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美貿易戰影響哪些行業
中美貿易戰之於中國遊艇製造業,是挑戰還是機遇?
中美貿易戰中,美國追加2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後,中國追加600億美國商品關稅,你來我往中,加稅的商品中包括了不少與遊艇相關的產品,涵蓋整船、機器、備件等。這場貿易大戰,對於中國的遊艇行業,將產生什麼樣的挑戰?但從另一個角度上看,是否也是一個機遇呢?
如此大規模的貿易戰,對於如此長產業鏈條的遊艇行業,勢必產生嚴重的影響,對於發展中的遊艇行業也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中國遊艇製造業約400家,包括100家的整艇製造企業和300家備件製造企業。其中,從CCYIA公布的數據看到,遊艇製造所需要的機器、備件等主要的核心零部件、配件及材料超過80%依賴進口,動力、機電設備更是超過90%,其中不少是從美國進口,特別是中小型遊艇的設備。從調查中得到數據,如果找不到代替產品,製造成本可能上升15%-20%。而在300家裝備備件企業中,大部分依賴出口,產品主要售往歐洲、美國和澳洲,特別是生產小型遊艇所需備件以出口美國為主。從這次中美雙方的貿易戰清單中可以看到,中國對於遊艇所需的柴油機加征25%,汽油機加征5%,此外還有部分機器設備等;而美國對於中國商品加征關稅的清單中,部分商品不一定是遊艇專用,但也在遊艇生產所需要的范圍。因此中美貿易戰對於遊艇裝備製造業,勢必將產生一定的影響,需要引起重視。
中國遊艇製造產量,出口和內銷各佔一半,除海星、琺伊等少數品牌外,出口的遊艇自有品牌很少,更多的是貼牌生產為主,以出口歐洲、美國和澳洲為主,特別是中小型遊艇售往美國的比例較高。在這次美國加征關稅的商品清單中,船舶、遊艇及以娛樂運動為用途的其他船舶位列其中,因此出口美國的遊艇將受到明顯的影響。如果疊加因進口設備導致的成本上升,對於依賴出口的整體遊艇製造企業,特別是出口美國的遊艇企業,影響將更加明顯。
從海之藍上次發布文章《中美貿易戰,遊艇圈中幾槍?》中可以看到,中美貿易戰對於遊艇市場還是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國內遊艇市場歷經10年的發展,已經從高大上的豪華遊艇延伸到以中小遊艇為主的正常市場態勢,但在中小型遊艇中,運動艇、快艇幾乎以美國進口品牌為主,少數從歐洲日本進口。而在中國對美國加征25%關稅的清單中,就列明有運動快艇,這對於正在發展的國內遊艇市場,影響是可想而知的。如何面對挑戰,將考驗著企業的實力。
從上面的論述中看到,不管是製造業,還是遊艇市場,中美貿易戰對於遊艇行業的影響將是明顯的。而這樣的結果雖然說是貿易戰所導致,但也要看到遊艇行業自身的結構性問題,特別是遊艇製造業,在面對嚴峻的挑戰時,是否也會是一個機遇呢?
中國遊艇製造業有超過30年的歷史,產品涵蓋小型遊艇到超級遊艇,產品類別已經比較完整,但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有限。除了少數如海星、琺伊等自主品牌外,大部分的以代工模式出口為主,特別是小型遊艇。至於為何會吸引歐美買家,除了能滿足買家的技術質量要求外,具有一定的價格競爭優勢是最大的原因,但出口遊艇的檢驗制度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出口遊艇的檢驗制度更加靈活實用,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型式檢驗讓小型遊艇具備了批量生產的前提,大大的降低了生產成本和檢驗時間。這也促使相當部分的遊艇製造企業更願意專注於出口市場,但也正是這樣的出口模式,增加了更多的不確定性,如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導致的訂單量減少。而這次的中美貿易戰、外匯波動等等,對於出口美國的廠家影響也不小。但反過來,中美貿易戰也提示著遊艇出口企業(不僅是遊艇整艇製造及備件的出口企業,也包括進口遊艇的代理企業),在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依賴單一市場的風險可想而知。
說到為何部分企業更願意做出口,除了國內市場處於起步階段外,上面提到的國內遊艇生產過程的檢驗方式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如果生產的遊艇在國內使用,檢驗機構對於製造過程中所需要的零部件、設備等的要求,遠遠高於遊艇在國外使用的檢驗標准。而無法達到型式檢驗標准,又導致企業無法進行批量生產,出現了同一家企業可以生產滿足歐美用戶標準的產品,但可能就無法滿足國內使用標準的狀況,因而導致了投放國內市場的遊艇製造成本要遠遠高於出口。這從進口小型遊艇與國產小型遊艇的市場佔有率就可以看到,如國產小型帆船實現了型式檢驗後,市場價格遠遠低於同類型進口帆船,30尺以下的小型帆船,幾乎被國產帆船所佔有。而無法實現型式檢驗的大帆船,依然是進口帆船為主,同樣無法實現批量生產的國產中小型運動艇,幾乎無法與美國的運動艇競爭,導致了國內遊艇市場幾乎被美國品牌所佔據。
中國加征美國進口快艇25%的關稅,將影響美國快艇的銷售,這對於國內遊艇製造將是一個絕好的機會。但對於完全市場行為的遊艇市場,質量及價格的良好性價比才能吸引用戶。同時,如何降低國內遊艇的製造成本,能否執行與國際接軌的遊艇生產檢驗標准,是否值得管理部門的思考呢?24米以下的遊艇是IMO組織沒有強制要求滿足國際公約規范的船舶,各個國家和地區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制定規范,但在國內的遊艇製造檢驗中,卻完全依照IMO強制要求滿足規范的商船檢驗方式。這當然可以保障遊艇質量和安全,但對於遊艇製造企業卻是降低效率,增加成本,導致出現了可以出口到歐美參與競爭的遊艇,卻在國內無法與進口遊艇競爭的怪現象。如果這種狀況沒有改變,即使面對突然降臨的機遇,也只能是長嘆、無奈而已。
國產小型運動快艇無法與進口遊艇競爭,雖說檢驗制度是原因之一,但企業自身對於遊艇質量的把控是否可以讓用戶放心呢?大量遊艇製造企業在無法取得型式檢驗的情況下而進行批量生產,導致產品缺乏競爭力,而無法取得型式檢驗除了需要滿足要求的標准比較高之外,與企業自身對於安全生產的設備和要求不足也有一定的關系。中國遊艇製造企業走過了30多年,遊艇製造能力確實大大提高,但技術人才卻遠遠不足,特別是中小型遊艇製造企業。在現實中發現,不少遊艇製造企業居然沒有專門的技術人員,完全依賴生產工人,這樣的現象甚至存在於不少老牌企業中,如此這般,又如何能滿足相應的檢驗標准呢?
從市場數據上看,國產中小型遊艇無法與進口遊艇競爭,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品牌意識。不難發現,進口品牌遊艇在市場營銷及品牌方面更加重視,而很多國內遊艇製造商由於沒有品牌意識,無法突出自身的優點,無法形成認知度,面對用戶只能是以價格競爭,而當價格上沒有優勢時,更加無法吸引用戶。缺乏品牌內容,也就無法樹立用戶對於產品品質上的認可。但另一方面,在面對國內巨大的潛在市場和中美貿易戰帶來的挑戰時,也正是國產遊艇樹立品牌的良好機遇。
無論是剛剛起航的亞洲最大超級遊艇ILLUSION PLUS(幻想號),海星遊艇成功進入全球超級遊艇製造商第16名,還是琺伊帆船成為世界帆船賽事指定的賽艇之一……這些都說明中國遊艇製造能力已經有了明顯的提高。但面對潛力巨大的國內遊艇市場,國產遊艇企業特別是以中小型遊艇為主的企業,該如何提升國產遊艇的競爭力?又該如何抓住貿易戰帶來的機遇呢?我們拭目以待!
❷ 中美貿易戰,會有哪些影響
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當局有沒有具體而細致的分析判斷,不得而知,但社會各界回莫衷一是:答
原央行行長——曾經的人民幣先生周小川表示,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不大,主要是信心遭受了重大打擊。最近,清華大學魏傑教授也談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他認為關鍵是保持住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和維持人民幣匯率的基本穩定。
市場讀出了他的潛台詞: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他的結論是不可能成立的。因為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需要跟隨美國而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但緊縮的貨幣政策會對國民經濟增長造成嚴重影響,在中國經濟持續下行的形勢下實施緊縮貨幣政策代價更大,今年以來連續兩次定向降准也表明貨幣適當寬松已經成事實。美元緊縮政策全球收水,中國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拉大與美元匯率的差距,通過外匯管制而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也不過是短期之舉。
❸ 貿易戰中美和談,貿易戰對中國經濟產生了哪些影響
貿易戰對中國來說,一方面暫時影響了中國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促進了中國高新技術的發展。
所以說這次中美貿易戰對中國來說就是一把雙刃劍,看中國的政府如何帶領大家來面對,如果應對得當,將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
❹ 中美貿易戰對美國有哪些影響
在貿易問題上,美國執意要和中國較勁。意識到會將本國農民送上貿易戰前線當「炮灰」的美國總統特朗普,本以為開幾張「空頭支票」,就能彌補貿易戰在美國造成的「傷害」。
然而,特朗普想得太簡單了。
據調查報告顯示,如果中國在貿易戰上火力全開的話,遭殃的不僅僅是美國農民,全美有2742個縣會被打成「篩子」,其40個產業的就業率都將遭殃。
更慘的是,由於此次受影響的縣遍布全美,而所謂「國際貿易戰」實則牽動美國本土經濟鏈,中國的「貿易槍口」不會區分美國政治「紅藍」派別,打傷美國經濟的同時,也可能會扭轉美國目前的政治局面。
這樣造成的結果非常諷刺。特朗普大肆渲染貿易戰之際,恰逢特朗普支持率節節攀升(截止4月4日至51%),而眼下離美國2018年的中期選舉只有7個月。而布魯金斯給出的分析是給「捷報頻傳」的特朗普頭上澆冷水——如果繼續貿易戰,美國總統不僅盼不到「藍轉紅」的奇跡,甚至可能保不住那些「深紅票倉」。
而這樣的分析結果也讓美國國會膽寒。在觀察者網此前的報道中,美國很多主流媒體對這次中期選舉後,「共和黨能繼續保持國會內優勢」表示悲觀。如今不管如何計算,「深紅縣」依然是「最受傷」的地區。對此,布魯金斯學會總結道,「中方的貿易施壓下,美國目前的政治局面可能會遭到扭轉。」
布魯金斯學會創建於1927年,是美國著名的公眾政策研究機構。作為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智庫,其足跡遍布美國自上世紀初以來各個時代的重要經濟、政治變革。該機構也曾被《外交政策》評為全球第一智庫、對公共政策辯論最有影響的智庫。
❺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經濟有什麼影響
肯定是負面影響。
1、發生戰爭的結果,是誰獲利了,二戰結果已經告訴你了。貿易戰也不例外。
2、現在這個貿易戰,只是新聞的宣傳,也沒正式開始了,都開始坐下來了——談判。
所以說,對中國經濟影響是負面的,對美國也是如此。
❻ 中美貿易戰持續一年來對世界的影響有哪些
中國和美國是世界上兩個最大的經濟體,其實兩個國家在經濟上一直有一些小摩擦,只是一直沒有拿到檯面上說而已。中美貿易戰,是國家實力的競爭,這不再是軍事實力的競爭,而是我們對世界影響力的競爭,當中國對美國的產品競爭激烈時,我們會將注意力更多的轉向其他國家,可以進其他國家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他們的生活質量。
❼ 中國和美國貿易戰對中國有什麼影響
中美貿易戰對中國影響(節選自搜狐網:國際在線)
中美貿易戰一旦出現,短期內難免會給中國經濟增長和勞動市場穩定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
金融業:A 股承壓 避險利好。直接投資方面,過去十年美國對華的直接投資比重巨大中美貿易戰爆發估計難以找到美國市場的替代市場。美國在化工 ( 含塑料橡膠 ) 、機械、有色金屬與非金屬礦製品、電氣設備、家電、鋼鐵及紡織服裝 ( 含鞋類與皮革製品 ) 等領域開打貿易戰,除了會給相關板塊帶來利空外,還會對中國的整個股票市場產生顯著影響。
農業:從中國反制行動中受益。中國擬對美進口產品加征關稅清單中,暫定包含 7 類、128 個稅項產品。其中豬肉產品關稅大幅提高,不僅讓股市的豬肉概念板塊大漲,對於經營生豬養殖的企業來說,也是實在的利好消息。此外,部分水果種植戶,也將從關稅提高中受益。
傢具行業:產出規模或下降 15%。如果美國徵收 45% 關稅,對美國的出口或將大多甚至全部停止。其中傢具行業受影響最嚴重,產出規模下降 15%,另外三個行業產出降幅也將超過 5%。
高新產業:將受到一定的沖擊。中國對美國在技術進口以及融資上也有一定依賴。知識產權之爭,技術密集型行業受影響最為嚴重。中國進口的許多高科技產品,關鍵技術只有美國持有,一旦美國停止此類核心技術的對華出口,可能會對中國的產業供應鏈產生沖擊。近年來我國的高新技術進一步發展,在高壓輸電、高鐵、可替代能源汽車和超級計算等領域都處於優勢地位。但就我國的高新技術產業而言,在現階段還需要廣闊的海外市場,如果此次中美貿易戰進一步發酵,我國的高新技術行業將受到一定的沖擊和影響。
其他企業:隨之而來的貿易戰又再次讓鋼鐵行業陷入復雜的局面。化工企業受損程度稍次,且對政策的敏感度在出口行業中也不及電子產業。相對紡織類和農產品的出口,紙製品的出口相對不利,但由於行業敏感度較低,所用負面影響有限。各大紙製品企業或需調整政策或需轉型來應對難關。服裝企業的出口前景較為嚴峻但對長遠發展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貿易戰對軍工企業的利好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對貿易博弈或外交關系的悲觀預測上,但不可否認貿易上的沖突升級會為軍工企業帶來商機。新能源被看好的情況像是對貿易戰壓力下激發出的 " 智造升級 " 的樂觀預測,且涉及范圍較廣
❽ 中美貿易戰會對國內有什麼影響
影響如下:
第一,直接的影響,可能帶來物價上漲風險,當外匯儲備的減少,專原油、糧食價格啟屬動,形成輸入型通脹,老百姓生活成本將會不同程度地增加。例如中國進口美國的大豆因為稅率調整而漲價,那麼以豆油為主的食品;以豆餅為飼料的豬牛羊雞鴨鵝肉價格肯定有一定程度上漲。
第二,可能造成工薪階層實際收入下降和失業風險,因為美國強征高額關稅,出口企業為了保持價格競爭優勢,必須大幅降低生產、物流、銷售各環節成本,企業員工收入有下降風險,有可能減產或倒閉,造成員工失業風險。
第三,可能造成老百姓消費水平降低,可能我們的房貸、車貸都會受到影響,整個社會的消費也會受到影響,還有可能會造成人民幣貶值,使老百姓的錢袋子在購買進口商品和服務時面臨直接縮水。
但是我們中國,中國的老百姓也是不挑事,不怕事,美國執意要打,那我們就奉陪到底!我們中國人歷史上經受多少欺凌,還是堅強的站起來了,啟是一個貿易戰就屈服的。
❾ 中美貿易戰對雙方的影響,對區域經濟的影響,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急!
不會有巨大的波動,波動一般會體現在當日或者前後幾日的股市上,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內各國都會想容各種方法來應對危機,而不會做出有損經濟的舉動。而應對危機方面 各國都會採取一些措施來注意人們在經濟上的注意力,轉移的的方向可能在某些政治方面,會見達賴會引起美國民眾的注意力來關注這件事。而且這也是必要的,在以中美合作的大局下,搞些小動作,搞些摩擦也是應該的,而這些並不會引起經濟方面的大波動,反而有時會促進經濟的發展,轉移的民眾的注意力,政府在某些方面可以採取一些大的動作而不會太引起民眾的注意。這也許會引起我國人民的反感,會造成當時股市的一些下滑,不過過些時候就會恢復正常。達賴訪美只是美國遏制中國崛起的一個小動作,不會引起太多變動,最多體現在外交部的抗議,網民憤青的一些謾罵而已,不會在經濟方面採取措施的。一個小小的屁達賴哪有那麼大的能量會對中國經濟造成影響,美售台武器,外交部也就放個屁,抗議抗議了事。一句話,該幹啥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