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了解上海地區經濟發展的特點和行業發展新情況
圍繞科教興市主戰略,上海各區縣的優勢科技產業在合理布局與快速發展之中,頻現具有區域特色的新亮點。內涵:源自地域優勢崇明、南匯等區縣獨特的地域優勢,使其科研產業發展有一種「量身定製」的鮮明內涵。定位於「生態島」的崇明,隨著越江通道工程的啟動,翻開了歷史的新頁。該縣已確定生態、觀光農業,清潔型先進工業,度假旅遊、戶外運動產業,現代辦公、會展、科研產業和生態型房地產業為未來的「五大產業」。今年將進一步致力於用科技手段推進生態島建設,發展有機生態農業,開展科技綠化造林、灘塗濕地環境保護和合理利用等研究。年底,洋山深水港一期工程將正式完工,因港而動的南匯提出「以港興區」。其目標是要打造一個以國際一流現代裝備製造業為主,綜合發展先進製造、現代物流、出口加工、內外貿易、教育培訓等產業的現代化綜合型濱海城市。據悉,今年南匯用於基建的財力投入安排將超過22億元,以加快集聚核心產業的上下游企業,同時依託深水港發展裝備製造業和物流產業。目前,南匯區已在積極推進科技孵化平台建設、技術創新和產業化、知識產權培育與保護等六項工程。地位:依託科技戰略浦東新區、長寧區等依託明確的科研戰略,已在科研產業領域占據優勢地位。 「聚焦張江」戰略的實施,使浦東成為軟體、微電子和生物醫葯發展的「風水寶地」。據統計,世界500強著名跨國公司中已有180多家進入浦東,有30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落戶浦東;僅在張江高科技園區就已落戶了70多家研究機構。去年「國家半導體照明產業基地」在浦東新區安家,使浦東新區的半導體照明產業產值佔全市57%。今年浦東新區又啟動「慧眼工程」,舉數千萬資金資助科研項目,並請資深專家指導科技型企業發展,以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骨幹企業。歷經10年發展、3年飛躍,位於中心城區的長寧區已成為多媒體製作、軟體產品、通信產業和電子商務發展的「旺地」。依託高校科研優勢的東華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由風險投資企業為主運作的多媒體專業孵化器,政府搭台並探索高校、科研院所「無形資產」佔30%形式入股的上生慧谷生物科技園等,提升了「數字長寧」這張名片的含金量。目前長寧區「3+6」的科技產業發展格局正在形成:「3」即東、中、西三大都市型科技園區;「6」即多媒體內容製作群、軟體企業群、主題科技商務樓群、都市科技工業園群、技術創新基地群和產學研聯合體群。結構:在集群中優化早已形成特色產業優勢的寶山、金山等區,在集群中進一步優化結構,同樣「老樹綻新花」。圍繞著寶鋼精品鋼基地和長興造船基地建設,寶山區不但聚集起國內外鋼鐵和造船延伸產業的企業、人才,還大力提升現代生產服務業,賦予「工業重鎮」新的內涵。過去分布相對零散的鋼鐵延伸業,集中到寶山工業園;技術創新延長了企業的產業鏈,相配套的信息服務業和物流業也同步跟進;重視周邊環境整治,更是著眼可持續發展。未來,精品鋼製造業、船舶製造業、納米技術、生物醫葯、新材料等高新技術產業,將成為寶山區的五大支柱產業。以實現產業優化為抓手,以吸納大公司、大項目落戶為重點,金山東西兩翼沿杭州灣畔正在掀起新一輪石油化工建設和發展高潮。東翼正在建設的上海化學工業區,預計今年總面積將達到29.4平方公里,目前區內90萬噸乙烯工程已正式開工;西翼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將在2010年達到200萬噸乙烯生產能力和3000萬噸原油加工能力。特色:在創新中顯現以創新思路拓展發展,使楊浦、黃浦等區的科研產業顯現出與眾不同的亮色。建設樓宇型科技園區,是位於市中心寸土寸金地段的黃浦區探索「科技樓宇經濟」的特點。目前該區將上海科技京城定位為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服務業的基地,形成了一園、三基地、八中心的樓宇型科技園區。據統計,上海科技京城入駐企業1300多家,注冊資金達到35億元,創下單幢樓宇年度上繳稅收超過3億元的紀錄。此外,黃浦區還在新黃浦金融大廈內,與有關部門合作開辟了3萬平方米的都市工業設計孵化基地,初步建立了具有世界水平的技術研發平台。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融合、聯動發展」,是楊浦打造知識創新區的亮點所在。據不完全統計,楊浦已有1500多家科技企業,預計3-5年內,各園區內的科技企業將達到5000到10000家,具備原創性知識產權的達30%以上。據悉,去年啟用的知識產權園,又將於本月建立專利交易技術中心;而今年將進入實質性運轉的版權公共服務平台,還將園區建設與版權產業緊密結合,力圖把版權產業推向新高潮。
Ⅱ 誰能簡述一下上海社會經濟文化的歷史
原來的上海只是一個以漁業和棉紡織手工業為營的小鎮,19世紀,由於它良好的回港口位置使得上海迅速發展。答1842年《南京條約》簽定後,上海成為中國開放對外通商的口岸之一。上海很快因成為東西方貿易交流的中心而蓬勃發展。20世紀30年代,上海發展成為跨國公司開展貿易和商務的樞紐。但在1949年建國之後,外國人幾乎全部離開了上海,上海迅速沒落。改革開放後,1990年,上海又開始重現往日的繁華,成為了今日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貿易港口。
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興的旅遊目的地,由於它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眾多的歷史古跡,如上海的地標——浦西的外灘和新天地。除此之外,在一江之隔的浦東,卻呈現出另一番繁華景象:上海的天際線是全球第四大天際線;東方明珠電視塔與金貿大廈、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和在建的全國最高樓——上海中心成為陸家嘴最負盛名的建築。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全國重要的科技、貿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個國際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經濟和貿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會成為未來的全球城市。國際主流媒體更將上海形容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典範」。
Ⅲ 上海現時經濟發展狀況
上海
經濟狀況:
GDP 5408.76億元 排全國第8位
GDP 構成比
第一產業1.6%排全國第27位
第二產業47.4%排全國第11位
第三產業51%排全國第1位
人均GDP 40646元 排全國第1位
居民消費水平 14295元 排全國第1位
恩格爾系數 39%
鄉鎮企業營業收入 3834.4億元排全國第12位
城市人均收入 14395.8元 排全國第1位
城市人均住房面積 28平方米 排全國第3位
城市人均綠地面積 6.1平方米 排全國第8位
人均生活用水量 城市405.52升/日 排全國第2位
農村105.1升/日 排全國第13位
職工平均工資 農,林,牧,漁業, 17184元 排全國第2位
建築業 21820元 排全國第1位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信業 33110元 排全國第1位
金融.保險業 37087元 排全國第2位
房地產業 28474元 排全國第1位
衛生.體育和社會福利業 26476元 排全國第3位
文教.藝術和廣播影視業 24585元 排全國第3位
科學研究和綜合技術服務業 26710元 排全國第4位
黨政機關和社會團體 26199元 排全國第3位
進出口總值 7225129萬美元 排全國第3位
外商直接投資 427229萬美元 排全國第4位
Ⅳ 近代上海歷史發展的主要特點
1、外省人口的遷入。從元、明、清到民國初年,一直是上海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上海地區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上海開埠後至1920、30年代,逐步發展成為「遠東第一大都市」,在此期間移民的數量遠遠超過世代居住於此的原住民。
2、西方新思潮和新風氣的進入上海自開埠以來,向來是西方新思潮和新風氣進入近代中國的窗口。各種新派人物在這里創辦、經營報紙、雜志和出版機構等文化事業。
3、租界的設立使上海發展成為全國的經濟與金融中心1912年以後,上海的租界卻有如國中之國,獨享著一份特別的平和,甚而,租界在經濟、人口等各方面都進一步加快了其發展的速度。
(4)上海經濟發展歷史擴展閱讀:
上海,春秋屬吳國。戰國先後屬越國、楚國,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別稱為「申」。晉朝時期,因漁民創造捕魚工具「扈」,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簡稱「滬」。
唐天寶十載(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今松江區)。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其位置在今外灘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Ⅳ 分析上海具有如此重要的歷史地位的經濟因素
其一,便利的水陸交通。
,現在已經有了海港。這是上海的重要經 濟發展優勢。
導致的便捷出海口,是上海從小魚村,變 成大城市的重要原因。也是外國租借上海 部分地區,的重要原因。
上海在逐步發展中,積聚吸引了大量外來 人口,這促進了上海經濟發展,也加強了 上海的重要性。在這個過程中,也是上海 陸路交通,迅速發展的時期,比如修建了 鐵路與公路,這也加強了上海的交通優勢 。
提高,上海出現了飛機場。
展,進一步加強了,上海綜合交通的優勢 。就是現在,具備海陸空交通條件的城市 ,在大陸也不多。
其二,密集而眾多的人口。這是一個難得 的優勢。在大陸,上海是占此優勢最多的 城市。
。
人口密度可以達到3000人每平方公里, 是中國整體人口密度的20多倍。
人口的高密度,可以導致許多優勢或經濟 效益。
,電信產業,以及工業運行的效率。效率 的提高意味著收入的增多。這是上海比較 富裕的一個重要因素。
機,要比蘇州人,便捷。這種便捷意味著 ,省錢、省時 間。這就是上海交通優勢 的部分體現。人口眾多而密集,有利於吸 引企業的到來。
那麼多世界500強企業。這確實得助於上 海的綜合優勢,既人口眾多而密集,導致 的綜合交通優勢、市場優勢、
勢。
其三,上海有雄厚的人才實力。
才密度比較大,上海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 ,也比較高。
經濟比較發達,自己培養的人才比較多, 以及吸收了大量的外來人才,比如吸引了 大量來自農村的人才。人才優勢是上海的 重要優勢,也是上海比較富裕的重要原因 。
Ⅵ 求問近代上海經濟的發展
1.19世紀50年代後:上海集中了數量眾多的洋行、銀行、錢庄、棧號等商業貿易組織和機構,逐漸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開始了近代經濟的發展進程。
2.約在19世紀80年代:上海誕生了仿洋機製品工業,並進一步孕育了民族工業的創建。一大批麵粉、棉紡織、火柴、卷煙、肥皂等民族資本工廠紛紛建立。
3.進入20世紀20年代後:城市人口的增加,基礎設施的完善,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等,使得30年代中葉的上海躋身於東亞以至世界大都市的行列。
Ⅶ 上海是什麼時候發展起來的
契機:
從全球范圍看,這輪新經濟發展呈現出共享經濟、平台經濟的架構。「互聯網+」和產業跨界是這輪新經濟發展的動力之一,智能經濟也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創業是這輪新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出現高成長的瞪羚和爆發式成長的獨角獸,是這輪新經濟的最佳結果。上海只有探索新經濟、打造創業平台、科技服務平台和「互聯網+」平台,才能夠真正走向全球經濟的前沿。
Ⅷ 在上海開埠以前,全國經濟最繁榮的是哪一座城市
上海開埠前,全國經濟最繁榮的是揚州。在隋唐之後,南方地區的經濟發展突然有了飛速發展的勢頭,各個城市慢慢開始崛起,而其中,發展速度最迅猛,發展效果最好的非揚州莫屬了。揚州經濟有多繁榮呢,這是一座歷史底蘊深厚的古城,那時候聞名全國,無論誰說到了揚州,都稱贊不已,心生嚮往之情,揚州物產豐盛、富饒美麗,經濟方面更是碾壓其他城市。他的繁榮程度甚至超過了長安以及洛陽,幾度輝煌。
有句話叫盛極而衰,繁榮昌盛到巔峰之後,隨之而來的便是沒落,古代文明的揚州遇到現代文明的撞擊,最後也無法倖免於難。但昌盛時期的揚州,留下了許多瑰麗的歷史文化和寶貴經驗,這些對後人都具有獨特的借鑒意義。
Ⅸ 近代上海經濟的變遷是中國經濟發展的縮影。 問題:(1)上述照片折射出近代上海經濟的哪些歷史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