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新中國經濟經濟發展圖片組

新中國經濟經濟發展圖片組

發布時間:2020-11-25 03:16:13

A. 新中國經濟建設與發展

新中國經濟建設歷程的回顧與聯想

陳東林
2009年02月11日17:06 來源:《當代中國史研究》

孔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用這位古代先哲的論語回顧共和國的經濟建設歷程,得到三點聯想,或者說是比喻。

第一點聯想:1949~1979年的「三十而立」,是經濟的獨立

新中國誕生第30個年頭的1979年國慶節,葉劍英在代表中共中央的重要講話中宣布,盡 管歷經坎坷,經過30年的經濟建設,中國已經初步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這是第一個「三十而立」——重點在獨立。通過走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經濟建設道路,結束了舊中國受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控制的半殖民地經濟歷史,也拒絕了國際社會主義大家庭式的經濟分工模式,其意義是巨大的。到1979年,中國自己設計、建立的工業體系 已經門類、部門比較齊全,更擁有了核工業、電子工業、航天工業等世界尖端科技工業。但是,另一方面,這個工業體系和以其為支柱的國民經濟體系,無論在管理上、規模上、配套上、技術設備先進性上,都遠不能稱之為現代化;國民經濟中農業仍然佔有很大比例,第三產業很不發達。所以,這個「三十而立」,根基尚淺,起點很低。

第二點聯想:1979年開始的「三十而立」,是解放思想的創立

1979年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偉大轉折後的第一年,被人們稱之為「改革元年」,成為改革開放基本國策和「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的起點。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一直在追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理想,但是在「左」的思想影響下,也出現過嚴重失誤,使經濟發展緩慢動盪,甚至一度倒退。改革開放以後,雖然也出現過局部和短暫時期的經濟過熱,但總體上是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地取得了穩定而高速的經濟發展。1989年,新中國成立40周年,沒有被國內政治風波所動搖,也沒有被蘇東劇變的沖擊所迷惑,而是咬定青山不放鬆,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改革開放路線,經受住了嚴峻的考驗,可謂之「四十而不惑」。到新中國成立50周年,我們勝利完成了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初步進入了小康社會。更重要的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方面,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熟理論、政策和領導藝術。可以說是「五十而知天命」。所謂「天命」,就是經濟建設規律。到2009年,共和國步入了第60個年頭。黨和國家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以建設和諧社會為目標,追求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內部與外部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發展。這也可以比喻為「六十耳順」,即自然地順時勢、順國情、順民意,與社會、大自然達到和諧統一。

第三點聯想:改革開放30年後,中國已經成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這個「三十而立」,是崛起的立,中國式道路的立

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12·18」重要講話中指出的那樣,改革開放使我們的綜合國力邁上新台階。從1978年到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由3645億元增長到24.95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8%,是同期世界經濟年均增長率的3倍多,中國經濟總量上升為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國、日本和德國。我們依靠自己的力量穩定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我國主要農產品和工業品產量已居世界前列,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我們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30年是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最快、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從1978年到2007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343元增加到13786元,實際增長6.5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134元增加到4140元,實際增長6.3倍;農村貧困人口從2.5億減少到1400多萬。城市人均住宅建築面積和農村人均住房面積成倍增加。群眾家庭財產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顯提高。改革開放前長期困擾我們的短缺經濟狀況已經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疾風 知勁草」,擺在眼前最說明問題的是中國在當下國際金融危機中的表現,讓世界經濟學家開始深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或者他們所說的「北京共識」,是否能成為人類另一條現代化道路?從這個角度上說,中國改革開放30年後的立,是一個道路的立,是告別師從西方的學生心理開始獨立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立。

胡錦濤總書記在「12·18」重要講話中指出,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社會主 義大國,任何時候都必須把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作為自己發展的根本基點。他還說,實踐永無止境,探索和創新也永無止境。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也沒有一成不變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我們既不能把書本上的個別論斷當作束縛自己思想和手腳的教條,也不能把實踐中已見成效的東西看成完美無缺的模式。在這里,共和國前30年經濟奠基和改革開放後30年經濟騰飛的寶貴經驗,得到了高度的統一和融合。

(作者系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B. 新中國成立後經濟發展狀況及原因

經濟發展狀況

1,建國初期的三大改造

建國初期,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的對於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

標志著我國基本上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會主義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我國初步建立了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經濟擴張和衰退期(大躍進時期和文化大革命)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

盡管這條總路線的出發點是要盡快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但由於忽視了客觀經濟規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變我國經濟文化落後的狀況。導致後來災荒的主要原因。

3,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開始實行的改革經濟政策、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

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4,一路一帶

「一帶一路」(英文:The Belt and Road,縮寫B&R)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

根本原因:

第一、 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這樣人民政府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為人民政權的鞏固和國民經濟的恢復奠定了經濟基礎。

第二、 穩定物價,統一財經。1950年,全國物價穩定,結束了十多年的物價上漲的階段。為解決中央財政困難,中央決定將全國主要財政經濟由中央統一管理,解決當時中央財政收支脫節的現象。1950年,國家財經開始好轉了。

第三、 合理調整工商業。新中國成立初期,私營工商業在國民經濟中還占重要地位。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爭取國家財政的根本好轉起重要作用、1950年上半年中央在統一財經政策上,又合理地調整了工商業。這 主要是公私關系和勞資關系。

(2)新中國經濟經濟發展圖片組擴展閱讀

新中國經濟特點

1、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初步核算,國內生產總值471564億元,比上年增長9.2%。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4.5%、10.6%和8.9%。全部工業增加值18.86萬億元,增長10.7%。消費、投資穩定增長,內需動力明顯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3919億元,增長17.1%。

2、物價漲勢得到初步遏制。在控制貨幣、發展生產、保障供應、搞活流通、加強監管等措施的綜合作用下,價格漲幅逐步收窄。

3、財政金融穩健運行。增長24.8%;其中稅收收入89720億元,增長22.6%。財政支出108930億元,增加19056億元,增長21.2%,「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安居工程、文化等各項重點領域支持力度加大。年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餘額同比增長13.6%。

4、農業和農村發展保持良好態勢。夏糧、早稻、秋糧季季豐收,分別比2011年增產2.5%、4.5%和5.1%;2012全年糧食產量達到57121萬噸,增長4.5%,實現連續8年增產,總產、單產都創歷史新高。棉、油、糖、肉等其他主要農產品全面增產。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5、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自主創新能力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勢頭良好。2012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8610億元,比上年增長21.9%,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83%。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地面數字電視國家標准和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標准成為新的國際標准。

6、節能減排工作進一步加強。2012全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01%。「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頒布實施。支持重點節能項目924個,建成後可形成2200多萬噸標准煤的年節能能力。

7、區域發展更趨協調。西部大開發新10年政策措施全面實施。促進西藏、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以及加快青海等四省藏區發展的各項舉措得到較好落實,新時期對口支援工作全面開展。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成果得到鞏固和擴大,產業結構調整和改革開放取得新的進展。

C. 新中國建立後經濟社會發展中展現出來的中國人自強自立的精神的事例有哪些(回答最好在800左右)

2005年,大學生洪戰輝被共青團中央授予自強自立優秀大學生的光榮稱號,被中央電視台選為2005年十大感動中國的新聞人物。新浪網新聞中心報道,無數大學生已經把洪戰輝當作了他們的偶像。

在湖南懷化學院的校園內,每天早上一位大學生都會用自行車,把一個10多歲的小女孩小不點送到石門小學,晚上再接回到他們的住處—男生宿舍下的樓梯間。這位男生就是2003年從河南省西華縣考入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的洪戰輝。而那位小女孩和洪戰輝並沒有血緣關系,是犯有間歇性精神病的父親撿來的棄嬰。由於母親離家出走,這位撿來的妹妹,而由他一手帶大。從洪戰輝讀高中時,他就把一直把妹妹帶在身邊,一邊讀書一邊照顧年幼的妹妹,靠做點小生意和打零工來維持生活,如今已經照顧了12年。

2003年7月,高考成績公布,最後,洪戰輝以490分的成績被懷化學院經濟管理系錄取。可5000元的學費和妹妹的照顧讓他很是作難!利用這個假期,他在一彈簧廠打工得了1500元。

報到的日子來到了,他把小不點託付給了大娘,自己扛起裝有100多公斤彈簧的袋子上了火車,來到了湘西山區的懷化學院。在同學們的幫助下,他將這些彈簧賣給了一家製造捕鼠器的製造商,將所得的2000多元錢交到了學校。為了生活,他在學校賣起了電話卡、圓珠筆芯,在懷化電視台《經濟E時代》欄目組拉過廣告,並且給一家「步步高」電子經銷商做起了銷售代理,每月下來也有600多元,僅夠全家的勉強生活。開始,同學們只以為他具有經營頭腦,可吃飯時卻從未打過一份葷菜,並且往家裡寄錢,就感到無法理解了。

同學們推選他為學院市場營銷協會的會長,並自發地幫助他,系領導得知他的真實情況後,發起了捐款活動。當系領導將捐款3190元交給洪戰輝時,他卻無論如何都不肯收下。最後學校將這筆捐款直接代交了他的學費。當系領導問他還有什麼困難時,他提出了唯一的要求:想帶妹妹一起來上學!不是血緣卻超越血緣的「兄妹」之情感動了懷化學院的領導,他們破例同意洪戰輝將小不點接來,並單獨給他安排了一間寢室,方便他照顧妹妹。隨後,洪戰輝來到學院附近的懷化市鶴城區石門小學,找到該校長,提出了妹妹插讀的要求,校長同意了。

「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惟一擔心的是父親的病。」人生,總是在成功與失敗,希望與失望,歡樂與痛苦中演譯一幕幕憂傷與難忘。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但也會碰上沒有舟船的渡口,沒有小橋的河岸,這時候只能自己擺渡自己了。當他孑然一身孤獨無助的時候,洪戰輝說堅持不懈的追求才是人生的真諦!生活中定有希望,生活中一定要有自信。堅定的相信自己就一座寶藏,不懈奮斗就終會迎來陽光滿天。

D. 中國經濟發展的數據

春節黃金周市場年味濃、消費旺;外貿下滑但先行指標預示二季度出口壓力有望緩解;吸收外資與對外投資開局良好;消費物價溫和上漲,工業價格降幅收窄……陸續發布的首月核心經濟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盡管趨穩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但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勢頭強勁。
民生指標「穩」字當頭
新常態下評判中國經濟需要新視角。除了速度指標外,更需時常掂掂經濟發展的「含金量」。
「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能夠平穩,我們並不追求高速度」,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面對中外媒體如是說。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8%,盡管漲幅較上月有所反彈,但去年以來消費物價溫和上漲的態勢得以延續。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1月份物價漲幅反彈明顯受到食品價格上漲的拉動,而春節市場需求上升、消費高峰期間出現大范圍惡劣天氣等因素,加劇了食品等價格上漲壓力,不過這種季節性波動對全年CPI走勢影響不大。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由於工資水平和服務需求的剛性增長,1月份服務價格同比上漲2.2%,超過了同期CPI漲幅,成為驅動消費物價上漲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這種變化也體現了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經濟結構優化的新趨勢。」
就業「穩」,中國經濟大的基本面就能「穩」。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6431萬人,年均新增1286萬人,這兩項指標比「十一五」時期均增加11.4%。來自中國政府網的消息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調查失業率統計范圍擴大至全國所有地級市,調查失業率仍保持在5%以下。
就業形勢穩定,一方面得益於經濟增量不減、服務業發展、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大力推進「雙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等方面的政策出台後,創新創業逐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吸納就業方面功不可沒。
2015年,我國全年新登記企業443.9萬家,增長21.6%,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誕生」的新登記企業約1.2萬家。去年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初步統計有240多萬返鄉農民工在創業。
當前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任務艱巨,下一步就業形勢是否可能發生逆轉?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對此明確表示,我國就業增長具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加上創業帶動就業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有關部門也將多措並舉做好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
宏觀經濟「新」意正濃
當中國百姓歡度農歷新年假日時,國際資本市場在人們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中出現動盪,日本、歐洲股市重挫,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探,避險情緒則不斷推升金價。
「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堪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分析,目前全球債務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超低利率帶來的負面效應逐步積累,而去杠桿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此外美聯儲加息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進入了中速增長軌道,總需求不足將成為常態。
嚴峻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今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再次出現「雙降」且降幅加深;當月製造業PMI小幅回落,顯示經濟趨穩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
然而,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挑戰中成長的。壓力之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新」意更加凸顯。
——網路消費和服務消費蓬勃發展。1月份,商務部重點監測網路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4.5%;當月全國電影票房收入38.5億元,增速接近50%。春節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7540億元,增長11.2%。
——更加註重通過有效投資惠民生、穩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披露,今年1月份,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1個,總投資541億元,且集中在水利和能源等民生領域。
——1月份,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外貿總值的57.4%,較去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出口的主要力量,特別是民營企業進出口佔比進一步提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外貿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的勢頭在新一年得以延續。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等引領下,1月份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8.2%。在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平穩態勢,也使得外資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1月份,全國利用外資金額882.5億元,增長3.2%,外資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升。
從最新公布的數據看,1月份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降幅比上月縮小0.6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PPI連續5個月-5.9%的運行態勢。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張德禮認為,PPI降幅收窄既有低基數效應和人民幣貶值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等原因,也有供給側改革加快去產能,從而對上游原材料領域價格產生一定支撐的影響。隨著推進去庫存去產能,年內PPI同比跌幅有望繼續收窄。
放眼全年「變」中求進
今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開年以來,各項改革頻頻發力、利好頻傳:
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力度,持續為企業松綁減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台。
確定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五項重磅政策措施,部署建設雙創基地發展眾創空間,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動能。
居住證制度實施,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完善土地、城鎮住房等制度……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打破城鄉「二元制」堅冰,更大釋放內需潛力。
一方面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打出金融支持工業增效升級、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等一系列「組合拳」,從不同層面發力,壯大實體經濟。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舉措令人振奮。對於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挑戰,關鍵在於落實改革措施。
潘建成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宏觀政策取向要把握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平衡,兼顧長期目標與短期問題。例如,下一步投資應注意遵循「補短板」原則,投向生態治理、扶貧攻堅等薄弱環節、關鍵領域,既能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又為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他表示,改善供給環境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加快研究全面推開營改增,盡快清理規范非稅費用,有效降低企業負擔。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對於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這表現在四方面:投資領域加強以基礎設施為主的公共產品投資;生產領域完善營改增、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收入領域結合扶貧攻堅工程,通過加強轉移支付加快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消費領域要打通流通中的薄弱環節,改善消費環境。
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應在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實改善經濟運行環境,堅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徐紹史表示,物質基礎比較雄厚,市場需求比較大,區域空間廣闊,生產要素質量提升,宏觀調控的經驗在不斷豐富,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他說,盡管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領域風險還在積聚,但我們完全有信心克服困難,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E.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經濟建設過程

第一次是新中國成立初到1956年後,從建立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經濟,向高度集中統一管理的計劃經濟體制的轉變。

第二次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從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的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經濟,從計劃經濟轉變為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經濟。

第三次是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由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

1981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我們的社會主義制度還是處於初級的階段」的基本論斷,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對此作出了全面闡釋。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理論的重大創新,也是我國制定和執行發展路線、方針、政策的基本理論依據。

進入新時代,雖然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但這並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仍然是新時代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理論和政策依據。

(5)新中國經濟經濟發展圖片組擴展閱讀

改革開放初期,一些學者就提出對外開放是「加強而不是削弱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將對外開放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主動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維護自由貿易秩序,不斷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在這一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關於對外開放的基本理論觀點。例如: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充分發揮我國經濟的比較優勢,積極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建立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維護公平的國際經濟秩序;等等。這些理論觀點成為中國特色對外開放理論的重要內容,推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不斷豐富發展。

F. 求圖片:新中國至今人民生活經濟發展變化的圖片,要有年代和事件註解。。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E%AD%BC%C3%B7%A2%D5%B9&t=3

G.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經濟發展狀況

初期是很緩慢的,學習蘇聯經驗實施五年計劃,經濟取得很大進步;但是並隨而來的「大躍進」運動阻礙了發展的腳步,而後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國經濟開始倒退,但科研方面還是取得一些成就。鄧小平「改革開放」以後,經濟開始步入穩步發展狀態,是中國經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加入各種經濟組織,2001年加入「世貿」,使經濟發展更為迅速。

H.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經濟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

1949-1957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也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954這一時期,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共產黨從國民黨手中接過的是一個爛攤子,國民經濟正待恢復。這一時期我國經濟明顯發展,到1954年底國民經濟根本好轉。1953-1957年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也是在探索中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經濟都明顯的向社會主義過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1958-1962年是在探索中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從中共八大開始,中共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成功,也有像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等失誤。直到中共七千人大會上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中共才初步認識到經濟發展中的錯誤。

1963-1965年是曲折中的三年,也是建國以來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三年。這一時期,左傾錯誤在黨內泛濫,加著蘇聯的背信棄義,自然災害嚴重,我國經濟出現嚴重困難。

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這一時期階級斗爭嚴重,黨內的左傾錯誤泛濫,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社會動盪,但在廣大幹部群眾的努力下,國民經濟也有所發展。

1976-2000年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這一時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中國,計劃經濟體制變為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社會主義蓬勃發展。

其實,在史學界還有一種分法:1949-1954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1953-1956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57-1966是探索中前進的時期;1966-1976是文革十年;1976-今天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期。

I. 新中國成立初期經濟呈現出怎樣的趨勢

舊中國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長期統治下,經濟極端落後。工業的規模狹小,技術裝備低劣,重工業基礎薄弱,不能獨立自存。主要工業品最高年產量,鋼92.3萬噸,生鐵180萬噸,原煤6188萬噸,電不到60億度,棉紗44.5萬噸,許多工業原料和機器依賴進口。農業則一直停滯在中世紀的落後狀態,生產水平極低,糧食和棉花的最高年產量,分別只有15000萬噸和84.9萬噸。中國雖然是一個農業國,但糧食、棉花也需要從外國進口。(注薛暮橋:《國民科技恢復時期》,《中國大網路全書》經濟學第1卷,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8年9月版,第274頁。)
這樣落後的經濟,經過抗日戰爭和國民黨反動政府發動的國內戰爭,又遭到嚴重的破壞。新中國成立前夕,國民黨在潰敗時炸毀和破壞了一些工廠、礦井、鐵路、航運、水利設施等,使得經過戰亂的經濟更加困難。一九四九年與舊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高年產量比,工業總產值減少了50%,其中重工業減少70%,輕工業減少30%,食糖減少5%,棉花減少48%,鐵路只有近萬公里線路通車,3200多座橋梁遭到嚴重破壞。(注同上書,第273頁。)
占很大比重的私營工商業也處於工廠停工減產和歇業關門的狀態。全國工商業集中的上海市,一九四九年七月87個工業行業13647戶中,開工的僅佔25%;開工的企業也多是開工不足,少的二三成,較好的紡織工業也只是近五成。141家輪船公司繼續經營的僅29家,航行噸位只佔解放前的5.52%。銀錢業倒閉過半,商業十分蕭條。北京市在解放初期,私營工商業大部分陷於停頓狀態,有25%的工廠停工。天津市的機器業由解放前的316戶減為219戶,化學染料業有28戶,開工的僅18戶,橡膠業有65%的工廠停頓,城鄉、城市之間的貿易幾乎全部中斷。
此外,市場投機盛行,通貨膨脹,物價飛漲,人民生活困苦。一九四九年又逢嚴重的水災,受災農田約有1.2億畝,急待救濟的災民有700萬人。新解放區有800萬國民黨軍政人員需要包下來安置。當時解放戰爭還在進行,軍政費用浩繁,當年財政支出的一半靠發鈔票來彌補。
為了迅速改變這種嚴峻的經濟形勢,並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開辟道路,一九五〇年,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制訂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著手恢復經濟,開始了為期三年國民經濟恢復時期;一方面繼續解決民主革命遺留下來的任務,一方面開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的任務。在經濟方面,主要有:肅清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經濟勢力;沒收官僚資本;有步驟地實行土地改革,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利用、限制資本主義工商業;開始發展合作社經濟和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等,以改變舊的經濟結構,建立新的經濟結構。

閱讀全文

與新中國經濟經濟發展圖片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