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自一年我國北方經濟逐漸恢復南方經濟得到發展這主要是因為什麼
1、南移歷程:江南經濟原先比北方落後,後來逐漸趕上和超過北方,其經歷了「初步開發——開始趕上——繼續發展——超過北方」這樣一個過程。
(1)先秦、秦漢時期,江南地區的社會生產比黃河流域落後,我國經濟重心在北方。春秋戰國時期,南方曾經出現了。
⑵ 二戰後,日本經濟恢復發展的原因有哪些日本發展經濟的經驗中有哪些值得我國借鑒
二戰後,日本對整個社會進行了重大改革和調整。政治上,解散了日本 軍隊,建立民主政治,實行法制;經濟上,解散財閥,有效地控制壟斷,分散股份,分割大企業;實行土地改革,基本上實現了耕者有其田。在經濟生活中,政府進了行有效的干預。可以說,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之所以能夠創造經濟 「奇跡」,有其客觀因素,但政府的經濟行為在主觀因素中也起了重要作用。政府經濟行為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制定經濟計劃和產業政策。政府的經濟計劃主要是預測未來、通報情況、協調關系,引導企業更好發展,而不是具體操作和發號施令。日本產業政策的形成、發展和成功的關鍵是日本存在一個 「官民協調體制」,或稱之為 「政府與產業協調」的經濟體制。戰後日本在不同歷史時期,都制定了相應的產業政策。大致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 50 年代。產業政策的目標是建立自主產業體系。為實現這個 目標,一方面統制進口和限制對內直接投資,實行產業保護政策;另一方面在財政金融和產業組織政策等方面,採取必要手段,對產業進行培育和扶植。這些政策在 50 年代後期獲得顯著成效,實現了產業自主,國民經濟開始高速 增長。 第二階段是 60 年代。產業政策的目標是,在現有產業結構重新工業化的 同時,逐步實施外貿自由化和投資自由化,建立與國際相適應的產業體制。在這期間,日本實現了完全就業和產業結構的重組和工業化,增強了出口競爭力。與此同時,扶植產業的政策已經過時。另外,隨著企業大型化,還 出現了環境污染和壟斷企業支配市場等弊端。因此產業政策必須有一個大的調整。 第三階段是 70 年代。產業政策的目標是,加強競爭,反對壟斷,保護環境。伴隨著石油危機而來的國際間產業調整,日本又進行了新的產業調整。70 年代初對四大公害的批判,使自然環境服從產業發展的政策轉向以保護自然環境為主的產業政策。 1977 年 《禁止壟斷法》的修改,加強了對壟斷企業的限制,並使其成為產業政策的中心。 第四階段是 80 年代,產業政策的目標是,轉變經營軌道,擴大內需,大力發展高技術產業。隨著貿易摩擦加劇,日元大幅度升值,日本產業政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為了實現以國際協調為目標的產業調整,日本政府正力求幾十年來的經濟運行軌道的轉變,從出口主導型產業體系轉變為擴大內需型產業體系。同時提出 「技術立國」的口號,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戰後日本經濟從 1956 年開始起飛,經濟增長率持續多年達到 10 %左右,而工業增長率高居 15 %左右。 1956 年,經濟恢復到戰前最好水平,當時國民經濟生產總值大約有 240 億美元,是美國的 1/15 ,德國的 1/2 ,人均國民生產總值 270 美元,在資本主義世界名列第 35 位。在日本國民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按美元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看,大致是在 1966 年超過英國, 1968 年超過法國和西德,僅次於美國和蘇聯,到 80年代後期,已與美國並駕齊驅,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經濟強國。當今世界,到處是日本產品的入侵,日本產品以其質量過硬,款式新、技術高、價格便 宜贏得了廣泛的國際市場。其汽車、機電產品、高性能電子 計算機等領導著國際新潮流。 日本發展經濟的經驗中有哪些值得我國借鑒?日本的成功經驗對中國的啟示 循環經濟在中國已經由一個陌生的名詞和概念上升為指導國家和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原則和戰略,並從內涵和外延上都有很大的發展?但是,由於中國走的是一條趕超型工業化道路,資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復雜性和艱巨性都是發達國家所未經歷過的,讓我們更認識到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性?日本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經驗,對中國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重要的借鑒和啟示作用? (一)健全法規體系 循環經濟作為一場變革傳統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的社會經濟活動,需要一個明確的導向系統,一個可靠的支撐系統?法律因其自身固有的規范性和強制性的特點可以對循環經濟進行觀念表達?價值判斷和行為規范?日本是全世界制定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的先行者,循環經濟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實施,使日本在發展循環經濟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制定的《促進建立循環社會基本法》更是從法制上確定了21世紀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向? 中國已制定了一些發展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如《清潔生產促進法》?《環境影響評價法》等,但是,當前中國環保法律仍然是基於末端治理或分段治理,過分強調污染發生後的被動措施?某些條款僅有一些方向性和概念性的籠統表述,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細化?如在單個企業的循環經濟方面,關於廢棄條件的設置?強制回收的建立?回收和回用率的確定?經濟刺激機制的系統化和可操作化?循環信息的公開等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的立法規制?中國必須完善循環經濟法律法規,通過立法手段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利用其強制性來督促企業和民眾的可持續生產和消費行為? (二)完善政策機制中國已經實行的環保經濟政策有排污收費制度
⑶ 如何推動我國經濟轉型,加快轉變經濟發
縱觀當前的經濟發展形勢,我們可以意識到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刻不容緩,亟待解決。
這是因為:
第一,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方式難以為繼。我國既有的經濟發展方式的特點為靠便宜發展經濟。我國的資源環境便宜,勞動力豐富便宜。資源環境便宜說明我們環境資源的成本低,成本低即意味著污染大。勞動力便宜,意味著工人的工資低,那麼工人的勞動積極性和創造性就會被扼殺,工人的購買能力就下降,那麼國內需求就不足,經濟增長就緩慢。此外,我國的產業鏈處於低端狀態,我們的工業只管加工、製造而沒有創意、設計、營銷等環節。很多知名品牌都在中國生產,不僅在中國消耗資源,還把污染留在中國,不僅賺的錢少,還留下許多環境問題。還有過度依賴外需。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十分重視與外國的經濟貿易,許多投資者都看好國外投資,往往而忽略了國內的市場。我國是人口大國,消費需要理應很大,但是我國經濟過度依賴外需而忽略內需。
第二,國際格局發生變化。隨著周期性的國際經濟危機地不斷發生,國際經濟發生巨大變化,當前的世界經濟是一個一體化的經濟,牽一發而動全身。只要其中有一些大國經濟發生變化,那麼我們國家的經濟必然會受到影響,例如2008年的經濟危機,美國要恢復實體經濟,加強出口,此時中國要靈活地改變出口的產品。否則中國的出口必然會受到巨大影響。
第三,我國經濟進入到追求質量而不只是追求速度、規模的階段。過去的幾十年中,我國一直以發展速度經濟和規模經濟為主,不注重經濟發展的質量。那樣帶來的只有微弱的經濟成效和巨大的環境污染。
第四,我國經濟走上內生增長、創新驅動軌道的需要。隨著經濟危機的不斷發生,我國政府意識到發展創新型經濟的重要性,要主要依靠本國產業來帶動經濟的發展。
第五,我國經濟結構單一,主要以工業為主,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縱所周知,自我國發展工業以來,一直以工業為主,第三產業發展極度緩慢。作為正確的經濟發展結構應該是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調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其實質是要求我們採取綜合措施,加快形成與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相一致的發展方式。
根據十七大的精神指示,在當前和今後的時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要做到「兩個堅持」和「三個轉變」,
即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
(window.cproArray = window.cproArray || []).push({ id: "u3054369" });
路,堅持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方針,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那麼我們具體怎麼做呢?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能充分發揮的道路。人力資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資源在市場的自發調節下得到合理的配置。正所謂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要更為注重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來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通過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要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服務性行業的發展,增強大三產業所佔的比重。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的第三產業占整個GDP的比重僅有40%,而第三產業人員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僅有33%,比發達國家低20~30個百分點。而發達國家的第三產業就業佔70%~80%,可見,我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後造成第三產業吸納就業容量大的優勢得不到發揮。在當代經濟模式中,知識經濟發揮了無可比擬的作用,如美國的矽谷。所以,我們還應該發展以知識為內涵的知識經濟,國家應該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鼓勵知識經濟的發展。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發展現代服務業,但要遵循經濟的發展規律,要創造條件。此外,農業、工業與第三產業之間要協調發展。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要堅持城鄉和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改革開放以來,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東部地區、中部地區還是西部地區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發展。但與城市相比,農村發展相對滯後;與東部地區相比,中西部地區發展相對滯後。城鄉之間和區域之間發展差距仍然較大。因此,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就需要堅持城鄉和區域協調發展的戰略,堅持不懈地實施統籌城鄉和區域發展的方針和政策,在繼續推進城市化的過程中,扎扎實實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在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現代化的同時,促進中部崛起、西部開發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要進一步擴大內需。我國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消費人群龐大,但是由於我國傳統的消費觀念,大部分居民處於保守狀態,把錢存在銀行而不大願意拿出來消費,所以我國內需不足。此外,我國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大國,農民占絕大多數,所以農民群體也是主要的消費者。國家要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收入,才能提高消費水平。因此,要促進經濟增長,就必須要刺激居民消費,拉動擴大內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要通過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科學發展需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加強生態建設。科學發展需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加強生態建設。要從一次性和單一性利用資源轉向循環利用和綜合利用資源,從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增長轉向以環境優化增長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均資源明顯不足。人均耕地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警戒線。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礦產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進口依賴程度已經超過40%。而在降低單位產值的能耗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與此同時,我國在減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任務十分艱巨,因污染物高排放引起的重大環境事件,危及了人民群眾的生活。所以,節能減排不僅是節省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問題,更關繫到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本等科學發展的全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加快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目前我國的收入分配製度存在兩個大問題:一是貧富差距大,二是國家財政收入佔GDP比重高。在當前社會,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收入差距不是越來越小,二是越來越懸殊。貧者越窮,富者愈富!此外行業之間和區域之間的收入差距也不斷拉大,特別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拉大。所以國家要採取公平與效率兼顧的政策,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對高收入者收取高稅收,取締非法收入等。我國的財政收入要一直佔GDP比重絕大部分,收入分配製度不合理。因此,國家要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改變收入分配格局。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要改革科研體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再一次把自主創新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我們應該把握住機會進行創新。改變傳統的閉塞落後的教學方式,完善教育體制,積極倡導鼓勵創新,設置創新科研項目,提高我國整體的創新能力。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供技術和智慧支持。
⑷ 二戰後,西歐和日本的經濟恢復和發展的過程中共同原因對我國發展經濟有何借鑒意義
引進國外優秀人才、技術、管理經驗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很大幫助
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著手恢復和重建國家經濟。50~70年代,西歐經濟出現持續高速發展。這種高速發展主要是由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這些國家雄厚的工業基礎及技術基礎、美國的大力扶植和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宏觀指導等多種原因促成的。首先,工業革命以及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西歐在人才、技術、管理經驗甚至對外經濟聯系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優勢,為西歐經濟恢復與發展奠定了較好基礎。伴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進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又先後投資建立了一系列新興工業,如核能、計算機、激光、宇航等。同時,又對傳統的工業部門,如鋼鐵、汽車製造等進行了固定資本的投資和技術改造,對農業部門也注意提高農業機械化的程度。現代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技術後,極大的促進了戰後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其次,戰後美國加大對西歐的經濟援助雖是為了加強對西歐的控制、進一步鞏固資本主義陣營,以對付蘇聯,但在客觀上為西歐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再加上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都採取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尤其是西歐國家加強了對經濟的宏觀指導,積極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利用國家力量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有利於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干預和調節,促進了對基礎工業和新興產業的投資,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極大地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這一切都為50~70年代經濟的高速增長奠定了基礎。
戰後日本經濟的恢復和發展也很快。50年代末日本經濟就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從50年代中期起開始進入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時期,60年代末,日本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日本經濟能取得這樣的成就,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是戰後美國在日本進行社會改革,並推行非軍事化政策。通過改革,進一步廢除了生產關系中的封建落後因素。日本政府利用國民經濟非軍事化、國防開支小的有利條件,制定了外向型的經濟發展戰略,為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二是戰後美國對日本經濟的扶植。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爆發後,日本接受了美國幾十億美元的「特殊訂貨」,這使日本經濟迅速發展起來。三是制定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先進科技,其中大力吸收國外最新科學技術,為己所用,推陳出新,成為促使日本經濟騰飛的翅膀。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日本在戰後初期科學技術落後二三十年,為盡快縮小差距,日本政府採用了「吸收性技術革新」戰略,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後再加以模仿、消化與創新,從而走出一條「引進、改良、吸收與創新」的新路子。在日本人的經營思想中,沒有「日本」這一概念,它的產品是面向世界的,引進觀念也沒有國界的分別,只要是對自己有用的都引進。正是這種大膽引進與創新相結合的精神,帶來了日本經濟的騰飛和現代化。
⑸ 2010年我國經濟形勢分析
2010年中國經濟發展環境分析 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依然較強,經濟仍具備實現平穩快速增長的有利條件。但也應看到,經濟運行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因素,一些長期性的矛盾和問題還需要通過深層次的改革和調整來加以解決。 (一)外部條件分析 2010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復增長需要較長時期。在各國開出的「強力葯方」作用下,全球經濟出現大病初癒跡象。美國經濟在經歷了前幾個季度的衰退後初露增長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經濟體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開始出現復甦跡象,但目前仍面臨失業率飆升、財政赤字劇增和消費不振等諸多挑戰,經濟刺激計劃也將收縮或陸續退出,經濟全面復甦將是一個曲折而漫長的過程。 (二)內部條件分析 1、國內消費市場拓展空間廣闊,但難度增大 國內消費市場仍有很大的潛力:首先,農村消費市場將會迅速啟動並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其次,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信心增加,有利於刺激本輪消費升級。但是,在當前就業形勢嚴峻、農民增收困難情況下,同時受未來支出和消費習慣等多重因素制約,我國消費增長難以持續保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 2、國內投資增長具備潛力,但民間投資意願不強 我國的國內投資增長具備一定的潛力,主要表現在:就業壓力和改善現狀的迫切願望,形成了高漲的投資熱情;房地產、汽車工業發展帶來的產業規模擴大以及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等變化,為投資提供了廣闊空間;巨大的國民總儲蓄和國外投資,為投資提供了充足的資金支持。但目前經濟增長動力主要還是依靠投資拉動,政府投資增速比民間投資增速要快得多。實現經濟明顯復甦的關鍵還是要帶動民間的投資。 3、穩定出口政策成效明顯,但外貿形勢不容樂觀 首先,近期人民幣升值壓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現較大幅度貶值。美元中長期弱勢格局難以根本改變,而中國擁有世界第一的外匯儲備和巨大的貿易順差,人民幣升值壓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於中國出口回升。其次,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國際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中國成為最大的受害國。中國未來要想重現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續高速增長局面已不太現實。 4、工業增長條件充足,但結構調整難度很大 一方面,工業經濟增速發展條件充足:工業企業利潤的增長慣性依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水平的改善;消費升級步伐的不斷加快,投資較快增長的態勢將增大對製造業產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業快速增長的同時也帶來了產能過剩這一中國經濟的頑疾。前幾年出口的指數型增長,吸收了我國不斷產生的過剩產能。 5、財政和金融環境良好,但通脹預期逐漸顯現 2010年我國面臨的財政和金融環境相對比較穩定和良好。首先,財政實力和外匯儲備實力逐漸增強。近年來,中國財政收入出現快速增長趨勢,財政實力不斷增強。其次,我國的外債償債率,負債率等各項指標均持續回落。再者,金融監管體系在穩健提高。但也要看到,2010年全國通貨膨脹的預期和壓力,都將逐步增強。 ◆2010年中國經濟走勢預測 2010年總需求的變化將呈溫和走高的趨勢,隨著世界經濟回暖,外貿出口的狀況將發生比較明顯的轉變。在此背景下,2010年的經濟增長將會保持平穩上升的趨勢。 1、投資仍將保持較大規模 2010年投資增長的可持續性仍然樂觀。主要原因在於:其一,新開工項目增速達81.1%,顯示未來仍有大量在建投資項目支撐較快的投資增速;其二,2009年中央政府安排新增的財政投資4875億元之中仍有2000億元左右尚未投入使用,政府投資空間較大;其三,隨著外需可能逐漸恢復,政府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奏效,民間投資有望進一步回升。 2、消費增速會進一步加快 2010年,隨著中國消費信貸市場的發展,政府公共教育和醫療支出的增加,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新農村建設的實施和推進,中西部消費潛力的釋放,以及其它推動消費的政策和結構性改革,將對居民消費起到更有力的推動作用。 3、出口有望轉負為正 從目前情況分析,2010年世界經濟有望出現緩慢復甦,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環境總體趨於改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10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1%。隨著各國穩定金融市場的政策措施取得明顯成效,金融市場風險降低,增強了金融機構放貸的信心。 4、嚴重通脹不會出現 面對2009年的天量貨幣供給、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等因素,「2010年必定通脹」是極富市場感召力的一種觀點。在一個封閉的經濟體中,通貨膨脹的生成可能源於中央銀行對貨幣發行權的使用,向市場注入了過多的流動性,也可能源於商業銀行擴大信貸供給,在貨幣乘數的放大效應下,導致了貨幣擴張。但是,在一個開放的系統中,通貨膨脹的生成不僅僅導源於以上兩個原因,外部因素推動也是一個重要導因。基於國內和全球過剩產能的存在和總需求的不足,我們認為,2010年不會出現嚴重通脹。 5、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會延續,結構調整將成為主要抓手 2010年我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但是2010年的支出結構將會更加優化,對於民生、社會保障等領域會加大投入。2010年貨幣政策走向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2010年將繼續落實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合理把握信貸投放節奏,發揮好貨幣政策在支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適時適度開展公開市場操作,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 預計2010年GDP增長將達到9%左右;2009年1—10月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名義增長率達到33.1%的水平,2010年的投資增長速度仍將延續;從消費增長率來看,2009年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18億元,同比增長16.2%,全年將保持16%的水平,2010年的消費增長率將是溫和上升趨勢;進口增長率在2009年1—9月累計同比負20.4%,出口增長率負21.3%,但自8月份進出口已出現收窄趨勢,2010年外貿情況會有所改善。
⑹ 新中國成立以後,為了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黨中央採取了什麼有效措施結果怎樣
分三個階段
1、限制利用階段(一千九百四十九——1952)。從1949年建國到1952是我國認識和處理非公有制經濟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黨和政府從我國的具體實際出發,在繼承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認識成果的基礎上,對非公有制經濟作出了基本正確的分析判斷,採取了正確的政策。
早在1947年12月,中共中央就明確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沒收封建階級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國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在這一綱領的指導下,隨著解放戰爭的進展,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人民政府沒收和接管了屬於國民黨國家壟斷資本的金融和工商企業,從而構成了新中國最初的國有經濟的主要構成部分,向建立國營領導下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新型經濟體制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大經濟綱領實現之後,新民主主義的經濟主要由五種成分組成。在五種經濟成分中,國營經濟處於領導地位,掌握國家的經濟命脈。在三年的國民經濟恢復時期,我國實施了「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合作、內外交流」的基本經濟政策,達到了發展生產,繁榮經濟之目的,使各種經濟成分在國營經濟領導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國家優先發展國營經濟、積極扶持合作經濟、鼓勵國家資本主義經濟。對於國營經濟,政府在接管官僚資本的過程中,由於貫徹「原職、原薪、原制度」的政策,較好地調動了管理人員和職工的積極性,並在此基礎上實行民主改革,使國營企業的勞動生產率有較為明顯的提高。對於私營經濟,一方面實行以「節制資本、統制貿易和加強計劃」為主要內容的管理政策,通過在活動范圍、稅收政策、市場價格、勞動條件等諸方面對私營經濟不利於國計民生的方面予以限制;另一方面,國家通過調整工商業,開展城鄉物資交流,活躍市場流通,並且擴大了對私營工業的加工訂貨和產品收購,從而使私營經濟獲得了正常利潤,能夠進行生產和擴大再生產。
2、根本改造階段(1953——1956)。從1953年社會主義改造醞釀到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國認識非公有制經濟的第二階段。在此階段,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地位降低。
在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前進的過程中存在著一個過渡時期。我黨經過充分醞釀,於1952年底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其核心是「一化三改造」。從1953年開始,對個體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就成為過渡時期總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利用、限制、改良」的政策,通過國家資本主義形式,經歷了統購統銷、加工訂貨、公私合營等階段。對個體農業、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採取了合作的道路。個體農業的改造經過了農業生產互助組、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再到社會主義性質的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三個階段;個體手工業經過了手工業供銷合作社、手工業生產合作社和合作工廠三個階段。到1956臘尾,「全國私營工業戶數的99%,私營商業戶數的82.2%,分別納入了公私合營或合作社的軌道;加入合作社的農戶佔全國農戶數的96.3%,其中參加高級社的農戶佔全國農戶數的87.8%;參加合作社的手工業人員已佔全體手工業人員的91.7%」
當時我黨認為,總路線實質就是使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製成為我們國度和社會的唯一經濟基礎,即把當時非公有制經濟佔主體階段變為公有制經濟佔主體階段,從而使我國社會的所有制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1956年同1952年相比,「國民收入中各種經濟成分的比重,國營經濟由19.1%上升為32.2%,合作經濟由1.5%上升為53.4%,公私合營經濟由0.7%上升為7.3%,以上三種經濟成分之和由原來的21.3%上升為92.9% ,而和私營經濟則分別由原來的71.8%和6.9%下降到7.1%和0.1% 。在工業總產值中,社會主義工業佔67.5%,國家工業佔32.5%,資本主義工業接近於零;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中,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佔68.3%,國家資本主義商業和由原來的小私商組織的合作化商業佔27.5%,私營商業只佔4.2%」[5]。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結果,不僅是由於在這一階段我國對非公有制經濟採取從限制到消滅的政策,更重要的是由於我黨對馬克思主義某些論斷進行簡單教條的和嚴重脫離了中國的具體實際。
3、取締消滅階段(1957以後)。我國對個體經濟的認識,經歷了一個由積極探索,返回正確道路到完全陷入迷霧的過程。
黨和國家領導人於1956年底認識到發展個體經濟重要性,於是在翌年初對個體經濟進行了一次短暫的再探討,提出了利用個體經濟形式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一系列正確思想:提出了長期保留個體經濟獨立經營的主張;針對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後個體工商戶出現的新情況,提出了調整所有制結構的新思路;提出工商業者不是國家的負擔,而是一筆財富的觀點。但是這些並未根本上突破過渡時期總路線的認識框架,也未制定具體的政策加以鞏固,仍然把馬克思、恩格斯設想的完全公有制當作我國現實目標去追求。對個體經濟在我國的積極作用和發展商品經濟的歷史必然性認識不牢固,因此沒有能夠在實踐中堅持下去。相反,1958年之後,由於對主要矛盾判斷的失誤,黨內經濟建設方面急躁冒進思想的發展和政治上「左」傾觀念深化,經濟體制的變動服從於「大躍進」的需要,服從於提前建設社會主義、跑步進入共產主義口號的需要,對「三大改造」後剩下的個體工商業者採取了更加嚴厲的限制和改造措施:一是組織入社,對個體手工業戶,除極個別的特種工藝手工業戶外,都要組織加入手工業合作社;二是把集體工商業並入或轉入國營企業。1958至1959年,絕大部分的集體工商業都已經轉為國營,留下的少量合作店、合作組也基本上只保留了形式,實際上都歸對口國營企業統一核算。
⑺ 中國古代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原因
沒有看書 隨便答幾句
談到中國古代經濟的恢復,那就說明恢復前有破壞。
那麼破壞的原因大致都有二種,一是外族的侵略,如五胡亂華,蒙滿入關。還有可能就是統治階級內部問題所導致的戰亂,而其中大多又都伴隨著農民起義。前者所引發的經濟破壞,都會隨著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由於少數民族的經濟文化的的落後性,必須採用中原的生產方式和接受中原文化,並建立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這樣農耕經濟可以很快的恢復和發展,畢竟農耕經濟是最適合中國古代中原地區的。比如滿清是馬背上的天下,但是不能馬背上治天下,雖入關後完全繼承了中原的典章制度,並有所發揮,滿人重視科舉,而且滿人的大部分皇帝都是勤政的,甚至比明朝的漢人皇帝更加勤勉。如果是農民起義造成的經濟破壞,一般起義平息後,統治者都會吸取教訓,採取一些緩解農民負擔的政策,這樣可以鼓勵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也就是說是農民起義的打擊促使統治者緩和階級矛盾,所以經濟會在一段時間的恢復並有所發展。
至於你說的世界現代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原因,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特性,不好一概回答,而且資本主義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道路有很大區別。但大部分國家的共性就是,完善了經濟制度,特別是資本主義國家的凱恩斯經濟理論的應用,一定程度上縮減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無序性。其次就是各國都重視科技的作用,還有就是美國為了推行其霸權政策,對一些國家的援助。
回答的很概括,有不少漏洞,不知道對您又沒有幫助。
⑻ 1949年—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為了恢復和發展我國國民經濟,採取了哪些主要措施(4分)扼要指出上述措
(1)主要措施:沒收官僚資本,建立國營經濟;穩定物價,統一財經;深化土改,發展農業生產,合理調整工商業,調動私營工商業者的積極性;精兵簡政,工礦業實行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4分)
(2)共同特點:圍繞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的目標而展開,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並舉;有區別、有步驟。注意政策和策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3分) (3)基本原因:經濟的極端落後和嚴峻的經濟形勢;中共七屆二中全會確定工作重心轉移,以恢復和發展生產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中央建立起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政治經濟體制,起了強有力的領導作用;人民政府針對我國經濟成分復雜的特點,實事求是,採取切實可行的政策,為經濟建設服務。(3分) ⑼ 1. 簡述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廣告發展的表現。(請求廣大各路好人知道答案的,來救命下,萬分感激啊啊啊啊)
告所佔版面比例很高 ⑽ 建國初,我國國民經濟是怎樣得到全面恢復和初步發展的 經濟恢復活動和三大改造。 與怎麼更好的恢復我國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