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學業 > 互聯網金融與供給側改革

互聯網金融與供給側改革

發布時間:2021-01-27 18:02:05

A. 互聯網+對供給側改革的影響有哪些

1.互聯網+是連接供給側和需求側的橋梁
2.互聯網+是供給側改革的加速器
3.互聯網+是供給側的創新驅動力

B. 為什麼要進行供給側改革 天涯論壇

供給側改革實在是要將供給的結構進行調節,壓縮規模以增加有效需求。
原因如下:
首先:國有企業普遍存在產能過剩,特別是工業產能過剩的弊病,特別是鋼鐵產業,雖然都是好鋼,但是銷售嚴重下滑。這十年以來,隨著房地產的逐步發展,日漸蓬勃,國有企業很多該轉型的企業都得到了豐厚的利潤,從而導致國有企業過渡工業化,扎堆集中於第二產業,而對於第三產業,比如服務業、互聯網,物流業,則幾乎沒有涉足,所以就像一個人投資一樣,將所有的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裡面,導致了風險就變得十分大。可以說,國企過度重工業化,是嚴重的問題,將會演變成為危機。現在的供給側改革,就是要及時的調整國有企業的經營范圍,更多的向高科技,服務業,互聯網方面演變。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爭,國有企業既要供給,也要整合。目前來看,對於這一點,各級主管部門要麼是因為體制機制原因,都沒有任何有效的措施。要麼是因為惰性和責任,都未能採取有效措施。國企的供給側改革無疑是痛苦的,對於僵屍企業,要逐步解散破產重組。對於負債的企業,要及時成立戰略咨詢委員會,該換領導班子的就換領導班子,特別是要注意讓基層幹部,工人和中層幹部成立企業監事會(要實行換屆選舉),來監督企業戰略的實行。現在很多國有企業,管理者失去嚴密內控,導致企業最終走向不可持續的破產局面。鼓勵業績良好的國有企業兼並重組業績不佳甚至負債累累的國有企業。在這個上面,要及時控制。
其次,民營企業部分大多都是偏向於生活服務業,主要集中在輕工,代理,奢侈品,互聯網方面。在有效整合需求的同時,存在零散,混亂的問題。但是,相比於國企,這已經是比較小的問題了。
再次,政府財政收入的改革,政府的財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稅收,而國企上繳的利潤已經十分微小了。財政收入是國家機器運行的基本養料,它的供給是一個關乎全局的問題,要小政府還是大政府?這是供給的另一側的根本問題,對於中央與地方財政分配也是一個重要問題,以後,地方政府在企業營業稅,消費稅,甚至增值稅上,要有更大的話語權,這樣才能夠很好的轉移地方的干勁兒,藉以創造新的企業發展格局,結束土地財政的非理性沖動。
然後,是要改善融資環境,資金是供給的一個方面,現在的銀行,仍然沒有克服那種偏好貸給大企業,國有企業的毛病,雖然支持小微企業的口號喊了好幾年,但是,真正付諸實踐的仍然微不足道,如何改善這種局面,也要實行供給側改革才行。具體的措施就是要大力發展民營銀行,規范和支持互聯網金融
再次,房地產去庫存化也是一個問題。現在的房地產庫存嚴重超量,不僅要通過適度降價促銷,政策支持,還要鼓勵房地產企業相關的創新,比如租賃,融資租賃,地產銀行等形式。爭取每年消化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的庫存。在這個過程中,融資,抵押,都要創新模式。不能夠把所有的風險都集中到一個籃子裡面。明年的政策就是積極去庫存,降價不能一直降,個人覺得,要漲跌相間。才能夠有力支撐這種政策的實行。
最後,城鎮化是需求發展的基本。

C. 什麼是金融助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提高供給質量出發,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用增量改革促存量調整,在增加投資過程中優化投資結構、產業結構開源疏流,在經濟可持續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與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是優化產權結構,國進民進、政府宏觀調控與民間活力相互促進;就是優化投融資結構,促進資源整合,實現資源優化配置與優化再生;就是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質量,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產品質量;就是優化分配結構,實現公平分配,使消費成為生產力;就是優化流通結構,節省交易成本,提高有效經濟總量;就是優化消費結構,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

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市場規律是市場經濟的無形之手,進行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按市場規律辦事。 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是,穩定物價,促進就業,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實現社會供給與社會總需求的平衡。進行供給側改革,有利於完善科學宏觀調控,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促進供給側,也可以推動經濟發展。 生產決定消費,實現供給側改革,有利於更好地發展生產,保障供給,轉變生產方式,調整產業結構。 科學發展觀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必須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調整產業結構為突破口。

D. 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進入收縮狀態

既然外需下滑,那就從內需上著手,否則會有大批人員失業,四萬億計劃讓中國躲過了回金答融危機的沖擊,然而卻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通貨膨脹、產能過剩、債務危機。
為了解決這些新的問題,近幾年國家又啟動了「供給側改革」,推出「三去一降一補」政策,即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

E. 互聯網金融能在供給側改革中發揮什麼作用

調整產業結構

F. 從供給側改革看,金融科技面臨怎樣的歷史性機遇

提要:近日筆者受邀參加中國電子商務大會「互聯網+支付」分論壇,並做了「供給側改革與金融科技」的主題演講。北京商報做了全文記錄和刊載,摘錄如下:

薛洪言: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興主辦方邀請蘇寧金融研究院來參加這次論壇。今天我要分享的題目是供給側改革與金融科技,主要講一下在目前的供給側改革形勢下,金融科技發展面臨的一些機遇以及互聯網支付的發展趨勢與背景。
首先,看一張圖。這張圖以銀行業為代表,描述了過去5年中銀行業面臨的問題,隨著實體經濟持續的低迷,不良率在持續的攀升,凈利潤的增速在持續的下降,這是我們講供給側改革之前的金融業大的宏觀背景。
基於這樣的背景,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提出供給側改革,供給側改革對金融機構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供給側改革提出了五大任務,先看一下前三大任務: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這三大任務對金融業的影響集中體現在資產壓縮上。去產能、去庫存,是去抵押物、去僵屍企業;去杠桿是去債務、去信貸,對金融機構來講是對資產的壓縮,壓縮會有什麼影響,表現為兩大影響,一是導致不良率的攀升,包括去產能,包括去僵屍企業的過程中,銀行的不良貸款會有一個快速的上升趨勢;第二是會持續面臨一個信貸需求的不足。在傳統的產業面臨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金融機構它也在進行一個求變,進行創新,它主要方向就是瞄準經濟的新業態。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經濟的新業態對金融服務的需求會產生怎樣的變化。
經濟的新業態它大概的特徵,包括共享經濟、輕資產和大數據等,新的經濟業態會產生一個新的金融服務的需求,它的需求其實目前已經涌現出來了,我列了幾個,包括社交理財、股權融資、在線借貸P2P、投貸聯動等。
新經濟新金融需求下傳統金融面臨怎樣的挑戰。傳統金融機構信用風險防控主要依託還是抵質押擔保的模式,在新的業態下,新的經濟是一種輕資產的經濟,是一種大數據的經濟,這種經濟缺少合格的抵押品,所以傳統的金融機構在提供這些服務過程當中會面臨一些不足。這種情況下為金融科技的崛起創造一個機會。
金融科技是在滿足縫隙性的金融需求中崛起的,開始的時候,新的業態產生過程當中衍生出來的一些新的金融需求量很小,是縫隙性的,新金融業態的量也很小。隨著新的經濟業態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占據主導性的地位,新的金融業態在金融體系分化過程當中會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在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經濟體系會出現一個分化,加速金融體系分化的過程,這樣金融科技會面臨一個嶄新的發展機遇。
金融科技是一種新的模式、新的流程和服務,會對傳統金融的服務方式和模式產生重大影響、改變甚至顛覆。從目前國際國內金融科技的發展現狀來看,更多的主要體現在四大塊。
支付清算是今天論壇討論的主題。支付清算是典型的技術驅動性行業,隨著一些基礎設施的成熟,包括電子貨幣、雲計算、區塊鏈和生物識別技術等等,互聯網支付的模式和技術也在持續向前發展。當前而言,支付清算還處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移動支付發展階段。
在線融資。國際上有名的獨角獸和大家對國內的互聯網金融的印象,主要都是體現在在線融資上面。大數據風控和機器學習的普及,為在線融資和金融科技的發展提供很好的前提。
智能投顧,包括社交理財、量化投資模型、專業的投資組合等等。智能投顧的邏輯,原來投資顧問的服務可能是一對一的,對投資人的門檻要求很高,比如有幾百萬資產等等,但是智能投顧出現後,相當於把高大上的投資組合,一些投資理財的技術竅門等進行模型化,從而把門檻大大降低,可以使更多的普通老百姓享受到這種服務。目前,智能投顧在美國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也誕生了幾個有名的獨角獸,在國內仍處於起步階段。
最後,互聯網保險,也是金融科技的一個比較顯著的應用領域。
我畫了兩個箭頭,包括金融互聯網、互聯網金融、共享金融,這代表著業界和學術界對金融發展大的共識性看法。互聯網金融往前看,它是金融+互聯網的過程,但是往後看更多的就是共享金融的過程。互聯網金融只是個過渡性的概念,隨著共享經濟和新經濟業態的發展,未來會向共享金融的方向發展。無論金融互聯網還是互聯網金融,還是共享金融,它都是金融科技在金融領域應用的表現。
互聯網支付。互聯網支付是基於互聯網價值交換的過程,是依託於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而進行的。剛開始的時候是一種桌面互聯網的時代,可能當時是一個PC端上網,那時候的支付更多是互聯網支付,就是PC端的支付。最近這些年它主流的形態,變成了移動端的移動互聯網,包括實時在線,原來是上網,現在是在線。包括移動化的智能設備越來越普及,數據可記錄,進入一個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相應互聯網支付進入移動支付的時代。
未來支付向哪一方面發展?隨著區塊鏈在國際上的成熟,國際國內成立了很多的區塊鏈的實驗室,在實驗條件下運用區塊鏈技術進行支付清算的模擬。
隨著區塊鏈和分布式時代的到來,我們互聯網支付也會再往前發展,發展成分布式的支付或者其它方式。區塊鏈解決了價值交換的幾大問題,在價值交換的過程當中,第一解決價值的唯一性的問題,區塊鏈可以保證這個問題。還有可信任性,第三方的支付,包括移動支付這塊,可能通過第三方的機構解決信任問題。未來區塊鏈技術驅動的時候,區塊鏈本身可以保證它的虛擬空間可信任性,包括交換的可信任性。
最後,講一講目前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移動支付的發展現狀。在移動支付時代,信任問題的解決依靠的是第三方中介,也就是非銀行支付機構。第三方支付主要靠數字證書、靜態密碼、電子簽名等等,還有一些生物特徵、指紋支付等等解決安全性問題。場景目前有三大塊,包括網路支付、預付卡的發行和受理、銀行卡的收單。目前的創新體現在NFC支付、聲波支付、掃碼支付、雲支付等方面。
目前行業的現狀,用三個「三足鼎立」可以大致的概括一下。業務結構是線下收單、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是三足鼎立的趨勢。還有移動支付結構也是三塊,個人轉帳還款應用、移動金融、移動消費是呈現三足鼎立的態勢。線下收單結構是銀行、銀聯、第三方支付公司呈現三足鼎立的狀態。以上是關於第三方支付和金融科技的發展最新前沿和目前的現狀。
謝謝大家!

G. 深化金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還是去杠桿

國企改革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部分關系密切,既是供給回側結構性改革的重答點,也是改革的難點。「去產能和去杠桿的關鍵是深化國有企業和金融部門的基礎性改革」,足可以看出國企改革在改革事業中的重要位置。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金融與供給側改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天高科國際貿易 瀏覽:896
都勻經濟開發區2018 瀏覽:391
輝縣農村信用社招聘 瀏覽:187
鶴壁市靈山文化產業園 瀏覽:753
國際金融和國際金融研究 瀏覽:91
烏魯木齊有農村信用社 瀏覽:897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ipo保薦機構 瀏覽: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葯材種植產業發展規劃 瀏覽:748
博瑞盛和苑經濟適用房 瀏覽:708
即墨箱包貿易公司 瀏覽:720
江蘇市人均gdp排名2015 瀏覽:279
市場用經濟學一覽 瀏覽: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瀏覽:59
中國金融證券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14
國內金融機構的現狀 瀏覽:255
西方經濟學自考論述題 瀏覽:772
汽車行業產業鏈發展史 瀏覽:488
創新文化產業發展理念 瀏覽:822
國際貿易開題報告英文參考文獻 瀏覽:757
如何理解管理經濟學 瀏覽: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