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十大城市排名
1、美國紐約(NewYork)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僅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也是全世界金融中心之一。紐約位於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佔地面積1214平方公里,它由五個區組成: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滿,市區人口833.6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紐約市人口1900萬。
2、英國倫敦(London)
倫敦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距離泰晤士河入海口88公里。倫敦的行政區劃分為倫敦城和32個市區,倫敦城外的12個市區稱為內倫敦,其它20個市區稱為外倫敦。倫敦城、內倫敦、外倫敦構成大倫敦市。大倫敦市又可分為倫敦城、西倫敦、東倫敦、南區和港口。
倫敦城是金融資本和貿易中心,西倫敦是英國王宮、首相官邸、議會和政府各部所在地,東倫敦是工業區和工人住宅區,南區是工商業和住宅混合區,港口指倫敦塔橋至泰晤士河河口之間的地區。整個大倫敦市面積1580平方公里。
3、日本東京(Tokyo)
東京是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城市,位於本州關東平原南端,下轄23個特別區、27個市、5個町、8個村以及伊豆群島和小笠原群島,東京總面積2188平方公里,人口約1300萬(截至2012年8月),人口密度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4、法國巴黎(Paris)
巴黎是歐洲大陸上最大的城市,也是繁華的都市之一。地處法國北部,塞納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峽)375公里。塞納河蜿蜒穿過城市,形成兩座河心島(斯德和聖路易)。首都巴黎人口為220.1578萬人 (截至2009年1月1日) 巴黎還是一座「世界會議城」。
它以明媚的風光、豐富的名勝古跡、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以及現代化的服務設施,迎來了眾多的國際會議,據統計,1987年在巴黎共舉行了365次國際性會議,超過了紐約、倫敦、布魯塞爾、日內瓦,居世界首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等國際組織的總部均設在巴黎。
5、中國香港(HongKong)
香港位於中國東南端,是發展日漸迅速的東亞地區的樞紐,地理條件優越。香港面積1104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10月),人口約720萬,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522人。香港是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全球第十一大貿易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二大銀行中心。香港股票市場規模之大,在亞洲排名第二。
6、新加坡(Singapore)
新加坡位於馬來半島南端,毗鄰馬六甲海峽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峽與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峽與馬來西亞相隔,並以長堤相連於新馬兩岸之間。新加坡是亞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潔方面效果顯著,故亦有「花園城市」之美稱。2011年數據顯示新加坡是全世界投資移民門檻最高的國家。
7、中國上海(Shanghai)
上海的優勢在於成長發展潛力大,在所有45個參評城市中排名第一位。在五大新興經濟體城市(上海、聖保羅、莫斯科、約翰內斯堡、孟買)之中,受訪者對上海構建全球金融中心的信心程度最高。
正在舉辦的世博會,有利於提高科技創新力,更有利於促進上海金融市場的活躍程度。從各種構建國際金融中心的子要素分析,上海目前都處於積極發展的地位,並具有強大的待開發潛力。
然而,上海在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也存在短板。根據IFCDIndex顯示,上海在金融市場和產業支撐方面排名均為第7位,但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的得分均在50分以下,遠低於其他入圍城市。
8、澳大利亞悉尼(Sydney)
悉尼是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城市,是澳大利亞第一大城市和澳大利亞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一個日益國際化的國際大都市,2000年悉尼奧運會使悉尼的國際聲望和知名度空前提高。
9、韓國首爾(Seoul)
首爾是韓國首都,面積為605.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0.61%,2000年統計人口為1032萬。首爾共有25個區,522個洞,是直接受中央管轄的地方自治團體「特別市」。是韓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根據這兩家公司的統計辦法,每座城市的排名根據對該城市的四個指數的分析,包括經濟活力、政治影響力、科研基礎以及生活水平。但名列前茅的幾個城市並非在所有指數中均據第一,比如,紐約市在「經濟活力」、「科研基礎」兩個指數中最高,但在政治影響和生活水平方面卻位居第二和第八。根據這項統計,華盛頓的政治影響力最高,而巴黎的生活水平最高。
10、德國法蘭克福(Frankfurt)
歐洲統一使用歐元之後,歐洲中央銀行就設在法蘭克福,其前身是設在法蘭克福的歐洲貨幣局。如此得天獨厚的"心臟"位置決定了法蘭克福在金融中心中的地位。
這座位於歐洲心臟的大都市,其優勢在於其發達的金融市場,在此次排名中,法蘭克福的金融市場排名居第6位。目前共有300多家德國和外國的銀行、金融機構駐扎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是世界著名交易所之一,僅次於紐約和東京的交易所。
(1)印度與離岸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1、國際大都市,是城市化進程中一頂給城市戴上的皇冠,是一個城市有幸被視為偉大的城市的極高搭配。這樣的城市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經濟、科技實力,並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關系,有著全球性影響的國際一流都市。
2、理解國際大都市概念的關鍵點是「影響力」問題,這種「影響力」是奠基在一定經濟實力基礎上的,這種影響能力既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也是一個相對比較的概念。現今世界公認的國際大都市為紐約、倫敦、巴黎、東京、香港五大城市。
⑵ 離岸金融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有哪些
1.離岸金融中心本身通常 處於缺乏資源的小型 經濟體,它們為這些 經濟體帶來了打破 發達市場 對金融資源壟斷,公平分配金融資源,從而帶動經濟 增長的契機。例如,盧森堡的金融服務占 其全部GD P的1 /3,和全部稅收的40 %,成為全球最富裕的 國家之一 。而避稅型離岸金融中心開曼、澤西等在這方面的特徵更加突出。這些國家為了刺激經濟發 展、創造收入來源、增加就業機會而競相採取特殊政 策、開放金融市場、提供稅收和監管優惠,以吸引外 國銀行和投資者在當地設立機構,從事銀行和其他金融 業務。這些政策的實施,促進了離岸金融中心所在地區的經濟增長,使許多這類經濟弱小國家進入最 富裕國家行列。據估算,自1980年至20 09年,離岸金融中心所在國家/地區 人均GD P年增長率 為3. 3%, 高於世界 整體 的1.4 5 %。全 球主 要離岸金融中心已成為最富裕的國家/地區。
全球人均GDP最高的16個國家/地區($『000,2006)
2.離岸金融中心本身對投資的需求有限 ,其作用是 作為特殊通道,向在岸市場配置資金。例如,20 08年印度4 4%的外國直 接投資F DI來自模里西斯OFC巴西全部FD I的1/ 3以上 來自離岸金融中心。考察發現:某一離岸金融中心的FD I每增加1美元 ,會導致其臨近的新興市場FD I增加7美分 。
據考察,1990 - 2006年距離離岸金融中心最近的新興市場受到的F DI正面 外生效 應最 大-因為這些市場通過離岸金融中心吸引的F DI最多(B la n c o , 2010) 。
3.離岸金融中心的成本優 勢對其他信貸市場形 成競爭壓力,包括稅 收競爭、降低在岸 市場 融資成本及 政府稅收 ;同時由於 監管、營 運、資金成 本更低,離岸金融中心的存款利率更高,為投資者帶 來財富增值。
4.有些公司在與其他國家公司建立跨國合資企業JV時,由於顧慮雙方國家的高稅收,可選擇第 三國離岸金融中心注冊,促進跨國投資。
5.作為公司應對意外市場沖擊,例如外匯匯率突然大幅波動的緩沖地帶。
總之 ,在合理監管,合規運營環境下,離岸金融中心帶來的利益大於成本。
⑶ 英屬維爾京和開曼群島哪個更有優勢
這兩個地方雖說都是群島國家,但還是有點區別的。注冊在開曼的公司一般會傾向於後期上市或做海外投資,而注冊BVI公司的客戶大部分做國際貿易的會比較多。
英屬維爾京群島僅次於香港,僅次於美國和日本。這么多公司願意在一個自然資源稀少的小島上注冊,是因為它是世界著名的避稅天堂。為了發展當地經濟,該島政府於1984年通過了「國際商業公司法」,允許外國公司在島上設立「離岸公司」,並提供非常優惠的政策。
公司沒有注冊資本的最低限額,任何貨幣都可以注冊為資本。注冊公司只需要一名股東和董事,公司人員中沒有當地居民。不需要管理信息,也不要求公布賬目和年度報告。
(3)印度與離岸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政治、經濟和貿易環境非常穩定;
2、良好的金融法律設施,方便建立各種金融機構或基金會的成立與發展;
3、政府保護股東利益,不需要公布受益人身份;
4、政府為了鼓勵經濟發展,吸引外資,一人可以完全擁有一家有限公司;
5、政府為各企業提供私隱保護,董事資料絕對保密;
6、低稅率,島嶼國際有限公司所受的稅務管制非常少;
7、不需核數師報告,只需保留資料反映經濟狀況即可;
8、在外地經營所得利潤無須交利得稅,達到合理避稅的目的;
9、以離岸公司名義在世界各地均可開立銀行帳戶;
10、後續服務簡單,保密性極強,方便融資上市。
⑷ 為什麼歐洲各國都在爭奪人民幣離岸中心
雖然人民幣在國際上的應用仍然有限,但其國際周轉率遠低於印度盧比,國際化程度仍然很低。在國際收支體系中,很難看到人民幣的身影。然而,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是最大的出口國。中國政府努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增加了在中國的貿易額,人民幣結算的比例。前景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歐洲各國除了積極參與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外別無選擇。最好是獲得人民幣離岸中心或歐洲離岸人民幣中心的位置,然後在這個國際變化中賺很多錢。
人民幣的廣泛接受有助於中國企業降低匯率風險。在過去的幾年裡,外國資本的大量流入已經成為對中國的資產泡沫產生的原因,這也導致中國金融體系流動性過剩。因此,人民幣國際化可以穩定人民幣的價值。
盡管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的中國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但在歐洲和世界形勢的人民幣清算行布局其他地區的中國,更讓中國在國際市場的自由競爭來決定人民幣離岸中心實際上是建立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另一方面通過國際自由競爭的過程。
⑸ 印度產業現狀
經濟:印度是一個農業大國,主要農產品有稻米、小麥、油料、甘蔗、茶葉、棉花和黃麻等。全國耕地面積約1. 6億公頃,人均0. 17公頃。印度是世界第一大產奶國,也是世界重要的產棉國和產茶國。牛、山羊、綿羊、水牛頭數居世界第一。
印度資源豐富,擁有雲母、煤、鐵、鋁、鉻、錳、鋅、銅、鉛、磷酸鹽、黃金、石油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雲母的產量和儲量為世界之首,鋁土產量和煤產量均居世界第五位。森林5300萬公頃,覆蓋率為16%。工業已形成較為完整的體系,自給能力較強。其工業主要包括製造業、電力、礦業、紡織、食品、精密儀器、汽車製造、軟體製造和航空等行業。
近年來,印度政府實行全面經濟改革,經濟發展速度引人注目。目前,印度在天體物理、空間技術、分子生物、電子技術等高科技領域都已達到較高水平。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寶製品、棉紗及棉織品、化工製品、機械及五金製品、石油製品、皮革、海產品、鐵礦砂及礦產品等。
此外,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印度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納蘭達、邁索爾、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鐵路是印度最大的國營部門,亦為主要運輸手段,總長度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近年來,公路運輸發展較快,已承擔了全國80%的客運量和60%的貨運量,全國日平均客運量逾6000萬人次,為世界最大的公路網之一。貨幣名稱:印度盧比(Rupee);1盧比=100派士。
⑹ 英國簽證可以免簽去哪些國家
今天來吐嘈一下這些移民國家的各種奇葩簽證政策和行為。
移民國家主要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四個主流移民國家,並不是說別的國家不接受移民,而是上述四國的國民主要都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民眾構成的國家。他們都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第一、最初的移民都由WASP構成(W是white,AS是Anglo-saxon,P是清教徒),也即是白色皮膚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清教徒為主,大多在17、18世紀陸續移民到這幾片土地並進而建立了國家。這其中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到今天都還是英聯邦國家,名義上的國家元首都還是英國老太太。
第二、十九、二十世紀以歐洲其他國家的移民為主,然後接下來就是世界各地的多民族移民。
第三、有了近兩百年的接受移民的經驗,這幾個國家都有完善的移民法律和移民申請流程,簽證處理也比較有章法。
針對中國簽證申請人,目前美國需要面談,而加拿大、紐西蘭和澳洲都可以通過郵寄進行申請,由於簽證官和入境官員具有很大的獨立決定權,這當中各種奇葩的拒簽和拒絕入境理由就由此而生了。
世界經濟論壇(WorldEconomicForum)的研究指出,加拿大的簽證要求可能是世界上最復雜和最不透明的。在去年的全球排名中,加拿大名列第120位,在136個國家中可憐到幾近墊底。
環球郵報的報道則指出,2017年,加拿大拒絕了60萬人因為旅遊、讀書、商務、學術會議、探親而申請短暫停留的個案,被拒簽個案比例高達26%,學生簽證的拒簽率更飆至去年的33%。至於拒簽原因,說起來真是有一言難盡的感覺。
2016年,一份被曝光的內部機密文件顯示,加拿大移民部畫了一個特殊的中國地圖,在這份地圖上,遼寧、河北、河南、湖南、福建和廣東六個省份及一個直轄市天津被單獨做了標記。
這也就意味著:加拿大簽證官對來自這六個省份的簽證申請人會"另眼看待",從嚴審核,換句話說,處於可批可不批邊緣的就一律拒絕。
隨隨便便舉幾個例子都能讓人覺得震驚和不可思議。
比如環球郵報曾經報道,今年5月底,溫哥華舉辦了第九屆世界廣東同鄉聯誼大會,但該會議的組織者表示,200名中國大陸的與會者原打算申請簽證來加拿大,結果199人集體被拒簽,包括幾十名政府官員,只有一個人拿到了簽證。會議主辦者心裏面一定一萬匹草泥馬在奔騰。要知道2018年可是中加旅遊年啊?加拿大帥哥總理特魯多多次為此站台,你們簽證官擺明了要拆他的台?說好的更多直飛航班呢?說好的旅遊收入呢?有網友說,現在這樣的結果,是不是感覺很搞笑~
去年,江蘇省原計劃派出一個高級代表團出席在多倫多舉辦的中加經濟論壇,結果基本上只有江蘇省長能夠成行,其他包括省旅遊局以及南京旅遊局的高級官員,都因為拿不到簽證而不能出席。
來加拿大難,去其它國家也並非想像中那樣容易。
去年,一位吉林老爸打算去美國探望女兒。為了證明自己不打算移民,他說:"我在中國有車有房,要不是為了看女兒,去你們美國幹嘛!"。
結果,就因為這句"狂言",他被以"藐視簽證官"為由拒簽。
當然,拒簽的理由五花八門,有時也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感覺只能看簽證官的心情和拼人品了。一起來看看這些奇葩的拒簽理由吧:
1、"能給我個拒簽的理由嗎?""因為你無房無車無老婆。"(聽上去多麼耳熟,像上海的准丈母娘)
2、澳洲簽證體檢,面試官看了一眼我的胸部,說:"你這個罩杯,去了會把我們的奶粉全部買完吧"……拒了"
3、以前做留學,面簽官老頭兒看到戶籍福建的學生一律拒簽……什麼仇什麼怨……
4、朋友打算去美國玩,在大使館簽證官問他去美國幹嘛。他笑而不語地做出一個推籌碼的動作,大喊一聲"showhand",結果就被拒簽了,理由是怕他輸光回不來了,贏太多了不想回來。
5、記得第一次申請加拿大簽證,說我不具自由行資格,被拒!第二次繼續要簽,理由是我到了適婚年紀,被拒!第三次拿先生和我的護照繼續簽加拿大,理由是"已婚,夫妻出遊,有可能打黑工"。再次被拒!
當然,近幾年由於中國經濟的迅猛發展,簽證通過率相比之前已經高了許多。但別忘了,過了簽證這關,還有入境檢查等著。尤其是現在的美國,入境官員有生殺大權,有簽證嘛用木有,拒絕入境就拒絕入境,還沒處申冤。
有一個悲催的上海土豪,也在入境澳洲的時候被拒簽,直接遣返。理由說起來也是夠奇葩,就是因為這個土豪在澳洲海關人員面前赤裸裸地地"炫富"還貶低澳洲。
一起來看看當時的情況吧。入境的時候,邊檢大哥問他:"你來澳洲幹嘛的呀?"
土豪說:"消費。"
邊檢大哥又問:"你會在澳洲待多久?有非法滯留的傾向不?"土豪立刻擺出一副"老子有錢,怎麼會打黑工"的腔調。
"我在上海有套價值240萬澳元的房產,還有一套價值60萬澳元的房子,你知道現在上海房價多少嗎?你們澳洲在我眼中,就是窮國的代名詞!我為何要滯留?"
厲害了我的哥,本來只需要證明自己沒有移民傾向就行了,可這位哥不僅得瑟自己有多少多少錢,還要鄙視人家大土澳,說他們窮!
估計邊檢大哥也怒了:嫌澳洲窮,那你還來幹嘛啊?!怎麼坐飛機來的,就怎麼再坐回去吧!
入境檢查主要是由移民局的官員檢查護照,簽證和入境登記卡,並詢問一些簡單的問題,很多情況都是不怎麼問就放行了一般來說不會刁難人,情景模擬可以看女神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的開場那段戲。
通常會問的問題包括:
"來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美國)的目的?"
"計劃停留多久?"
"上學還是度假?"
"打算什麼時候回國?"
"怎麼解決住宿問題?"
"有沒有攜帶違禁物品?"
"有沒有帶超過一萬美元(加元)現金?"這條猛,最近很多國內小夥伴都因為這條被帶進小黑屋進一步檢查了。
"准備去哪些景點玩?"
"在這邊是否有親戚?"
"有打工的計劃么?"
通常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用英語簡單回答就可以了。另外入境檢查一般還可以要求安排免費的翻譯服務,英語不好的可以申請。千萬不要猜謎似的回答問題,以免造成意外的誤會。要知道入境檢查官員是有一票否決的生殺大權的,在這個點上你連請律師的資格都是木有的。
溫馨提醒:投資有風險,移民需謹慎
⑺ 印度每年都有很多的外債,會不會有人借機做空
國際資本從未停止准備攻擊印度經濟,近年來印度多次遭受經濟危機,還好在千鈞一發的危難之際,印度領導人懂得及時止損。早在2017年7月,海外投資者購買的印度公司債券比配額多92%,因此印度停止發行離岸盧比計價債券。
事實上,資本利潤的最終目標,做空印度市場除了這個國家的商業環境中,有一層最重要的原因:印度的經濟增長背後是高額的美元債務在支撐,這些美元資本的最終目的,就是實現在印度套現的目的。
⑻ 在岸,近岸和離岸外包分別是什麼意思
在岸外包是指外包商與其外包供應商來自同一個國家,因而外包工回作在國內完成。
近岸外包答是一種用鄰國的人完成工作和服務形式。在美國的公司會把一些工作外包給加拿大墨西哥。地理上的相鄰意味著運輸和通信較容易且便宜,有習俗上的共性,會說相同的語言。
離岸外包指外包商與其供應商來自不同國家,外包工作跨國完成。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中,通過國際合作,利用國家或地區的勞動力成本差異,使企業實現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綜合競爭力的途徑。
離岸外包業務的快速發展有四個驅動因素:
1、美國國內的經濟環境,使得美國的商業需節省成本。研究機構麻省劍橋預測研究所的研究指出,有25%到40%的成本可以節省。實踐證明,很多項目能夠在此范圍內節省成本。
2、通訊成本的大幅度降低和Internet影響力的逐漸擴大。
3、供應商能力的提高。
4、成功的先驅得到回報,如GE公司。
⑼ 萬那杜護照全球排名
排名第一的是日本免簽國高達190個,第二是新加坡免簽國189個。
萬那杜護照全球排名45位,可以免簽128個國家。大部分歐洲國家都免簽
停留時間無期限的免簽國家:貝里斯、多明尼加、巴勒斯坦、愛爾蘭、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停留時間180天的免簽國家:多米尼克、安地卡及巴布達、巴貝多、巴拿馬、秘魯、英國
停留時間120天的免簽國家:吉里巴斯、斐濟
停留時間90天的免簽國家:丹麥、烏干達、以色列、俄羅斯聯邦、保加利亞、克羅埃西亞、甘比亞、冰島、列支敦斯登、匈牙利、波札那、盧森堡、瓜地馬拉、厄瓜多、哥斯大黎加、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聖馬利諾、坦尚尼亞、塞普勒斯、奧地利、安道爾、尼加拉瓜、巴哈馬、希臘、德國、義大利、拉脫維亞、挪威、捷克、摩爾多瓦、摩納哥、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格瑞那達、梵蒂岡城、比利時、模里西斯、法國、波蘭、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辛巴威、宏都拉斯、海地、愛沙尼亞、瑞典、瑞士、科索沃、立陶宛、羅馬尼亞、肯亞、芬蘭、荷蘭、賴索托、薩爾瓦多、葡萄牙、西班牙、尚比亞、中國香港、馬爾他、黑山
停留時間42天的免簽國家:聖露西亞
停留時間30天的免簽國家:印度尼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密克羅尼西亞、史瓦濟蘭、新加坡、白俄羅斯、菲律賓、馬來西亞
停留時間無期限的落地簽國家:維德角、加彭、吉布地、衣索比亞、奈及利亞、茅利塔尼亞、諾魯、蘇利南、印度
停留時間120的落地簽國家:亞美尼亞
停留時間90天的落地簽國家: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塞席爾、尼泊爾、索羅門群島、玻利維亞、馬紹爾群島、馬達加斯加
停留時間60天的落地簽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薩摩亞
停留時間45天的落地簽國家:葛摩
停留時間31天的落地簽國家:湯加
停留時間30天的落地簽國家:東帝汶、烏茲別克、伊朗、卡達、盧安達、古巴、吐瓦魯、埃及、塞內加爾、獅子山、孟加拉國、帛琉、柬埔寨、中國澳門、索馬里、寮國、莫三比克、越南、馬爾地夫、馬拉維、斯里蘭卡
停留時間15天的落地簽國家:泰國
停留時間7天的落地簽國家:多哥
⑽ 印度哪個方面發達
印度三個方面比較發達。
信息技術
印度信息技術領域的成功已經為人們所熟知。印度憑借人才優勢,通過為發達國家提供服務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信息技術產業對印度GDP的貢獻已從1999~2000年度的1.2%增長到2005~2006年度估計的4.8%。印度的軟體和信息技術帶動的服務在過去五年間年均增長率超過了28%。信息技術的成功徹底改變了歐洲和美國對印度的評價和印象。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印度對自身潛力的看法,正在培植著印度的科學自信。印度在信息技術領域的成功對於吸引跨國研發中心和外籍印度人在印度投資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生物技術
印度確立了新的重點領域和發展方向,其中又以生物技術為重點。過去10年,生物技術領域的研發投資已經從1987~1988年度的9600萬美元增加到了2004~2005年度的3.58億美元,其中,資金增加的部分重點支持的是生物制葯,而非農業生物技術。
2004~2005年,印度的生物技術收入增加了37%,達到了11億美元。國家生物技術發展戰略制定了2010年將這一數字提高到50億美元的目標。2005年3月,印度科學部長稱贊生物技術是印度隊的「最佳擊球手」,並且認為生物技術可以成為有助於提供人們支付得起的衛生保健並減輕貧困的印度「下一個大獲成功的實例」。2004年生物技術部發布了一項計劃,要將印度變成「生物信息學的全球中心」。
太空技術
經過多年發展,印度衛星的研發和應用技術已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其運載火箭技術也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2009,印度已擁有4種類型的國產運載火箭:「衛星運載火箭3(SLV-3)」、「加大推力運載火箭(ASLV)」、「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和「地球同步衛星運載火箭(GSLV)」。印度在大力發展火箭和衛星技術的同時,還謀求有更大的作為。例如,2007年,印度將首個返回式太空艙和3顆衛星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送入太空,為該國未來實施載人航天計劃等獲取了重要數據。此外,印度還在緊鑼密鼓地實施自己的探月計劃,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2008年用一枚極地衛星運載火箭將印度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發射升空。
2008年4月28日9:20(北京時間11:50),一枚印度PSLV-C9火箭搭載10顆衛星升空。繼美國、俄羅斯、歐洲航天局和中國之後第五個掌握了「一箭多星」的發射技術。並一箭十星成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