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高鐵對經濟的影響

高鐵對經濟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0-11-25 01:12:50

㈠ 高鐵經濟的產生影響


高鐵穿越村莊
中國高鐵的開通,將改變中國的基礎產業以及出行的方式。不否認汽車在中國支柱產業的作用,但汽車主要用於休閑出行,而不是上班代步工具。「東京有700萬輛機動車,約為北京的2倍,但是東京日常上班很少有開車的。早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研究2000年的交通運輸發展,就得出結論,中國是一個最適合發展軌道交通長距離運輸的國家,中國不應該學習美國等國家發展以小汽車為主導的交通發展模式。
不過隨著買汽車的人越來越多,交通越來越擁堵,城市的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汽車的發展,並沒有解決交通便利問題,軌道交通發展的優勢反而逐步體現出來。上班基本還是要靠地鐵,至於1000公里之內的出行,應該以高鐵為主。1000公里之外的則可以通過航空。
高速鐵路全面改變中國的不僅僅包括產業結構,產業布局,還有體制改革。以京滬高鐵為例,原先預計該線路為350公里每小時,現在對外公布的速度是已經提高到380公里每小時。這樣的目的是使得京滬1300多公里的線路,正常運行時間在4個小時以內。「4個小時是一個時間點,這會促使更多的人改坐火車而不是飛機。」一位分析人士說。
而高鐵對航空業的沖擊只是一方面,更大的影響則是對沿線產業和城市規劃的重新布局。
以長沙為例,武廣和滬昆高速鐵路線在長沙交匯,長沙市規劃管理局的總工程師王慧芳對外透露,整個城市規劃的修編已經開始。這涉及到2010年到2030年規劃。同樣武漢的高鐵客運新火車站位於楊春湖,該地一夜之間成為城市三大中心之一。因此全國高鐵經過的地區,都開始對城市產業和商務區開始新的規劃。同時由於高鐵線路極大地縮小了城市距離,很多產業規劃的體制性問題得到解決。比如盡管全國規劃了幾大經濟圈,但是各地各自為政的一些問題仍沒有解決。
高鐵將使得中國城市之間的同城效應體現,有利於鐵路沿線形成走廊產業經濟帶,有助於擴大地區間的分工,使得國內市場的統一性提高。並且也有利於農村流動人口進入城市,增加民眾的工作機會,擴大城市規模。
高鐵帶動基礎建設
全世界歷經江河時代、海洋時代,由於高鐵的開通,人類將進入到路橋時代。根據了解,目前法國、日本盡管高速鐵路技術很高,但是實踐中很多無法運用。主要原因是,日法等國的空間距離小,高速列車難以提速。列車如果提速太快,沿途沒有人流,也會導致乘坐率不高。相反,整個中國的版圖,具有長距離加速運行的優勢。也正是因為此,中國京滬高鐵發展速度預計將推進到380公里/小時。京津線路最高運行速度達到了394.3公里的時速。這都大大超過了日法等國目前的高鐵運行速度。
而中國鐵路通過引進吸收西方國家技術,進而發展出自己的高速鐵路裝備製造業,也給中國的產業發展一個新的機會。據了解,目前國內的機車集團已經擁有了較高的機車製造技術。美國、印度、俄羅斯等國都曾來考察京津線路,預備引進中國高鐵技術。中國也在研究製造時速達到500公里以上的高鐵技術。

㈡ 徐蘭高鐵對一帶一路經濟帶發展的影響

答:徐蘭高鐵對一帶一路經濟帶發展的影響事實應該是嚴重。

㈢ 高鐵的建成將給當地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

高速鐵路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體現在諸多方面:
第一,高速鐵路建設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即高速鐵路的投資效果。
第二,高速鐵路建成後對經濟的直接經濟效果,主要包括節約運輸時間、降低運輸成本、提高交通安全等對經濟的效果。
第三,高速鐵路建成後對經濟的間接經濟效果,主要包括產業布局的變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交通經濟帶的形成等。
第四,高速鐵路建設直接和間接增加就業機會,增加人們的收入。
第五,高速鐵路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現代文明和技術進步的體現,能增強一國人民的榮譽感、現代感和民族自信心。
第六,高速鐵路拉近地區之間、城際之間和城鄉之間的距離,提高人們的出行效率,「同城化」效應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第七,高速鐵路增強沿線地區居民的榮耀感和自信心,帶來人們文化、習俗、觀念等方面的變化。
第八,高速鐵路建設節約土地資源,高速鐵路運輸節約能源,符合低碳經濟的發展要求。

㈣ 高鐵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

1.影響區域的『同城化發展
高速鐵路拉近了沿路地區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城鄉之間和城際之間的距離。初步實現了『同城化。『同城化最主要的目標是加強相鄰區域,相鄰城市之間的經濟合作。如果實現不同城市間的交流暢通,就能使各城市的作用發揮到最大。在很多公共基礎設施上就能夠做到盡量的節約,不耗費多餘的資源和材料,還能實現各城市之間的產業互補。『同城化的實現可以促近各地區之間的技術流、信息流、人才流和資金流的快速流通。並且在流通的過程中帶動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進而帶動很多相關產業的萌發和發展。比如說:休閑娛樂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等。『同城化的實現在促使信息和資金流通之外還能改善人們的生活方式,減少了兩個城市的生活成本。對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經濟的快速發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2.推動經濟總量持續增長
沿線城市的GDP 指標隨著高速鐵路建成到運營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比如說:京滬高鐵的運行帶動沿線的經濟發展,對沿線城市的經濟貢獻率是3.45%。高鐵的建成到運營對區域經濟起著很重要的促進作用,這就側面體現了高鐵投資的收益效果。也是高鐵對區域經濟發展帶來的直接經濟成果。高速鐵路的優勢在於降低運輸成本、節省運輸時間。能夠增加沿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規模,加大沿線城市的開發力度,提升土地升值的潛力。還能夠推動科學的進步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高鐵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的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明顯。高速鐵路建成後,沿線會設立一大批的中小城市群,有利於城市帶動農村的發展,讓農村快速實現城鎮化。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沿線區域與外界的人員、物資、技術、商品的流通。學習新的資本投入方式,改善投資的環境,形成一個全新的經濟發展產業群。為我國的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打下了基礎。
3. 保障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中國有著耕地少、人口多、資源儲量大,但是人均佔有少,開采難度大這樣一個基本國情。中國想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還受到很多方面的影響和阻礙。環境的快速惡化、資源越發短缺、生態逐漸失衡制約著中國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高速鐵路有很多的優勢,污染小、佔地省、運能大、能耗低等優勢能讓高速鐵路被廣泛運用。高速鐵路具有適應性強、全天候的技術經濟優勢。高速鐵路是中長距離運輸中最有節約特性的一種綠色環保型交通運輸方式,公路和航路則不具備這樣的特性。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完全符合可持續發展觀念的要求,能夠有效的促進沿線地區的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4. 解決社會就業問題
高速鐵路的修建到投入運營,能夠給沿線地區帶去很多就業崗位, 6 499 人的就業問題可以由1億元的鐵路投資來解決。鐵路建築業的就業人數除外,還能為社會解決5 349 人的就業問題。例如:京滬鐵路的建設在建設時期一共提供了60多萬個就業崗位,解決了很大一部分的就業問題。站在長遠計劃的角度來看,高鐵的建設還會促使農村剩餘勞動力轉向第二、第三產業。這樣一來就可以提高人們的居民收入,很好地解決剩餘勞動力的問題。
5.形成走廊經濟帶
高速鐵路能夠促使沿線區域的大中小城市連接在一起,很大尺度的改變空間范圍和產業結構,形成一個整體經濟走廊或者交通走廊。採用上述可以說明,京滬高速鐵路的運營,將山東半島環渤海經濟圈和全國的經濟管理中心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所處的京津唐經濟圈和全國最繁榮、經濟很發達的長江三角洲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形成一體的京滬大都市帶。促進三個經濟圈的各個地區間的交流,加深了三個經濟圈之間的聯系。根據自身所具備的的資源優勢,去優化布局,致力改善華北區的整個投資環境。可以有效的增加對外資的吸引力,加強對東部地區甚至全國的覆蓋和帶動。
6.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
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深深的影響著第二產業的產值。這種影響主要因為高速鐵路的投資很高,對建材和鋼鐵的需求很大,帶動沿線地區的建築業和工業的發展。高速鐵路的建設對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同樣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對於第二產業來說,高速鐵路發揮的作用相對較少。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圍繞高速鐵路的規劃新城和站點建設去帶動當地的服務業和旅遊業的發展,使得高速鐵路的建設到運營對第三產業的拉動產生正面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高速鐵路對第三產業的影響越來越大,明顯超過了第二產業。高速鐵路的建設會導致沿線區域的產業布局發生變化,促使產業布局不斷完善,加快產業調整步伐。京滬高鐵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建設京滬高鐵的時候,沿線區域的三大產業結構,在高鐵建成之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產值轉向了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產值均有所下降。

㈤ 高鐵對沿途經濟有什麼影響

福廈高鐵開通運營助推閩台經濟區提速

2010年04月29日
隨著26日早上7時12分一列時速250公里動車組從福州首發,連接福州和廈門的高速鐵路??福廈高鐵正式開通運營。這條高速鐵路不僅使福州和廈門的時空距離縮短到1.5小時,還將福州、廈門這兩個台灣海峽西岸最重要的城市緊密聯系在一起,對於推動閩台經濟區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廈門島到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將隨著福廈高鐵開通全面對接。加上廈深鐵路的建設,將為兩岸交流帶來極大便利。」福建省新聞辦主任朱清表示。
福廈高鐵是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四縱四橫」快速客運網東南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2009年10月開通運營的甬台溫、溫福高速鐵路和在建的 向莆、滬杭、廈深高速鐵路相連接,貫穿中國東南沿海城市群和重要港口,構成一條連接長三角、海峽西岸和珠三角的長達1650公里的縱向快速客運通道。
福廈高鐵由鐵道部、福建省合資建設,線路全長275公里,旅客列車最高運行時速250公里。沿線設置13個車站。
「過去福建常年處在戰爭前線,兩岸對峙對兩岸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都造成了影響。」朱清說,「希望福廈高鐵的運營,能夠展示兩岸和平發展願景,擴大兩岸 同胞溝通交流。」
他表示,福建與台灣地理距離相近,人緣血緣相親,台灣同胞有80%祖籍地都在福建,來往需求密切。特別是兩岸開放後交流日益頻繁,交通更是備受關注。
南昌鐵路局常務副局長佟永釗表示,福廈高鐵的建成,對完善福建省鐵路網布局,以及形成福廈綜合運輸通道,促進閩東南經濟及閩台經濟區的建設與發展具有重要 意義。
「福廈高鐵將全面提升沿線工業化和城鎮化水平,為海峽西岸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高效便捷的運輸保障。大大縮短海峽西岸與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區的時 空距離,進一步改善海峽西岸投資環境,促進福建沿海及內陸地區的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佟永釗說。
他表示,福廈高鐵對於地處發達經濟帶的閩東南地區作用尤其明顯。海峽西岸陸海交通一體化進程將加速,福廈間「城市聯盟」呼之欲出,將為沿線城市旅遊、地 產、物流、文化等產業鏈注入新的活力。海西核心區的區位、港口、產業、資源、開放優勢都將得到深度釋放,並將極大影響和改變人們的出行方式、擇業方式和生 活方式。
福廈高鐵開通後,不僅方便大陸當地居民出行,也對加強海峽兩岸人民交往有一定意義。屆時,從福州乘坐動車到上海只需6小時,福州到寧波3小時,福州到溫州 1.5小時。隨著閩浙贛沿海交通的整體提速,海峽西岸旅遊將全面迎來「動車時代」。

㈥ 福廈高鐵給周邊的經濟帶來了哪些積極的影響

當前,中國經濟增長進入經濟增速換擋期,既是經濟增長速度的換擋,又是經濟增長質量的換擋。新常態是我國經濟運行渡過增速換檔期、轉入中高速增長後的一種階段性特徵。二、新常態九大基本特徵:從換檔與新常態這兩個詞的用法,及其表現了來的特徵,我們可以從中看出,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會帶來什麼樣的積極影響。1.從消費需求看,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2.從投資需求看,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一些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大量涌現。3.從出口和國際收支看,我國低成本比較優勢發生了轉化,高水平引進來、大規模走出去正在同步發生。4.從生產能力和產業組織方式看,新興產業、服務業、小微企業作用更凸顯,生產小型化、智能化、專業化將成產業組織新特徵。5.從生產要素相對優勢看,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富餘人口減少,要素規模驅動力減弱,經濟增長將依靠人力資本質量和技術進步。6.從市場競爭特點看,市場競爭逐步轉向質量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7.從資源環境約束看,環境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8.從經濟風險積累和化解看,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9.從資源配置模式和宏觀調控方式看,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

㈦ 高鐵設站能為地方經濟帶來什麼好處

隨著我們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我們國家在工業方面的發展,現在我們國家的高鐵工業發展的非常發達,已經領先了全世界。自從我們國家開始加大力度發展高鐵,每個城市,每個地方都想爭取高鐵站的設立。因為當地如果設立一個高鐵站,能夠為地方的經濟帶來很大的提升。


綜上所述,高鐵站的設立能夠為地方經濟帶來極大地發展,主要是能夠給地方帶來投資以及人才。投資和人才這兩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投資才會有更多的就業機會,才會拉動當地經濟發展。有了人才才會使當地的企業能夠有一個更好的發展,也能夠促進經濟發展。

㈧ 高鐵和地方經濟的關系和相互間的影響

高鐵網路勢加劇地方經濟競爭
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軌道交通網路在年底便開始逐步成形了,最主要的是武廣客運專線通車。專線行車時速為三百五十公里以上,從武漢至廣州新火車站 (番禺石璧) 只是三小時的即日來回距離,往長沙更縮短至二小時。
廣州為中心輻射鄰近省市
按照當前已開工的高鐵線路來看,今後幾年,以廣州為中心的高鐵網路在四小時以下,除武漢、長沙外,還可到達南寧、廈門、汕頭、桂林等大城市,以至江西、湖南南部地區,覆蓋區域廣闊。三至四小時的行程是即日往返的距離內。
當廣州至武漢是三小時,而目前武漢至合肥的和諧號列車也只是一小時行程。換言之,武漢附近一小時行程范圍便已可擴及安徽南部和湖北的長江北岸。
以廣州為中心形成的三至四小時即日往返的區域,同時使在珠三角逐步形成的半小時至一小時生活和經濟圈內的地方與之連上,通過車站和列車班次便構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網路。這是由高速集體運輸系統創造統一市場或市場一體化的典型例子。
表面上,最大得益者是作為整個系統中心的廣州新火車站,或次一級的深圳新火車站 (龍華)和東莞虎門等。因為人流集中,但人流集中不一定產生出經濟活動來,最經典的例子是香港與深圳的羅湖邊境站,每天人流三、四十萬人次,也即是每年過億人次的往來人流,以人流規模來看,比不上東京新宿的每天三百萬人次的軌道交通出入乘客,但國際上有此人流規模的地方不多。
可是,除了近一、二年在香港方面的羅站內開始有幾間小店外,香港區屬於禁區,沒有經濟活動,上億人次的人流只是「流來流去」,沒有停留,沒有產生各種各樣的商貿經濟活動。深圳那方還有羅湖城,就連聯檢大樓的出口處還有商店、餐廳、飯館、書店等。
但是,總的來說,過境兩方包括火車站的經濟規模與每年上億人次的人流不成比例。故此,有人流而不懂得利用,人流只是流水般過境及流走。
以廣州新火車站為例,或許比羅湖過境站為佳。但是設計像機場候機樓,就算有商販活動,也不過是如內地機場,商店的數量有限,而且往往是偏於高檔高價,或甚至如機場的食肆咖啡店的高價低質。
上蓋建住宅未成氣候
新火車站的建築設計新穎,但本質上與傳統火車站似乎差別不大。火車站和周邊地區還是鐵道部門壟斷經營。鐵道部門的工作主要是把人流載運,期間只是多了升級的小賣店而已,總是把旅客盡快地搬離車站。
內地火車站的經營方法實際上與香港的港鐵一脈相承,還是十九世紀時期的文化和營運方法。香港比內地火車站的零售服務多了一點,多出的仍然十分有限。車站也沒有考慮周邊地方的配套發展。
香港與內地車站的差別是香港在車站上蓋建住宅,與發展商合作賣樓賺錢,而因為有住宅,便連帶有商場卻主要服務住宅的居民。
相對而言,內地車站由鐵道部門經營,也曾一度發展房地產,例如北京西站,可是與車站人流不協調,以虧本告終。
廣州新火車站作為長江以南的高鐵樞紐和珠三角地區軌道交通樞紐。人流每天肯定可有幾十萬人次,機場式的商店食肆卻不可能充分利用這龐大人流帶來的服務需求。每天幾十萬人次的流轉,對所在地的番禺來說,卻是賠了地,承擔水電下水道等的投資維修支出外,龐大的車站人流未必流出車站之外,推動番禺在車站附近地區的發展。
廣州新火車站便一如加工貿易那樣屬於飛地經濟,規模數字好看,地方上的得益極其有限。
於是,對廣州新火車站來說,它一個功能是轉乘,方便乘客在該站轉到其他站。但是,這個功能愈是成功,則人流便不停流轉,並不走出車站,對所在地的番禺不產生關系。
另一方面,如果番禺石璧未能從新火車站有所得益,石璧今後可能仍然只是一條村、一個鎮。或許有些改善,改善不大的話,即使從石璧可接上珠三角和長江以南廣大地區的軌道交通網路,從石璧當地上車的人不會多,因為居住當地和在當地工作的人不會多。
外來的人也不會來石璧,因為他們可以很容易經石璧轉到其他地方,例如廣州市、深圳市內,以至佛山、珠海,乃至香港、澳門、長沙、南寧、武漢。
以石璧與鄰近的東莞虎門鎮相比,虎門有更多的吸引力,包括服裝批發零售,以至食肆。就可能連居住於番禺石璧新火車站附近的當地居民,因為新火車站的轉乘方便,消費便會轉到虎門等其他地方,連原來在石璧的消費也轉移出去。石璧和周邊的村鎮可能得不償失,弄巧反拙,變成為高鐵、軌道交通網路發展的犧牲者。
以海外的經驗來看,高鐵等高速集體運輸系統的發展並不必然對地方經濟和車站所在地帶來好處。不少競爭力不強的中小城市連接了高鐵,既搶不到外來新增的需求,後者只是隨高鐵的高速流往更具吸引力的地方,也使本地的需求流失,城市因此而衰落,或地方發展至少停滯不前。
宜發展地方經濟吸引人流
番禺石璧作為廣州新火車站若只從轉乘方便來考慮,車站所在地不去發展地方經濟來吸引人流流出車站,在當地居住、工作、消費,它只可能是高效率的火車站而已。
同樣地,香港高鐵如果只連接上錦上路,從珠三角及內地來的人流便只會流轉。但如果把總站放在西九龍站,並銳意仿效東京的新宿來發展周邊地方,建構香港的副都心,廣州新火車站所滙集的珠三角及長江以南的龐大人流,便可以引來香港變成香港進一步發展的推動力。廣州新火車站愈是發展不了,愈是作為單純的人流轉乘樞紐,香港通過高鐵便愈可能把人流搶過來。
總而言之,高鐵、軌道交通網路的發展將會加劇車站和地方經濟的競爭。

㈨ 鐵路對政治經濟文化的影響與意義

鐵路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與安全作用東亞是世界上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同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與投資市場之一。我國是東亞地區、也是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鐵路建設就是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火車頭」。

一方面,我國已有和正在規劃、建設的國際鐵路運輸通道對於資源、物資的輸入輸出,具有重要的經濟、政治、軍事意義;

另一方面,國際經驗表明:作為交通運輸的鐵路是強化控制和保護領土的最有效的工具。作為亞洲最大的陸權國家,必須從全球發展定位和國家經濟角度、領土完整及國防安全的戰略高度認識中國鐵路具有的重大現實和戰略意義。

在國際市場經濟一體化進程和國內可持續發展的和諧發展理念的戰略層面上,鐵路發展的地緣政治戰略和安全作用毋庸置疑。

(9)高鐵對經濟的影響擴展閱讀

分級

根據線路意義及其在整個鐵路網中的作用,劃分為3個等級:Ⅰ級鐵路:保證全國運輸聯系,具有重要政治、經濟、國防意義和在鐵路網中起骨幹作用的鐵路,遠期國家要求的年輸送能力>800萬噸;

Ⅱ級鐵路:具有一定的政治、經濟、國防意義,在鐵路網中起聯絡、輔助作用的鐵路,遠期國家要求的年輸送能力≥500萬噸;

Ⅲ級鐵路:為某一地區服務,具有地方意義的鐵路,遠期國家要求的年輸送能力<500萬噸。

㈩ 高鐵技術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中國高鐵走出去的經濟意義:
第一,「高鐵外交」開啟中國外交的3.0時代
「高鐵外交」作為國家新名片,它是技術集成、產業配套、重大裝備、國際融資、國際貿易、國際關系協調等的綜合能力的表現,標志中國外交開始走上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地位相匹配的發展道路,開啟了中國外交的3.0時代。
第二,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
中國高鐵的生產和出口已具備相當實力,高鐵的核心技術優勢非常明顯,技術輸出正是建立高鐵國際優勢的開始。中國高鐵「走出去」對中國高科技產業輸出起到引領作用,必將帶動一大批高科技產業騰飛,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助於「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歷史性轉變。中國標准必將引領世界。
第三,中國高鐵「走出去」有利於建立國家安全體系
中國是一個陸權大國,鐵路修到那裡,國家的意志就通達到那裡,國家的安全體系就建構在那裡。以高鐵為支柱的歐亞大陸經濟整合,將為中國帶來一個陸權時代。當「海權」與「陸權」並存時,中國就可以在其全球戰略態勢上建立起一個對沖的局面。誰制定了未來世界范圍內高鐵的技術標准和管理體制,誰就掌握了保障國家安全的「陸地法」。中國高鐵「走出去」維系著中國在歐亞地緣政治和全球格局中的地位,維系著邊疆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防安全的重大使命。
第四,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我們曾經以向東發展的海洋戰略,希望加入全球經濟循環,承接產業轉移,促進重大裝備的出口。嚴峻的國際環境迫使我們既要堅持以上海自貿區為新起點,實施新一輪對外開放,又要調整戰略,向西、向北、向南發展。謀劃中的中國高鐵「走出去」,包括三個戰略方向:通過俄羅斯進入歐洲的歐亞高鐵;從烏魯木齊出發,經過中亞最終到達德國的中亞線;還有從昆明出發,連接東南亞國家,一直抵達新加坡的泛亞鐵路。高鐵「走出去」是中國經濟突圍發展的戰略需要。
第五,中國高鐵「走出去」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高速鐵路「走出去」,為中國在未來發展提供了全新廣闊的地緣空間,高鐵就是升級版的現代絲綢之路。高鐵將把中國的商品、產業、裝備、文化和思想傳播出去,中國高鐵將與中國航天、中國海洋深潛等戰略高技術一道,助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閱讀全文

與高鐵對經濟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