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最發達的地區是哪裡
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地區
⑵ 中國現在的經濟那個地區最好
原來珠三角最發達,但其以製造業為主的模式可持續性差一些,目前正面臨產業升級。專
相對,現在長三角的產屬業結構更先進,也是經濟最為活躍的。
如擴展看,香港仍然是最好的。包括北京、天津等,都在第一集團。
⑶ 中國哪幾個省經濟最發達
浙江百姓最富裕,廣東經濟總量多,江蘇綜合實力最強,所以談到最發達的應該是江蘇省。
個人觀點,僅從2個角度給你分析一下:
1、廣東的發展是GDP整體水平全國第一,廣東的發展是非常的不平衡,全國四個一線城市,廣東站
了2個,深圳和廣州的發展水平絕對的高,但是也導致粵東等廣大地區發展極不平衡,甚至處於貧困
水平以下,而且廣東的面積比江蘇要大的多哦。
江蘇的發展GDP一直是全國第二,但是江蘇的發展非常的平衡,13個地級市,排名最後的宿遷市,
在全國將近300個地級市中,GDP排在前100名,縱觀全國各省沒有比江蘇發展的更加平衡,而且人
均GDP水平,江蘇一直都是高於廣東的。
2、從教育上來看,江蘇的985和211大學都比廣東多不少,江蘇的教育水平要高出很多,其實你可
以看下中國的中科院和社科院的院士,江蘇籍的院士非常的多(1955年到2015年這60年來當選的兩
院院士籍貫,從結果上看籍貫為江蘇的院士人數高達450人,籍貫為浙江的院士人數也高達375人,
遠遠超出其他省份,另外廣東籍貫的院士也有145人,山東的有143人,福建的則有139人),可以
看出江蘇的教育發達程度。
最後說下,江蘇的發展優勢不是今天才有的 自從宋朝開始,江蘇的經濟水平基本就是全國第一的,
除了經濟總量目前江蘇是第二,要是從人均經濟水平,發展平衡性和可持續,文化教育等綜合指標
來評估,江蘇真的是全國最好的省(不包括直轄市)。
⑷ 中國經濟最好的省份排名
2014年廣東和福建的人均GDP首次突破了1萬美元大關。再加上原來的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內蒙古,全國已有8個省份邁入了「人均1萬美元俱樂部」。
按照國際經驗,人均GDP邁入1萬美元是一個重要的門檻,這既意味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一個新的台階,也意味著轉型升級的壓力加大。廣東統計局就表示,人均GDP破萬美元,標志著廣東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但廣東地區發展差距突出,整體的較好水平不能掩蓋局部的相對落後,協調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
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4%。2014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13678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10萬人。全國人均GDP為46531.20元。2014年人民幣兌美元全年平均匯率6.1443。按平均匯率,2014年中國GDP摺合103585.93億美元,人均GDP達到7573美元
1、廣東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67792.24億元,比上年增長7.8%
2、江蘇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65088.3億元,比上年增長8.7%
3、山東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59426.6億元,比上年增長8.7%
4、浙江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40153.50億元,比上年增長7.6%
5、河南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34939.38億元,比上年增長8.9%
台灣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160467.75億新台幣,比上年增長3.51%,摺合人民幣31703.6億元
6、河北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29421.2億元,比上年增長6.5%
7、遼寧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28626.58億元,比上年增長5.8%
8、四川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28536.7億元,比上年增長8.5%
9、湖北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27367.04億元,比上年增長9.7%
10、湖南2014年地區生產總值27048.5億元,比上年增長9.5%
⑸ 中國哪個地區經濟最活躍些
由北京市社科院編抄寫、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二00六年《中國區域發展藍皮書》認為,長三角仍將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而珠三角亦仍將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區域,中國長三角、珠三角及京津冀三大經濟圈經濟發展仍保持原有格局。
去年長三角、珠三角地區雖保持了經濟穩步發展,但在國家宏觀調控大背景下,經濟增長速度卻雙雙出現大幅滑坡。長三角、珠三角會否繼續成為中國經濟活躍的「增長極」引人關注。
今日發布的這部藍皮書認為,現階段長三角是中國經濟發展基礎最雄厚的地區,將首當其沖面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挑戰。目前,上海「十一五」規劃已調低經濟增速,長三角的戰略轉型將一步步展開。
藍皮書同時認為,珠三角在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等區域圈層中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仍將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區域。對於啟動較晚的京津冀經濟圈發展前景,藍皮書認為天津濱海新區和河北曹妃甸工業區將成為京津冀區域新的重要發展引擎
⑹ 中國哪個城市經濟最發達
從我國經濟的分布抄重心來襲看,東部沿海城市經濟發展的速度及其水平是相當的快速及高速的。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顯示,我國經濟發展的較好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大連、煙台、青島、深圳、廣州、廈門、福州、西安、武漢、成都 其中最發達的有:上海、北京、大連、深圳、青島 在考慮經濟發展的時候,還要注意經濟發展指數的高低,經濟發展的速率、效率、承載力,經濟本身的外圍環境,所以,若是你感興趣的話,不妨做一個系統性的調研。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當然是上海啦!中國最大的城市!國際上最好的城市之一!印度一直想打造一個像中國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具有現代前流的城市,但很多的原因不能實現! 主要以第二、三產業為主!金融業狠發達!大規模的製造業,和服務業、旅遊業!
看GDP總量是上海,大中華地區是香港。人均收入廣東東莞最高
⑺ 中國那些地方發展最好那個省經濟最好'那些地區最美
發展最好:長三角 珠三角 京津地區
省經濟最好:人均浙江最富,總量廣東最大
地區最美:見仁見智 有人喜歡南方 有人喜歡北方 這個沒有標准
⑻ 中國經濟最強的5大省份,有你的家鄉嗎
上海,上海面積雖然不大,但經濟是中國的指向標。在上海有300多家世界五百強在這里設立總部,上海地處長江入海口,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城市。
山東,山東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省份之一,中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也是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
江蘇,經濟發展快體量大,2016年,江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086.2億元,比2015年增長7.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78.5億元,增長0.7%;第二產業增加值33855.7億元,增長7.1%;第三產業增加值38152億元,增長9.2%。
浙江,自古至今都是富庶的江南地區。浙江是中國省內經濟發展程度差異最小的省份之一,杭州、寧波、紹興、溫州是浙江的四大經濟支柱。其中杭州和寧波經濟實力長期位居中國前20位。2014年11月,浙江省區被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
廣東,改革開放後廣東經濟騰飛。與全國相比,廣東主要經濟指標大部分高於全國,繼續發揮對全國經濟增長的重要貢獻和支撐作用。2016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的10.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比全國高0.7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比全國高1.9個百分點,進出口降幅比全國窄0.1個百分點。2016年廣東人均GDP達到72787元,是全國的1.3倍
⑼ 中國最好發展的城市是哪
最好發展的城市有
1、成都
在對就業增長、海外投資以及高附加值行業等數項指標進行對比後,米爾肯研究所得出結論:在「人力資本、中央政府的支持、高端航空與航天設計行業以及最新崛起的電子製造部門」等方面,四川省省會成都均拔得頭籌。作為數所知名高等學府所在地,勞動力成本相對較低的成都已經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的主要經濟增長引擎。
2、上海
緊隨其後的是上海。該研究所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內地城市發展目前主要有兩種途徑。以上海、天津為例,城市化、產業集群和基礎設施投資推動了大規模的地區經濟增長。但是,整體經濟增長的放緩,「表明集中於技術、私人投資以及消費的新途徑 」將會取代之前的增長策略。
3、天津
天津在米爾肯研究所的報告中排名位居第三。2014年12月12日,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的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獲得國家批准設立。2015年4月21日,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為中國北方唯一的自貿區。
4、大連
該報告基於每個城市實際發生的經濟表現而非預測的經濟增長數據,而且考察的是不同時期的因素,其中包括就業和工資增長率、地區生產總值、海外直接投資以及高附加值行業的力量等。大連在報告中位居第四。
5、南京
第五名為江蘇南京市。2014年南京產業結構為,第一產業占據2.6%,第二產業占據41.6%,第三產業占據55.8%,第三產業比重位列國內第五,前四為北上廣深。2014年中國區域中心城市競爭力評估,南京僅次於深圳廣州。
6、合肥
安徽合肥排在第六位。合肥是華東地區綜合交通和通信樞紐之一,擁有三所國家實驗室和四座重大科學裝置,是僅次於北京的國家重大科學工程布局重點城市。同時也是全國首座國家科技創新型試點城市,還是世界科技城市聯盟會員城市。
7、廈門
之後是福建廈門。這里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也是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東南國際航運中心、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此次排名前10位的城市,除成都、重慶為西部城市外,大部分均位於東部沿海地區,這些城市能輕松接軌國際市場。
8、長春
吉林長春名列第八。工業是長春經濟的主導力量,主要的產業有汽車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光電信息、生物醫葯、能源、建築和材料製造等。長春是中國最大的汽車工業城市,是新中國汽車工業、光電子技術、生物技術、應用化學的搖籃。
9、重慶
在排行榜中,重慶排在第9位。今年上半年重慶GDP增幅11%,名列全國前列。重慶經濟結構已轉型升級。鋼鐵、煤炭等過剩產能,在重慶所佔比重很小。在過去的四年裡,重慶引進外資每年超過100億美元。按照預測,到2020年,重慶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模將達到萬億元以上。同時,重慶的互聯網、服務業、金融業等均快速發展。
10、深圳
排在第10位的是深圳。深圳是中國經濟中心城市,經濟總量長期位列中國大陸城市第四位,是中國大陸經濟效益最好的城市之一,英國《經濟學人》2012年「全球最具經濟競爭力城市」榜單上,深圳位居第二。今年上半年,深圳GDP為7550.1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8.4%。2014年的人均GDP按平均匯率折算為24336美元,已經相當於2013年韓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