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發展分享經濟

發展分享經濟

發布時間:2020-11-25 04:43:51

❶ 實施什麼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現國家大數據戰略

實施網路強國戰抄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❷ 2020年分享經濟的發展前景怎麼樣目前比較好的平台有哪些

2019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2828億元,規模依然保持增長,但增速出現顯著下降。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我國共享經濟領域直接融資規模繼續出現大幅下降,僅為714億元,同比下降52.1%,其主要是共享出行領域和共享住宿領域融資出現大幅下降。

規模增速明顯趨緩,細分領域格局穩定

共享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以使用權分享為主要特徵,整合海量、分散化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經濟活動總和。共享經濟是信息革命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出現的新型經濟形態,是整合各類分散資源、准確發現多樣化需求、實現供需雙方快速匹配的最優化資源配置方式,是信息社會發展趨勢下強調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崇尚最佳體驗與物盡其用的新的消費觀和發展觀。

2020年3月4日,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20)》,報告中公布的數據顯示,由於受到國際國內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多種因素影響,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增速明顯放緩,2019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32828億元,同比增長11.6%。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全球及中國共享經濟發展模式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❸ 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我國發展分享經濟的意義

分享經濟能夠實現資源合理有效利用,培育和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促進
實現大版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就業,權增加居民收入,有利於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調整,有利於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
降低消費成本,方便和
滿足人們的消費需求,提高生活水平;

❹ 什麼是分享經濟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演進推動了分享經濟的發展,分享經濟是信息經濟發展的典型創新2.0模式。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或共享經濟指能讓商品、服務、數據(資源)及(人的)才能等具有共享渠道的經濟社會體系。雲計算(用戶共享一個資源池中的計算資源)可支撐分享經濟;基於開源代碼(具有開放、自由、共享、協同特徵)的IT經濟、基於數碼和開源技術的互聯網經濟(包括點共產主義的網路經濟)、基於開源硬體(+開源軟體)的創客經濟大多是一種分享經濟;資源閑置是分享發生的前提,國際產能合作(共商、共建、共享)是發展分享經濟的機遇;供需相對平衡、長尾效應相同也是發展分享經濟的必要條件。

參見下文:
陸首群:分享經濟是信息經濟發展的典型創新2.0模式

❺ 共享經濟如今發展前景如何

共享經濟時代來臨,隨著出行、短租、醫療等領域多點開花,共享經濟正在成為最活躍的創新領域。2016年共享經濟企業的融資規模達17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0%。知識付費、網路直播、單車共享呈現爆發式增長,迎來「發展元年」。報告認為,發展共享經濟是踐行「就業優先」戰略的重要抓手,預計到2020年,共享經濟提供服務者人數有望超過1億人,其中,全職參與人員約2000萬人。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共享經濟模式的迅速崛起,共享廣告迎來發展契機。共享傳媒「共享廣告」作為共享經濟的一種,將線下數以億計的閑置人流進行增值利用,為流量主和廣告主同時創造價值。投唄傳媒共享廣告平台,擁有良好的前景。

❻ 分享經濟已成為國家戰略了嗎

伴隨國家「一帶一抄路」倡議進程的發展,分享經濟作為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下涌現的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加快驅動資產權屬、組織形態、就業模式和消費方式的革新。分享經濟在中國呈現出高速發展趨勢,並上升為國家戰略。

近年來,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分享經濟發展,積極發揮其在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隨著中央和地方先後在消費、物流、交通、製造等多個領域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分享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分享經濟向更廣領域拓展、更高層次發展、更多群體普及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如今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分享經濟是最活躍的創新領域之一,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有力助推了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❼ 請列舉兩條發展分享經濟的意義

發展分享經濟集中體現了「五大發展理念」:
第一,創新是分享經濟的根本動力。
當前分享經濟的領頭羊滴滴快的、優步和空中民宿等公司搭建的互聯網第三方平台,能精確地動態匹配閑置資源的供需雙方,實現閑置資源使用權交易。上述模式,為住宿、出行等傳統行業存在已久的供求難題提出解決方案,打破了傳統規則。本質上則是源於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現在分享經濟僅僅是開始,在人類資源約束趨緊的背景下,以創新為基本動力的分享經濟必將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有更大發展。
第二,綠色是分享經濟的重要特徵。
分享經濟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能有效減少投入和節約成本,實現消費模式從「扔掉型」轉變為「再利用型」,通過社會存量資產調整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合理分配和資源及商品最大程度的利用。從全社會看,分享經濟增加了有效供給,節約了資源,保護了環境,將有效推動綠色發展。分享經濟通過物盡其用,實現了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統一,順應了綠色消費、綠色生產和可持續發展的大趨勢。當下,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相對匱乏,分享經濟無疑對節約資源能源、緩解資源環境壓力、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第三,協調是分享經濟的內在要求。
分享經濟強調人人參與,互聯網平台打破了地域、城鄉、國別、性別等限制,對參與人平等開放。不管你身處富裕的沿海地區,還是在沿邊落後地區,只要有條件接入互聯網,分享平台對所有符合規則的人是平等的。互聯網的公平接入特性使得分享經濟能有效地縮小城鄉差距,就業和提供商品及服務的門檻降低了,邊遠和落後地區也能有同樣的機會參與,減少了機會不平等,能提高弱勢群體的收入水平。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分享經濟更是減少了區域間的不均衡現象。
第四,開放是分享經濟的基本理念。
惟有開放,分享經濟才更加具有生命力。互聯網、智能終端和物聯網的發展使得任何人和物都具備了互聯的條件。對任何一個有能力和想參與的人開放,形成更加開放的生態系統,提供商品和服務的邊際成本就會越低,消費者就會擁有更多選擇,社會整體福利提升。分享經濟與傳統經濟相比,開放度大大提升,通過開放不斷降低成本,持續創新,促進快速增長。
第五,共享是分享經濟的落腳點。
分享經濟使所有參與人共享財富,實現人人參與、人人分享的目標。美國有關機構調查顯示,在美國多數城市,空中民宿上的公寓價格要比一般酒店便宜21%左右,消費者樂意從海量的個人租戶那裡尋求房源。滴滴快的公司提供的順風車服務價格是計程車價格的40%,社會也實現了綠色出行和碳排放減少,車主分攤了出行成本,乘客降低了乘車成本,所有參與方實現了共贏。在我國,共享理念的實質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應該是分享經濟的落腳點和歸宿,唯有多方受益,才能保證可持續發展。

❽ 政府重視發展分享經濟的原因

中國的來歷屆政府都注重經濟發展,但源發展的程度強弱不一。
1948 年8月19日,南京國民政府發布命令,決定以金圓券代替法幣,並實行限價政策,但毫無成效。僅僅9個月,金圓券如同法幣一樣,成為廢紙。民眾要攜帶一整袋的紙幣購買日用商品。同時,在解放戰爭的戰場國民黨軍隊連連喪師,國統區到處徵召兵丁,導致土地的荒蕪,中國的整個經濟處於崩潰的邊緣。
原因一方面是戰爭的破壞,另一方面是南京國民政府內部,蔣、宋、孔、陳四大家族所經營、控制的官僚資本,壟斷了國民經濟的主要部分,成為國民政府的經濟基礎,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了嚴重的遏制、破壞作用,並最終促使國民政府的覆滅。

❾ 共享發展和共享經濟是一個概念嗎

不是
共享發展是一種理念,共享發展是對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原則的堅持和豐富。鄧小平說,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最大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東西。

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也稱分享經濟,是指能讓商品、服務、數據(資源)及(人的)才能等具有共享渠道的經濟社會體系。

❿ 國家最近說發展分享經濟,什麼叫

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是指將社會海量、分散、閑置資源,平台化、協同化地集聚、復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
分享經濟強調的兩個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佔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費」(Value Unused is Waste)
分享經濟(Sharing Economy)是指將社會海量、分散、閑置資源、平台化、協同化地集聚、復用與供需匹配,從而實現經濟與社會價值創新的新形態。分享經濟強調的兩個核心理念是「使用而不佔有」(Access over Ownership)和「不使用即浪費」(Value Unused is Waste)[2]
[3]
對該定義做一下解釋。一是分享的標的物。主要是閑置資源,包括閑置物品、碎片時間、認知盈餘(未被充分使用的知識與專長、技能和經驗、關系與服務)和資金盈餘、閑置空間與公共服務。海量指資源的廣泛性及其龐大的數量,分散指多數來自於未被整合協同的個人資源或者是信息不對稱的沉沒資源。二是實現的方式。基於互聯網、ICT、雲計算、大數據等,構建平台,形成規模與協同,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實現經濟剩餘資源智能化的供需匹配。這是分享經濟2.0的核心。三是實現的結果。分享經濟平台可以使得前述閑置資源實現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創新。過去大量的資源並未進入到價值創造的體系,同時分享經濟可以在可持續發展、生態、就業、協作、文化等方面產生積極正面的影響。此外,分享標的具有私權或公共服務屬性。[2]
其他定義:
分享經濟包括不同人或組織之間對生產資料、產品、分銷渠道、處於交易或消費過程中的商品和服務的分享。這個系統有多種形態,一般需要使用信息技術賦予個人、法人、非營利性組織以冗餘物品或服務分享、分配和再使用的信息。一個通常的前提是,當物品的信息被分享了,這個物品對個人或組織的商業價值將會提升。便利,參與感和信任是推動分享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4]
所謂分享經濟,是指個人、組織或者企業,通過社會化平台分享閑置實物資源或認知盈餘,以低於專業性組織者的邊際成本提供服務並獲得收入的經濟現象,其本質是以租代買,資源的支配權與使用權分離。
分享經濟的特徵
分享經濟的特徵可以歸納為五大驅動、三大基石、四低四高。[2]

五大驅動
用戶驅動。消費者主權得到體現,分享經濟由用戶意願、用戶需求、用戶選擇、用戶體驗、用戶價值、用戶分享所驅動。
信任驅動。「互聯網+分享經濟」重構了連接、交互、關系和信任。
平台驅動。社會化資源藉助互聯網搭建平台,解決信息不對稱和資源集聚,實現供需匹配和交易為分享經濟提供支持,如網約車平台,騰訊開放平台,公共技術服務平台。
數據驅動。開創階段是信息化、數據化;第二個階段是聚類、結構化,進行用戶畫像;第三個階段是預測、智能化。如滴滴出行已進化到第三階段,可以預測某時段、某區域的用車需求,甚至預判用戶的目的地,為車輛調度、供需匹配、路線優化的精準化提供支持,為利用動態價格機制緩解擁堵提供支持。
價值驅動。閑置資源、過剩產能可以參與價值創造,認知盈餘、閑暇時間可以價值化,連接本身就具有價值,可以使交互更具意義。[2]

三大基石
信息對稱。降低信息不對稱,對資源的聚集、資源配置、供需連接、用戶體驗、主體協同都會帶來正面影響,也會促進交互的有效性;
游戲規則。規則的設計與動態調適對大眾參與分享經濟模式至關重要。規則的公平、透明、均利是基本原則,讓用戶、夥伴通過特定的方式參與游戲規則設計也值得嘗試。
協同協作。參與者彼此依賴,與平台方共建共享;形成協同消費、協同創新。[2]

四低四高
四低:低交易成本、低信任成本、低門檻、低碳。
四高:高滲透率、高效能、高估值與高留存。[2]

分享經濟2.0
分享經濟2.0是更智能的分享經濟,是從私域向公域的分享經濟,是數據驅動的分享經濟,是充分釋放社會資源、社會資本、社會能力的集聚、融合、協同模式。分享經濟2.0是友好型經濟、普惠型經濟、信任型經濟、協同型經濟、體驗型經濟、生態型經濟、WE眾經濟的融合體。[2]

閱讀全文

與發展分享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