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阿曼經濟發展

阿曼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5 05:37:11

⑴ 一路一帶有哪些國家

1、中國,包括東亞的蒙古國,東盟12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寮國、柬埔寨、越南、汶萊和菲律賓

2、西亞18國:伊朗、伊拉克、土耳其、敘利亞、約旦、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聯酋、卡達、科威特、巴林、希臘、塞普勒斯和埃及的西奈半島

3、南亞8國: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尼泊爾和不丹

4、中亞5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

5、獨聯體7國: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和摩爾多瓦


(1)阿曼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一路一帶的共建原則:

1、恪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遵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和平共處、平等互利。

2、堅持開放合作。「一帶一路」相關的國家基於但不限於古代絲綢之路的范圍,各國和國際、地區組織均可參與,讓共建成果惠及更廣泛的區域。

3、堅持和諧包容。倡導文明寬容,尊重各國發展道路和模式的選擇,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兼容並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4、堅持市場運作。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各類企業的主體作用,同時發揮好政府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帶一路

⑵ 中東是指哪些國家和地區為何而戰

中東抄地區」或「中東」 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中東」地理上也是非洲東北部與歐亞大陸西南部的地區。
中東大部分為西亞,但與西亞的區別是:1.中東不包括阿富汗。2.中東包括非洲國家埃及。3.中東包括了土耳其的歐洲部分。
中東是三洲五海之地,其處在聯系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樞紐地位。其三洲具體指亞歐非三大洲,五海具體指裏海,黑海,地中海,紅海,阿拉伯海。

「中東」不屬於正式的地理術語。一般說來包括巴林、 埃及、 伊朗、伊拉克(專題,圖庫)、 以色列、 約旦、 科威特、 黎巴嫩、 阿曼、 卡達、 沙特、敘利亞、阿聯酋和葉門,巴勒斯坦、馬格裡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蘇丹、茅利塔尼亞和索馬里,由於其歷史文化原因一般認為屬於中東國家,土耳其和塞普勒斯盡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系密切。

中東戰爭為的是爭奪聖城、領土、水源和資源而進行的大規模戰爭!

⑶ 亞洲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有多少

亞洲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有6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日本、孟加拉國

孟加拉國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14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上人口超過1.4億,平均每平方公里人口近1千。

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和巴基斯坦是世界上6個人口最多的國家,6國的人口總數達到了33億,接近世界總人口的一半。

目前世界上約有200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人口1億以上者有10個國家,它們是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俄羅斯聯邦、巴西、日本、奈及利亞、巴基斯坦和孟加拉。

(3)阿曼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未來人口趨勢

總的趨勢看來,世界人口的增長在逐漸放緩。但由於有太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存在(例如出生率變化、潛在的戰爭等),未來世界究竟會有多少人變得較難預測。不同的統計方法總是會獲得截然不同的結果。以2050年的人口預測為例,當前不同預測機構得出的結論是介於75億至105億之間,聯合國在2009年曾預測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91.5億,然而這一數字在2013年被上調到了96億 。而美國人口調查局估測2050年世界將有大約92.5億人。然而這些預測都僅能作為參考,因為人口預測有太多不確定性。有些國家人口出生率下降的比預計的快。以中國為例,中國在過去數十年間的人口增長率低於預期,因此導致聯合國對中國的未來人口峰值預測不斷下調,從最初的超過15億人下調到不到14億。

而從各洲的狀況來看,非洲在未來數十年人口將會持續以較快速度增長,並成為世界人口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量。除了歐洲之外的其它各洲的人口也將顯著增長,同時多數發展中國家也將經歷大規模城市化,大量人口將往大城市聚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世界人口

⑷ 模擬聯合國關於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與趨勢的中文立場文件怎麼寫範本急急急急急急急!!

阿曼蘇丹屬於抄非洲國家,你代表阿曼蘇丹的立場實際上是代表了非洲的立場,你站在非洲的立場上講話就可以了。背景:經濟全球化區域一體化,還有當前的金融危機。觀點:加強南南合作南北合作等等。你的問題不是特別清楚,只能給你這方面的思維啟發。

⑸ 熱帶地區國家有那些

玻利維亞,古巴,哥斯大黎加,牙買加,海地,墨西哥,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越南,寮國,泰國,巴西,哥倫比亞,巴拿馬,委內瑞拉,秘魯,柬埔寨,緬甸,印度,斯里蘭卡,阿曼,葉門,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等。

一、古巴

古巴全境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僅西南部沿岸背風坡為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25℃。除少數地區外,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

二、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的氣候條件截然不同,徹底顛覆了一年四季的分類,這里只有兩個季節,4月到12月為雨季,降雨多,12月底到第二年4月為乾季,也稱為夏季。首都聖何塞的年平均氣溫最低為15℃,最高為26℃;沿海地區的氣溫相對來說比較高,加勒比海地區的夜平均溫度為21℃,日平均溫度為30℃。

三、牙買加

熱帶雨林氣候。每年5-6月、9-11月為雨季,其中1月和5月陣雨最多。12月至次年3月為乾旱季節,天氣轉涼。6-11月底的半年時間為颶風和熱帶風暴多發期常受颶風侵襲。中北部地區雨量豐富,氣候一般處於22-32度間,年平均溫度為27度。

四、海地

海地北部屬熱帶雨林氣候,南部為熱帶草原氣候。氣候成因:本地位於東北信風帶,常年盛行來自海洋的濕潤的東北的信風,在該國北部受地形抬升形成降雨且水量豐富,以此形成該國氣候南北的差異。各月平均氣溫在22—28℃間。年降水量約1000毫米,4—6月、8—10月為雨季。

多颶風。沿海地區炎熱,高原地區平均氣溫15℃。全國平均氣溫24-27℃。海地一年分兩季:3月至11月相對炎熱,12月至2月較為涼爽。不同的氣候為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

五、墨西哥

墨西哥氣候復雜多樣,由於多高原和山地,垂直氣候特點明顯。墨氣候復雜多樣。高原地區終年溫和,平均氣溫10~26℃;西北內陸為大陸性氣候;沿海和東南部平原屬熱帶氣候。大部分地區分旱(10~4月)、雨(5~9月)兩季,雨季集中了全年75%的降水量。每年最旱月份為2月,降水量僅5毫米,降水最多月份為7月,降水量約170毫米。

⑹ 水資源的資料

關於水的起源的認識仍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在約有32種關於水的形成的學說。這里簡述幾種主要學說。

一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之前的初始物質中存在一種H2O分子的原始星雲,類似於現在平均含水0.5%的隕石,地球形成後降到地球上,從而使地球上有了水。

另一種學說認為在地球形成後才有形成水的原始元素(氫和氧)。氫與氧關於水資源的資料在適宜的條件下化合。生成羥基(OH)。羥基再經過復雜的變化,形成水(H2O)。

荷蘭的天文學家奧特認為,地球上的主要來源是我們這顆行星的內部的岩石圈的上地幔。岩石圈的物質一半是由硅組成,其中硅酸鹽和水分。這些水資源的資料岩石在一定的溫度和適宜的條件下(如火山爆發)脫水,從而形成了地球的水。

美國學者肯尼迪等認為岩石在熔化中完全混合時,含有硅酸鹽75%,含水25%。在地球形成初期,火山爆發頻繁,從而加快了地球水的形成。由於地球內部的關於節約水的資料高溫,地球的水還在增加。

在研究中,有資料表明,大洋面近1000年內上升了1.3m。不過近幾十年海洋水面快速升高可能主要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造成。水同其它物質一樣,受熱時體積增大,密度減小。純水在攝氏零度時密度為999.87節約水的資料千克/立方米,在沸點時水的密度為958.38千克/立方米,密度減小4%。在正常大氣壓下,水結冰時,體積突然增大11%左右。冰融化時體積又突然減小。

據科學家觀測,在封閉空間中,水在凍結時,變水為冰,體積增加所產生的水的資料壓力可達2500個大氣壓力。這一特性對自然界和工業有重要意義。岩石裂隙在反復融凍時裂隙逐漸增大就是這個道理。地埋輸水塑料管為防凍壞,一般要求一定的埋深(大於凍土層深度)。水的熱容量除了比氫和鋁的熱容量小之外,水資源比其它物質的熱容量都高。水的傳熱性則比其它液體小。由於這一特性,天然水體封凍時冰體會級慢地增厚,即使在水面長其封凍時,河流深處可能仍然中液體,水的這種特性對水下生命有重要意義。水的這一特性對指導灌溉也有保護水資源的資料意義,如進行冬灌能提高地溫,防止越冬作物受低溫凍害。

許多人把地球想像為一個蔚藍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積覆蓋水。其實,地球上97.5%的水是鹹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將近70%凍結在南極和格陵蘭水污染資料的冰蓋中,其餘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層地下水,難以開采供人類使用。江河、湖泊、水庫及淺層地下水等來源的水較易於開采供人類直接使用,但其數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約佔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全球每年水資料降落在大陸上的降水量約為110萬億立方米,扣除大氣蒸發和被植物吸收的水量,世界上江河徑流量約為42.7萬億立方米,按1995年的世界人口計算,每人每年可獲得的平均水量為7300立方米。由於世界人口不斷增加,這一平均數已較1970年下降了37%。

世界淡水資源的65%集中在10個國家裡,而有關水的資料占人口40%的80個國家卻嚴重缺水。如果一個國家年人均水量在2000立方米以下,就是缺水的國家。人均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是嚴重缺水國,共有15個:埃及、阿聯酋、阿曼、維德角、蒲隆地、阿爾及利亞、葉門、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巴貝多、新加坡、巴林、利比亞、科威特、卡達、馬爾他(年人均水量僅82立方米)。中國人均水量不富,是缺水國家之一。

⑺ 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哪裡

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是盧森堡。

截止2017年盧森堡人均GDP為10.4萬美元,盧森堡GDP為624.04億美元。盧森堡是一個高度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是世界上最富有國家,歐盟和北約創始成員國,擁有歐盟多個下設機構,如歐洲法院、歐洲審計院及歐洲投資銀行,被稱為繼布魯塞爾和斯特拉斯堡之後歐盟「第三首都」。

盧森堡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人均GDP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它的國土面積只相當於中國的一個縣,因此被人稱為「袖珍國家」,是世界上僅存在的唯一大公國。該國自然資源相對貧乏,主要的三大經濟產業是鋼鐵工業、金融和衛星通訊。

但是它的金融業相當發達,僅次於美國,是世界第二、歐洲最大的基金管理中心。盧森堡擁有世界最大的鋼鐵集團——阿塞洛爾—米塔爾集團;世界第二大衛星運營商——歐洲衛星公司。

(7)阿曼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盧森堡的金融業非常發達,特別是其首都盧森堡市,是歐洲重要的金融投資中心,在全球范圍內都能排到第八。同時盧森堡也是僅次於美國的基金管理中心,處於世界第二,截止2012年的數據,盧森堡共管理基金3867支,總金額接近2.22萬億歐元,令人咋舌。

盧森堡在航空運輸業也頗有建樹,著名的盧森堡貨運航空公司是歐洲最大,世界第十大的全貨運航空公司,占據全球市場4%的份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瑞士

⑻ 馬斯喀特的經濟發展

馬斯喀特的經濟與阿曼其他地區一樣,主要以貿易為主。城市最傳統的出口商品包括椰棗、珠母貝和魚類,在馬托拉的許多集市上出售這些物品和傳統的阿曼手工藝品。至少從1962年開始,阿曼石油發展公司成為了馬斯喀特經濟的中堅力量,也是馬斯喀特第二大用人部門,僅次於阿曼政府。阿曼石油發展公司的主要股東包括荷蘭皇家殼牌公司、道達爾公司和葡萄牙石油天然氣公司,而公司的石油產量據估算大約在每天720,000 桶原油。馬斯喀特也有像蘇海爾·巴赫萬這樣的主要的貿易公司。這家公司的貿易夥伴有東芝公司、斯巴魯、日本精工株式會社、惠普、通用汽車公司和哈伊馬角(高要)陶瓷有限公司。而薩烏德·巴赫萬集團的貿易夥伴則是豐田汽車公司、大發汽車公司和美國赫茲公司,而祖拜爾汽車公司的貿易夥伴包括三菱商事株式會社和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分支企業如道奇等。馬斯喀特的私營醫療機構有許多醫院和診所。
馬斯喀特證券市場(阿拉伯語: سوق مسقط للأوراق مالية ‎)是阿曼唯一也是最重要的證券交易所,位於馬斯喀特中央商業區,建於1988年。從那時起這個證券市場就根據公開透明的原則和要求在它所處的領域作為一個開拓者而表現卓越。
馬斯喀特的主要貿易港口卡布斯蘇丹港,是波斯灣、印度次大陸(南亞)和遠東的貿易中心,港口年吞吐量大約在一百六十萬噸。然而自從鄰近的阿聯酋迪拜的傑拜勒·阿里自由貿易區出現後,使得它們成為了這一地區最好的海上貿易港口,在貨物年吞吐量上達到了四千四百萬噸。馬斯喀特的許多基礎設施由阿曼政府擁有和經營。阿曼電信是阿曼最主要的電信機構,提供當地、長途和國際電話服務,並且也是這個國家唯一的網路服務商。而最近對於行動電話市場的寬大政策使得第二家電信服務商——納夫拉斯公司成立。阿曼航空公司的總部位於馬斯喀特國際機場。

⑼ 阿曼經濟發展的功臣是誰

1970年阿曼的卡布斯改革卡布斯?本?賽義德,1940年生於阿曼南部城市薩拉拉,是泰米爾蘇丹之子。卡布斯18歲時赴英國留學,曾在英國步兵團服役。1964年卡布斯回國,因主張革新與其父發生分歧。1970年7月23日卡布斯發動宮廷政變,廢黜泰米爾,自任蘇丹,成為賽義德王朝第13任君主。同年8月9日宣布改國名為阿曼蘇丹國。

卡布斯自1970年執政以來,根據阿曼的國情,進行了一系列改革。這些改革緩和了國內矛盾,改善了國內居民的生活。在政治上,卡布斯改革了傳統的政權機構,建立新的國家機構。自1970年建立內閣以來,不斷使其完善。此外,國家協商委員會和咨詢議會的建立也對國家的發展和穩定起了積極作用。在經濟上,卡布斯積極發展民族經濟,擴大對外國石油公司的控制,占據大量股票,採取了鼓勵、扶持私人資本主義發展的政策。重視並鼓勵私人投資,國家銀行積極為私人提供貸款。為實現經濟現代化,卡布斯制定了三個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採取以石油出口贏得的資本發展農牧和漁業,實現經濟多樣化和現代化的發展戰略。同時他還重視城市現代化建設:修建公路,擴建機場,修建港口,建立人造衛星地面接收站,建造醫院並在國內實行免費教育等。經過三個五年計劃的建設,阿曼經濟取得可喜成就。與1970年相比,阿曼人民的生活大有提高,1990年人均收入達到6000美元。阿曼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譽為「發展中國家的典範」。

⑽ 世界華僑人口到底有多少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考慮移民,希望能去世界上其他國家體驗生活。中國社科院數據顯示,當前中國移民已超過3500萬人,被認為是全球最大的移民群體。

海外華僑華人到底有多少

學者的研究表明,中國人走向海外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以前,當時有我國商人「住蕃」他國,有的時間長達十年之久。而中國人真正移居海外,主要還是在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從那時起到解放前,移居海外的中國人超過1000萬,平均每年在10萬人以上。

海外到底有多少華僑華人?由於缺乏權威的統計數字,比較公認的說法是3500多萬人,這裡面既包括華僑,也包括外籍華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海外華人研究中心曾少聰教授說,解放前,分布在海外的華人主要來自三大地區。其中,東南亞的華人主要來自福建,包括閩南人、客家人;美國發現金礦以後,主要是廣府人去了那裡,這些人主來自廣州市及附近地區;歐洲的華人主要是民國時期移居的浙江人。現在的華僑華人已經分布在世界各地,但其中80%分布在東南亞。

改革開放造就新華僑

「在海外華僑華人中,有一批人是改革開放以後出去的。這些人一般稱為新華僑,他們的人數大約為500萬人」。北京大學華僑華人研究中心梁英明教授說。

梁教授還表示,也有人說這個數字為500萬到800萬。與老華僑出國的相同之處在於,他們出國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個人經濟狀況,能多掙一點錢。與老華僑的不同之處在於,這些新華僑中很多人受過教育,不少人還受過高等教育,在國外也容易立住足。這些人不僅來自沿海地區,也有來自東北、西北等邊遠地區。他們有的去東南亞、歐洲和美國,有的去了日本,還有的去了非洲。有人甚至說,現在凡是世界上有水源的地方,就會有華人。

中國人的移民經歷了一個從技術移民為主,投資移民增多的過程。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也為中國移民進入第二個階段———投資移民增多,打下了基礎。

現在無論是技術移民還是投資移民,他們的目標都比以前更明確。比如,在投資移民中,90%以上都是為了子女教育。在技術移民者中,更多的則是為了開闊眼界、讀書充電和開拓事業。

華人為中國文化而自豪

專家們估計,好幾千萬海外華人中,大約98%的人都已經加入了當地國籍。嚴格意義上來說,這些人已經不再是中國人了。但是這些人卻往往都會為中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自豪。

梁英明在國外調查時就發現海外華人對中國文化的自豪感真是太強了。他說,中國過去實力比較弱,海外華人對中國文化、文明和歷史的自豪感,往往都深藏在心裡。現在,中國發展起來了,強大了,這種自豪感在不自覺之中就流露了出來。

曾少聰在東南亞就有不少華僑華人朋友。他說,這些人有時候的確會流露出一種文化上的自豪感,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優越感。這些人認為中華文明比當地原生文明要先進。做生意的時候很多華僑華人都賺了不少錢。

但是到了歐美,華僑華人文化上的自豪感就不像在東南亞那麼強了。

海外華僑華人為中華文化而自豪,其中還有一個經濟上的原因。專家們都表示,這些人到大陸來投資,只要一說是華人,往往會得到很多照顧,生意也都比較好做。同樣是外國國籍,但你是華人,你就容易受到照顧,但認同中國文化,為中國文化而驕傲,會讓大陸的中國人覺得都是一家人,跟海外華人華僑打交道時沒有必要那麼計較得失。

美國華人華僑問題專家令狐萍介紹了美國華人華僑的情況。早年中國人漂洋過海去美國,由於這些人大都沒什麼文化,在工業化程度很高的美國社會只能做苦力。她說,現在華人華僑在美國的形象已經發生了不少改變。

她說,早年美國人對中國人的印象基本上是負面的。二戰時,美國人對中國的印象有了180度大轉變,認為中國人勤勞、勇敢、誠實。現在,華裔學生的成績大多數都非常好,美國人又認為中國人聰明、好學。如果一個華裔的數學不好,美國人會感到不可思議,把他當成一個另類。

閱讀全文

與阿曼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