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福建經濟發展狀況

福建經濟發展狀況

發布時間:2020-11-25 04:25:28

⑴ 福建的經濟發展有什麼特點優勢呢

如果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福州,它還是擁有自身的特點,就像它的宗教文化很豐富,歷史時間很悠久,一直以來都有佛國的美譽。同時它的港口貿易資源也很出色,素來跟海外貿易都有密切的聯系。除此之外它擁有很多的名居和名山等,特色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雖然福州是這樣的現狀,但還是有很強的實力,後期想要崛起就是時間的問題。對於中國最「打臉」的省會,經濟發展不如泉州,知名度也沒有廈門高,不知你怎麼看福州這座城市,看好它未來的發展嗎?

⑵ 福建漳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如何

很多人將一座城市是否知名歸結到了它的經濟方面,多數人認為,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省份,決定一個地區的知名度往往會和當地的經濟發展掛鉤,經濟發展越好,知名度越高。這個理論適合於絕大多數情況,但是也有例外,例如我國的福建省,在近些年來的發展是日新月異,盡管福建省也是屬於山多地少,但是福建占據著海洋優勢,又是三大經濟中心城市,發展潛力巨大。在去年全省的GDP總值更是達到了42395億元的好成績,創下了歷史新高,位居全國第八名。當然,能有這樣好的成績自然離不開省內各個城市的共同努力。

就比如福建的泉州,從周秦時期就開始開發,到了唐朝時期成為了世界四大口岸之一,現如今的經濟水平位居福建第一。

綜上所述,漳州的GDP總量雖然僅次於廈門,但是在知名度上卻遠低於廈門,這也是情有可原的,對此,你怎麼看呢?

⑶ 福建有那幾個城市經濟發展的比較好

沿海的幾個大城市都可以,福州、廈門、泉州,泉州的企業最多

⑷ 福建廈門的經濟狀況

全省GDP第三,消費第一,文明度第一,漂亮也是第一 廈門經濟特區自1981年建設至今,已經走過了25年的發展歷程。在這25年中,廈門發揮經濟特區「先行先試、敢闖敢試」的創新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努力推動社會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協調發展,加快和諧社會建設進程;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並重,大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廈門實施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戰略,大力推進科技、醫療衛生、教育、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居民生活品質大幅提升,人居環境、創業環境、投資環境和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城市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在中國社科院近兩年發布的中國內地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中,廈門連續位居第九位;在今年11月11日世界銀行發布的中國120個城市投資環境評價報告中,廈門名列第五而成為「中國投資金牌城市」之一。2005年,在全省社會治安環境的綜合測評中廈門位居首位,居民治安滿意率高達97.7%。此外,廈門還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1996年)、「國家園林城市」(1997年)、「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1997年)、「全國十佳人居城市」(2001年)、「國際花園城市」(2002年)、「中國人居環境獎」(2003年)、「聯合國人居獎」(2004年)、「全國文明城市」(2005年)、「雙擁模範城」五連冠等一系列深刻反映「和諧」理念和和諧社會建設水平的榮譽。如今的廈門,已經充分展現了「溫馨、和諧、活力、創新、生態」的城市魅力,成為享譽國內外的中國「最溫馨的城市」。
求採納

⑸ 漳州的經濟概況

2015年漳州全市生產總值2766.6億元,增長11.5%,增幅連續3年位居福建第一、經濟總量居全省前四;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134.8億元,增長16%;公共財政總收入274.75億元,增長4.14%;2013年漳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5元,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0元,增長11%;全市旅遊總收入165億元,增長16%,新增4A級景區1家。
2012年財政總收入205.48億元,全年財政支出220.93億元,增長21.1%,其中,教育支出41.12億元,科學技術支出3.01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3.41億元,醫療衛生支出18.66億元,農林水事務支出29.32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525.74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1212.63億元。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486.9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投資,下同)1444.09億元,農戶投資42.82億元。全年在建項目投資完成1189.60億元。房地產開發投資254.49億元。全年竣工房屋建築面積203.01萬平方米,其中,竣工住宅建築面積164.37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351.20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196.87億元。投資超百億元項目5個,投資10億元以上生產性項目38個。在建高速公路里程348公里。 現狀
漳州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現代農業、花卉生產基地,2012年漳州市被國際蘑菇學會授予「世界食用菌罐頭之都」的稱號。 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
2012年全年,漳州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558.85億元。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75.75萬畝,糧食產量70.26萬噸。水果產量272.66萬噸。花卉種植面積發展到10.81萬畝。林業產值16.86億元。全年完成植樹造林總面積46.95萬畝,其中,完成人工造林更新總面積17.7萬畝。全年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積13萬畝(含非規劃林地造林8.23萬畝),其中:用材林面積7.82萬畝,防護林面積5.1萬畝;完成幼林撫育實際面積143.9萬畝;成林撫育面積35.8萬畝。人工跡地更新面積4.70萬畝。牧業產值60.71億元,肉類總產量27.92萬噸。年末生豬存欄211.08萬頭;生豬出欄315.88萬頭。禽蛋產量2.29萬噸。漁業產值185.51億元。全年水產品總量154.40萬噸,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29.60萬噸,淡水產品產量24.80萬噸。
2012年新增產值10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綠標產品10個、有機產品4個、無公害農產品28個。年末全市有拖拉機12692台,其中大中型234台,小型方向盤式853台。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207.31萬千瓦。其中,種植業機械動力64.92萬千瓦;漁業機械動力60.19萬千瓦;運輸機械動力36.09萬千瓦;農副產品加工機械動力15.80萬千瓦。
發展歷史
唐代建州之初,刺史陳元光即提出「勸農重本」的方針,招徠流亡百姓,著力推廣中原先進農業生產技術,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唐軍在漳江上游修建一座可灌千餘畝良田的軍陂,推廣牛耕水耨,逐步改變土著居民刀耕火種的舊習。因氣候溫和,雨水充沛,一些地區實行水稻早晚兩季連作,出現「嘉禾兩度新」的景象。至天寶年間(742-756)已有5846戶,1.794萬人。唐貞元二年(786)州治移至龍溪縣後,漳州地域進一步開發。
入宋,漳州由於地處東南一隅,戰禍較少,社會比較安定,人口增至2.4萬多;熙寧六年(1073)增至10萬多;淳祐間又增至16萬多。300年間,人口增加近6倍,正是「民生日繁,鳥獸避跡」。人口迅速發展,耕地擴大勢在必然。宋哲宗時,沿海平原地區興起圍墾辟荒之風,時龍溪縣都官謝伯宜在八、九都圍海成田,後陳太保(名香)引九十九坑水灌溉,使斥鹵之區成為良田。此後,開渠築陂接二連三,內地山區也大力營造梯田。水稻種植開始講究精耕細作,並引進耐貧瘠、早成熟的占城稻。
明代是漳州快速發展的一個時期。耕地進一步擴大,山區繼續營造梯田,時人稱之「地無曠土,人無遺力」。當時沿海圍墾、興修水利受到當局重視。漳州多任知府多有建樹,其中姜諒任內就築、修水利工程186處。由於改善農田灌溉條件和改進農業生產技術,水稻兩熟制普遍推廣,洋田水稻年畝產可達七八百斤。同時還引進安南水稻良種,呂宋的甘薯和煙草也於此時傳入漳州。
清順治三年(1646)清軍入漳,鄭成功軍與之展開拉鋸戰,漳州成為主戰場。順治十八年(1661)清政府實行「遷海」政策,沿海三五十里內盡成棄土,以致漳州經濟衰落。至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復界之後,經濟才逐漸復甦。人民著力墾復和水利工程建設,並利用煙草梗埋在稻根下防治水稻病蟲害,開科學治蟲之先河。稻種有粳、秫、尖、香稻、白柳等。傳統經濟作物種類品系也有所增加,同時還引進檨仔(芒果)、波羅蜜、王梨(菠蘿)、番木瓜、莉茇(番石榴)等。
新中國成立後,全民大辦農業,大力興修水利。50年代修建南溪、江東等灌溉萬畝以上的引水工程;以後逐步展開引水、蓄水、防汛、排澇等配套工程建設;90年代興修大型蓄水工程峰頭水庫和一些跨縣的大型引水工程,從而保證有效灌溉面積佔耕地的87%。與此同時,又大搞農田建設和品種改良。50年代抓低產田改造,推廣良種南特號、陸財號;60年代抓土地平整,辟荒圍墾和實施品種矮化;80年代興起噸糧田建設,推廣雜交水稻,糧食呈現高產、穩產態勢。1956年龍溪、海澄兩縣首先實現畝產千斤稻縣,1989年龍海縣又率先實現畝產噸糧縣。80年代全省建立13個商品糧基地縣,漳州佔有5個縣。
新中國成立後盡管圍海造田19萬多畝,相當於海岸正面寬度向海推進1公里,但由於人口的迅速增長,加上經濟建設和其他用地,至1990年人均耕地緊縮為0.62畝。為擺脫人多地少的困境,必須大力發展高優農業,加快種植結構調整。90年代初,中共漳州市委、市政府果斷地實施「向山海進軍、發展『兩水』(水果、水產)」,農業由傳統單一型向綜合開發發展,由分散、零星經營向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科學化過渡。特別是1994年,國務院批准漳州為國家級外向型農業示範區之後,農田水利建設力度加大,農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全市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形成了漳州蘆柑、天寶香蕉、九湖荔枝、琯溪蜜柚,以及漳州水仙花等名牌水果、花卉基地。「八五」期間,漳州以占福建13.7%的耕地和8%的山地、灘塗,產出佔全省15%的糧食、47%的甘蔗、22%的油料、41%的水果和17%的水產品。
80年代,針對國際市場需求,東山、漳浦大面積種植蘆筍,各縣也種植反季節蔬菜和培植錯開登場季節的新品種水果。同時大力種植蘑菇、金針菇、鳳尾菇等食用菌,其產量佔全省三分之一,全國四分之一。水產養殖也日趨多樣化,漳 浦縣於1980年底成為全省最大的對蝦養殖基地。此外,還引進、馴養華貴櫛孔扇貝、鮑魚、西施舌(海蚌)等。1997年全市農業總產值157.2億元,糧食總產150萬噸,水果總產135萬噸,海、淡水養殖57萬畝,水產品總產96.2萬噸,種植蔬菜96萬畝,造林12.7萬畝。漳州水果、水產品人均擁有量居全國前列。蘑菇、蘆筍出口量居全國第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五大防禦體系建設進展順利。農村三大歷史任務基本完成,全市有9個縣(市、區)通過省級小康縣驗收,貧困人口脫貧率達85%以上,造福工程完成80%以上。特別是國家外向型農業示範區進展順利,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區經國家三部委批准已掛牌運作。 現狀
漳州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 、國家級台商投資區1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2012年全年漳州實現工業增加值825.07億元,其中,規模工業完成增加值750.21億元。規模工業產品銷售率98.6%。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08.80億元。建築業增加值142.64億元。資質等級以上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完成產值247.88億元,其中建築工程產值204.22億元,安裝工程產值42.54億元,實現竣工產值156.75億元。
1、主要開發區
漳州市區及龍海:漳州藍田經濟技術開發區 、漳州龍文工業開發區、漳州金峰經濟開發區
漳州招商局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漳州台商投資區(國家級) 、漳州高新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漳 浦縣:古雷港經濟開發區、大南坂工業園區、赤湖工業區、綏安工業區、舊鎮工業園區、金浦工業園區
雲霄縣:雲霄雲陵開發區 、常山華僑經濟開發區
東山縣:東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
詔安縣:閩粵邊界貿易加工區、金都工業集中區、詔安工業園區
平和縣;平和工業園區
南靖縣:金山開發區、靖城工業區、三卞開發區、豐田開發區、大房開發區
華安縣:華安經濟開發區
長泰縣:長泰經濟開發區
2、發展歷史
宋朝時,由於大量種植綠皮莢蔗,製糖業迅速發展,時漳州號稱「八州糖王」。紡織業發展也很快,陳洪進割據漳、泉時,年貢葛布2萬匹。此外漳州還能製造泛海大船和單一色彩的上釉瓷器。從景泰至萬曆間(1450-1619),海外航線發展到47個國家和地區。由此促進了漳州商品的生產和流通,紡織業的迅猛發展。「絲則取諸浙西」,「薴則取之江右,棉則取之上海」,加工成漳絨、漳紗、漳絹和土潞綢,以漳州名牌銷往海外。製糖業發明了榨車,提高榨蔗效率,並生產出白砂糖、冰糖、角糖等新產品。時糖以及瓷器、茶、果品、鐵器、葯材、紙等都是走俏商品,除遠銷東南亞外,內銷也很旺盛,有「無日不走分水嶺及浦城小關,下吳越如流水」之繁榮景象。生產方式也突破家庭副業的格局,出現了作坊和工場,呈現資本主義萌芽狀態。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復界之後,經濟才逐漸復甦。紡織業恢復較快,相繼創辦了許多染坊,染色豐富多彩。「神州妙葯」片仔癀和「品重珍珠」的八寶印泥也相繼問世,並與水仙花一道成為漳州名產,暢銷海內外。
1949年漳州地區工業產值2.552萬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2%。新中國成立後,先後建立起食品、紡織、機械、冶金、化工、建材、電子、橡膠等產業,但由於地處海防前線,國家未能重點投資,故產業檔次不高。改革開放後,競爭日趨激烈,工業生產此起彼伏,呈波浪式涌進現象。進入90年代,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大力發展工業,振興漳州經濟」,實行傾斜政策,工業產值、銷售、利稅出現「二位數三同步」增長。產銷兩旺的產品有農用運輸車、關節軸承、內燃機等21種產品。工業內部結構由以往以全民所有制為主轉向三資企業、集體企業、國有企業三種類型企業的聯動發展。至1994年,「三資」、國有和集體工業產值的比重分別為44%、29%和27%。保持長盛不衰的除傳統產品片仔癀、八寶印泥外,新產品有萬利達家電、科華不間斷電源、市軸承廠的關節軸承及一些鄉鎮企業的食用產品。1997年,全市工業總產值567億元,占工農業總產值的76.9%,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步伐也日益加快。雙菱集團股票上市,龍溪軸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漳州糖廠為核心的福建糖業集團掛牌運作,龍溪機器廠等一批企業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正在實施。同時,抓緊組織實施再就業工程,多渠道分流富餘人員。經國家和省政府批准,漳州市設立12個重點開發區,開發35.72平方公里,引進項目900多個,合同外資27億美元,實際到資13億美元,開發區已成為漳州市利用外資的載體和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鄉鎮企業在90年代發展最快,成效最大,實現了從「草根工業」到「半壁江山」的歷史性跨躍。全市鄉鎮企業總值1991年35.36億元,1994年為216.39億元,1997年達630.96億元。至1997年,全市企業總數達141372家,職工總人數為711771人。其中集體企業8515家、私有企業19380家、個體戶113477家。外向型鄉鎮企業也取得突破性進展。80年代全市幾乎沒有一家鄉鎮「三資」企業。1995年,全市已擁有鄉鎮「三資」企業713家,合同外資額12.57億美元,實際到資5.1億美元,其中已投產411家,年創產值55億元。1997年,全市鄉鎮三資企業產值達101.46億元。
2012年,漳州第三產業增加值729.64億元,增長10.0%。漳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1.06億元。其中限額以上零售額211.00億元,限額以下零售額410.06億元;城鎮零售額560.57億元,鄉村零售額60.49億元。海關統計進出口總值98.31億美元,其中出口69.91億美元,進口28.40億美元。新批利用外資項目129個,其中,投資總額1000萬美元以上的有60個(包括增資12個)。新批利用外資項目注冊合同外資14.1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下同)8.90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主要來自台灣和香港,其中,台資項目72個(包括第三地),驗資到資3.83億美元,香港項目34個,驗資到資3.38億美元。新批外資項目中第二產業項目86個,驗資到資7.31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1869萬美元,完成營業額767萬美元,對外派出勞務人員999人。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1.59億元。沿海港口貨物吞吐量5161.27萬噸,集裝箱吞吐量49.58萬標箱。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2.23億元。其中,郵政業(包含速遞)業務總量4.22億元,電信業務總量48.01億元。全市郵政業(包含速遞)業務總收入4.73億元。年末城鄉固定電話用戶88.49萬戶,行動電話477.08萬戶,寬頻網用戶72.31萬戶。2012年全市共接待遊客1380.65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43.15億元,其中國內遊客1347.58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28.70億元,入境遊客33.07萬人次,旅遊外匯收入2.29億美元。攝制《市長帶你游》,積極參加全省旅遊促銷活動,引進北京首旅集團開發建設南靖土樓景區,靈通山獲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橋上書屋」入選全球八大環保建築。
(圖冊資料來源於政府官網 )

⑹ 福建省泉州市整個經濟狀況怎麼樣

泉州市2010年GDP首次跨越2000億元大關,預計達到2276億元,增長15.7%,增幅創1998年以來新高,經濟總量連續9年居全省首位。
2010年,泉州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多項經濟指標創下10年最佳。財政總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大關,達到225.06億元,增長22.8%。晉江、惠安、石獅、南安、安溪5縣(市)進入第七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所有縣(市)均保持全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
過去一年,泉州五大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完成產值2160億元,現價增長30.6%。石油化工、電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車製造、生物醫葯五大新興產業產值達446億元,泉州人首次在自己的家門口製造出輪船、汽車。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學需氧量分別削減4.2%和1.1%。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深化,全程式網上審批、並聯審批等使項目審批時限縮短了近五分之四。
泉州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7936元和7240元。全市有11.24萬人享受了城鄉低保,30萬外來務工人員、農民工參加職工醫療互助。
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把握機遇,發揮優勢,銳意創新,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002.29億元,,財政總收入316.15億元,經濟總量連續11年位居福建省第一,所轄縣(市)全部躋身福建省經濟實力「十強」或經濟發展「十佳」行列,其中5個縣(市)進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
民營經濟獨領風騷,全市現有工業企業2萬家,個體工業戶7.5萬家,商業戶近25萬家;全市100家重點企業中,民營企業佔98家,民營企業無論是企業數量、產值還是就業人數均佔全市九成以上。
開放型經濟生機勃勃,累計批准外商投資企業12388家,外商實際到資202.7億美元.累計批准台資企業1372家,實際到資17.06億美元。2009年,外貿出口總值達58.9億美元,在中國城市外貿綜合競爭力100強中居第29位。
集群經濟支撐帶動,形成了紡織鞋服、建築建材、食品飲料、工藝製品、機械製造五大傳統產業,培育了石油化工、電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車製造、生物醫葯、旅遊服務「5+1」新興產業,成就了紡織服裝、鞋業、石化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和石材、機械製造、食品飲料等超百億元產業集群,是海峽西岸重要的先進製造業基地、國家能源九大基地之一。
品牌經濟再造實力,全市共擁有中國名牌產品46枚、中國馳名商標51件、國家免檢產品139項,總數位居全國地級市前列,榮膺「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中國十大品牌城市」、「中國品牌經濟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稱號。
投資環境日臻完善,福廈高速鐵路貫穿境內,公路通車總里程位居福建省第一位,公路密度分別是全國和全省的3.5倍和1.76倍,泉州晉江機場獲批對外開放,躋身全國50強,港口貨物吞吐量7666萬噸、集裝箱吞吐量125萬標箱,中心城市面積擴展到9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達57.5%,海灣型大城市框架逐步構成。
創新創業轉變提升,我市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推出「調結構、降能耗、優能源、促循環、推交易、增碳匯」六項工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力爭到2012年,新能源產業實現產值150億元以上,培育扶持壯大一批新能源骨幹企業,形成 1~2家年產值50億元以上企業,3~5家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初步建成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的專業園區,形成在國際國內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新能源產業集群;改革開放以來,泉州市第二、三產業分別以年均21.6%、17.1%的速度快速增長,三次產業結構從1978年的38.6∶32.8∶28.6調整為2009年的3.9∶59.9∶36.2;2009年我市萬元GDP能耗0.795噸標准煤,比2005年萬元GDP能耗0.90噸標准煤下降11.5%。
政通人和民生寬裕。2009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22913元、8563元,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第二位。先後榮膺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中國十大和諧城市和中國人居環境獎等稱號和榮譽。
科學發展風光無限。泉州市圍繞「先行先試、加快轉變、民生優先、黨建科學」和現代化泉州建設的總要求,聚焦980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統籌2980平方公里城市規劃區發展,實施「一環(環泉州灣核心地區)引領、兩灣(泉州灣地區<不含一環>、湄洲灣南岸地區)聯動、三軸(以沿海交通干線、長泉鐵路、泉三高速公路為發展軸)拓展、多區(泉州開發區、泉州出口加工區等國家級開發區以及泉州台商投資區等各類工業園區)支撐」的產業布局戰略,全力實施「百千萬億倍增計劃」(力爭在5年內實現超百億企業15家,形成5個超千億產業集群,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萬億元以上),努力把泉州建設成為經濟總量大、產業結構優、綜合效益好、發展後勁足和人民生活質量好、受教育程度高,城市宜居宜業,公共服務和管理水平高的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

⑺ 為什麼近些年來福建經濟發展迅速

廣東的經濟腹地是廣西、江西、湖南、以及水陸交通日趨發達的海南島。關鍵是廣東毗鄰港澳,---港澳是中國與世界交流的窗口,廣東真正意思上與國際接軌,與世界對話。浙江自古就是佔全國賦稅三分之一的江浙富地。江浙自古就密不可分。歷史基礎雄厚。現在更是依靠強大的上海,為自身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浙江是長三角、滬寧杭經濟圈的重要參與者。浙江的「老大」----上海,是全國第一大城市。而其親密夥伴---江蘇,有什麼好事,總是惦記著它。
福建的腹地撇去粵東與浙江南部,充其量只有江西,而且在越靠近江西的地方就越窮,江西本來就是有名的窮省,根本起不了相互提攜的作用。福建的工業基礎不夠扎實,沒有自己的工業體系。另外,福建缺乏與廣東、浙江在經濟上的來往。
招商引資方面。
廣東地處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吸收的外資一直高居國內榜首。浙江在招商引資方面得益於得天獨厚的長三角的強大輻射。福建的引進資金絕大多數是近年來興起的台商投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單一性的經濟和缺乏多元化的國際競爭,使得福建在外資引進方面遠遠落後與粵浙兩地。另外,受目前台海關系的影響,在某些方面,台商投資還未能完全放開手腳。政治上的分歧掣肘著經濟的發展。
在國際經濟浪潮沖擊的大背景下,金融與證券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目前,中國大陸只有兩個證券交易所,深圳就佔了一個;另一個在上海,離浙江較之福建,更有親緣感和促進作用。 改革開放,深圳在特區時代贏得了發展的先機。

⑻ 福建泉州的經濟發展如何呢

提起福建,估計很多人想到的是福州和廈門。不過今天談到的是福建省一個特別低調的城市,GDP連續20年第一,除了本地人,外地人都很少知道,大家知道是哪裡嗎?


但是這樣一個美麗而又發達的城市,卻又如此的低調。導致很多外地人甚至都不知道泉州這個地方,更別提了解泉州的經濟。作為整個福建最低調的城市,小夥伴是怎麼看待泉州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評論留言。

閱讀全文

與福建經濟發展狀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