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國際金融對世界經濟發展的作用

國際金融對世界經濟發展的作用

發布時間:2021-01-25 22:06:30

❶ 國際金融機構在當代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從一般意義上抄說,市場是襲一個交易機制的概念,任何一種有關商品和勞務的交易機制都可以形成一種市場。市場既可以是有特定場所的有形市場,也可以是無形的,尤其是在泛指的情況下,因此我們可以把金融市場定義為對金融交易機制的概括,即通過金融工具交易進行資金融通的場所與行為的總和。

金融市場是市場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既具有市場體系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點,這些特點奠定了金融市場在市場體系中的特殊地位。全面、系統地考察金融市場是發展和利用金融市場的基礎。

❷ 金融市場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是廣泛的,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推動經濟全球化發展
首先,國際金融市場能在國際范圍內把大量閑散資金聚集起來,滿足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金融市場的職能作用,把「死錢」變為「活錢」,由此推動了生產與資本的國際化。
其次,正如歐洲貨幣市場促進了當時的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的復興,亞洲美元市場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建設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資金也都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的。貨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又為跨國公司在國際間進行資金儲存與借貸、資本的頻繁調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跨國公司經營資本的循環與周轉,由此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為經濟發展提供資金
國際金融市場是世界各國資金的集散中心。各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國際性的蓄水池,獲取發展經濟所需的資金。可以說,某些國家或地區就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錢付利息的代價來推動經濟發展的。
調節各國的國際收支
國際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為國際收支逆差國提供了一條調節國際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國可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舉債或籌資,從而更能靈活地規劃經濟發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緩和國際收支失衡的壓力。
促進金融業的國際化
國際金融市場的發達(例如,當大量國際資本同時流向一個國家時,必然導致流入國貨幣供應量增加,引發通貨膨脹,沖擊該國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甚至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吸引著無數的跨國金融組織,尤其是銀行業匯集於此。國際金融市場成了國際大銀行的集散地。金融市場通過各種活動把這些銀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國的銀行信用突破空間制約而成為國際間的銀行信用,在更大程度上推動諸多金融業務國際化。
引導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金融市場會導致國際資本在國際間充分流動,使當前的國際資本流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為此,近幾年在西方各國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時,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干預與管理。

❸ 三大國際組織對世界經濟發展的影響

世界經濟正面臨諸多危險和挑戰
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5月25日發布了《2011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的更新預測與分析。報告顯示,全球經濟仍然處於從危機中日漸復甦的階段,而且各國的恢復步伐不一,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保持強勁增長,繼續成為帶動全球經濟復甦的驅動力;今、明兩年全球生產總值將分別增長3.3%和3.6%,比年初的預計稍有增加。
報告指出,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對危機後全球的經濟增長做出了重要貢獻,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特別是中國、印度和巴西繼續帶動全球經濟復甦,而發達國家為了解決公共債務水平的可持續性問題,其財政政策正轉向緊縮,這將在短期內削弱這些國家的經濟增長。
報告指出,世界經濟正面臨諸多危險和挑戰:失業率仍然居高不下,特別是一些發達國家,長期失業的現象可能比解決短期失業更為困難;發達國家的經濟刺激政策也在逐漸轉弱;與此同時,金融行業仍然脆弱,銀行和信貸機構向企業貸款依舊疲弱;還有一些歐洲國家的主權債務問題,不斷走高的糧食和石�圖鄹袼淙歡砸恍┏隹詮欣跋熗艘恍┟裰詰納睿恍┕椅瞬扇×爍細竦幕醣藝擼庵只醣藝叨躍沒指創戳爍好嬗跋歟淮罅康淖什魅胍哺恍┬灤司錳宕戳艘恍┪侍猓緇醣疑怠⑼ɑ跖蛘偷取�
報告警告說,各國採取的政策遠遠不能解決全球經濟所面臨的危險,由於復甦仍然脆弱,加上高失業率水平,發達國家應注意不要過早採取財政緊縮政策,所制定的財政政策應該考慮到減少失業和促進結構改革等因素,以取得中長期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報告指出,主要經濟體之間應該尋求可信和有效的政策協調辦法,當務之急是將二十國集團的「全球可持續重新平衡框架」變得更加具體和具有操作性。
聯合國:全球和平指數連續第三年下滑
恐怖主義襲擊的威脅以及民眾與政府之間的暴力沖突等主要因素導致2011年的世界和平程度連續第三年下降,給全球經濟造成了超過8萬億美元的巨額經濟損失。這是最新一份《全球和平指數(Global Peace Index)》報告的結論。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5月26日在紐約總部舉行記者會,向媒體介紹了由非營利機構經濟與和平研究所(The Institute for Economics and Peace)編撰的最新一份《全球和平指數(Global Peace Index)》報告。該研究所董事會主席克萊德·麥康納基(Clyde McConaghy)稱該機構在過去一年對全球153個國家和地區的和平程度進行了評判,其覆蓋范圍佔到世界陸地總面積的87%,全球總人口的99%。麥康納基分析說,全球和平程度正在變得更加糟糕,這是今年報告的主要結論。它明顯反映了"阿拉伯之春"民權運動對和平的影響。利比亞的和平指數出現了最大幅度的下滑,排名全球第143位,跌了83個位次;巴林和埃及的排名也分別下降了51位和24位。這與民眾和政府之間的沖突緊密相關,說明相關國家需要尋求除武力之外來維持穩定的新方法。此外,經濟不穩定引起的動盪,以及恐怖主義活動的抬頭均導致一些國家的和平程度有所下滑。
麥康納基援引報告指出,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區的和平程度仍舊最低,40%的和平程度最低的國家均來自該區域,其中索馬里和蘇丹分別排名倒數第一和第三位。西歐則連續第五年成為和平程度最高的地區,當地大多數國家均排名在前20位,其中冰島被評為世界上和平程度最高的國家。此外,中國的排名沒有變化,仍處於第80位;美國的和平指數排名則從去年的第85位小幅上升至第82位。
總部位於澳大利亞悉尼的經濟與和平研究所是一個新興的全球性智庫,其研究方向是經濟發展與和平之間的關系。由其負責編撰的《全球和平指數》報告通過引用聯合國及國際組織的資料,對包括武器出口、暴力犯罪、戰爭死傷者、囚犯人數、潛在恐怖襲擊威脅、社會和政治矛盾等23個指標進行綜合評估,並為一國的和平程度打分。
經合組織:預測世界經濟2011年增長4.2%,2012為4.6
總部設在巴黎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25日公布最新經濟(310358,基金吧)展望報告說,由於經濟復甦基礎不斷擴大和可持續能力不斷加強,世界經濟今年增長率可望達到4.2%,明年達4.6%,與該組織去年11月發布的預測保持不變。
經合組織指出,去年中期以來,在個人需求驅動下,全球經濟增速回升,復甦基礎不斷擴大。雖然今年初中東政局動盪引發能源和糧食價格飆升、日本發生地震海嘯,在短期內遏制了全球經濟復甦的強勁勢頭,但這些事件的負面效應將在今年下半年減弱。然而,全球經濟復甦步伐仍然非常不平衡,不僅發達經濟體與新興市場經濟體速度不均,即使在發達經濟體內都有很大差別。
經合組織預測,與2010年相比,其成員國經濟平均增長率2011年將下降0.6個百分點至2.3%,2012年將反彈至2.8%。歐元區經濟整體增長率今明兩年都保持在2%的水平。美國經濟增長率今年將達2.6%,明年將達3.1%。由於受地震海嘯和核泄漏事故影響,日本經濟今年將下滑0.9%,明年將反彈至2.2%。
失業問題仍將是發達經濟體面臨的最大挑戰
經合組織認為,失業問題仍將是發達經濟體面臨的最大挑戰。預計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失業率將從2010年的8.3%降至2011年的7.9%,至2012年則將減至7.4%。這一數字仍遠高於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的平均水平。2011至2012年,歐元區失業率將分別為9.7%和9.3%;美國失業率則分別為8.8%和7.9%。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敦促各成員國政府採取措施,擴大就業。他說:「如果失業率無法得到大幅降低,我們等於還是沒有走出金融危機。」
經合組織預測,強勁的內需、較小的庫存量和非經合組織成員國的大量資金活動將加大通脹壓力。預計經合組織成員國平均通脹率將從2010年的1.8%升至2011年的2.8%,到2012年將降至1.7%。通脹壓力將迫使經合組織成員國收緊銀根,而此舉將拖累經濟復甦。
全球經濟復甦風險仍存
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卡洛帕多安指出,全球經濟復甦風險仍存,一些風險是經濟擴張內生的,另一些風險與一些特定事件緊密相連。上行風險包括一些結構性帶來的意外短期刺激效應和私營部門因為信心增加而活躍過度。多數風險是下行的,包括油價和糧價持續上漲將催高核心通脹,影響美國和日本削減赤字的努力,並導致房地產市場疲軟。而金融不穩定因素將在歐元區進一步擴大。
帕多安說,在目前的經濟形勢下,發達經濟體可以通過結構性改革來提高潛在增長率,從而有利於鞏固公共財政政策和寬松貨幣政策正常化,而新興市場經濟體應進一步收緊貨幣政策來抑制通脹,但大量資本的流入將影響收緊銀根的實際效果。他建議新興市場經濟體也採取結構性改革,促進可續持性和包容性增長,同時促進全球經濟恢復平衡。
OECD預測關鍵點:
2011年全球GDP料增長4.2%,2012年料增長4.6%
預計2011年美國GDP增長2.6%,2012年料增長3.1%,11月時預估分別為增長2.2%和持平
美聯儲應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加息,到年底將加息至1.0%
歐央行應暫停調整利率,之後至2012年底時升息至2.25%
歐元區2011年CPI料升2.6%,2012年料升1.6%,11月時分別預估升1.3%和1.2%
料日本2011年GDP將下滑0.9%,2012年將增長2.2%,11月時預估分別為增長1.7%和1.3%
認為英央行在2011年底將升息至1.0%,2012年底升息至2.25%
預計中國2011年GDP增長為9.0%,2012年料為增長9.2%
以下為經合組織對部分國家的預測言論:
美國:上調經濟增長預期,呼籲美聯儲加息
經合組織25日稱,美聯儲未來幾個月應該加息,因其上調了美國經濟增長預期。經合組織稱,其預計美國2011年經濟增長2.6%,較11月份預期的增長2.2%有所上調。然而經合組織的預期遠遠低於美聯儲的預期,美聯儲4月27日預計美國2011年經濟增長3.1%至3.3%。盡管經合組織認為能源價格和商品價格上漲對於經濟增長構成嚴重的下行風險,但經合組織建議美聯儲開始緩慢撤銷部分非尋常經濟刺激舉措。經合組織在報告中稱,「2011年下半年應該溫和削減貨幣刺激舉措」。經合組織(OECD)經濟學家AlanDetmeister稱,美聯儲在年底之前應該將基準利率從目前的0.25%上調至1%。經合組織表示,持續的高失業率不足以維持利率在歷史低點,因低利率增加了未來的泡沫或通脹風險。該組織預測,美國失業率2012年多數時間仍接近於8%,目前美國失業率處於9%的水平。
經合組織表示,目前,幾乎沒有跡象顯示持續異常寬松的貨幣政策嚴重增加了通脹預期,或導致另一輪資產價格泡沫,稱原油和其他商品可能是例外。經合組織預計不太嚴重的通脹在可預見的未來將會持續,預計美國2011年消費者價格指數增長1.9%,2012年增長1.3%。美聯儲6月將按計劃完成6,000億美元的債券購買計劃,旨在長期維持低利率。該行資產負債表目前處於創紀錄的2.74萬億美元,但大部分銀行儲備仍然在美聯儲,而沒有借貸給企業。經合組織表示,收緊貨幣政策某種程度上降低了未來大幅度,而且可能破壞性加息的需要。
加拿大:上調今年GDP增速預期,應迅速重啟加息周期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5月25日發布最新預測稱,加拿大經濟今年或將增長3%,該預期增幅大於六個月前預期的2.3%;並稱,加拿大央行應迅速重啟加息周期,以預先遏制通貨膨脹壓力。加拿大央行此前預計,2011年該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長2.9%。2010年加拿大GDP增速為3.1%。OECD將加拿大2012年的GDP增速預期從3%下調至2.8%,但較加拿大央行的2.6%的預期略顯樂觀。
日本:經濟將於第三季度復甦,災後重建支出推動經濟增長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周三稱,受地震及海嘯影響,第二季度日本經濟摺合成年率將萎縮3.7%;但隨著供應鏈恢復,且災後重建支出推動經濟增長,下半年日本經濟將強勁復甦,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經濟增長幅度摺合成年率將分別達到5.3%和3.5%。經合組織預計2012年日本經濟將回歸緩慢增長態勢,增長幅度為2.2%。
歐元區:今明兩年歐元區經濟將繼續保持溫和復甦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OECD)周三發布經濟預測報告稱,今明兩年歐元區經濟將繼續保持溫和復甦。OECD表示,盡管如此,歐元區各成員國的經濟狀況存在很大差別:德國及其他歐元區核心國家的經濟增長將較為強勁,而希臘、愛爾蘭、葡萄牙和西班牙四國將面臨低增長或負增長以及失業率高企的困境。
OECD稱,這四個國家根據歐盟(EuropeanUnion)要求實施的赤字削減計劃將給國內需求帶來壓力,並在一定程度上對歐元區整體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OECD指出,2011年和2012年歐元區本地生產總值(GDP)將平均增長2%;今明兩年的平均失業率將分別為9.7%和9.3%。OECD表示,受原油及其他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動,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但這些價格因素不大可能對工資產生持久影響。OECD預計,2011年和2012年德國經濟將分別增長3.4%和2.5%;法國經濟將增長2.2%和2.1%。
但該機構預計,今年希臘和葡萄牙經濟將出現負增長,而愛爾蘭經濟增長將持平。OECD還預計,今年西班牙經濟將僅增長0.9%;OECD還補充稱,2012年歐元區外圍國家GDP都將實現增長,只有葡萄牙除外。OECD對於歐洲央行(ECB)3月份將利率從1.0%上調至1.25%表示歡迎,並表示今年再無加息的必要。但該組織表示,為控制通貨膨脹,歐洲央行到2012年底應該將基準利率上調至2.25%的水平。
歐債危機:希臘愛爾蘭及葡萄牙債務水準可能無法持續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周三(5月25日)發布的半年度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若融資利率長期維持在高位,希臘、愛爾蘭和葡萄牙的債務水準將會變得無法維持,而所有恢復各國財政體質的政策選項都會帶來巨大風險。OECD在其一年兩次的經濟展望報告中表示,即使三個國家都達到歐盟(EU)/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紓困計劃所個別設定的目標,它們依舊面臨著艱巨的挑戰。即使三個國家的政府多少都處在達成財政目標的軌道上,只要市場利率長期維持在目前水準,這些國家的財政情況仍舊無以維持。OECD指出,若市場信心遲未恢復,OECD列出了三個可行的政策選項,但也明確指出,每個選項都會帶來風險,且未為任一選項背書。
OECD列出的第一個選項是由歐盟和IMF持續以遠低於市場水準的利率來提供資金。但是該組織稱:"如果最終有任何國家無法以這個利率來償還債務,持續提供資金協助也只會拖延真正解決其債務問題的時間。"OECD表示,盡管持續提供協助會在短期內安撫市場,但若官方貸款被視為擁有優先地位,則可能會推高債券收益率。該組織表示:"除非這些援助大幅降低了違約的可能性,否則會造成更高的風險。"OECD列出的第二個選項是調整現有債券的久期,但這需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進行,而且也要有低利率,才能恢復財政的可持續性。第三個選項是透過廣泛債務重整來降低政府負債。
但該組織稱:"實際上,這個選項有相當嚴格的條件,需要找出以下三個問題的解答:如何避免國內金融業瓦解,否則會有災難性的後果;如何避免影響透過金融體系波及其他國家;以及如何避免其他國家有樣學樣。"OECD無序的債務重整可能會拖累歐元區金融體系的核心,使得全球避險情緒升高。在這種作法下,若有需要為銀行體系提供進一步支撐,可能帶來不利的財政效應,且歐洲央行資產負債表可能受到嚴重沖擊,進而給其貨幣政策的可信度帶來風險。對於整體歐元區,OECD預期今年經濟復甦將增強,但也指出基本通脹壓力會維持在低檔,歐洲央行無須進一步調升利率。
法國:今明兩年分別增長2.2%和2.1%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OECD)周三將其對法國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預期上調至2.2%,之前的預期為2%。OECD預計法國2012年GDP將增長2.1%。
英國:下調經濟年增長預期,必須放慢赤字削減步伐
經合組織(OECD)周四提醒英國政府必須放慢赤字削減步伐,否則將存在損害經濟復甦的風險。經合組織首席經濟學家帕多安(Pier Carlo Padoan)向《泰晤士報》表示:「如果在增長前景方面沒有太大的好消息,我們認為英國放慢財政緊縮步伐是有利的。我們已看到英國經濟增長數據略低於預期,如果這種現象持續下去,就有放慢赤字削減步伐的空間。」經合組織的建議是在其下調英國經濟年增長預期的背景下提出的。今年年初經合組織預計英國經濟今年增速為1.7%,3月份則調低至1.5%,周三進一步調低至1.4%,並將英國2012年的經濟增速預期從之前的2%下調至1.8%。經合組織警告英國,由於經濟增長乏力,目前7.9%的失業率將在年底升至8.1%,2012年進一步升至8.3%。它還建議英國年底前溫和加息以遏制通脹,目前4.5%的通脹水平已大大高於央行設定的2.5%的通脹目標。

❹ 世界三大經濟組織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世界三大經濟組織主要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世界貿易組織【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組織是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這些世界性國際經濟組織為促進國際貿易合作;促進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促進和保持高水平的就業和實際收入;促進匯價的穩定,在各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率安排;協助建立成員國之間經濟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幫助消除阻礙世界貿易發展壁壘起了決定性作用。實際上,目前世界經濟主要框架就是由這些國際經濟組織確定的,我國成為世界工廠,第二大經濟體主要得益於加入這些國際經濟組織,融入了國際社會的貿易、流通體系。

下面介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集團;世界貿易組織的形式,功能及作用。

一、世界銀行集團

世界銀行(World Bank)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簡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通稱。是聯合國經營國際金融業務的專門機構,同時也是聯合國的一個下屬機構。

結構方面的法律規范:成員資格;組織機構(理事會和執行董事會);投票權與表決;法律人格(有完全的法人權利,特別是有權簽訂七月、取得和處置動產和不動產以及進行法律訴訟。其享有的豁免和特權包括財產和資產享有司法豁免,除非因起訴或履行契約而自動聲明放棄此項權利;財產和資產免受搜查、徵用、沒收以及其他行政或立法行為的任何形式的扣押;財產和資產免受各種限制、管制、統制以及任何性質的延期付款;檔案不受侵犯)。

基金組織作用:促進國際貨幣合作;促進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從而促進和保持高水平的就業和實際收入;促進匯價的穩定,在各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率安排;協助建立成員國之間經濟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幫助消除阻礙世界貿易發展的外匯限制。

四、國際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

國際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是指國際經濟組織的法律人格,沒有法律人格就不能成為國際經濟活動的參加者,不能直接享有國際經濟法上的權利以及承擔國際經濟法上的義務。國際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由其成員方在其章程性文件中授予。多數國際經濟組織都在其章程性文件中規定,該組織具有國際法律人格或法律人格,具有締約或簽約權、取得與處置財產權、進行法律訴訟權。有的還規定具有特權和豁免權。事實上,國際經濟組織的法律地位已得到大多數國家,包括非成員國家的廣泛承認,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個人與國際經濟組織進行經濟往來,簽訂經濟合同。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盡管由主權國家組成,但是其法律地位及權力並不凌駕於主權國家之上,也不是「超國家」實體,其法律地位仍受其章程性文件約束。此外,政府間國際經濟組織更不能等同於國家,它不具有國家主權,不擁有領土和居民。

❺ 論述國際金融市場的作用

1.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首先,國際金融市場能在國際范圍內把大量閑散資金聚集起來,從而滿足了國際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同時通過金融市場的職能作用,把「死錢」變為「活錢」,由此推動了生產與資本的國際化。
其次,歐洲貨 如歐洲貨幣市場促進了當時的聯邦德國和日本經濟的復興;亞洲美元市場對亞太地區的經濟建設也起了積極的作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資金也都是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的。幣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又為跨國公司在國際間進行資金儲存與借貸、資本的頻繁調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跨國公司經營資本的循環與周轉,由此推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巨大發展。
2.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資金
國際金融市場是世界各國資金的集散中心。各國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國際性的蓄水池,獲取發展經濟所需的資金。可以說,某些國家或地區就是以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借錢付利息的代價來推動經濟發展的。
3.有利於調節各國的國際收支
國際金融市場的產生與發展,為國際收支逆差國提供了一條調節國際收支的渠道,即逆差國可到國際金融市場上舉債或籌資,從而更能靈活地規劃經濟發展,也能在更大程度上緩和國際收支失衡的壓力。
4.促進金融業的國際化
國際金融市場的發達, 例如,當大量國際資本同時流向一個國家時,必然導致流入國貨幣供應量增加,引發通貨膨脹,沖擊該國貨幣政策的執行效果,甚至會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盪不安。吸引著無數的跨國金融組織,尤其銀行業匯集於此。國際金融市場成了國際大銀行的集散地。金融市場通過各種活動把這些銀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世界各國的銀行信用突破空間制約而成為國際間的銀行信用,在更大程度上推動諸多金融業務國際化。
5.導致大規模的國際資本流動
國際金融市場會導致國際資本在國際間充分流動,使當前的國際資本流動達到了空前的規模。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效果。為此,近幾年在西方各國推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時,都不同程度地加強了對國際金融市場的干預與管理

❻ 國際金融市場對世界經濟發展具有什麼作用

稅收關系企業、關系市場,影響經濟發展方向,有措施還要抓落實,讓政策實效顯現出來,發揮實際作用。

❼ 國際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產生哪些影響

1.改變未來世界中的經濟格局,未來世界的經濟增長中,中國將越來越重要

2.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在國際金融方面的話語權將增多

3.各國都將會加強金融方面的監管,不會放任貪婪的投資家胡搞

4.金融危機讓一些一向是出口導向型經濟的國家轉型,包括中國,擴大內需越來越重要

5.美元的地位將會下降,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尋找可替代美元的貨幣來進行國際貿易。

由於金融危機向歐洲和新興金融市場持續蔓延,特別是隨著全球信貸渠道的乾涸,歐元區等許多國家銀行希望利用美聯儲貨幣互換工具獲得急需的美元,美元成為避險資產和應急資產,美國出於為後續向國際社會發債融資也極力穩定美元,這些因素有望支撐美元短期走強。然而美元近期的價格反轉並不能改變美元中長期的價值下跌趨勢,決定美元長期走向除了經濟基本面和美元策略外,還有三大根本性因素。
美元在全球貨幣儲備中的地位。盡管美元仍佔全球24%戰略儲備,佔11%世界貿易份額,然而全球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從1995年到2008年第2季度,美元比重降至62.48%,歐元從8.54%大幅升至26.99%。

美元享有的鑄幣稅特權。在1977-2006年,鑄幣稅對經常項目逆差的覆蓋比率高達86.2%,美國絕大多數的經常項目逆差通過國際鑄幣稅得以「抵消」,這也解釋了巨額經常項目逆差和財政赤字為何沒有導致美元大幅快速貶值的原因。而在近兩年隨著美國經濟走軟,美國的國際鑄幣稅減少,使美元貶值逐步喪失了制動閥,國際鑄幣稅已無法挽救美元信心的危機,表現為美元的加速貶值。隨著近年來美國國際鑄幣稅的抵消能力的降低,美元趨向疲軟是大勢所趨。

美元走勢受制於日益嚴重的雙赤字。雙赤字始終是決定美元走勢的長期根本性因素。隨著美國大規模救市行動的展開,財政赤字持續擴大,美國負債率急劇上升,美聯儲資產負債表日益失衡,主權違約風險加大,據統計,2008年聯邦赤字將達到創紀錄的4550億美元,2009年更會攀升至7500億美元,因此美元救市債的發出極有可能成為美元貶值的導火索。

綜合以上判斷,美元走勢的逆轉和幣值內在的不穩定性將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新的動盪,加劇實體經濟惡化的風險。

金融大亂之金融大治。短期來看全球金融局勢岌岌可危,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在美國財政狀況日趨緊張的背景下,旨在緩解金融危機的救助政策將對旨在刺激經濟增長的長期政策產生「擠出作用」;而貨幣政策自2007年9月以來8次降息的效果也逐漸減弱,聯邦基準利率無力引導金融市場利率,再加上金融危機期貨幣乘數的杠桿收縮,消滅貨幣購買力的速度極快,貨幣政策也面臨失效。

然而從長期看,對國際金融秩序進行全面改革的時機因為這場危機的加深而提前成熟。亞歐首腦會議和即將召開的G20全球金融峰會,就是重建新體系的萌芽。可以預期,這些會議的召開將在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制約主導貨幣國家本幣擴張,建立多極化的國際貨幣體系與協調機制;以及平衡國際收支格局三個方面,對未來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和全球金融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為全球化向結構均衡發展創造條件。

但是必須認識到國際金融新秩序和金融貨幣體系的重塑是一個全球性的博弈過程,美國為了維持在全球國際金融體系中的獨霸地位,顯然不肯輕易將美元的發行權拱手轉讓,歐盟也正在尋求歐元勢力的上升,未來針對國際貨幣與金融體系的改革,金融制度的重大難題並非短期內能夠解決。

由於本輪世界經濟金融周期面臨的長期結構性問題已經累積了大量風險,當經濟危機對金融危機的「反沖擊」時,很可能使全球經濟步入一個時間為3~5年含有兩次衰退的「W」型調整期。

金融大動盪需要金融大治理。結構性失衡問題不僅是全球金融體系也是中國自身所要解決的最核心問題。中國如何因勢利導借這次金融危機參與重塑國際金融貨幣體系格局?中國需要採取怎樣的金融改革戰略?如何完善現行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面對未來全球金融危機不斷深化調整和中國發展轉型的趨勢,中國要有長期的准備,僅僅為了應對危機和經濟下滑頻繁地動用貨幣財政政策是不夠的(我國利率下調空間已經不大,財政赤字逐月擴大9月份 732億元人民幣,為8月份的3.89倍),應該轉向更為堅決的結構性治理模式,將內部失衡與外部失衡問題的解決統一起來,從維護國家經濟主權的高度,將「促進發展轉型,深化金融改革與維護金融安全」通盤考慮,思考全方位金融發展與穩定的總架構.
.

❽ 國際金融在社會上有什麼用途

國際金融市場的來形成和自發展,無論對西方工業國家,還是對發展中國家,乃至對整個世界經濟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加速了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2)調節各國國際收支;(3)為各國經濟發展提供了資金;(4)促進銀行業務的國際化。
戰後,隨著國際金融形勢的變化,國際金融市場也出現了一些新的特點,主要表現在:(1)隨著國際經濟貿易的發展,國際金融市場擴散為多元化;(2)由於世界各地金融市場之間的距離空前縮小,某一市場上出現的波動,都會迅速地在其他各個市場上反映出來,帶來巨大的影響和沖擊;(3)國際金融市場,特別是離岸金融市場,使資金貸放交易的競爭性、投機性和風險性都進一步增大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對世界經濟發展的作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