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疫情持續下去世界會怎麼樣
不會的,疫苗已經到第三期試驗區了。
『貳』 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有哪些稅費優惠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財稅等部門聚焦抗擊疫情的關鍵環節、疫情影響的重點領域,陸續出台了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支持疫情防控、推動復工復產、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第一批政策主要聚焦疫情防控工作,第二批政策主要聚焦減輕企業社保費負擔,增強企業復工復產信心,第三批聚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幫助其渡過難關,第四批聚焦穩外貿穩外資,降低疫情負面影響。讓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
一、支持防護救治2項。
1.取得政府規定標準的疫情防治臨時性工作補助和獎金免徵個人所得稅。
2.個人取得單位發放的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醫葯防護用品等免徵個人所得稅。
這既是面向抗疫一線工作人員的暖心政策,更是向這些英雄致敬。
二、支持物資供應5項。
3.對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
4.納稅人提供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運輸收入免徵增值稅;
5.納稅人提供公共交通運輸服務、生活服務及居民必需生活物資快遞收派服務收入免徵增值稅;
6.對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擴大產能購置設備允許企業所得稅稅前一次性扣除;
7.對衛生健康主管部門組織進口的直接用於防控疫情物資免徵關稅。
支持物資供應5項,全力保障物資、服務供應,支持物資供應稅收優惠政策的出台,為疫情防控添力加火。
三、鼓勵公益捐贈4項。
8.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捐贈應對疫情的現金和物品允許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
9.直接向承擔疫情防治任務的醫院捐贈應對疫情物品允許企業所得稅或個人所得稅稅前全額扣除。
10.無償捐贈應對疫情的貨物免徵增值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11.擴大捐贈免稅進口范圍。
病毒無情,人間有愛,公益捐贈稅收優惠政策讓這份愛傳遞的更遠。
重點向大家介紹一下第四類,支持復工復產9項。
自2020年1月1日起,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困難行業企業,企業所得稅虧損最長結轉年限延長至8年,階段性減免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免除了湖北省小規模納稅人3月至5月的增值稅同時明確湖北以外地區小規模納稅人徵收率由3%減按1%徵收,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免,就是從2020年2月起,各省份可以對中小微企業的養老、失業、工傷保險社保的單位繳費部分實行免徵,免徵的期限不超過5個月,湖北省可以將免徵范圍擴大到各類參保企業。減,就是湖北以外的全國其他省份,對大型企業等其他參保單位的三項社保單位繳費可減半徵收,減征期限不超過3個月。緩,就是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企業可申請緩繳,緩繳期限原則上不超過6個月,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階段性減免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職工養老、失業、工傷保險,階段性減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單位繳費,根據《關於階段性減征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費的指導意見》,自2020年2月起,各省可根據具體情形,對職工醫保單位繳費部分實行減半徵收,減征期限不超過5個月。鼓勵各地通過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等方式支持出租方為個體工商戶減免物業租金。在穩外貿穩外資方面,提高除「兩高一資」外出口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范圍,使更多領域的外商投資能夠享受稅收等有關優惠政策,確保內外資企業同等享受近期出台的減稅減費政策。
積極發揮稅務部門職能作用,全力支持抗擊疫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疫情防控,我們一起努力。
『叄』 疫情過後煤炭對國民經濟和社會運行有什麼影響
煤炭是賦存於地下的非再生性化石能源資源,素有「工業糧食」之稱。其重要地位:一是煤炭在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中佔有主體地位。我國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生產消費結構...
『肆』 新冠對世界帶來的積極影響
一、全球製造業格局將會發生變化。由於作為全球製造業核心區域的經濟大國均已爆發疫情,停產、停工,各國為控制疫情擴散而封鎖邊境,導致經濟活動趨於停止。而疫情結束後,重新恢復的全球經濟有可能會在原有基礎上重新洗牌,產業鏈和供應鏈都有可能由疫情所造成的影響而重新布局。
世界市場對中國製造業中心的依存度有可能進一步提升。由於中國最先控制住疫情,已進入快速恢復的階段。而世界主要經濟體基本上都處於產能不足的狀態,因此對於中國製造的需求可能會快速上升,除了醫療用品、葯品外,生活用品等其他日常消費品的需求也將大幅上升。
疫情讓世界看清了世界經濟對於中國的依賴性,此次疫情中,中國已對世界一百多個國家提供了人員、資金、物資援助,充分體現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有的擔當。同時,也讓世界看出了,在災難面前,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猶如外強中乾的紙老虎,關鍵時刻掉鏈子。尤其是美國在疫情期間,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的表現,也使其國際公信力大打折扣。
二、疫情促使一些國際爭端和重大事件出現緩和。如中美蔓延爭端和英國脫歐等目前都暫時擱置起來了。但另一方面,全球能源市場動盪對於地緣政治會帶來不可忽視的風險。美國與伊朗仍處於戰爭狀態,中東地緣政治風險將進一步加大。
三、疫情帶來的世界格局的最大變化就是,美國因衰落國際地位會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世界超級大國,而歐盟將會被邊緣化,東亞崛起,世界經濟中心將轉移到亞洲。
當今世界格局為一超多強,一超就是指美國這個超級大國,而多強則是指中國、俄羅斯、日本、歐盟、印度等國際地緣政治中的強勢力量。美國目前已成為新冠肺炎確診者最多的國家,疫情對美國的打擊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美國經濟的破壞作用,企業停工,失業率大幅上升;另一方面疫情對全球市場的沖擊也必將影響到美國的霸主地位。
歐洲緊隨其後成為疫情重災區。俄羅斯由於經濟滯後導致其經濟實力與其強大的政治軍事實力不匹配。日本的真實疫情可能比其所提供的數據要嚴重,而東京奧運會的推遲,除了直接的經濟損失外還將極大挫傷日本民眾對國家的信心。
印度在人均醫療資源方面不到我國的一半,一旦疫情擴散,其國力必將遭到重創。中國在疫情中已經對世界一百多個國家提供了援助,中國的行為可能為自己帶來一定的地緣戰略利益,同時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公信力則肯定會得到提高。
目前中、日、韓三國經濟聯系相互依存度日益提高,2019年,第八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上,三方一致決定要建立共同的東亞經濟架構,從而加速東亞經濟的發展。此計劃如果能夠實現,那麼就將出現一個亞洲版的歐盟。疫情過後,世界經濟的中心將轉移至亞洲。
『伍』 社會經濟
中國的疫情已近尾聲,經過全國上下的艱苦努力,總算基本渡過難關。此次疫情來勢兇猛,中國政府採取的斷然隔離措施很到位,加之正值春節放假,整個社會經濟生活基本處於停頓狀態,對經濟造成的損失,不論從哪個方面來說,都是極其慘重的。僅就全國范圍內的企業停工停產以及春節消費黃金期的完全停頓,其損失就是極其高昂的。我們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次來簡單分析一下,就不難得出結論。
從宏觀上來看,疫情相當於使中國經濟停滯了一個季度。2019年中國的GDP是99.1萬億元,按照正常的發展速度,哪怕中國經濟今年只增長5%,也會超過100萬億元。在第一季度顆粒無收的極端情況下,就減少了25萬億元;在此基礎上打一個對折,就是12.5萬元;再打一個對折,也有6.2萬億元,相當於減少了一個正常年份的增加值。保守估計,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的損失應當在5—10萬億元的范圍之內,約佔中國GDP總量的5—10%。
從中觀上來看,除了保證14億人口的基本吃穿用度的企業和行業,包括能源、電力、交通、醫療用品、食品、供水等,許多企業和行業都停工停產了。受疫情影響最大的行業,首先是餐飲業,由於存貨受損,加上租金和員工工資等剛性支出,遭受了階段性的毀滅性打擊。嚴重依賴線下的服務業,如旅遊、娛樂、航空、零售等,也受到了嚴重打擊,出現了收入大幅度下降的「斷崖效應」。2019年春節黃金周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業實現銷售額1.005萬億元,旅遊業收入0.514萬億元。2020年春節長假,消費幾乎停擺。全國鐵路、公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比上年同期下降近73%。餐飲業受沖擊後,隨之而來的,食品糧油加工業和裝備製造以及其他原材料供應企業都被連累。受工人返程、工廠延遲復工等原因的影響,導致勞動密集型製造業、房地產、基建投資等也陷入停滯狀態。總體而言,從受沖擊的程度來看,民企大於國企,小微企業大於大企業,農民工大於正式員工。
從微觀上來看,企業的損失可以算細賬。筆者有一位企業家朋友,就算了這樣一筆賬:「製造業一年最多300個工作日,疫情多放假15天,佔5%,一年產值減少5%,而房租、人工、庫存、五險一金等成本卻不減。很多製造企業一年利潤也就5%,這一年差不多就白幹了。」新潮傳媒集團復工第一天,作為自救手段的第一條,就宣布裁員500人。其董事長說,賬上盡管還有近10億元現金,但如果收入歸零,也只能活六、七個月。該集團的其它措施包括:高管帶頭降薪20%,危機期間不拿績效工資,「兄弟姐妹們,蹲下,是為了更好地起跳」。
上述冷冰冰的數字背後,是活生生的人的生活狀況。疫情之下,影響的不僅僅是一個個看到的裁員或倒閉企業,還有廣大的上下游的供應鏈與代理商,更有成千上萬的員工與家庭,牽一發而動全身。這些無形的損失,一方面是損失,另一方面是也激勵千千萬萬的勞動者鼓起勇氣、再次創業的巨大精神動力,任何的企業、政府的管理者和決策者們,都不要忽視這股無形而強大的力量!
社會經濟的運行,自有其客觀規律,諸如疫情之類的「例外因素」會產生影響,但不會從根本上動搖經濟運行的內生因素。有一種所謂「災難經濟學」或「戰爭經濟學」的說法,就是災難和戰爭類似於「破窗理論」中的那塊玻璃,將其打碎,就可以啟動經濟發展。這種說法,來源於凱恩斯的「挖坑理論」:「如果我們的政治家們由於受到古典學派經濟學的影響太大,想不出更好的辦法,那麼建造金字塔、地震、甚至戰爭都可以起著增加財富的作用」。這種理論,充其量只是一種對現象的描述,並沒有觸及經濟發展的內生因素。具體說來,經濟發展源於三大內生因素:一是由於人的吃穿用度等客觀剛性需求而促使勞動者更加迸發出其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潛力,也就是人力資本的因素是促進生產力發展的最活躍的決定性因素;二是作為社會經濟增長平台的企業組織,也是勞動力發揮創造性的載體,一定會發揮組織勞動力和社會其它資源進行生產的驅動作用,這就是市場的那隻「看不見的手」;三是政府對經濟的強力干預,隨之而來的一些政策措施可以對經濟起到啟動和牽引的效果,這可視為政府伸出的那隻「看得見的手」。只要有了勞動力、企業和正確有效的政策措施這三大經濟內生因素,社會經濟一定會在短期內啟動並加速發展。隨之而來的,有可能出現六大社會經濟效應。
一是被壓抑的消費和生產能力釋放所產生的「彈簧效應」。
這幾天,全國范圍的復工潮洶涌,這是在響應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研究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運行重點工作」的主題。那次會議強調,要把復工復產與擴大內需結合起來,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會議指出,要選好投資項目,加強用地、用能、資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大公共衛生服務、應急物資保障領域投入,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會議特別強調,要注重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
從宏觀上看,中央的上述要求和相關政策走向,勢必會使被疫情壓抑的消費和生產能力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由此而出現一個社會經濟快速增長的局面,我們可以將其概括為「彈簧效應」。
靜止的彈簧是毫無力量的,而施加越多的壓力,它向上的彈力就會越強,這就是「彈簧效應」。這種效應在生活和工作中隨處可見,它的核心要義就是,某一事物受到的環境壓力越大,其自身的爆發潛力和空間也就越大;受到的環境壓力越小,其自身的爆發潛力也越小。一場大的災難,必定蘊含了一些新的能量。此次疫情,對中國的考驗亘古未見。以城市和省區為單位進行全國范圍的隔離和延長假期,相當於對處於正常運行狀態的社會經濟施以極大的反向壓力,一旦這種壓力消除,它所產生的「彈簧效應」將是極其明顯而力量巨大的。
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的大范圍、大幅度推開,有可能會出現「四搶」的現象:搶勞動力、搶原材料、搶銀行貸款、搶市場客戶。由此會導致各方面的價格上漲,幾個月之後待一切恢復常態,價格也會慢慢回落。這就既需要政府推出的政策有針對性和持續性,更需要微觀層面的企業對宏觀大勢和中觀政策走向有比較清晰而精準的把握,從而未雨綢繆,根據行業和企業自身的特點,及早採取行動,把「四搶」所導致的負面影響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二是公共衛生應急預防體系建立後形成冗餘度的「過度補償效應」。
「過度補償」是管理學家彼得•聖吉在其《第五頂修煉》中提出來的,大意是:在一個系統中,動作和反饋有時間差,讓你覺得付出的動作沒有回報,於是施以更大的付出,最後發現用力過猛,導致更多的悲劇。
關於「過度補償」的含義,我曾經將其概括為「和面理論」,就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許多省區、城市和企業通過這次疫情,反思和發現自身在公共衛生應急預防體系的硬體和軟體建設兩方面都存在的短板,從而會採取堅決的措施進行彌補。從政府的視角來說,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需要吸取經驗教訓,以體現政治正確,由此帶來的問題就是「過度補償」。
疫情過後,各地政府和有些企業勢必會採取更多的措施建立預防體系,這就需要很多的投入。當投入超過需求,哪怕是最高極限的需求,就會形成過度的冗餘度,從而形成某種「過度補償效應」。這種效應的好處,就是有利於經濟的加速啟動,可以說是某種「破窗效應」的變種。從我們國家的治理體制的完善與提升來說,這種「過度補償效應」帶有某種不可避免性,它是疫情過後的慣性力量使然,不是理性的思維所能扭轉或制止的。相關的政府部門和企業只能因勢利導,在這種大趨勢下找到自己發展的機會與路徑。
有的時候,個體的「過度補償」並不帶來對於整體的損害,反而有助於整體的利益。比如,購買健康或財產保險就屬於這種情況。如果說保險支出是一種「過度補償」,只是針對一個家庭的經濟狀況而言的;對於公眾來說,則是一種帶有互助性質的慈善行為。疫情之後,公眾應該提升這種健康保險的意識,適當從總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為「過度補償」,是十分有益處的。
三是糧食、醫療和健康產業高速增長所產生的「漲潮效應」。
最近幾天,出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媒體密集報道多個地市的黨政「一把手」下館子吃飯,南京市長則是去實體書店買了兩本書《南京傳》和《浮生六計》。其意自明,前者就是想把餐飲業作為啟動經濟的「引擎」,後者傳達的信息或許是「知識就是力量」吧,同時也希望人們走出家門去逛街。我個人從中悟出一個更深層的含義,那就是清朝名臣曾國藩寫給他弟弟曾國荃的兩句詩「千秋邈矣獨留我,百戰歸來再讀書」。
疫情過後,糧食、醫療和健康產業等會有一個較大的發展,會出現一個「漲潮效應」。把這三類產業放在一起來討論,是因為它們才是維系人類生命健康和生活快樂的物質基礎。
民以食為天。疫情持續時間這么長,全中國十幾億人要吃喝拉撒,其基礎物質條件就是糧食,以及由糧食洐生出來的雞鴨魚肉蛋奶糖。疫情開始時,湖北省公開說,糧食夠吃一年,後來又說夠吃半年。不管怎麼說,總是沒有聽說什麼人被餓死,或者糧食及其他食品的調運和供應發生嚴重問題。至於農副產品的品種、質量和價格等方面出現問題,在這么嚴重的疫情中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俗話說:「一日春耕十日糧,十日春耕谷滿倉。」「不違農時」是農業生產的「天條」。疫情過後,糧食生產是當務之急。美國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是其高度發達的農業生產。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捧在中國人自己的手裡,這一點,任何時候都不能猶豫和動搖。支持糧食及相關食品產業的發展,是疫情之後中國面臨的重大而長遠的課題。
科技進步是戰勝疾病的主要力量。一部人類文明史,也是一部與疾病斗爭的歷史。最初人類面對瘟疫只能寄託於神靈、依靠原始宗教,付出慘痛代價。20世紀以來現代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人類對引發傳染病的各種病毒結構和屬性有了更加深入系統的認識,抗生素、疫苗、電子顯微鏡、基因測序技術等現代科學新知識和新技術的不斷涌現,為鑒定病毒、研發葯物、制備疫苗提供了重要的科研和治療基礎。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近些年來,世界各國在抗擊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MERS(中東呼吸綜合征)、甲型H1N1流感、埃博拉病毒等重大傳染病中,科學技術都發揮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只有依靠科學技術,人類才能從根本上找到戰勝疫病的有效途徑和解決方案。疫情之後,醫療科技事業必將得到快速的發展。
通過這次疫情,讓更多人明白,生而為人,充滿了遺憾,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來,無數次思考生與死,仍不得其解,每一次天災人禍的時候,才會感嘆生命的美好。健康不是第一,而是唯一。為了預防疾病,人們會採取很多措施,許多盡管不盡科學合理,但由於權威人士和權威部門不能及時地傳播正確的信息和方法,人們還是會「自我救贖」。比如,疫情期間發生的「雙黃連事件」,稍微有一點醫學常識的人會認為這是瞎扯,但有些企業就是這么宣傳,在那種「病急亂求醫」而去抓救命稻草的危急和混亂時刻,出現搶購雙黃連的現象也就不足為奇了。由此追溯到2003年的非典疫情,許多單位和個人搶購板藍根,實屬異曲同工。這里所講的健康產業,並不是指開發幾種不靠譜的「靈丹妙葯」,而是指與人民形成健康生活習慣相關的一系列活動和產品,比如各種體檢設備、健身器材、健身場所和療養機構,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康的意識和良好的生活習慣,這需要系統化的思考和構建,然後根據市場化的原則交由企業加以運作。
如果上述三類產業真正受到重視,一定能夠出現快速發展的「漲潮效應」。
四是疫情倒逼一些企業和行業形成的「轉型效應」。
對於許多企業和行業來說,疫情是有影響的,但也別把啥鍋都甩給疫情,它不過是把有些問題提前暴露而已,對企業只是一種倒逼。對早該倒閉的,逼你倒閉;對早該轉型的,逼你轉型。據清華大學經管學院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29.58%的中小民營企業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58.05%的企業下降20%以上。同時,85.01%的企業維持不了3個月的生存,在政府和金融機構支持後,一部分企業的維持時間將超過3個月。如果疫情持續半年以後,90%的中小民營企業將難以為繼。
不轉型,就只有等死。未來最重要的就是企業的數字化經營轉型。電商和線上教育具有某種「超視距效應」,它是一種集約化的共享經營模式,是未來世界的主要交流和經營手段。據麥肯錫的權威預測,中國GDP的構成,數字化比例將從2018年的34.8%躍升至2023年的51.3%。此次疫情,更是給這種人類生活方式的轉型注入了強大的驅動力。平常千家萬戶須臾離不開的「外送小哥」的走街串巷和挨家挨戶,其背後就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數字化經營,它與我們的生活已經密不可分了。新裂變所產生的新動能,會催生並加速許多行業和企業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數字化是許多行業、企業「鳳凰涅槃」的最後機會。
企業數字化的體現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自動化辦公,包括線上的績效創造、評估和考核管理系統。它的本質,就是足不出戶而創造價值,當然不會受什麼疫情、洪水或地震等外在因素的影響。數字員工、數字企業、數字行業、數字城市、數字國家和數字地球,這些概念和模式就是未來的方向,擁抱它們的企業,便會基業長青;否則,就去「立地成佛」吧。
五是人類命運息息相關的「地球村效應」。
病毒的傳播無國界,世界的關聯度越來越緊密,沒有哪個國家會倖免。這次疫情,不僅是中國,世界許多國家都出現了病例。據網上報道,截止2020年3月16日,中國以外地區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8.6萬例,死亡病例首次超過中國,達6513例;同期中國大陸和港澳台累計死亡病例3218例。
中國政府以前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許多國家不以為然,甚至採取某種極端敵視的態度和做法。以美國特朗普政府為例,為了自身政治利益,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拒絕與國際社會合作控制碳排放,無視迫在眉睫的環境危機,這是在把全世界人民的健康和性命作為其利益交換的砝碼。特朗普政府在應對新冠疫情方面,整整兩個月里只考慮經濟穩定以便自己競選連任,犯下了無數低級錯誤,延誤了時機,對其他國家的人民造成了致命威脅。3月17日晚上,我的大學同學從他所生活的美國芝加哥發來一張紐約時代廣場空盪盪的照片,說了一句「紐約封城,史無前例」。依我的解讀,這張照片表達了兩個含義,一是直截了當地說明了此次冠狀病毒疫情的凶險,二是間接委婉地認可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地球村」太小了,國家之間沒有給病毒留下「實體隔離帶」,更沒有「戰略緩沖區」。
反觀中國,在自身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還沒有完全消除的情況下,積極慷慨地向其他國家伸出援助之手,還有什麼比攜手抗擊病毒更能詮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含義嗎?3月5日,外交部表示:向中方提出援助請求的國家,很多曾經向中國提供過捐助。中國有一句古話:「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中國言出既行,立即在自己能力所及范圍內對有關國家施以援手,這也是對於有些國家對中國幫助的回報。
2月13日,中國抗疫初期,伊朗捐贈的N95口罩等第二批醫療物資抵達中國。伊朗駐華大使館在官方微博上喊出「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中國勝,中國勝則世界勝!」為中國加油打氣。2月25日,中國向伊朗捐贈25萬只口罩及5000人份核酸檢測試劑盒,上面寫著古代波斯著名詩人薩迪的名句:「亞當子孫皆兄弟,兄弟猶如手足親。」2月28日凌晨,中國紅十字會5名專家抵達伊朗,同機抵達的還有900公斤醫療物資。
2月20日,中國捐贈日本厚生勞動省1.25萬只核酸檢測試劑盒。2月29日,中國繼續向日本捐贈5000套防護服和10萬只口罩。除此以外很多中國地方省市、企業和個人也在積極行動,向日本捐款捐物,為日本加油打氣。
3月6日,中國援助韓國10萬只N95口罩、100萬只醫用外科口罩、1萬套醫用防護服,首批8萬只N95口罩和1萬套醫用防護服於3月11日抵達仁川機場。此前上海市、威海市、南京市、紹興市政府已向韓國陸續捐贈大批口罩及防護服、護目鏡等其他醫療物資。
3月12日,中國向疫情比較嚴重的義大利派出9名醫療專家以及31噸醫療物資(包含ICU病房設備、醫療防護用品、抗病毒葯劑、普通健康人血漿和新冠康復者血漿等)。這是中國在新冠疫情之後,首次向發達國家派出醫療隊。網上流傳著一個小視頻,義大利羅馬A線地鐵站Re di Roma附近的小區於14日響起中國國歌,並有義大利人大聲高喊「Grazie Cina(感謝中國)!」周圍居民紛紛鼓掌致意。小米公司在給義大利捐贈的口罩包裝箱上,貼著一句古羅馬思想家塞涅卡的名言:「我們都是同一片大海的波浪,同一棵樹上的葉子。」
有一個特別的細節需要予以特殊關注,就是中國援助義大利的醫療組9名專家,有5人來自四川,而且後續四川又發出一大批抗疫物資給義大利。這其中包含著一段感人的故事。1988年,義大利政府無償捐助四川建立了最大型的急救中心,30多年來,這個急救中心為四川的醫療服務提供了很大的支撐作用。更重要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時,義大利的紅十字會以及醫學會派了14名急救專家駐扎在四川綿陽的重災區,為搶救傷員做了長時間工作,一共有約900名傷員在義大利專家的指導下轉危為安。
3月15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發表電視講話:「歐盟的團結是不存在的,這都是寫在紙上的童話。困難來臨之際,我們不能寄希望於歐盟,唯一會向塞爾維亞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中國。」武契奇說完這段話時,在電視近鏡頭中,可以明顯看到他的眼裡含著淚水。塞爾維亞從中國采購了500萬個口罩,並將尋求中方醫療援助。當天,西班牙與菲律賓也向中國尋求技術及物資援助。塞爾維亞政府16日宣布,在中國駐塞爾維亞使館和塞爾維亞政府的協調配合下,中國援助首批核酸檢測試劑盒於當地時間15日晚運抵貝爾格萊德,這是塞爾維亞收到的第一批來自國外的疫情防控物資,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和總理布爾納比奇分別通過媒體向中國表示感謝。我們中國人民也不會忘記,在中國人民全力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塞爾維亞政府於2020年2月26日派第一副總理兼外長達契奇專程訪華,成為中國發生疫情以來接待的第一位外長。外交部長王毅表示,塞爾維亞代表團專程訪華,以實際行動體現塞爾維亞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情誼,體現中塞牢不可破的「鐵桿之情」,體現在關鍵時刻相互堅定支持的良好傳統。
以德報德,是中國人歷來的傳統。與此同時,中國人也有不計前嫌、以德報怨的美德。3月6日,美國媒體《市場觀察》(Market Watch)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已經對從中國進口的100多種醫療產品(包括口罩、凈手濕巾、檢查手套等)免除了進口關稅。3月12日,鍾南山院士和醫院重症監護團隊與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美國重症監護方面的專家進行多方視頻連線,雙方討論就新冠肺炎臨床研究開展合作。此前,美國副總統彭斯在集會上喊話中國:「中國應該向美國提供口罩等物資,要有大國擔當。」彭總指揮大概忘記了,美國還在對中國實施貿易戰,「關稅大棒」仍然高高地舉著。如果美國可以轉變態度,誠懇地向中國提出援助的請求,我們也會「以德報怨」對美國施以援手。
中國的種種嘉言善行,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和高度信賴。2月2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開發布會,總幹事高級顧問艾爾沃德感嘆:「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國治療。」這是對中國的醫療水平和國家形象的高度肯定。隨著世界各國抗擊疫情的不斷深入,各國之間聯手合作的事例會越來越多,大家禍福相倚、守望相助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會更加深入人心,某某「優先」的狹隘觀念越來越沒有市場,「地球村效應」也會越來越明顯。
六是世界經濟更加相互依賴融合的「一體化效應」。
國家之間可以通過修牆隔開,但病毒沒有國界,它是隨著人員的流動而傳播的。世界是一個「地球村」,人類的命運確實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前文所述的一些中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相互支持、共抗疫情的實際行動,今後會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繼續展現出來。世界衛生組織一再強調,中國模式是唯一有效對抗病毒的手段,事實也證明運用中國模式可以迅速撲滅疫情。這種先做好「作業」再讓別人來「抄」的示範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顯示出來。各國目前採取的隔離措施,就是在中國得到驗證的最有力、最有效的抗疫手段。
經濟發展離不開資本。對於大資本而言,安全是排在第一位的。疫情之後,全球投資者會重新評估「安全」的含義。在過去,投資者追求的安全有兩個要素:一是政治穩定,二是資本流動的自由。截止到2018年,全球吸引外資排名第一的是美國(2520億美元),中國大陸是第二(1390億美元),中國香港第四(1160億美元)。疫情之後,這個狀況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因為資本會突然發現,資金的「安全」還有一個遭遇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應變能力的問題。同樣是遭遇疫情的突襲,中國就可以全民動員給病毒以雷霆一擊,在2個月內撲滅疫情,實現社會系統的安全運轉,而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在疫情面前卻脆弱不堪,暴露了其「泥足巨人」的虛弱本質。我們可以有把握地預測,疫情之後,全球資金、技術、產業鏈會加速向中國匯集,而絕不像美國商務部長在中國疫情爆發後幸災樂禍地說什麼「有助於加速工作機會流回美國」。美國「優先」的意淫恐怕又要破滅了,這一次與以往不同,只會朝著與美國政客們所期待的相反方向演化,必將加速推動中國的產業升級和經濟騰飛。
不論是抗疫,還是發展經濟,世界各國都需要更加密切地合作,沒有什麼只有自己優先或安全的「世外桃源」。正如日本贈送中國物品箱上印著的那八個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所謂的「優先」和「脫鉤」,都是無稽之談,痴人說夢,與世界和平、發展和合作的潮流背道而馳。中國此次抗疫形成的醫療物資和設備生產能力,在疫情過後也不會閑置,而是為世界范圍的抗疫增加能力和產品。與此相關的產業鏈會得到發展,而且會成為全球產業一體化和經濟一體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離不開世界,世界更離不開中國。義大利的一位網友說:「讓我們不要忘記,當這一切結束時,是誰幫助了我們。讓我們不要忘記他們以及我們的醫護人員。確保「不要忘記」的最好方式,就是世界各國進一步加強交流與合作,通過經濟發展的具體成果,使各自獲得相應的利益,進而通過利益鏈將彼此緊緊地聯系在一起,使世界社會經濟的「一體化效應」得到越來越明顯的體現,使世界各國人民收獲越來越多的實惠。
『陸』 大連即日起駕校考試業務暫停,疫情對生活的影響有多大
從2020年的春節開始直到人類社會因為這場疫情對生活產生了非常大的改變,而且這種影響所涉及的地方是方方面面的。
第三,打破了人們日常生活的計劃。可以看到在疫情的影響下甚至改變了人們過年走家串戶的這一習俗而積極配合抗擊疫情的工作。除此之外,在疫情下的社會也不能夠像往常一樣正常運行必須要採取一些強制性的措施才能夠更好地做好防疫工作。
『柒』 經濟政治與社會考試題目:如何看待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從自身職業角度出發考
如何看待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我認為,這雙疫情帶給中國太大的經濟壓力了。
『捌』 美國疫情升級,特朗普卻要求美國人民盡快復工,對此你怎麼看
如果美國各行各業不盡快復工復產,那麼可能導致經濟停擺,經濟受挫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同時還影響特朗普的連任,所以特朗普急著要求復工。
3月24日,特朗普在接受電視台采訪時表示,聯邦政府計劃在4月12日的復活節之前復工,恢復美國經濟。3月26日,特朗普再次在白宮發布會上強調,美國人民“必須重返工作崗位”,還建議那些受疫情影響較小的地區可以率先復工,同時特朗普表示,“我們必須盡快開始這個過程。”從連續兩次強調復工,可以看出特朗普已經對疫情失去了耐心。
特朗普急著復工,說白了就是“要錢要權不要命”,特朗普並不關心疫情本身,只關心美股、失業率,關心自己是否連任。而穩定股市、降低失業率都要依賴資本市場的正常運轉,所以只有復工這一條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