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農業銀行怎麼查詢自己的開戶行支行名稱
農業銀行查詢自己的開戶行支行名稱的方法如下:
1、首先點擊農行的APP軟體內。
B. 我想查下我的農行支行
您可來通過以下方式查詢農行賬戶開戶源行名稱:
1.電話銀行:請撥打95599後選5「開戶行查詢及綜合服務」,選擇1「查詢開戶行」,輸入查詢賬號即可。
2.網銀:查詢個人網銀注冊賬戶開戶行,請登錄個人網銀,點擊「賬戶→本行賬戶→借記卡」滑鼠移入所要查詢借記卡賬號「圓形圖標」後查詢。
3.掌銀:查詢個人掌銀注冊賬戶開戶行,請登錄個人掌銀,點擊「我的賬戶→借記卡」,點擊所要查詢賬號右側「>」即顯示開戶網點。
4.微信:請關注「中國農業銀行」微信公眾號,需綁定本人農行賬戶後點擊「微金融→我的賬戶→開戶行」可查詢該賬戶開戶行信息,再點擊「查詢其他開戶行」可查詢非本人賬戶開戶行信息。
5.查詢對公賬戶開戶行,請到就近農行網點查詢或聯系開戶經辦人核實。如為他行賬戶,請咨詢收款方銀行。
6.查詢貸記卡開戶行,請致電我行信用卡中心客服熱線4006695599核實。
C. 中國農業銀行 屬於哪個支行
客戶可通過以下方式查詢農業銀行賬戶開戶行名稱:
1.電話銀行:查詢他人賬戶和本人網銀未綁專定賬戶,請撥打屬95599後選5「開戶行查詢及綜合服務」,選擇1「查詢開戶行」,輸入查詢賬號即可。
2.網銀:查詢個人網銀注冊賬戶開戶行,請登錄個人網銀,點擊「賬戶→本行賬戶→借記卡」滑鼠移入所要查詢借記卡賬號「圓形圖標」後查詢。
3.掌銀:查詢個人掌銀注冊賬戶開戶行,請登錄個人掌銀,點擊「我的賬戶→借記卡」,點擊所要查詢賬號右側「>」即顯示開戶網點。
4.微信:請關注「中國農業銀行」微信公眾號,點擊「微金融→我的賬戶→開戶行」或點擊「微金融→查詢開戶行」。
5.查詢對公賬戶開戶行,建議到就近農行網點查詢或聯系開戶經辦人核實。如為他行賬戶,請咨詢收款方銀行。
6.查詢貸記卡開戶行,請致電農行信用卡中心客服熱線4006695599核實。
D. 深圳農業銀行網點分布
查詢農行網點信息可以登錄農行官網,然後點擊右上角的網點查詢,就可專以查詢農行網點信息屬了,也可致電農行客服中心查詢網點信息。(http://app.abchina.com/branch/)
E. 農業銀行支行分行分別是什麼
農業銀行支行分行都指的是農業銀行卡開戶銀行的地區名稱。
查詢銀行卡開戶行方法:
1、持銀行卡身份證到相對應的銀行營業廳查詢即可。
2、撥打銀行服務電話進行查詢。
3、使用個人網上銀行查詢開戶行。
省一級的分行是一級分行,市一級的是二級分行。市以下的區縣,區縣級市的機構為支行。每個支行有一個支行營業室,還有若干分理處和儲蓄所。
(5)農行金融中心支行6擴展閱讀:
分行的作用與總行所提供的服務一致,為本銀行用戶提供辦理本銀行的銀行活動,諸如存、取款、貸款等,滿足居住在遠離銀行主網點的用戶對存取款、貸款活動的日常需要。許多大中型銀行建立分行的目的在於延長其服務不同地點所在的社區,州或國家。
分行具有多種架構,較為靈活,比較常見的有扁平式的,直鏈式的等等,它所提供的服務在操作方面更加低廉、快捷、方便,更容易為客戶訪問。目前,國內主流銀行開設分行的現象已經十分普遍。
支行具體職能有:
1、貫徹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支持轄區經濟發展。
2、根據授權開展外匯管理工作,維護轄區外匯秩序穩定。
3、管理發行庫。具體負責辦理人民幣發行基金的調拔、保管、損傷券銷毀和核算業務,辦理商業銀行存、取現金業務,負責組織人民幣反假工作。
F.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國際金融中心支行的負責人,信貸主任和放款專員
估計你是碰到套路貸了,農業銀行內部沒有信貸主任和放款專員這樣的稱呼。只要你去銀行貸款正常審批通過後,貸款都是由銀行櫃員發放。
G. 怎麼查中國農業銀行卡是哪個支行的
可通過以下方式查詢開戶行名稱:
1.電話銀行:查詢他人賬戶和本人網版銀未綁定賬戶,請撥打權95599後選5「開戶行查詢及綜合服務」,選擇1「查詢開戶行」,輸入查詢賬號即可。
2.網銀:查詢個人網銀注冊賬戶開戶行,請登錄個人網銀,點擊「賬戶→本行賬戶→借記卡」滑鼠移入所要查詢借記卡賬號「圓形圖標」後查詢。
3.掌銀:查詢個人掌銀注冊賬戶開戶行,請登錄個人掌銀,點擊「我的賬戶→借記卡」,點擊所要查詢賬號右側「>」即顯示開戶網點。
4.微信:請關注「中國農業銀行」微信公眾號,需綁定本人農行賬戶後點擊「微金融→我的賬戶→開戶行」可查詢該賬戶開戶行信息,再點擊「查詢其他開戶行」可查詢非本人賬戶開戶行信息。
5.查詢對公賬戶開戶行,建議到就近農行網點查詢或聯系開戶經辦人核實。如為他行賬戶,請咨詢收款方銀行。
6.查詢貸記卡開戶行,請致電我行信用卡中心客服熱線4006695599核實。
H. 中國農業銀行廣州國際金融中心支行會在QQ上借款嗎
這個肯定是騙人的, 農行不會通過QQ來發放貸款的,千萬不要相信,以免被騙造成財產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