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巴黎經濟發展

巴黎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02:01:01

❶ 15世紀法國的經濟發展狀況

luis11[1461-1486]
城市經濟轉變巨大的時期
水陸商人成了僅次於貴族躋身於上流社會的群體內,但貴族和當上商業的領導容者魯昂的商人不睦,商人為了自身生命財產的安全,紛紛遷到其他地方居住,
交通運輸業方面由於巴黎地區法制體系的崩潰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布匹業的產銷極大下滑
政府規定所有工匠必須在自己工作,影響了工業集約化,
金融業和商業也遠不如其競爭對手
當時能算得上興盛的行業只剩下玩具業和帽業
紡織業方面由於巴黎紡織師傅拒絕改進新技術,而法國城市聖馬賽更新了技術,結果作為舊日法國紡織中心的巴黎大批紡織商人破產
但是布匹潤飾業印染業和絲綢業確由於貴族的支持而發展的很好

整個的經濟形式就是動盪不安之中

❷ 巴黎的發展史

巴黎簡介
法國首都巴黎(Paris)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市區人口217萬。城市本身踞巴黎盆地中央,屬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1月平均氣溫3℃,7月平均氣溫18℃,年平均氣溫10℃。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北部諸郊區主要為製造業區。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葯、食品等。奢華品生產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生產傢具、鞋、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等。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
巴黎是法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巴黎有75個圖書館,其中國立圖書館規模最大。該館創建於1364—1380年,藏書1000萬冊。

巴黎擁有50個劇場,200個電影院,15個音樂廳。巴黎歌劇院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歌劇院,位於市中心的奧斯曼大街,佔地11萬平方米,整個建築兼有哥特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法國國家音樂學院和舞蹈學校也設在這里。

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是世界聞名的露天畫廊,每天都有不少畫家在這里即席作畫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聖·日耳曼德伯廣場等地,青年學生和市民經常自帶樂器舉行音樂會,表演各種節目。

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採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❸ 法國的農業等經濟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法國農業極度發達,是世界主要農業大國。主產小麥、大麥、玉米和水果蔬菜。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機械化是法國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國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產率很高。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

法國商業十分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電子商務在法國異軍突起,2009年法國網購銷售額達250億歐元,與2008年同比增長了26%。據FEVAD預測,2010年電子商務的營業額有可能超過300億歐元,增長24%,2012年將達450億歐元。巴黎是世界性的消費中心,大量的高檔時裝、香水、化妝品以及波爾多紅酒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消費者前來購物消費。

法國旅遊收入佔GDP總量的7%。平均每年接待外國遊客8200多萬人次,是世界第一旅遊接待國。超過該國人口。預計到2015年達1億。旅遊從業人員達84.4萬人,旅行社5324家。全國有20533家旅館和14879家各類小旅店、野外宿營地、青年之家等。有餐館和咖啡館187066家。2010年,法國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球最適合居住的國家。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區及阿爾卑斯山區都是舉世聞名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

服務業在法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服務業產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5%以上。

法國是世界貿易大國,外貿進出口總額排名世界第五;其中出口總額位列世界第六,進口總額位居世界第四。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另一是非產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

❹ 巴黎具有什麼特點,要5點.

1,它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之一。

2,巴黎是法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
它的北部諸郊區主要為製造業區。最發達的製造業項目有汽車、電器、化工、醫葯、食品等。奢華品生產居次,並主要集中在市中心各區;產品有貴重金屬器具、皮革製品、瓷器、服裝等。外圍城區專事生產傢具、鞋、精密工具、光學儀器等。印刷出版業集中在拉丁區和雷米街。大巴黎(都市)區電影生產量佔法國電影生產總量的四分之三。巴黎大部分銀行、保險公司的總部(包括法蘭西銀行和證券交易所)均設在「市場」(1183—1969年為當地的中心市場)的西側。

3,巴黎是法國文化、教育事業的中心,也是世界文化名城。

像法國著名的法蘭西學院、巴黎大學、綜合工科學校、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橋路學校以及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等均設在巴黎。此外巴黎大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253年。巴黎還有許多學術研究機構、圖書館、博物館、劇院等。

4,巴黎的「街頭藝術」十分活躍。

城市西北部的泰爾特爾藝術廣場是世界聞名的露天畫廊,每天都有不少畫家在這里即席作畫出售。在市中心的沙特萊廣場和聖·日耳曼德伯廣場等地,青年學生和市民經常自帶樂器舉行音樂會,表演各種節目。

5,巴黎是一座世界歷史名城,名勝古跡比比皆是。

埃菲爾鐵塔、凱旋門、愛麗舍宮、凡爾賽宮、盧浮宮、協和廣場、巴黎聖母院、喬治·蓬皮杜全國文化藝術中心等,是國內外遊客流連忘返的地方。美麗的塞納河兩岸,公園、綠地星羅棋布,32座大橋橫跨河上,使河上風光更加嫵媚多姿。河中心的城島是巴黎的搖籃和發源地。塞納河畔聖米歇爾林蔭大道有綿延數公里的舊書市場,每天都有不少國內外學者、遊客來這里選購心愛的古籍,形成塞納河畔古老的文化區——拉丁區的一大特色。

6,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

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採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7,巴黎有「花都」之美稱。

它既保留著許多聞名世界的歷史遺跡,又有許多宏偉壯麗的現代化建築。

8,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❺ 巴黎經濟會議的背景及其內容和影響是什麼樣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和前蘇聯在歐洲展開了爭奪。

1946年,希臘爆發內戰,同時前蘇聯正在向土耳其施加壓力。美國為了阻止希臘共產黨和左翼力量取得政權,防止土耳其成為前蘇聯的勢力范圍,接受英國的建議,決定援助希臘和土耳其。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總統在國會發表演說,他在這次演說中提出的觀點,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他向國會議員們描述了這兩個國家局勢的「嚴峻性」,說少數人和外來勢力,意圖將極權主義政權強加給希臘和土耳其人民,這將破壞美國的安全。杜魯門主張通過經濟和財政援助,幫助希土兩國維持穩定。

美國國會經過兩個月的辯論,批准了杜魯門提出的援助希臘、土耳其法案,同意撥款4億美元援助這兩個國家。

備受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摧殘的歐洲各國,經濟一蹶不振。1946年冬季,西歐各國又遭受百年不遇的嚴寒,低溫持續兩個多月,低迷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燃料、糧食嚴重匱乏,人民生活極度困難。法國居民每天的口糧僅為半磅麵包,英國居民的糧食也開始定額供應。義大利和德國更為糟糕,物價飛漲,貨幣嚴重貶值。

經濟的嚴重困難,引起人民的極大不滿,帶來社會的動盪不安。西歐各國共產黨的力量,在這種經濟和社會狀況中,逐漸強大。法國共產黨在大選中成為第一大黨,義大利共產黨在大選中成為第三大黨。

面對西歐各國的困境,美國政府無比焦急,擔心西歐各國的共產黨會成為執政黨,並最終倒向前蘇聯的共產主義陣營,使美國與前蘇聯在全球的力量對比不利於美國。另一方面,西歐各國經濟不振,大大減少了美國產品的出口,對美國本身的經濟發展非常不利。

美國政府認為,對希臘和土耳其的援助,僅僅是維持歐洲穩定問題的一個部分。1947年3月,美國政府組建兩套班子,開始研究全面恢復歐洲經濟的方案。

4月28日,國務卿馬歇爾發表廣播講話,他說西歐這個「病人已經奄奄一息」,而美國這個「醫生還在躊躇」,呼籲馬上採取行動,援助歐洲。

5月8日,副國務卿艾奇遜受杜魯門總統委託,在密西西比州發表演講,強調美國必須緊急援助歐亞兩洲,否則這些地區將「破產」。

5月23日,凱南領導的國務院政策設計委員會,向馬歇爾遞交報告,提出只有向西歐經濟「輸血」,才能控制西歐。

5月27日,助理國務卿克萊頓向馬歇爾提交報告,建議3年內向歐洲提供60~70億美元的援助。

國務院經過一番研究,確定了援助歐洲的方針。1947年6月5日,馬歇爾借哈佛大學授予他榮譽學位的機會,發表了12分鍾的演講。他首先分析了歐洲的困境,指出歐洲經濟結構處於崩潰的邊緣,需要大量的外部幫助,否則就會在經濟、社會、政治方面出現嚴重後果,會在世界范圍內引起混亂、動亂,從而也會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因此,馬歇爾提出「美國應該盡其所能,幫助世界恢復正常的經濟關系」。但是,馬歇爾又提出,歐洲應該主動、積極地起草復興計劃,而且應該是得到大多數歐洲國家同意的聯合計劃,然後由美國提供支持。

馬歇爾演講提出的援助歐洲方案,後來被稱為「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

在馬歇爾發表演講的前一天,副國務卿艾奇遜特意約見3名英國記者,告知馬歇爾即將發表重要演講的消息,希望他們在演講發表後,立即將演講內容全文發回英國,並務必要盡快送到外交大臣貝文手中。6月5日夜間,英國外交大臣貝文收到報社送來的馬歇爾演講記錄稿,他主張歐洲應該立即行動。法國獲悉消息後,也表示要參加馬歇爾計劃。6月17日,英法兩國外長在巴黎舉行會談,雙方商定邀請前蘇聯外長參加會談,三方共同研究如何響應美國的倡議。

6月27日,英法蘇三國外長匯聚巴黎。美國政府為了遏制共產主義,並不願意援助前蘇聯,但是為避免背上分裂歐洲的罪名,又不便公開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英法兩國邀請前蘇聯參加會談,也只是故作姿態。因此,三國外長會談期間,英法有意設置障礙,以迫使前蘇聯主動退出馬歇爾計劃。

會談中,英法兩國迎合美國提出的條件,主張制訂歐洲統一的經濟計劃。前蘇聯則予以反對,認為統一的經濟計劃是干涉別國經濟和內政。英法外長態度強硬,並向外界散布前蘇聯破壞會議的輿論。7月2日,前蘇聯政府決定退出會議。

次日,英法籌劃召開巴黎經濟會議,邀請除德國和西班牙以外的所有歐洲國家參加,討論向美國申請援助問題。東歐國家受前蘇聯的影響,沒有接受邀請。7月12日,英國、法國、義大利、奧地利、丹麥、挪威、瑞典、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冰島、瑞士、愛爾蘭、葡萄牙、希臘、土耳其等16個國家,在巴黎舉行經濟會議。會議決定成立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並向美國提出4年內提供224億美元援助的計劃。

1947年12月,杜魯門向國會提出《美國支持歐洲復興計劃》咨文,要求國會在1948年到1952年共撥款170億美元援助歐洲。1948年4月2日,國會通過《1948年對外援助法案》,批准政府的援助歐洲計劃。美國政府隨即成立經濟合作署,負責馬歇爾計劃的實施。西歐16國也成立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執行馬歇爾計劃。到1952年6月,馬歇爾計劃實施完畢,美國向西歐共計提供131.5億美元的援助。

馬歇爾計劃促進了西歐的經濟復興,推動了西歐的經濟聯合,馬歇爾本人也因此榮獲1953年諾貝爾和平獎。

前蘇聯對馬歇爾計劃迅速作出反應,1947年夏與東歐國家分別簽訂貿易協定,同年9月又成立「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宣稱世界上已經形成帝國主義反民主陣營和反帝民主陣營。

兩大陣營的「冷戰」格局就這樣正式形成了。

❻ 巴黎經濟會議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召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和前蘇聯在歐洲展開了爭奪。

1946年,希臘爆發內戰,同時前蘇聯正在向土耳其施加壓力。美國為了阻止希臘共產黨和左翼力量取得政權,防止土耳其成為前蘇聯的勢力范圍,接受英國的建議,決定援助希臘和土耳其。1947年3月12日,杜魯門總統在國會發表演說,他在這次演說中提出的觀點,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他向國會議員們描述了這兩個國家局勢的「嚴峻性」,說少數人和外來勢力,意圖將極權主義政權強加給希臘和土耳其人民,這將破壞美國的安全。杜魯門主張通過經濟和財政援助,幫助希土兩國維持穩定。

4月28日,國務卿馬歇爾發表廣播講話,他說西歐這個「病人已經奄奄一息」,而美國這個「醫生還在躊躇」,呼籲馬上採取行動,援助歐洲。

5月8日,副國務卿艾奇遜受杜魯門總統委託,在密西西比州發表演講,強調美國必須緊急援助歐亞兩洲,否則這些地區將「破產」。

5月23日,凱南領導的國務院政策設計委員會,向馬歇爾遞交報告,提出只有向西歐經濟「輸血」,才能控制西歐。

5月27日,助理國務卿克萊頓向馬歇爾提交報告,建議3年內向歐洲提供60~70億美元的援助。

國務院經過一番研究,確定了援助歐洲的方針。1947年6月5日,馬歇爾借哈佛大學授予他榮譽學位的機會,發表了12分鍾的演講。他首先分析了歐洲的困境,指出歐洲經濟結構處於崩潰的邊緣,需要大量的外部幫助,否則就會在經濟、社會、政治方面出現嚴重後果,會在世界范圍內引起混亂、動亂,從而也會影響美國的經濟發展。因此,馬歇爾提出「美國應該盡其所能,幫助世界恢復正常的經濟關系」。但是,馬歇爾又提出,歐洲應該主動、積極地起草復興計劃,而且應該是得到大多數歐洲國家同意的聯合計劃,然後由美國提供支持。

馬歇爾演講提出的援助歐洲方案,後來被稱為「馬歇爾計劃」、「歐洲復興計劃」。

6月27日,英法蘇三國外長匯聚巴黎。美國政府為了遏制共產主義,並不願意援助前蘇聯,但是為避免背上分裂歐洲的罪名,又不便公開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英法兩國邀請前蘇聯參加會談,也只是故作姿態。因此,三國外長會談期間,英法有意設置障礙,以迫使前蘇聯主動退出馬歇爾計劃。

會談中,英法兩國迎合美國提出的條件,主張制訂歐洲統一的經濟計劃。前蘇聯則予以反對,認為統一的經濟計劃是干涉別國經濟和內政。英法外長態度強硬,並向外界散布前蘇聯破壞會議的輿論。7月2日,前蘇聯政府決定退出會議。

1947年12月,杜魯門向國會提出《美國支持歐洲復興計劃》咨文,要求國會在1948年到1952年共撥款170億美元援助歐洲。1948年4月2日,國會通過《1948年對外援助法案》,批准政府的援助歐洲計劃。美國政府隨即成立經濟合作署,負責馬歇爾計劃的實施。西歐16國也成立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執行馬歇爾計劃。到1952年6月,馬歇爾計劃實施完畢,美國向西歐共計提供131.5億美元的援助。

❼ 關於法國經濟和前景

一樓純屬瞎掰。
二樓比較中肯。
但都僅局限於工業經濟增加值的發展。

法國經濟的最顯著特點就是:靠科技富國、靠金融強國、靠殖民地支撐、靠不爭氣的人民把一切優點化為烏有。

科技,法國的核能工業和飛機製造業是世界上最能創造利潤的工業,與之相比美國的軍火工業和德國的機器工業簡直就是小洋娃娃。但可惜利潤太過集中,而且上下游的產業都不在國內,很難帶動整體經濟發展。這也就是為什麼法國有這么多的神奇富人。而且法國人很懶,相比起在大企業做叱詫風雲的人物,他們更傾向於無所事事地打幾份零工,泡幾個妹妹。因此在大學里碩士以上幾乎就是外國人的天下,這種學習的態度導致他們無法把高科技領域變成增長點。

金融,法國的服務業擁有強大的傳統,在法國,沒有什麼東西不是用投資利潤來抽象的。盡管世界上第一家銀行不在法國,現在世界上最發達的金融市場也不在巴黎在紐約。但法國仍然絕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金融銀行財團勢力(中國教育界稱之為「高利貸帝國主義」),他們不如美國強悍,因為他們更為成熟而保守,因此盡管次貸危機之後他們是世界上出了美國之外損失最為戲劇性的國家,但整體仍然沒有傷筋動骨。CAC40仍然在中高位盤桓,整體經濟信心也並沒有被傾覆。我舉個例子,家樂福並非是個零售超市公司,其背後是個大型的金融運作集團,他們靠中小額信貸給低端的產品供給商並進行市場套利運作,因此他們的采購成本接近於零。而75%以上的法國企業都是採取這種形式運營的。資本杠桿率超高,而風險極小。

另一方面,法國雖然不是所謂「日不落帝國」,但他是世界上最懂得利用殖民地資源的國家,遠遠超過英國和西班牙。直到今天,他仍然通過多種優惠方式把過去的殖民地國家牢牢地拴在自己手心裡,比如在非洲有阿爾及利亞、多哥、摩洛哥、塞內加爾,在亞洲有越南、寮國、柬埔寨,這給他們提供了數以千萬計的低價勞動力和便宜的批發自然資源。而在這些落後地區的援助性大型工程項目則養肥了類似Veolia、Vinci、EDF等這些句型工程企業和類似Bouygue之類的技術服務企業。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近幾年中國於非洲很多國家技術工程服務項目增多引發了法國政界媒體乃至人民的極大不滿。

上面有人提到的旅遊業和酒產業還要加上一個奢侈品產業,是法國經濟最有活力的增長點。因為這能給懶惰的法國人一點不勞而獲的滿足感,他們可以因為是法國人本身而提高一點價值,所以他們更多傾向於在這個產業發展。而本身這個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事情。我不想評價這個市場上的消費者是不是有足夠理性,但我絕對持保留意見。而現實是,每年巴黎市奢侈品貢獻巴黎市政總體1/6的產值,其中中國遊客貢獻1/3。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如果要抵製法國,只要都取消去法國旅遊的計劃了,他們不出一年就得下跪。

另外,法國最大的痼疾就是社會的不和諧,盡管歷任政府都要對民眾進行很大幅度的讓步,但其民主政體的復雜內部矛盾使得沒有人真正從任何一個改革中得到滿足。法國的社會問題和勞資國三方矛盾我們可以寫厚厚的一本書來討論這個問題。但簡言之問題就是:國家讓一步,人民就進逼三步,失業率從而上升,投機資本從中漁利,國家財政每年虧空,企業精神缺乏,熱衷於既得利益而放棄發展前景,使得發展緩慢,稅收不足。

當然了,上面提到的資源漲價、歐元強硬、增速緩慢,這是今年困擾整個世界的普遍問題。而不巧的是,法國在這中間並沒有吃什麼虧。首先,法國是石油資源使用最少的發達國家,因為他們的核能能源系統實在是太強悍了,因此,他們更多的是炒作能源價格而漁利;另外,歐元強硬,其實應該強調的是美元的疲軟,法國經濟增長模式還是屬於內向型工業經濟,出口的貢獻率非常有限,在強硬的歐元下損失最大的應該屬德國、希臘和義大利;而在增長方面說,其實怎麼說法國增長也不會太快,為什麼強調薩科齊上台後增長不如預期呢?其實是比較的結果,因為在次貸危機發生前,歐洲發生了一輪強有力的經濟反彈浪潮,在經濟復甦的形勢下,薩科齊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人民對他報以很高期望,而非常不幸,改革還沒開始,經濟已經徹底走向深淵。因此在很高期待下,當然失望就會更大。但法國今年的增長預期還要超過2%,屬於逆勢沖高,無論如何也不能說是他的表現令人失望吧。

和中國橫沖直闖的經濟發展比起來,整個西方經濟世界都是一個懶懶散散沒有希望沒有動力的暮色。但這並不能否認他們異常復雜成熟的市場結構和增長模式。樓主引用的那種說法國吃老本的說法那是沒有一點經濟學常識的人說出來的昏話。和英國的經濟發展模式比起來,法國的模式更聰明,而且風險較小,於英國妄圖依靠軍事工業帶動基礎就業的天方夜譚比起來,屬於穩健成熟型。而英國由於基礎工業太過雄厚,現在似乎有點顯得尾大不掉了。他們的經營模式有些不得不太過死板,不適應現今瞬息萬變的市場需求形式,但也不能一概而論,這要視其所經營的產品性質而定。

經濟不是這么簡單的。這是一個龐大的工程。
不要輕易地說一個經濟好與壞,即使要比較,也要進行有機地比較,而不是粗暴的實施語言暴力。

大家共同進步。

❽ 上海和巴黎哪裡繁華發達

如果你去過巴黎你就不會這樣問巴黎繁華發達的程度相當於上海的5倍以上人家人口只相當於上海十分之一經濟總量全額基本與上海相當

❾ 法國在二戰之後的經濟是如何發展的

。法國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在二戰前後加劇,各地區發展差距不斷擴大。為解決這一問題,二戰後法國歷屆政府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

一、法國的地區發展差距主要表現

(一)東西部之間存在著巨大的經濟差距

法國東部包括10個大區(科西嘉除外),約占國土面積的45%,全國人口總數的三分之二,包括巴黎、馬賽、里昂、里爾等大城市,沿海還分布有許多重要的港口城市。20世紀80年代初,全國500家最大的企業和集團中,476家分布在東部。東部工農業都較為發達,還擁有許多著名的高等院校,人力資源非常豐富;西部地區則資源比較貧乏,工業和交通運輸的發展落後於東部地區,居民收入也大大低於東部地區。據統計,西部家庭平均收入比東部低20-30%。

(二)城鄉人口分布嚴重不均

二戰後,法國農村人口加速向城市流動,形成非常突出的社會現象。據統計,1949年,法農業人口約佔全國人口總數的25.4%,到20世紀70年代末,已減至8.5%,30年間減少了三分之二。僅1960-1978年間,就有約一半農業勞動力離開農村。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造成城市人口急劇膨脹,就業、交通和環境等問題日益突出,農村和欠發達地區則人口日趨老化,勞動力嚴重不足。

(三)傳統老工業區產業萎縮,日趨衰落

20世紀60年代起,隨著新興工業和製造業的興起,作為東北老工業區三大經濟支柱的冶金、煤炭和紡織業開始走下坡路,企業虧損嚴重,大量工人失業。1973-1974年的經濟危機使老工業區的「結構性危機」空前加劇,經濟日趨衰落。

二、法國解決地區發展差距的主要做法

(一)將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問題納入國家計劃,並建立一整套相應機構

20世紀60年代,法國先後成立了「國土整治和區域行動評議會」及「國土整治全國委員會」等常設機構,負責協調地區整治行動,解決地區發展差距問題。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又進一步改革了計劃的實施方式,由各地區成立「地區計劃委員會」,制定本地區的經濟、社會和文化發展計劃。中央政府則通過簽署「國家-地區經濟發展合同」,以多種方式扶持地區經濟發展。

(二)實施國土整治政策

所謂國土整治,主要是指縮小地區間的發展差距,在政府的推動下對國土進行平衡整治。這是二戰後法國政府對經濟發展進行宏觀調控的主要方式之一。

國土整治行動始於1950年,時任法國建設部長的珀蒂向政府提交了一份「國土整治計劃」,首次提出「國土整治就是要依據自然資源和經濟活動來尋求人員在全國范圍內的最佳分配」。1955年,根據國土整治的需要,法國政府將本土劃分為22個大區,以加強中央政府的統一領導,推動區域發展。這一時期,法國政府重點加強了北方、中央高原等區域的經濟發展,著重解決這些地區的就業問題。進入20世紀60年代後,區域經濟發展失衡現象更加突出。為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法國政府加大國土整治力度,制定了一系列區域經濟發展遠景規劃,重點整治西部、西南部、中央高原和東北老工業區等區域。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國土整治計劃將過去縮小地區差距的目標,擴展到了教育、就業、培訓、環保等各個方面。

事實證明,二戰後40多年來,法國國土整治政策的實施,對縮小地區差距起到了積極作用,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明顯加快,某些發展中的農村地區和外省大城市的經濟活力明顯增強。

(三)二戰後,法國逐步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城市發展、農村改革、山區開發和保護及老工業區結構改造政策,對縮小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加快落後地區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一,城市發展政策的主要方針是控制大城市的發展,鼓勵地方中小城市的發展,建立中心城市,以促進地區經濟平衡發展,改變欠發達地區落後面貌,主要內容有:採取措施嚴格限制巴黎等特大城市的發展;調整全國城市結構,改革舊有城市體系,加速發展里昂、馬賽、里爾等地區中心城市,促進人口和經濟活動向這些城市流動;制定城市發展規劃,鼓勵發展中小城市和衛星城鎮。

第二,農村改革政策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對農村實行結構改革,重點開發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欠發達農業區,主要內容包括:

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法國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地區交通相對落後,缺少通訊手段。為迅速改變這些地區的面貌,法國政府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發展交通和通訊的計劃,並投入大量資金。20世紀70年代初,專門制定了有關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特別條例,由中央同地方合作,興建基礎設施大型項目。經過努力,歷史上形成的東西部之間交通網路分布不均的狀況正在逐步消失。

2、加速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進程。20世紀70年代起,法國政府把欠發達地區的農業現代化作為改變地區落後面貌,促進農業區域平衡發展的重要手段,並制定相關法令,推行農業現代化開發計劃。政府通過低息貸款、財政補貼等形式,鼓勵欠發達地區農場進行設備更新和現代化投資。開發計劃的實施大大促進了欠發達地區農牧業的發展,對穩定這些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留在當地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3、鼓勵發展農村工業和第三產業。法國政府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還十分重視扶持適合各地區特點的工業、手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經營活動,尤其在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重點改革區,實行了一系列財政激勵和扶持政策,鼓勵這些地區發展農村工業和第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4、穩定農村人口,特別是青壯年人口。20世紀70年代以來,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口不足和農業勞動力老化問題日益突出。為此,法國政府把穩定農村人口作為執行區域發展政策的重要目標,採取多項獎勵措施,鼓勵人口向農村流動。

5、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20世紀60年代起,法國政府不斷增加農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貸款和補貼。到80年代中期,這方面的支出約占國家農業撥款的3%。政府還通過補貼等措施,普及落後地區的視聽和影像教育。政府還同地方簽署文化教育合同,促進農村地方教育的發展。

第三,實施山區開發與保護政策。山區約佔法國國土總面積的2%。20世紀60年代起,法國政府提出應根據山區的不同特點,在保護山區自然資源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和其他經濟活動,繁榮山區經濟。80年代初,又出台了保護和開發山區的四條方針,包括因地制宜,發展適合本地區特點的經濟活動,尤其是扶持山區工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旅遊業;有效保護資源;重點改善人煙稀少、偏僻山區的交通和通訊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業,改善山區生活條件等。

第四,推動老工業區結構改造。1979年以來,法國政府對老工業區採取了一系列結構調整措施。20世紀60-70年代是改造的第一階段,先後提出了「鋼鐵工業改組計劃」和「拯救鋼鐵工業計劃」,主要通過增加投資來推動企業現代化,但未取得預期效果。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對老工業區的改造進入第二階段,初期實行擴大煤、鋼生產的「振興」計劃,結果加劇了原有的「結構性危機」;後由於經濟嚴重不景氣,又轉而實施「緊縮」政策,加速結構調整,使生產由「低效數量型」步向「高效質量型」轉變。

(四)實施有利於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財政和稅收制度

20世紀50年代起,法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財政獎勵制度,先後設立經濟和社會發展基金、地區開發獎金、手工業企業裝備獎金、農村開發與國土整治部際基金、工業現代化基金等,為巴黎和其他大城市外遷企業和機構提供補貼,並重獎在邊遠、落後地區進行投資的企業主。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將這些名目繁多的獎金和補貼一律改稱「國土整治獎金」,並對資助手段作出重大改革。此外,對參與區域發展的企業,政府還根據地區和就業人數予以不同程度的稅收減免。

(五)實施地方分權政策,調動地方積極性

二戰後,法國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但中央權力主集中,限制了地方積極性,造成地區之間條塊分割,不利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起,法國開始實施向地方分權的政策,中央政府行使的部分權力下放到大區和省。80年代起,進一步下放權力,實行自治管理體制,擴大地方自主權,各地區可按本地區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發展規劃,從而調動了地方的積極性。右翼政府2002年重新上台執政後,於今年3月在議會通過有關地方分權的修憲法案。右翼政府強調,地方分權是一場重要的政治改革,將使各地區釋放出可達國內生產總值1%的新的經濟活力。

❿ 巴黎和柏林哪裡更發達繁華

巴黎市(法語:Paris)是法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巴黎同時也是法國的第75省,屬於法蘭西島大區。截至2007年1月止,巴黎市內人口為219萬人,都會區的人口則超過1,183萬人,為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巴黎市中心的人口密度遠高於其他西方主要城市。
巴黎商會是歐洲第一大商會,巴黎也是法國多數國際大企業的總部所在地,主要的商業區為拉德芳斯(La Défense)。 2007年巴黎大區的GDP約為5336億歐元,這使得巴黎成為世界經濟的"發動機"之一.巴黎大區有著歐洲最高的GDP之一.巴黎如若是一個國家的話,它將排到世界第十七大經濟體的位置,幾近荷蘭國家的經濟總量.巴黎是法國經濟的中心.盡管它只佔法國都會人口的18.8%,但其GDP量卻佔法國都會的28.7%.盡管巴黎都會區的經濟活動多種多樣,卻沒有一個領軍的專門工業.比如洛杉磯是娛樂業的中心,倫敦和紐約除其它活動外還是金融中心,但巴黎卻不是這樣的城市.近來,巴黎的經濟開始向高附加值的服務行業(如金融,IT等)和高科技製造業轉換了.
巴黎有兩個國際機場:位於巴黎東北方的夏爾·戴高樂國際機場以及南方的奧利機場(Aeroport de Paris-Orly)。巴黎地鐵是巴黎市內交通的主力軍,共有14條主線、2條支線,地鐵站遍布市內,其中最新建成的14號線非常現代化,是一條全自動無人駕駛的線路。公交線路有五十餘條。連接市區與法蘭西島其他地區的交通由區域快鐵(Reseau Express Regional, RER)和遠郊鐵路(Transilien)負責,其中區域快鐵亦貫穿巴黎市內。巴黎市區的四周還圍著4條有軌電車線路(Tramway)。巴黎是法國的交通中心,故此前往法國各地極為方便,法國國家鐵路公司已經建成多條高速鐵路線(TGV)連接巴黎,從巴黎前往裡昂只需2小時,去馬賽3小時。2007年4月巴黎與斯特拉斯堡之間的TGV也正式完工。從巴黎乘坐高速鐵路前往其他歐洲國家也很方便。例如從巴黎開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高速火車(「大力士」Thalys 國際高速列車)每天會從巴黎北站開出25班,行車時間僅為1小時22分鍾。而從巴黎開往阿姆斯特丹的火車則每日開出約八班,行車時間為4小時13分;巴黎來往科隆的列車班次則每天六班,車行時間為3小時50分。

柏林(德語:Berlin,德語發音: [bɛɐ̯ˈliːn]是德國首都,也是德國最大的城市,現有居民約340萬人。柏林位於德國東北部,四面被勃蘭登堡州環繞,施普雷河和哈維爾河流經該市。柏林也是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因此也稱為柏林州,和漢堡、不來梅同為德國僅有的三個的城市州。
柏林是歐盟區內人口第2多的城市以及城市面積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蘭登堡都會區的中心,有來自超過190個國家的5百萬人口。
柏林無論是從文化、政治、傳媒還是科學上講都稱的上是世界級城市。該市經濟主要基於服務業,包括多種多樣的創造性產業、傳媒集團、議會舉辦地點。柏林扮演了一個歐洲大陸上航空與鐵路運輸交通樞紐的角色,同時它也是歐盟內遊客數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主要的產業包括信息技術、制葯、生物工程、生物科技、光學電子、交通工程和可再生能源。
柏林的工業主要集中在東部,大多是東德時期遺留下來的落後企業。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加工、食品、日用消費品生產。德國政府對東柏林的企業採取政府撥款、低息貸款、稅收優惠等政策。西柏林是一個消費城市,長期依賴來自西德的大規模投資。統一後的柏林立足於發展為商業、金融和服務業為主,輔以手工製造業和食品等輕工業的城市。
柏林擁有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柏林地鐵共有9條線,170個車站;柏林城鐵則有15條線,166個車站;而柏林也擁有世界上歷史最久的有軌電車系統之一,擁有398個車站。
柏林有3個商用機場——泰格爾國際機場(TXL),坦佩霍夫國際機場(THF)以及舍奈費爾德國際機場(SXF)。在2007年,三個機場共接待了超過2,000萬旅客,航班可到達世界上的173個目的地。坦佩爾霍夫機場近年僅處理國內短程航班,已在2008年關閉。同時舍奈費爾德機場已開始進行大規模的擴建,至2012年,柏林所有的商用航班都會轉移至該機場,而屆時泰格爾機場也將永久關閉。

從上可見,兩個城市各有千秋,只從經濟和人口還有我們國人的眼光看,巴黎更顯得繁華些。

閱讀全文

與巴黎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