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日本發展經濟

日本發展經濟

發布時間:2020-11-25 07:01:50

Ⅰ 二戰後日本經濟發展分為哪三個時期

一、戰後經濟恢復階段(1945-1955年)日本窮兵黷武,侵略亞洲、挑起太平洋戰爭的結果,不僅給亞洲各國帶來了巨大的災難,而且使國內軍事經濟畸形發展,國民經濟疲憊不堪。戰爭後期,由於美軍的空襲,以東京為首,全國119個城市嚴重被炸被毀,到處都變成一片廢墟和焦土。尤其是廣島和長崎,更遭到了原子彈的毀滅性破壞。
二、經濟高速增長階段(1955-1972年)日本經濟在高速發展階段有過三大景氣時期,分別是神武景氣、岩戶景氣和伊奘諾景氣。伊奘諾景氣:景氣持續期間為57個月,1966-1970年度,實體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0.2%、11.1%、11.9%、12.0%、10.3%,1971年降為4.4%。如此長時間連續的高速經濟增長,不僅在日本歷史上是罕見的,而且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由於伊奘諾景氣的出現,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就達到了光輝的頂點。
三、經濟低速增長階段(1973-1990年)
在經濟穩定發展特別是在重化學工業迅速發展的基礎上,日本的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結果,從1983年貿易黑字超過西德、資本輸出超過英國以來,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貿易黑字大國、經常收支黑字大國和資本輸出大國。1987年,貿易黑字和經常收支黑字分別高達964億美元和870億美元;1986、1987和1988年,長期資本輸出額連續3年超過了1300億美元,分別為1315億美元、1365億美元和1309億美元,都大大超過了其他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長期資本輸出的總和。另外,從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國,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債權大國,而美國則開始淪為世界最大的海外債務大國。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不僅進一步鞏固了,而且還開始被稱為「世界第二超級經濟大國」。這樣,日本經濟就達到了戰後的頂點。
平成景氣期間也是泡沫經濟的發展期間。泡沫經濟發展,雖然通過資產效果推動了平成景氣的發展和擴大,但與此同時,也使日本經濟孕育了深刻的矛盾,留下了嚴重的後遺症。在虛擬經濟迅速發展的過程中,日本資產的規模迅速膨脹了。

四、長期經濟停滯階段(1991- ) 1989年12月29日,東京證券交易所的日經平均股價曾高達38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卻跌破了2萬日元,為19781日元,跌幅達49%。由此,東京股票市場的時價總額就像泡沫一樣消失了270萬億日元。這一天被稱之為「黑色星期一」,也是泡沫經濟開始崩潰的起點。
由於泡沫經濟崩潰及其後遺症的影響,
日本經濟從1990年3月起,就陷入了泡沫經濟崩潰蕭條。泡沫經濟崩潰蕭條一直持續1993年10月,共持續了32個月。 1993年10月泡沫經濟崩潰蕭條下降到谷底以後,盡管景氣停止了下滑
的勢頭,但復甦卻十分乏力,到1997年5月,景氣上升一共持續了43個月。

上世紀80年代以前,日本一直是世界經濟的優等生。然而,90年代以來,日本經濟卻失去了往日的輝煌,都是負增長。由此可見,在這10年間,日本的企業生產能力和國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沒有什麼提高,勉強實現的經濟增長主要是依靠公共投資和出口的擴大。
2000年前後,受美國IT繁榮的影響,日本曾出現過暫短的IT景氣。

Ⅱ 日本的經濟發展這么快,他的主要發展支柱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現在日本的經濟是世界經濟體最發達的國家之一,而他的經濟發展這么快,主要是日本的工業與服務業都發展得特別的好。也是因為作為全球的第三經濟體,日本有許多地方都可以稱之為傲視全球。

日本的汽車產業。一直以來日本的汽車產業都是特別出名的,並且在日本的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也是難以替代的。在日本可以說日本的汽車工業相關的領域占超過了50%,是日本最重要的支柱產業,並且還占據了日本勞動總人口的10%。

日本的新材料產業。在日本它曾經的電子產業可以說是在全球少有敵手的,但是遇上了國際競爭以後有開始全力的發展新材料技術產業。而現在全球最重要的電子元器件等電子產業基本上都是有日本製造的,所以其實日本已經走到了更高等的發展水平。

Ⅲ 日本發展歷史

日本戰後分為三個時期:戰後初期、後昭和時代、平成時代。

1、戰後初期

日本投降後初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美軍佔領日本,改日本實君立憲制為虛君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日本投降詔書發出的同時,昭和天皇所信任的鈴木貫太郎內閣總辭,授意與皇族東久邇宮稔彥王組閣。東久彌宮內閣,是日本歷史上唯一的皇族內閣。

當時,東久邇宮內閣中,有前首相近衛文麿任國務大臣、重光葵任外務大臣。後來重光葵因故辭職,由前奉天總領事,元老牧野伸顯的女婿吉田茂繼任。此時,盟軍送來一位太上皇,那就是麥克阿瑟,盟軍總司令部要求罷免禁制不利皇室言論的內務大臣山崎巖,東久彌宮內閣於是總辭。成為日本史上最短命的內閣,壽命五十四日。東久彌宮內閣倒台後,昭和天皇任命親美英派的幣原喜重郎組閣,1945年10月9日,幣原內閣成立。幣原令人熟悉的就是20世紀20年代的幣原外交。

民主政體改革戰後的政黨如雨後春筍一樣大量成立,包括日本自由黨(總裁鳩山一郎)、日本社會黨(片山哲書記長)、日本進步黨(總裁町田忠治)、日本協同黨(委員長山本實彥)、日本共產黨(書記長德田球一)也恢復活動。翌年一月,盟軍總部公布公職追放令,所謂公職追放令,就是要禁止戰犯出任公職。

2、後昭和時代

日本經濟的崛起戰爭後期,由於美軍的空襲,以東京為首,全國119個城市嚴重被炸被毀,到處都變成一片廢墟和焦土。尤其是廣島和長崎,更遭到了原子彈的毀滅性破壞。1955年開始,日本經濟在高速發展階段有過三大景氣時期,分別是神武景氣、岩戶景氣和伊奘諾景氣。

如此長時間的持續的高速經濟增長,不僅在日本歷史上是罕見的,而且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由於伊奘諾景氣的出現,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就達到了光輝的頂點。

政黨政治的勃興鳩山一郎在促成日蘇建交後退下來,由石橋湛山繼任,然而石橋組閣不久,身體出現重大問題,又不得不辭職,最後由曾被指為戰犯的外務大臣岸信介繼任。岸信介的目的,其實是為了要修改日美安保條約,為此,革新與保守兩大勢力進行最終對決,爆發日本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安保斗爭」。

其後,日美安保條約修訂自然生效後,岸信介退任,由池田勇人繼任。池田勇人提出「寬容與忍耐」口號。池田連續三次組閣,甚至與同屬吉田茂門下的佐藤榮作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競爭,最後因患上喉癌不得不辭職。佐藤榮作繼任。佐藤組閣後,把沖澠縣回歸日本。

經濟放緩與國際地位的提高經過第一次石油沖擊和戰後第一次負增長,日本經濟就由高速增長轉為了低速增長。1976年、1977年和1978年度各為4.0%、4.4%和5.3%,與高速增長時期比,還不及1965年經濟危機時5.7%的水平。盡管如此,但1978年後已擺脫了蕭條的影子,景氣確實是處於上升階段,企業的收益也增加了。

中速增長一直持續到20世紀80年代末。這一期間,除個別年份外,日本實際經濟增長率基本保持在3%-5%左右的水平,上下波動不大,而且與其他發達國家比仍屬於增長最快的國家,所以這一時期又被稱為穩定增長時期。

在經濟穩定發展特別是在重化學工業迅速發展的基礎上,日本的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從1983年貿易黑字超過西德、資本輸出超過英國以來,日本就一直是世界第一的貿易黑字大國、經常收支黑字大國和資本輸出大國。

另外,從1985年起,日本就取代英國,成了世界第一海外債權大國,而美國則開始淪為世界最大的海外債務大國。由此,日本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地位不僅進一步鞏固了,而且還開始被稱為「世界第二超級經濟大國」。這樣,日本經濟就達到了戰後的頂點。

3、平成時代

昭和天皇於1989年1月7日駕崩,子明仁繼位,駕崩次日(1月8日)起改元平成,稱為平成時代。1985年,日本已成為世界最大債權國,1986年底海外凈資產一千八百零四億美元。1993年日本海外資產上升到六千八百五十億美元,估計到2000年可上升到一萬億美元以上。 日本成了世界最大的供應國,東京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正在擴大。

(3)日本發展經濟擴展閱讀:

日本歷史是指日本從日本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日本列島最早在20萬年前出現人類,已知最早的日本人類化石可追溯到約3萬年前。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日本在公元4世紀出現首個統一政權大和國,其後於大化革新後確立天皇體制,引入唐朝文化,仿效中國唐朝的政治制度,嘗試創建一個律令制的國家。710年,元明天皇遷都平城京,日本進入奈良時代,律令制國家也日益成熟。大和政權的版圖在這時也逐漸擴張,征服東北地方部分地區和南九州。

12世紀末,日本開始六百多年的幕府時代,鐮倉幕府、室町幕府相繼執政。期間曾經歷一個半世紀的戰國時代,以及由豐臣秀吉領導的文祿慶長之役。17世紀初,江戶幕府實行鎖國政策二百多年,到1854年黑船事件後,日本國內有志之士提出「尊王攘夷」等號召,江戶幕府在輿論的壓力下,被迫將政權還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

1867年,明治天皇整頓內政,富國強兵,一戰後短暫經歷大正民主時期,到20世紀30年代落入軍部控制,實行軍國主義,但於1945年被盟國擊敗後宣布投降。日本在恢復主權後經濟高速增長,躋身先進國家之列,直至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破滅,日本進入長期的相對經濟不景氣狀態至今。

Ⅳ 日本經濟發展

日本在第2次世界大戰之前,完全是依靠條款的索賠和對殖民地的壓迫削剝來發展經濟軍事的【主要是軍事方面】
第2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崛起有5個原因
1、美國在日本進行了社會改革,推行非軍事化政策
2、美國出於本國的戰略需要,開始扶持日本{准備依靠日本的土地進行越南戰爭,又擔心日本國內暴動}
3、朝鮮戰爭爆發,美軍在日本大量采購軍事物資,刺激了日本經濟的繁榮【和2差不多】
4、日本政府制定了適當的經濟政策,引進最新的技術成就,發展教育和科學技術,促進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原因,也因此京都大學和東京大學等發展迅速】
僅在1970年左右就成為僅此於美國的第2大資本主義經濟國家
5、80年代中期以後,日本實行科技立國政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還有2點不太重要
1、1950-1960,美國准備和進行朝鮮,越南戰爭,在日本設置軍需供應基地,日本大發戰爭財
2、1964年,日本舉辦奧運會,提高了本國在國際上的知名度
現在,日本也是近乎完全依靠美國,是加工貿易的經濟,與台灣的經濟發展相似

Ⅳ 日本的經濟發展

戰後四十年來來,日本經濟曾出自現過將近二十年的高速增長,兒從七十年代初西方主要國家陷入「滯脹」以後,它仍保持了高於其他國家的增長率。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是,不可否認,國家對經濟的的干預,加強運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從宏觀上對總需求進行管理,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試圖對五十年代中期以後日本的貨幣政策以及它對纖濟增長的作用進行一些分析。

戰後四十年來,日浦心經濟曹出現過將沂二十年的高速增長,一日.從七十年代初西方主要國家陷入「滯脹」以後,它仍保持了高卜共他國家的增長率。其原因當然是多方而的。但是,不可否認,國家對經濟的二「預,加強運用財政政箱和貨幣政策,從宏觀卜對總需求進行管理,是重要因素之一。本文試圖對五十年代中期以後rl本的貨幣政竣以及它對經濟增長的作用進行一些分析。日本的貨幣政策及其目標和手段的演變 貨幣政策是西方國家管理總需求的宏觀經濟政策,是國家報斷資本主義干預經濟的一個重要手段。在資本主義制度下,一個因家的』1,央銀行,極據總體經濟…

我有全部文檔,但是復印件,你如果需要,我可以發送給你

Ⅵ 日本經濟發展過程

1 經過1945年至1955年10年的艱苦努力,從戰後一片廢墟中恢復到戰前水平。
2 60年代,日本經濟以10%的速度迅猛發展,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時期.
3 70至80年代,日本經濟進入穩定增長期,經濟平均增長速度5%,經濟取得了飛躍發展,迅速跨入世界先進國家行列,並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
4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出現"泡沫經濟",經濟過熱。
5 90年代初"泡沫經濟"崩潰,經濟進入持續衰退期。
6 2000年經濟增長速度達到1.2%,但是,進入2001年後,又開始放慢了增長的步伐。

Ⅶ 日本經濟發展的特點、、、、

1.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2.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日本的最大貿易對象是美國,其次是亞洲和西歐。 日本與中國的貿易,日本從中國輸入的商品有服裝、石油、煤炭、棉花、水產品和蔬菜等。向中國輸出的商品有鋼材、電子產品和其他工業品。 日本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的狹長地帶。東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區是主要的工業區。 2. 影響日本工業分布的原因。 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依靠國際市場,是形成日本工業臨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Ⅷ 日本的經濟特點是什麼

日本的經濟特點是:

1、大力發展海上航運,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

日本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從而使本國經濟得到調整發展,日本是世界上經濟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日本的主要工業部門有:鋼鐵、汽車、造船、電子、化學和紡織工業.這些工業的產品大量出口,在國際市場上佔有重要地位。

2、普通商品價格比較高。

日本是一個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國名意為「日出之國」,位於亞洲東部,是一個有名的島國,領土由7200多個小島和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

日本因為國土面積小,國內資源有限,主要依賴進口,導致日本國內的普通商品價格比一般國家高出不少。

3、近幾十年經濟發展甚是緩慢。

2017年底,日本GDP總量48675美元,是中國的GDP總量的1/3左右,同比增漲率為1.6%,增速緩慢,早在1994年日本GDP總量已達到49070億美元,可以看出近二十多年日本經濟總量沒有很大變化。

日本自從上世紀九十代初爆發了泡沫危機之後,GDP增速一直持續低迷,並且在1998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和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中出現了GDP負增長。那麼日本經濟到底有什麼特點和優劣勢。

4、容易受其他經濟影響

除了豐富的森林和漁業資源,日本的自然資源貧乏,基本大部分都依賴進口,通過國外進口的自然資源有石油、鐵礦石、銅礦石等。日本以海港為依託,進口原料,出口工業產品,主要依靠國際市場。

日本主要出口的產品有汽車、電器、一般機械、化學製品等,主要貿易對象是中國、美國、韓國、德國等國家。日本經濟主要依賴大量進口原材料和出口成型的工業產品,導致日本的經濟受全球經濟影響很大,一旦爆發全球經濟危機,日本經濟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8)日本發展經濟擴展閱讀

日本經濟的大致發展:

回顧日本的經濟發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條從「成功」轉向「失落」的曲線。

二戰以後,日本經濟率先復甦,突飛猛進,曾一舉躍升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2010年被中國超越)。

1985年,日本經濟進入泡沫化階段,20世紀90年代初泡沫破滅之後,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陷入「失落年代」,至今仍未能完全走出來。

1868年~1945年屬於明治維新後的崛起階段。

經過1894年的甲午海戰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日本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賠款,並從殖民地、半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資源類產品,成為西方國家中的後起之秀。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的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56.8%,從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但在1929年~1933年的大危機中,日本同樣受到巨大打擊,工業生產降幅超過35%。

在此背景下,日方開始宣揚對外擴張理論,並走上了擴軍備戰之路。

從1931年入侵我國東北到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再到1941年挑起太平洋戰爭,日本的戰爭費用直線上升,國債余額從1930年的62億日元增加到1945年底的1439億日元。戰爭最終拖垮了日本經濟,到1945年戰爭結束,日本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1946年~1985年屬於戰後經濟復興及高速增長階段。這個階段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1946年~1955年為戰後經濟復興時期。戰後,日本在美國佔領當局的「間接統治」下,推進了解散財閥、農地改革、勞動立法等一系列民主改革,完成了從戰時統治經濟向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的轉變,這被稱為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第二次大改革」。

1946年採取的「傾斜生產方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一方式將經濟重建重點放在煤炭、鋼鐵的擴大生產上,通過兩者的循環增產,階段性地帶動其它產業發展

1951年爆發的朝鮮戰爭為日本經濟起飛帶來了機遇,大量的戰爭特需使日本工礦業明顯活躍起來,經濟觸底反彈。1951年日本與美國簽訂《舊金山和約》,宣告美國對日本全面軍事佔領時期的結束,日本取得主權國家地位。

1953年日本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1955年又加入關貿總協定(現為世界貿易組織),以二戰戰敗國身份回歸國際社會。到1955年,日本的所有經濟指標已全面恢復或超過戰前水平。

Ⅸ 日本是如何發展經濟的為什麼會形成這種經濟模式

日本也是屬於出口導向型經濟,日本過去的經濟飛速發展,主要是靠政府的全力補貼,政府指出方向企業前進,加強出口,以日本標准為由限制進口。後來這種閉塞的經濟模式最終走向絕路,日元匯率漲了兩倍,對出口的打擊無疑是畢命的。經濟泡沫破裂後的十年被日本媒體稱作為失落的10年,日本經濟不見好轉。

Ⅹ 日本發展經濟最優越的自然條件是什麼

日本發展經濟的有利條件有人力資源豐富,科技力量雄厚,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海上運輸便利,其中屬於自然條件的是島國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故選項C符合題意.
故選:C.

閱讀全文

與日本發展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