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經濟發展階段

經濟發展階段

發布時間:2020-11-25 05:59:40

⑴ 經濟增長可分為哪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從1978~1983年,為全面開展經濟體制改革的准備階段,其經濟波動的特徵是:經濟增長率由11.7%落到1981年的5.2%,而後於1983年回升到11.1%。在這一階段內,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由「雙松」配合轉向緊縮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

第二階段,從1983年到1986年,這是改革開放以來從「雙松」到「雙緊」的第一輪循環,其經濟波動的特徵是:經濟增長與物價上漲交織在一起,GDP的增長率由1984年的15.3%降到1986年的8.5%,物價則在經濟增長達到頂峰的第二年達到8.8%的最高點,但在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時降到6%的最低點。這一階段政策配合的特點是從「雙松」配合轉向「雙緊」配合。

第三階段是從1986年至1991年,這是從改革開放以來從「雙松」到「雙緊」的第二輪循環,其經濟波動的特徵是:物價上漲和下跌的幅度都要大於經濟上漲和下跌的幅度,GDP增長率於1986年下半年時開始上升,1987年和1988年連續位於11%以上的高位,1989年陡然下降到4.2%,直到1991年才開始出現轉機;與此同時,物價總水平也於1987年開始上漲,1988年和1989年連續兩年保持在18%左右的高位,1990年又下滑到2.1%。

第四階段是從1992年到現在,這一階段財政政策又開始了從「雙松」到「雙緊」的第三輪循環。這一階段後期政策所產生的效果以及出現問題的原因明顯有別於前面兩次政策效果,這是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變化所導致的。

經濟發展的四個階段都叫什麼~誰能告訴我 謝謝

經濟發展的四個階段:前工業期,製造業起飛期,內需帶動型經濟,然後進入大量消費的社會。比較典型的有英國,美國,亞洲四小龍等,因為它們發展經濟的時候沒有大的社會波動,發展一直在延續,所以好判斷

⑶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經濟發展可分為五個階段

1949-1957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也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49-1954這一時期,由於新中國剛剛成立,共產黨從國民黨手中接過的是一個爛攤子,國民經濟正待恢復。這一時期我國經濟明顯發展,到1954年底國民經濟根本好轉。1953-1957年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也是在探索中發展的時期。這一時期,我國經濟都明顯的向社會主義過渡,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建立了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1958-1962年是在探索中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從中共八大開始,中共進行了一系列探索,有成功,也有像大躍進,人民公社化等失誤。直到中共七千人大會上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中共才初步認識到經濟發展中的錯誤。

1963-1965年是曲折中的三年,也是建國以來我國經濟最困難的三年。這一時期,左傾錯誤在黨內泛濫,加著蘇聯的背信棄義,自然災害嚴重,我國經濟出現嚴重困難。

1966-1976年是文革十年。這一時期階級斗爭嚴重,黨內的左傾錯誤泛濫,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社會動盪,但在廣大幹部群眾的努力下,國民經濟也有所發展。

1976-2000年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新時期。這一時期,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過中國,計劃經濟體制變為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社會主義蓬勃發展。

其實,在史學界還有一種分法:1949-1954年是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1953-1956是社會主義改造時期;1957-1966是探索中前進的時期;1966-1976是文革十年;1976-今天是社會主義改革開放新時期。

⑷ 歷史的經濟發展階段是怎樣的

羅雪爾從生物發展的進化觀點,提出國民經濟的發展,像動植物一樣,可以看做一種有機體,有他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他要經歷幼年、青年、成年和衰老四個時期。這是一種循環往復的運動。羅雪爾認為,這就是可以從歷史描述中發現的自然規律。他還認為,一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主要受自然、勞動和資本這三種主要經濟因素的支配。可以分為自然支配階段、勞動支配階段和資本支配階段。

⑸ 世界哪四大經濟發展階段

一個不容易跨越的門檻在人類的經濟發展史中,投資導向階段很早就出現了。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源的國際性流動,也不是今天特有的現象。比如說,19世紀時,德國產業就有計劃地進口英、法等國家的技術,並吸納它們的工程師以提升德國的產業水平。同時崛起的美國經濟,也經歷過類似的過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投資導向的經濟發展模式更普遍,想要進入投資導向階段的困難減低了,原因是全球市場對技術、材料和資金的需求比以往更大,各國也開始採取更積極的產業政策。

投資導向階段也是多數經濟體經濟發展的門檻,能成功跨越的並不多。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成功的例子不外乎日本與韓國。中國台灣、新加坡、中國香港、西班牙和巴西本來有機會成功,但是它們被各自的缺點限制住了;這些國家和地區中,有些缺乏強有力的本地企業,或沒有內化的產品和工藝流程,或企業對主導國際銷售渠道的誠心不足,或缺少充分且進步的生產要素,或內部競爭不夠激烈等。邁向此一階段的過程中,究竟有多少陷阱,本書在討論政府政策(第12章)時,有更詳細的分析說明。這里想要強調的是,並不是所有朝這個階段邁進的國家都能成功。

階段三:創新導向

當國家進入創新導向階段時,許多產業已出現完整的鑽石體系。如圖10-4所示,在這個階段中,鑽石體系的所有關鍵要素不但發揮自己的功能,而且交互作用的效應也最強。

呈現銳不可當的競爭力?當國家處於創新導向階段時,各種產業和產業環節中的競爭開始深化與擴大,代表這個國家的特殊環境與歷史文化傳統特色,也在特定產業與產業環節中出現。由於個人收入提高、高等教育普及、對便利的需求增強、國內競爭激烈,消費者的需求也更加講究了。產業集群中的企業也以自己強勁的競爭實力,影響著相關企業與國內客戶的精緻化。許多產業因為蓬勃出現的新企業而加速改善和創新的步伐,重要的產業集群開始出現世界級的支持性產業,具有競爭力的新產業也由相關產業中產生。

產業處於創新導向階段時,依賴生產要素而形成競爭優勢的情形越來越少,許多產業也在升級過程中,擺脫了生產成本與幣值匯率的威脅。產業雖然沒有生產要素優勢,但能在不利因素的刺激下創新,產品與製造技術也不斷往前推進。大環境中,更高級的基礎建設、研究機構與更具水平的大學體系也在形成中。這些新機制不但保持自我強化狀態並創造高級而專業化生產要素,同時也與特定產業形成聯系,營造出銳不可當的氣勢。鑽石體系正在產業與產業集群中發揮自我強化功能。

這個階段被稱為創新導向階段,原因是企業除了改善國外技術和生產方式外,本身也有創造力的表現。本土企業在產品、工藝流程、市場營銷和其他競爭方向上已經接近卓越的程度。同時,如果有相關產業的支持,本國有利的需求條件、堅強的供應商產業基礎、專業化生產要素,可以讓企業持續創新,它們的創新能力又形成其他新產業出現的原動力。

投資國外的階段?當國家經濟處於創新導向階段時,企業會轉戰國際市場的差異化產業環節。它們的競爭雖然離不開成本,但競爭方向卻從生產成本轉至生產率上,因為它們更強調先進與高級的技術表現。同時,企業也開始逐步撤出價格競爭或比較簡單的領域,並將這些領域讓給其他國家。

這個階段的企業除了有自己的全球化戰略並逐步鋪設國際營銷與服務網路之外,還搭配已有國際知名度的品牌活動,並採取國外設廠的製造方式以降低成本,並加強對當地市場的影響。這些企業活動顯示出創新導向階段就是投資國外的階段,而這些表現與鑽石體系功能的充分發揮有很大的關聯。

垂直深化發展

當國家進入創新導向階段時,國內產業可以朝好幾個方向發展。當一些率先進入這個階段的產業發展出高層次競爭優勢時,這些競爭優勢也在發展過程中擴散到其他相關產業。就這個方面來說,產業集群會以垂直深化的方向發展。下游產業的產品競爭力會帶動上游、供應產業(包含機械設備業);同樣的活動也可能是由上游延伸到下游。這種情況最初只在國內進行,然而只要經濟體系健全,很快就會擴張到全球競爭。垂直深化的產業集群也許是由生產要素導向或是投資導向形成,而一旦出現深化現象,即代表這個國家的經濟已具有基本的創新能

⑹ 中國經濟發展歷程的簡表

從我國建國到現在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的地區經濟的發展可以說經歷了版三個階段。第一權個階段即從建國初到1978年的改革開放,這段時期我們可以把它稱為我國區域經濟發展的平衡時期;第二個階段是從1978年的改革開放到1999年,這個階段是我國重點發展東部沿海地區的時期;第三個階段是從1999年到現在,國家先後提出了「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加快發展中部地區」等戰略措施,這個階段是我們各地區協調發展的時期。

⑺ 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

中國經濟正處於高速增長的調整期,一般估計是增速可能放緩但總量怎張依舊強勁。

其次西方國家的經濟影響分兩方面,第一國外的進口出口,一般來說當西方日用品進口大國發生金融危機時進口需求就會減少因此使得我國出口受到削弱形成一定程度的沿海加工貿易失業,第二,西方大國的金融危機導致外國資本尋求風險較低和利率較高的國家比如中國進行投資或者投機,這個也是現在熱錢泛濫的原因之一。

所以我們說當國際資本源源不斷湧入的時候,同時我國出口受限製造成的消費不足形成國外資本不願意投資製造業而投資資源或者股票和房地產資本市場。這個也是最近政府盡力壓低房價和股價的原因,因為一旦股票房價被國外資本炒到高點,然後讓國內的人接住隨後迅速撤出然後期貨上大量賣空將會使得整個中國經濟形成雪崩型的衰退。

因此個人的結論是一方面西方大國的經濟形勢逼迫我們的股市和房價將上漲另一方面政府又極力壓低股市和房價,所以最後的結果的話還是必須看國內外各利益集團博弈的結果

⑻ 中國經濟發展處於什麼階段

B 我國總體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 正由中期階段向後快速發展
資料:國家統回計局27日發布《從十六答大到十七大經濟社會發展回顧系列報告之八:工業經濟在改革與調整中持續快速穩定發展》。報告指出,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有效抑制了經濟運行中出現的不穩定不健康因素,避免了大起大落,工業經濟在結構調整中向著健康快速穩定的方向發展。目前,我國總體上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

經濟學發展過程一般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

1. 古典學派(The Classical School)--受重農學派「自由放任」思想影響。
A. 時間:大約起自1776年至1848年止
B. 創始學者:亞當斯密(Adam Smith)
C. 學派精神:
a) 主張自由放任、反對政府幹涉
b) 人類皆有「利己心」,經濟體系自動會達成均衡
c) 充份就業是社會常態,失業是短暫社會現象
D. 代表人物有:
a) 亞當斯密:
1) 出版「國富論」,為經濟學奠定基礎,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後人尊稱為「經濟學之父」
2) 提出「價格機能」,即「一隻看不見的手」在人類「利己心」的催使下可解決人類基本的經濟問題
3) 提出「絕對利益法則」,主張國際間的分工與專業,強調自由貿易。
b) 馬爾薩斯(T.R.Malthus):1798年《人口論》,提出悲觀的經濟學論調,即糧食以等差級數增加,出生率以等比級數增加,所以人類終會有糧食不足的慘象,可喜的是其預測與現況差距頗大。
c) 賽伊(J.B.Say):1803年《經濟學泛論》,提出「賽伊法則」(Say』s Law)─供給創造需求,認為充分就業是常態。與現今「消費者導向」的時代亦背道而馳。
d) 李嘉圖(David Richard):1817年《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提出邊際報酬遞減法則、差額地價說、比較利益法則及生存費用說。
e) 約翰密爾(John S.Mill) 1848年出版《政治經濟學原理》。

⑽ 社會經濟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1,對社會經濟簡單劃分為三種模式,這是蘇聯時期的思想模式,並不恰當。不管哪個國家,專發展到哪個階段,屬度不可能是單一模式。例如美國,最市場化的國家,依然有宏觀調控。中國依然是計劃與市場並行。
2,經濟學是社會規律,不是自然規律。他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理論是對過去的經驗總結,他也會發展和變化,甚至過時而廢棄。不能用50年甚至100年前的理論,強行分析現在問題。這是很可笑的。鄧小平曾經說過:不管馬克思還是列寧,都沒有為未來50年甚至100年的問題准備好答案。我們必須學會根據現在的狀況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

閱讀全文

與經濟發展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