力的吸引力量。一般而言,非農產業具有較高的勞動生產率水平,因而其收益也相對較高,就能夠吸引農村的閑散資金與剩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流動與集聚,鄉村工業化即是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下發展起來的。他成為鄉村誠實話的重要一步,首先實現了產業的轉型,為其他方式轉型提供了提供了產業基礎。這個鄉村工業化推動鄉村城市化發展的過程,已經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城市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拉動力,是指城市的生活方式與較高的收入水平,對鄉村人口產生的示範效應以及對人口產生的強烈吸引力量。他會引起大量的鄉村人口直接向城市流動與聚集。城鄉收入差別是引起鄉村勞動理想城市轉移的主要動力。在城鄉之間的戶口制約有所松動之後,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向城市,他們希望在城市能夠獲得較高的收入水平,最起碼是獲得高於在鄉村的收入水平。城鄉居民生活方式的差別,是引起鄉村人口遷移的又一個動力。人們希望自己能夠享受城市的生活,同時也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夠接受較好的教育,有機會接受更多文明社會的熏陶。農民是農村社會的主體,其生活方式受農村社會經濟的影響,幾有封閉性、落後性、生活節奏緩慢等特點;而城鎮居民對於農民在就業、收人、文化生活、社會地位等物質和精神方面具有不可抗拒的拉力。
擴散力,指隨著城市的成長、壯大,城市產業規模、人口規模的不斷擴張,原來的城市從空間上不斷向周邊的郊區或者鄉村地區蔓延與擴張的力量。這主要是,城市產業的規模擴張與升級換代,使得一些產業與投資向城市邊緣區、周邊的小城市或者小城鎮擴展。城市中心地區由於地價上升,需要將一部分原有的初加工產業,或者佔地面積較大的產業,或者市場競爭力下降的產業,向周邊鄉村地區轉移,代之而起的是一些科技含量較高、能夠創造出較高收益的產業,以便降低生產成本,創造更高的收益。這就促進了城市周邊地區的城市化進程。

中上所述,鄉村與城市的發展是相互補充的,農村的發展離不開城市,城市的也發展離不開農村。只有注重城市與農村關系的調整,工業與農業關系的協調,才能同時促進鄉村與城市的同時發展,達到共同富裕。

㈤ 如何因地制宜發展農村經濟

發展農村經濟必須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各村不同的經濟基礎、資源稟賦、農民素質,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合理有效地利用當地農村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不斷增強村級集體經濟實力。要根據自身優勢和潛力來調整農村經濟結構,突出地方特色,不能一哄而起,套用一個模式。

一是調整城鎮及郊區農村經濟結構,要突出發展二、三產業。城鎮及郊區地理環境優越,交通、信息、人才資源豐富,興辦二、三產業的基礎條件較好。要通過建立農副產品商貿市場、發展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興辦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和各類服務實體等多種途徑,實現以場地生財、以區位聚財、以服務引財的目的,有效地增強村級經濟實力,帶動農民增收。

二是調整邊遠貧困山村經濟結構,要突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就當前來說,一方面是開發和利用好一切可以開發的資源,發展新項目,開拓新產業。利用集體自然資源如山地、水資源等,發展一些集體統一經營的種養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或者通過招標承包等形式,達到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管理和改造好現有村級集體的山林、茶園、果園、竹林、水域等,使村級集體資產保值增值,進一步鞏固和壯大村集體經濟。針對農村經濟"分得過多,統的較少"的實際,可採取返租倒包、合股經營等形式,對村級集體資源和農戶個人資源重新規劃、整理和開發,實施規模和品牌戰略,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壯大村集體經濟。

㈥ 如何提高農村經濟建設

1、想要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首先要大力推進農業及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同時要堅持面向國內、外市場,依靠科技的力量,以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及增效為中心,以農民增收為根本,全方位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及農業區域布局,優化農產品的品種品質結構,結合實際情況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程度,有效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業後續效益。

從目前來看,發展農業經濟必需要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同時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快推進農村城鎮化的步伐,並逐步轉移農村富餘的勞動力。

2、與此同時,還要切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

在適應新階段農業發展要求的前提下,從注重農業產量增長為主轉移到農業產量增長及質量提高並重,努力提高農產品質量和效益。

從注重傳統投入為主轉移到傳統投入與技術、資本投入相結合,加大提高農業集約化程度。從注重原料生產為主轉移到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並不斷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切實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

從注重農產品產量增加為主轉移到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主,進一步拓寬農民增加收入的渠道。

(6)農村如何發展經濟擴展閱讀

新形勢下發展農村村級集體經濟要堅持開放共享的理念,憑借自身資源與地緣優勢,引入工業資本、外來資本,實現共同發展、合作共贏。

在廣大農村,集體資產包括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資源性資產,用於經營的房屋、建築物、機器設備、工具器具、農業基礎設施。

集體投資興辦的企業及其所持有的其他經濟組織的資產份額、無形資產等經營性資產,用於公共服務的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方面的非經營性資產。

應抓住目前窗口期,大力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使村集體在農業土地流轉中發揮主導作用,實現資產盤活和資本增值,不僅可行而且很有必要。

產業融合,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新業態。農村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必須突破單一農業發展限制,通過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拓展經營性收入來源。

㈦ 如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深化,改革開放三十年來,農村面貌和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農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絕大多數農民在以民營經濟為主導的縣域經濟發展中逐步富裕起來,過上了小康生活。本文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幾條建議,僅供參考。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落實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各地黨委、政府一定要充分認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重要性、緊迫性,切實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基礎性、戰略性任務,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為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和政策環境。一是要確定發展目標,合理規劃、布局。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特別是要把消滅無穩定收入來源的集體經濟「空殼村」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在結合本地實際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制定本轄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規劃和政策,明確目標,穩步發展。二是要著眼於農村「兩委」班子的加強和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要借「兩委」換屆選舉的契機,把那些事業心強、懂經營、會管理,具有發展集體經濟強烈意識,勇於開拓,無私奉獻,不怕吃苦,秉公辦事,廉潔自律的人選進班子;要堅持不懈地抓好農村幹部的培養和教育,提高村幹部政治素質和市場經濟條件下駕馭經濟的能力。三是要落實責任,嚴明

㈧ 如何發展農村集體經濟

村級集體經濟是農村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發展程度關系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大局,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是促進經濟發展和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堅強支柱,是在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農村基層黨的組織建設,增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根本保障。
一、當前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1、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來源比較單一。多數村主要的收入還是依靠村集體公房的出租和村集體土地的徵用。許多村集體經濟的好壞是由出租集體公房和徵用土地的多少來決定的,並沒有廣開思路,通過新方法、新途徑,大力增強集體經濟。
2、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空間比較狹小。除縣城各村和集鎮部分村外,絕大多數村集體土地、山林和公房等資產價值低,開發成本高,難以帶來直接效益。
3、部分村幹部觀念陳舊,能力不強。有些村幹部認為黨的政策是鼓勵發展個體經濟、民營經濟,發展集體經濟已經過時,認為搞市場經濟就是誰有本事誰致富,只要經濟發展了,農民富裕了,有無集體經濟無關緊要,在思想方面,由於保守和小農意識根深蒂固,普遍存在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陳舊觀念和「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沒有大力去開拓新思路,只會抱怨沒有資源、沒有資金、沒有政策,只會抱怨農村工作難做,村幹部難當,他們對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沒有明確的思路,「老辦法不能用,新辦法不會用」,面對新形勢只能束手無策。
4、村級集體資產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方面導致部分村幹部敢管,村民對村集體資產的好壞不關心,另一方面導致管理難度加大,經常出現集體資產流失現象,使部分幹部群眾對發展集體經濟喪失了信心。
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對策與思考
1、理清發展思路,大力探索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是大力開發集體資源。村土地和林地資源比較豐富的村可以對機動田、機動山進行統一開發,既可以對外承包、租賃,也可以本村自己組織經營,以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對於有豐富礦、灘等資源的村,在有效利用、合理開發的前提下,制定長遠規劃,開發利用,變資源為效益。 二是開展服務創收。村級組織可以根據本地的生產特點舉辦社會化的服務產業,如農產品流通經營服務實體,農業科技服務實體等,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系列化服務,既為農業生產提供後勤保障,又為集體經濟創造收入。三是通過工業強村。一些地理位置較好、基礎設施較完善的村,可以利用本村的土地、勞力等資源,通過招商引資、集體參股經營的形式,引進資金和技術,在環境保護允許的前提下興辦中小型工業企業,實現工業強村。
2、創新管理機制,形成良好的發展局面。嚴格規定村集體資金的使用方向和原則,切實履行「兩公開一監督」制度,搞好民主理財,嚴格控制各種非生產性開支,管好用好集體資金。做到村務、財務公開、公正、透明,按時公布,讓廣大村民都來進行監督,一切都在陽光下透明操作,不搞暗箱操作,防止了集體資產的流失。
3、配好村級領導班子,強化培訓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備和群眾公認的原則,真正選把有能力、有本事,會幹事,肯幹事,能幹成事的村幹部,二是注重優化班子結構,注重選拔優秀年輕幹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齡、知識、優化村領導班子的群體結構,實現村領導班子的最優搭配,達到知識互補、性格相容,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水平和駕馭全局的能力。三是開展系統性培訓,培訓對象要覆蓋村幹部、村黨員和全體村民,增強培訓的針對性,並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確定內容,增強培訓的有效性。
總之,只有切實搞好集體經濟,壯大了集體經濟,才能使老百姓得實惠,我們要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增強農村發展後勁,推動「三農」工作健康發展置於農村工作的首位,統一思想認識,增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緊迫感和自覺性。

㈨ 如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發展農村經濟,需要在現有資源條件和生產力基礎上,積極創新農村生產方式,以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來促進增長方式的轉變,推動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大力發展高效農業。農業是農村的產業支撐,發展現代農業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基礎。發展現代農業的過程,就是改造傳統農業、不斷發展農村生產力的過程,就是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過程。把發展高效農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重點,著力推進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和科技化。按照「一鎮一品」、「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設農業園區,培育龍頭企業,發展專業市場,不斷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和農業生產效率;實施品種創新、品質創優、品牌創響工程,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科技對高效農業的貢獻率,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發展農村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是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的重要途徑。把推進「三大合作」作為創新農村生產方式的重要內容,一是推進農民專業合作。支持和引導農技部門和農業技術人員利用技術優勢組建合作組織,鼓勵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工商企業利用資金、信息等優勢組建合作組織;堅持邊發展邊規范、以規范促發展,不斷完善專業合作組織的內部運行機制,實現由簡單的「抱團取暖」、節約成本式合作向產加銷一體化轉變,鼓勵農民以資產、勞動力等要素入股,分享加工、銷售環節的利益。二是推進土地股份合作。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實行聯組發展、整村推進的辦法,擴大土地股份合作組織單體規模,取得規模效益;把推進土地股份合作與發展高效農業有機結合起來,土地股份合作中高效農業所佔面積達到60%以上。三是推進社區股份合作。充分利用城鎮化、工業化帶來的機遇,重點在那些經濟實力較強、產業特色明顯、地處城郊結合部和工業園區所在地的村組實行社區股份合作,建設標准化廠房、門面房和宿舍樓等,實現集體資產保值增值,帶動農民增收。
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一是科學制定發展規劃。根據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按照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統籌規劃、切合實際的原則,使創新農村生產方式、發展農村經濟與全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與產業發展、城鎮建設等規劃相銜接,有步驟、有重點地加以推進。二是積極開發農村人力資源。通過實施農民培訓工程、發展農村職業教育等措施,幫助農民群眾提高綜合素質和勞動技能,在生產經營活動中運用新技術和新方法。三是發揮典型示範和帶動作用。創新農村生產方式,發展農村經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為了少走彎路,在先行試點的基礎上,樹立一些先進典型,通過典型來示範和帶動面上的工作。四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認真落實中央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同時,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鼓勵和引導廣大農民群眾探索發展高效農業和農村「三大合作」的新思路、新辦法。

㈩ 如何發展農村經濟

現在都在講特色,那首先要考慮幾點,一、地理,你家農村距離城市多遠,旁邊三四個城市都應該考慮;二、家鄉有沒有什麼特色,比如什麼有名的人物、景觀、特產、資源
如果離城市近,或者說你家鄉在重要交通要道,就可以向農家樂發展。
如果離城市遠就養植或種植一些東西,最好是村裡在城市裡有些熟人,好銷售,如果沒熟人,自己要花三到六個月甚至是一年跑銷售。
當然,如果你們村裡有人有特色技能也可以辦廠生產。

閱讀全文

與農村如何發展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