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將面臨哪些問題和挑戰
國內經濟面臨房地產市場波動影響宏觀經濟穩定運行、社會資金加速「脫實向虛」、各領域金融風險疊加隱患上升、民間活力不足、收入增速放緩抑制消費需求等問題。
經濟下行壓力主要表現在:仍然存在部分抑制增長的因素;影響甚至是抑制消費增長的因素也較多;外貿進出口仍將低迷;工業品供過於求的狀況並沒有出現根本性改變,價格仍難以持續回升。
2. 2017年中國經濟呈現了哪些特徵
據報道,日前國家統計局負責人表示,2017年中國經濟運行穩定性增強。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長6.9%,去年前三季度是6.7%,高了0.2個百分點,連續11個季度運行在6.7%-7.0%區間。
今年居民收入跟去年比也有明顯變化。今年前三季度收入增速,無論是總量增速,還是人均收入增速,都是跑贏了GDP增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3%左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市場供求關系發生變化,企業盈利在增強。
與此同時,新經濟新動能加快成長。這些情況都說明,經濟在穩定運行的同時,結構在優化,質量在提升,消費也是在加快升級,在對住房和車消費穩定增長的基礎上,現在對體育、文化、休閑、健康等幸福產業的消費快速增長,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增強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健康發展下去!
3. 2017年中國經濟的增長超過預期了嗎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2017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可以說,2017年我國經濟的最大亮點是轉型發展的態勢逐漸穩固,在高質量發展上邁出一大步。
2017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當於2000年的4.13倍,提前3年實現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希望中國經濟可以創造更多的奇跡!
4. 2017年我國經濟運行表現如何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國民經濟運行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結構優化、動力轉換和質量提升,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好於預期,中國經濟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貢獻大,猶如世界經濟「壓艙石」。2017年,中國經濟對世界的貢獻率超過30%,聯合國日前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認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的1/3依仗中國。
就業穩,「好飯碗」越端越牢。2017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300萬人,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保持在4.1%左右,創下近期低水平。
物價穩,「獲得感」越來越強。2017年,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6%。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實際增長7.3%,比上年加快了1個百分點,居民收入再次跑贏經濟增速。
穩中向好的同時,中國經濟正在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從發展方式看,2017年,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投資比上年分別增長17.0%和8.6%,分別加快2.8和4.2個百分點;而高耗能製造業投資比上年下降1.8%。2017年,全年工業產能利用率達到77.0%,創5年來新高。
從結構優化看,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從動力轉換看,2017年,全國新登記企業607.4萬戶,比上年增長9.9%,日均新登記企業1.66萬戶。
航空航天、人工智慧、深海探測、生物醫葯等領域涌現出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的同時,新產業新產品蓬勃發展,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0%,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4個百分點。
2018會更好。
5. 如何認識當前中國經濟形勢2017
2017年,中國經濟趨穩向好的態勢更加鞏固。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年經濟增速小幅回升至6.9%,是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回升。結構調整不斷深化,最終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提升。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產能利用率上升,企業盈利水平提高,質量和效益改善,經濟發展的活力和韌性增強。
1、經濟運行穩定性增強。
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全年增長6.9%,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這是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回升。國際收支繼續改善,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由負轉正。總體上看,宏觀經濟主要指標好於預期,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指標更趨匹配,已逐步調整至與中高速增長潛力相適應的水平。
2、結構調整不斷深化。
消費對經濟增長的主導作用增強,2017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8.8%,比資本形成高26.7個百分點,比2013-2017年最終消費的平均貢獻率高2.6個百分點。
3、發展動能加快轉換。
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迅猛發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加快,推動全要素生產率增速保持了2015年以來的回升態勢,扭轉了金融危機後的下行局面。
4、質量和效益明顯改善。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企業對中高速增長的市場環境適應性增強,盈利能力和利潤狀況明顯改善。生態文明建設力度空前,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單位GDP能耗下降3.7%,好於年度目標,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濃度下降。
5、防範金融風險初現成效。
加大監管力度、整治金融亂象、補齊制度短板、去杠桿取得進展,金融「脫實向虛」得到初步扭轉。各方面風險防範意識得到強化,「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的市場預期正在改變,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
(5)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7年國民經濟運行成績單。經初步核算,2017年全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827122億元,GDP總量在2016年站上70萬億元台階後,首次突破80萬億元大關;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增速在經過近7年調整後首次實現回升。
2017年,我國國民經濟穩中向好、好於預期,經濟活力、動力和潛力不斷釋放,穩定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明顯增強,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
6. 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是好於預期的嗎
據報道,在2017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2017年中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好於預期。
發展經濟要緊扣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深刻把握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內涵和特徵,把提質增效、轉變發展方式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務求改革取得實效;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切實完善民生保障機制。
希望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態勢可以保持!
7.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達到了多少
報道稱,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超過預期的6.5%。這是中國實現2011年以回來經濟增答速的首次回升。
世界銀行發布的報告顯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3%,這同樣得益於中國良好的經濟表現和傑出的經濟貢獻,世界銀行預計,受油價反彈、全球貿易好轉、低利率和低失業率等因素影響,全球經濟復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中國經濟的表現。
8.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率是多少
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6.9%
中國國民經濟正在向著穩中向好的方向發展。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GDP增長6.9%,較2016年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好於預期。
拓展內容
產業升級拉動經濟發展
產業升級在去年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據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在消費端,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消費升級類商品較快增長,通訊器材、體育娛樂用品及化妝品類商品分別增長11.7%、15.6%和13.5%。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4%,環比增長0.7%。
居民收入增速加快
消費升級意味著居民收入保持了較好的增速。數據顯示,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3%,比上年加快1.0個百分點。
投資結構不斷優化
去年,百姓投資的熱潮已經由樓市轉移到了其他行業。而樓市在多層政策調控之下也正在向著更為健康的方向發展,商品房待售面積繼續減少。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下同)631684億元,比上年增長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個百分點。其中,民間投資381510億元,增長6.0%,比上年加快2.8個百分點,佔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0.4%。
9. 2017年的中國經濟有哪些挑戰和機遇
中國加入WTO後意味著我們可以享受更多低價高質的產品,也意味著我們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農民從農村向城市轉化是工業化的必然過程,加入世貿組織會加速這一進程。但對大多數中國企業來說,入世意味著機遇和挑戰。進口行業會有一些失業人數增加的現象,但是外商投資還會創造一些就業機會。另外,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非國有企業大量產生還將會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短期的經濟困境總會不斷出現,入世有助於長遠解決體制上的問題。因為中國土地資源有限,中國農業(尤其是糧食)沒有比較優勢,所以需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的農業(如蔬菜瓜果)。…………
10. 2017年中國經濟實現了穩中有進嗎
據報道,日前有媒體評論稱,2017年,中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很提氣的「年報」:經濟增速一枝獨秀,就業目標超額完成,企業景氣度多項指標創近5年新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年內4次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
聯合國日前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認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的1/3依仗中國,5年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達30.2%,超過同期美國、歐元區和日本貢獻的總和,2017年中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的比重達15%,比5年前提高3.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