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五大經濟區發展規劃

五大經濟區發展規劃

發布時間:2020-11-25 06:41:25

Ⅰ 五大發展理念是什麼 內容意義解讀

1、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發展驅動戰略,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2、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3、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4、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

5、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1)五大經濟區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是實現我國「十三五」既定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的理論指南,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它是改革開放近40年,對於發展問題的經驗總結與理論提升,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是關於發展觀念的又一次理論創新。

新發展理念作為發展理念的新形式,具有實踐性、人民性、發展性、整體性、歷史性等五大特徵,這些特徵體現了新發展理念的社會主義性質。

Ⅱ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義是什麼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征程上的一個階梯,它承前啟後、繼往開來,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夙願。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為基本內涵的中國夢,凝結了一代代中國人前赴後繼不懈奮斗的心血。

在苦難深重、命運多舛的歷史磨煉中,中華民族從未放棄過對偉大夢想的嚮往和追求;在嘔心瀝血、自強不息的艱苦奮斗中,中國人民從未停止過實現偉大夢想的前進步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標志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程將開啟向圓偉大中國夢沖刺的歷史時刻。

(2)五大經濟區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解決人民群眾對物質產品的需要,還要更好地滿足其在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需要。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與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建設發展密不可分,又與改革開放的實踐探索密不可分,更與新時代的偉大歷程密不可分。它既是對前一歷史階段建設發展的概括和總結,也是新時代實現中國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和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Ⅲ 珠江三角洲的經濟特點

一、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
1.經濟實現持續快速增長。1980年到1996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年均遞增17.8%,不僅高於全省14.5%、全國9.7%的同期平均增長速度,而且高於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階段的平均增長速度。
2.外向型經濟總體水平較高。珠江三角洲地區充分發揮毗鄰港澳的地緣優勢和僑胞遍及世界各地的有利條件,以國際市場為導向,以國內市場為依託,推動外向型經濟高水平、快速度發展。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區出口貿易總額高達384.6億美元,佔全省當年出口貿易總額的76.6%;實際利用外資87.98億美元,分別佔全省、全國當年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8%和24%。
3.產業結構優化合理。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完成了從傳統的農業經濟向重要的製造業中心的轉變,並成功實現了第二、第三產業雙重主導的經濟社會全面聯動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第一、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從1980年的25.8:45.5:28.9發展為1994年的8.8:51.2:40。總體上看,珠江三角洲地區的產業結構已經基本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到工業化,再到產業多元化發展的轉變。
4.農業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該地區農業的市場化、社會化、集約化生產經營格局很快形成。在生產經營活動中,形成了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資源開發為基礎、以種養業為支柱,農工技貿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專業化生產、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
5.城鄉協調均衡發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農村工業化的發展,珠江三角洲地區加速城鎮化。70年代末只有幾十個城鎮,80年代中期增加到200個,1992年達到406個,1994年達到597個。15年增長近10倍。中山、東莞兩市,只轄建制鎮,而沒有縣和鄉的建制。1994年,珠江三角洲地區非農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45.2%,比全省比例高出16個百分點。現在,該地區平均每65&1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城鎮。珠江三角洲地區在城鎮化過程中,將現代城鎮的服務功能優勢與現代鄉村的田園風情優勢相互補充、結合,推動了城鄉協調均衡發展,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融合區。
6.社會流動走向健康有序。珠江三角洲地區是全國最大的外來工聚集地。現在,在該地區就業的外來務工者有數百萬,形成了規模龐大、富有特色的外來務工人員流動群。這種社會流動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的邏輯,是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的自然體現。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努力,政府有關部門和勞務機構對外來務工者的管理,已經基本上實現了依法管理,使社會流動從無序走向了有序。

Ⅳ 2014中國一線城市有哪些

一共有四個:

1.北京(全國政治、文化、教育中心)

2.上海(全國經濟中心)

3.廣州(經濟發達,中國第三大城市)

4.深圳(經濟發達、特區城市)

四個一線城市在各自的兩個梯次中調換了位置——由「北上廣深」變為「上北深廣」。15個「新一線」城市的席次也有一些改變,依次是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蘇州、西安、天津、南京、鄭州、長沙、沈陽、青島、寧波、東莞和無錫。

(4)五大經濟區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為保證榜單的延續性與可比性,這份2018年最新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沿用了上一年的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指標 ,並維持了原有的演算法框架:一級指數的權重以新一線城市研究所專家委員會打分的方式計入,二級指數以下的數據則採用主成分分析法。

中國338個地級以上城市中,除上北深廣4個一線城市外,該榜單評出了15個「新一線」城市、30個二線城市、70個三線城市、90個四線城市和129個五線城市。

參考資料:中國一線城市-網路

Ⅳ 重慶的工業區在哪裡

1、重慶市有特色工業園區30個,批准啟動區和拓展區用地面積63.4平方公里,園區分內布為主城區10個,渝西經濟走容廊10個,三峽生態經濟區10個。

2、進展較快的有:九龍園區(九龍坡)、空港園區(渝北)、茶園園區(南岸)、紳鵬園區(銅梁)、港城園區(江北),5個園區上半年完成投資7.33億元(累計11億元),土地整治5平方公里(累計8.6平方公里)。

3、其共同特點是:領導高度重視,管理機構比較健全;資金落實,基礎建設投入力度大;招商引資工作抓得緊。

(5)五大經濟區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重慶工業園區是各區縣(自治縣、市)結合地域資源優勢和產業特色形成的省級特色工業園區,是重慶市經濟發展、對外開放的重要平台和構建內陸開放高地的重要支撐體系。

重慶市除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重慶經濟技術開發區2個國家級開發區外,現有43個市級特色工業園區。其中,主城及渝西地區26個,渝東北地區11個,渝東南地區6個。到2009年底,全市特色園區實際利用土地面積352.35平方公里。

參考資料:網路-重慶工業園區

Ⅵ 中國是怎樣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的

中國能夠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的原因:

  1. 中國為二戰的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2. 1972年,美國日本等企圖通過「重要提案」,在聯合國製造兩個中國(迫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的壓力)。中華民國代表強烈反對任何形勢的「兩個中國」,於是宣布退出聯合國。

  3. 之後,聯合國投票將中華民國的代表權交給中華人民共和國。1992年,由於蘇聯解體,其席位由俄羅斯代替。現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英國,法國和俄羅斯1945年中國成為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

  4. 世界的5大強國(其中中國被認為是唯一可以和美國抗衡的新興大國,公認的可以成為超級大國的國家。俄羅斯由於蘇聯解體大受打擊,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還是很有潛力)。


(6)五大經濟區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1.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中的五位創始成員國,即二戰期間反法西斯同盟國中的4大國和參加反德同盟的法國。《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三條第一款中明文規定:「中華民國、法蘭西、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及美利堅合眾國應為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

  2. 1958年起,法蘭西改稱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席次,蔣介石的代表在非法佔據的席位上被驅逐。 1991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席次為俄羅斯聯邦所繼承。

  3. 成為常任理事國,不僅需得到所有聯合國會員國中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數票,且現任的所有常任理事國的贊成票亦是必要條件。

  4. 自聯合國成立以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維護世界和平、解決地區沖突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截止到2002年,安理會總共批准執行了約55項維持和平行動,有力阻止和減緩了地區沖突的發展和擴大。


參考資料: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_網路


Ⅶ 江西省有哪些市

截至2018年末,江西省下轄11個地級市,11個縣級市,63個縣,26個市轄區。

其中11個地級市分別是:南昌市、九江市、上饒市、撫州市、宜春市、吉安市、贛州市、景德鎮市、萍鄉市、新余市、鷹潭市。

11個縣級市分別是:瑞昌市、共青城市、廬山市、德興市、高安市、豐城市、樟樹市、井岡山市、樂平市、貴溪市、瑞金市。

(7)五大經濟區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轄13府78縣,地域基本等同今天的江西省區。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

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省,1947年劃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省。

2014年,江西省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

2016年6月,贛江新區成為第18個國家級新區。

Ⅷ 濟南的高新區屬於哪個區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市區東部,是單獨一個區,經過20餘年的開發建設,形成了中心區、綜合保稅區和孫村新區「三大片區」。

(8)五大經濟區發展規劃擴展閱讀: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位於的泉城濟南處於華北地區中部,既是中國東部沿海經濟大省——山東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和金融中心,也是中原地區走向環渤海經濟圈的跳板。南抱群山,北依黃河,地勢平坦,資源豐富,在交通、環境、經濟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高新區自然環境優美,空氣質量良好,玉符河、小清河、臘山河流域覆蓋面廣,水資源豐富,平均水位海拔30米;地下水日可開采量60萬立方米,能滿足50萬市民用水;玉清湖水庫已向濟南市主城區供水。

Ⅸ 運用所學經濟生活知識,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與建設是如何貫徹五大發展理念。

馬全國人來大代表、廣東省自省長興瑞表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的部署,預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很快出台。 日前,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新聞發布會上,大會發言人王國慶表示,中央有關部門會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編制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經按程序報批,審批通過後將正式公布。 據悉,規劃初步明確了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定位、發展方向、重點任務,包括重大基礎設施、重點發展平台、重要經貿合作等。規劃范圍包括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丘海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上升為中央決策、國家規劃,也是廣東新時代深化改革開放發展、加強粵港澳合作的重要平台載體。

閱讀全文

與五大經濟區發展規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