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疫情過後對經濟有影響嗎
我國產業鏈與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等國深度融合,這些國家疫情加劇將在短期顯著沖擊我國工業生產,「滯銷」和「斷供」的風險雙重存在,部分地區出現「無工可復」的現象。從原料/元部件出口依賴來看,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是我國重要的產業增加值增值渠道。
在一般工業部門中,紡織服裝、造紙與印刷產品、化學與醫葯產品、金屬及其製品的工業原料出口占該部門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22%、16%、19%和20%,其中,對美國和歐盟出口占各產業原料出口增加值的比重為39%、43%、37%和18%,對日本、韓國分別為17%、12%、12%和10%,合計分別為56%、55%、49%和28%。
在高端製造業中,電子產業、電器設備、機械設備和交通運輸設備最終產品產值中,進口元部件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31%、19%、17%和18%,其中,從美國和歐盟進口占元部件進口增加值的比重為23%、25%、28%和39%,從日本和韓國進口比重為29%、21%、19%和18%,合計52%、46%、47%和57%。因此,若美國、歐盟、日本和韓國降低原料/元部件供給,導致「斷供」風險極大,直接沖擊我國工業生產,其中,高端製造業面臨的問題更為突出。(趙忠秀,楊軍,2020)
⑵ 2020年疫情下的中國經濟面臨哪些挑戰
就業目標的實現仍面臨一定的壓力
第一,我最擔心的仍然是疫情和應對政策的不確定性。現在很多醫學界專家都認為,第二波疫情暴發的概率並不低。從中國經濟的角度,如果疫情再爆發,我們有沒有比過去更好應對政策,以平衡好疫情沖擊和經濟發展。
第二,就業目標的實現仍面臨一定的挑戰和壓力。(一)新增就業900萬人、調查失業率6%左右這一就業目標,本身並不高,但是完成起來仍然有一定的難度。上半年物價持續回落,1-5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1%,工業品生產者價格下降1.7%。如果按照當前物價的走勢,今年的名義GDP不會比實際GDP高出太多,預計名義GDP增速在1%到2%之間——這么低的名義GDP創造出的就業機會是很有限的。如果要實行新增900萬的就業崗位的目標,需要名義GDP至少達到2%至3%。(二)即使實現了900萬的就業目標和6%的調查失業率,並不意味勞動力市場的問題就沒有了。過去我們合意的調查失業率均值應該在5%左右,此外,我們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並不能充分反映出真實的失業率,仍有隱形就業壓力的存在。目前城鎮調查失業率對農民工的覆蓋面不完整,這部分人群的就業狀況很難劃定,有的即使就業也可能是不充分的就業。比如,有些農民工在疫情前可能一天工作10個小時,疫情影響之下,現在可能一天只工作2個小時,工資也可能不到疫情前的一半。
劉元春:要警惕企業二次停工的風險
當然,當前的中國經濟仍然面臨很大的下行壓力,和很多的不確定性。首先,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依然是疫情。從世界疫情的蔓延過程來看,疫情帶來的一系列超預期的變化導致全球疫情的拐點一再後延,這也導致世界經濟的底部繼續下探——我們原本預測二季度末,世界經濟就會走到底部,但現在看世界經濟到三季度時仍會進一步下探,中國經濟外部環境會繼續發生更大的變化。目前疫情仍是阻撓世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障礙,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就很難恢復到常態。
第二,要警惕企業二次停工的風險。在行政性復工復產之後,能否快速實現有效需求的擴張是當前面臨的一大問題。因為只有有效需求的擴張,內需才能夠得以快速地提升,進而保證復工復產的產能供給不會被中斷,否則就會導致企業的二次停工停產。
第三,常態化的政策工具能否同時實現救助企業的兩個目標?對於微觀主體企業的救助有兩個目標:一個是疫情沖擊之下的救助,使得企業能夠運營下去;一個是幫助企業獲得充分的訂單,從而激發企業生產的活力。要想實現救助企業的這兩個目標,可能一種政策工具是不夠的,需要多種政策協調配合:一是要落實目前出台的一系列的直達的救助政策工具。二是要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要在恢復和提振國內需求為主體的經濟循環上下大功夫。三是要通過一系列的改革,有效提升民間主體的信心。
⑶ 如何看待疫情壓力下中國經濟的活力
疫情及防控工作的進展對於我國宏觀經濟及資本市場將有何影響?就此,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
劉鋒認為,如果能夠通過嚴格措施使疫情拐點在一季度出現,則疫情進展對於全年經濟的影響不必要過度悲觀。應科學客觀冷靜應對內外復雜局面,立足市場化思維激發經濟活力。宏觀政策應當全力施為,果斷降准降息。適度階段性給中小企業減免稅費。資本市場應著重引導機構投資者的理性投資行為,避免非理性的恐慌情緒宣洩。
客觀評估疫情對於宏觀經濟的影響
記者:您認為當前疫情對於經濟活動有多大影響?
劉鋒:疫情對於經濟活動到底有多大影響,首先應該弄清兩個關鍵因素:第一,疫情影響經濟的作用機制;第二,影響會持續多長時間。在此基礎上客觀評估疫情及全國防疫工作對於經濟和市場的影響。
從疫情對於經濟的影響機制看,主要是從防疫角度,各地主動(政府作為)或被動(居民部門自發)地限制並大量縮減經濟社會活動,導致人流、物流與資金流的萎縮而帶來需求緊縮。旅遊、餐飲、娛樂、酒店、交通運輸及零售等服務行業的終端需求顯著減少;隨著終端消費需求的減少,經由供應鏈傳導,整個經濟體系的生產、投資與進出口將會受到顯著影響,各類企業將面臨顯著增大的經營壓力;進而居民收入可能因上述形勢減少、失業人口可能因上述原因增加;財政收支與信用擴張受阻;最終經濟運行將因此而進一步放緩。
從疫情影響持續時間看,依據現有的疫病傳播速度和廣度、治療效率與公共衛生應對措施,並參考2003年SARS病毒傳播及消亡的經驗,預計疫情完全得到控制並消亡要到5~7月,也即初夏。換言之,有較大概率是整個事件會持續到第二季度,而一季度經濟運行將受到疫情進展的顯著影響,全年角度預計疫情對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沖擊在0.5個百分點左右,估計2020年經濟增速將放緩至5.5%左右。考慮經濟政策對沖效果之後,估計實際經濟增長處於5.5%~6.0%的增速區間。
既不能輕視也無需恐慌
記者:那麼,經濟預期豈不是不容樂觀?
劉鋒: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既不能輕視也無需恐慌。預計2020年的就業與居民收入情況也會面臨顯著壓力,上半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估計高於2019年各月保持所在的5.0%~5.3%區間,對5.5%的控制線構成顯著壓力。但也應看到,上述經濟影響並未使得經濟增速和失業水平顯著滑出合理區間,況且2019年四季度開始,由於各項政策措施得力,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階段性反彈,屬於短周期復甦態勢,上遊行業出現一定的被動庫存回補也有利於對沖疫情帶來需求弱化,因此總體上不必對2020年的經濟增長過度悲觀。
對於因防疫需要而推遲的春節後復工對經濟的影響不必過於擔憂。最遲2月10日前後,全國經濟部門生產經營秩序將得到基本恢復。目前,廣東、福建、浙江、江蘇與上海等東南各省市已經要求非必要企業不早於2月9日(正月十六)24時復工。那麼,可以預見之後全國(除湖北之外)的生產經營秩序將基本恢復。根據國家專家組鍾南山院士及曾光教授的估計,正月十五左右現有防疫措施會看到效果,那麼整體上看3月開始全國生產經營將進入相對較好的狀態。
⑷ 經濟政治與社會考試題目:如何看待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從自身職業角度出發考
如何看待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我認為,這雙疫情帶給中國太大的經濟壓力了。
⑸ 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有哪些
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毛盛勇介紹,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各項政策措施作用下,1至2月企業復工復產加快,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國民經濟實現有序運行,基本民生得到有效保障。
前兩個月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如何?
毛盛勇:1至2月,疫情給經濟運行帶來較大沖擊。但綜合看,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當前,疫情蔓延擴散勢頭已經得到基本遏制,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我國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會大局保持穩定,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內在向上的趨勢沒有改變。
2.第一季度GDP會否出現「負增長」?負面趨勢會持續到二季度嗎?
毛勝勇:目前,全國復工復產加速推進,基本判斷是3月GDP增長會有明顯起色。疫情影響將逐步減弱,前期壓抑的經濟活動將逐步釋放,二季度會比一季度有明顯回升,下一步還將出台一系列對沖政策。
3.失業率會否持續攀升?
毛勝勇:2月失業率整體有所上升,但重點群體總體情況比較平穩,25至59歲失業率(5.6%)比整體低0.6個百分點,20至24歲大專以上人員的失業率比上月低0.4個百分點。隨著生產秩序恢復,中央將以更大力度促進就業,下半年失業率整體會下降。主要包括:
加大宏觀政策的對沖力度,努力穩住企業,特別是用工需求大的中小企業。穩住企業、穩住經濟運行,也就穩住了就業;
加大就業優先政策的力度,加大對重點人群如大學生、農民工就業培訓的幫扶,進一步推動靈活就業。
4.物價會持續上漲嗎?
毛勝勇:從價格構成的角度看,食品價格漲幅是主要因素,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此外,疫情防控也加大了物資運輸成本等。下一階段,生豬存欄和出欄環比將上升,價格呈現高位回落的趨勢,疫情影響逐步減弱。而在貨幣政策方面,有關部門將採取精準幫扶措施,不會對價格上行帶來明顯推動。整體來講,居民消費價格(CPI)漲幅回落的趨勢是大概率事件。
5.樓市漲幅持續回落,對國民經濟影響有多少?
毛勝勇:「房住不炒」的定位沒有改變,不把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政策,這一點很明確。中國投資領域和空間非常大,下一步既要擴大有效投資,也要努力推動消費提質擴容,著重在促進消費和擴大投資的結合點上發力,使經濟運行保持總體平穩。
6.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影響有多大?
毛勝勇:疫情全球蔓延對中國外貿確實有一定影響,主要做好兩項工作。一是抓好自身防控的同時推進國際合作,借鑒中國經驗幫助國際社會;二是在全球經濟面臨困難的情況下,推動把一些不合理的貿易壁壘、貿易規則破除和取消,讓世界經濟和貿易回歸到正常的軌道。
1至2月主要經濟數據
■ 口罩產量增長127.5%
1至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從產品產量看,醫療防護和生活所需物資增長較快,口罩、發酵酒精產量分別增長127.5%和15.6%,凍肉和方便麵分別增長13.5%和11.4%。截至2月25日,大中型製造業企業復工率達到85.6%,生產經營活動正在有序恢復。
■ 餐飲收入下降43.1%
1至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130億元,同比下降20.5%。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4194億元,下降43.1%;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呈現增長態勢,限額以上單位糧油、食品類,飲料類和中西葯品類商品分別增長9.7%、3.1和0.2%。
■ 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
1至2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商品房銷售額8203億元,下降35.9%。
■ 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下降3%
1至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13712億元,同比下降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1233億元,增長3%,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1.5%,比上年同期提高5個百分點。
■ 豬肉價格上漲125.6%
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1至2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15.6%。其中,豬肉上漲125.6%,鮮菜上漲13.8%,鮮果下降5.3%,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後的核心CPI上漲1.3%。
■ 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
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
1至2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8萬人。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6.2%,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0.2小時,比1月份減少6.5小時。
⑹ 疫情對各國經濟影響到底有多大
疫情對各國經濟影響都非常大,許多大企業倒閉,各國經濟增速放緩,甚至出現負增長!
⑺ 你認為疫情會對一個國家的總體經濟活動產生怎樣的影響微觀經濟
疫情對國家的總體經濟活動產生的影響,就是各種經濟活動減少,經濟收入也減少,比如說很多部門都沒有復工,所以影響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