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在新世紀新時代,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總綱
跨入新世紀,我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必須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
在新世紀新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建黨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出發,將十二大提出的經濟發展戰略部署作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規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部署。
具體為:第一步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本(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個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第一步目標、第二目標已實現。從新世紀開始,我國進入了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
『貳』 中國經濟下半年如何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
大而化之地說,
要發揮我國經濟的內生增長動力,休養生息,發揮各種所有制經濟的活力。
加強國家宏觀調控,減輕中小企業負擔,進行有針對性的刺激和適度寬松的財政、貨幣政策。
繼續穩增長、調結構、保民生、促就業。
『叄』 十九屆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
在新世紀新階段,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100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100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肆』 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是: 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專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屬化國家,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為實現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目標,1987年黨的十三大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鑒於我國實施現代化發展戰略的新進展,1997年黨的十五大又將第三階段的奮斗目標和步驟進一步具體化,分成三個具體階段和步驟: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寬裕,形成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再經過十年努力,到2020年建黨一百周年時,使國民經濟更加發展,各項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紀中葉建國一百周年時,基本實現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伍』 2019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有哪些
全民奔小康,全面奔富裕
『陸』 2018中國經濟發展目標和基本要求
2018中國經濟發展目標:
1、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
2、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
3、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以內,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
4、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進出口穩中向好,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
6、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宏觀杠桿率保持基本穩定,各類風險有序有效防控。
2018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要求:
1、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要著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促進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要尊重經濟規律,遠近結合,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經濟平穩增長和質量效益提高互促共進。
2、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關鍵一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開放要再擴大。充分發揮人民首創精神,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敢闖敢試,敢於碰硬,把改革開放不斷向前推進。
3、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要分別提出工作思路和具體舉措,排出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確保風險隱患得到有效控制,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確保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我們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人民。
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把群眾最關切最煩心的事一件一件解決好,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人的全面發展,使人民生活隨著國家發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6)是否取消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設定擴展閱讀
《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要緊緊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扎實做好各項工作。
1、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大力簡政減稅減費,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升經濟發展質量。
2、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把握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勢,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增強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
3、深化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以改革開放40周年為重要契機,推動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4、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要圍繞完成年度攻堅任務,明確各方責任,強化政策保障,把各項工作做實做好。
5、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
6、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完善區域發展政策,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把各地比較優勢和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7、積極擴大消費和促進有效投資。順應居民需求新變化擴大消費,著眼調結構增加投資,形成供給結構優化和總需求適度擴大的良性循環。
8、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進一步拓展開放范圍和層次,完善開放結構布局和體制機制,以高水平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9、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要在發展基礎上多辦利民實事、多解民生難事,兜牢民生底線,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柒』 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什麼
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鞏固和發展已經初步達到的小康水平,到建黨一百年時,建成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到建國一百年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基本實現現代化。
胡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綜觀國際國內大勢,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准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確保到二0二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觸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參考鏈接 news.xinhuanet.com/...31.htm
『捌』 政府工作報告里的:當年的「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經濟社會發展,是包括「經濟和社會兩部分的發展」嗎
經濟」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最大的效果,就是如何在各種可能的選擇中,即在各種主觀與客觀、自然與人際條件的制約下,選取代價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種選擇。指的是整個社會的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再生產.
社會是指處於特定區域和時期、享有共同文化並以物質生產活動為基礎,按照一定的行為規范相互聯系而結成的有機總體。構成社會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環境、人口和文化。
社會經濟發展,是指除經濟外,還包括文教衛生、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發展。
經濟社會發展,所指范圍比較小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
『玖』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什麼
十七屆五中全會提出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回目標:經濟平穩較快發答展,經濟結構戰略
性調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
革開放不斷深化,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合國力、
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
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摘自《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