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國際金融壟斷

國際金融壟斷

發布時間:2020-11-25 10:10:28

❶ 國際壟斷同盟的主要特點

資本主義各國最大壟斷組織通過協定結成的國際性壟斷集團。其目的在於控制生產規模,規定壟斷價格,壟斷原料來源,劃分投資場所,以保證獲取高額壟斷利潤。 國際壟斷同盟的產生是金融資本在國內建立壟斷統治基礎上進而對外擴張的必然結果。在世界經濟中,各國壟斷資本在爭奪國外的商品銷售市場、原材料產地和有利的投資場所中,展開著激烈斗爭。為了避免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兩敗俱傷,國際范圍內的最大壟斷組織就會在一定時期內謀求暫時妥協,簽訂各種國際性的協定或條約,劃分世界市場范圍,組成國際壟斷同盟。國際壟斷同盟的形成,表明各國壟斷組織已跨越國界,標志著世界范圍的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壟斷已發展到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段。但是,國際壟斷同盟的這種妥協是暫時的,它們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的斗爭卻是長期的。各國壟斷組織瓜分世界市場,是按資本、按實力進行的,它們簽訂的每一個協定都反映著協定參加者之間的實力對比狀況。由於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這種實力對比狀況是不斷變化的。一旦各國壟斷組織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暫時達成的協定就會破裂,從而需要按照變化了的實力重新瓜分世界市場,因此必然會出現新的矛盾和更尖銳的斗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國際壟斷同盟的形式主要有:國際卡特爾、國際辛迪加、國際托拉斯。其中,國際卡特爾一直是國際壟斷同盟的主要形式。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隨著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原有的國際壟斷同盟的基礎上又產生了許多新的國際壟斷同盟,如由私人壟斷組織建立的跨國公司,由資本主義國家政府出面建立的歐洲經濟共同體等。戰後國際壟斷同盟新形式的出現表明,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情況下,私人壟斷資本在國際活動中已日益同國家結合,資本主義國家利用掌握在手中的財政、信貸和技術力量,採取各種措施支持私人壟斷資本對外擴張,提高它們的國際競爭能力;在爭奪世界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化、生產和資本日益國際化的情況下,資本主義國家出面組建國際壟斷同盟,並在同盟內部實行不同程度的共同調節,從而可以保證各國壟斷組織獲取最大限度的利潤。

❷ 資本壟斷和國際競爭的區別

壟斷資本主義 壟斷資本主義最基本特徵是什麼? 第一.資本集中與生產集中高度發展.在主要產業部門乃至整個經濟生活中產生了居支配地位的壟斷組織.自由競爭資本主義階段的單一單位企業和在此基礎上的分散競爭已經成為歷史.主要產業部門大都已形成寡頭壟斷格局. 第二.工業壟斷資本與銀行壟斷資本日趨溶合為金融資本.金融資本的進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頭.在工業壟斷資本形成的同時.銀行業的競爭造成銀行業日趨集中和銀行壟斷組織形成.銀行壟斷組織的形成.使銀行的地位與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由過去的借貸中介人.變成了萬能的壟斷者.並與工業資本日益融合在一起.這表現在: (1)銀行支配工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少數大銀行可以通過存放款及其他金融業務.了解工商企業的狀況.監督其經營活動.並通過擴大或減少貸款來影響工商企業可支配的資本數量.決定它們的命運. (2)促進和加速了壟斷組織的形成.銀行業務的擴大和長期貸款的增加使銀行與工商企業的命運緊密結合.一方面.銀行信用增加了大資本的實力.在競爭中自發地推動了資本.生產集中和壟斷組織的形成,另一方面.為了自身的利益.銀行也開始有意識地促進有信貸關系的企業之間達成協定.形成壟斷組織. (3)銀行成了交易所.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後.銀行成為股票與債券買賣的場所.並代理工商企業發行有價證券.使一切工商企業的創辦與擴大都要通過銀行.這使得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之間日益相互滲透並且在人事上實行聯合.其結果是形成金融資本.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少數既控制銀行又控制工業的最大的壟斷資本家.即所謂金融寡頭.金融寡頭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制度提供的參股.控股辦法.從上到下.逐步放大.對眾多企業進行控制.支配更多的企業.形成龐大的資本主義企業集團.這種控制辦法被稱之為[參與制". 第三.資本輸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階段資本輸出就已經存在.但不佔重要地位.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後.由於生產和資本越來越集中於少數大企業.利潤率較高的部門具有較高的進入壁壘.而資本的本性又必然使其對利潤率較低的生產部門不屑一顧.從而產生大量的過剩資本.落後國家資本有機構成低.勞動力價格低廉.則為資本輸出提供了對象和場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對落後國家進行資本輸出的特徵十分明顯.資本輸出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借貸資本輸出.二是直接資本輸出.不論哪種形式.在促進和推動落後國家經濟的某種程度發展的同時.也加強了壟斷資本對落後國家人民的控制和剝削.並使這些國家的經濟片面發展.民族經濟衰敗.增強其對發達國家的依賴. 第四.國際壟斷同盟從經濟上瓜分世界.隨著各國資本輸出的增加.壟斷資本在國際上的勢力不斷擴大.各國最大壟斷組織為了爭奪原料產地.商品市場和投資場所在世界范圍內展開了激烈的競爭.各國壟斷組織為了獲取壟斷利潤.一方面利用國家政權.建立關稅壁壘.限制國外商品輸入.以維護壟斷價格,另一方面.又通過繞過關稅壁壘及傾銷等政策.與外國資本展開較量.這種較量的結果往往給各國壟斷組織帶來巨大損失.為了避免在國際競爭中兩敗俱傷.各國壟斷組織尋求暫時的妥協.組成國際壟斷同盟.國際壟斷同盟是不同國家占統治地位的壟斷組織.為保證獲得壟斷利潤.從經濟上分割世界而建立的一種暫時的國際經濟協定或聯合.國際壟斷同盟的主要形式有國際卡特爾.國際辛迪加.國際托拉斯.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國際卡特爾.參加國際卡特爾的各國壟斷組織.主要在流通領域.通過締結價格和銷售協定.來共同瓜分世界市場.到1914年締結的正式國際卡特爾已有116個.其中著名的有國際電氣卡特爾.國際鋁卡特爾和國際鋼軌卡特爾等. 第五.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進入壟斷階段以後.都不同程度地參與了瓜分殖民地.建立殖民體系的骯臟交易.由於落後的殖民地可以作為壟斷資本的廉價原料產地和產品銷售市場.並為過剩資本提供有利的投資場所.隨著自由競爭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過渡.主要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都捲入了爭奪殖民地.掠奪殖民地的狂潮.從1876年到1914年.列強共掠奪了近2500萬平方公里領土.使全世界土地總面積的2/3淪為殖民地.佔世界總人口56%的人群被迫接受殖民統治.為了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列強之間進行激烈斗爭.並最終釀成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國家資本主義 國家資本主義指與國家政權相結合.由國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種資本主義經濟.它的性質和作用決定於國家的性質.在資本主義國家裡.國家資本主義為國家所承認並受國家監督.它有利於資產階級和反對無產階級.它實際上就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是為資產階級統治服務的.是變相的私人資本主義.在我國歷史上.四大家族官僚資本和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國家政權結合在一起.是封建的.買辦的.壟斷的國家資本主義.新中國成立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國家資本主義是在無產階級國家的管理之下的.用各種形式和國營社會主義經濟聯系著.並受工人監督的經濟.國家資本主義在中國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逐步完成社會主義過渡的必要之路".現階段.我國和外國資本家合作經營的企業也屬於國家資本主義性質.

國際金融托拉斯是什麼意思

托拉斯是壟斷組織的一種組織形式: 托拉斯的壟斷組織形式可分為兩種: 1、以金融控制為基礎的托拉斯。參加的企業形式上保持獨立性,實際上從屬於掌管托拉斯股票控制額的總公司,這種總公司是一種持股公司,通過持有其他公司的股票控制額對它們進行金融控制; 2、以生產同類商品的企業完全合並為基礎的托拉斯。這種托拉斯所從屬的總公司是一種業務公司,直接經營產銷業務。在總公司下按產品類別或工序、工藝設立若干分公司來管理。

❹ 國際金融巨頭有哪些,要的是公司或者集團的名字

國際金融巨頭有摩根財團。
摩根財團(Morgan Financial Group),美國十大財團之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形成,為統治美國經濟的壟斷資本財團。創始人J.P.摩根在其父J.S.摩根資財的基礎上,1871年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1894年合夥人逝世,由其獨資經營,1895年改名為J.P.摩根公司,並以該公司為大本營,向金融事業和經濟各部門(諸如鋼鐵、鐵路以及公用事業等)擴張勢力,開始形成壟斷財團。1912年,摩根財團控制了金融機構13家,合計資產總額30.4億美元,其中以摩根公司實力為最雄厚,稱雄於美國金融界,華爾街的金融老闆稱摩根公司為「銀行家的銀行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摩根財團大發橫財,戰後以其雄厚的金融資本,滲入國民經濟各個部門;30年代,摩根財團所控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資產總額占當時美國八大財團的50%以上。
摩根財團在金融業方面擁有雄厚的基礎。其主要支柱是J.P.摩根公司。摩根公司是世界最大跨國銀行之一,在國內有10個子公司和許多分支行,還有1000多個通信銀行。在國外約20個大城市設有支行或代表處,在近40個國家的金融機構中擁有股權。其經營特點是大量買賣股票和經營巨額信託資產。它控制著外國37個商業銀行、開發銀行、投資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股權。此外,還有製造商漢諾威公司、紐約銀行家信託公司以及西北銀行公司、謹慎人壽保險公司以及紐約人壽保障公司等。在工礦企業方面主要有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國際電話電報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通用汽車公司等;在公用事業方面則有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和南方公司。

❺ 美元壟斷地位是不是永遠打破不了

在可見的將來,美元還是不可替代的,除非美國失去世界霸權。
在金本位貨幣體系崩潰後,美國通過主導國際貨幣體系的多次變遷,使美元逐漸取代黃金和英鎊,取得世界霸權地位。在此後的幾十年裡,坐穩霸主寶座的美元開始實施霸權戰略,通過打敗黃金、控制石油和大宗商品價格、壟斷國際金融組織,對日本、歐盟、拉美、俄羅斯等個個擊破,將全球經濟納為囊中之物,從中獲取最大國家利益。鑒於此,不斷走向國際化的中國經濟,要認真汲取他國經驗,及時轉變發展戰略,謹慎對待人民幣國際化,確保國家經濟安全。 可以說,當今世界看不懂美元就看不懂全球經濟。正值中國積極參與全球化、市場化改革進入深水區之際,由華爾街主導的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了。中國快速加增長的經濟車輪戛然而止。人們驚奇地發現,中國經濟不僅已融入世界經濟,而且已在不知不覺中嚴重依賴上了美國經濟,依賴上了美元。美國爆發金融危機後,許多國人在慶幸我們沒有金融危機,我們只是受了些「皮外傷」;殊不知,我們沒有金融危機卻陷入了經濟危機,美國才是「外傷」,而我們是「內傷」。當專家們紛紛尋找這場經濟危機的病源時,有一條線索逐漸浮出水面——「金融危機是美國的一場陰謀」。至今,「陰謀論」或「計謀論」還令許多人難以置信。我們當然不能把中國當前的經濟問題全歸罪於外因,但阿根廷、墨西哥、俄羅斯、日本等國家的教訓,提醒我們不得不警惕存在已久的美元霸權戰略。

❻ 在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占統治地位的資本是( )

D.金融資本從壟斷資本主義的基本特徵中就可以看出來。

工業壟斷資本與銀行壟斷資本日趨融合為金融資本,金融資本的進一步集中又形成金融寡頭。在工業壟斷資本形成的同時,銀行業的競爭造成銀行業日趨集中和銀行壟斷組織形成。

壟斷組織的形成,使銀行的地位與作用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即由過去的借貸中介人,變成了萬能的壟斷者,並與工業資本日益融合在一起。

這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銀行支配工商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少數大銀行可以通過存放款及其他金融業務,了解工商企業的狀況,監督其經營活動,並通過擴大或減少貸款來影響工商企業可支配的資本數量,決定它們的命運。

2、促進和加速了壟斷組織的形成。銀行業務的擴大和長期貸款的增加使銀行與工商企業的命運緊密結合。一方面,銀行信用增加了大資本的實力,在競爭中自發地推動了資本、生產集中和壟斷組織的形成;另一方面,為了自身的利益,銀行也開始有意識地促進有信貸關系的企業之間達成協定,形成壟斷組織。

3、銀行成了交易所。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後,銀行成為股票與債券買賣的場所,並代理工商企業發行有價證券,使一切工商企業的創辦與擴大都要通過銀行。這使得銀行資本與工業資本之間日益相互滲透並且在人事上實行聯合,其結果是形成金融資本。

在金融資本的基礎上,逐步形成了少數既控制銀行又控制工業的最大的壟斷資本家,即所謂金融寡頭。金融寡頭充分利用股份公司制度提供的參股、控股辦法,從上到下、逐步放大,對眾多企業進行控制,支配更多的企業,形成龐大的資本主義企業集團。這種控制辦法被稱之為「參與制」。

(6)國際金融壟斷擴展閱讀

壟斷資本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趨於深化,並引起三個主要矛盾的激化,具體表現在:

1、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加劇。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壟斷資本家為了追求高額壟斷利潤。

在生產領域,壟斷組織壟斷了優越的技術條件,建立起嚴密的管理制度,極大地提高了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其結果,一方面工人為壟斷資本家創造的財富日益增多;在流通領域,在分配領域,通過資本主義國家的財政信貸、通貨膨脹,對國民收入進行有利於資產階級的再分配。

這一些都加深了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貧富的鴻溝,使兩個階級的矛盾加劇。但是資產階級國家為了緩和階級矛盾,實行了調節勞資關系,開展失業救濟,加強社會保險等一系列福利措施,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國家的這一階級矛盾。

2、壟斷資本主義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矛盾不斷加深。戰前,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的高額壟斷利潤的重要來源之一,是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其他經濟落後國家的剝削和掠奪,是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勞動人民過著十分悲慘的生活。

二次大戰過後,雖然舊殖民體系瓦解了,亞、非、拉出現了一大批民族獨立、發展中國家,而新殖民主義仍然像一副外表美麗的枷鎖套在發展中國家的脖子上,世界上窮國和富國之間的鴻溝不斷擴大。

據1991年統計,佔世界人口20%的莫三比克、印度等30個窮國,同佔世界人口20%的瑞士、美國等38個富國比較,前者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163美元,僅相當於後者22808美元的1/140.發展中國家欠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外債2002年已經達到25000億美元,成為發展中國家的沉重負擔。

3、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化。在壟斷資本主義時期,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的壟斷資本家為了爭奪商品銷售市場、原材料產地、投資場所,必然在經濟上分割世界,爭奪世界霸權。

由於壟斷資本主義各國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各國壟斷資本的實力必然發生跳躍式的變化,最終導致重新瓜分世界領土的斗爭,這種斗爭發展到尖銳的程度就要爆發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兩次世界大戰就是典型。

二次大戰後,壟斷資本主義國家在推行新殖民主義和爭奪投資場所和商品銷售市場的斗爭中,矛盾愈演愈烈。戰後美國曾一度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隨著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的發展,美國已由最大的債權國變成為債務國。

目前,美國、日本和歐盟已形成資本主義世界經濟中的三足鼎立,他們之間爭奪世界市場的斗爭日益尖銳。

20世紀60年代的「紡織品大戰」、「鋼鐵大戰」;70年代的「汽車大戰」、「彩電大戰」、「客機大戰」;80年代的「農產品大戰」、「電子產品大戰」,以及連綿不斷的投資戰、貨幣戰就是這種矛盾的表現。

❼ 世界上有哪幾種壟斷經濟組織形式

1.卡特爾。

它由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聯合組成。參加卡特爾的企業一方面為獲得壟斷利潤而在價格、銷售市場、生產規模和其他方面簽訂協議,另一方面又保持其在經濟活動中的獨立性。卡特爾一般有三種類型:一是規定銷售市場范圍的卡特爾;二是規定銷售價格的卡特爾;三是規定參加卡特爾的企業所生產的各種商品的生產限額。隨著跨國公司的出現和發展,資本主義各國的大壟斷組織之間建立起國際卡特爾,其影響和規模都比國內卡特爾要大得多。

2.辛迪加。

辛迪加是通過簽訂共同的供銷協議而形成的企業同盟。參加辛迪加的企業通過簽訂共同銷售商品和采購原材料的協議來協調價格,從而獲得壟斷利潤。所有參加辛迪加的企業,其商品銷售和原材料供應均由辛迪加統一運作。雖然參加辛迪加同盟的企業沒有了商業獨立性,但生產的獨立性依然保持。從法律上看,加盟辛迪加的企業仍然是一個獨立的經濟組織。

3.托拉斯。

托拉斯是由生產同類產品或相關產品的企業聯合組成的一種股份公司。參加托拉斯的企業不再是法人,由托拉斯對原企業實行產、供、銷、人、財、物的統一管理,原企業所有者成為托拉斯的股東,按股份的利潤。托拉斯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許多主要工業部門中占據統治地位,且對社會生活產生著極大影響。1882年,美孚石油公司成為美國第一個托拉斯組織。20世紀初,托拉斯在美國迅速發展,在主要工業部門起著支配作用,因此,美國曾被認為是典型的托拉斯國家。

4.康采恩。

康采恩是由工業、商業、運輸、金融、保險等不同經濟部門中的企業聯合組成的壟斷組織。參加康采恩的企業雖在形式上保持各自的獨立性,但實際上已被銀行或其中資本雄厚的大企業所控制。康采恩通常由一個母公司和若干個子公司所組成。母、子公司採用控股、參股的辦法,控制其他許多中小型企業,從而形成一個規模較大的康采恩集團。 康采恩是以實力最為雄厚的工業壟斷組織和大銀行為核心組建的。它的興起與發展,體現了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相結合的進程。

常見就這幾個了啊

❽ 國家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的依據是什麼

國際壟斷同盟在經濟上瓜分世界的依據是資本和經濟實力的大小。

各國壟斷組織瓜分世界市場,是按資本、按實力進行的,它們簽訂的每一個協定都反映著協定參加者之間的實力對比狀況。由於資本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規律的作用,這種實力對比狀況是不斷變化的。一旦各國壟斷組織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暫時達成的協定就會破裂,從而需要按照變化了的實力重新瓜分世界市場,因此必然會出現新的矛盾和更尖銳的斗爭。

(8)國際金融壟斷擴展閱讀:

資本主義各國最大壟斷組織通過協定結成的國際性壟斷集團。其目的在於控制生產規模,規定壟斷價格,壟斷原料來源,劃分投資場所,以保證獲取高額壟斷利潤。 國際壟斷同盟的產生是金融資本在國內建立壟斷統治基礎上進而對外擴張的必然結果。

隨著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的不斷擴大,各帝國主義國家的大壟斷組織,為爭奪商品銷售市場、有利的投資場所和原料產地,彼此斗爭激烈。勢均力敵的壟斷組織為了避免兩敗俱傷,暫時妥協,簽訂協議,從而形成國際壟斷同盟。

在世界經濟中,各國壟斷資本在爭奪國外的商品銷售市場、原材料產地和有利的投資場所中,展開著激烈斗爭。為了避免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兩敗俱傷,國際范圍內的最大壟斷組織就會在一定時期內謀求暫時妥協,簽訂各種國際性的協定或條約,劃分世界市場范圍,組成國際壟斷同盟。

國際壟斷同盟的形成,表明各國壟斷組織已跨越國界,標志著世界范圍的生產和資本的集中、壟斷已發展到一個新的更高的階段。但是,國際壟斷同盟的這種妥協是暫時的,它們從經濟上瓜分世界的斗爭卻是長期的。

❾ 金磚國家應採取什麼措施來打破歐美國家對國際金融秩序的壟斷

當自己還遠遠落後於他人的時候,首先要做的是挑戰自己的落後,使自己跟進進步,到了水平相近的時候再談挑戰;不要老想著1958年砸鍋賣鐵大躍進那勁頭。

❿ 金磚銀行應採取什麼措施來打破歐美對國際金融秩序的壟斷

金磚銀行如何挑戰全球金融秩序?
在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的概念剛剛誕生時,外界便有評論稱,這一新成立的組織將挑戰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協調全球金融秩序的地位。
此番金磚銀行成立落實,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二戰結束以來國際金融體系的重大變化,標志著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經濟體將成為未來世界金融秩序治理的重要力量。
有分析指出,設立金磚開發銀行是動搖美元國際貿易結算地位的第一步。隨後可能出現成員國之間更多的貿易、投資協議,例如能源和原材料領域以金磚國家的貨幣來結算,逐步減少金磚國家成員國對美元波動的依賴性。
實際上,籌備中的金磚銀行和外匯儲備基金,就是金磚國家想要打造「金磚版」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打破歐美對國際金融秩序的壟斷,讓新興市場國家在世界舞台上有更多話語權。金磚銀行負責包括金磚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項目,擴大金磚國家的海外利益;而外匯儲備基金則負責在成員國出現資本外流、債務危機等金融緊急情況時提供援助資金。
建立在金磚國家基礎上的新的開發銀行,盡管規模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其它國際金融機構相比還較小,並不會短時間內對世行的主導地位構成威脅,但依然會成為另一種獨特的替代組織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壟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