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上海財經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哪個好
學術
平心而論,上財是國內老牌名校,國內保研出國讀研應當都不在話下;而港中大深圳優勢更多還是在於申請國外名校,因為我們知道申請國外名校時教授推薦信也是相當重要的,而港中大深圳師生關系特別密切,和校長、教授可以經常吃飯聊天討論學術,可以更容易獲得教授的幫助與指導,而且整個學校海外交流深造風氣旺盛,機會多多,而就國內考研的話,因為學習內容一是全英術語,二是無毛概馬列,所以國內考研的話平心而論就不是很推薦,但只要有心也未嘗不可。
工作
上財當然在國內找工作是沒有問題的,畢竟金融經濟國內大牛;而港中深的學子首先學內容全英文,而且更多是面向國際化的交易,像是在香港、海外的進入金融領域了,看的報表,做的報告要用英文,中文術語就對不上了,這不僅僅是考個雅思托福證明英語水平就能解決的,大學四年的訓練與熏陶還是相當重要。
學習模式
內地很多大學還是更多以平時分加上期末考試的成績的模式來拿績點的,所以對比較適應應試教育模式的我們其實還可以算是舒適圈的,累主要是因為學的內容難、精、深;港中深是香港的教育模式,平時會有超級超級多的小組報告和案例分析,一周3次演講的頻率已經不算多了,都計入最後的成績,所以平時都會很累,還伴隨著與組員溝通、任務分配等的壓力,但對於很多有領導力,有溝通技巧,不怯場的同學,這種學習模式非常能體現他們的過人之處。其實步入社會之後,這種領導力、溝通技巧等軟實力都是企業非常非常看重的,比如四大的筆試問題就會涉及到要讓你證明你的領導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等,所以能在大學里鍛煉還是很不錯的。
Ⅱ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與香港中文大學有什麼區別
一、學校性質不同
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是一所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按照《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傳承香港中文大學辦學理念和學術體系的大學,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2、香港中文大學:是一所亞洲頂尖、享譽國際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
二、成立時間不同
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2014年3月21日,國家教育部同意批准設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
2、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由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於1963年合並而成。
三、院系專業不同
1、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截至2018年5月,香港中文大學(深圳)設有經管學院、理工學院、人文社科學院、數據運籌院以及研究生院,並設有覆蓋理學、工學、文學、社會科學、經濟學和管理學,共計14個本科專業和11個研究生專業。
2、香港中文大學:根據2019年4月學校官網,學校設有8個學院: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學院、醫學院、理學院和社會科學院,開設多個主修、副修和雙學位學士課程。此外,學校還與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高校合辦多個本科及碩士課程。
Ⅲ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金融和金融工程碩士哪個
金融專業屬於來香港中源文大學商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書院聯邦制大學建制,為東亞AACSB認證成員、亞太高校書院聯盟成員、世界大學聯盟成員、亞太國際教育協會創始成員,是一所以「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信息科學」、「經濟與金融」、「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為五大重點研究領域的研究型綜合大學,被譽為亞洲最美的大學校園之一。金融專業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優勢學科。
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和本校區有什麼區別
1、錄取均要參加
●港中大(深圳):
學校在錄取方面仍以高考為主要錄取依據,同時第一年在廣東省實行綜合測評,最終錄取則參考高考成績、綜合測評成績和面試成績,按照考生的分數由高到低錄取。此外,由於學校採取中英雙語教學,報考學校的考生,英語高考單科成績至少要達120分。是否在提前批次中錄取仍有待批復。
●港中大本部:
報考本部的內地考生,高考成績應達到本科一批高校錄取控制分數線,單科成績原則上應達到及格水平。在符合香港中文大學提檔要求的情況下,香港中文大學依據考生高考成績擇優而錄。考生報考的外語語種必須為英語,以150分為滿分計算,自費生的英語成績須達120分或以上。獎學金基礎班的成績要求較高,須達130分或以上。在內地為提前批次錄取。
而對於香港本地學生的錄取,2013年起,香港學生在中學六年級時參加全港統一的文憑考試,即HKDSEE,高校按照考生成績由高到低錄取。大(深圳)的學生是否與本部學生同樣享有香港交通優惠的疑問,目前沒有定論。
3、學歷認證
本部發英式單證;深圳校區發中式雙證;
4、學費
●港中大本部:約9.6萬/年
●港中大(深圳):每年學費至少9萬元人民幣
5、就業
面向國際高端崗位和國際大企業
●港中大(深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批本科專業為市場營銷、國際商務和經濟學。培養的畢業生主要面向國際的高端崗位,有的專業還會通過北美、歐洲及國內深圳、香港四個校園的實習機會,培養學生在跨文化的環境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並積累國際性的實際工作經驗。
同時,因學校設置的升學途徑和各種學術交流機會,學生畢業後就業渠道廣泛,除可在本地就業外,還可到海外知名學府繼續進修,或進入國際企業任職。
●港中大本部:
因學生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可以在香港本地求職,進入國際大企業的幾率較大。事實上,從2008年起,香港特區政府為鼓勵內地畢業生留港服務,所有內地本科生畢業後可留港12個月,期間可工作或就學。而內地生連續七年在港居住,可向香港政府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過往在港中大本部畢業的內地本科學生無論在就業或進修方面,均有較好發展。當中有不少畢業生為跨國企業聘任,也有學生任職內地政府機構。而大部分內地學生畢業後留港或到海外知名學府繼續進修。
拓展資料:
一、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書院制大學建制,為世界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太國際教育協會、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重要成員,亞洲首家AACSB認證成員,是一所以「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信息科學」、「經濟與金融」、「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等為重點研究領域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並在這些領域堪稱世界級學術重鎮。
香港中文大學由新亞書院、崇基學院及聯合書院於1963年合並組成;1966年,成立香港首所研究院;1976年,整合不同書院的學系,由大學統一負責;1986年,全面檢討課程結構,改用學分制,並加強通識教育;1998年,率全港之先錄取內地本科生。
香港中文大學的創立打破了大英帝國殖民地近五百年來只允許一所高等學府存在的鐵律,是20世紀亞洲地區「非殖民化」的表徵之一。中大的出現掀起了香港七十年代的「中文運動」,成功終結了英文壟斷官方語言地位的局面,具有一定的時代意義。
作為香港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高等學府和當代新儒家的主要陣地,中大先後聚集了錢穆、楊汝梅、林語堂、胡秀英、劉殿爵、饒宗頤、高錕、楊振寧、莫里斯、蒙代爾、姚期智、白先勇等一大批學術巨匠,培養了以史學家余英時、數學家丘成桐、銀行家鄭海泉等為代表的各界傑出人才。
截至2017年,學校校園佔地面積137.3公頃,建築面積711267平方米;轄9個書院、8個學院及研究院,共有58個學系和32個主要研究所,在校學生20277人。
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怎樣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是一所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辦學條例設立,傳承香港中文大學的辦學理念和學術體系的大學。以創建一所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學為己任,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中華傳統和社會擔當的創新型高層次人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期開設理科、工科、經濟管理類和人文社科類專業。長遠辦學規模為國內外學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7,500
人,碩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
人。學校位於深圳市龍崗區龍翔大道2001號,大運公園南側,龍翔大道以北,佔地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學校採用與國際接軌的理事會管理機制,採用理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積極探索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學校面向全球招聘一流師資,引進的師資大多為世界一流大學知名教授和學者,包括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特色是國際化的氛圍、中英並重的教學環境、書院制傳統、通識教育、新型交叉學科設置和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
大學注重國際交流和學生國際視野的培養。目前已與多所國際知名院校簽訂協議,共同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面向國家及珠三角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需要,大學正在組建世界級專家隊伍,在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大數據、新能源、金融和物流等領域打造國際化科技創新平台。截至目前,來自全球的2000多名優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經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開始學業。目前本科招生專業包括金融學、會計學、國際商務、市場營銷、經濟學、統計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和翻譯,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包括金融工程、金融學、翻譯和同聲傳譯,博士研究生招生專業有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專業。
Ⅵ 去深高金攻讀在職金融碩士項目有前途嗎
前途是光明的,深高金的在職金融碩士項目,課程設置得很好,實踐與理論相結合。學完之後,對於擇業或者深造的幫助會很大。
Ⅶ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和本校區有什麼區別
1、錄取均要參加
港中大(深圳):
學校在錄取方面仍以高考為主要錄取依據,同時第一年在廣東省實行綜合測評,最終錄取則參考高考成績、綜合測評成績和面試成績,按照考生的分數由高到低錄取。此外,由於學校採取中英雙語教學,報考學校的考生,英語高考單科成績至少要達120分。是否在提前批次中錄取仍有待批復。
港中大本部:
報考本部的內地考生,高考成績應達到本科一批高校錄取控制分數線,單科成績原則上應達到及格水平。在符合香港中文大學提檔要求的情況下,香港中文大學依據考生高考成績擇優而錄。考生報考的外語語種必須為英語,以150分為滿分計算,自費生的英語成績須達120分或以上。獎學金基礎班的成績要求較高,須達130分或以上。在內地為提前批次錄取。
而對於香港本地學生的錄取,2013年起,香港學生在中學六年級時參加全港統一的文憑考試,即HKDSEE,高校按照考生成績由高到低錄取。大(深圳)的學生是否與本部學生同樣享有香港交通優惠的疑問,目前沒有定論。
2、學歷認證
本部發英式單證;深圳校區發中式雙證;
3、學費
港中大本部:約9.6萬/年
港中大(深圳):每年學費至少9萬元人民幣
4、就業
面向國際高端崗位和國際大企業。
港中大(深圳):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首批本科專業為市場營銷、國際商務和經濟學。培養的畢業生主要面向國際的高端崗位,有的專業還會通過北美、歐洲及國內深圳、香港四個校園的實習機會,培養學生在跨文化的環境中所需要的知識技能,並積累國際性的實際工作經驗。
同時,因學校設置的升學途徑和各種學術交流機會,學生畢業後就業渠道廣泛,除可在本地就業外,還可到海外知名學府繼續進修,或進入國際企業任職。
港中大本部:
因學生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可以在香港本地求職,進入國際大企業的幾率較大。事實上,從2008年起,香港特區政府為鼓勵內地畢業生留港服務,所有內地本科生畢業後可留港12個月,期間可工作或就學。而內地生連續七年在港居住,可向香港政府申請成為香港永久居民。
過往在港中大本部畢業的內地本科學生無論在就業或進修方面,均有較好發展。當中有不少畢業生為跨國企業聘任,也有學生任職內地政府機構。而大部分內地學生畢業後留港或到海外知名學府繼續進修。
(7)深圳中大國際金融擴展閱讀:
辦學模式
1、書院制度:
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始於1963年崇基、新亞、聯合三所書院合並,隨後逸夫書院於1986年成立,晨興書院、善衡書院於2006年創立,繼有敬文書院、伍宜孫書院與和聲書院於2007年創立,到了2012年,中大校園共有九所書院。
中大是全港唯一實行書院制的大學。所有中大全日制本科生都可選擇一所書院,成為該院的一分子。每所書院都是獨樹一幟的,有各自的文化,但匯聚在一起,卻塑造了中文大學的精神面貌。
書院是和諧融洽的群體,各有宿舍、飯堂及其他設施,並舉辦各種活動,這些活動包括海外交流及外訪計劃,研討會,師友計劃,社區服務,語文、資訊科技和領袖才能訓練,還有多種學生社團組織的課外活動。
書院提供眾多非形式教育機會,與正規課程相輔相成,旨在培養學生的人際關系技巧、文化品味、自信心和責任感。學生更可善用獎學金和經濟援助計劃發揮個人成長的潛力。[63]
2、通識教育:
世界級的大學教育除了著重專科訓練外,還應培養學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和文化意識,後者更是現代及未來世界公民的特質。通識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學學士課程重要的一環,兼融中國人文理想和西方博雅教育,均衡而多方面地向學生傳授知識,從而達至全人教育。此外該校大學通識教育課程分為以下4個必修范圍:中華文化傳承,自然、科學與科技,社會與文化,自我與人文。
中大提供二百多個通識選修科目,內容與現代社會息息相關。課堂以外,大學舉辦學術會議、退修活動、讀書會、通識沙龍等活動,為學生提供砥礪學問,交流思想的環境。另外書院亦提供多元化的通識課程及學習機會。
3、培育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培育計劃包括:寰宇暑期實習計劃、師友計劃、暑期計劃、領袖培育課程計劃。
4、雙語並重:
中大五十年來一直堅持中英雙語(兩文三語)的教育方針,鼓勵學生以兩文三語作為學習、學術交流以及師生溝通的媒介,以培養他們終身學習、就業和社會參與的能力。提高雙語的能力有助學生增加對自己的認識,拓寬他們的國際視野,讓他們更關心世界事務,認識世界文化的多元性,為他們在全球化的社會中生活和工作,打下必須具有的文化和語言基礎。
Ⅷ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好嗎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還是蠻不錯的。2014年4月下旬,教育部正式同意港中大深圳分校的建立。這個學校雖然建立的比較晚,但師資力量還是不錯的,老師和教授許多都是從歐美留學回來的,每個項目的學習時間大約是一年或一年半,可以視情況而定,結合經驗看學習時間是較為合適的;培養方向主要是經濟、金融、會計三個專業,基本涵蓋了未來金融行業求職的專業。學校鼓勵學生去進行課外實習,所以學生們也得到了鍛煉。
現如今學校名氣雖不如清北復交,但潛力還是挺不錯,如若條件合適的都可以考慮。這里要講的是,找工作這件事還是需要你自己的主動性的,即便學校給你提供大量的資源,這也只能作為一次入門的機會,最後是否能夠成功還是需要自己的勤奮努力。你也可以找老師或同學幫忙,積極與老師交流,不懂的問題隨時問;還可以和學長學姐們多交流交流;同時自己也要多投簡歷,增加自己的機會。
Ⅸ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學有什麼不同
我是今年報考中大深圳的新生,作為過來人我自己和家人也通過官方途徑查了很多資料,問了不少人,希望給學弟學妹和家長參考,也希望能夠排除大家的一些誤解。
一、首先,作為港校和內地的新辦學模式,中大的深圳校區更多的是一種創新,既不同於傳統的體制內大學,也不同於獨立的港校教育。就教學質量和發展前景來說,深圳與本部的區別不大,生源質量就內地而言深圳分校也非常好,畢竟最差的錄取生都是中等985水平的考生。下圖是去年的投檔線,據我們老師說今年的最低線已經超過老牌名校中山大學二十分,在某些省份與復旦浙大持平。
2017年,CUHK(SZ)作為唯一收到尚德全球案例大賽組委會邀請並參賽的大陸高等院校,將與全美第一的沃頓商學院、北歐數一數二的哥本哈根商學院等11所全球頂尖商學院同台競技。校園內業經常舉辦書法、繪畫、攝影活動等,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承,我個人認為至少比我的母校要好太多。今年,CUHKSZ與眾多國外知名高校,如劍橋大學等建立交換生、交流項目,這也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一點。
另外補充一點大家常問的,深圳和本部的學位證是否一樣。答案是,兩個校區的學位證都是由港中文香港本部頒發,並且都會有校長沈祖堯先生的親筆簽字,但會註明學習地點是在港中文(深圳)。對於港中文的同學來說,兩所校區獨立且不同,但不論是就讀於深圳還是香港,我覺得都不應該妄自菲薄,畢竟學校再好,也需要個人的努力。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一些方面香港本部的確要優於深圳許多,但我相信在深圳同學們的努力下,這些差距會越來越小。
最後我想說的是,關於港中文深圳的討論很多,希望大家在爭議中能夠客觀理性的看待問題。對於極少數香港校區的同學來說,即使你們心存芥蒂,因為所謂「赤化」,在網路上對我們惡語相向甚至不惜詆毀,我們也不會因此而怨恨,因為平等自由,求同存異,互幫互助,才是這所新校區成立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