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實現了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實現了經濟發展穩中向好

發布時間:2020-11-25 06:05:04

經濟發展如何實現穩中求進

據報道,日前有專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過去5年,中國經濟增速發生版明顯變化,從2010年的權10.6%降到2016年的6.7%,所以更要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在穩中求進中推動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

2018年要在關鍵領域著力,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2018年經濟工作的主線,必須有實質性進展,破除不適合當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以實體經濟為主體,全面提高我國經濟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② 十八大以來經濟如何做到穩中向好

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9月份,中國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2.4%,達到了2012年5月以來的最高點,製造業擴張步伐有所加快。這正是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最新注腳。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站上新的起點,不斷實現新的躍升。

5年來,我國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2016年,我國GDP佔世界經濟總量的15%左右,比2012年提高超過3個百分點,穩居世界第二位。2013年到2016年,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達到30%以上,超過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率的總和,居世界第一位。

「黨的十八大召開5年來,面對世情國情深刻變化,我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開拓創新,砥礪前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輝煌成就,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的重大勝利。」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說。

③ 中國經濟為什麼能夠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勢頭

1、從發展的基礎看,新中國成立7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製造業、貨物貿易、外匯儲備第一大國,近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約30%。

2、從科技支撐條件看,我國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在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轉變,一些重要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並跑者」、「領跑者」轉變。

3、從市場支撐條件看,我國有近14億的人口規模,中等收入群體超過4億,2018年我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了380987億元,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76.2%,消費成為保持經濟平穩運行的「穩定器」和「壓艙石」。

4、從後發優勢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經濟發展仍然處於工業化、城鎮化和現代化快速推進的發展階段,處於從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加速邁進的關鍵時期。在人均收入上,2018年中國人均GDP是美國的16%左右,城鎮化率不到60%,經濟發展存在巨大空間。

5、從大國優勢看,我國人口眾多、資源豐富、幅員遼闊、經濟體系完整、市場規模巨大。中國有近14億人口、9億勞動力、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的人才資源,儲蓄率接近50%。

是世界上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220種工業產品產量居世界首位,產業鏈條完備;我國具有生產要素大規模集聚產生的規模經濟優勢,分工密集、產品種類繁多的范圍經濟優勢和區域之間差異互補的協同發展優勢。

(3)實現了經濟發展穩中向好擴展閱讀

1、夯實經濟穩中向好勢頭,要在推進改革創新中持續釋放發展活力。改革激發活力,創新增添動力。敢於攻堅克難,加大財稅、金融、國企國資等重要領域改革力度,著力推進簡政放權、減稅降費,才能讓市場主體有更多感受,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2、夯實經濟穩中向好勢頭,要在擴大對外開放中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當今世界,風雲激盪、亂象叢生,但經濟全球化大勢不可逆轉。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邁出對外開放新步伐,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加快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經濟巨輪就能在時代大潮中劈波斬浪、行穩致遠,給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發展機遇。

3、夯實經濟穩中向好勢頭,要堅持底線思維、突出問題導向,著力增強風險防控意識和能力。當前一些領域存在問題隱患,風險總體可控,但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及早防範、主動作為,做到「圖之於未萌,慮之於未有」。

要著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去杠桿的落實,堅定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穩定的良好環境。

④ 2017年中國經濟實現了穩好發展嗎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經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827122億元,GDP總量在2016年站上70萬億元台階後,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

對於國內而言,中國正處於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和質量提升的關鍵期,矛盾和陣痛還不少,困難與挑戰也不小;國際而言,美國大選、英國脫歐公投等因素的漣漪效應漸強,而製造業競爭加劇、多邊貿易體系四面楚歌。這個時候,國際貿易和營商環境都遭遇著不小的負性變數。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位於「三駕馬車」之首——翹首期盼了這么多年的「基礎性作用」,扎扎實實兌現在成績單里。

⑤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穩重向好」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緩中趨穩」是對經濟見底企穩的基本判斷,意味著經濟增速經過持續放緩,目前底部正在構築中。 「穩中向好」是對經濟發展趨勢的基本判斷,意味著經濟經過轉型陣痛,目前向好勢頭已經顯現。 「穩中有進」是對經濟增長動力和民生改善的基本判斷,意味著經濟經過主動調整,目前新引擎開始轟鳴,民生繼續改善。

⑥ 2017年中國經濟如何實現穩中向好

2017年,中國經濟運行始終保持在合理區間,增長的穩定性不斷提高,且版多項指標創下了近年來的權最好成績。

物價穩。去年CPI同比上漲1.6%,漲幅比上年回落0.4個百分點,好於預期;PPI比上年上漲6.3%,結束了自2012年以來連續5年下降的態勢。

國際收支穩。2017年,我國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4.2%,不僅扭轉了連續兩年下降的局面,還創下6年來增速新高;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國家外匯儲備年末近31400億美元。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總量已逾82.7萬億元,繼續成為世界經濟的壓艙石。

⑦ 2018經濟發展實現了良好開局嗎

據報道,4月18日國家發改委負責人表示,2018年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2018年第一季度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增加值保持較快增速,共享經濟、平台經濟、數字經濟等新業態迅速成長,人工智慧初創公司融資首次超過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勢頭良好,製造業發展質量提升,服務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

此外數據還顯示,3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連續20個月位於榮枯線以上,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保持在較高景氣區間。2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至1993年10月以來最高。

文章來源:央廣網

⑧ 實現中國經濟「穩中求進」的主要措施是什麼

展望2012年,全球經濟持續低迷,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逐漸增多,新的風險在不斷積累。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很突出,經濟增長的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並存。如何在低迷的世界經濟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劉鶴認為,目前經濟全球化的高漲時期告一段落,全球經濟可能進入相對低迷期,經濟結構調整將是各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基調。當前我國仍處於重要的戰略機遇期。國際金融危機形成的倒逼機制,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好時機。各級政府要轉變過度依賴出口和粗放投資的發展模式,使經濟加快回到自主增長的軌道。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說,2012年特別是上半年,出口形勢將比較嚴峻。從國際看,美國主權債務負擔沉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由邊緣國家向核心國家擴散,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增勢放緩。在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國面臨著發展中國家要素成本低的挑戰。「根據面臨的嚴峻形勢,初步確定今年的外貿進出口預期目標為增長10%左右。」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樊綱則認為,要在動盪的世界經濟中看到積極因素,美國自我修復能力比較強,歐洲也不會出現負增長,只要兩大經濟體沒有出現真正的衰退,我國出口不會受到嚴重影響。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外經部部長隆國強說,「從外需角度來看,2012年並不會比2011年更差。歐盟經濟存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但美國經濟可能會比上一年略好,日本會明顯改善。整體來看,明年外需增速會有所回落,但回落程度有限。」
深化改革——
要堅持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
日前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指出,必須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牢牢把握發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從多方面採取措施,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有效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賀鏗表示,當前銀行利率實際上是負利率,負利率影響儲戶情緒,更會使社會資金躁動,形成以錢炒錢的情況。中國的股市監管不到位、投機性太強,「希望對股市的監管在新的一年要有突破,也希望上市公司行為更規范一些,真正保護投資者的利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表示,銀行的出路在於改革,通過競爭、利率市場化來解決問題,一方面能夠給企業提供低息貸款支持,一方面能使百姓拿到合理利息。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建議中央銀行在制定基準利率時適當縮小存貸利差,「一般來說,銀行資本利潤率可能高於社會資本利潤率。但是,也要使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的投資收益率差距保持在一個合理水平。」要擴大銀行業務范圍,從其他方面獲得更好、更合理的收入。
「提高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水平,不是說我們國家虛擬經濟發展過頭了,而是為了吸收美國、歐洲等國家虛擬經濟泡沫化造成金融危機的教訓,要堅持虛擬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 戴相龍說。
樊綱認為,實體經濟面臨很多困難,這不僅要看到虛擬經濟部門、金融行業的問題,更要反思政府的問題,比如企業的稅費負擔是不是太重了。今後應逐步推動結構性減稅,促使實體經濟重新煥發生機。
擴大內需——
當前一定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
2012年,如何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求進」?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理事長曾培炎說,「穩」就是要穩宏觀政策、穩經濟發展、穩物價水平、穩社會大局,「進」就是在轉變發展方式、深化改革開放、改善民生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只有穩,才能從容不迫地應對各種社會矛盾;只有進,才能有效實現社會進步和發展。
對今年中國宏觀經濟的走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表示,經過模型分析,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保持8.5%左右的增長速度。「增長速度放慢不一定是壞事。」盧中原說,三大需求的關系更加協調,需求結構才會得到調整,老百姓就能得到更多實惠,增長就能具有更大包容性,增長成果更加公平地被全體人民分享。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認為,經濟增長要從以投資拉動為主轉變為民間消費為主,必須有一個過渡,否則中國經濟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擴大內需,當前一定要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要盡可能讓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轉為中等收入家庭。要解決中低收入家庭的後顧之憂,實現城鄉社會保障的一體化。」同時,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保持社會流動渠道暢通,避免階層固化。
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今年房地產增速肯定要回落。有人說為穩增長,要放開房地產調控政策,我不贊成。」去年新開工1000萬套保障房,今年再新開工700萬套,房地產對穩增長的支撐能力不會太差,沒有必要放鬆調控。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認為,應該在堅持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的同時,增加對合理供給的支持力度,對保障房和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房的建設,包括土地供應、資金供應給予更大政策支持,讓新開工住宅的增長速度更加平穩。

⑨ 國民經濟要實現穩中向好,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

今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上半年GDP同比增長7.0%。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稱,上半年國內外的環境比較復雜,從國際形勢來看,上半年世界經濟的復甦總體上比預期低,目前仍然是緩慢復甦、分化明顯,並且上半年地緣政治的沖突有所增加,加上大宗商品的價格下滑的幅度比較大,增加了世界經濟復甦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對於國內來說,目前,我國經濟正處在一個調結構、轉方式的關鍵階段,結構調整的陣痛在繼續釋放,增速換擋的壓力有所加大,而且新舊動力的轉換也在進行之中,新動力還難以對沖傳統動力下降的影響,以至於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還是比較大。
盛來運稱,在這種情況下,黨中央、國務院沉著冷靜、科學應對,主動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堅持改革、創新不動搖,堅持調結構、轉方式不動搖,積極主動地創新宏觀調控方式。所以,國民經濟在二季度出現了積極的變化,整個經濟實現了緩中趨穩、穩中向好的走勢,非常不容易。

⑩ 2017年中國經濟實現了穩中有進嗎

據報道,日前有媒體評論稱,2017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很提氣的「年報」:經濟增速一枝獨秀,就業目標超額完成,企業景氣度多項指標創近5年新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年內4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聯合國日前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認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的1/3依仗中國,5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30.2%,超過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的總和,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比重達15%,比5年前提高3.5個百分點。

閱讀全文

與實現了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