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是什麼

經濟發展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0-11-25 04:47:13

❶ 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目標是什麼

中國的經濟發展的目標是全體國民的持續幸福,即社會主義經濟發展更強調的是滿足人的需要,堅持以人為本,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

我國社會主義的基本矛盾在於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矛盾,以及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解決我國的社會發展面臨的基本矛盾的途徑是加強我國經濟方面的建設,同時大力促進整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要正確處理好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基本矛盾與根本目標之間的關系。社會主義根本目標解答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到底應該何去何從,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階段目標告訴了我們現階段需要完成的任務。

我們應當把遠期的根本目標和近期的階段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在仰望星空的同時,努力做到腳踏實地,這樣才能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1)經濟發展是什麼擴展閱讀:

強調經濟的發展與建設就是要求我們必須要將全社會的各種資源有效的配置到經濟發展之中,服從且服務於當前社會的經濟建設。其次,要想方設法的促進生產力的改進,當生產力得到了的極大提高時,才能使中國這樣貧窮落後的東方大國走上繁榮復興的道路。

我國的社會發展面臨的基本矛盾反映了我國經濟面臨的基本問題,也是中國人民現實生活的真實寫照,也促進了社會主義經濟向更好、更強的方向發展,社會主義根本目標解答了我國的經濟到底應該何去何從。

❷ 我國經濟發展的目的是什麼

1、調整經濟結構。這是今後相當長時間經濟發展的主線。要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使中國經濟發展上一個新的水平,而不僅是GDP總量的低水平的擴張。產業結構調整是當前經濟結構調整的主要內容。

中國技術和經濟發展不平衡,在產業結構調整中需要注意處理兩個關系:一是發展新興產業和用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關系,一是發展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關系。

2、加快城市化進程。農村經濟發展有遠期的問題。90年代以來有兩個基本情況:一是糧食產量年均增長速度明顯高於人口增長速度,二是城鄉居民人均口糧消費下降。這帶來了過去所沒有過的相當多農產品銷售困難的現象。

不少農產品高於國際市場價格,很難再用提高農產品價格的辦法增加農民收入。中國農業單產並不低,種糧不賺錢的根本原因是人多地少,達不到規模經營,單純務農很難使農民富裕起來。

3、西部大開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普遍規律,中國在幾千年歷史上,地區發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論東部還是西部,省、自治區內部各市、縣之間,差距呈擴大的趨勢,這是各個地方經濟發展要解決的問題。區域經濟政策要強調兩個大局。允許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一個大局,這個政策要堅持。

4、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世界性大課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把可持續發展放到突出的位置。主要是人口、環境。

人口問題是中國經濟發展中的特殊問題。人口問題過去是兩句話: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應該加一句話:注意老齡化問題。中國60歲以上人口佔10%。西方國家在人口基數小、經濟發達的條件下,經過長期的發展出現了老齡化,尚且遇到很多問題。

中國在經濟不發達、人口基數很大的條件下,在很短的時期內進入老齡社會,困難更大。老齡化會帶來「生之者寡,食之者眾」的問題,需要預謀對應之策,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環境保護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需要。

5、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只是「初步」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說,有了一個雛形,一個大的框架,不健全、不完善之處還很多,仍然需要強調體制創新,通過深化改革為經濟發展提供體制保障。

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就是建立與國際市場經濟規則接軌的、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階段。體制創新是中國現代化事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6、發展開放型經濟。中國所處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對外經濟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對外開放的擴大。經濟全球化是一種趨勢,交織著各個國家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和激烈的競爭,必然經過許多曲折和反復。其後果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7、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妥善處理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關系,在積累和消費的關繫上,要兼顧國計和民生;在社會政策上,要注重調節社會分配和解決就業問題。中國面臨著沉重的就業壓力。

積極擴大就業是需要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政策。中國市場商品短缺的狀況已經結束,是供過於求,沒有城鄉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國內市場不可能開拓,經濟就不可能持續增長。

(2)經濟發展是什麼擴展閱讀

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李克強提出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概念。本次調研,在聽取四省份負責人匯報後,李克強講話中首次詳細闡述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五大路徑:

1、 要在擴大開放中擴大內需,立足內需,面向世界,深耕亞太;

2、 要注重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3、 要立足於拉動就業和居民收入增長;

4、 要使環境資源可支撐;

5、 靠開放促改革,靠制度創新釋放紅利。

❸ 什麼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必須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

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3)經濟發展是什麼擴展閱讀:

經濟發展內容:

經濟發展不僅意味著國民經濟規模的擴大,更意味著經濟和社會生活素質的提高。所以,經濟發展涉及的內容超過了單純的經濟增長,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

就當代經濟而言,發展的含義相當豐富復雜。發展總是與發達、與工業化、與現代化、與增長之間交替使用。 一般來說,經濟發展包括三層含義:

1、經濟量的增長,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產品和勞務的增加,它構成了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2、經濟結構的改進和優化,即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技術結構、產業結構、收入分配結構、消費結構以及人口結構等經濟結構的變化;

3、經濟質量的改善和提高,即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效益的提高、經濟穩定程度、衛生健康狀況的改善、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以及政治、文化和人的現代化進程。

❹ 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是什麼

1、中國經濟是政府主導的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經濟發展受到政治周期的明顯影響版,財政收入對房地產業權的依賴過大;

2、經濟是投資推動型,不管以前是短缺經濟時代還是過剩經濟時代,投資佔GDP的比重過大,存在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而另一方面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在下降,未來也看不到消費提高希望,加上近幾年外貿依存度的不斷提高,世界經濟周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日益突出;

3、國有經濟逐步收縮,從全面開花逐步過渡到控制關鍵行業、基礎行業和自然壟斷行業,國有經濟以壟斷型大企業為主,存在明顯的利益集團特徵,利益取向經常與國家和老百姓想反;

4、外資白白享用各級地方政府提供的優惠,迅速壯大,逐步控制了中國主要行業;

5、民營經濟逐步活力漸顯,在充分競爭市場和低准入門檻市場表現突出,但受到外資和國有經濟的壓制和各級政府歧視;

6、市場經濟這座大廈的許多基礎比較薄弱,例如所有權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獨立公平公正的司法、審慎嚴格的會計制度、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為先金融監管、信用缺失、道德淪喪等等。

❺ 什麼是經濟發展方式

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容既包括經濟增長方式的內容,還包括產業結構、收入分配、居民生活以及城鄉結構、區域結構、資源利用、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內容。

經濟增長方式一般是指通過生產要素變化包括數量增加、結構變化、質量改善等,實現經濟增長的方法和模式。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首先涉及經濟增長方式的概念及其類型特徵。以《現代經濟辭典》給出的定義為代表:經濟增長方式是「生產要素的分配、投入、組合和使用的方式」。

這一定義言簡意賅。然而從實際觀察出發,這個定義過於狹窄。凡是有助於驅動經濟增長的要素組合,均可以稱之為經濟增長的一種方式。

(5)經濟發展是什麼擴展閱讀:

市場本質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一)市場的本質是大眾購買力與大眾需求的結合。沒有購買力的大眾需求是形不成市場的。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標是建成環境友好型的經濟發展體系。——所謂環境友好型,不僅包涵自然環境,更應該包涵社會環境。只有支撐經濟健康發展的社會環境得到保障,經濟才能健康發展。

只有經濟發展所需的市場基礎得到保障,經濟發展的社會環境才有保障;只有大眾購買力得到保障,經濟發展所需的市場基礎才會得到保障。

(三)一切形式的經濟實體都是以大眾購買力作為其終極消費市場的。即使是表面上看起來不會直接依賴大眾購買力的經濟門類,譬如原材料生產行業等,也都是以大眾購買力作為終極市場的。

如果大眾購買力疲軟,則原材料生產企業也一定會受到影響,因為使用這些企業的產品的行業是依賴於大眾購買力的。這些行業在受到大眾購買力疲軟影響的時候,所需的原材料自然會減少。因此,幾乎沒有一個經濟實體是不受大眾購買力的影響的。

(四)建成社會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體系的核心,就是保障大眾購買力的提高與經濟發展速度基本同步。也就是說必須使大多數社會成員的收入增長速度與經濟發展速度基本同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經濟持續健康的發展,才能維持經濟領域的「生態平衡」。

(五)社會和諧的基礎在於經濟領域。社會環境友好型經濟發展體系就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六)不僅中國還需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發展社會環境友好型經濟。全世界都需要發展社會環境友好型經濟。

2008年以來的全球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就是全球市場疲軟(即全球購買力疲軟),任何損害大眾購買力的行為,都必然會受到規律的懲罰。所以,只有發展社會環境友好型經濟,才能避免全世界的由經濟發展問題所引發的一切災難。

❻ 什麼是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就是指整個資本主義社會不斷地實現這種組合。他說的創新、新組合或經濟發展並非指一般的技術進步和創造發明,而是有其特殊含義,主要包括以下五種情況:引進新產品;採用新的生產方法;開辟新商品市場;控制原材料供應的新來源以及實現企業的新組織。

❼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區別是什麼

經濟增長與經濟發展的區別:

1、定義不同:

經濟增長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產出與前期相比所實現的增長。

經濟發展是隨著經濟增長、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城市化進程的逐步推進、廣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國民收入分配狀況的逐步改善。

2、規模不同:

經濟發展比經濟增長更為廣泛。發展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的內容,即:生存、自尊和自由。生存是人類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包括衣、食、住、行、健康和保護,倘若這些最基本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就無法維持生存。而要滿足這些需要,那就必須提高收入、消滅貧困、增加就業,與此同時也要減少收入上的不平等。這些就構成了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3、影響因素不同:

經濟發展是通過經濟結構的優化、生活水平法人改善和經濟量的提高。

經濟增長的因素是勞動投入數量、資本投入數量、勞動生產率、資本的效率。

❽ 什麼是經濟發展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

經濟就是對物資的管理;是對人們生產、使用、處理、分配一切物資這一整體動態現象的總稱。這一概念微觀的指一個家庭的家務管理,宏觀的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在這一動態整體中,包括著人類的生產、儲蓄、交換、分配的各項活動;生產是這一動態的基礎,分配是這一動態的終點。

經濟是指社會生產關系的總和。指人們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結成的,與一定的社會生產力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或社會經濟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上層建築賴依建立起來的基礎。

(8)經濟發展是什麼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改革問題的經濟學研究,也都有兩條主線:一條是資源配置問題,一條是激勵問題,當然還有兩者的結合。與資源配置問題相關的是關於市場的基礎性和決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幫助性作用。價格,包括產品市場價格和要素市場價格,是其中的核心問題。

與激勵問題相關的是關於產權、合同、所有制、治理等問題。當然,激勵與價格也密切相關,但是它不僅與價格相關,更與政府與個人、政府與企業、政府層級部門之間的權力配置關系密切。

由於經濟思想和學說受社會、歷史、階級等因素的影響,因而經濟學的研究對象也必然隨著歷史時代的更迭而發生變化。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