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經濟開發 > 祖國經濟發展

祖國經濟發展

發布時間:2020-11-24 22:14:21

A. 香港與祖國內地在發展經濟中優勢互補、互惠互利,以下敘述...

【答案】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香港與祖國內地在經濟發展中的優勢互補主要體現在:大陸勞動力充足且廉價,資源豐富;而香港主要表現為資金、技術、人才豐富。所以敘述錯誤的選擇D選項。
考點:祖國內地對香港、澳門經濟繁榮的促進作用。
點評:本題著重體現了經濟發達地區和經濟相對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的優勢互補,香港經濟較大陸發達,所以香港擁有豐富的資金、技術、人才。在大陸地區如果用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比較也可以參照此方法。

B. 祖國的偉大成就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取得的十項偉大成就:
(1)國民經濟保持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現代化建設事業穩步推進,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並不斷完善,各項改革事業取得重大進展;(3)全方位對外開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4)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5)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6)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貫徹;(7)祖國統一大業取得重大進展;(8)國防和軍隊建設邁出新步伐;(9)積極開展全方位外交:(10)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這些成就說明一點,那就是中國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選擇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是正確的選擇。堅持這三個選擇,中國就一定能夠實現現代化的歷史任務,就一定能夠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一定能夠為人類和平進步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在敘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歷史時,我們是分階段來進行的。因為,歷史的發展本來就是分時期、分階段的。每個時期、每個階段都有其客觀的特徵和特點,都有歷史賦予它的主要任務和特定的問題。但是,我們在展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時,是完整地來論述的,而沒有分階段。因為,歷史是不能割裂的,歷史的發展總有其內在的延續性和傳承性。以上列舉的十項成就中的每一項成就,都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都是在「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的指引下,通過不斷地發展來實現的。離開每一歷史階段的不懈努力,要取得如此偉大的成就都是不可能的。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和發展觀。
同樣的道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也離不開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探索和建設所打下的基礎、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中國從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以來,盡管經歷過嚴重的曲折,但是整個說來,還是取得了重大的顯著的成就。在前面,我們列舉了新中國前20年取得的最為突出的成就:(1)初步形成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2)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與文化、醫療、科技事業的發展;(3)國際地位的提高與國際環境的改善。這一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沒有這些成就,不可能有改革開放以來比較寬松的國際環境。

C. 簡要分析香港與祖國內地在經濟發展上的關系拜託各位大神

以前香港是大陸通往外界金貿往來唯一的窗口,50-80年代"一口通商"時期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層一度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1978年大陸改革開放以後,香港"一口通商"黃金期結束,大陸各地經濟的飛速崛起.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香港經濟遭到沉重打擊,其經濟支柱金融業更轉向其南方的競爭對手新加坡.1998-2008年香港經濟雖有所恢複,但已很難再像黃金時期那樣稱雄亞洲.2009年1季度,大陸上海市的經濟總量(GDP)首次趕超香港,成為香港最大的競爭對手,同時還面臨新加坡的繼續追趕.
麻煩採納,謝謝!

D. 祖國的變化

中國經濟,社會地位,國際影響力等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一、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和綜合經濟實力的增強。據統計,1997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已達246.97億元,比1978年增長8.1倍,平均每年遞增11.7%增長.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3.48億元,增長4.7倍,年均遞增8.4%,第二產業增加值101.97億元,增長10.2倍,年均遞增13.0%.其中工業增加值 90.35億元,增長10.4倍,年均遞增13.1%,第三產業增加值81.52億元,增長10.8倍,年均遞增13.3%。

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農村推行了以家庭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責任制的推行,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使農村經濟由單一的農業生產發展為農林牧漁業全面發展,農工建運商服綜合經營的新局面。據統計,1997年全市糧食總產已達283.4萬噸,增長106.7%,年均遞增3.9%,棉花總產3.3萬噸,增長81.3%,年均遞增3.2%,油料總產18.6萬噸,增長23.16倍,年均遞增18.2%.

大力發展畜牧業,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畜牧業是促進農村經濟增長,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革開放以來,廣大農民為滿足城鄉居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的需要,滿足市場,保障供應,大力發展畜牧養殖業成效顯著。據統計,1997年全市大畜牧存欄67.09萬頭,增長108.4%,年均遞增 3.9%,生豬存欄148.77萬頭,增長53.7%,年均遞增2.3%.肉類總產22.79萬噸,增長6.33倍,年均遞增11.1%.其中豬牛羊肉 18.67萬噸.增長5.35倍,年均遞增10.2%。同時山羊存欄和家禽存欄,也有較快的發展,大幅度的增長。

三、工業生產為國民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工業生產經過二十年的改革,挖潛和改造,充分發揮了工業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為全市經濟發展起到了主導作用。據統計,1997年,全市全部工業總產值 326.497億元,增長14.3倍,年均遞增15.0%.在工業總產值中,鄉及鄉以上工業總產值205.48億元,增長10.2倍,年均遞增 13.0%.其中輕工業產值91.38億元,遞增14.3倍,年均遞增15.0%,重工業產值112.3億元,增長21.6倍,年均遞增17.6%.從改革開放二十年全市工業生產的總體情況看,發展是快的,形式是好的。但是,由於受市場、資金和產業結構的影響,使1997年全市工業生產出現前所未有的下滑方面。面對市場,我們必須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要在黨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高舉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偉大旗幟,加快企業改制,搞好企業的改組和組建,要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通過改制,使全市工業企業增強新的活力,煥發新的生機,展現新的面貌,跨入新的世紀。

四、交通運輸郵電業發展迅速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使全市交通運輸郵電業多種經營蓬勃發展。據統計表明,全市旅客周轉量已從1978年的32606萬人公里增加到1997年的140447萬人公里,增長3.31倍,年均遞增8.0%,貨物周轉量已有1978年的11421萬噸公里增加到1997年的 697163萬噸公里,增長60倍,年均遞增24.2%.郵電業務總量46415萬門,增長123.8倍,年遞增28.9%,局用電話交換機總容量 39.07萬門,增長71.4倍,年遞增25.3%.電話機年末擁有量24.74萬部,增長21.7倍,年均遞增17.9%。

五、社會不斷發展,市場更加活躍

市場經濟的建立,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展。物質的豐富,經營方式的靈活多樣,活躍了市場,滿足了不同層次的需要。據統計,1997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已達 83.59億元,增長14.3倍,年均遞增15.4%.按所有制性質劃分:國有經濟25.19億元,增長8.23倍,年均遞增12.4%,集體經濟 16.29億元,增長4.97倍,年均9.9%,其它經濟42.10億元,增長100%。由此可見其他經濟(包括個體、合作和股份等)在三種經濟類型中佔有較大的比重。特別是個體經濟的大量涌現,不僅活躍了,也方便了群眾,為促進全市商品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同時也為下崗職工實現再就業開辟了新的就業門路。

六、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外商投資逐年增多

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是全市對外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據統計,截至1997年底全市進出口總值為11050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9730萬美元,比1990年增長1080倍,年均遞增171.3%,進口總值 1320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6216完美元,比1986年增長344.3倍,年均遞增70.1%.出口創匯2948萬美元,完成銷售收入39億元,實現利稅6億元.其中:入庫稅金2.84億元.對外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不僅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時也是全市經濟發展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七、文教衛生事業穩中求進

文教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使全市教育普及,衛生機構人員增多。據統計,1997年全市小學在校學生達71.79萬人,增長17.1%,年均遞增0.8%,普通中學在校學生28.42萬人,減少3.3%,中等專業在校學生1.27萬人,增長9.58倍,年均遞增13.2%,普通高校在校學生1.45萬人,增長 3.26倍,年均遞增7.9%.衛生機構床位14717張,增長106.4%,年均遞增3.9%,衛生機構人員2.01萬人,遞增1.6倍,年均遞增 5.2%,醫生7003人,增長75.6%,年均遞增3.0%.

八、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多

經濟的發展,推動了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據統計,1997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52.82億元,增長26.51倍,年均遞增19.1%.按經濟類型劃分:國有投資15.42億元,增長27倍,年均遞增19.2%,城鄉個人投資14.35億元,增長15.88倍,年均遞增16.0%。從投資情況來看,二十年來得發展變化是大的發展速度是快的。形式比較樂觀。但是,應該看到每年投資的多少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由於1997年工業生產的下滑,不僅影響了全市經濟的增長,同時也直接影響投資的增長。

九、財政金融是促進全市經濟發展的基礎

財政金融是反映全市經濟效益和促進全市經濟發展的基礎。相互依賴,相互促進。據統計,1997年全市財政收入為11.49億元,增長5.46倍,年均遞增10.3%,財政支出15.11億元,增長10.1倍,年均遞增13.5%.國家銀行各項存款155.91億元,增長63.96倍,年均遞增24.6%,國家銀行貸款143.29億元,增長17.18倍,年均遞增 16.5%,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59.13億元,增長208.4倍,年均遞增32.5%。

十、城鄉居民,城鎮職工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城鄉居民和城鎮職工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據統計,1997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2154元,增長11.24倍,年均遞增14.1%,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721元,增長12.8倍,年均遞增14.8%.城鎮職工人數56.7%萬人,增長82.9%,年均遞增3.2%.城鎮職工工資 5179元,增長7.46倍,年均遞增11.9%。

E. 祖國有哪些發展變化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加,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回到來到我們現實的生活中, 30年來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30年前,當拖拉機第一次駛入農村時,農民群眾還十分好奇。而現如今,傳統的耕作方式正逐漸被轟鳴的拖拉機、收割機等農機所代替,許多農民已不再滿足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傳統生產生活方式,農民買拖拉機或汽車,已不再稀奇。

而現在在城裡,購買轎車已不再是遙遠的夢想,在楓涇的道路上,「大眾」「尼桑」等品牌家用轎車正自由地疾馳,體現出了30年的改革開放使中國公民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

30年前,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四世同堂十平米,五代家人居陋室」,今天,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農民們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樓,城市居民更是從以前的平房轉變成現在的小高層,復式住宅。

人們的居住都向著「更高大,更寬敞,更環保」發展,處處折射出人們住房條件的極大改善,空調、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現代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城市居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縫紉機、黑白電視機、自行車』等『老三件』,如今都已換上了高檔的家庭電器了。

30年前的夏季,人們只能靠搖著蒲扇來解暑,如今也被空調所替代了.30年前,由於家庭收入不高,有限的資金主要是優先考慮吃飯,加上國家長期實行的計劃經濟,生產能力十分有限,普通居民上班、出行只能靠兩條腿,極個別家境較好的才有可能用自行車代步。

如今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大發展、大飛躍,城市基礎道路建設、交通設施大大改善,人們平時上班、出行的工具更是多種多樣,近途有自行車、電動車、摩托車、公交車、私家車,出遠門地上有火車、汽車,天上有飛機,水路有輪船,可隨意挑選組合,使居民時時處處感受到方便快捷。

30年前,人們的娛樂方式非常單一.改革開放後,國家大力提倡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統一,精神文明得到很大發展.影視歌舞、讀書看報、琴棋書畫、花鳥蟲魚、上網沖浪、旅遊遠足、運動健身等這些過去屬於富人的娛樂項目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大大豐富了百姓的業餘生活。

改革開放30年來,隨著國家醫療制度的改革,從建立健全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再到遍及城鄉的衛生服務體系,公共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得到較好的詮釋,「人人享有基本醫療服務」成為可能。

許多居民家庭沒有後顧之憂,不再害怕得病,加之家庭收入和生活條件飛速提高,居民平時從細微之處開始的關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從過去的「大病小治、小病不治」的現象有了較大改變。

三十年努力拚搏,三十年滄桑巨變.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蓬勃發展;改革開放,使人民生活安居樂業.展望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的明天會更好,我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富足。

(5)祖國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中評社香港12月1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中國急劇變化的五年」的社論,指出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前後,中國和外部世界都有一種期盼與懷疑交織的復雜心情。

既有嚮往和憧憬,又有焦慮和不安。在所有世貿成員當中,恐怕只有中國的入世才使得這種矛盾心理顯得格外強烈。

作為國際經濟體系中的「後來者」,中國加入世貿之後卻迅速地後來居上。在短短五年時間里,中國經濟和市場所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不僅使世界為之矚目和震驚,而且還對當今和未來的全球秩序發揮著重要影響。

社論表示,就在入世後的幾年時間里,中國的經濟規模接連超越了多個老牌工業國,包括義大利、加拿大、法國和英國。中國僅居德國、日本和美國之後,其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目標,已不再是遙遠的夢想。

由此開始,由七大工業國一直唱主角的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徹底的改變,這是人們所沒有料到的。

社論指出,當然還遠遠不止於此。在入世之初,中國只是一個不起眼的貿易國,但今天卻已經變成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體之一。

當初,其外匯儲備只相當於新加坡或台灣,但今天卻超越了曾經一直名列前茅的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當初,其貨幣還不受重視,甚至受到歧視,但今天人民幣卻在國際貿易和外匯市場上變得炙手可熱。所有這些,似乎都在瞬間發生。

然而,中國入世五年來最深刻的變化,還在於整個社會的變遷。

F. 祖國內地對香港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香港與我國內地的關系是「前店後廠」的關系,香港有著豐富的資金,發達的技術和深厚的經驗;內地有廣大的市場,相對廉價的勞動力和土地,合作共贏

G. 祖國近年來的新成就

一是經濟實現了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國力進一步提高。統計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間,中國的GDP年均增長9.67%,遠高於同期世界經濟3.3%左右的年均增長速度。二00一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截止到去年,中國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貿總額位居全球第三。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顯著改善,人民生活總體上進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這兩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項目為例,從1978年到2006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積都有大幅提高。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個適應經濟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是市場而不是政府,在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目前,中國基本成為一個市場經濟國家的共識開始形成。很多國家包括一些發達國家,相繼承認樂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表明,我國市場經濟的基本框架已經基本確立。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第一要務」,再到科學發展觀,執政理念不斷豐富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社會生產力得到了空前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豐富,戰勝自然災害的能力也越來越強。
以前很多人住的最好的都只是平瓦房,進村的路一遇見下雨,就會變成爛泥路想走都困難,經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國家經濟發展了,農民的說活水平也隨著提高,現在不少人人都建起了樓房,家裡還買了各種樣式的家用電器,村裡條條水泥路交錯相接,交通十分便利。老百姓的生活過的也越來越有滋味,農村的面貌也煥然一新。
人民生活方面,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和改善。自從農村實行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人們的吃飯問題已經不再是問題,人們已經不再追求吃的飽,而是追求吃的好,吃的健康,綠色食品,健康食品風行。
出行方面,以前主要是靠步行,有些人家有自行車,看看現在滿大街的永久牌、飛鴿牌電動自行車,各種各樣的摩托車,還有家裡已經有了汽車。還有現在縣城裡早就有了公交車,到縣城裡的每個地方只需花幾快錢。可以說在這方面我們有了很大的完善與發展。
通信方面,以前只能夠靠書信來往,現在不僅有了家庭電話、手機可以直接聯系,網路、電腦也已經進入到尋常百姓家,這就可以收發電子郵件,這可以方便的與全國各地世界各地的人們交流,甚至可以網上購物了
現代的快速發展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是巨大的,有些是我們做夢也不會想到的;不過與任何事物一樣,發展中的中國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相信我們通過進一步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會進一步的完善、提高。我們的生活將會更加的好,與那些發達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小。對此,我心中充滿希望,我的家鄉人們及全中國人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H. 60年來祖國的經濟有了那些重大發展

·1949年 開國大典在京舉行 新中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河北省政府公審劉青山、張子善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
·1954年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54憲法」頒布
·1955年 海陸空三軍大授銜 十大元帥、十大將軍
·1956年 「解放」牌第一批國產汽車試製成功
·1957年 馬寅初在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新人口論》
·1958年 大躍進、全民煉鋼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大慶油田被發現
·1960年 蘇聯單方面召回全部在華專家
·1961年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從善戰犯獲特赦
·1962年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1963年 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4年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 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成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發
·1967年 八個樣板戲風行中國
·1968年 各地開始大規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1969年 中蘇爆發珍寶島武裝沖突

·1970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
·1971年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 尼克松訪華 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1973年 文革「白卷英雄」張鐵生被推到「台前」
·1974年 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並開始發掘
·1975年 中國農林科學院鑒定並推廣雜交水稻
·1976年 粉碎四人幫 十年文革結束
·1977年 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9年 對越自衛反擊戰
·1980年 最高法院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
·1981年 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
·1982年 計劃生育定位基本國策
·1983年 中央台首屆春節晚會舉辦
·1984年 新中國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
·1985年 鄧小平宣布我國政府裁軍100萬
·1986年 863高科技發展計劃開始實施
·1987年 大興安嶺特大火災
·1988年 價格闖關
·1989年 團中央、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

·1990年 上海證交所成立
·1991年 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
·1992年 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
·1993年 「汪辜會談」
·1994年 全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開始
·1995年 雙休日改變生活
·1996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海峽進行陸海空聯合演習
·1997年 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8年 長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大洪水 全國抗洪救災
·1999年 全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
·2000年 成克傑、胡長清、廈門遠華貪腐事件被處理
·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年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
·2003年 眾志成城 抗擊非典
·2004年 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 保護私產入憲
·2005年 神舟六號載人飛行圓滿成功
·2006年 農業稅退出歷史舞台
·2007年 十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物權法》
·2008年 眾志成城 抗震救災
·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
·2008年 神舟七號載人太空行走成功

I. 香港與祖國內地在經濟發展中各有哪些優勢

一、香港經濟發展中的優勢:

香港經濟優勢目前主要集中在香港的「軟體」基礎設施與「軟實力」,即高端的專業性服務業,或稱全球先進的生產性服務業與國際金融中心。與此同時,對外市場的競爭力與內部市場的壟斷性,對外經濟要素、資源的高度流動與內部階層的凝固性,對外經濟的高收益與內部經濟的低效率及缺乏活力與創造力等。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榮的自由港和國際大都市,與紐約、倫敦並稱為「紐倫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重要的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和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也是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城市之一,在世界享有極高聲譽,被GaWC評為世界一線城市第三位。

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之地,將華人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及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

二、祖國內地經濟發展中的優勢:

1、大規模經濟體的優勢開始顯現,我國迴旋餘地比以前增大了,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跟二十年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國是已經是一萬六千五百億美元,這樣一個龐大的一個經濟體了,我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在大大加強。

2、我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會在很長時期內繼續保持,但要避免勞動力價格的迅速上升使我國高速增長期中斷,我國是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當然我國不是人力資源強國,是人力資源大國,這就使得我國在比較長時間內,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會有它特有的比較優勢。

3、我國有利條件就是我們儲蓄率比較高,可以保障經濟較快增長對資金的需求,我國這幾年在外商投資方面非常踴躍,所以我國可以利用我們的資金供給優勢有效整合國際優勢資源,但又不會對國外資本形成過渡的依賴,這是我國的優勢。

4、我國的產業和基礎設施越來越完備,為我國加快發展提供了很多物質技術的支撐,我國這個產業體系,可以說我國有很多產品都是第一,我國有很現代化的生產方式,有智能化的,柔性化的,集成化的生產方式,生產線上各種車,不同品牌的不同型號的車在一條線上可以組裝,它可以通過計算機來控制。

5、我國經濟轉型加快也為經濟發展拓展了新的空間,我國對國有經濟進行戰略性調整,使國有經濟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行業和領域,從一般競爭性領域退出來,集中到它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這些領域。

包括基礎原材料,一些帶壟斷性的領域,帶自然壟斷性的這些領域,那麼我們進一步放寬這種電信、電力、金融、城市、公共事業、鐵路、航空、郵政這種壟斷行業的市場准入來加強它的競爭。

(9)祖國經濟發展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和政策取向:

1、調整經濟結構。這是今後相當長時間經濟發展的主線。要通過經濟結構的調整,使中國經濟發展上一個新的水平,而不僅是GDP總量的低水平的擴張。

2、加快城市化進程。農村經濟發展有遠期的問題。

3、西部大開發。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普遍規律,中國在幾千年歷史上,地區發展就是不平衡的。不論東部還是西部,省、自治區內部各市、縣之間,差距呈擴大的趨勢,這是各個地方經濟發展要解決的問題。區域經濟政策要強調兩個大局。允許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一個大局,這個政策要堅持。

4、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世界性大課題。在新的發展階段,應該把可持續發展放到突出的位置。主要是人口、環境。

5、完善市場經濟體制。

6、發展開放型經濟。中國所處的國際經濟環境和對外經濟關系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主要是經濟全球化和中國對外開放的擴大。經濟全球化是一種趨勢,交織著各個國家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和激烈的競爭,必然經過許多曲折和反復。其後果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

7、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妥善處理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關系,在積累和消費的關繫上,要兼顧國計和民生;在社會政策上,要注重調節社會分配和解決就業問題。

J. 在經濟發展方面 祖國內地與香港各有哪些優勢

目前,香港證券市場呈現良好發展勢頭。2007年1月24日,恆生指數曾高達20971點。2006年,香港證券市場的總市值達133400億港元,比2005年增長61%;總融資金額達650億美元,僅次於紐約和倫敦,全球排名第三。

香港證券市場具有高效的持續融資功能,2006年,98%的新股上市公開發售股份獲得足額認購。同時,香港證券市場適合不同規模的企業上市,是內地企業境外上市流通量最高的市場。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內地企業把香港的證券市場作為海外上市融資的首選平台。到2006年底,共有367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截至去年12月31日,內地企業在港上市市值達67145億港元,平均每日股本成交金額為157億港元,比2005年增長134%。

2.
中國入世,內地經濟發展已進入嶄新階段。為此,內地與香港如何加強聯系、加強融合,是兩地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其實,香港與珠三角城市早已互為一體,合則兩利而惡性競爭則兩害。與此同時,作為華南經濟重心的珠三角,與長三角亦可互相呼應、優勢互補,這樣才能發揮「一加一等於三」的效應。本人認為,內地與香港特區有必要進一步加強以下各個層面的融合:(千金難買牛回頭 我不需再猶豫)

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利用香港專業經驗和人才

香港與內地就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安排的談判,內容主要有三方面:第一、貿易投資便利化問題;第二、貨物貿易問題;第三、服務貿易問題。在許多專題上,例如通關便利化、中小企業合作、貿易投資促進、電子商務、法律透明度等等。貨物貿易的談判也取得了實質進展,現時主要就原產地等技術性問題磋商。雖然香港生產的製造品不多,但有了協議後,估計香港作為產品的生產地,以及在背後的支援服務對內地將會十分吸引。香港廠家在內地聘請了很多人,而高增值的活動,包括管理、市場、營銷、設計、財務等等這些高增值活動都是在香港進行,所以為香港帶來的好處很多。與此同時,本港專業服務北上的障礙預計亦會大幅消除,例如香港的專業人士(包括會計師、工程師、建築師、測量師、規劃師、律師等)可在內地提供專業服務、申請及考取內地專業資格,甚至在內地開業,在內地直接承辦服務。(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1)會計行業

一直以來,香港的會計專業人才要到內地發展並不容易。盡管本港會計界與內地部門及同業一直有良好交往,例如早在1994年,香港會計界已與內地注冊會計師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確立了兩地會計師長遠資格互認的目標,並且認同彼此的作業模式都朝向與國際接軌。然而,下列的政策限制,令兩地會計界的合作融合始終未有重大突破:

(一)要通過內地的資格考試,但能考獲資格的人極少。

(二)會計師行要到內地拓展業務,例如開設辦事處,必須有超過二千萬美元資本,要聘用超過二百位會計師,門檻實在太高,以香港逾千間的會計師事務所來說,估計不超過十間可以通過這道門檻。

本港會計師除了從事核數工作,還可提供稅務、收購合倂、財務顧問、公司管制的法律、破產、清盤等許多相關的增值服務,但內地則仍然停留在核數業務。可以說,香港的會計師空有為國家經濟增值的專業技術,卻未有市場可以開拓。本港許多會計師都曾有過「借人」的經驗。有時是內地企業借用香港會計師對國際市場的認識;有時是國際投資者通過香港的會計師與內地交易,令到香港的會計師扮演一個重要的投資跳板的角色。這種獨特經驗,不但有助帶動國際投資者進入內地更廣泛的地區,也有助帶動內地的專業人士跳出內地市場,直接面對國際投資者,建立起國際業務關系,是一個兩贏的方案。

內地發展迅速,而配合及協助一個優良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會計及財務專業人士,正正缺乏。香港的會計師可藉此時作為重要橋梁,協助內地發展之餘,亦可為香港專業人士創造新的出路。以往進入內地的企業多為龐大的跨國企業,所以內地批准進入內地設立事務所的門檻亦比較高。但時至今天,中國入世,民企亦不斷崛起,香港本土的會計師,有世界級的會計水準,國際視野,亦有華人的文化血統,可在這時候協助內地會計界提升專業水平,共同培植優質民企,引進外國企業投資,又能讓民企走出國外。

但從香港考生參加中國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情況統計表得知香港會計師到內地拿取執業牌照的困難,因此本人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1.設立一個以中文考核的特別簡化考試給香港的執業會計師。

2.境外會計師事務所常駐代表機構,減低現時的最低收入及最少員工的規定,並准許有開業多年的香港特區華人會計師事務所在內地開設分行執業,及准許與內地注冊會計師合作處理有關涉及中國法例的非審計工作。

3.因香港已回歸中國,應將香港居住亦列為符合「具有兩年以上在中國境內從事獨立審計工作經驗」及「在中國境內有固定住所或固定聯絡處,並在申請時已累計居住一年以上」的規定。

(2)測量、規劃、建築及工程行業

香港政府籌劃大型工程時,往往會聘請專業顧問,提供專業及合符世貿規條的意見。內地則較少採用顧問。其實,顧問工作范圍可以非常廣泛,由提供技術建議、擬訂標書、甄選承建商,以至監督和驗收工程等。由於顧問較掌握某個行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最所資訊,政府透過這些顧問,可以得知外國最新經驗和處理問題的技術。內地政府不妨成立各類諮詢委員會,大部分可以是義務性質(只有象徵性的車馬費),除了邀請內地專家,亦可網羅包括來自香港的專家、學者,就基建、工程、環保、交通等規劃事宜提供專業意見。

更重要的是,國家入世,加上北京有大量奧運工程上馬、上海亦積極籌備世界博覽會,當中要動工興建的配套設施、交通運輸、通訊網路及環保系統,涉及的投資額將以千億元計。為了令投資用得其所,內地政府和業界尤其應慎重選擇合作夥伴。由於內地與外國不論在語言、法律制度,以至企業文化等各方面都有差距,較為保險的做法應是夥拍香港公司,或者聘請一間香港專業公司提供顧問。事實上,有關工程一向屬本港工商專業界的強項。內地政府可為香港業界提供與奧運有關的第一手市場信息,鼓勵業界競投有關的工程項目。與此同時,當局負責大型建設工程的組委會,亦可以考慮將工程項目拆細,因為將項目拆細以後,內地規模較細的公司都有能力自行競投,為內地專業創造生存和發展的空間。

(3)資訊科技行業

內地入世後,傳呼、流動電話、國內及國際固定電話服務等資訊科技市場、地域限制及持股比例等將逐步對外商開放。香港資訊科技企業可憑借先進的技術和豐富的營運及市場競爭經驗,正式投資內地市場,與內地電信企業合資經營或出任外國電信服務商代理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西部地區各省政府紛紛推出優惠政策,吸引了越來越多國際知名的資訊科技公司(包括微軟、思科、英特爾及IBM等)到成都、西安、重慶等地投資。港商可考慮採取以下方式,充分利用西部地區的科研能力和較低的開發及生產成本:(1)直接投資高科技產業;(2)設立研究開發機構或利用當地所長改良產品設計,提高生產效率;(3)與當地科研機構合作,將其研究成果商品化;及(4)委託當地機構進行研究開發。

此外,鑒於內地創業板市場仍在起步階段,主板市場運作仍未算成熟,內地信息企業如要融資,可考慮多藉助香港的融資市場。隨著內地逐步對向開放資訊科技行業,內地信息產業為應付激烈的國際競爭,自然需要致力擴闊融資渠道,以改善及開拓服務。中央政府可與香港特區政府多加溝通,在不違反世貿條款的前提下,促進信息交流,增加兩地合作拓展資訊科技產業的商業機會。兩地可成立一個高層次組織,集合兩地有關官員及業界代表,統籌推廣內地與香港合作發展資訊科技產業的策略,並向外資推介香港與內地資訊科技產業優勢互補的概念。

(4)金融業

因應世貿條款和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在未來幾年,中國對外資金融機構現行實施的種種限制,將逐步放寬。例如2001年12月,中國取消外資銀行辦理外匯業務的客戶限制,並允許其在上海、深圳、天津、大連經營人民幣業務;去年12月起,央行又向於廣州、珠海、青島、南京、武漢的外資銀融機構開放人民幣業務。可以預見,內地對金融服務的強大需求,亦勢將經歷急速改變。

過去一年,本港外資銀行進駐內地動向非常積極。事實上,香港作為亞洲領先的資本市場,在珠三角以至全國的企業融資業務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香港的銀行、證券公司既可以在協助內地各類企業獲得資金方面提供直接服務,也可以通過與當地金融機構的合作,優化當地的金融環境。本人尤其希望中央政府繼續研究放寬及簡化內地企業境外上市融資的程序,方便更多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吸納海外資金,幫助內地企業打入國際市場。

(5)航空業

自「9.11」事件以來,全球航空步入低谷,眾多公司大幅虧損甚至被迫宣布破產。中國航空卻一枝獨秀,令國外同行羨慕不已。這與中國政府一直積極履行有關交通行業入世承諾有密切關系。2002年8月1日,《外商投資民用航空業規定》的正式施行是中國積極履行入世承諾,進一步吸引外資進入航空業的里程碑。新規定擴大了外商投資范圍,由原來規定外商投資航空業只試點一兩家,改為允許外商投資任何一家;除涉及國家機密項目外,一切通用航空領域外商均可投資。新規定拓展了外商投資方式,原來規定外商以合資、合作方式投資民用企業,新增加外商可通過購買股票與投資等新的投資方式和「其他經批準的投資方式」。該規定的出台,表明政府對外商投資中國民用航空業的范圍、方式、比例、管理權等一口氣放寬,為外商投資中國航空業開辟了新天地。航空公司、機場服務、機場保安、人流與貨流的管理都是顧客至上,效率為先,開源節流,既需要現代化的管理,又需要完善的安全措施,內地可藉助香港對這方面的經驗,加快培訓服務航空業的人才。

(6)旅遊業

本人希望中央政府能鼓勵香港、澳門、深圳和廣東省四地加強協調旅遊發展的全面規劃,建立大旅遊區的框架,使區內景點布局均衡,避免重復建設及惡性競爭,增強該旅遊區在國際旅遊市場上的競爭力。其分工可考慮如下:香港以迪士尼樂園、購物及美食中心、跑馬場及會議及商業中心為主;澳門以東方賭城、夜生活及葡國文化風情為主;珠海以橫琴島開發大型主題公園及度假酒店、別墅區為主;深圳以世界之窗、錦綉中華為主;東莞和番禺以鴉片戰爭遺址及野生動物園為主。都會區內各地合作成一整體,形成由數天至一、兩星期的大都會區旅遊線。就此,有關當局應盡快組建半官方的旅遊促進委員會。共同組織大規模的旅遊推廣活動。

此外,加強粵港的交通基建接駁,亦有利合作推動珠三角的旅遊業。

閱讀全文

與祖國經濟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