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西安市經濟發展現狀

西安市經濟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0-11-25 06:10:07

1. 西安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情況

南邊可以,寶雞可以,

2. 西安的經濟狀況概況 最好300字以上

2004年,在國家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大的情況下,西安經濟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2005年的經濟發展情況如何,對於我們以一個什麼樣的坐標來設定「十一五」經濟目標,至關重要。回顧和解讀2004經濟運行情況,並在此基礎上分析和展望2005年的經濟的發展,是非常必要的。

2004年西安經濟發展解讀

200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創新發展理念,在發展中抓調控,在調控中求發展,著力解決經濟生活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經濟運行繼續保持了平穩快速的發展勢頭,包括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在內的許多指標的增長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全年經濟呈現出幾個特點:第一,整個經濟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形勢下,繼續保持了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第二,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強勢增長,城市建設成就顯著;第三,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開發區的生產總值已經佔全市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一強,成為我市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引擎,曲江新區、滻灞新區和閻良高技術產業基地將成為我市新的增長極;第四,非公有制經濟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非公有制經濟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首度超過50%;第五,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不容忽視,長期影響我市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的不良因素仍沒有消除,主要問題表現在:企業經濟效益有待進一步提高,消費持續增長的後勁不足,就業壓力增大。

2005年西安經濟展望

(一)2005年世界經濟趨勢及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西安經濟發展的影響分析

首先,世界經濟形勢繼續好轉,有利於西安的快速發展。總體來看,2005年世界經濟將繼續增長,國際經濟新一輪增長周期的產業結構調整,都將為我市擴大出口、利用外資和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帶來良好機遇,也將為我市承接國際製造業轉移,進而承接服務業轉移提供機遇。2005年後,我國將取消對保險業務的地域限制,也將對我市的保險、旅遊、物流等行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刺激作用。

其次,持續向好的國內發展環境,是我市加快發展的重大機遇。2005年,國家將加快各個領域的改革步伐,將會推動我市的改革開放進程,有利於解決一些束縛我市發展的體制和機制上的障礙。另外,宏觀調控將進一步深入,從短期分析,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會對我市的經濟發展造成一定不利影響,但從長期看,對提高整個經濟運行的質量是十分必要的,對我市經濟發展的影響也是積極的。

(二)2005年西安發展的內在動力因素分析

第一,西安重要的區域優勢將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愈發顯現出來。第二,西安「三名城、三基地和三中心」的比較優勢得到了充分的挖掘和發揮,對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正得到進一步的驗證。第三,西安經濟獲得快速發展,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得到了顯著提升,投資環境明顯改善,社會事業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為下一步的更快更好地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四,發展理念和思路進一步明確。近兩年來,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並確立了「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的發展理念,找到了一條把科學發展觀和西安實際有機結合的道路,為西安的加快發展指明了方向。巨大的優勢,堅實的基礎,正確的方向,這些就構成了西安經濟騰飛不可或缺的條件。

(三)2005年西安經濟發展的支撐條件分析

在認真分析2005年經濟運行內外環境的基礎上,市委十屆六次全會提出了2005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是符合西安實際情況的,也符合對我市投資、消費和進出口這三大經濟增長拉動因素的分析和權衡結果。

1.從投資需求對我市經濟發展的拉動來看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投資、消費、外貿三架馬車中,中國對投資的依賴度越來越大。抑制過度投資、降低投資率是我國政府宏觀調控的一個重點。對於西安而言,也必須逐漸降低投資率,提高投資效率,改變當前經濟增長過度依賴投資的局面,以擴大消費、制度改革和技術進步來推動經濟增長。當前,我市的投資效益不高,主要集中在城市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依靠投資來拉動經濟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迫切需要尋找新的拉動經濟發展的途徑。

2005年,在保證800億固定資產投資任務完成的前提下,我市需要在這樣幾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是要切實調整、優化投資結構,在保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完成的同時,爭取使更多的產業類項目開工建設、竣工投產;二是要做好項目儲備工作,特別是要做好高新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旅遊業、文化產業和以會展物流金融為主的現代服務業項目的策劃和招商引資工作;三是要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更多的產業類項目在我市進行建設;四是要進一步支持房地產項目的建設,特別是支持具有較大規模的、面向一般市民的房地產項目建設。

2.從消費對我市經濟發展的拉動來看

要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一是要充分發揮西北地區商貿中心,提高西安的消費能力。二是要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加快健康有序的消費市場體系。三是要增加農民收入,擴大農民消費需求。

3.從進出口來看

2004年我市的外貿進出口額達到30.93億美元(大口徑),外貿依存度達到23.5%。應該說,外貿對我市的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不再是可以予以忽略的因素了。但由於很難統計西安市屬的進出口額,在此這一因素對經濟的影響不予分析。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安市具有完成2005年各項計劃指標的條件。需要注意的是,西安在2005年必須進一步完善城市的功能,特別是要在做大、做強、做優強勢產業方面多下功夫。產業是一個城市的發展引擎和動力,而西安在高新技術、裝備製造、旅遊、文化產業、會展等方面,都有形成強勢產業的基礎條件。只要全市上下能夠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四化」理念,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創新理念,奮發有為,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心全意搞建設,2005年的西安經濟必將是值得期待的。

3. 西安經濟這幾年發展得怎麼樣

還湊合
主要向南北發展
南面:高新開發區+教育產業+房地產
北面:經濟開發區+房地產

4. 西安的經濟發展情況

現在看城市,經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指標,其次是人口面積,區位優勢,輻射低位,知名度,環境城建等等。
一線城市只有四個:(國際級的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其中廣州深圳為准一線。
二線城市:(區域中心,知名度很高的經濟發達城市)天津,重慶,南京,沈陽,武漢,成都,西安,杭州。

中國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劃分標准
【標准一】:

一線城市:京、滬、深、穗,為房地產行業的發軔地區和最發達的城市;

二線城市:天津、重慶、成都、南京、杭州、蘇州、寧波、沈陽、大連、武漢、長沙、西安、昆明、貴陽、珠海等,二線城市包括部分直轄市、計劃單列城市、副省級城市、省會城市等幾類,主體是省會城市;

三線城市包括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及大多數地級市,如呼和浩特、烏魯木齊及紹興、台州、鹽城等。

四線城市則為一些縣級市、縣城等。

【標准二】:

「一線城市」:目前中國地產行業,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四個城市明顯領先於其它城市,四個城市代表著中國房地產行業發展的最高水準,一般作為一線城市。

「二線城市」:除一線城市外,達到下列數據指標及以上的為二線城市。

1、國內生產總值2000億元人民幣;

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萬元;

3、城區常住人口100萬;

4、城市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

5、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150萬平米;

6、商品房銷售均價3000元/平方米。

「三線城市」:單項或多項指標低於上述要求的城市,均作為三線城市。

對上述標准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在一線城市的劃分上,兩種說法是統一的,即為京、滬、深、穗。這兩種劃分標準的差異主要存在於二、三線標準的制定上。

5. 西安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西安是我國中西部地區規模較大的高等教育基地,然而西安地區實力雄厚的高專等教育對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屬作用未能得以很好的發揮,西安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其關鍵原因在於教育、經濟、社會發展不協調。
西安地區高等教育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主要原因在於:
1.從業人員中具有高等教育學歷人口比重低,人力資本存量不足。
2.高校人才供給與地方需求存在結構性錯位。
3.科研成果轉化率低,應用技術研究不足

6. 西安的工業發展狀況

西安工業生產快速發展 經濟效益穩步攀升

一、工業生產快速增長

5年來,西安市工業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2006年西安市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493.86億元,是2001年的1倍,年均增長14.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370.11億元,是2001年的1.5倍,年均增長17.8%;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比重為74.9%,比2001年提高了14.5個百分點。2006年,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飲料製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醫葯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電子設備製造業10大主要行業實現工業增加值281.38億元,比2001年增長1.5倍,年均增長19.9%,10大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為76%,與2001年基本持平。

二、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創新高

2006年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36.4,比2001年提高40.9個百分點,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逐年提高。從構成工業綜合經濟效益指數的7大指標看,有5個指標2006年比2001年提高幅度較大,分別是:勞動生產率(元/人)比2001年增長1.5倍,總資產貢獻率比2001年提高1.94個百分點,流動資金周轉次數比2001年提高0.48次,成本費用利潤率比2001年提高1.39個百分點; 產品銷售率比2001年提高1.43個百分點。

三、加大工業結構調整力度,主要行業增效顯現

產業結構升級是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標志。5年來,規模以上工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結構的優化,使西安市產業結構更趨合理。信息產業、高科技產業迅猛發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行業拉動了全市工業經濟發展。2006年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183.51億元,是2001年的1.6倍,年均增長21.2%;實現利潤61.46億元,是2001年的2.4倍,年均增長27.9%。幾年來,西安市主要行業比重在逐年上升,勞動密集型行業比重在下降,2006年全市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加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3%(下同),比2001年提高6.7個百分點;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比重為11.2%,比2001年提高3.6個百分點; 食品飲料製造業比重6.1%,比2001年提高1.94個百分點。西安市加快工業產業結構調整,擴大主要行業規模,高新技術產業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成為西安市工業經濟發展的增長點,信息、生物等高技術的廣泛應用和滲透,促進傳統產業發展,加速優化升級,改變著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

四、大型企業拉動作用強勁

西安市大型企業以市場為導向,資本為紐帶,5年來加大了企業兼並重組力度,將企業做大、做強,一批有帶動力、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企業組織結構進一步優化,管理水平和研發能力逐步增強,行業優勢進一步顯現。2006年西安市大型企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80.81億元,比2001年增長1倍, 年均增長15.1%;佔到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48.9%;實現利潤51.57億元,比2001年增長3.1倍,年均增長32.6%;利稅總額76.25億元,比2001年增長1.8倍,年均增長23.2%;主營業務收入616.72億元, 比2001年增長1.2倍,年均增長16.6%。5年來,西安市大型骨幹企業拉動作用明顯。加大對研發新產品的力度,其中: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2.8億元,是2001年的12.8倍,年均增長69.2%;陝西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0億元,是2001年的7倍,年均增長51.5%;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71.19億元, 是2001年的1.1倍,年均增長15.6%;陝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96.12億元,是2001年的6.7倍,年均增長50.6%;西安標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業總產值8.52億元,是2001年的1.4倍,年均增長19.5%。

五、出口交貨值、新產品產值大幅增長

2006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出口交貨值70.40億元, 是2001年的2.4倍,年均增長27.9%。占工業產品銷售產值的6%,所佔比重比2001年提高1.6個百分點。近年來企業注重技術改造,新產品研發力度不斷加大,從而保持企業旺盛的生命力。2006年西安市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完成297.62億元,比2001年增長2.6倍,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25.1%,比2001年提高了8.2個百分點。從行業上看,5年來,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增長速度較快,2006年新產品產值達到197.58億元,佔全市新產品產值比重66.4%,比2001年增長5.8倍,其中:陝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完成55.20億元, 佔全市新產品產值的18.5%,是2005年的3.1倍;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完成30.75億元,佔到全市新產品產值的10.3%,是去年的8.7倍;陝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完成22.27億元,佔全市新產品產值的7.5%,是去年的1.5倍。高科技、高附加值新產品的較快增長,進一步提高了科技對西安市經濟發展的貢獻份額。

六、主要產品產量呈上升趨勢

5年來,西安市工業產品產量更新換代步伐加快。主要產品產量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企業根據市場需求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實現工業產品由產量型向質量型轉變,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產銷銜接較好,形成了以汽車、齒輪、縫紉機、原油加工等產品的工業群體,是西安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主體。其中增幅較大的有: 2006年發電量668001.2萬千瓦時,比2001年增長2.6倍;小麥粉42.14萬噸,比2001年增長2.1倍;乳製品57.6萬噸,比2001年增長34.1倍;原油加工量82.38萬噸,比2001年增長33.4%,水泥156.57萬噸, 比2001年增長26.2%;縫紉機61.53萬架, 比2001年增長72.2%;汽車10.35萬輛, 比2001年增長9.4倍。其中: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生產的小轎車59135輛,是2001年的9.6倍,年均增長60.2%,陝西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汽車42828輛,是2001年的8.7倍,年均增長57.4%。陝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齒輪等是西安市的主導產品,是西安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的支撐點。

七、工業品價格持續上漲

2002-2006年,西安市工業品出廠價格累計上漲9.68%,年均上漲1.87%,工業品價格擺脫了「九五」時期到「十五」初期市場價格低迷徘徊的困境,是對「九五」時期價格長期走低的回復,價格走勢呈現出低落—回升—上漲的運行軌跡。與此同時,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累計上漲32.99%,年均上漲5.9%。西安市工業品價格的適度上揚,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工業經濟的增速,有利於提高企業的贏利水平、擴大就業和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7. 西安近幾年的發展狀況怎麼樣

西安國際化、市場化、人文化、生態化發展報告》是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深入分析世情、國情、市情的基礎上,提出的指導當前和今後10至20年西安科學發展的戰略性文件,也是集中廣大幹部群眾智慧,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和反復論證的民主科學決策的成果。

文章說,報告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開闊遠大的視野把握世界發展潮流,以敏銳的洞察力捕捉城市發展機遇,以客觀求實的態度分析發展現狀,以與時俱進的境界明確了西安的發展思路,展示了西安的發展遠景,具有很強的規劃性、指向性和目標性。報告深刻闡釋了「四化」發展理念,揭示了「四化」理念是一個有內在邏輯聯系、相互補充的整體,既與西安經濟社會的實際相協調,又與世界發展形勢相適應,既根據歷史,又立足現在,更著眼將來,對我市當前和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發展將產生重要的指導作用。

文章強調,「四化」理念的提出,是對建強創佳內涵的豐富和深化,標志著我們的境界有了新的提升,思想認識有了新的跨越。踐行「四化」理念,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具體體現,是弘揚求真務實精神、提高黨的執政能力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西安更快更好發展的前提條件。全市各區縣、各部門,都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領會「四化」理念的內涵,結合各自的工作實際,盡快制定出具體措施,把資源優勢變為可操作的項目,形成協調互動的局面,為西安的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人居環境、永久的智力支持和不竭的精神動力。

文章最後說,科學的發展戰略已經確立,輝煌的發展前景正在召喚。讓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四化」理念進一步提升境界,提高標准,振奮精神,狠抓落實,不斷推進我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把西安建成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性現代化大城市而共同奮斗。

8. 西安的經濟狀況

近年來,西安旅遊業發展迅猛,旅遊設施不斷完善,吃住行游購娛配套發展,旅遊產品結構日益合理,檔次不斷提高;旅遊環境日臻改善,現代旅遊功能進一步加強;行業管理步入正軌,市場秩序明顯好轉;旅遊服務質量不斷提高,綜合接待能力和經濟效益連年大幅度上升。全市旅遊總收入佔全市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3.5%,旅遊業已成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西安市還首批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目前,西安擁有接待遊客床位數達17萬張,其中旅遊涉外飯店38家,床位2萬余張(星級飯店32家,其中五星級4家,四星 級5家,三星級14家,二星級6家,一星級3家),年接待海外旅遊者能力達100餘萬人次。從數量和質量上基本滿足了西安旅遊觀光客人的住宿需求。 目前,西安市共有國際旅行社27家,國內旅行社100多家,組團類型也從單純旅遊觀光型到觀光、商務、修學、會議、散客、特種旅遊等多種類型。許多旅行社由於良好的服務和業績得到了中外游 客的好評。

為了豐富旅遊者的文化娛樂生活,滿足休閑度假的需要,西安市建成唐樂宮、古都大劇院、唐華歌舞劇院、陝歌大劇院、銀座夜總會、桃園湖保齡球俱樂部等多種形式的文化娛樂設施3700多個;推出了《唐長安樂舞》、《仿唐樂舞》、《秦俑魂》、《陝北民間樂舞》等文藝節目,久演不衰,贏得國內外遊客的贊譽。
2008年,西安購房者需要怎樣的房子?要在哪兒買房?這些看起來比較難回答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隨著3月23日,連續三個周末舉行的「萬人看樓直通車」活動暫告一段落,我們不僅收獲了眾多讀者的信任,更收獲了一份精準的西安購房者購房意向的抽樣調查結果。此次「萬人看樓」活動中共發放調查問卷6435份,回收有效問卷
2981份,統計結果得出六組有趣的數據,從中基本能解讀2008年購房者的需求。

1 家庭年收入 56%—5萬元以上

調查項目:□5萬元以下44% □5—10萬元38% □10—15萬元11% □15—20萬元4% □20萬元以上3%

數據解讀:56%的調查對象,家庭年收入高於5萬元,其中,家庭年收入在10萬元以上的佔18%。

本次調查對象涉及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私企、外企、個體等各個工作崗位的人員。其中公務員、事業單位和國企佔37%。這些購房者不論從家庭年收入狀況,還是工作收入的穩定性方面來講,購買力都比較強,家庭經濟能力可以擔負每月不低於1800元的按揭貸款。

2 現居住狀況 41%—0套房

調查項目:□租房41% □一套房49%□兩套房7% □三套及三套以上3%

數據解讀:41%的購房者是首次購房。

另外,在對購房目的的調查結果中,29%的購房者買房為了投資,51%的購房者為了居住,20%的購房者為了提高居住質量。

41%的剛性購房需求,將成為西安樓市的購房主力軍,這部分人目前的購房需求比較穩定,不易受市場的波動影響;而另外59%的非剛性購房需求,可能會受到市場的影響。但總體來說,2008年西安樓市的市場需求量依然很大。而29%的購房者為投資而買房,也能看出購房者對2008年西安樓市的信心和判斷。

3 准備購房時間 53%—2008年

調查項目:□一年內53% □兩年內34% □三年內10% □三年以上3%

數據解讀:53%的購房者購房需求集中在2008年,他們是今年的主要購房人群,另外34%的購房者雖然准備兩年內買房,但隨著市場情況的變化,他們也有可能在今年定下滿意的房子。其他13%的購房者目前還只是了解市場情況,真正的購房需求可能會在2010年前後。

4 意向購房區域 49%—城南

調查項目: □城東10% □城南49% □城西6% □城北10% □高新10% □曲江2% □長安6% □滻灞5% □臨潼2%

數據解讀:2007年,城南就是購房意向選擇比重最高的區域,占總量的28%。此次調查發現,購房者對城南的青睞程度有增無減,一方面取決於城南高品質樓盤的不斷推出,另一方面也因為城南教育、文化、商業環境的不斷成熟與完善。

5 意向購房面積 82%—120㎡以下

調查項目:□60㎡以下4% □60—90㎡36% □90—120㎡42% □120—150㎡9% □150㎡以上9%

數據解讀:82%的購房者中意12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

中小戶型依然是購房者置業的首選,其意向戶型面積主要集中在60—120平方米,選擇60平方米以下的小戶型佔4%,而且多為單身一族或新婚夫婦。另外,中意大戶型的購房者大都是三口之家,也有三代人共同生活的家庭。購房者對戶型的選擇,主要取決於各自的家庭狀況。

6 能接受新商品房單價72%—4000元/㎡以下

調查項目:

□3000元以下22% □3000—4000元50% □4000—5000元16% □5000—6000元8% □6000—7000元3% □7000元以上1%

數據解讀:72%的購房者所能接受的新房價格低於4000元/平方米。

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西安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上漲11.2%,環比上漲0.8%。西安房價的不斷上漲,也使購房者對房價的接受程度和對房價的心理預期不斷上漲。
從2006年統計部門沒有公布過社會平均工資,只是公布上年度的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比如說2006年西安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0475元/年,2007年西安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25012元/年
2007年,西安市商貿行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21.58億元,同比增長18.7%,增幅首次躍居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高於全國1.9個百分點,高於全省0.4個百分點,總量佔全省的51.2%。2008年西安市將把促消費、擴內需作為工作重點,力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突破千億元大關。

9. 西安市經濟發展的前景怎麼樣

西安的前景很好啊
不過估計發展不會很快
慢慢的發展把

閱讀全文

與西安市經濟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