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統計局是如何分析雄安新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推動作用的呢
4月17日,據中新網報道,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17日表示,雄安新區設回立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有巨答大推動作用,拓展了區域發展的空間,下一步,雄安新區建設將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對各個行業、各個地區,包括人才都會產生強勁需求,為很多市場主體提供了許多創業幹事機會。
他進一步指出,下一步,隨著規劃的出台,雄安新區的建設將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對各個行業、各個地區,包括人才都會產生強勁的需求,為很多市場主體提供了許多創業幹事的機會。
B. 雄安經濟特區還是雄安政治特區,雄安和深圳浦東一樣,雄安和其他新區有什麼不同點
雄安新區與深圳特區、浦東新區的區別:
雄安新區與深圳特區和浦東新區均承擔著改革開放的歷史使命。深圳特區的設立,主要是為了吸引外資和擴大對外開放;浦東新區的設立則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並著力推進金融發展。雄安新區在改革開放中的角色盡管尚未明確,但從其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定位來看,有助於緩解政治資源與經濟資源的盤根交錯,降低尋租的空間,減少紛雜的利益集團帶來的改革阻力。從這個角度而言,雄安新區代表的是更為深層次的改革,也是難度相對更高的改革。這也與我國改革進入深水區的背景是一致的。同時,雄安新區還承擔著探索新型城鎮化及創新轉型的使命。
雄安新區的資源稟賦與深圳特區及浦東新區存在顯著區別。在區位優勢上,深圳特區主要依賴於毗鄰香港的地理優勢,承接港台等地的產業轉移和資本流入;而浦東新區則依賴於長三角的經濟腹地以及交通樞紐的地理優勢;雄安新區則主要憑借其臨近首都的地理優勢,主要依賴於政治資源的再分配。表現在資金來源上,深圳和浦東均更大程度上依賴於外資的流入,而雄安新區則主要依賴國內資金的再配置,吸收國內的富餘儲蓄和產能。
雄安新區是京津冀戰略的點睛之筆,承擔著打造國內第三增長極的使命。目前,長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是國內經濟的兩大增長極。深圳特區是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通過其自身輻射作用極大地帶動了珠三角的經濟發展;而浦東新區則是長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對於長三角的經濟發展也具有極強的輻射能力。而作為國內三大都市圈之一的京津冀地區,整體發展極不均衡,北京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較弱。雄安新區的設立有助於實現區域資源的均衡配置,並發揮其自身的輻射帶動作用,真正將京津冀都市圈打造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三極。
雄安新區的意義:
設立雄安新區,是黨中央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對於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以促進北部地區的區域和經濟發展,並彌合首都與周圍的工業農村地區的經濟差距。 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C. 請問河北新區雄安的經濟影響
各是各的事,不要混為一談;雄安新區的設立,從長遠來看,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長期的利好消息和動力。
D. 從經濟文化政治來講,建立熊安新區的意義
從網上看到了一些:
1.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雄安新區
(1)科學的宏觀調控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發揮國家集中人力、物力、財力辦大事的優勢。設立雄安新區,調整優化京津冀經濟布局和空間結構,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這一特徵。
(2)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統籌兼顧作為根本方法。設立雄安新區,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全面分析「大城市」病所帶來的各種弊端,統籌京津冀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各方面利益關系,探索人口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而作出的重大決斷。
(3) 設立雄安新區,緩解人口密集模式,有利於加快轉變京津冀地區經濟發展方式,培育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有利於推動京津冀地區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京津冀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4)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把推動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協同發展作為一體化戰略的第一要義,設立雄安新區,對於調整優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間結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5)貫徹落實科學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設立雄安新區,有利於疏解北京非首付功能,改善京津冀地區的人口分布結構。更好地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發展取得新成效。
E. 雄安高鐵直通香港,對雄安新區發展有何意義
雄安直通香港的高鐵,只是雄安路網的一部分,它和其它高鐵線路一起,加強了雄安新區與外界的聯系。雄安處在整個路網的核心。
單就雄安直通香港這條高鐵線路來說,為雄安新區發展所帶來的發展也是非常巨大的。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高鐵的開通誠然會帶來很多利好和機會,但是,也不能太過指望一條高鐵線就可以帶來一個區域的經濟崛起。經濟崛起的背後,有太多復雜的因素,比如天時地利人和、比如歷史機遇、比如國際大環境,所以期待可以有,但不要過度拔高。
F. 政策下達雄安崛起,雄安新區到底"雄"在哪
雄安新區千年大計到底「雄」在哪?它將會給中國經濟帶來怎樣的變化?又會對世界經濟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01.雄安新區為什麼比深圳、浦東新區發展速度更快、空間更大?
雄安新區規劃建設以特定區域為起步區先行開發,起步區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發展區面積約200平方公里,遠期控制區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
這個數據不比較不知道,一比較其空間就出來了。深圳特區,面積1991.64平方公里,人口1138萬,1980年成立從0起步,37年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浦東新區,面積1210平方公里,人口547.5萬,1992年獲批,至今25年發展到今天這個樣子。未來,雄安新區目標是控制2000平方公里,可見在經濟規模上將以趕上深圳為目標。
我們都知道,中國改革開放有「深圳速度」,浦東在獲批後發展也非常迅速,但金霸認為,就發展速度而言,雄安新區將會比深圳、浦東都更快。這個判斷主要基於三方面因素:
一、發展起點不同。
雄安新區起步發展的經濟基礎遠非1980年和1992年可比,1980年中國GDP 4588億,廣東省GDP250億,深圳市1979年GDP1.79億;1992年,中國GDP2.7萬億,上海GDP1114億;2017年中國GDP 將逼近70萬億,河北、北京、天津三地GDP加在一起超過7萬億,雄安新區包含的三個縣GDP現在也接近200億,所以它們發展起點完全不一個概念。
二、依託人口基數不同。
1980年時的深圳是個小漁村,根本沒啥人,依託的主要是廣東省的5200萬人口;1990年時的上海戶籍人口加上流動人口也就是1400萬左右;但是,雄安新區依託的7400萬,北京市2172.9萬,天津市1562萬,更別說周邊還有一個人口超過1億的河南省了。所以,從人口基數上來說,雄安新區的起點也比前兩者高得多得多。
三、人才規模不同。
發展靠什麼?歸根結底靠人才!現在中國每年畢業大學生六七百萬,這都不是1980年代和1990年代深圳和浦東新區時可比的。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雄安新區只要在政策上處理好,全國將會有大量青年人才湧向雄安新區。
02.雄安新區千年大計到底「雄」在哪?
毫無疑問,這是國家的一個戰略性決策,其意義之重大。在金霸看來,其意義有五重:
一、疏散北京非首都功能區。
北京,作為中國首都,大城市病非常嚴重。由於機會多、發展空間大,雖然入北京戶口難,但依然有大量人口湧入北京,2173萬(截止到2016年)的總人口,其中流動人口八九百萬。北京是如此擁擠,如果不進行調整,大城市病將會越來越嚴重,長期看將會影響經濟和社會文明的發展。
基於這樣的大背景,北京需要將北京的一些非首都功能逐漸向外疏散,開發出人口聚集的經濟發展新模式。事實上,之前天津已經承接了一部分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但一個天津遠遠不夠,於是國家開始決策京津冀一體化。也就說,北京准備把一些非首都的人口、資源疏散到河北與北京相鄰的地區。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北京已經太過擁擠,事實上已經是發展空間不夠了,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進行空間拓展,可持續發展就會受到影響。現在,向河北疏散,那麼北京釋放出來的一些點作為種子,就能帶動河北整個面,從而形成以首都為中心的經濟增長面。
二、加速推進我國產業轉型升級和供給側改革。
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曾形容「全球鋼鐵產量排名,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這一說法不是段子,而是事實。這個事實說明三點:
一是說明中國在世界煉鋼業扮演者最重要角色;二是說明中國某些產業有些過剩;三是中國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中國必須進行供給側改革。
設立雄安新區,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直接轉入雄安新區,這意味著河北獲得了一個高端經濟增長點。想想看,如此已調整,是不是經濟結構轉型、產業升級及供給側改革都會得到改善?北京給河北帶來的創新能力,將加速河北經濟的轉型升級。河北經濟的轉型升級,又會帶動全國經濟的轉型升級,真是一舉多得。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河北有了這一政策,以後發展經濟可以橫著走了!
三、調整中國區域經濟結構。
追溯中國歷史,會發現這樣一個規律,首都在北方時國家一般就強盛,首都在南方時國家就疲弱。在雅蕊看來,這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兩方面:
1、中國歷代北方都被游牧民族騷擾,為了防游牧民族,從秦朝開始修長城一直修到清朝。在這樣的背景下,敢將首都設在北方的朝代,一定是朝廷擁有強大的能力從而壓制了北方游牧民族。而且,首都設在北方,天子守邊,國家會更加警惕,更加重視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相適應,就不會出現「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荒唐局面。
2、歷史上,北方以平原農耕為主,南方非農耕產業及商業更為發達,北方失土則無家難以生存,南方此地不養人自有養人處,換個地方憑手藝、憑生意活得很好,而且相比北方經常遭受游牧民族騷擾,南方則相對好很多,所以相對來說南方在經濟上往往優於北方,但在國家的憂患意識上弱於北方。
然而,對中國來說,首都在北方當北方經濟繁榮時則國家穩定昌盛,反之若北方經濟弱,則往往國家也相對較弱。所以,對中國來說,發展北方、內陸經濟是中國強國的方向。
對中國來說,發展東南沿海經濟只是改革開放頭30年中國從海上與西方國家經濟對接的階段性發展必須,但絕非全部。中國真的進入以自己為主的戰略謀局,是從西部大開發開始的,而「一帶一路」戰略是由內部的西部大開發向開始國際化邁進。但是,不得不說,相比東、南兩個方向,中國西、北兩個方向在經濟上要弱很多。由此,我們國家要想發展壯大,就務必要發展西和北兩個方向的經濟。
北面,當然以首都北京經濟最為發達,那麼以北京為中心勾勒一個京津冀並擴展到環渤海經濟圈,那麼中國北方的經濟發展就會迎來新的大改觀。想想看,當中國經濟不再是南重北輕,東重西輕,而是整體處於平衡狀態,那中國整體經濟該多發達、綜合實力該多強?
所以,雄安新區對中國當前的戰略意義還在於,通過成立雄安新區進一步提升北方在中國宏觀經濟發展中的比重,可以大大拓展中國的發展空間和提升中國的國家安全水平。
由此,金霸認為,這次雄安新區的成立,將會對中國長期區域經濟不平衡問題產生重大影響,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四、形成以北京為中心的「一帶一路」戰略心臟,勾勒以中國為核心動力的世界經濟發展中心。
上圖是「一帶一路」的示意圖,這張示意圖現在看是很不完整的,這是受過去歷史的限制。今天的「一帶一路」示意圖應該還包括:
1、陸路由西安向中國國中東部、北部、南部拓展,將整個中國都連接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
2、「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應該從渤海開始,可以向南過南海還進入印度洋從而連接中東、非洲和歐洲,可以向東進入太平洋,未來和可以向北進入北冰洋。
而一旦雄安新區發展起來,那就與北京、天津形成了鐵三角,這鐵三角的會對地區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將會產生對「一帶一路」的經濟發展帶來很強的動力。
五、勾勒中國城市群發展藍本。
中國人多,雖然地大物博但適合居住的地方少,耕地面積更少。在這種情況下,中國要想發展得好,務必要向城市群發展,城市群之間要形成互惠互利的產業互補,如此才能解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雄安新區一旦建成,未來其實就是一個新城市,從地圖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一旦雄安新區發展起來,那麼雄安新區、北京和天津就形成了經濟發展的「鐵三角」。如此發展起來有很強的示範作用,這會推動各地效仿夠了屬於自己的城市群。
中國一旦向城市群發展,農業快速實現規模化生產,城市群發展帶來的發展機遇,都將推動中國經濟大發展。所以,未來雄安新區會對全國各地的城市群減少將有很強的示範效應,這會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中國現在GDP已經佔世界經濟GDP增長的三分之一強,若中國再通過上述改革把中國宏觀經濟的潛力激活,那必然會對世界經濟產生巨大的吸引力,也必然會產生重大影響。更早與中國發展合作的國家,到時候會收獲巨大紅利。
筆者認為,中國正在復興,中國的這些重大動作將會不斷改變中國,也會改變世界,而我們就生在這個時代。現階段,擼起袖子拚命干,你一定能取得優秀的成績!!!
縱觀世界經濟研究,再論中國經濟,笑看百態人生。筆者喜歡研究國際局勢和熱點事件,對現貨原油(瀝青)、天然氣、金銀銅等大宗商品及外匯、期貨有深入的研究。投資就是和自己博弈,重要的是你有什麼心態,冷靜面對市場的漲跌,切勿急功近利!佛渡有緣人,無緣亦慈悲。我亦凡胎,只帶有心人。
G. 雄安新區未來的經濟發展會怎麼走向
主方向是協助北京完成政治中心規劃,全面接替北京經濟金融和教育市場,逐步形成背靠北京的副都
H. 徐水經濟開發區距離雄安新區有多遠
徐水經濟開發區到雄安新區的大致距離為30公里,這基本是到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距離。離著還是挺近的,後期受雄安新區產業輻射的影響,在雄安周邊的縣區產業發展方面有比較強的競爭力。
I. 我是雄安新區的本地人,現在塑料快不讓幹了,要失業了,又沒有文化,
唉,好懷念以前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