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怎樣看待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
現在,在國內外新的經濟環境背景下,我國經濟正處於增長速度下降的換擋期。經濟增速下降具有慣性,由此,經濟增長由過去經常沖出上限轉變為要守住下限,對下限的把握成為宏觀調控中的突出問題。那麼,在當前和未來5年左右的時段里,經濟增長的適度區間究竟應把握在什麼范圍呢?從現實國情出發,為了容易形成共識和容易在宏觀調控實踐中把握,一種選擇是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經濟增長率和物價上漲率的預期目標為參照系。今年經濟增長率的預期目標為7.5%,可作為適度區間的下限。從實踐看,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長率降到7.5%,有進一步下滑的危險,宏觀調控就實施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托住了底。關於適度區間的上限,可從物價上漲率把握,也可從經濟增長率把握,而二者一般是密切相關的。根據過去30多年的歷史數據計算,在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條件下,相對應的GDP增長率為8.93%;在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5%條件下,相對應的GDP增長率為9.13%;在居民消費價格漲幅4%條件下,相對應的GDP增長率為9.32%。借鑒這一歷史數據,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的預期目標為3.5%,相對應的GDP增長率大體為9%。因此,可以把GDP增長率9%作為適度區間的上限。
經濟增長的適度區間把握在7.5%—9%,表明我國經濟已從高速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其含義是:
第一,從世界范圍看,7.5%的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仍然是較高的速度。
第二,從國內看,與過去30多年實際經濟增長趨勢曲線8%—12%區間相比,下限由8%下降到7.5%,下降0.5個百分點,上限由12%下降到9%,下降3個百分點。7.5%—9%的區間可稱為中高速增長區間。這體現了我們主動將經濟增長速度降下來一些,使經濟發展更加註重轉方式和調結構,更加註重提高質量和效益,更加註重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第三,我國經濟增長剛剛從過去30多年經常沖到10%以上的高速路走下來,社會各方面(政府、企業、居民個人等)都要有一個適應過程。如果經濟增長率過快、過急地大幅度下降,不利於轉方式、調結構,不利於穩定市場預期。經濟增長先從高速轉入中高速,分階段地逐步下降是有利的。
第四,我國是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正在向縱深發展,國內市場和需求的迴旋餘地很大,加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推動,充分釋放改革紅利,更大程度更廣范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更好地轉變政府職能,我們有條件實現經濟的中高速增長。
⑵ 中國經濟飛速發展
不穩定肯定有,回想一下資本主義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很多地方相似。但只要認真對待不穩定,把不穩定控制在一定限度內,就能繼續發展。
⑶ 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是哪一段時間!
自2000年以來,中國經濟一直保持高增長、低通脹的發展態勢,可以說是中國經濟發展歷程中的一段黃金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三個增長周期,當前中國經濟轉入了周期下行階段。
但是從中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格局沒有改變,經濟的內生活力與增長動力並未衰減,過去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基本因素沒有發生變化。
⑷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表現是什麼
動力強勁,不同領域都有所突破,人均收入邁入發達國家水平,參與世界性的經濟活動更顯重要。僅代表個人觀點。
⑸ 中國經濟將從高速增長進入到高質量發展時代了嗎
據報道,在10月21日舉行的新聞記者會上,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中國經濟的航船還將乘風破浪、行穩致遠,中國經濟還將譜寫新的篇章,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到高質量發展,是劃時代的變化。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正在進入全面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關鍵發展時期,未來中國會進入改革深化期、轉型攻關期、新動能全面發展期,現代化經濟體系核心內涵就是更注重質量和效益,需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行創新等工作。
相信通過十三億人的努力,一定可以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 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⑹ 中國經濟發展仍處於高速增長階段嗎
現在我國經濟的速度明顯放緩,但這不是一件壞事,因為我國面臨著產業結構升級的任務,只有產業結構升級,我國才能在國際分工中取得更有利的地位
⑺ 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因
1.有強有力的政府和制度保障經濟發展的環境,這一點是從建國以來就有的優專勢,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屬點。
2.非常有效地利用了落後的優勢,就是後發展的優勢。
3.面對不同的國際經濟環境能較為及時得調整經濟政策,尤其是從計劃到市場經濟的漸進式轉型非常漂亮。
4.長期的高儲蓄率高投資率。
5.有大量積累的外匯儲備,有獨立自主的貨幣政策和固定匯率制度,保障了實際匯率長期低估,從而贏得巨大貿易順差;不允許資本絕對自由進出,總體來講是易進難出。
6.重視對科技和研發的投資。
7.長期對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
8.中國人傳統文化優勢,中國人喜歡把大量的收入都投入到下一代的教育;中國價值觀里,集體利益大於個人利益,西方正好相反;中國人勤奮好學。
還有很多原因,但是以上的是最重要的。
⑻ 如何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
改革開放凡三十多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即使是對中國再有成見的人,也都承認是鐵的事實。從世界經濟史看,中國這樣長時期的、持續的、快速的經濟發展,都是罕見的。據筆者看來,主要的原因是: 一、中國的經濟稟賦和發展階段的原因。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經濟的稟賦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人口具有無與倫比的優勢,資金、資源相對非常短缺。中國經濟的發展階段,處於農業社會和工業化的初始階段。這從當時的靜態來看確實是一個讓人失望的判斷,但對動態的經濟發展是個非常好的情況。因為巨大的人口基礎可以提供潛力巨大的社會需求,無限供給的低成本勞動力可以有效吸引外來資金、資源的組合,工業化的起步和發展可以迅速地、有效地迅速提高社會供給。從國際經驗看,幾乎所有經濟體的工業化起步到基本完成階段的經濟發展速度都是最快的。 釋義: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經濟就象是個七、八歲的孩子,雖然個子很小,但是能吃飯,精神頭足,只要營養跟得上,不要折騰他,長個子的速度比成年人會快得多。 二、中國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的原因。簡單地說,中國的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是動員式的,高度中央集權,地方服從中央。毋庸置疑,這樣的體制機制會有很多的、嚴重的問題,但在工業化起步到基本完成階段是非常有效的。中央制定基本合理的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到地方能夠得到基本切實、有效的執行,在這過程中遇到的偏差、困難和問題也能夠基本及時地得到應對和處理。從這三十多年的歷史看,雖然個別時候出現反復、錯誤,但推動經濟發展的總體路子還是大致對頭的。 釋義:企業發展處於起飛階段時,其實集權的管理是最有效的。就象當前的福特,大小決策出於老福特一人,似乎不太符合管理學的原理,但是在很長階段內福特發展得非常快、非常好。正如當前許多家族式的中國民營企業。 主要的原因是,這樣有利於快速制定正確的戰略,並擺脫各類掣肘和約束,有效地付諸實施。 三、中國的民族文化和性格的原因。中國自唐宋以來,一個基本的國情就是人多飯少,生活不易。從民族文化和性格的角度,除了中國獨特的「士」這個階層具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較為超脫的精神追求之外,多數普通中國人形成了務實、勤奮、節儉的特點。這個特點,非常有利於通過以追求和實現利益為導向,把多數中國人發展經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 釋義:文化其實對於經濟發展的影響,遠超多數人想像。筆者認為,美國與南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國家在發展初期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人口狀況、資源稟賦也差不多,可以說是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後來之所以分化很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教文化主導和天主教文化主導的綜合影響。中國人的文化特徵,其實非常適合發展市場經濟。 四、國際經濟發展階段和格局的原因。或許是對數百年來多災多難中國人的眷顧,改革開放以來這三十多年國際環境也非常適合中國作為後起國家加快發展。首先,沒有對中國和平構成實質性阻礙和影響的戰爭或威脅。其次,主要發達國家當時都已經完成了工業化進程,向後工業化和發展現代服務業轉變,具有進行國際產業轉移的動機和條件,而中國的低成本勞動力、低資源環境成本和迅速壯大的市場在承接轉移中具有強大優勢,並且中國的體制機制又成功地把這種優勢發揮了出來,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收益者,有力加快了工業化進程。 五、中國經濟的微觀主體結構的原因。宏觀再有利,經濟的發展仍需要具體的微觀主體去推動。中國有兩個有利因素。一是地方政府。從經濟學的眼光看,中國的各級地方政府企業化的特徵非常明顯,發展經濟、增加稅收的沖動很強,這雖然會造成很多問題,但客觀上有利於發揮各地比較優勢,完善市場化的環境,促進資本形成。二是國有企業。建國初期,中國建立的眾多的大小國企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體系,同時也造就了具有一定基礎的產業工人隊伍。這為改革開放以後中國發展自身的現代企業群體提供了難得的、良好的產業基礎。現在許多著名的國有或民營大企業,都有當前國企歷史傳承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