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香港大富豪李兆基的資料
李兆基(1928年2月20日-),生於廣東順德大良。他在家中排行第四,故有「四叔版」的稱號。香港地產發展商,權恆基兆業、中華煤氣主席、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
他是2008年1月福布斯雜志公布之香港富豪榜第三位,排名次於李嘉誠及郭炳湘等三兄弟,有「亞洲股神」之稱。身家為230億美元,摺合1795億港元。
現任恆基集團主席,分別任香港恆基兆業發展有限公司及恆基兆業地產有限公司主席兼總經理,恆基中國集團有限公司主席兼總裁,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主席,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副主席,美麗華酒店企業有限公司、香港小輪(集團)有限公司、東亞銀行有限公司董事,香港地產建設商會副會長,香港港事顧問,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委員及推選委員會委員,香港順德聯誼總會榮譽會長,世界順德聯誼總會名譽會長。
所獲榮譽:佛山市榮譽市民、順德區榮譽市民、亞洲企業家成就獎、廣州市榮譽市民、亞洲股神、亞洲首富等。
B. 李兆基的人物經歷
我最喜歡的富豪
C. 香港十大財團的李兆基
現土地儲備充裕,足夠應付業務發展,租金收入逐步上升,預計2003年可出售項專目單位共9000個,涉及總樓面面積屬達550萬平方尺,估計可套現130億港元至150億港元。欲私有化旗下的恆基發展,可精簡企業架構使恆基地產轉型為綜合型企業。而中華煤氣正積極參與內地供氣項目,但相信須數年時間方可取得回報。
D. 香港恆基國際擔保集團董事長是李兆基嘛
應該不是吧
E. 到香港後李兆基的第一桶金是如何來的
1948年,銀庄開不下去了。李兆基跟隨父親來到香港。又是一個新天地。靠什麼生活呢?人說他來香專港屬時,腰間只插了1000元,也有說他帶了一筆可觀的積蓄。鈔票而已,廢紙而已。可為了生活又得設法賺錢。銀庄的經歷使他最熟悉兌換業務,於是,他便到文咸東街泗利金號等幾間金鋪「掛單」,開始買賣外匯和黃金。當時澳門有黃金專營權利,李兆基便與何賢等在澳門有一定勢力的人合作,在黃金買賣中「大展拳腳」,終於掘得了第一桶金。
F. 李兆基為什麼要投資大陸
早在1980年時,恆基兆業就投資參與了廣東中國大酒店和花園酒店的項目,之後更加內快步伐,完成了以耗資33億人容民幣的北京恆基中心為代表的一批投資項目。
1993年2月,他與鄭裕彤、何鴻燊以14.9億港元收購加拿大Westcoast Peboleam公司。
G. 香港股票大崩潰,地產陷入低谷,李兆基又是怎麼做的
1973年3月,香港股票大崩潰,地產也陷人低谷,李兆基瞅准行情,立即將賺來的錢拋出,趁舊樓價格和土地價格大跌,迅速進行收購。實物總比鈔票令他更放心。
H. 李兆基如何從一個平頭小子成為香港首富,他有著怎麼樣的奮斗史
要說李兆基有什麼奮斗史,那還真的算不上,本就出生於富貴人家,剛剛創業的時候,雖然看似只帶了1000塊錢,不過1000塊錢在當時也不算是一個小數目,出生富貴人家的他見識和建立當然和普通人不一樣,很多時候,一個沒什麼資本的普通人是不敢去搏一搏闖一闖的,但是李兆基卻不一樣,他從幾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做生意,在那樣的環境的熏陶下,他的見地就比很多同齡人要超前很多,家裡從小就是搞錢裝的,在本地也很出名,商鋪也有好幾號,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怎麼會差到哪裡去?所以,他並沒有吃過很大的苦,就創下了今天的財富。
雖然不想把話說的那麼絕,但是普通人真的想白手起家那是很難的,且不說金錢的資本,在思想上就已經和別人有一些差距,財富需要好幾代的累積,對於李兆基這樣所謂的白手起家,除了酸更多的還是一種羨慕。
I. 作為香港首富的李兆基,他是怎樣撈到人生第一桶金的
在中日戰爭期間,父親因長駐廣州灣生意,於是將順德的“天寶榮金鋪”和“永生銀號”都交予當時只有15歲的李兆基掌管。1948年,已經做了4年掌櫃,能獨當一面,便帶著1000元隻身去到香港,最終發展出大型的商業王國。炒外匯,賺進第一桶金
18歲從家鄉順德帶著父親給的人民幣1000元來到香港。當時正值解放戰爭之際,不少內地財主跑到香港,外匯兌換業務及黃金買賣生意十分興隆。靠外匯兌換、買賣黃金,不到兩年的時間就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開始做起了五金生意和進出口貿易。一九五八年,李兆基和馮景禧、郭德勝等八人合股組成永業公司,開始涉足地產生意。一九七三年初,恰值香港股市牛氣沖天之時,李兆基趁機將永泰公司上市,每股一元的股票一下子漲至一元七角,李兆基大撈了一把。
也是運數使然,就在李兆基大撈一把之後,香港股市隨世界經濟衰退而大崩盤,地產業也隨之陷入低谷。李兆基此時手裡握著巨額現金,他看準機會,大肆壓價購進土地和舊樓。
一九七五年,香港股市開始復甦。李兆基也在此時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恆基兆業有限公司。股本1.5億港元,地盤20個。恆基兆業成立之初,僅有股本一點五億元,樓盤二十個。但幾年之後,它的地盤激增至逾百個。在寸土寸金的香港,要源源不斷地取得足夠的土地來建房絕非易事。
李兆基以其獨到的眼光和方式來為自己增加土地儲備。李兆基以工業化方式經營地產業。他將土地視為原料,樓宇為製成品。源源不斷地收買土地和不斷生產出成品,使恆基兆業博得港人口中的“樓宇製造工廠”的名聲。
一九八一年六月,在香港股市的再一波狂潮中,李兆基成功地將恆基兆業推上市,一舉集資十億港幣,充實了自己的實力。成功地渡過了八十年代初、中期香港地位未定時的低潮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