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金融危機發生了。那那些錢都跑哪去了
在股災或者金融危機時,往往伴隨著大量的財富、市值憑空消失。新聞上也會經常說,XX股價因暴跌,損失了XX億市值等等。那麼這些蒸發的財富到底去哪了呢?
貨幣的作用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咱們首先得明白,貨幣,也就是錢,它的作用並不是很久以前那種足值一般等價物了,而是信用符號,是一張能代表價值的普通紙幣,這就是貨幣的五大職能之一——價值尺度。所以,在資本市場中,實際上並不存在實實在在的財富,貨幣是行使了這一職能,將股票、基金、債券、黃金等的價值以價格的形式表現出來。
「蒸發」的財富都去哪了?
金融危機發生時,往往伴隨著股市等資產價格的暴跌,也就是變動的都是賬面財富。舉個例子,假設A村只生產西瓜,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村民們把家家戶戶種的西瓜拿去賣,假設每月產出1000斤,2元一斤,整個村的西瓜產值就是2000塊。一轉眼夏天快到了,集市上買西瓜的人越來越多,村裡的西瓜供不應求。
這時有一位老闆小白瞅准了商機,以2.5元的價格收購了A村的1000斤西瓜,再在集市上倒賣。此時,A村的西瓜產值就達到了2500塊。但是天氣越來越熱,有一家飲料公司看中了A村的西瓜,以3元的價格收購,把西瓜製成飲料。村民當然不傻,有更高的收購價,肯定都把西瓜往飲料公司送了。這時,A村的西瓜產值就達到了3000塊。
你看,A村還是A村,西瓜還是1000斤,產值卻從2000變成了3000。咱們繼續。
這時天氣轉涼,但為了能滿足飲料公司的高價收購,村民依然在大量的種西瓜。可未曾想到,飲料公司效益不好,西瓜飲料滯銷,由原來每月收購1000斤驟降至200斤。這下急壞了村民了,那剩下的800斤咋辦呢?自己又吃不完,送人別人又不要,只能自己拿去集市上賣。但是天氣轉涼,買西瓜的人很少,無奈只能降價,夏天賣2塊一斤的西瓜,現在賣1.5元勉強清倉。
不料,飲料公司采購員在一次偶然逛集市的時候發現竟然還有1.5元一斤的西瓜,於是立刻停止采購,並討價還價:人家市場上西瓜都1.5塊了,你們A村的3塊收購價,太貴了。看在咱們長期合作的基礎上,我也不壓價,我以1.4元/斤的價格繼續收購,怎麼樣?
村民聽了很無奈,知道好日子到頭了,可是想到雖然少賺1毛,但不用自己挑著扁擔累死累活趕集市,也就算了,接受了這個價。於是,原來3塊一斤的西瓜,一下子變成了1.4塊,產值(按1000斤計算)也從3000元掉到了1400元。
但更慘的還在後面。從3塊到1.4塊,有人心裡落差很大,感覺不劃算,決定不種瓜了,出去打工算了。這時A村的西瓜產量開始減少,由原先的1000斤減至500斤,再到100斤。此時天氣已經很涼了,西瓜基本沒人買了,供應的減少並沒有給西瓜漲價的理由。而這時100斤的產量遠不能滿足飲料公司的采購量,產值也跌至140元。最終,飲料公司終止了與A村的采購協議,剩下的西瓜都爛在地里,別說140塊,一分錢都不值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財富(產值)都是虛擬的,是由價格表現出來的。有人願意以2塊的價格買,那麼你的資產(西瓜)就值2塊,沒人願意買,那就分文不值。同理,買股票都是買預期,股價也是反映未來市場表現的晴雨表。當一家公司或一個國家未來的基本面並不被看好時,它的股票或資產就會遭到拋售,當達到臨界點產生羊群效應,形成恐慌性拋售時,便引發了金融危機,而市場的財富也像「蒸發」了一樣,憑空消失了。
⑵ 財務報表的分析——利潤去哪了
1、財抄務的收入支出確認是有嚴格襲的標準的,老闆所謂的大帳很可能跟財務計算的口徑不一樣,比如收入確認的標准,費用確認的標准,所以有差異絕對是正常的。如果靠老闆的大帳就能算出財務報表,還需要財務做什麼。
2、利潤會影響到現金流,但兩者並不是等價的,企業具有很高的利潤,並不代表就有很高的現金流,應收款項賬期較長,應付款項賬期較短,甚至有大量的預付款項,這些都會導致現金流赤字。簡單的說,賺了錢,但是錢沒有收回來,都在別人的口袋。
3、這個可能太多了,總結就是成本費用增加比例大於銷售的增長率。或者是銷售的毛利率下降了,同一產品的售價下降太多。
⑶ 金融危機誰都在虧錢!那虧了那些錢都到哪去了
不要受樓上的誤導,他們說的並不完全適用用現在的情況。
首先你要搞清楚,貨幣版,也就是你說的錢這權個東西,只是作為財富價值的等價交換物,說白了,就是一個交易的憑證,除去這個它只是廢紙或者普通金屬。我的意思是說,貨幣本身沒有價值。
那麼回到金融危機這個話題,我們所謂的金融危機,指的就是以貨幣(或者直接叫虛擬資產)投資股票,實業 ,期貨等金融行業的危機(原因你自己上網搜)。由於他們手上掌握的大體上並不是實際的財物,並且他們的資產本身就存在泡末(虛高),所以他們的錢能在極短的時間內蒸發,也就是虧錢。
好了,接下來就是所謂的經濟危機了,這才是重點。不要混淆了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概念。金融危機一爆發,也就是我們的投資者們的危機來了,那麼就會影響到對實體經濟的發展(製造業,農業啊之類的),也就是引發了經濟危機。所以說它們倆是一個近似因果的關系。金融危機一般都會引發經濟危機。
好了,到了經濟危機這個階段了,我們製造的東西少了,消費少了,人們也大量失業了。也就是生產力下降了,這個時候,就是你所理解的真正的虧錢了。
希望你能明白我的意思。
⑷ 金融界危機來臨了,那全部錢到哪去了.
非常形象的解釋哈
首先,經濟是個整體概念.
公式:經濟=金融+財政
金融:貨幣和信貸的總和; 財政:國家的收支.
所以金融危機比經濟危機來得小得多.
(世界上只發生過一次經濟危機,你知道是哪一次嗎?)
解釋:國家收支:
國家的稅收和支出
支出包括:福利,公共等.(如國家收支出現問題,則人民生活意味破產)
所以經濟危機=金融危機+財政危機
(現在許多學者也認為金融危機=經濟危機,但是我反對這看法.因為他們認為現在的金融危機一般都會造成經濟危機.如"黑色星期五"事件,的確造成許多國家的經濟危機.但我再次強調,世界經濟危機只發生過一次.
但世界金融危機就發生過不只一次了.)
知道美國金融危機有多嚴重嗎? (我抄襲的,太妙了)
對金融危機最普遍的官方解釋是次貸問題,然而次貸總共不過幾千億,而美國政府救市資金早已到了萬億以上,為什麼危機還是看不到頭?
有文章指出危機的根源是金融機構採用「杠桿」交易;另一些專家指出金融危機的背後是62萬億的信用違約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 CDS)。那麼,次貸,杠桿和CDS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它們之間通過什麼樣的相互作用產生了今天的金融危機?
為通俗易懂起見,我們使用了幾個假想的例子。有不恰當之處歡迎批評討論。
一、杠桿:
目前,許多投資銀行為了賺取暴利,採用20-30倍杠桿操作,假設一個銀行A自身資產為30億,30倍杠桿就是900億。也就是說,這個銀行A以30億資產為抵押去借900億的資金用於投資,假如投資盈利5%,那麼A就獲得45億的盈利,相對於A自身資產而言,這是150%的暴利。反過來,假如投資虧損5%,那麼銀行A賠光了自己的全部資產還欠15億。
二、 CDS合同:
由於杠桿操作高風險,所以按照正常的規定,銀行不進行這樣的冒險操作。所以就有人想出一個辦法,把杠桿投資拿去做「保險」。這種保險就叫CDS。
比如,銀行A為了逃避杠桿風險就找到了機構B。機構B可能是另一家銀行,也可能是保險公司,諸如此類。
A對B說,你幫我的貸款做違約保險怎麼樣,我每年付你保險費5千萬,連續10年,總共5億,假如我的投資沒有違約,那麼這筆保險費你就白拿了,假如違約,你要為我賠償。
A想,如果不違約,我可以賺45億,這裡面拿出5億用來做保險,我還能凈賺40億。如果有違約,反正有保險來賠。所以對A而言這是一筆只賺不賠的生意。
B是一個精明的人,沒有立即答應A的邀請,而是回去做了一個統計分析,發現違約的情況不到1%。如果做一百家的生意,總計可以拿到500億的保險金,如果其中一家違約,賠償額最多不過50億,即使兩家違約,還能賺400億。
A,B雙方都認為這筆買賣對自己有利,因此立即拍板成交,皆大歡喜。
三、CDS市場:
B做了這筆保險生意之後,C在旁邊眼紅了。C就跑到B那邊說,你把這100個CDS賣給我怎麼樣,每個合同給你2億,總共200億。B想,我的400億要10年才能拿到,現在一轉手就有200億,而且沒有風險,何樂而不為,因此B和C馬上就成交了。
這樣一來,CDS就像股票一樣流到了金融市場之上,可以交易和買賣。實際上C拿到這批CDS之後,並不想等上10年再收取200億,而是把它掛牌出售,標價220億;D看到這個產品,算了一下,400億減去220億,還有180億可賺,這是「原始股」,不算貴,立即買了下來。一轉手,C賺了20億。從此以後,這些CDS就在市場上反復的抄,現在CDS的市場總值已經抄到了62萬億美元。
四、次貸:
上面A,B,C,D,E,F....都在賺大錢,那麼這些錢到底從那裡冒出來的呢?從根本上說,這些錢來自A以及同A相仿的投資人的盈利。而他們的盈利大半來自美國的次級貸款。人們說次貸危機是由於把錢借給了窮人。
筆者對這個說法不以為然。筆者以為,次貸主要是給了普通的美國房產投資人。這些人的經濟實力本來只夠買自己的一套住房,但是看到房價快速上漲,動起了房產投機的主意。他們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出去,貸款買投資房。這類貸款利息要在8%-9%以上,憑他們自己的收入很難對付,不過他們可以繼續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借錢付利息,空手套白狼。
此時A很高興,他的投資在為他賺錢;B也很高興,市場違約率很低,保險生意可以繼續做;後面的C,D,E,F等等都跟著賺錢。
五、次貸危機:
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就漲不上去了,後面沒人接盤。此時房產投機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房子賣不出去,高額利息要不停的付,終於到了走頭無路的一天,把房子甩給了銀行。此時違約就發生了。
此時A感到一絲遺憾,大錢賺不著了,不過也虧不到那裡,反正有B做保險。B也不擔心,反正保險已經賣給了C。
那麼現在這份CDS保險在那裡呢,在G手裡。G剛從F手裡花了300億買下了100個CDS,還沒來得及轉手,突然接到消息,這批CDS被降級,其中有20個違約,大大超出原先估計的1%到2%的違約率。每個違約要支付50億的保險金,總共支出達1000億。加上300億CDS收購費,G的虧損總計達1300億。雖然G是全美排行前10名的大機構,也經不起如此巨大的虧損。因此G瀕臨倒閉。
六、金融危機:
如果G倒閉,那麼A花費5億美元買的保險就泡了湯,更糟糕的是,由於A採用了杠桿原理投資,根據前面的分析,A賠光全部資產也不夠還債。因此A立即面臨破產的危險。除了A之外,還有A2,A3,...,A20,統統要准備倒閉。因此G,A,A2,...,A20一起來到美國財政部長面前,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游說,G萬萬不能倒閉,它一倒閉大家都完了。財政部長心一軟,就把G給國有化了,此後A,...,A20的保險金總計1000億美元全部由美國納稅人支付。
七、美元危機:
上面講到的100個CDS的市場價是300億。而CDS市場總值是62萬億,假設其中有10%的違約,那麼就有6萬億的違約CDS。這個數字是300億的200倍。如果說美國政府收購價值300億的CDS之後要賠出1000億。那麼對於剩下的那些違約CDS,美國政府就要賠出20萬億。如果不賠,就要看著A20,A21,A22等等一個接一個倒閉。無論採取什麼措施,美元大貶值已經不可避免。
以上計算所用的假設和數字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但美國金融危機的嚴重性無法低估
⑸ 為什麼這么多人想學金融金融畢業後都去哪了
金融總體來說工作相對辛苦,收入比其他行業高很多。以Quant Developer為例,雖然實際工作和其他行業的程序員沒有本質區別,但不僅收入高,而且很容易找到工作。所以近幾年報考很熱門。
金融專業主要是用計算機來實現數學模型,從而解決金融相關的問題。所以,金融專業不同於MBA和MSP,它主要是培養金融界的技術工作者,也稱作金融專業師——Quant。Quant 的職位主要集中在投資銀行、對沖基金、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負責的主要工作根據職位也有很大區別,比較有代表性的包括pricing、model validation、research、develop and risk management,分別負責衍生品定價模型的建立和應用、模型驗證、模型研究、程序開發和風險管理。
就現在來說,金融專業在中國的就業主要在以下幾個領域:
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現在非常需要能做基金績效評估、風險控制、資產配置的人才。
證券公司:證券公司現在正處在一個艱難的時期,同時也在通過集合理財產品設計等尋求生存的機會。
銀行:最傳統的銀行也在起著微妙的變化。現在各大銀行的總行正在著手建立內部風險管理模型,急需這方面的人才,可是,由於銀行用人制度比較僵化,真正有水平的人未必能進去做這個事情。銀行內部的另外一個重要部門——資金部,也需要金融專業的人才,他們一方面在銀行間債券市場操作,是未來固定收益證券這一塊的主力,同時也是未來大有發展空間的公司債券市場、抵押支持債券這些金融專業產品的設計主力。
⑹ 金融風暴,那些錢都去哪了
舉個例子說明吧,比如你有一個戒指,值十塊錢,然後經過你的精心包專裝,100塊賣給了甲(別去想屬甲為什麼那麼傻會願意花100,反正甲就是買了),然後甲再經過包裝500塊賣給乙(同理,也別去想為什麼乙會買),乙呢繼續包裝1000賣給丙,丙繼續這樣做下去,你會發現一個本來價值10塊的戒指越來越「值錢」,那麼就意味著國民生產總值在增加,經濟在飛速發展,國家會怎麼做呢,印錢唄,但是總有一天有個人會發現,哦,原來我花了10000萬塊買來的居然就是個破戒指,這時該出問題了,人們手中的錢的購買力開始下降,想想看用10000塊去買原本就值10塊的戒指,這10000還值10000嗎? 當然如果僅僅是一個戒指被這么炒作了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影響,但是要明白一點的是,像戒指一樣被這么處理的商品有很多,價值幾千億,幾萬億,甚至更多,那個時侯問題就大了,經濟危機該發生了,物價上漲,貨幣貶值,而之前經濟的發展過程就被稱之為泡沫經濟,因為「不實」嘛。
⑺ 注入金融市場的資金都去哪了
呵呵,這個問題很好,舉個中國的例子,股市跌倒現在大家損失慘重,可是專誰賺了呢?就是05-07年牛市中賺了錢之屬後退出股市,把錢存起來或者投資其他渠道的人賺了。
資金融通可以促進經濟的效率,肯定是有好處的。比如你現在有個好點子能賺錢,如果融不到資,這個計劃不就不行么,那就不能對社會有幫助。金融就是做這個的。
⑻ 上市公司的利潤去哪了
一般他們把利潤留下來增加公司資本,用於擴大發展。上市公司把利潤分配到每股稱為資本公積金。
⑼ 金融風暴中富豪虧的錢去哪了
所謂這些富豪啊,大股東的錢本身就是虛的,它只是股市上表現出來的一個數字
如果你兌現了才能拿到實實在在的錢,也就是所謂的浮虧和浮盈
至於由於股市下跌他們的錢去那裡了,蒸發了,並沒有落入任何人的口袋