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濟南的歷史簡介。
歷史概況
濟南是國務院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因地處古四瀆之一「濟水」(故道為今黃河所據)之南而得名。據考古發掘資料,遠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為特徵的「龍山文化」,系因1928年首次發現於濟南東郊龍山鎮而被命名。夏代,龍山鎮城子崖一帶建有較大規模的城市。
商周時代,濟南為古譚國(東方方國,都城在今城子崖、平陵城一帶)地。春秋戰國時代,濟南屬齊國,稱「濼」「鞍」「歷下」等邑,為齊國西南邊陲重鎮。秦代,地屬濟北郡(郡治博陽,即今泰安)。
西漢始置濟南郡,郡治東平陵(今濟南市章丘平陵城)。漢文帝十六年(前164年),設濟南國,首府東平陵。前154年,廢濟南國,復置濟南郡。漢武帝時,濟南郡轄東平陵、歷城等14縣,屬青州刺史部。東漢建武十七年(41年),濟南郡復稱濟南國,轄14縣,後改轄10縣。
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屢屢更替,濟南先後為魏、西晉、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東晉、劉宋、北魏、東魏、北齊、北周轄境,置郡置國,變化頻繁。
其間,濟南郡治於西晉永嘉末年(313年前)從平陵(即東平陵)遷至歷城。從此,今濟南市區成為歷代郡國、州府的行政中心。劉宋元嘉九年(432年)在濟南郡僑置冀州,濟南為州、郡兩級治所。北魏皇興三年(469年),改僑冀州為齊州,轄濟南郡、東魏郡、太原郡等6郡35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撤郡並縣,齊州仍治濟南,轄歷城等10縣。大業三年(607年)齊州改稱齊郡。唐朝建立後,復稱齊州,轄歷城、章丘、長清等6縣。唐中葉天寶年間,齊州曾一度改稱臨淄郡、濟南郡。五代時期,仍稱齊州,先後為梁、唐、晉、漢、周的轄境。
北宋,齊州先後屬京東路和京東東路。政和六年(1116年),齊州升為濟南府,轄歷城、章丘、長清等5縣。建炎二年(1128年)後,被金朝所據,仍為濟南府,轄7縣,屬山東東路。其間,曾一度為原濟南知府劉豫建立的偽齊轄境。
元初,改為濟南路,直隸於中央中書省。至元二年(1265年),轄棣州、濱州2州及歷城、章丘、濟陽、商河等11縣。金元時期,濟南先後為金山東東西路提刑司、元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治所,是山東地區的監察中心。
明初,復稱濟南府,轄泰安、德州、武定、濱州4州及歷城、章丘、長清、濟陽、商河等26縣。洪武九年(1376年),山東最高行政機關「承宣布政使司」由青州遷至濟南,濟南成為山東省會,全省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全國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清初,沿明朝建置。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年(1734年)調整區劃,濟南府改轄德州和歷城、章丘、長清、濟陽等1州15縣。
民國初年,撤銷濟南府,置岱北道,轄27縣。1914年岱北道改稱濟南道,轄縣未變。1925年改轄歷城、章丘、長清、濟陽等10縣。1929年7月,析歷城縣城廂及其四郊,正式設立濟南市。時濟南市面積175平方公里,人口40餘萬。
1948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解放濟南,設立濟南特別市。1949年5月復稱濟南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經歷了漫長的原始、奴隸、封建社會的濟南,開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1958年,歷城縣劃歸濟南市。其後,章丘、長清縣於1978年,平陰縣於1985年,濟陽、商河縣於1990年陸續劃歸濟南市管轄。
1994年2月,濟南市被正式確定為副省級城市。2016年12月,章丘撤市設區。濟南市現轄7區3縣。
濟南歷史悠長,人才輩出。屬今濟南市籍的歷史名人主要有:
中國傳統醫學的傑出代表、戰國時代神醫「扁鵲」(本名秦越人),中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創始人、戰國思想家鄒衍,口授今文《尚書》28篇於世的漢代學者伏生,請纓出使南越、為祖國統一事業做出貢獻的漢代外交家終軍,隋末農民大起義的起義軍領袖杜伏威、輔公祏;
唐朝開國功臣、一代名相房玄齡和名將秦瓊,中國古代三大求法高僧之一唐人義凈(俗名張文明),宋代中華詞壇「婉約派」代表李清照、「豪放派」代表辛棄疾,金元散曲家張養浩、杜仁傑,宋、遼、金三部正史的總裁官張起岩,明代文壇前「七子」之一邊貢、後「七子」之一李攀龍;
明《寶劍記》等劇的作者、戲曲家李開先,明萬曆年間文學為一時之冠的內閣大學士於慎行,清經學家張爾岐,清《四庫全書》主要編纂人、藏書家周永年,古文獻學家、清《玉函山房輯佚書》的纂輯人馬國翰,近代民族實業家、「祥」字型大小商業的代表人物孟洛川等。
(1)中國歷代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一、文學
濟南歷史上涌現了很多文人墨客,最著名的就是所謂的「濟南二安」:李清照(號易安)和辛棄疾(字幼安),李清照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詞作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創造了「易安體」,同時也被稱為「婉約派」之宗。
辛棄疾被認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多表現其愛國熱情,被譽為「詞中之龍」。元代的張養浩,散曲造詣極高,元曲在他的時期達到頂峰。
歷代許多墨客騷人也曾造訪濟南,其中包括唐朝的李白、杜甫,宋代的曾鞏、蘇軾,金元時期的元好問,明代的李攀龍、王象春,清代的王士禎、蒲松齡,民國的老舍等。杜甫曾詩曰:「東藩駐皂蓋,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其中「此亭」指大明湖中小島上歷下亭。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已被選進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如今在大明湖南岸亦建有老舍紀念館。
二、民俗
1、千佛山廟會
濟南自元代開始,就在每年的農歷九月九日(重陽節)在千佛山上舉行廟會。舊時趕廟會者大多會購買一定數量的柿子,遂有「柿子節」之稱。
廟會鼎盛時段,千佛山上的各種攤位可以達到1000以上。全國各地的葯商會趁此時機在山上進行葯材交易,此被單獨成為「葯市會」。
廟會期間亦有各種雜技、馬戲、歌舞表演等。
近年來,千佛山廟會依然興盛,舉辦時間為農歷春節期間、農歷三月初三、重陽節。以春節廟會為例,眾多市民前來上香祈福,並有各色民俗活動,敲大鼓等活動亦允許市民參與。商販亦藉此機會在上山步道兩側擺攤設點販賣商品,以特色小吃及工藝品為主,亦有書攤及其他特色攤位。
2、放河燈
據濟南當地的傳說,農歷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薩成道的日子。他曾發誓要普度有罪孽的眾生,使他們脫離苦海。為「超度亡魂」,每逢農歷七月三十日晚,濟南市民以及寺廟的僧侶會製作眾多的河燈及紙船,放入護城河及大明湖水中。
北極廟的道士亦同在此日悼念亡魂,他們在大明湖畔放置大量「法船」並在岸邊做法,後將「法船」一一燒毀,場面壯觀。這個習俗在文化大革命後徹底消失。
3、曲水流觴
從魏晉開始,濟南市民及文人墨客在農歷的三月初三上巳節會舉行一種名叫「曲水流觴」的詩酒宴會。人們圍坐在溪水周圍,把置有酒杯的托盤放在上游的水面,任其沿水流漂流。托盤若停下,則誰離停下的酒杯近,誰就得飲酒作詩,若作詩未果則要被罰酒。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一書中寫道:「歷祠下泉源競發,北流經歷城東又北,引水為流杯池,州僚賓宴公私多萃其上」。後經考證,「流杯池」即為今日的王府池子,市民舉行詩酒宴會的溪水便是其分流,被稱作「曲水河」,所在的街巷因此而叫做曲水亭街。此習俗止於清末民初。
4、趵突泉燈會
自1980年起,濟南每逢元宵節和中秋節,會在趵突泉公園舉行燈會,從未中斷。燈會以老濟南特色為主,亦吸引了不少外地及外國遊客。近年來之燈會,強調環保、創新、參與,不僅逐漸使用LED燈替換原有鹵素燈,還製作如掃碼抽獎、頭像合成等供市民參與的燈組。
三、語言
濟南話屬北方官話體系,與普通話相差不大,會普通話的很容易聽懂濟南話。而由於改革開放後,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來濟南工作定居的外地人的增多,90後出生的「新濟南人」在家庭和學校里通常使用普通話,因而導致了濟南話使用者的逐漸減少,傳統濟南詞彙逐漸流失。
濟南話的語調相對簡單。一般在雙音節詞中首字為普通話的一聲,濟南話則為三聲,普通話的三聲濟南話為一聲(即一三對換),如末字為一聲多數情況下保持一聲,末字普通話為二聲濟南話則為四聲,四聲調基本相似。
句法方面濟南方言在比較句、反復問句和補語結構等方面有自己的特點,但其基本語序和句子的主要組織方式上與普通話差異不大。因此大多數人可以聽懂濟南話,但有很多方言性片語及俚語需要額外解釋。
❷ 中國十大繁華城市排名
1.香港
毋庸置疑,香港是中國在世界影響力最大的城市,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他的繁華程度早已遙遙領先與中國的其他城市。香港首富李嘉誠擁有165億美元資金,而中國大陸首富則只有30億美元,毫無可比性。
2上海
這個中國大陸最與國外接軌的城市,在面對2015年的世界金融中心的艱巨任務時,毫不畏懼,但它依然需要香港的幫助。這里是日本人在國外居住最多的城市,每年的常駐居民有5萬人,加上短期居住或暫住的共有10萬人,而且在次居住的其他外國人也不少,中國大陸真正的國際現代化一流城市,當面對2010年的世博會,上海又會怎樣震驚世界呢!
3北京
當然是北京,我奧運會前只能說這是一個面向現代化的城市,而奧運會過後,這就是標準的國際一流大城市,這里是韓國人在國外居住最多的城市,尤其在望京那邊,他們有自己的學校、迪廳、飯店...。中國的首都,中國的心臟,它有中國其他城市所沒有的強烈的政治氣息,一位外國著名學者在他的游歷中寫到:北京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完美的單體建築。
4台北
台北可不光有101大樓,它的改革開放的步伐邁的比大陸城市早得多,它的建設也是不可小看,也算一個國際性的都市了,美國今年剛來的駐華大使,就在台北待過好些年,據說以後也要競選美國總統呢!
5高雄
台灣第二大城市,邁克爾.傑克遜也是親自到那演唱,繁華不用說,更是現代化,論綜合實力排中國第5沒問題。
6廣州
如果說繁華,廣州絕對排的上,這里的電視台高聳入雲,城市建設也繁榮繁華,而且據說地鐵還比北京都好。
7深圳
要看繁華,關鍵要看對外開放,深圳沒的說,除了以上幾個實力派,這個城市也肯定不甘落後。
8天津
9成都
10大連
(後面幾個不打了,累死我了,雖不很細致,但絕對權威,希望樓主滿意,呼)
❸ 中國省會發展排名史怎麼樣的
中國省會發展排名前三的城市:
Top3武漢,2990.94億元(結果已出),湖北省會,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中央軍委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駐所。武漢有自己的優勢,但武漢現在依然是一個工業為主的城市,產業結構上和北上廣深相比第三產業差距很大,和杭州也有較大差距。武漢優勢是明顯的,大學生和科研機構本身很多,優秀大學很多,擁有中國內陸少有的優良交通條件,在中部六省基本處於無對手的地步。
❹ 中國四大中心城市是什麼
1、中國四大中心城抄市:北京、上海、廣州、重慶。
2、北京
北京是北方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全國的科教、交通、政治、文化中心。
北京應該合並天津、廊坊,構建大北京特區,政治上向東部地區遷移,北京老城區作為商貿、科教、文化中心;隨著國家機關向東部遷移,北京城區將減少「跑步前進跑部錢進」的現象,大大改善交通和生活質量;而廊坊可以承接北京的工業和部分國家機關;天津也將承接北京的工業和金融機構,強化自身工業中心的地位。
3、上海
上海是東部地區的中心,毫無爭議,也是全國的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
4、廣州
廣州是南方的經濟中心和交通中心,深圳可以作為副中心和創新基地;香港比較特殊,本身是國際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但是地位比較特殊,在未來仍將保持自身優勢。
5、重慶
重慶是西部地區的中心,雖然目前實力與北京、上海、廣州還有差距,但是由於直轄市,區位優勢也十分明顯,未來發展不可限量。
❺ 中國對外影響力最大的朝代是那個王朝
我感覺對外影響最大的朝代是秦朝,因為秦朝統一了全國,通過各種朝廷官制、地方郡縣的各種改革,構築了一個渙然一新的中央集權政體,成就了一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帝國,因為之前特別散,到秦朝的時候才團結起來,而後,統一文字,將國家行成為大一統局面。秦朝的影響力主要是奠定中國的大一統基礎,以致後來即使天下打亂也不會分散,最終依然會重歸一統的原點,這就是秦朝的貢獻。
通過這幾個朝代的可以看出,中國歷史上影響力最大的是秦朝,因為秦朝以無比的創造力突破了原來政體格局,奠定了大一統帝國雛形,沒有秦朝的帝國政體奠基,可能沒有後世的漢唐,那麼,中國即將破滅。
❻ 中國最大的幾個建築
世界上最大的會堂式建築——北京人民大會堂
人民大會堂創了一個建築史上的奇跡,1958年10月底破土,1959年8月竣工,從設計到建成僅歷時一年。整組建築平面呈「山」字形,正面牆呈「弓」字形。建築面積達17.18萬平方米。中部是著名的萬人大會堂,會場呈扇形,共三層,可容納10000人進行的大型會議。穹窿形的頂篷,縱橫排列著500個燈孔,頂部為巨大的紅五角星,周圍是葵花環及三層水波形燈槽。北部為面積7000平方米的宴會廳,可供5000人的宴會和。南部是人大辦公樓,包括以全國各個省、市、自治區、行政特區命名的各具地方特色的會議廳。
世界上最大的單一建築工程——三峽水利樞紐
三峽工程包括兩岸非溢流壩在內,總長2335米。泄流壩段483米,水電站機組70萬千瓦×26台,雙線5級船閘+升船機。竣工後三峽水庫表面積將相當於新加坡的國土總面積,預計整個工程將耗資245億美元。
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築群——北京故宮
世界上最大的古建築群——北京故宮中國北京的故宮(又稱紫禁城), 位於北京市區中心,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有24位皇帝相繼在此登基執政。始建於1406年,至今已近600年。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構建築群,佔地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擁有殿宇9000多間,其中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即位、誕辰節日慶典和出兵征伐等大典的地方。故宮黃瓦紅牆,金扉朱楹,白玉雕欄,宮闕重疊,巍峨壯觀,是中國古建築的精華。宮內現收藏珍貴歷代文物和藝術品約100萬件。1987年12月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上最大公寓樓區——巴比肯住宅區
最大住宅公寓區是英國倫敦的巴比肯住宅區,1959年由建築師錢伯林、鮑威爾和邦德共同設計。總占面積16公頃,共有2014套公寓,停車場可停放1710輛汽車。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開發區——上海浦東新區
中國上海浦東新區與上海市區隔黃浦江相望,為世界是最大的城市開發區,佔地面積520平方公里,人口140萬。
浦東新區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外高橋保稅區和張江高科技園區組成。1990年4月動工興建,截至1999年2月共引進外資項目5548個。金融區和貿易區內目前正在興建的建築共有80多座,其中包括萬國金融中心,它建成時將成為世界最高的辦公樓。
世界上最長的人造建築——中國萬里長城
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 它橫穿中國北方的崇山峻嶺之巔,總長度6,700多公里,始建於春秋戰國。它是人類建築史上罕見的古代軍事防禦工程,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於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❼ 重慶是我國最年輕的直轄市,地處中國西南,被譽為「長江上游地區經濟中心和金融中心」。重慶也是一座歷史
(1) 烏揚闕 (2) 機遇:①沿海工廠企業內遷重慶,促進重慶經濟發展;②全國文化團體和文化、教育名人匯聚重慶,促進重慶教育文化發展。 災難:①日本對重慶的大轟炸,給重慶人民帶來巨大的人員、財產損失。②官僚資本對重慶經濟的掠奪。 (3) 《馬關條約》;1992年;不同:近代重慶是被迫開放,加深了列強對重慶的掠奪,現代重慶的開放目的是為了發展重慶的經濟,帶動整個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發展。 ❽ 歷屆亞洲金融風暴的時間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泰銖貶值。不久,這場風暴掃過了馬來西亞、新加坡、日專本和韓國屬、中國等地。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 ❾ 1949年定首都,有11城市入選,為什麼最後選擇了北京 《春秋·左傳·魯庄公二十八年》:凡邑,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無曰邑,邑曰築,都曰城。周禮規定:距國五百里為都,由此可見,都在古時就開始被當作一個最高所在。 而北京扼守東北入中原咽喉,進可攻,退可守,雖然面向渤海,但是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在歷史上就扮演著看守門戶的責任,而且北京是元明清三代的古都,古人早就看清了北京的優勢,才會選擇定都北京。 ❿ 中國歷史年代排序列表 歷史年代排序表如下: (10)中國歷代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根據歷史文獻和考古物證,可將中國歷史(炎黃文明)劃分為十個紀: 炎黃、虞夏、商周、齊楚、秦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黃紀: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約兩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紀)。以農業社會、母系社會末期、銅石並用時代、父系社會初期為准。炎黃紀已經出現私有制、商業、戰爭、奴隸。 二、虞夏紀:以龍山文化、齊家文化為代表,約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紀)。二里頭文化兜底:以青銅器時代初期、雙輪車、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標志為准。傳說時代的顓頊、帝嚳、堯、舜、禹或可研究納入本時代故事集。 三、商周紀:青銅器時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為典型代表。成湯滅夏、武王伐紂、國人暴動為本時代三部曲。約八百年。 四、齊楚紀:銅鐵並用時代,約六百年。以齊楚為代表的眾多周邊族群勢力(分別代表沿海地區、長江流域),大規模融入華夏,為最終形成漢族奠定了基礎。這個時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潰、社會發生巨大變革、封建帝制萌芽。有西周共和、平王東遷,尊王攘夷、問鼎中原,商鞅變法、長平之戰等等重要歷史故事。 五、秦漢紀:鐵器時代初期,中國進入帝制時代。以大一統、書同文為時代口號,史記、漢書為時代標志,蔡倫改進造紙術更具有劃時代意義。有秦並六國、大澤鄉起義、楚漢相爭、張騫出使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昭君出塞、班超投筆從戎等重要歷史故事。 六、魏晉紀。亢龍有悔,黃巾起義,三國兩晉,五胡亂華,十六國走馬,南北朝並立。 七、隋唐紀。鳳凰涅盤,盛世隋唐,隋文科舉,大乘玄奘,貞觀天可汗,則天女皇帝。 八、宋元紀。天下一家,地獄天堂,文明臻極,野蠻大成,華夏之殤無盡痛,上帝之鞭驚啟蒙。(借用歐洲文藝復興之意) 九、明清紀。黃粱石頭,南柯紅樓,千載遺夢,百年屈辱,金粉帝國,罪惡毒瘤,極權桎梏瓜藤獄,十萬成就皆嫁衣。 十、共和紀。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甲午辛亥,北伐長征,民國共和,抗戰翻身。 與中國歷代金融中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