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宋時期,南方方經濟發展有何變化
南宋時期,北方地區處於少數民族政權統治下,宋朝的統治中心南移,因此朝廷重視商業特別是對外貿易的發展以增加財政收入,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南方商業繁榮的表現:
①南方商業都市的發展,並且南方商業都市水平在南宋以後超過了北方。
②海外貿易的發展。宋代中國海外貿易興盛,以廣州和泉州為重要商港,海外貿易的范圍廣,在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③貨幣制度的變化。紙幣的出現順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推動了商業的發展。
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
第一,經濟因素。自唐朝晚期以來,大量中原地區人口南遷,既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生產經驗,也增加了南方的勞動力,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第二,自然因素。宋代氣候條件變化,使南方更適宜農業發展。同時,由於北方經濟開發較早,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破壞較為嚴重,而南方經過三國時期以來的經濟開發,為經濟發展打下一定基礎,自然環境保持較好,從而為南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條件。
第三,政治因素。自唐未以來,北方戰亂頻繁,而南方相對安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社會環境。兩宋時期,中原人民反對北方少數民族貴族掠奪的斗爭阻止了北方少數民族貴族的南下,使南方免遭戰禍。同時,統治者重視經濟的發展,採取一些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促進了南方經濟的發展。
2. 材料五反映出南宋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什麼特點
⑴綜合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麼認識?
(2)材料五反映出南宋經濟的發展出現了什麼新特點?這一特點與材料一、二、四所反映的內容有什麼內在聯系?
⑶這種現象是何時開始,何時結束?
答:⑴南方經濟發展超過北方,經濟重心南移
⑵宋代海外貿易興盛,政府鼓勵海外貿易,並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為海外貿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⑶唐朝中後期開始,到南宋完成。
3. 宋朝的經濟發展狀況
宋朝的經濟繁榮程度可謂前所未有,農業、印刷業、造紙業、絲織業、制瓷業均有重大發展。
航海業、造船業成績突出,海外貿易發達,和南太平洋、中東、非洲、歐洲等地區50多個國家通商。宋代對南方大規模的開發,促成經濟中心南移。
(3)南宋經濟發展特點擴展閱讀: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達到了封建社會的巔峰。
北宋時期,農業生產技術以及推廣有很大的發展。
在北宋的墓葬中,往往發現成組的鐵制農具,如犁、耬、耙、鋤、鐮等,其中耙、鋤等中耕農具較多,表明了農民對精耕細作的重視和耕作程序的增多。北宋農民還很注意積肥和施肥。他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認識到,土壤的性質不同,應施用不同的糞肥。
所謂「用糞如用葯」。當時對作物栽種的深淺疏密與產量高低的關系,也有所認識。禾譜、農器譜、農書、蠶書等農業生產知識的專著,紛紛出現,反映了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
北宋時期,手工業生產有很大進步。當時,各種手工業作坊的規模和內部分工的細密程度,都超越前代。生產技術發展顯著,產品的種類、數量、質量大為增加和改進。
紡織水平的提高北宋紡織業仍以絲織業佔主要地位。北宋時,絲織業逐漸形成江浙和四川兩個中心。
北宋時期還產生了中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北宋建立後,四川地區長期使用鐵錢,因鐵錢重,攜帶不方便,公元10世紀末葉,成都市場上遂出現所謂「交子鋪」,發行紙幣「交子」,代替鐵錢流通。
4. 南宋社會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
1紙幣出現並廣泛流通
2商業活動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
3城市經濟職能大大加強
4商品經濟快速發展
5. 南宋時南方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1、南方本身就有發展農耕經濟的有事基礎,土地肥沃,水熱充足。
2、自東晉以來,南方一直少有戰亂,社會相對穩定,大量的北方移民,如西晉末年的永嘉之亂和北宋末年的靖康之亂,嚴重摧殘了北方的經濟,大量人口南下,帶來了先進的生產方式,促進了南方科技的發展。
3、隋代大運河的開通,使得南方的物資可以暢通地運送到北方,宋代無論是北宋還是南宋都十分依仗南方的糧食供應,政策上也有支持,南方的稅賦政策也相對寬松,這樣也進一步刺激了南方農業的發展。
4、南宋時期,為了緩解國家財政收入危機,開海通商,泉州,蘇州等沿海城市就是在這時馳名海外,成為當時最大的港口,南方商品經濟也十分繁榮。
5、此外,北宋時期,北方一直是與契丹、女真政權對峙的前沿,也是當時朝廷認為的軍事緩沖地帶,可以想像,這里也不會受到政府的過多經濟上的重視,再加上南方此時已然是經濟中心,當然不去刻意經營北方的想法也就不難理解了。
總之,南方有著優越的自身條件,社會相對穩定、開放,人口與技術的優勢,政府政策的支持,造就了南方農耕經濟和商品經濟的雙繁榮。
6. 3.南宋經濟的發展包括哪些方面
南宋雖偏安於秦嶺、淮河以南,卻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文化昌盛,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王朝。經濟發展包括:
1紙幣出現並廣泛流通
2商業活動突破時間與空間限制
3城市經濟職能大大加強
4商品經濟快速發展
7. 宋代城市發展特點
宋代社會生產力飛速發展,社會經濟繁榮昌盛,使宋代時期的城市出現了許多新特點:第一,城市商品經濟快速發展,經濟職能出現多樣化,有工商型城市、商業型城市和手工業型城市等三種類型。第二,農村商品經濟發達,「草市」逐步演化為商業性集鎮。宋代「草市」向集鎮的發展過程,大體上經歷草市大量涌現、草市向商業集鎮演變和商業集鎮向手工業專業鎮轉化三個階段。第三,海外貿易空前發達,港口城市大量出現,促進了雙邊貿易的發展,加速了貿易口岸城市的發展。
宋代是在經歷了大約200餘年的天災、戰亂之後的虛弱社會基礎之上建立起來的政權。政治上是一個新興的政權,經濟上尚需百廢待興,文化上也有待恢復和重建。在有宋一代,盡管國力遠不及唐代,但就社會經濟發展而言還是有了顯著的進步。在農業方面,主要表現在生產技術的提高、耕地面積擴大和農業人口的增加上。在手工業方面,也較隋唐發達,主要表現在礦冶、陶器、造船、兵器、紡織、造紙、制鹽、製糖等手工業門類的不斷擴大,以及分工更加細密。正是由於宋朝社會生產力的飛速發展,社會經濟的繁榮昌盛,宋朝時期的城市才在前代城市的基礎上得到了進一步發展,並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致使宋朝時期成為我國城市發展的又一個十分重要的歷史時期。本文擬從社會經濟的角度對宋朝時期城市發展的基本特點作一探討,不當之處,請專家學者指正。
一、城市商品經濟快速發展,經濟職能出現了多樣化
在宋代,由於社會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城市的經濟職能有了進一步加強。在城市建設上,那種傳統的坊里制度逐漸被打破,出現了臨街設店的景象;而在商品流通上,產生並逐漸推廣了「交子」(紙幣),「交子」的出現與應用進一步推動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在賦稅制度上,也開始徵收商稅,據《宋史》卷85~90《地理志》記載,宋朝時期全國著名的經濟都會總數不下四、五十處,僅徵收商稅在10萬貫以上的就有42個城市。由此可見,這一時期許多以政治職能為主的城市已逐步演變為政治、經濟職能並重的城市,城市類型開始多樣化。從經濟角度看,宋朝時期的經濟性城市類型大體上可以分為工商型城市、商業型城市和手工業型城市等三種類型。
1、工商型城市
這種類型的城市通常出現在農業生產和商品生產都比較發達的地區,它們既可以利用周圍農村提供的原料發展手工業生產,又可以吸收周圍鄉村集市的商品和自身生產和商品來發展商業貿易。例如,成都在北宋時期,既是成都府治,又是歷代全國的紡織生產基地,是西南地區重要的工商業都會。當時,蜀錦乃為全國著名的絲織品,有「羅、紈、錦、綺等物甲天下」之稱。[1] 蜀錦的產量也相當可觀,僅北宋中央政府每年就從四川地區采購「上供綾錦鹿胎萬二千匹」。[2]在南宋時,國都臨安(今杭州)、婺州(今江西金華市)、平州(今蘇州市)、鎮江、常州、湖州等地已成為當時全國最主要的絲織業中心。尤其是平州,既是府治所在,又是全國紡織生產基地和商品交換中心,成為江南地區工商業都十分繁榮的都會。[3]
2、商業型城市
這種類型的城市通常出現在水陸交通都比較發達的地區,即交通樞紐地區,主要是由於貨物中轉和商業貿易比較發達而形成。隨著大運河的疏浚,在大運河沿岸,一些較大的政治中心城市如臨安、汴京(今開封)等一躍成為全國的重要商業城市,其規模之大,人口之眾,商業之繁華,在當時是其它城市望其項背的。據《汴都賦》記載:當時的汴京是「竭五都之鑲富,備九州之貨賄」。據周寶珠研究,在北宋元豐年間,東京(即汴京,今開封)的工商業者及其他服務行業共約有15000多戶。[4] 唐朝時期的坊、市制度已被打破,工商業者臨街開店,大小商號鱗次櫛比。主要商業區,終日車馬雜沓,交易繁忙。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開封城中汴河沿岸商業繁榮的真實寫照。這些商業區除白天營業外,還有夜市、曉市。另外,開封城中還有相國寺、鼓扇百索市、巷陌雜市、乞巧市等定期交易市場,其交易規模也很大。[5]長江沿岸交通發達地區也出現了許多商業性城市,如京口(今江蘇鎮江市)、蕪州、江州蘄口、鄂州、荊州等,其中鄂州尤盛,其商業影響范圍東及於海,西至於川,南抵珠江,北達淮水,「蓋川、廣、襄、淮、浙貿遷之會」[6],「市邑雄富,列市繁錯」。[7] 真州(今江蘇儀征市),在北宋時也已替代了隋唐時期的揚州的地位,成為兩淮、江浙諸路貨物的集散地。[8]
3、手工業型城市
這種類型的城市,與隋唐時期的手工業城市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它的起源既不是政治中心,也不是交通樞紐,它主要是依賴於手工業或礦業而形成發展起來的。這主要是宋朝時期在紡織、陶瓷、造紙、印刷、造船、兵器、冶金、制鹽等的生產規模、品種、數量和技術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進步,使手工業型城市排除了原有政治方面的因素而獨立發展起來。這一時期造紙技術已進入了相當成熟的時期,因而都城開封、浙江杭州、福建建陽、江西婺州、四川成都和眉山等都發展成為印刷業的中心,而吳江府的粉箋、溫州的蠲紙、台州黃岩玉版紙、杭州的藤紙、紹興府的竹紙、宣州的宣紙等,在當時也都是非常著名的紙製品。從紡織業來看,有蜀錦、定州的刻絲、婺州的花羅、東陽的花羅、潤州的花羅、青州與邵州的隔織、撫州連花紗、越州的壽陵和綿州的巴西紗子、亳州的輕紗、明州象山女兒布、平江府崑山葯班布等。從制瓷業來看,窯址遍及全國,非常發達。其中定州的白瓷、汝州的青瓷、耀州的青白瓷、景德鎮的影青瓷等都相當著名。[9] 由此可見,手工業型城市在宋代是相當發達的。
二、農村商品經濟發達,「草市」逐步演化為商業性集鎮
商業性集鎮繁榮,是宋代社會經濟發展的另一大特色。這種特色的標志就是「草市」的大量涌現,並逐漸演化成商業性集鎮。「草市」是由農村交換剩餘產品而形成的定期集市演變而來。正如《中國古代史》所評價的那樣:「在城市的周圍及廣大鄉村中形成了許多定期的貿易集市,北方稱集,南方稱墟,江淮地區稱草市,統稱之為坊場。這些坊場是連接城市和鄉村,鄉村和鄉村之間經濟聯系的紐帶,得以使農民自用自食之外的農副產品轉化為商品,與市場發生日益密切的關系。」[10]縱觀枕宋朝「草市」向集鎮的發展過程,大體上可以把其分為草市大量涌現、草市向商業集鎮演變和商業集鎮向手工業專業鎮轉化三個階段。
1、草市的大量涌現
草市始見於南北朝,隋唐時期已有了初步發展。[11]至唐末,在某些商業繁榮的城市開始出現夜市及附城草市,農村中定期的小市也越來越多。此類草市,根據各地經濟發展水平與交通狀況,各有不同的集期,如二日一集、三日一集、五日一集、六日一集、乃至十日一集等。[12] 到了北宋,由於城市建設徹底沖破了坊、市之間的界線,商店可以隨處開設,從而導致了城市內部集市的產生。與此同時,許多城市由於規模的擴大,限於城垣以內的范圍已不夠使用,商業區域不斷向外擴展,與農村中的草市相呼應,從而加快了草市的大量興起。[13]
2、草市向商業集鎮演變
隨著草市的進一步發展和大量興起,使一些大的農村集市成為附近地區的集散中心和城鄉交流的聯結點,從而演變為市鎮。在早期,我國的市和鎮之間是有著比較嚴格的界線的。據《吳江縣志》卷4《鎮市村》記載:「有商賈貿易者謂之市,設官防者謂之鎮」。可見,「市」僅具有經濟職能,「鎮」則是鎮守地方,具有軍事、行政的職能。但是,到了北宋時期,這些市鎮的性質開始發生了變化,純粹以貿易為特徵的鎮市大量涌現,「諸鎮監官,掌警邏盜竊及煙火之禁,兼征稅榷酤」。[14]於是,在縣和草市之間也就有了鎮的建置。鎮的出現又加快了商業性集鎮的發展。這樣,市和鎮之間的區分標准也發生了本質的變化,「以商況較盛者為鎮,次者為市」[15] 。據樊樹志研究,北宋時代,黃河流域的市鎮發展佔有明顯的優勢,四京尤為突出,東京開封府有31鎮,西京河南府有22鎮,北京大名府有20鎮,南京應天府有13鎮。而同時代的江南地區相對較少,蘇州有4鎮,秀州有4鎮,杭州有12鎮,湖州有6鎮。南宋時代,隨著江南經濟的飛速發展,江南地區的市鎮異軍突起。臨安府增至28市鎮,嘉興府達15市鎮,蘇州達19市鎮。可見,經有宋一代,草市不僅發展成集鎮,而且數量增加也相當迅速。
3、商業集鎮向手工業專業城鎮轉化
在宋代,各地市鎮盡管商業貿易職能較強,但各行各業的生產活動,即手工業生產活動也非常活躍,也是市鎮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據《宋會要
8. 南宋發展經濟的原因
1,宋金和議達成來之後,創造了源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這是經濟發展的基礎。
2,南方的進一步開發,加之後來全國經濟重心的南移,這南宋的發展,帶來了歷史的大趨勢。
3,宋朝的「重文輕武」,在一定條件下,提高了科學水平,利於經濟的發展。
4,良好的自然環境。利於農業的發展,農業是基礎;交通的便利,水運發達,運河;靠近海邊,便於發展海外貿易。
5,路上絲綢之路的不暢,使得海上貿易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一點拙見,希望對你有幫助。
9. 南宋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方面的舉措
政治:
南宋時期是加強中央集權、「干強枝弱」的時期。南宋繼承了北宋「強干弱枝」政策,在中央地方權力、官僚機構、司法、軍權等方面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系列措施,為維護國家內部統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國內環境。從用人制度上看,南宋是所謂「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時代。
經濟:
南宋時候,水田增加,產量進一步提高。太湖流域的蘇州、湖州等地,稻米產量很大,當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棉花的種植擴展到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綿紡織業成為產棉區的主要農村副業,有了一套擀、彈、紡、織的棉紡織工具。
思想文化:
南宋是古代中國學術思想和文學藝術的巔峰時期,最明顯的一個標志是新儒學——理學思想的誕生。作為程朱理學集大成者的朱熹,是繼孔孟以來最傑出的儒家學者。南宋時期維持了近百年學派間互爭雄長和欣欣向榮的景象,形成了繼春秋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次「百家爭鳴」的盛況。
(9)南宋經濟發展特點擴展閱讀:
南宋推進了中華民族的大融合。女真、蒙古等少數民族政權深受南宋所代表的先進的政治制度、社會經濟和思想文化的影響,使其從文字到思想、從典章制度到風俗習慣均呈現出漢化趨勢。
南宋的政治制度、禮儀文化、藝術等方面對北方也會有一定的輻射作用。南宋與金國長期對立,南北隔絕,南北文化僅僅通過雙方邊界民間的榷場交易和官方互派使者等狹窄的途徑進行有限的交流。
由於南宋文化整體水平高於北方,故這種交流主要表現為南宋文化對北方文化的輻射,北方的理學、文學和史學等領域都受到了南宋文化的一定影響。
10. 與我國以前的朝代相比,南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徵是什麼出現的原因有哪些
人口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